《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化学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x2030471学时数:56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5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讲授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单质及无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是后续化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之具有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之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气体及热化学基础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气体分压定律及其应用、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了解分压、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及热力学能等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焓、焓变的概念,掌握状态函数和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概念。
2.重点:状态函数的概念及特点,标准生成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应用,运用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热。
3.难点:状态函数、焓及标准生成焓的理解。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练掌握质量作用定律,了解速率理论,并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要求学生理解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ΘK 及其应用,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的规律,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组成的计算。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和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熟练掌握ΘK 与Θ∆m r G 的关系,熟练掌握Θ∆mr G 和m r G ∆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转变温度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吉布斯函数判据,熟练掌握通过计算判断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的方法。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先修课程080027 开课学期学科类通修课程无无机化学〔一〕Inorganic ChemistryⅠ第一学期学分/周学时3/4选用教材 1.《无机化学》〔上册〕〔第 2 版〕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年9 月第2 版。
2.《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 8版, 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其次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根底化学》〔上〕〔其次版〕朱欲贞、顾达、黑恩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其次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根底课之一。
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自主学习力量、抽象思维和创性思维的力量,并为后续课程供给必要的理论根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争辩,理解和把握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构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复原反响的特点和根本规律。
二、教学根本要求1.初步了解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原理。
2.初步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构型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共价小分子构型推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复原平衡的一些根本概念、原理进展相关计算。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绪论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1热力学根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肯定律。
1.2热化学:化学反响的热效应;恒容反响热Q和恒压反响热ρ1Q ;焓与反响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响焓5ν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响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响焓、由键能估算反响焓。
中国药科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中国药科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无机化学》是中国药科大学是四年制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反应速度基础和初级电化学及配位化学基础,对于重要主族元素和常见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性质、重要反应、基本结构和主要用途可以通过自学了解。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一般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运算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自学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课程基本要求1、理解和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基础。
2、初步了解和掌握近代物质结构理论。
了解并会使用化学热力学的几个基本函数,了解基础电化学。
3、熟练掌握重要主族元素和常见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性质、重要反应、基本结构和主要用途。
4、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数理运算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大学化学基础》,曹凤歧,中国药科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参考书:《无机化学》,许善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无机化学》,第四版,北师大等校编,北京: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等校编,北京:高教出版社五、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的讲解,使学生明确无机化学课的目的,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和前景,明确无机化学课的任务和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要求理解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电子运动状态特点。
2、懂得近似能级图的意义,能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理写出除锻系锕系以外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式。
3、学会利用电离势、原子半径等数据、讨论各类元素的某些性质与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4、重点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讲授内容]1、氢光谱与玻尔理论。
2、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波粒二象性、德布罗依预言、电子衍射实验。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药学、轻工、材料、纺织、环境、冶金地质等类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提供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
因此它是培养上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后继化学及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阐明问题,结合科技和学科发展的实际,适当反映现代无机化学的新知识、新领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基本要求大体划分三个层次:“了解”(或“学习” )、“理解”(或“熟悉” )、“掌握”(或“学会”、“能” ),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依次提高。
三.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化学反应速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
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概念说明浓度、分压、温度、催化剂对均相反应速率的影响。
了解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概念及平衡移动规律,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的必要性。
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稀释定律、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解离平衡(含分级解离平衡)、盐的水解、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溶度积规则、氧化还原平衡和电极电势、配位平衡等内容,并能分析多重平衡系统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
能用平衡常数(Kθ)进行有关计算。
能计算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组成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的pH值。
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能用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能通过能斯特方程式计算说明浓度(含酸度)、分压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会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应用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讨论元素的有关性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和项目任务。
三、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1.1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3 离子反应与配位化学2.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2.1 酸碱与盐2.2 氧化还原反应2.3 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3. 无机化学实验3.1 基本实验操作技术3.2 常用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3.3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4. 应用无机化学4.1 无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2 无机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4.3 无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通过教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实时互动答疑。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问题解决思路。
4. 课外习题:布置课外习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占比: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验评估:考察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无机化学》,作者:李傲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无机化学实验教程》,作者:张强,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
第二章化学平衡
2.1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
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2.3 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3制备:单质制备、氧化物的制备、各类钡盐制备
9.4离子的配位性;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9.5专题:对角线规则;R-OH规则;离子性盐类溶解度的判断标准;盐类的热稳定性
4
3
第十章硼族元素、碳族元素
10.1硼族元素、碳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10.2硼族缺电子性及成键特征:AlCl3的二聚与缺电子性;BX3的成键特点与路易斯酸性;硼烷的成键特点及反应性;缺电子化合物的加和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较系统、全面地学习各族元素重要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存在、制备、结构特点、性质及其规律性变化和重要应用。并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等特性及典型反应。要求同学们,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接受初步科学研究素养的熏陶,培养良好的科研态度,培养自学、探究的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会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4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12.5钠硫蓄电池;锂硫电池
12.6专题:S2-、SO32-、S2O32-、SO42-的分析鉴定;酸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氢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的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
4
6
第十三章卤素
13.1卤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价态
13.2单质的性质及制备
13.3卤化氢和氢卤酸的性质与制备
3.《无机化学》(上册)(第二版)(配合物部分)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4.《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8版,
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16.5ⅠA族与ⅠB族元素,ⅡA族与ⅡB族元素的比较
3
10
第十七章过渡元素概论
17.1过渡元素的定义
17.2过渡元素特点:分族、电子构型、氧化态;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d区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及离子的配位性;
17.3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7.4化合物的颜色和无机颜料
17.5过渡元素的成键特征
1
11
18.4锰分族:锰元素的电势图;Mn(Ⅱ)、Mn(Ⅳ)、Mn(Ⅵ)、Mn(Ⅶ)的存在形式;Mn(Ⅱ)的碱性及还原性;MnO2的性质与应用;MnO4-强氧化性及还原产物随介质酸度的变化;软锰矿制备KMnO4
18.5铁系元素:元素特点;氢氧化物;+2铁、钴、镍的化合物;+3铁、钴、镍的化合物;铁、钴、镍的鉴定
6.3 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6.4 核化学:核衰变;核裂变;核聚变。
7
7
第七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7.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和晶格能;离子半径;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离子极化。
7.2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现代价键理论;离域π键(大π键)的形成;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简介;键参数、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性质。
10.3单质结构及其反应性:硼;碳;其他单质
10.4天然矿物到单质的制备
10.5硼化物;碳化物
10.6重要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
10.7专题:价态问题;Ellingham图及其应用;共价化合物的水解性
4
4
第十一章氮族元素
11. 1氮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价态
11.2单质:结构、制备、反应性
无机化学(二)
英文名称
InorganicChemistryⅡ
课程编号
080005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周学时
2.5/2.5
课程类型
学科类通修课程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一)
选用教材
1.《无机元素化学》(第二版)刘新锦、朱亚先、高飞,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Shriver & Atkins’Inorganic Chemistry》(第五版) Peter Atkins, Tina Overton, Jonathan Rourke, Mark Weller, Fraser Armstrong, Michael Hagerman编,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基础课之一。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抽象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本课程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讲授配合物基本理论,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反应性等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相关的原理去理解、说明、讨论相应的化学事实。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或节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1
第八章氢与氢能源
8.1氢元素
8.2氢化物:离子型;共价型;金属型
8.3氢气的制备及其反应性
8.4储氢材料与氢能源
2
2
第九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9.1元素通性:价层电子构型、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锂的特殊性;
9.2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氢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第二版(下册),宋天佑,徐家宁,程功臻,史苏华等,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元素化学》(上、中、下),N.N.Greenwood, A.Earnshaw 著,王增隽、张庆芳、林蕴和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第二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3.4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13.5拟卤素
13.6卤素、拟卤素与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1
7
第十四章 稀有气体
14.1稀有气体的性质与应用
14.2稀有气体化合物
本章自学
8
第十五章 配位化合物
15.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同分异构现象
15.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
15.3配合物的稳定性:软硬酸碱理论;影响配合稳定性的因素
2.《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8版,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二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8.6铂系元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铂和钯的重要化合物
11.3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氢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
11.4氮化物;磷化物;砷化物;铋化物
11.5专题:氮族重元素的三价和五价;次周期性;惰性电子对效应
5
5
第十二章氧族元素
12.1氧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价态
12.2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氧分子;单质硫;单质硒、碲
12.3重要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与氧化物盐;硫化物;多硫化物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增加了一些与当今世界密切相关的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能源及材料科学的内容,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趋势,扩大学生知识面,培植学生的科学意识,引导开发学生科研思路,让学生在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的同时,建立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目标,提高作为化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或节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绪论
1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Qρ和恒压反应热Qν;焓与反应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应焓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焓、由键能估算反应焓。
4.6 沉淀与溶解的相互转化:多重平衡常数;沉淀-溶解计算。
9
5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5.1 基本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5.2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电极类型与原电池的简易表示法;标准氢电极与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位表的应用。
5.3 电池电动势(E池)与反应的自由能变(ΔG):E池与ΔG的关系;平衡常数K与EӨ池的关系。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3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3.1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3.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3.3影响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零级、一级反应、二级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4
第四章酸碱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4.1 酸碱理论简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盐类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