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的参考答案: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请简要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

这场革命的最重要影响之一是打破了封建帝制的传统框架,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还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请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之后逐渐兴起的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了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引发了广泛的民族愤慨和抗议情绪。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列强的侵略,并主张中国独立、自由和民主。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情绪,为中国革命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变革。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理念,主张彻底改革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这场运动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标志,请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若干问题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若干问题思考
“ 纲要 ” 的 最 大 特 征 是 以 历 史 教育 的形 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承 课
载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功 能 , 它融 知识性 、 味性 和思 想 趣
性 于 一身 。如 果教 学 得 当 , 生很 容 易被 激 发 出 学 学
虽然 14 80年是 中国近代史 的开 端 , 这并 不 意 但
味 着之前 的历 史就 不重 要或 不需要 了。晚清 时 的中
从课程 定位 来探讨 内容 的空间 、 时间和节奏 问题 ; 二要从课 程功能来探 讨学科 的属 性、 话语 和效用 问题 ; 三要从课 程元素 来探 讨历 史人物 、 事件和影响 问题。
关 键 词 : 位 ; 能 ; 素 定 功 元 中 图分 类号 :6 2 0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6 4 2 1 ) 1 0 8 17 2 0 (0 2 0 — 03—0 4
21 0 2年第 1 期
汀苏经 贸职业 技术 学院学报
总第 9 9期
“ 国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学 若 干 问题 思 考 中 教
熊 玉 文
( 南京 邮 电 大 学 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 苏 江 南京 20 4 ) 10 6

要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以历史教 育的形式承载 着思想政治教 育的功 能。为达到教 学 目的、 “ 课 保证 教学效果 , 一要
主 要 国家 。这是 因为 自 10 5 0年 后 世 界 开始 了一 体 化 、 球化历 程… , 限关锁 国的 晚清 中国而言 , 全 对 14 8 0年 的鸦 片 战 争 已强 行 把 中 国纳 入 全 球 化 的轨
道, 此后 中国的历 史就 是一 部逐 步全球 化 的历 史 , 对

中国近现代史 学习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 学习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代史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近代史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近代史的问题与思考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一段很特殊的历史,中国社会在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走上了一条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今天,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又处在我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上。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如何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是今天历史工作者和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不能认识过去,就无法把握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的曲折发展道路,正是与当时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错误认识有关本文拟就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人。

中国近代是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着重强调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是中华民族的斗争史,革命史,着重于宣扬资本主义国家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强调中国近代革命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方面,将单命等同于斗争。

但是,仅仅把八十年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史解释为中国人民与国内外敌人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无法涵盖这段历史丰富而深刻的内容的在今天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当对中国近代这段历史从整体上予以深刻的反思和认识,否则,既无法企向揭示中国近代史的深刻内涵,也无法全面深刻地认识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我认为,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斗争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进步史;近代中国革命不仅有中国人民的斗争和及抗,更有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性转折,而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种发展和进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近代是中国打破闭关自守的局面,融入全球一体化潮流的开始。

尽管国门的洞开不是中国人自我意愿的体现,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毕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顺应了全球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划时代的进步。

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在当时具体的国情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延迟,甚至无法实现2、中国近代是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开始,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开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学科水平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推动学科建设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还需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二、注重学科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培养近现代史研究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研究者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研究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学科建设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化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应对时代变革和学术挑战的能力。

三、注重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科建设需要站在历史研究前沿,关注和研究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革。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关注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意识的转变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五、注重对经典著作的传承和发扬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经典著作和研究成果,这些经典著作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科建设中,应注重对经典著作的传承和发扬,推动学科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六、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建设近年来,学术诚信和学术伦理问题愈发引人关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也不例外。

学科建设需要重视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建设,加强学术道德的教育和宣传,依法治学,强化学术自律,推动学科建设健康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注重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培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研究,传承和发扬经典著作,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建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近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近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近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近代史是指从近代产生以来的历史,主要指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同时也经历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殖民扩张和两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

因此,近代史一直是历史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近代史研究的一些思考。

一、近代史研究的意义近代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和变革。

通过研究近代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为今后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此外,近代史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

现代社会是近代史的产物,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都有其历史渊源。

通过研究近代史,可以更好地把握现代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二、近代史研究的方法近代史研究的方法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历史学是近代史研究的核心学科,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研究、口述史研究等。

文献研究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还原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背景。

考古学研究是通过对历史遗迹和文物的发掘和分析,还原历史事件的经过和背景。

口述史研究则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口述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背景。

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则是在历史学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社会学研究历史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政治学研究历史政治制度和政治决策,经济学研究历史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文化学研究历史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承。

三、近代史研究的热点问题近代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大战等。

殖民主义是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现象,欧洲国家在殖民扩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殖民主义的研究成为了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答:(1)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中国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科的不断完善,对于这一学科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进行再思考,探讨该学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学科现状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随着对历史学科的深入研究,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学科建设方面,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也得到了学术机构和政府的支持。

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设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政府也对该学科的研究和成果进行了资助和支持,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在学科建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主要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但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导致了学科研究的不够全面和深入。

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还需要改进。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主要依赖于历史文献的搜集和整理,虽然这是研究的基础,但在方法和手段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应该运用更多的交叉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未来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学科研究应该加强对历史事件和问题的全面和深入研究。

广泛搜集历史文献,加强历史事件和问题的研究,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科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学科研究应该运用更多的交叉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掌握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对历史认识能力较弱,往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不够清晰,对历史背景和内涵理解不深刻。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难以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对策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生动的历史事件和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可以设置问题、辩论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故事中,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对策二:强化知识的联系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历史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内涵的理解,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策一: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上,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核心知识。

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等辅助教具,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拓宽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对策二: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三: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复述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策一: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写作报告等,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对策二: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和思考一、从最高领导人的论述看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之必要性“中国有重史的传统,有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记录,这在全世界是少有的。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中国人历史意识强,认识到历史学的重要性,以研究、编写历史作为自己的责任。

”对于学习历史和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从毛泽东到胡锦涛几代领导人都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一直很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教育和学习。

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他还特别强调要懂得中国历史,特别重要的是要懂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邓小平也反复强调要用历史来教育年轻一代,教育人民。

“他曾经提出要通过历史教育让青年人懂得中国是怎样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

江泽民指出:“不读点历史,不了解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不知道历史与现实的联系,1/ 5不掌握中外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怎么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啊?”。

胡锦涛认为:“掌握理论、研究历史、了解现实,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和蓬勃发展的三个必备条件。

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党的几代领导人从不同的角度,把学习研究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性,全面充分地进行了阐述。

由此我们就会更加明白在高等学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关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1.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民族危机、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文化冲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历史背景与重要事件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事件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

3. 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代中国思想家如梁启超、康有为等,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制度、社会变革、国家民族等方面的新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外国侵略与民族意识觉醒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外国列强的侵略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而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政治经济发展,还要关注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自强。

5. 总结与启示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二、马克思中国化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接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进步思想传入中国,开始影响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演变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思想启蒙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4.齐鹏飞.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 学与研究,2009,( 2) .
• 5.仝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相关课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09,( 7) .
• 6.宋俭.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8).
•• 以以渐渐进进中中的的急急进进为策为略策;略;
•• 以以和和平平为为方方式式;;


所有制变革、社会变革与人的
所改造有相制结变合革。、社会变革与
人的改造相结合。
二 研究内容
(一)中国革命道路
• 3.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 崇尚公有; • 计划配置; • 关注效率; • 追求公平; • 自力更生。
• 二、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分别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8](15号)
•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研究 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同时,为进一步 强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功能和教师队 伍建设,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一个二级学科。
• 7.徐涛.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 科版),2011(S4).
• 8.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 7) .
• 9.宋进.关略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9 (2).

_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_学科研究报告_李松林

_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_学科研究报告_李松林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报告李松林1 韦 磊2(1.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 100089;2.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 近年来,学界就“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展开了探讨,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基本理论问题、学科建设问题,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程建设等问题。

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纲要”课程建设研究较为充分,而学科建设研究则显得比较薄弱,同时学科研究中的诸多问题也亟待深化研究。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回顾;思考[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3)04-0039-012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出《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通知》(以下简称2008年“通知”),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一个二级学科,即“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

此后,学界就“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

本文试图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行初步的总结。

一、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相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其他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学术界对这一学科的研究首先集中于该学科设立的必要性,本学科的学科属性与功能,本学科的研究内容、重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1.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关于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学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一是正面论述了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二是在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比较中,论述了其他相关学科无法涵盖本学科研究内容。

第一,关于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

学界主要是围绕2008年“通知”中相关论述论证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

但是,不同学者对于2008年“通知”中相关论述解读的重点有所不同。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大学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的阐述与思考

大学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的阐述与思考

大学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的阐述与思考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它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各种事件、变革和思想。

本教案旨在为大学历史课程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2.掌握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4.增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解与思考。

教学内容第一章:鸦片战争及其影响1.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背景与原因;2.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不平等条约、开埠运动等;3.思考题:鸦片战争如何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章: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1.洋务运动的提出与实施;2.自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思考题: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有何不同?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影响?第三章:战争与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推动力量;2.五四运动及其意义;3.国共合作及第一次国共内战;4.思考题: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如何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政治格局?第四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卢沟桥事变和全面抗战;2.解放区的崛起与八年抗战;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4.思考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间存在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第五章:新中国成立与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背景;2.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3.思考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去经历了怎样的转型过程?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何影响?教学方法与评估1.授课:采用有趣而生动的讲解方式,辅以多媒体资料和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3.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完成相关课题的论文或报告;4.期末考试:将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和思考能力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编:某某教授,出版社:xxxx)•《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传略》(主编:某某教授,出版社:xxxx)•其他相关教材及历史专著通过本教案,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潮,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研究生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研究生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研究生课程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1. 主题简介我国近现代史作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和发展。

研究生课程《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和学术观点,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和评价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

2. 课程内容概述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清朝灭亡和近代我国的社会变革、我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领域问题、对外关系、近现代我国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变革、我国现代文化在世界的地位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和学术观点。

3. 评估我国近现代史的学术观点在评估我国近现代史的学术观点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要考虑我国近现代史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环境,其次要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还要考虑到不同历史学派对于我国近现代史的解读和评价。

只有全面评估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

4. 撰写文章的思路在撰写文章时,可以从清朝灭亡和近代我国的社会变革开始,分析我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领域问题,再探讨对外关系、近现代我国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变革,最后评估我国现代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在文章每一部分中,都应该多次提及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以确保全面覆盖课程内容。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学科,它的深入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

只有全面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

总结回顾通过本篇文章的撰写,我们对研究生课程《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评估,深入讨论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领域问题,探讨了对外关系、近现代我国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变革,评估了我国现代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这些内容都是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有助于我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乎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也承载了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理解。

在当前学科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进行再思考,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学科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

我们需要重视学科的跨学科性和实证性特点。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野。

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实证分析,以科学的数据和事实为支撑,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我们需要关注学科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这不仅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也可以提高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借助国际平台,也可以让学科研究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

我们需要加强学科建设的教育和人才培养。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和培养。

这既包括学科的专业化培养,也包括跨学科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培养。

只有通过对学科建设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才能为学科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我们需要重视学科建设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不仅关乎学术研究和专业知识,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学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学科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包括对历史问题的客观分析和解读,也包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参考。

我们需要倡导学科建设的开放和包容。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需要充分吸纳不同学派和观点的研究成果,打破学科研究的壁垒和局限,使学科建设更加开放和包容。

只有在开放和包容的氛围中,学科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学术创新和发展,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考研学硕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考研学硕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学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导言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期,从晚清到20世纪初的洋务运动,再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乃至国共内战和建国初期的改革开放,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一、考试目标本复试是对考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能力考查。

复式内容:了解国史﹑国情;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1.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2)辨析题(共4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2. 总分100分三、考试时间:3小时。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思考: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改良和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了解掌握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正义性。

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了解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途径。

思考: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了解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近现代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阶段,旨在推翻帝制,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独立。

这一时期的革命文化是反对封建传统和帝制统治的文化形态,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基本问题,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影响。

首先,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现代化。

近现代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重困境,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侵犯。

因此,革命文化集中关注的问题是怎样达到民族解放,并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繁荣与强盛。

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实践层面,也需要革命文化的呼唤和凝聚。

其次,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关键问题是思想觉醒和意识形态的重构。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深重危机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启蒙和觉醒,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超越传统文化的束缚,激发人民群众的进步意识,并为构建新中国的意识形态提供思想深化和理论基础。

因此,近现代革命文化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超越,以及对现代化理念的认同与践行。

第三,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根本问题是群众力量的组织和动员。

革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并形成一种强大的群众基础与动员能力。

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使他们成为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推动力量。

这就需要革命文化在组织形式、宣传手段和团结调动上做出创新,以满足革命的需要。

最后,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当务之急是文化的再生与创新。

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同时也要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和借鉴。

文化再生与创新是革命文化能够继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文化的再生与创新,革命文化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推动历史的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基本问题研究是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特征和影响的深入研究,它涉及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现代化、思想觉醒和意识形态重构、群众力量组织和动员,以及文化的再生与创新等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宋凡
来源:《名城绘》2019年第12期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起来,提供有效可靠的理论参考。

同时要认清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重点研究对象,分清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历史学科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区别,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与中共党史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吸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基本问题;学科属性;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是我国实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经过不断改革的产物,它的基本属性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术界对于这一学科的研究也很少,只在08年—10年进行过几次研究,由于这一学科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使基本问题研究”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设立的二级学科,在2008年成立,目前有许多高校开创了相应的学习课程也积极的招收该专业的研究生,创办相关的学术研究,但是学科还处于摸索阶段,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一学科的研究也较少,导致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去规范。

研究方面的薄弱严重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因此,根据学科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可以促进“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稳步发展。

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科属性分析
探讨一个学科建设问题的基础前提就是明确其属性。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是属于法学门类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但是这个学科专业目录的划分并不能等同于该学科的属性。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设立这一学科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立,逐渐形成为研究对象明确、科学功能定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主要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点规律。

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背景和学科的功能任务可以使我们明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属性。

学术界认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一学科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二级学科,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关系密切,但是这一学科显然不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四个二级学科并没有相关的逻辑关系。

二、中國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问题
; 为了明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这一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首先要明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属性。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研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是这一课程的主要任务。

具体地说,这一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三个选择”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发展历史规律、中国改革开放过程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和所得经验,体现出这一学科注重理论发展和宏观发展、注重历史发展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

在学科的创建过程中,要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区分开,不是去研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途径,而是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作为一个参考点,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发展问题,拓宽研究领域。

(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与历史学科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关系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关系上,二者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主要是研究发现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是研究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一些历史事件,两者是相对独立的。

学者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剧本问题时,也需要去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说明两者又是相互依附存在的。

因此,在实际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现状,根据社会发展的背景条件,共同进行研究探讨,增强两个研究之间的关系,打破两个学术研究之间的隔阂,推动两个学术研究共同发展。

(三)关于汲取和转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的问题
; ;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应该去吸收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拓宽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领域。

同时要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过程中,历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客观上的研究性差异,要求我们在遵循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其进行转化。

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研究时不能够照搬过来,这样会对研究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应该是站在科学的态度和立场,经过合理分析后,结合实际情况,从马克思自已研究的角度出发,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四)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与中共党史学科的关系
中共党史的研究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两者之间的关系。

中共党史的研究内容基本能够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研究内容,且这两个内容都是从中共党史学科中分离出去的。

三者虽然在领域的跨度和所属范围之间有着区别,但也有着很多重叠内容,要从全方面角度去划分这三个学科,进行合理的划分整合,以中共党史学科为基础内容,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研究。

有利于提升研究力量,拓展研究范围,深化研究成果。

三、结束语
研究的薄弱会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推动中国近现代史基础问题的研究,要明确这一研究的学科属性,科学的看待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

目前为止中国近现代史基础问题这一学科还处于建设阶段,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引导,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进行分析,以中近现代使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长远的规化,解决这一学科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师吉金.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02):107-111.
[2]宋俭.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8):44-48.
[3]张劲松,贺金林.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10):181-182.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