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合集下载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 停留在异乡?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PPT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PPT

诗人趣事
诗人的那些不被知晓却很有趣的传闻和故事。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 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 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 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 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 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 填词柳三变”。
眠花宿柳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 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 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 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 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 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 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歌伎是柳永 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 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 了他的文学地位。
写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 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 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诗词赏析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 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 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_ppt课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_ppt课件

南北朝•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 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 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误:用的极好,把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急切, 思念之情更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暮雨上至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朗之状如在目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吊柳会(吊柳七):柳永去世后,无亲人祭 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 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这种风俗一直持 续到宋室南渡。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 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 及众红裙。
沈祖棻:用一“对”字起领,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 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暮雨”上至 “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 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 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 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 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 朗之状,如在目前。《九歌•大司命》:“使冻雨兮 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 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 就更新颖。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表达羁旅行役之苦
抒发人生迟暮之悲
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同类作品比较与鉴赏
章节副标题
06
柳永其他作品比较
《雨霖铃》:描写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蝶恋花》:以蝴蝶为引子,表达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望海潮》:描写杭州美景,展现出浓郁的江南风情
《八声甘州》:以秋景为背景,抒发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
对比分析:从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深入了解柳永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教学设计与课堂互动环节
章节副标题
07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课堂互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思想感情与主题解读
章节副标题
05
柳永的情感世界
孤独与失意:柳永的词中常常流露出孤独和失意的情感,如《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对爱情的执着:柳永的词中常常表达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如《八声甘州》中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八声甘州》的主题思想
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八声甘州》的格律结构
添加标题
词牌名:《八声甘州》
添加标题
格律: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添加标题
句式:四四、四四、七四、四四、五四。
添加标题
定格:上片首两句为平起平韵之七言句,第二句为四字句;中三句为平起仄韵之七言句;下片为平起平韵之七言句,第二句为四字句;中三句为平起仄韵之七言句。

《八声甘州》(柳永)(共47张PPT)

《八声甘州》(柳永)(共47张PPT)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前期晏、欧等词人,生于承平 之世,喜爱冯延巳却无其经历与感 慨,所作多带“富贵气”,或“疏 隽”、“深婉”而有“鄙亵之语”, 与“花间”有相通之处。
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 的苗头。张词宛转典丽,创制慢词, 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
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 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 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 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 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 空添几许伤感
•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 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 。
先写雨景 再写雨后: 眼下(“当楼”)
学习目标
•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 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 •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
词鉴赏能力。
北宋词总论
Beisongcizonglun
词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承袭“花间”余 绪
柳永
开拓了词的形势和内容
•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 ,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 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 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 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 !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 得珍惜啊!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 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 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 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
• 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 • 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

5八声甘州PPT课件

5八声甘州PPT课件

2020/5/6
大学语文 八声甘州
5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参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一首离别之作。写作者从昼到夜,从户外 到室内,一天的所思所想。用晓畅、精炼的语言,把
心中难以名状的“闲愁”细腻地表现出来。
而正是这些作品,反映了歌者和听者复杂的情感,
不但受到妓女的欢迎,也受到全社会的欢迎。
柳词也有真情流露的一面,即失意的文人与沉
沦下潦的歌妓舞女间的“心有灵犀”,从中表现出 平
2020/5等/6 、同情的观念。 大学语文 八声甘州
29
这类词中,既有落魄江湖无可奈何而沉迷于风月 场中纵情声色的一面,如《鹤冲天》“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 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020/5/6
大学语文 八声甘州
19
❖ 没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反复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
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 仁
宗的痛点上。 ❖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 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
2020/5/6
大学语文 八声甘州
10
词的分类
❖ 依词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 ❖ 长调:九十一字以外。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
小令、中调、长调跟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八声甘州柳永 ppt课件

八声甘州柳永  ppt课件
开阔博大。 阔江天景色,境界雄浑高远,好似全宇宙
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渐霜风凄惨” ,有的版本作“渐霜
风凄紧”,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PPT课件
12
“紧”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 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 不同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 把深剧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惨” 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 情调不调合。“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 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 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PPT课件
11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渐霜 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大加赞 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这唐三人句高词处不”仅:点把出山了水季自节然、和环自境、时 间和己地的点感,情而结且合展在现一了起骤且雨表冲现洗得后苍茫浩
•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任作白衣PPT课卿件 相,风前月下填词。4 ”
八声甘州
柳永
《甘州》曲本身也是一个大曲,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
段改制的。因这个词调上下阕用了八个
“不忍”一句承上启下拓开词意,
“望”字兴起思乡怀人之情,
“叹”字转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
“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既写自身,
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情深意长。
PPT课件
15
用散文化的笔法改写词的 上片或下片。

《八声甘州》课件

《八声甘州》课件

精选版课件ppt
10
词白 人衣
卿 相 , 才 子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 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但仕途 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 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 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 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及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 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 作慢词,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
32
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 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 句子的字。这样的字就是领字,在句中起着领 起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如本词中的 “对”“渐”“是处”“惟有”等。
精选版课件ppt
33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 景。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洗”字,描摹出秋天雨后天空清朗的状态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 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 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 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 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 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精选版课件ppt
24
题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 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 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精选版课件ppt
25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我面对着从天空洒落到江上的潇潇暮雨,一番

《八声甘州》PPT课件

《八声甘州》PPT课件
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 第8页/共22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 ❖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 ❖之景象。一个“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惟有”两字,包含有不但“红衰翠减”的花木在外, 也包含有“登高临远”的旅人更不在内的意思。古人 常用流水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行人更在春山外。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温第1庭2页筠/共2《2页望江南》)
2、“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
虚写,这是想象之情形
第13页/共22页
总结
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 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 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第21页/共22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
❖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
❖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
❖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 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 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 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这一句特精彩处“当楼”二 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点出了季节、环境、时间、地点。
第15页/共22页
•词的上片写景:傍晚时分的秋江烟雨和雨后残照。

《八声甘州(柳永)》课件

《八声甘州(柳永)》课件

4、柳永还善于运用铺叙手法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 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宋人李之仪也指出: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 吴思道小词》)。
清人周济也评论柳词“铺叙委婉”(《介存斋论词杂著》)。 陈廷掉也说:“奢卿词善于铺叙”(《白雨斋词话》)。 柳永创造性地以赋为词,运用铺叙手法,具体细致地叙事、
整体感知
• 上阕写 登楼所见凄清秋景 • 下阕写 羁旅思乡之情鉴赏上片• 1.描写了哪些意象?
• 雨—潇潇
秋—清
•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 (日)照—残
红翠—衰减
•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2.自由朗读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意境?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 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 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 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 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 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 空添几许伤感。 (残秋雨景图)营造了一 种萧瑟、清冷的意境。
艺术特色
1、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 •“对”字领起, •“渐”字承上启下。 •“望”字兴起思乡之情, •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 •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并对照自己。
2、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描; “潇潇”——状写雨声。 “洗”——方显清寒。 “凄紧”、“冷落”、“残照”——皆有苍凉的情味
•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景 中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 羁旅愁思(思乡、思归)、时光易逝、岁 月蹉跎的感慨、漂泊流离的困苦与孤独。
• 4、“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 处。

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详细描述
苏轼的《八声甘州·事茫茫赤壁半帆风》通过对赤壁之 战的回顾,表达了历史的苍茫和人生的无常。他通过 描绘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消逝,表达出对历史和人性 的深刻思考。相比之下,柳永的《八声甘州》则更加 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 感的抒发,表达了对离别和相思的深深感慨。两篇作 品虽然主题相似,但在情感表达和思考深度上有所不 同。
柳永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其词作 多描写城市生活和离别之情,语 言通俗易懂,深受当时市民喜爱

《八声甘州》创作背景
01
《八声甘州》是柳永在离开汴京 前往苏州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 离别的哀伤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02
柳永在创作《八声甘州》时,正 值北宋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他通 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 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总结词
辛弃疾的《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与柳永的《八声甘 州》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辛弃疾的作品主 要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扬,而柳永的作品则更多 地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
详细描述
辛弃疾的《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通过对诸葛亮的怀 念,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扬。他通过描绘诸葛亮的智 慧和忠诚,展现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敬意。相比之 下,柳永的《八声甘州》则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情人或友人的深深感慨 。两篇作品虽然主题相似,但在情感表达和思考深度上 有所不同。
深深感慨。两篇作品虽然主题相似,但在风格和情感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05
《八声甘州》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
文学价值
柳永的《八声甘州》被认为是中 国词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被后人广泛传颂。
情感表达

八声甘州优秀PPT

八声甘州优秀PPT

赏析诗歌
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 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赏析 “对”和“洗”好处所在。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洗”字,描摹出秋天雨后天空清朗的状态 。
赏析诗歌
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霜风凄冷:使游子觉得寒风渐冷渐急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见之景一片凄凉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 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闷。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 绪。
语言特色
一、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首句总写秋景,“江天”二字,为下面铺叙景物,提供
了空阔无垠的总背景,“潇潇”写秋雨之声,“洒”写秋 雨之态,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潇瑟的气氛。
初读感知
找出贯串全词的句子。
“登高临远”这是全篇的背景。 上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景,下片写的是登高临 远之想
初读感知 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
赏析诗歌
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
雨—潇潇 霜风—凄惨 (日)照—残 物华—休
秋—清 关河—冷落 红翠—衰减 长江水—无语
“登高临远”既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以“不忍” 二字罩住,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感情——不可遏 制的思乡之情,因此这四个字是打通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的贯穿线索。
感悟情感
2.“叹年来踪迹,……”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 旅之苦。表现了仕途失意的寂寞和感伤。
用问句自问这些年的漂泊为了什么,从而展现 了词人茫然四顾的神态。
文学常识
按字数分可分为: 小令 ( 58字以内) 中调 (59字至90字) 长调 (91字以上)

《八声甘州》PPT课件(共16张PPT)

《八声甘州》PPT课件(共16张PPT)
(这时让我们感到整个江天、关河、冷雨、霜风都集 于“当楼”,从而感受到诗人难以形容的羁旅愁思)
2.自由朗读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意境?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 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 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 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 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 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 空添几许伤感。 (残秋雨景图)营造了一 种萧瑟、清冷的意境。
布置作业: • 1. 将这首词改为二三百字的散
文,要求意境、情感与原词相 符。 • 2.背诵全诗
•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层层铺垫,衬托。
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洗”字,描摹出秋天雨后天空清朗的状态
2.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霜风凄冷:使游子觉得寒风渐冷渐急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见之景一片凄凉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 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 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 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 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 值得珍惜啊! (佳人望归图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旨
•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 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 与苦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 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 想情绪。
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从对 方着笔”的抒情方法;
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 归之情;
3.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 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痛高苦蟾心《情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 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 《 如江是论斯水它语夫本原》,不本里不能能舍亦语 语昼有, ,夜:而 只”“柳 是。子永 现在写 在川其 承上“ 载曰无太:语多‘”,逝好已者像无 • 中处唐可诗说人,韩已琼不的知《从暮何春说浐起水,送唯别有》默默:东“流行。 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
5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 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 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 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
6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 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 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 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 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 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 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 把他给勾掉了。
八声甘州
柳永
.
1
导入新课
• 走进北宋词人,中国婉约派词作代表人物 柳永的内心世界,看看他的代表作品《八 声甘州》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2
简介作者
柳永(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
耆卿,福建人。柳生活在 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 中功名,但仕途坎坷,屡 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 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 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 往颇多,曾四处飘泊,饱 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
• 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上心头。
.
19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叙写清秋景色:眼下之景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 象,气象阔大,寓意深远。以上写仰 望,往下转写俯视。
.
20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叙写清秋景色:近景、远景结合
词意由苍莽悲壮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 而转入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
4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 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 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 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 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 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 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 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
16
译文:
面对着薄暮时急骤的暴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
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冷清朗。凄凉的
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
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
14
题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
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
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令和慢都是音乐上的名称。(因为令
曲短慢曲长把字句多篇章长的词叫做
慢词。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
舒缓)
.
15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 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苒苒”与“渐”字相为呼应。“休”字 寓有无穷的感慨仇恨。
.
21
•• “奈词却比惟、人苦喻有无化于时长处用无间江可前人的水以人 理 流,诉语 解 逝无说句 , ,语衷, 无 寄东肠思 处 寓流的乡 诉 作”痛之 说 者更苦情 。 年传。难以华达以流虚出抑水度孤制东、寂,逝功无 • “名惟无有就长的江痛水苦,。无写语流东水流无”情原,本反于托晚词唐人诗的
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
东流淌。
不忍登高临远,因故乡邈渺不可见,而望乡
又总使人归心难收。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
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更遥想佳人,此刻亦
独立妆楼举首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
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佳人)又怎知。
17
整体感知
.
8
“这一世英名 我不要, 只求换来 红颜一笑 ”的风流 才子
.
9
.
10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 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
11
小令:58字以内
词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
7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 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 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 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 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 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 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 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 之南门外。
.
22
下阕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 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兴起思乡之情
以“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念之情,主旨所 在。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老大、落拓无成,心情悲伤;如 果登临时,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故乡的思念,归家的念头就会难 以收拾,内心增添一份悲伤。
柳屯田。
.
3
简介作者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
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
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 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 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
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
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 见长,雅俗共赏。以至于“凡有井 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 集》。
• 上阕写 登楼所见凄清秋景 • 下阕写 羁旅思乡怀人之情
.
18
上阕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总写暮秋傍晚雨景:萧瑟凄凉,境界开阔。
• 以“对“字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潇的江上清 秋。“潇潇”、“洒”不仅状秋雨之动势,且描绘出秋雨 之声。“洗”写秋雨之结果,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 篇的凄凉的气氛,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图。

长调:90字以上
分 类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
12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 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 者男女恋情
.
13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 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 哪入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