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导学案
《不求甚解》学生导学案
《不求甚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理解、学习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二、学习重点理清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三、学习过程【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迅速抓住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承上启下的段落或各段的关键句子,然后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8分钟后提问展示。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文章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么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是什么?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文章举了哪些例子?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如何全面理解?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合作探究】先自主思考3分钟,然后小组讨论明确下面的问题: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理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当堂训练】(15分钟)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
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
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
部编版九下语文-13.《不求甚解》导学案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部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拜托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别改)
3.“滥竽充数”辩
示例:“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当堂测试
(2018·湖南衡阳中考卷)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不求甚解》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的运用。
2、了解论证的两种方式,立论和驳论。
能力方法目标:1、运用例证法,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2、用文章作者的观点来解释、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世界观目标:联系文章中的观点,反思自己对读书的方法和认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初读课文,思考: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
持什么态度?2、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二)讨论明白: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
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2、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
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通。
(三)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
1、作者全面否定了一般人的对于“不求甚解”的观点吗?没有,作者是说“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
也就是说不完全对。
2、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的什么特点?举例证明不尽然对。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
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
部编版9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不求甚解
部编版9年级语文教材同步资料《不求甚解》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4、了解驳论方式。
教学重点: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 :1:注音写字:阐明( ) 咀嚼( ) 咬文嚼( ) 字马南邨( )要jue( ) lan加粗暴( ) 固zhi( )死kou( )停zhi( )不前2:解词:曲解: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2.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的笔名,人。
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
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三:自主学习(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合作探究:(组内同学相互交流,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六: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不求甚解》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识记“马南邨”相关文学常识。
2、识记字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道理。
3、学习道理论证和正反论证方法(三)、情感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马南邨(1912--1966),的笔名,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2、驳论文知识:(1)、驳论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2)、驳论文的一般模式:、、。
(二)、排除字词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怡情()诘难()()滞碍()吹毛求疵()狡黠()咀嚼()()死抠()豁然()迂腐()2、解释词义:味同嚼蜡:吹毛求疵:寻章摘句:不求甚解:咬文嚼字:豁然贯通:三、讨论--品鉴论证过程和方法:1、小组合作,列出每段的提纲。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第二段:从“”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的意思。
第三段:。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强调2、小组再次合作,根据每段的提纲,看看那些段落写的是一个内容,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其次最后3、《不求甚解》是写的一篇,文中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据对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四、展示五、评价六、检测:1.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藻饰zǎo 狡黠xiá大而无当dãngB、诘难nàn 咀嚼jiǎo 味同嚼蜡juãC、滞碍chì劝诫jiâ抠字句kōuD、轻鄙bǐ粗糙cāo 吹毛求疵cī2.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文彩藻饰读书废时纵观统筹B、孜孜不倦天资聪颖滥加粗暴C、独到见解咬文爵字豁然贯通D、仔细揣磨明辨是非高谈阔论3.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2022-03-31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
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度: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怎样反驳对方的。
教学重点:引导理解本文的反驳方法教学难点:驳论文的反驳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谁能说说文中哪种读书方法你最喜欢?其实,我们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能一概来论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好,有时得根据文章内容、个人习惯来论。
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有时得留余地,否则,别人有会找出漏洞反驳我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当代作家马南村的《不求甚解》,看看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不当说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本文是反驳哪种错误观点。
2、文中作者拿什么来反驳对方?引导明确:敌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拿“读书”一事来反驳(过渡)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现在,我们继续看课文三、再读课文,明白作者怎样反驳1、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1)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划线。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3)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2、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老师指点明白:涛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
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
不求甚解
鸡西四中2012—2013年度上学期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第三单元16课《不求甚解》编制人:石玉荣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
11 编号:☆今日名言: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识记理解文中的字词,并了解作者。
(重点)2.在熟读课文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求甚解”的出处和含义。
(难点)3.弄清本文的论据,学习驳论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同时培养起“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并培养“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和精神。
(热点)【思维导航】本篇文章和《谈读书》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
可是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一是驳论。
二者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学习本篇文章同学们也可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同时阐明自己观点的。
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热身训练】名人名著【自主学习】(温馨提示: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会助你实现人类最美好的心愿!)1.知识链接点:议论文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
直接阐述观点的议论文,就是立论文;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反驳论点;2.反驳论据;3.反驳论证。
2.作家要知晓: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
“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不求甚解》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
3.词语多积累:(在词中找出这些词语,把它放到原文中理解其含义)不尽然阐明狂妄自大会意咬文嚼字曲解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不求甚解我的补充:4.初读课文,理解文本。
(1)这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试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九年级语文《不求甚解》导学案
《不求甚解》学习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2、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课前设想:《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驳论杂文,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学习本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驳论文的论证思路。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积累下列词语并读准字音豁然贯通吹毛求疵不求甚解马南邨2、阅读《五柳先生传》,理解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旨意。
二、合作预习1、导入新课。
《谈读书》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2、快速阅读本文并思考①“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②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三、合作研习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课文①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2 教学内容介绍“不求甚解”的定义和背景。
探讨“不求甚解”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利与弊。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通过小组合作和口头报告来评估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第二章:什么是“不求甚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不求甚解”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释“不求甚解”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一些常见的“不求甚解”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识别“不求甚解”的行为。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是否也存在“不求甚解”的情况。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通过个人反思和口头报告来评估学生对自身是否存在“不求甚解”的认识。
第三章:为何要避免“不求甚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避免“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深度思考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分析“不求甚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误解、偏见和停滞不前。
探讨避免“不求甚解”的方法和策略。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避免“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教授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帮助学生避免“不求甚解”。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通过个人反思和口头报告来评估学生对避免“不求甚解”的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如何避免“不求甚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避免“不求甚解”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深度思考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如提问、批判性思考和深度阅读。
《不求甚解-马南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不求甚解-马南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和精通小说《不求甚解/马南邨》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主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沉思;3. 感受小说中的情感衬着,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小说《不求甚解/马南邨》的背景介绍;2. 作者简介;3. 情节梗概;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和主旨解读;6. 文学鉴赏谈论。
三、导学活动1. 分组阅读谈论:将同砚分成小组,每组探讨一个主题或一个人物形象,比如“友情”、“背叛”、“成长”等,并分享谈论结果;2. 朗读赏析:同砚交替朗读小说片段,老师指导同砚谈论语言运用、节奏感和情感表达;3. 角色扮演:同砚分饰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4. 创意写作:要求同砚以小说情节为基础,展开想象,写一篇连续或改编的故事;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介绍他们的谈论效果或表演效果,大家共同探讨。
四、导学资料1. 《不求甚解/马南邨》全文阅读材料;2. 作者相关介绍资料;3. 主题和主旨解读参考资料;4. 文学鉴赏谈论问题。
五、导学评判1. 参与度:观察同砚在小组谈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和小组展示等环节的参与度;2. 表现:评判同砚在朗读赏析和文学鉴赏谈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思维深度和情感表达能力;3. 输出:评判同砚的创意写作和小组谈论效果的质量,鼓舞同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4. 整体评判:综合上述因素,对同砚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表现进行评判。
六、导学师资1. 导学老师:擅长文学教学,有丰富的导学阅历和团队合作协调能力;2. 助教团队:帮助老师进行分组指导,帮助同砚进行角色扮演和创意写作的指导;3. 合作伙伴:有志于文学探究或表演的团队或个人,提供支持和合作机缘。
七、导学环境1. 教室安置:开放式的教室安置,鼓舞同砚自由沟通和合作进修;2. 互动设备:提供互动屏幕、投影仪等设备,便利同砚展示作品和结果;3. 舒适氛围:营建舒适的进修氛围,让同砚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和魄力。
《不求甚解》的教案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求甚解”的含义,认识到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3.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魅力。
4. 学会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作者及其背景。
2. “不求甚解”的学习理念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不求甚解”的学习理念。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不求甚解”的学习理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不求甚解”的思考。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不求甚解”的学习理念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阅读:为学生推荐其他关于学习方法、人生哲理的文章,扩展他们的阅读视野。
2.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
八、教学反思1.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效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质疑。
3. 反思作业布置和评价方式,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求甚解》的教案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求甚解”的含义,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不求甚解》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3. 课堂讨论: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不求甚解》的阅读与理解,掌握“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2.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不求甚解”的方法。
3.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不求甚解》的作者及其背景。
2. 阅读课文《不求甚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讲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4. 课堂讨论: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评估学生对课文《不求甚解》的理解和拓展阅读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不求甚解》原文。
2. 与“不求甚解”学习方法相关的阅读材料。
3. 课后作业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课文《不求甚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讲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3. 第三课时: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 第五课时:收集和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教学评价。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充分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避免误解为不认真学习的意思。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强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阅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13 不求甚解学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
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
25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
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
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2.文体链接杂文是散文的一种。
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
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整体感知】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课后巩固】6.文本探究(先让学生了解驳论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不求甚解》导学案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XX、12、题1、不求甚解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求甚解、狂妄自大、豁然贯通”等重点字词,并简要了解作者。
2、了解驳论文的常识。
3、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文,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重点:见上3教学难点学习难点:见上述3 时1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教学用具常规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重点: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前、中)1、读文,了解驳论文。
2、积累下列词语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开卷有益豁然贯通二、自我检测1、作者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2、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质疑、展示)小组合作,列出每段的提纲。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二)小组再次合作,根据每段的提纲,看看那些段落写的是一个内容,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v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v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v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v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v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思路。
见)(三)作者的正面主张是什么?明确: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不求甚解导学案[正文]导学案:不求甚解一、导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
有些人会直接放弃,而有些人则会坚持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对待我们遇到的知识和挑战呢?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大家探讨“不求甚解”的思考方式。
二、发散思维1. 你是否遇到过看见复杂的问题就想马上解决的冲动?为什么会有这种冲动?2. 如果你遇到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问题,你会怎么做?3. 举个例子,可以是学科上的问题,也可以是生活中的问题,来说明一下你遇到过的不求甚解的情况。
三、案例分析1. 英语上课时,老师出了一个看似很难的阅读理解题,你当时并不了解所有单词和句子,但你依然能读懂大部分内容并从中找出正确答案。
这是怎么做到的?2. 你是否尝试过通过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这种方法对你有何帮助?3. 请回想一下你曾经面对的某个难题,你是如何通过一点点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它的?四、深入思考1. 海明威曾经说过:“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知识,而经验则让我们聪明。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追求全面掌握一门课程,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3. “不求甚解”是否意味着不努力去学习?为什么?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讨论和思考,我们了解到了“不求甚解”的含义和重要性。
在面对问题时,不一定非要去追求完美的解答,而是通过试错和探索的方式,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
只有不断地积极学习、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六、拓展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留意并记录下自己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思考自己采取的解决方式和取得的成果。
定期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七、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收获。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4篇)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4篇)《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4.讨论交流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的关键词语“会意”、“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和“观其大略”等;2.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1.“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2.把握反驳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
上课开始以一个容易被同学“不求甚解”的成语入手(“屡试不爽”或者文末成语“开卷有益”),引出话题“不求甚解”,引导学生回顾《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从而进入文题《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现今含义: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1 二。
作者简介(学生分享收集的作者信息,教师补充):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
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
又与吴晗、廖沫沙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
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成为____的最早牺牲品。
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成了“____”1966年起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三。
检查预习后字词的掌握情况。
抽取同学写出自己认为较难理解、较生僻或易错的字词(1名同学在黑板演板,控制在5个词语左右);同学主动起来或者演板同学推荐他人来完成对字词的熟悉(拼音、解释等)。
接着擦掉字词的书写,只留拼音,再抽取一名同学完成书写,以此强化对字词的记忆。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一归纳整理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记录本)
二积累错误(把失分的题整理在错题积累本上)
七、学习反思:
我收获我快乐:
我不足我反思:
学法指导
教师为主,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欣赏、学习、赶超的热情。
10分钟时间教师讲解归纳,学生整理记录。5分钟理解记忆基本常识。
师生合作,教师以介绍答题放法为主,学生整理记忆。
北安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不求甚解
课时
1
主备
于洪杰
审核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2012年月日
授课类型
综合课
授课节次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精辟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重点】
5、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求甚解》一文是怎样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的
7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语文
使用时间:XX、12、
课题15、不求甚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求甚解、狂妄自大、豁然贯通”等重点字词,并简要了解作者。
2、了解驳论文的常识。
3、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重点:见上3教学难点学习难点:见上述3课
时1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教学用具常规
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重点: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1.、读课文,了解驳论文。
2、积累下列词语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开卷有益
豁然贯通二、自我检测1、作者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2、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质疑、展示)小组合作,列出每段的提纲。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二)小组再次合作,根据每段的提纲,看看那些段落写的是一个内容,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v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v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v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v
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v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思路。
见)(三)作者的正面主张是什
么?明确: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四、课堂评价教师寄语: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好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五、巩固练习(课中、课后作业)拓展训练: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
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六、备课组交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