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 PPT
合集下载
初高中物理衔接专题1 运动的描述
3、不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个关键词: 转动(自转) 形状 姿势 动作 技术细节 技巧
以下情况的运动能看成质点的运动吗?
香蕉球在空中旋转、整体运动轨迹类似香蕉弧线, 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能看做质点吗?如 果只研究香蕉球的运动轨迹,能看做质点吗?
判一判
× 1、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成质点;乒乓球很小一定能看成质点
必修一主要讨论直线运动,遇到的大多是直线坐标系
坐标系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起始点
某物块从离桌面上方0.5m高处落下,已知桌面高1m, 试填下表:
原点
桌面
正方向 起始点坐标 桌面坐标 地面坐标
桌面 地面
地面
向下 向上
-0.5m 1.5m
0m
1m
1m
0m
当堂达标
选出下列情况中能当做质点的例子
× 1、研究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需关注物体各个部分的详细运动情况,只需关 注整体的位置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当作一个点。
二、质点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可用其上任意一点的运动来代替整体的运动。
四、坐标系
我们日常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式:
1、我从家里骑共享单车到学校门口,再走路进教室 2、火车从武汉开往北京,途径郑州、石家庄等城市
位置变化描述 太模糊
我们要定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情 况,应该怎样描述呢?
建立坐标系
物体做直线运动 物体做平面曲线运动 物体做空间曲线运动
以下情况的运动能看成质点的运动吗?
香蕉球在空中旋转、整体运动轨迹类似香蕉弧线, 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能看做质点吗?如 果只研究香蕉球的运动轨迹,能看做质点吗?
判一判
× 1、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成质点;乒乓球很小一定能看成质点
必修一主要讨论直线运动,遇到的大多是直线坐标系
坐标系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起始点
某物块从离桌面上方0.5m高处落下,已知桌面高1m, 试填下表:
原点
桌面
正方向 起始点坐标 桌面坐标 地面坐标
桌面 地面
地面
向下 向上
-0.5m 1.5m
0m
1m
1m
0m
当堂达标
选出下列情况中能当做质点的例子
× 1、研究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需关注物体各个部分的详细运动情况,只需关 注整体的位置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当作一个点。
二、质点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可用其上任意一点的运动来代替整体的运动。
四、坐标系
我们日常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式:
1、我从家里骑共享单车到学校门口,再走路进教室 2、火车从武汉开往北京,途径郑州、石家庄等城市
位置变化描述 太模糊
我们要定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情 况,应该怎样描述呢?
建立坐标系
物体做直线运动 物体做平面曲线运动 物体做空间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PPT课件
③ 建立质点概念时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 了次要因素,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所 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不存在 D.转动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2.若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研究车轮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力学:物理学中,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 的分支
精确描述物体的 运动
为什么提出质点?
质点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情况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并举例
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物质点。 二、看成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就可以看作质点。 各部分运动不同 但对于问题而言形状、大 各部分运动相同 小可忽略 三、质点的特点 1.质点没有体积、大小、形状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
位置:直线上的一个点 位移:直线上的一段有向线段 联系:Δx=x2-x1
+、-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间隔对应位移和路程
路程与位移比较
路程
位移
定义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物理意义 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长度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
物体位置变化的多少
单位
米
测量工具
刻度尺
大小
路径的实际长度
坐标系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注意
单位) 直线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体现物理的定量性
1.2 时间和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标量) 1.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时间间隔: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 2.时间轴上的表示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不存在 D.转动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2.若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研究车轮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力学:物理学中,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 的分支
精确描述物体的 运动
为什么提出质点?
质点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情况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并举例
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物质点。 二、看成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就可以看作质点。 各部分运动不同 但对于问题而言形状、大 各部分运动相同 小可忽略 三、质点的特点 1.质点没有体积、大小、形状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
位置:直线上的一个点 位移:直线上的一段有向线段 联系:Δx=x2-x1
+、-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间隔对应位移和路程
路程与位移比较
路程
位移
定义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物理意义 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长度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
物体位置变化的多少
单位
米
测量工具
刻度尺
大小
路径的实际长度
坐标系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注意
单位) 直线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体现物理的定量性
1.2 时间和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标量) 1.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时间间隔: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 2.时间轴上的表示
7 三大基本作用力PPT(一)—PPT人教版高中物理初高衔接重难点预习课件
•
3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 是唯一 的方法 。记忆 规律, 还有许 多未解 之谜, 有待我 们继续 探索和 发现。
•
4.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由 隶书逐 渐演变 而来, 更趋简 化,字 形由扁 改方, 平正而 不呆, 齐整而 不拘。
•
5.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 ,介于 楷书、 草书之 间的一 种字体 ,是为 了弥补 楷书的 书写速 度太慢 和草书 的难于 辨认而 产生的 。
B.F1=kx2
C.F1=k(x2-x1)
D.F2=k(x2-x1)
解析
弹簧弹力公式F=kx,其中x为弹簧形变量。 由图可知,F1=kx1,F2=kx2。 A正确。
二、弹力
胡克定律深度剖析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例三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 F1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 ;
改用大小为 F2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L
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2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
总结
高中物理
恭喜你 又进步了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பைடு நூலகம் •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 的心理 过程, 是人最 基本的 智慧之 一,联 结着我 们的过 去与现 在。一 切经验 都要经 过编码 、储存 和提取 才能形 成完整 的记忆 过程。
•
2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 程中充 当了刺 激物的 角色。 在读的 过程中 ,我们 需要将 更多的 注意力 集中在 所要记 忆的信 息上, 也更能 帮助我 们记住 它。
第七节
三大基本作用力(1.2)
高中物理 老王课堂
一、重力
初高中衔接优质ppt课件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无限次复制特权 内容特 权 文档格式转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享的决文特定档权。下有载效特期权为自1个V月IP,生发效起放每数量月发由放您一购次买,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自 随1每5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P发类共放型享的决文特定档权。下有载效特期权为自1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每数量月由发放您购一次买,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自 随1每5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初高衔接重难点预习课件(16页)
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有弹力)、 产生相对滑动趋势。
高中物理
例三 判断下面各图中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判断A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A
A
A
A
高中物理
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深度剖析 1.“相对”指的是相对接触的物体。
2.静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解析
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甲图中A没 有相对于B的运动趋势,故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也处于平衡状态,但A的 重力使A有沿B上表面下滑的趋势,故B对A有向上的摩擦力,即A受与F方 向相同的摩擦力,故D正确。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高中物理
总结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
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 ,大多 采用书 面形式 表达, 由于言 者与听 者、作 者与读 者不是 直接接 触,所 以在修 辞上要 求有严 密性、 系统性 和规范 性。
•
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 发挥的 讲演词 ,口语 色彩极 浓,从 而更好 地表达 了自己 的感情 。
•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 分析, 使学生 认识到 历次危 机爆发 的形式 虽有所 不同, 但就其 根源来 讲,都 是源于 资本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
高中物理
例三 判断下面各图中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判断A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A
A
A
A
高中物理
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深度剖析 1.“相对”指的是相对接触的物体。
2.静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解析
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甲图中A没 有相对于B的运动趋势,故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也处于平衡状态,但A的 重力使A有沿B上表面下滑的趋势,故B对A有向上的摩擦力,即A受与F方 向相同的摩擦力,故D正确。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高中物理
总结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
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 ,大多 采用书 面形式 表达, 由于言 者与听 者、作 者与读 者不是 直接接 触,所 以在修 辞上要 求有严 密性、 系统性 和规范 性。
•
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 发挥的 讲演词 ,口语 色彩极 浓,从 而更好 地表达 了自己 的感情 。
•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 分析, 使学生 认识到 历次危 机爆发 的形式 虽有所 不同, 但就其 根源来 讲,都 是源于 资本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讲座(2011)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学习习惯-听课
听什么?知识形成的过程,涉及的物理方法 体会什么?教材的内容安排,老师的思维方法 记什么?物理课堂笔记基本难有大作用,记自己 最有感悟的东西,不需要照抄老师板书,不需要 抄书上黑体字。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如老师的 分析问题的草图,解题的格式,画图示例等。 想什么?想重点,想难点,想应用,想推广
初高中物理衔接讲座
主讲人:李开武
特别声明
本讲座内容对同学们仅作参考,个人言论, 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本讲座以物理为例,讲解初高中的学习衔接 版权没有,任意拷贝
新的文盲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 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会生存》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知识对比(一)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 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 高中物理课程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很多结论 不能由实验直观直接得到,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 加以抽象、整理与归纳才能得出 如关于速度v
例:人教版教材的引子
关于苹果下落
苹果越落越快(直观) 苹果下落怎么个越来越快法?(需要假设、测量、 推理、 归纳、验证等) 平常的实验难以得到结论(因为实验干扰因素多) 需要特殊设计的落体定律!!!!!!!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知识对比(二)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思维对比(一)
前面提到的形象与抽象 形象思维仍是很重要的,抽象思维是高一个层次 的思维方式,抽象以形象为基础,通过推理、判 断等方法归纳出结论 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看就能形成,思维加工过程 简单,抽象思维需要主动思考,再学习一些特殊 方法(归纳、类比等),不断形成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初高中物理对接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习题课)
特别提醒:
如果速度变化不均匀,说明物体的加速度在变化。其v-t 图象为一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大小表 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
2016 年 1 月 16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 运载火箭成功将白俄罗斯“通信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假 设发射的火箭某段时间内由地面竖直向上运动,该段时间内其 竖直方向上的 v-t 图象可简化为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 ( )
解析: 列车与蜻蜓的速度变化量大小分别为 30m/s 和 7m/s, 30 2 7 2 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 m/s =1m/s ,a2= m/s2=10m/s2, 30 0.7 由以上数据看出,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 量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蜻蜓的加速度较大,即它的速度变 化快。
答案:见解析
沈阳二中 2015~2016 学年高一上学期检测)跳伞运动员从高 空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 运动员沿竖直方向 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加速运动 B.15s 以后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 C.0~15s 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 D.运动员在 10~15s 的平均加速度等于 2m/s2 ) A. 0~10s 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
答案:B
点评:1.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 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 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2.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
向可能相同或相反,甚至两者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西藏日喀则一中 2015~2016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在下面 描述的运动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却很大 D.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
初高中衔接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中会用到的数学知识
线上。
4
(2)相等向量的定义: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叫作相等向量。(因此说矢量相等,
首先必须方向相同)
(3)相反向量的定义: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作相反向量。(两个力等大反向,
可以表示为1 =-2 )
5.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向量的运算
几何表示
代数表示
+=
来说,AC 边叫作∠A 的邻边,BC 边叫作∠A 的对边。
2.锐角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定义如下:
设∠A=α,并令 AC=x,BC=y,AB=r,则 α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定义为:
∠的对边
= =
斜边
∠A 的正弦 sin α=
∠的邻边
= =
斜边
∠A 的余弦 cos α=
6
∠的对边
= =
∠的邻边
∠A 的正切 tan α=
∠A 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三角函数(高中数学还将会学到其他三角函
数)。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
1.三角函数值只是一个比值,只由角的大小决定,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2.α 为锐角时,sin α、cos α、tan α 均为正值。
(3)已知 α 是锐角,且 tan α= 3,则 sin
1
=
2
。
1
2
。
2
2
。
15
4.解直角三角形
在下列图中填写各直角三角形中字母的值。
a=10
b=5 3
c=10 3
d=10
e=20
f=10
16
5.实例分析
(1)一船向东匀速航行,上午 8 时到达 B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 60°,距离为
4
(2)相等向量的定义: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叫作相等向量。(因此说矢量相等,
首先必须方向相同)
(3)相反向量的定义: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作相反向量。(两个力等大反向,
可以表示为1 =-2 )
5.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向量的运算
几何表示
代数表示
+=
来说,AC 边叫作∠A 的邻边,BC 边叫作∠A 的对边。
2.锐角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定义如下:
设∠A=α,并令 AC=x,BC=y,AB=r,则 α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定义为:
∠的对边
= =
斜边
∠A 的正弦 sin α=
∠的邻边
= =
斜边
∠A 的余弦 cos α=
6
∠的对边
= =
∠的邻边
∠A 的正切 tan α=
∠A 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三角函数(高中数学还将会学到其他三角函
数)。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
1.三角函数值只是一个比值,只由角的大小决定,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2.α 为锐角时,sin α、cos α、tan α 均为正值。
(3)已知 α 是锐角,且 tan α= 3,则 sin
1
=
2
。
1
2
。
2
2
。
15
4.解直角三角形
在下列图中填写各直角三角形中字母的值。
a=10
b=5 3
c=10 3
d=10
e=20
f=10
16
5.实例分析
(1)一船向东匀速航行,上午 8 时到达 B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 60°,距离为
高中物理复习ppt(完整版
2 1 2 2
A1 sin 1 A2 sin 2 tan A1 cos 1 A2 cos 2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合成后仍为 简谐运动
1)相位差
2 1 2k π
A A1 A2
(k 0 , 1, )
相互加强
2)相位差 2
1 (2k 1)π (k 0 , 1, )
2.波的叠加原理
①.几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频率、 波长、振幅、传播方向)不变,互不干扰。
②.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各列波在该点 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例一列沿正向传播的简谐波,已知 t1 0 和t2 0.25s 时
的波形如图所示。(假设周期 T 0.25 s)试求 (1) P 点的振动表式; (2)此波的波动表式; (3)画出O点的振动曲线
由t=0和t=0.25时的波形图,得
y0 |t 0 A cos0 0 v0 |t 0 A sin 0 0 0 2
(2)波动表式为
x y A cos[ (t ) 0 ] u 2 x 0.2 cos[ (t ) ] 1 0.6 2 10 0.2 cos[2t x ] 3 2
(1) P点的振动表式为
10 y P 0.2 cos[2t x ] 3 2 10 0.2 cos[2t 0.3 ] 3 2 0.2 cos[2t ] 2
(3) O点的振动表式为
10 y P 0.2 cos[2t x ] 3 2 0.2 cos[2t
1
振幅
A xmax
T 2π
A
x x t 图
T 2
T
2 周期、频率
A1 sin 1 A2 sin 2 tan A1 cos 1 A2 cos 2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合成后仍为 简谐运动
1)相位差
2 1 2k π
A A1 A2
(k 0 , 1, )
相互加强
2)相位差 2
1 (2k 1)π (k 0 , 1, )
2.波的叠加原理
①.几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频率、 波长、振幅、传播方向)不变,互不干扰。
②.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各列波在该点 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例一列沿正向传播的简谐波,已知 t1 0 和t2 0.25s 时
的波形如图所示。(假设周期 T 0.25 s)试求 (1) P 点的振动表式; (2)此波的波动表式; (3)画出O点的振动曲线
由t=0和t=0.25时的波形图,得
y0 |t 0 A cos0 0 v0 |t 0 A sin 0 0 0 2
(2)波动表式为
x y A cos[ (t ) 0 ] u 2 x 0.2 cos[ (t ) ] 1 0.6 2 10 0.2 cos[2t x ] 3 2
(1) P点的振动表式为
10 y P 0.2 cos[2t x ] 3 2 10 0.2 cos[2t 0.3 ] 3 2 0.2 cos[2t ] 2
(3) O点的振动表式为
10 y P 0.2 cos[2t x ] 3 2 0.2 cos[2t
1
振幅
A xmax
T 2π
A
x x t 图
T 2
T
2 周期、频率
新高一物理衔接完整版演示文稿(共84张PPT)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例2.请根据图片中的情况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风可能是向左吹的 B.由图中情况可以判断风速大于小红的速度 C.小红的头发相对小红是向右运动的 D.小红向左运动,风是向右吹的, 但无法判断小红的速度与风速的大小关系
课后练习
1.如下图,“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 也就是说,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
A.击剑 B.体操 C.马拉松 D.跳水
小试牛刀
1.以下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汽车后轮转动时的汽车
B.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赛跑运发动起跑动作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2.北京已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如下图为局部冬奥会 工程。以下关于这些冬奥会工程的研究中,可以将运发 动看作质点的是〔 〕
. 假设它运动到B点,那么其位置
坐标为XB=
.
坐标系能够准确地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行描述,那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物体的运动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变化, 还必然有时间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时空关系。何 为时空关系,简单说就是物体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位置, 我们能够利用坐标系描述空间位置,同样地,对于时间 问题,也可以通过坐标轴进行描述。不过,物理学上的 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并非同一概念,那物理学上说的时 间具体指的是什么含义呢?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在将来的学习中遇到多组参 考系对应运动情况的综合判断类型,当研究对象 增多,他们的位置关系,能量特征等又具有何种 关系,由此而引出的系统思想将是解决高中物理 问题的又一大帮手。
对于参考系的第一类考察题目,就是直接告诉我们 研究物体和参考物体分别是谁,让我们对研究物体 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这是最简单的类型。另一种 题型,那么是告诉我们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让我 们对参照物的选择情况进行判断。如坐地日行八万 里是以除地球外的其他星球为参考系,轻舟已过万 重山是以山或河岸作为参考系,汽车奔驰,雄鹰翱 翔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等等,
例2.请根据图片中的情况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风可能是向左吹的 B.由图中情况可以判断风速大于小红的速度 C.小红的头发相对小红是向右运动的 D.小红向左运动,风是向右吹的, 但无法判断小红的速度与风速的大小关系
课后练习
1.如下图,“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 也就是说,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
A.击剑 B.体操 C.马拉松 D.跳水
小试牛刀
1.以下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汽车后轮转动时的汽车
B.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赛跑运发动起跑动作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2.北京已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如下图为局部冬奥会 工程。以下关于这些冬奥会工程的研究中,可以将运发 动看作质点的是〔 〕
. 假设它运动到B点,那么其位置
坐标为XB=
.
坐标系能够准确地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行描述,那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物体的运动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变化, 还必然有时间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时空关系。何 为时空关系,简单说就是物体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位置, 我们能够利用坐标系描述空间位置,同样地,对于时间 问题,也可以通过坐标轴进行描述。不过,物理学上的 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并非同一概念,那物理学上说的时 间具体指的是什么含义呢?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在将来的学习中遇到多组参 考系对应运动情况的综合判断类型,当研究对象 增多,他们的位置关系,能量特征等又具有何种 关系,由此而引出的系统思想将是解决高中物理 问题的又一大帮手。
对于参考系的第一类考察题目,就是直接告诉我们 研究物体和参考物体分别是谁,让我们对研究物体 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这是最简单的类型。另一种 题型,那么是告诉我们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让我 们对参照物的选择情况进行判断。如坐地日行八万 里是以除地球外的其他星球为参考系,轻舟已过万 重山是以山或河岸作为参考系,汽车奔驰,雄鹰翱 翔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等等,
初高衔接课 主题班会课件
其对数学竞赛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多研
究一些有关竞赛的相关书籍,多积累一些竞赛基础知一、假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大好机会,要养成几个学习语言的好习惯。 (1)积极阅读的习惯 内容可以是教材、中学生英语周报、21 世纪中学生英语报,英语简易读物、新概念英语 等,同时作好读书笔记。 (2)自我检测的习惯 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简单的高中练习题,对高中试题题型有所了解,作好初高中知识的衔 接与过渡。 (3)专题总结的习惯 对初中知识以专题的形式总结复习,温故而知新。确保初中单词的熟练掌握。 (4)早起朗读的习惯 出声并大声地朗读,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5)听英语广播和英文歌曲的习惯。 (6)随时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 如:坚持写英语日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等
19
认真阅读高一数学课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仔细揣摩
教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玄机,完成课后练习,争取带着疑问
入校,激发入校后的求知欲,尽快地让数学成为你的知心朋
友。
初高中学习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前
适应自主学习能够更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拓宽知识面,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在此,提醒对数学尤
要完成前四章的学习,这是物理入门的一个关键时期。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物理现象分析比
较复杂,物理模型建立不太容易,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如受力分析
等,所以务必做好预习工作。
2、按照课本和自己保留的初三物理复习资料,认真的把电路问题再重点复习一遍
需特别指出的是电路问题中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路的简化问题、电功、
28
二、预习高中第一册化学课本 提前对高中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高中知识的提升点 充满信心地迎接高中学习。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件: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件3【2024版】
用理想化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就是要将复杂问题加以简化,建立起反应研究 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模型——物理模型。
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模型意义
• 科学家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 • 教育家利用物理模型——编拟试题。 • 因此,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就突出表现在
由具体到抽象的“建模过程”和由抽象到 具体的“物理模型运用”利用物理模型规 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1.实验教学能为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 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趣与求知欲望
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 重要途径
4.实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 究方法
5.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 学作风和道德素养
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成
功的关键
3-2、 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 五大板块 :力学、电学、光学、 热 学、原子物理学;
◆ 十七个单元切块 131个考点.
基础知识
重力 弹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万有引力
库仑力 电场力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力学体系
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 运动 过程 模型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热学实验
力学 实验
静电学 实验
中学物理实验课 教学的主要内容
光学实验
电磁学实 验
原子物理 实验
模型:一种理想化的实 物、状态或物理过程。
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模型概念
哲学理论告诉我们:
在影响事物存在的运动变化的各种因素中, 必定有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暂时忽略次要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才能突出和发现事物的本质规 律。
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模型意义
• 科学家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 • 教育家利用物理模型——编拟试题。 • 因此,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就突出表现在
由具体到抽象的“建模过程”和由抽象到 具体的“物理模型运用”利用物理模型规 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1.实验教学能为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 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趣与求知欲望
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 重要途径
4.实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 究方法
5.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 学作风和道德素养
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成
功的关键
3-2、 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 五大板块 :力学、电学、光学、 热 学、原子物理学;
◆ 十七个单元切块 131个考点.
基础知识
重力 弹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万有引力
库仑力 电场力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力学体系
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 运动 过程 模型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热学实验
力学 实验
静电学 实验
中学物理实验课 教学的主要内容
光学实验
电磁学实 验
原子物理 实验
模型:一种理想化的实 物、状态或物理过程。
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模型概念
哲学理论告诉我们:
在影响事物存在的运动变化的各种因素中, 必定有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暂时忽略次要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才能突出和发现事物的本质规 律。
物理初高中衔接--力学知识
•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从O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初速度为0.25 m/s.以O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作出坐标轴后,A、B、C、D 点的坐标分别为(25,4.9)、(50,19.6)、(75,44.1)、(100,78.4).
• (1)A、B、C、D点分别是物体运动
s、
s时的位置.
s、
s、
• (2)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距离y与时间t的关系是
• (1)某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过2 s速度变为19.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2)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加速度为-0.5 m/s2;则
物体5 s后的速度为
,物体运动
s后静止在水平面上.
创新预测
• 1.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位移”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向物体运动 的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这条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 方向.一个小球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3/4圈,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
• (1)如图甲,重为6 N的篮球在空中飞行,画出篮球所受重力G的图示(O为重心).
• (2)如图乙,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重力为2 N,摩擦力为1 N,请画出重力和摩 擦力的图示.
甲
乙
新知5 力的合成与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单独作用在
• 有了负功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对物体受到的多个力分别做的功进行合成.当一个物 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运动时,这几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 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 (1)
F1与F2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对平衡力;在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人教版-高中物理初高衔接重难点预习PPT-完美课件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2.静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假设接触面光滑 相对运动方向则为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人教版-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PPT -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人教版-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PPT -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A
A
A
A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人教版-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PPT -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人教版-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PPT -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高中物理
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深度剖析 1.“相对”指的是相对接触的物体。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人教版-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PPT -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8 三三大大基基本本作作用用力力((二二))-— 人( 教新 版教 -高材中)物人理教初版高(衔20接1重9)难高点中预物习理课初件高P衔PT 接-精重品难课点件预(习实课用件版( 共 )16张P PT)
高中物理
静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大小f在0与
之间,即0<f≤ fmax
最大静摩擦力fmax
注: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如无特殊说明则二者相等。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人教版-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PPT -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人教版-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PPT -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物理衔接
物理 ?无理 物理 悟理
特别的现象:有一部分在初中时代物 理成绩优异、中考物理成绩非常理想的 学生,在刚开始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学 习时,会面对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和成 绩上的落差,觉得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 的差别太大,难学,难以学好。 开始怀 疑自己能力,不自信,个别从而厌学。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2.初高中物理的台阶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3).能力上的的台阶
(3).能力上的的台阶
(3).能力上的的台阶
(4).方法上的的台阶
高初中的要求差距较大,学生无
法很快接受。跨度大的要求是不是所有 学生都能很快的适应呢?
即将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是否已 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能力基础呢?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知识上的的衔接、 思维上的衔接、 能力上的衔接、 方法上的衔接、 学法上的衔接。
(1).知识上的的台阶
高中物理研究内容范围与初中大同小异,但广 度有所增加,深度明显加强,知识更加系统,方法 更加科学,能力要求更加突出。
(2).思维上的的台阶
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
思维,完成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力的一大飞跃。
(3).能力上的的台阶
“一看就会,但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3).能力上的的台阶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内容上的区别
(2)思维上的差别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 跨越。
(3)分析方法上的差别
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融合 大量的定量计算”的改变。
(4)综合能力上的差别
从“简单逻辑”到“复杂逻辑”的进阶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5)应用数学工具解题的能力上的差别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第三、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假期课程中介绍方法:公式法、推论法、 比例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 归纳法、巧选参考系法、微元法、极限 法、整体法、隔离法等方法。
第四、让学生在暑期课程感受成功的愉悦, 充满信心。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第五、假期的课程安排 必修一: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二章 力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第一、加强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
如何预习? 如何听课? 如何作业? 如何使用练习册? 如何收集好题、典型题?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第二、突出思维训练
在概念课中,注重从典型事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属性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 在规律课中,在发现、探索规律过程中要突出物理 思想方法与研究方法,使学生思路清晰,步骤清楚; 在习题课中,突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逐 步设疑打开思路,一题多解拓宽思路;一题多变, 活跃思路;分类比较归纳解题思路。
应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解题的难度和深度 大大增加。
(6)学习方法上的变革
(7)试卷结构、赋分差别
1.试卷结构“7+5”模式: 7道选择,2道实验,3道计算
2.赋分(110分) 不定项选择:6分/道,共42分 实验:一大一小,共17分, 计算:15分,17分,19分,共51分
2.初高中物理的台阶
物理 ?无理 物理 悟理
特别的现象:有一部分在初中时代物 理成绩优异、中考物理成绩非常理想的 学生,在刚开始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学 习时,会面对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和成 绩上的落差,觉得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 的差别太大,难学,难以学好。 开始怀 疑自己能力,不自信,个别从而厌学。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2.初高中物理的台阶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3).能力上的的台阶
(3).能力上的的台阶
(3).能力上的的台阶
(4).方法上的的台阶
高初中的要求差距较大,学生无
法很快接受。跨度大的要求是不是所有 学生都能很快的适应呢?
即将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是否已 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能力基础呢?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知识上的的衔接、 思维上的衔接、 能力上的衔接、 方法上的衔接、 学法上的衔接。
(1).知识上的的台阶
高中物理研究内容范围与初中大同小异,但广 度有所增加,深度明显加强,知识更加系统,方法 更加科学,能力要求更加突出。
(2).思维上的的台阶
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
思维,完成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力的一大飞跃。
(3).能力上的的台阶
“一看就会,但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3).能力上的的台阶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内容上的区别
(2)思维上的差别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 跨越。
(3)分析方法上的差别
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融合 大量的定量计算”的改变。
(4)综合能力上的差别
从“简单逻辑”到“复杂逻辑”的进阶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5)应用数学工具解题的能力上的差别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第三、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假期课程中介绍方法:公式法、推论法、 比例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 归纳法、巧选参考系法、微元法、极限 法、整体法、隔离法等方法。
第四、让学生在暑期课程感受成功的愉悦, 充满信心。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第五、假期的课程安排 必修一: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二章 力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第一、加强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
如何预习? 如何听课? 如何作业? 如何使用练习册? 如何收集好题、典型题?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第二、突出思维训练
在概念课中,注重从典型事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属性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 在规律课中,在发现、探索规律过程中要突出物理 思想方法与研究方法,使学生思路清晰,步骤清楚; 在习题课中,突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逐 步设疑打开思路,一题多解拓宽思路;一题多变, 活跃思路;分类比较归纳解题思路。
应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解题的难度和深度 大大增加。
(6)学习方法上的变革
(7)试卷结构、赋分差别
1.试卷结构“7+5”模式: 7道选择,2道实验,3道计算
2.赋分(110分) 不定项选择:6分/道,共42分 实验:一大一小,共17分, 计算:15分,17分,19分,共51分
2.初高中物理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