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十二章 群体遗传学

合集下载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是研究在演化动力的影响下,等位基因的分布和改变。

演化动力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遗传漂变、突变以及基因流动五种。

通俗而言,群体遗传学则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研究的遗传学分支。

它也研究遗传重组,种群的分类,以及种群的空间结构。

同样地,群体遗传学试图解释诸如适应和物种形成现象的理论。

群体遗传学是现代进化综论出现的一个重要成分。

该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是休厄尔·赖特、约翰·伯顿·桑德森·霍尔丹和罗纳德·费雪,他们还曾经为定量遗传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基础。

传统上是高度数学化的学科,现代的群体遗传学包括理论的,实验室的和实地的工作。

计算方法常使用溯祖理论,自1980年代发挥了核心作用。

理论:1、分子钟:分子水平的恒速变异,或分子进化速率在不同种系中恒定。

2、中性理论:进化过程中的核苷酸置换绝大部分是中性或者接近中性的突变随机固定的结果,而不是正向达尔文选择的结果。

许多蛋白质多态性必须在选择上为中性或者接近中性,并在群体中由突变维持平衡。

3、同源性状:两个物种中有两个性状(状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它们与这些物种的及先类群中所发现的某个性状相同;它们是具有祖先—后裔关系的不同性状。

直系同源的序列因物种形成而被区分开:若一个基因原先存在于某个物种,而该物种分化为了两个物种,那么新物种中的基因是直系同源的。

旁系同源的序列因基因复制而被区分开:若生物体中的某个基因被复制了,那么两个副本序列就是旁系同源的。

直系同源的一对序列称为直系同源体,旁系同源的一对序列称为旁系同源体。

4、祖先类群:如果一个类群(物种)至少有一个子裔类群,这个原始的类群就称为祖先类群。

5、单系类群:包含一个祖先类群所有子裔的群组称为单系类群,其成员间存在共同祖先关系。

6、并系类群和复系类群:不满足单系类群要求,各成员间又具有共同祖先特征的群组称为并系类群;各成员既不具有共同衍生特征也不具有共同祖先特征,只具有同型特征的分类群组称为复系类群。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辅导5 群体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内基因的种类、频率、基因型的种类和频率,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通过医学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遗传病的传递方式、致病基因频率及致病基因频率变化的规律,为认识某些遗传病的产生原因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为遗传病的预防、监测以及治疗提供必要的资料。

一、群体的遗传结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等位基因A和a,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p+q=1。

人群中三种基因型AA、Aa、aa,其频率分别为D、H、R,D+H+R=1。

p=D+1/2Hq=R+1/2H二、群体的遗传平衡定律遗传平衡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公式为:(p+q)2=p2+2pq+q2在群体平衡状态时,群体中三种基因型AA、Aa、aa的频率就分别是p2、2pq、q2。

如果平衡条件不变,基因型频率就一直处在平衡状态。

遗传平衡定律可用于判断群体是否平衡,可用于推算群体的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

平衡群体隐性纯合基因型的频率为隐性基因频率的平方(q2),所以q=隐性表型频率的平方根,显性基因频率p=1-q,显性纯合基因型频率为p2,杂合基因型频率为2pq。

在遗传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下列结论:(1)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q)很低,p=1—q≈1,所以2pq≈2q,即杂合携带者的频率约为致病基因频率的2倍。

(2)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q很小,p≈1,所以杂合携带者与患者的比例为2pq/ q2≈2/q。

致病基因频率越低,该比值越大,即差不多所有隐性致病基因都处于杂合状态。

携带者检出对遗传病的预防意义重大。

(3)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p值很低,纯合患者的频率更低,即p2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杂合患者占全部患者的比例2pq/(p2+2pq)≈1,即所有受累者均为杂合体。

因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可以看成是杂合体的频率H=2pq≈2p,p≈1/2H=1/2×发病率。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例题
从群体调查结果知道一个群体中白化病 (AR)的发病率为1/10000,求该群体 中致病基因及其携带者的频率?该群体 正常人中携带者的频率?
二、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
例如:ABO血型受控于三个复等位基因IA、IB、i,若对
应的基因频率分别为p、q、r。则在遗传平衡群体中,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为:
例题
在某一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约为1/40000, 假定该群体为遗传平衡群体,则:携带者的 频率? 携带者与患者的比例
对于XD病,群体中: 女性患者的基因型 XA XA 、XA Xa 频率 p2 2pq 男性患者的基因型 XA Y 频率 p 由群体中致病基因频率p很小, q≈1 男女患者的比例p/(p2+2pq) ≈1/(1+q) ≈1/2 即群体中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1/2
(三)选择对X连锁隐性基因的作用
受选择个体为男性患者Xa Y 女性中有害隐性基因大多存在于XA Xa 中,而不被选择
选择与突变的平衡
设群体中致病基因Xa 的频率为q,男性群 体所拥有的致病基因只占整个群体的1/3 即为1/3q 选择淘汰的Xa 的频率⅓sq 突变增加Xa 的频率up ≈u(q ≈0,p ≈1) 平衡时u=⅓sq
XD病:
如果选择压力增强(禁止生育 ), XA Xa、 XA Y被完全选择s=1 选择一代,致病基因A的频率降低为0
2、选择压力放松
无论对显性致病基因还是隐性致病基 因,都会引起致病基因频率向增高方 向变化,但变化的速度不同。
AD病:
如果致死s=1 ,选择放松后s=0 一代,致病基因a的频率增高一倍
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换算
调查一500人群体MN血型,结果250人M 型、150人MN型,100人N型,计算各基 因型和基因的频率: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亲缘系数: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在某一位点上具有 同一基因的概率。
1)常染色体基因
A 1 A2
A3A4 P2
同 胞 兄 妹 间 婚 配
P1
B1
B2
A1A1 = (1/2)4 A2A2 = (1/2)4 A3A3 = (1/2)4 A4A4 = (1/2×(1/2)4 = 1 / 4
8.在一个100人的群体中,AA为60%,Aa为20%,aa 为20%,那么该群体中______。 A.A基因的频率为0.3 B.a基因的频率为0.7 C.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 D.是一遗传不平衡群体 E.经过一代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会发生变化
9.对于一种相对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男性发病率 为q, ______ 。 A.人群中杂合子频率为2pq B.女性发病率是p2 C.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两倍 D.女性患者是男性 患者的两倍E.女性发病率为q2
一级亲属间的近婚系数为1/4
A 1 A2
A3A4 P2
舅 甥 女 间 婚 配
P1
B1
B2
A1A1 = (1/2)5 A2A2 = (1/2)5 A3A3 = (1/2)5 A4A4 = (1/2)5
C
F = 4 ×(1/2)5 = 1 / 8
◇ 二级亲属间的近婚系数为1/8
S
A 1 A2
A3A4 P2 B2 C2
2、计算AD病基因频率
群体发病率=AA+Aa=p2+2pq,p+q=1 实际计算时,致病基因频率p很低,AA纯合个体少,
p2可以忽略,因此: • p2 ≈0,q ≈1,发病率= p2+2pq ≈ 2pq ≈ 2p
• 所以对于AD遗传病: p= ½ 发病率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在自然界或栽培条件下,许多因素可以影响群体 遗传平衡,如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 这些因素都是促进生物进化的原因。 其中突变和选择是主要的。 一个物种,即是一个平衡的孟德尔群体。但是生 物的繁 衍不可能没有“干扰”,因此, 平衡: 相对的、物种保持种性的基础。 不平衡:绝对的、物种进化。 平衡 不平衡 新的平衡
二倍体生物各基因型由两个等位基因组成������ 如A1A1、 A1A2 、A2A2 其中:A1基因有 2N11+N12, A2基因有 N12+2N22。 ∴ 3种基因型的频率见下表:

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 群
基因型 A1A1 A1A2 A2A2 合计
计数 N11 N12 N22 N
体 基因型频率 D=N11 / N H=N12 / N R=N22 / N 1
群体遗传学导论
讲授:张蜀宁
一、群体的遗传结构
群体(population)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 (person)所组成的集团。 广义上讲的生物群体可能包含所有生物个体, 如动、植、微生物等的种群。 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群体 即遗传学所定义的群体,是指个体间可以相互 交配并能繁殖后代的一个自然群体。在这个群体 中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以各种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 一代。 它可以是一个种。一个包含变异的品种(或 品系)甚至某个个体间杂交后的特定世代。
(二)Hardy-Weinberg 定律
只有在等位基因分离正常、亲本育性相同,配子受
精能力相同,雌雄基因频率相同、生活力相同、没 有选择、随机交配的大群体等条件满足情况下,才 应用该定律。 这些条件只是针对所研究性状有关的基因型而言的, 如随机交配、选择等因素,对非研究性状基因型的进 行选择或非随机交配,不会影响到研究该性状的研究 结果。 随机交配(random mating)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 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的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 个体具有同等机会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 随机交配不是自由交配。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1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目标:探索群体的遗传组成以及引起群体遗传组成发生变化的动力。

研究范畴:所有决定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性问题。

群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A/(A+a),显性的通常用p表示p= A / (A+a)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a/(A+a),隐性的通常用q表示q= a / (A+a)p + q= (A+a) / (A+a)= 16例:一对等位基因A和a群体中存在的基因型有3种AA, Aa, aaAA的频率:AA /(AA+Aa+aa),用D(dominance)表示Aa的频率:Aa/(AA+Aa+aa),用H(heterozygote)表示aa的频率:aa/(AA+Aa+aa),用R(recessive)表示D + H + R = 18如何获取某个群体某个感兴趣基因其分布的信息呢?9如果我们可以得到某个基因座所存在的每种基因型的频率,就可以得到每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比如当某一性状是共显性或不完全显性性状时,群体中每一表型的频率就是对应的基因型频率,进而可以得到基因频率。

1011对MN血型有人在一个地区调查747人M 血型基因型为MM 占31.2% D N 血型基因型为NN 占17.3% R MN血型基因型为MN 占51.5% H例:p = D + H/2q = R + H/2设M的基因频率为p,N的基因频率为q,p+q = 1p=(747×31.2%×2+747×51.5%)/747×2=0.312+0.515/2=0.57q=(747×17.3%×2+747×51.5%)/747×2=0.173+0.515/2=0.4312例:CCR5基因,编码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可作为HIV病毒进入细胞的受体。

ΔCCR5基因,32bp的缺失突变,可引起编码蛋白的移码,从而使HIV病毒失去受体。

群体遗传学 遗传漂变

群体遗传学 遗传漂变

群体遗传学遗传漂变
摘要:
1.群体遗传学简介
2.遗传漂变的定义和原因
3.遗传漂变的影响和应用
正文:
【1.群体遗传学简介】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一个群体中遗传变异的传递和演化的学科,这个群体可以是一个物种、一个族群或者一个生态系统。

群体遗传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遗传变异如何在群体中传递,以及这些变异如何影响群体的适应性和进化。

群体遗传学主要通过研究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遗传漂变等现象,来揭示遗传变异在群体中的动态过程。

【2.遗传漂变的定义和原因】
遗传漂变是指在群体中,随机抽样和遗传随机性导致的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的随机变化。

遗传漂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群体规模:当群体规模较小时,遗传漂变的可能性较大。

这是因为在小群体中,随机抽样和遗传随机性对基因频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2)遗传随机性:遗传随机性是指在生殖过程中,基因的组合和分配具有随机性。

这种随机性使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代际间发生波动。

(3)选择压力:选择压力是指环境因素对不同基因型或表型的选择作用。

当选择压力较弱时,遗传漂变更容易发生。

【3.遗传漂变的影响和应用】
遗传漂变对群体遗传结构和进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遗传漂变可能导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甚至导致物种的灭绝;另一方面,遗传漂变也为群体的适应性演化提供了原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遗传漂变研究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管理以及农业育种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总之,群体遗传学中的遗传漂变现象是导致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随机变化的主要原因。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长子威廉(1839年生)无生育能力; 长女 安娜 (1841-1851) 次女 玛丽 (1842.9.23-10.16) 三女亨利埃塔(1843年生)无生育能力 次子乔治(1845年生)FRS 有神经质,4个孩子; 四女伊莉莎白(1847年生)终身未嫁 三子弗朗西斯(1848年生) FRS, 2个孩子; 四子伦纳德(1850年生)皇家地质学会主席,无孩子; 五子雷勒斯(1851年生) FRS, 剑桥市长,2个孩子; 六子小查理(1856年生)两岁时死亡。
2.2 Hardy-Weinberg定律的数学证明
举例:随机交配大群体常染色体等位基因A、a,
这是一个不平衡群体。三种基因型频率(原代):
AA
D0 0.18
Aa
H0 0.04
aa
R0 0.78
则基因频率:p0= D0+(1/2)H0=0.18+0.02=0.20
q0= R0+(1/2)H0=0.02+0.78=0.80
群体遗传学基础
1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2 遗传平衡定律 3 影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因素 4 遗传多样性 5 分子进化
1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群体(population)
从遗传学意义上讲即孟德尔群体,指一群可以相 互交配而能够产生健全正常后代的个体,即一个 物种、一个亚种、一个品种或一个变种所有成员 的总和。
设“八黑”兔的比率为H,白化兔的比率为A由 此可见: H=q2+2qr ,A=r2 H+A= q2+2qr+r2=(q+r)2=(1-p)2
∴ 1-p=(H+A)1/2 p=1-(H+A)1/2 而A=r2 r=A1/2 q=1-p-r= (H+A)1/2 -A1/2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群体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群体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群体遗传学)1、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亲缘系数指两个人从共同祖先获得某基因座的同一等位基因的概率。

2、近婚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近婚系数指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到这样一对相同基因的概率。

3、适合度(fitness)适合度为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同一环境条件卜生存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的能力,其大小用相对生育率来衡量。

4、选择系数(selection coefficient)指在选择作用下适合度降低的程度。

5、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群体中的有害基因或致死基因的存在使群体的适合度降低的现象,一般以平均旬个人携带有害基因的数量来表示。

6、突变负荷(mutation load)突变负荷就是由于基因的有害或致死突变而降低了适合度,给群体带来的负荷。

7、分离负荷(segregation load)分离负荷是适合度较高杂合子由于基因分离而产生适合度低的隐性纯合子,而降低群体适合度的现象。

8、群体(population)群体即在一定空间内,可以相互交配,井随着世代进行基因交换的许多同种个体的集群。

9、基因库(gene pool)基因库指一个群体中所含的所有基因数。

10、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基因频率就是在一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中的一种基因,在该基因位点上可能有的基因数与总基因数的比率。

11、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基因型频率就是某一种基因型个体数在总群体中所占的比率称基因型频率。

12、遗传多态现象(genetic polymorphism)遗传多态现象是指同一群体中共同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13、Hardy-Weinberg平衡律(law of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Hardy-Weinberg平衡律即在一个大群体中,如果是随机婚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大规模迁移所致的基因流,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一代代保持不变。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内基因频率和遗传变异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群体遗传学的相关术语解释:
1. 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个基因的频率指的是这个基因在所有基因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频率可以通过每个基因型的频率计算得出。

2. 等位基因:指同一个基因位点上具有不同的基因序列,可以影响相同的表型性状。

例如,人类ABO血型系统的A、B、O三种血型就是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所控制。

3. 迁移:迁移指的是群体间或地理位置间的基因交流。

迁移可以改变不同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差异,并且增加了种群间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4. 瓶颈效应:瓶颈效应指的是种群大小突然减小,导致基因多样性减少的现象。

瓶颈效应可导致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失。

5.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适应性高的基因将有更高的机会在种群中传递,并且可能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成为主要的基因。

6.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指的是在小型种群中,随机因素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遗传漂变可能会导致基因多样性的减少。

7. 突变:突变是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不可预测的变化。

突变可以导致新的等位基因的出现,从而增加群体中基因的多样性。

这些术语是群体遗传学中最常见的,它们对于理解和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和遗传变异的过程非常重要。

遗传学中的群体遗传学理论

遗传学中的群体遗传学理论

遗传学中的群体遗传学理论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变异的学科。

而群体遗传学则是研究群体内基因型和基因频率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分支学科。

在现代生物学中,群体遗传学理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遗传漂变、自然选择、群体分化、基因流等方面探讨群体遗传学的理论。

一、基本概念个体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在个体层次上的原因和后果,而群体遗传学则是研究群体内基因型和基因频率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群体遗传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型频率、基因型相对频率、群体遗传平衡、群体分化、基因流等。

基因型频率指基因型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以AA、Aa、aa三个基因型为例,它们在群体中所占的频率分别用p、q、r表示,且p+q+r=1。

基因型相对频率指同一基因座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比较,比如AA基因型与Aa基因型之间的比较。

而群体遗传平衡指在不考虑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等因素的情况下,群体内基因型频率不发生变化。

如果群体基因型频率变化,就说明出现了遗传失衡,是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现象。

二、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基因型频率随机变化的过程,是群体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遗传漂变分为瓶颈效应和创始效应两种。

瓶颈效应是指由于环境的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导致群体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群体内基因型频率出现了随机的变化。

而创始效应则是指少数个体建立新群体时,由于基因型分布的偏差,导致新群体内基因型频率与祖先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遗传漂变是影响群体遗传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小群体而言,遗传漂变可能会导致基因型频率失衡,从而导致基因多样性的减少。

尤其是在栖息地破碎、生存环境恶劣的物种中,遗传漂变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三、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因素对个体生存和繁殖的选择作用,通过适应性等机制使得某些基因型相对于其他基因型在群体中所占的频率变化。

取决于环境因素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自然选择存在着不同类型,包括方向性选择、平衡选择、频率依赖选择等。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

群体遗传学名词解释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内物种遗传变异和演化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流动、遗传漂变、自然选择以及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

基因流动是指群体中基因传递的过程。

当个体之间发生繁殖时,他们的基因会通过基因交流而在群体内流动,这个过程被称为基因流动。

基因流动能够通过重新组合和突变来创造新的基因组组合,增加群体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群体内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动。

遗传漂变可能导致某些基因变得较为罕见或消失,以及群体内基因频率分布的偏离。

遗传漂变可以在较小的群体中更为显著,因为随机事件对较小群体的影响更大。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具有不同适应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群体中的个体差异。

环境中的选择压力可以促使某些个体具备更高的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从而使其在群体中占据较大的比例。

自然选择通过促进有利基因的积累和增强来推动群体的适应性进化。

种群分化是指不同种群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当不同的种群在地理上或隔离机制下分离时,它们的基因组会分别受到不同的选择压力和漂变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同的选择压力和漂变过程将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差异扩大,从而产生种群分化。

总结来说,群体遗传学主要研究群体内个体间基因流动、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和种群分化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演化的影响。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理解种群的遗传结构、演化过程和物种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u=s*q2(同时考虑了突变和选择)
遗传学教研室 19
• 3、选择对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的作用 AA A 患者 受选择 (s>0;f<1) Aa 正常人 不受选择 (s=0;f=1) aa a 结论:非常有效(p降低很快) 原因: 补偿机制:基因突变 H=p2+2pq≈2pq≈2p(q≈1) P=1/2*H v=s*p=s*1/2*H(H:发病率)
Ex:白化病 aa:q2=1/106; a: q=1/103 A: p=1-1/103=999/103 Aa:2pq=2*999/103*1/103≈1/500 虽然大多数群体都是平衡的,但这种平衡 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影响因 素有5个,重点介绍2个——基因突变和自然选 择。
遗传学教研室 12
遗传学教研室
3
二、群体中的基因频率
A 等位基因 B A=p B=q
p+q=1
P=AA+1/2AB q=BB+1/2AB 注:通过基因型的频率求基因的频率
遗传学教研室 4
EX:某群体1,500人,M型800人,N型
500人,MN型200人。求LM?LN?
• 已知:MN血型是共显性遗传 • 设:LM=p, LN=q • 则:M型 LMLM=800/1500=0.53 • MN型 LMLN=200/1500=0.13 • N型 LNLN=500/1500=0.33 • 代入求基因频率的公式,则: • P=0.53+1/2*0.13≈0.6 • q=0.33+1/2*0.13≈0.4 • 该公式适用条件——纯合子与杂合子在表型上能够区 分(等位基因是共显性的;或题目已知)
四、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变化规律
(一).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u A a v (q) (1-q) 突变率:每一代每100万个基因中出现 突变基因的数量。

群体遗传学-78页精品文档

群体遗传学-78页精品文档
qa
pA
p2 AA pq Aa
qa
pq Aa q2 aa
子代: AA p2 , Aa 2pq, aa q2, 与亲代完全一样
群体达到平衡时,基因频率与基因型 频率的关系是:
P= p2 H= 2pq 只适用于平衡群体 Q = q2 平衡公式: p2+2pq+q2=1
例:AA:0.6,Aa:0.4, aa:0 产生配子的频率: A:p=0.6 + 1/2 0.4=0.8 a:q=1/2 0.4=0.2 为不平衡群体
0.001 0.0001 9000 18005 90023 900230
选择的效果与被选择基因的初始频率及选择系数有关
(3) 对显性表型不利的选择
AA
初始频率 p2
适合度
1-s
选择后频率 p2(1-s)
M血型的概率:0.62=0.36
2.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
设:某一人群的ABO血型三种基因 频率分别为: IA = p
IB = q i=r 在自由婚配的情况下,后代基因型频 率、血型频率为:
♀♂ p (IA)
p(IA) p2 (IA IA)
A
q( IB) p q( IA IB)
AB
r( i) p r( IAi) A
p=P+1/2H q=Q+1/2H 并且:
适用于任何群体
p+q=1
P+H+Q=1
二、Hardy-Weinberg定律
由英国数学家Hardy,G. H和德国医学家 Weinberg,W于1908年分别提出。
在一个无限大的可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 没有任何形式的突变、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 变的干扰,则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世 代相传保持不变。 若不平衡,随机交配一代即 可达到平衡。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例题:某一1000人群中MN血型的分布是 M MN N 250 500 250 M的频率:(250X2+500)/1000x2=0.5 N的频率:(250X2+500)/1000x2=0.5
● Hardy-Weinberg定律与群体遗传结构
◆ 计算群体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 检验群体中决定某性状的基因及基因型频 率是否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
群体遗传学
Hardy-Weinberg定律
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Hardy-Weinberg定律
● 基本概念
● Hardy-Weinberg定律与群体遗传结构
● 基本概念
◆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 群体中的基因组组成以及世代间基因组变化的学科。 ◆ 群体(population):指孟德尔群体,即在 特定地区内一群能相互交配并繁育后代的个体。一个 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就是一个物种。 ◆ 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群体中所有个 体的等位基因的总和。 ◆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一个 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基因座上可能出现的等位基 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任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频 率之和等于1。
◆ 抗性的生物学代价(biological costs)
◇ RR基因型的增加,DDT不能再控制蚊虫; 停止喷洒DDT,R等位基因频率迅速减少,1969年, RR基因型几乎消失,可见RR基因型的适合度低于SS 基因型,即纯合抗性基因型对个体付出了适合度代价 (fitness costs) ◇ 大鼠群体在施用Warfarin时,三种基因型的 相对频率为:0.37(SS),1.0(SR),0.68(RR); 没有施用Warfarin时,RR的适合度低于SS。 ◇ 适合度代价是未用杀虫剂前抗性等位基因出 现的频率很低,甚至不能检测到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库(gene pool):指一个群体所包含 的所有基因的总和。 群体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等位基因的频 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体制所产生的各种基 因型在数量上的分布。

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Hale Waihona Puke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位 点上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一个群体中不同基因 型所占的比率。全部基因型频率的总和等于1。)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一个群体 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基因座上可能出现的等位基因 总数中所占的比率。任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频 率之和等于1。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总 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1)适合度与选择系数 适合度(fitness),又称适应值(adaptive value),用W 表示,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一个个体能够生存并把他的基 因传递给子代的相对能力。将具有最高生殖效能的基因型 的适应值定为1,其它基因型在0~1之间。 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ient),用s表示,是指在一定环境 下,某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或自然选择作 用下降低的适合度,即s=1-W。 致死或不育的基因型,s=1,W=0。
(四)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由于样本的机误(chance errors)导致群 体基因频率的随机改变称为遗传漂变 (genetic drift)或简称为漂变。 指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的随机增减现象。


此概念是由群体遗传学家S. Wright于1930 年提出的,有时人们也把漂变称S. Wright 效应
指个体从一个群体迁入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迁出。 假设: 新迁入的个体数为m 迁入前的个体数为1-m 原群体a基因的频率为q0 新迁入群体的a基因频率为qm
迁入后a基因频率q1=mqm+(1-m)q0=m(qm-q0)+q0 △q= m(qm-q0)+q0- q0=m (qm-q0)
说明由于迁移引起的基因频率改变取决于新迁入的 个体数以及新迁入的群体与原群体之间基因频率的 差异。
X-连锁座位上的基因频率
AXA♀)+(XAXa)+(XAY♂) ( 2X p = f (X A)= 2×雌体数+雄体数
aXa♀)+(XAXa)+(XaY♂) ( 2X q = f (X a)= 2×雌体数+雄体数
第二节 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
群体在世代过程中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称 为微进化(microevolution),即发生在物种 内的遗传变化。
混合后群体II中A基因频率为: PII = mPI +(1-m)PII 在群体II中基因频率的改变设为P,等于混 合的A频率减去群体II原来的A基因频率: p= PII - PII 将上式代入 p= mPI +(1-m)PII - PII 展开 p= mPI + PII - mPII- PII p= mPI - mPII p= m(PI -PII )
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牛奶草甲虫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PGM )座位 上有 3个等位基因,每个等位基因编码了酶的 不同分子变异体,在一个群体中基因型的数目 收集如下: AA=4 , AB=41 , BB=84 , AC=25 , BC=88 , CC=32 ,共计 274 个甲虫。它们 的等位基因频率是: f (A) = p = (2×4+41+25)/2×274 = 0.135 f (B) = q = (2×84+41+88)/2×274 = 0.542 f (C) = r = (2×32+88+25)/2×274 = 0.323
设正向突变(A→a)的频率为u, 回复突变(a→A)的频率为v。 群体中f(A)=p,f(a)=q,
假设群体很大,无自然选择存在,那么在每一代中, A等位基因以u频率突变成a增加时,回复突变的等 位基因增加。 若upvq时,f(a)增加,即正突变 回复突变, 若upvq时,f(A)增加,即正突变 回复突变。
(一)基因频率的随机改变 偶然的因素只有在很小的群体中使基因频率 发生改变。
机率使结果和预期比产生偏差的这种现象被 称为取样误差(sampling error)。
为了确定遗传漂变的大小,我们必须知道有效种群大 小(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等于成体为下 代提供的配子的当量数。 Ne = (4×Nf×Nm) / (Nf+Nm) 等式中Nf是交配的雌体数,Nm是交配的雄体数。 70 个雌性和 2 个雄性的群体中,每个雄性要为下一代 总的基因数贡献1/2×1/2=0.25。而每个雌性只贡 献所有基因的1/2×1/70=0.007。 Ne = (4×70×2) / (70+2) = 7.8 或近似等于8个交配成体。这意味着70雌和2雄的群 体其遗传漂变相当于只有 4个交配雄性和 4个交配雌 性的小群体的遗传漂变。
若达到平衡时,p = vq -up = 0 vq = up vq = u (1-q) 解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平衡时q值 vq = u - uq vq+uq = u q (v+u) = u q=u/(v+u)
(二)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自然界中逐渐淘汰适合度低的个体,选择适 合度高的个体作为下一代亲本的过程.
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下,其s及W可能不同。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达尔文(Charles Darwin) 华莱士(Russel Wallace) 工业黑化现象 灰色桦尺蠖(Biston betularia)椒花蛾 黑化型(carbonaria) 1880年黑蛾的比例已超过了90%。 1959年黑色型为93.3%, 1965年就下降到90.2%。
迁移(migration)的作用 (1)它将新的等位基因导入到群体中。 ( 2 )当迁移动物的基因频率和受纳群体的 不同时,基因流改变了受纳群体的等位基 因频率。
m PⅠ PⅡ 1 -m
群体Ⅰ
群体Ⅱ 图 25-9 迁 移 后 的 混 合 体
假设:群体I中A等位基因频率(PI)是0.8, 群体II中A的频率(PII)是0.5。 每代某些个体从群体 I 迁移到群体 II 。迁 移后群体II实际含有两组个体: 一组是迁移者,其 A 等位基因频率 PI =0.8 。另一组是接纳群体的成员, A 等 位基因频率PII =0.5。 迁移者在群体II中的比例为m,那么迁移 后群体II中A基因的频率是: PII = mPI + (1-m) PII
(1-m)n = qn-Q / q0 - Q
Rh血型的一个等位基因R; 非洲黑人q0=0.630 美国白人Q0=0.028 美国黑人q10=0.446 计算200-300年以来,每代由白人导入黑人的 群体中的基因占黑人群体的比例。 (1-m)10=q10- Q / q0- Q =0.446 -0.028 / 0.630 - 0.028 m=0.036 白人每代迁入基因比例0.036
表 25-7 三种人群中 ABO 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和表型频率 群体 IA Dunkers 美国 西德 0.38 0.26 0.29 等位基因频率 IB 0.03 0.04 0.07 ii 0.59 0.70 0.64 A 0.593 0.431 0.455 血型表型的频率 B 0.036 0.058 0.095 AB 0.023 0.021 0.041 O 0.348 0.490 0.041
等位频率(allelic freguencies)或称为 基因频率(gene freguencie) 基因频率 = (群体中某个基因座位上特定基因的拷贝数) ÷(群 体中该座位所有等位基因数)


p=f(B)=(2×BB+Bb)/(2×个体总数) = (2×452+43)/(2×497) =947/994=0.953 q=f(b)=(2×2+43)/(2×497) = 47/994= 0.047
迁移造成群体间的基因流(gene flow)
◆ 设有一个大群体A,每代有部分(m)个 体从B迁入,某一等位基因在A群体中的频率为qo, B群体中为qm,则混合后的群体基因频率为
q1 mq m 1 m q 0 mq m q 0 q 0 Δq1 q1 q 0 mq m q 0
大进化( macroevolution )指从现有物种 中产生新物种的过程,是微进化的扩展、累积 的结果。
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突变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改变基因频 率的速率很慢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潜在动力 突变与选择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频率的 联合效应 遗传漂变对进化平衡的不可预测效应 迁移造成群体间的基因流(gene flow)
遗传漂变的原因 取样误差 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 瓶颈效应(bottleneck dffect):也可以看成是建 立者效应的一种类型,因为仅几个个体的减少结 果就会影响群体。 小的交配单位丢失了基因流(gene flow)

德 国 浸 礼 会 的 教 派 叫 做 Dunkers, 在 1719 年 到 1729年之间,有50个Dunker家庭从德国迁到美国 定居,从此 Dunkers 保持了一个隔离的小群体,不 能和教派之外的人群通婚,而他们本身的人数又是 相当少。

(一) 突变(mutation)
假设:A基因频率为p, a为q A->a的频率为u, a->A的频率为v 则:每代有pu的A基因突变为a 有qv的a回复突变为A 当pu>qv时,A增加而a减少; 相反,当pu<qv时,A减少而a增加。 当群体平衡时: pu=qv,或p/q=v/u 即平衡时,基因频率的比率取决于突变频率的比率。
椒花蛾
(4)选择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