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
家乡传统文化建议书(汇总18篇)
![家乡传统文化建议书(汇总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6bcd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b.png)
家乡传统文化建议书(汇总18篇)我特提出如下的建议:一、建议游客们不要乱扔果皮、水瓶、废纸等垃圾,也不要在条石上乱刻乱画,不然长城会变得很难看。
加强卫生管理,让一些民警去巡视,如果有人乱在城墙上画,乱扔垃圾就罚款。
二、建一个“保护长城”的网站,我希望长城的管理员应该让电视台做一些保护长城的广告或者是新闻,呼吁去长城旅游的人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长城。
四、规范游览长城收费制度,接受游客投诉,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好违规收费问题。
五、呼吁住在长城附近的农民,应该用实际行动去爱护长城,不应该用长城的条石垒自己家的墙,大家都该爱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同学们,做为中国的小公民,保护长城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要想尽办法去让长城恢复原来的样子,使它永久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让我们行动起来吧!长城,以其巍巍雄姿、坚强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这雄壮嘹亮的歌声,曾经在反对外来侵略,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抗敌战争中,响彻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与大江南北。
中国人用血肉筑成的长城,打败了一切外来侵略,保卫了民族与国家的安全。
因此,为国奉献的人民子弟兵被誉为“钢铁长城”即是这一伟大力量的光荣体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文物,长城历史悠久、体量庞大、工程宏伟,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长城遭受破坏的情况仍较为严重,20__年长城考察公布的结果:明代万里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部分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不超过5000华里,长城保护的问题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从目前来看,对长城的破坏有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两种。
历经千百年风雨地震等的侵袭和破坏,年久失修的砖石砌筑城墙和敌楼等墙体建筑,普遍存在着内部结构改变,坍塌隐患很多。
很多地方的长城墙体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受损,这些破损的地方基本上都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坍塌状态越来越严重。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作文_建议书_范文大全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作文_建议书_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a232f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b.png)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作文_建议书_范文大全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速,我国的文
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
遗产,我谨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通过开
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其次,加大投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设施。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
维护和修复工作,修缮古迹、古建筑,保护好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后人能够有机会欣赏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再者,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文化遗产的破坏
行为。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文化遗产破坏者的惩罚力度,让犯罪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积极参
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水平。
希望各级政府能够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纳以上建议,共同努力,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谨致。
敬礼。
此致。
敬礼。
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老年生活的建议
![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老年生活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0a0de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9.png)
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老年生活的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对于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提出一些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老年生活的建议。
一、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和培训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兴趣,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资深传统文化爱好者,举办各类传统文化讲座。
例如,举办关于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方面的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和技巧,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组织传统文化培训课程,如书法班、国画班、戏曲唱腔学习班等。
为老年人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创作过程,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还有助于锻炼手脑协调能力,延缓衰老。
二、建立传统文化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传统文化社团和兴趣小组。
比如,诗词社、书法社、戏曲社等。
社团和小组可以定期组织活动,如作品交流、表演展示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通过社团和兴趣小组的活动,老年人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强社交互动,减少孤独感。
而且,在共同追求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老年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三、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传统文化节、民俗展览等。
在活动中,可以设置各种展示区域,展示老年人的传统文化作品,如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等,让他们的成果得到展示和认可。
此外,还可以安排传统文化表演,邀请老年人参与戏曲、舞蹈、民乐演奏等节目,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同时,设置互动体验区,如传统美食制作、民间游戏等,让老年人和其他参与者都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
四、将传统文化与老年教育相结合在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
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概论、古典文学鉴赏、传统艺术欣赏等课程,让老年人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线课程等,方便老年人随时随地学习。
保护文化和遗产倡议书
![保护文化和遗产倡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6b4705e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7.png)
保护文化和遗产倡议书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文化和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发起保护文化和遗产的倡议。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文化和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建设更多的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文化和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次,我们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主题的讲座、展览和活动,引导人们关注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遗产,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自觉维护和保护文化遗产。
最后,我们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在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应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相结合。
同时,要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保护自然环境,让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实现文化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保护文化和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对未来世世代代的承诺。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保护文化和遗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愿文化和遗产永远绽放光芒!保护文化和遗产是维护民族精神和传统的重要举措,是对祖先和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文化多样性受到冲击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加强对文化和遗产的保护,让它们在变迁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文化和遗产包括了许多方面,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来说,其特点和价值各有不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文化和遗产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是普世共通的。
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和情感。
然而,在现代社会,文化和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城市化进程导致文物破坏、文化习俗消失,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环境破坏和天灾人祸也给文化遗产带来威胁。
关于如何保护民俗的建议书
![关于如何保护民俗的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855dcd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a.png)
关于如何保护民俗的建议书建议书:如何保护民俗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许多民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民俗文化。
首先,重视民俗教育。
民俗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社区和家庭都应该加强对民俗的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开设民俗课程、举办民俗活动等方式来增强民俗意识,让年轻一代能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民俗文化,从而传承下去。
其次,加强保护措施。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在城乡规划中,应该保留和修缮传统的村落、建筑和风俗,禁止随意拆除和改造。
同时,加强对民俗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每一项传统技艺和习俗,确保其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第三,注重传统节日的保护。
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活动。
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从而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俗文化。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民俗文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各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好各自的民俗文化。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民俗文化节、举办民俗展览等方式,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保护和传承好民俗文化。
综上所述,保护民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一些建议,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让我们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947b5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e.png)
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一、引言乡村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逐渐受到冲击,急需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二、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是维护乡村风貌的重要途径。
乡村传统文化蕴含着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民间艺术,是乡村的魂灵和标志。
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维护乡村的原汁原味,使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至于丧失自身特色。
2. 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我国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念,如孝道、礼仪、勤俭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
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三、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1. 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可以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或基金,资助和支持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 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举办乡村文化节、传统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游客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3. 引导乡村青年参与传统文化传承。
组织乡村青年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热爱乡村的文化爱好者,我深知乡村传统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
乡村是我们的根,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
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更多有识之士一起,为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总结乡村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为非遗传承提几点建议
![为非遗传承提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f330c5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1.png)
为非遗传承提几点建议1. 认清非遗的价值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些古老的手艺、传统的民俗,还有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消失的故事。
其实,它们就像是我们文化的活化石,蕴含着祖辈传下来的智慧和情感。
所以,首先我们得认清非遗的价值,不仅仅是个文化符号,更是我们身份的体现。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非遗,那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无趣呀!就像一道没有调料的菜,没了味道,光有颜色,看着不错,但吃起来就没劲了。
1.1 教育与宣传为了让大家更加重视非遗,我们可以从教育入手。
学校里开设非遗课程,让小朋友们从小就接触这些传统文化。
想想,学着做泥人、学着唱民谣,那可是有趣得很啊!不仅能传承下去,还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再者,可以多做些宣传,比如在社区搞些非遗展览、演出,拉着大家一起参与,嘿,大家齐心协力,非遗可就活过来了。
1.2 创新与发展当然,单靠传统是不够的,咱们还得创新。
比如,把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让年轻人觉得这些东西“酷”得很。
谁说传统和现代不能碰撞出火花呢?就像是把老祖宗的手艺和现代科技结合,变出好玩的新东西。
这样一来,不仅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还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是一举两得!2. 增加参与感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大家的参与。
大家都知道,光靠几位老人家传授是不够的,要让更多的人一起动手。
比如,举办一些非遗体验活动,让大家亲身参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
想象一下,和朋友们一起捏泥人、编花篮,那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心里那个乐呀,简直美滋滋!2.1 设立非遗工作坊我觉得可以考虑设立一些非遗工作坊,吸引社区的年轻人和孩子们来参加。
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互相切磋。
想想那些手工艺品,经过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来,那种成就感可是超棒的。
何况,这样一来,大家对非遗的兴趣就会慢慢升温,非遗的气息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蔓延。
2.2 利用社交媒体再说到现在的年轻人,社交媒体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和意见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和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b331038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和意见一说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想到很多非常有意义的节日。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目的和重要的节日环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统节日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篇一再过几周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前后,我们通常会看到龙舟竞渡、吃棕子,并且感受到龙舟水(下雨天),在20xx年的端午节,正在太空的神舟十号上宇航员也吃上了棕子。
那我们知道端午节的来由吗?在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同时,我们也经常会过一些国外的节日,最典型的是圣诞节,大家知道国外的圣诞节有什么由来和习俗吗?我们都知道,圣诞节外国人都要吃火鸡、摆最普遍的说法是,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为了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听到这里,你的感受是什么?赛龙舟、吃棕子,这些习俗从小就陪伴着我们,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们也耳熟能详。
但我想问的是,火鸡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吃过呢?耶稣是谁呢?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上帝,在百度之后我知道他是上帝的儿子,但为什么要庆祝上帝儿子的生日呢,按道理应该是庆祝上帝的生日。
我想这可以能要基督教徒才能解答我的疑惑。
我想,庆祝这样的节日,就好像无意中我被拉到一群游行的队伍里面,看到周围的人都很开心,但却不知道他们是为什么在高兴?中国有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
对保护传统节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对保护传统节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52a12c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5.png)
对保护传统节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传统民俗节日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我们应该好好保护。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书,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篇一“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曾经灿烂和闪耀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浩瀚星河中的民族传统节日,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展现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充分发掘其多元的当代价值,使古老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使疏远成为亲近,令古老焕发青春,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紧迫课题。
令我们欣喜的是,今年年初,国务院修改了节假日放假办法,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三个中华传统节日正式定为法定假日,这不仅是一件尊重群众、顺应民意的历史性事件,从更深层次看,这可以认为是百余年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偏激和偏颇态度的某种校正,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重建文化自信的坚实步伐。
传统节日放不放假不仅仅是多几个休息日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开掘传统文化宝库,重建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议题。
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丰富、完善、筛选、固化、发展、传承,这些传统的节日文化反映了先民们对人类生存的体验,对民族英雄的纪念,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望,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憧憬,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因此,我们说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积淀着民族的信仰、伦理、情感,留存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记忆。
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是一种“活态”的文化,是人们了解、认识、体悟、继承传统文化的“窗口”。
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参与,年年共享,年复一年,以至无穷,具有独特的大众性、绵延性和广泛性。
这样的文化载体,对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其它形式所难以取代的。
改进家乡民俗的建议书
![改进家乡民俗的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1f408a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b.png)
改进家乡民俗的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我是本地的一名居民,对家乡的传统民俗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我特向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进家乡的民俗,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来弘扬传统文化。
在家乡的重要节日或纪念日,可以组织举办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传统戏曲表演、民间音乐演奏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居民们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可以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
可以邀请一些资深的民俗文化传承人到学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们介绍传统的民俗习俗和文化内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刺绣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民俗文化保护基地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可以在家乡的一些重要地点建立民俗文化展示馆,展示传统的民俗习俗、手工艺品等,让游客和居民们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技艺传授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最后,可以通过新媒体和互联网来传播家乡的传统文化。
可以建立一个家乡传统文化的网站或者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家乡的传统文化资讯、活动信息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总之,家乡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领导能够采纳我的建议,让家乡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谢谢!。
怎样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
![怎样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9dbd2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b.png)
怎样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怎样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怎样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希望大家喜欢!新春来临,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论坛最近在北京举行,专家们座谈研讨传统节日文化。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说,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些主要东西比如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尊重,非常重要,中华民族敬畏自然天地,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现在西方也在探讨人到底怎样的存在才合理。
对于人自身来说,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重亲情、讲伦理,崇尚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和谐,人自身要有一种和谐,并且是天人合一的和谐。
这些观念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传统,这对加强我们新的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研究员强调要保护非遗本真,防止异化倾向。
刘魁立说,他过节时对压岁钱、逛庙会、手机短信、春节联欢晚会等思考很深,这些事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变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对人进行控制、进行奴役。
压岁钱现在已失掉原来的祈福去灾本意,不断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对孩子来说,可能在精神上造成价值观的扭曲,对全社会来说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刘魁立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都自得其乐,都享受了它给我们的恩惠,但是想想,是不是我们也被绑架了呢?人们在手机短信的群发时可以同时发给许多人,但给每一个人的情感平均有多少?而且,好些年后不会仅仅是短信,还会发视频,直接跟对方讲话。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等于我们在天天听唱片、看光盘,而不到剧场听音乐、看戏,等于我们不会和自己的父母团聚而是视频。
刘魁立说,要认真思考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要保护它的最核心的、最基本的性质,保护它最重要的功能,不要让它的性质和功能产生非常严重的改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传统能够很好的延续下去。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dc027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f.png)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美丽乡村建设是指通过对农村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的保护至关重要。
民俗文化是乡村的瑰宝,记录了乡村人民的智慧、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首先,加大对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向公众普及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使民众认识到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乡村瑰宝。
同时,组织专业人士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和挖掘,将研究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增加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建立民俗文化保护机构。
在各级政府、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中设立专门的民俗文化保护机构,负责对本地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
这些机构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班、讲座和研讨会,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钻研精神的保护人才,加强对传统技艺、习俗和节日等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第三,加强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结合。
将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打造民俗文化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通过旅游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学者和民众走进农村,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方式,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
可以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同时也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技艺展示和竞赛活动,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来支持相关工作。
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筹集资金用于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总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保护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
![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fdcc72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8.png)
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
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和宣传: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可以通过学校课程、文化节庆、文化遗产展览等形式来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2.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包括修缮古建筑、保护文物、整理传统文化档案等工作。
3. 法律保护: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传统文化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非法侵权行为的打击,确保传统文化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4.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5. 科技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提高传统文化的保存效率和传播效果。
6. 社会参与: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总的来说,保护传统文化需要从教育、法律、科技、国际交流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全面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022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7篇
![2022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e2313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d.png)
2022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7篇2022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 (1)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沉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文明,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由于众多的历史的的原因,文物多散落民间或埋于地下,难于统计,更谈不上保护管理,再加上群众法律观念淡薄,意识不到保护文物的意义和责任,以及文物贩子的介入,导致文物盗卖、毁坏现象时有发生,让人心痛。
对于这个现象我有几点建议:1、国家政府方面:分级公布保护等级,分级保护;制定保护规划;专款维护;专人管理保护;加强政府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建设;社会宣传;鼓励社会民间保护。
2、技术方面:做到科学保护;加强文物科技投入、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3、长效性方面:加强文物的利用力度、开放开发力度,在使用中保护和发展2022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 (2) 20xx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齐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据出土文物考证,约在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齐河境内就有氏族聚居。
千百年来,先民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无数辉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到目前,我县公布文物保护单位8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
馆藏文物有200余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34件,一般文物144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61项,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1项。
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齐河宝贵的财富,更是齐河文明史的重要见证,保护传承先民们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加强文化强县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d0b660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f.png)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彰显了古老智慧和独特魅力。
这些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是中国人独特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与世界各地人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人开始忽略了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重要的方面,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传承需要加强教育。
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对其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此外,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例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以加深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身份认同的有效方法。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传承。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民间团体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例如,扶持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表演和传承。
同时,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此外,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也是传承的一个关键因素。
传统文化并不是与时代脱节的存在,而是与时俱进的。
我们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更加多样化和有趣的传统文化产品。
例如,在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场所,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互动设备,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这种结合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推动传承的进行。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
我们应该积极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传承和弘扬。
无论是穿着传统服饰、参加传统节日庆祝,还是学习传统技艺、传授给下一代,都是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方式。
通过每个人的行动,我们可以共同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传承是对中国文化瑰宝的保护和传播。
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社会参与、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及个人的努力,都是推动传承的重要途径。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e556b7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9.png)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我是您家乡的一位热心居民,我非常关注和重视家乡的文化建设工作。
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我发现我们家乡的文化建设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推动家乡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特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
一、加强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首先,建立起完善的文化档案室,将家乡的传统文化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展示,以便后人了解和学习。
其次,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组织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邀请老一辈的文化传承人进行指导和教学。
同时,加强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培育和发展家乡的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鉴于家乡的地理、人文和资源优势,我们应该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和艺术市场。
首先,建立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投资者和创意人才入驻,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其次,挖掘家乡的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旅游业的繁荣。
此外,举办艺术展览、演出和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提升家乡的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
三、加强家乡文化设施建设家乡的文化设施建设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修建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文化广场可以用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演出,增加居民的文化娱乐选择;图书馆和博物馆可以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学习和阅读资源,增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此外,还应着重改善家乡的交通和通信设施,以便文化信息和资源的传递和共享。
四、建立家乡文化志愿者队伍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我们可以组建家乡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培训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文化活动和服务中来。
志愿者可以协助组织文化活动,指导居民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文化信息和咨询服务等。
通过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可以进一步拉近居民与文化建设之间的距离,增加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参与感。
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b35195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d.png)
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建议:
1.学习了解传统习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包括节日、
庆典、婚礼、葬礼等方面的习俗。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民俗文化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进行学习。
2.实践传统节日:积极参与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
中秋节、清明节等。
按照传统的方式庆祝,例如贴春联、
赏月、扫墓等。
3.家庭传统仪式:在家庭中建立传统仪式,如祭祖、拜堂、
颁发红包、团圆饭等。
保持传统仪式的举行,使家族成员
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其中。
4.继承手工艺技能:学习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民间绘画、
剪纸、刺绣等。
通过亲身实践,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
统工艺。
5.培养艺术兴趣: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如戏曲、民间音
乐、舞蹈等。
参与艺术活动和表演,并向下一代传授相关
知识和技巧。
6.教育下一代:教育下一代关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文化的
知识,重视家庭教育中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7.参与社区活动: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和庆祝活动,
与当地社区一起庆祝传统节日,交流文化经验。
8.文化交流:与其他传统文化相似的民族或国家进行文化交
流,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帮助继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并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0897b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4.png)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传统文化和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民俗逐渐面临着被遗忘和破坏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民俗,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
政府的积极参与是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基础。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拨款支持相关活动。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教育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行动。
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会各界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和节日来宣传传统文化和民俗,增强大众参与的意识。
此外,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开设专栏或节目,报道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故事和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另外,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需要加强法律保护。
国家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法律保护,并制定严格的法规来打击破坏和盗窃文化遗产的行为。
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遏制非法文物贸易。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许多传统建筑、艺术品等正遭受着时间的侵蚀和破坏,应该加强保护和修复,让它们得以延续。
其次是加强对传统技艺和工艺的传承。
许多传统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应该通过设立相关培训班、传承人制度等方式来传承和发扬。
最后,个人也要积极参与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行动。
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和民俗传承的一份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的礼仪和习俗。
可以选择参与相关的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做到实际行动上的支持和宣传。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让传统文化和民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之得以传承和创新。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对传统年俗传承、扬弃的建议
![对传统年俗传承、扬弃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ecb64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b.png)
对传统年俗传承、扬弃的建议传统年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年俗逐渐被淡忘或忽略。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年俗,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护和传承: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传统年俗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习俗,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它们。
同时,应该加强对传统年俗相关文物的保护,防止它们受到破坏和流失。
2. 创新和发展:传统年俗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习俗,应该进行改进或摒弃。
同时,应该将传统年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例如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渠道,推广和宣传年俗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3. 社区和家庭参与:社区和家庭是传承和发展传统年俗的重要场所。
应该鼓励社区和家庭积极参与传统年俗的传承和发展,例如组织民俗活动、举办民俗文化讲座等。
4. 国际化推广:传统年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应该向世界推广和宣传。
通过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国际民俗文化节等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年俗,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总之,传承和发展传统年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保护和传承、创新和发展、社区和家庭参与以及国际化推广等途径,才能让传统年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二十五届会议于1989年11月15日在巴黎通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89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在巴黎召开第25届会议:
考虑到民俗是构成人类遗产的一部分,是将不同人和社会团体聚到一起并标明其文化身份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注意到其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重要性,在人类历史中的角色,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
强调民俗作为文化遗产和生活文化的一个主要部分的特性和重要性;
认识到民俗的传统形式,特别是那些与口头传统有关的方面具有的极度脆弱性和可能遗失的危险;
着重强调在所有国家认识民俗地位的需要和面临来自多种因素的危险;
认为政府在保护民俗中应扮演一个决定性的角色,并尽快采取行动;
在第24届会议上决定,根据章程第四条第四款的内涵,应就民俗保护向成员国提出建议,于1989年11月15日通过本建议。
大会建议成员国应依照各国宪法实际采取法律措施或其他方法来应用以下民俗保护规定,使本建议中规定的原则和标准在本国内发挥效力。
大会建议成员国将本建议传达给对民俗保护问题负责的机构、部门或团体,传达给关心民俗的各种组织或机构,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同时鼓励其与涉及民俗保护的相关国际组织联系。
大会建议成员国应在此时以此种方式服从关于使该建议生效的行动的组织报告。
一民俗的定义
本建议的目的:民俗(或传统的大众文化)是文化团体基于传统创造的全部,通过群体或个人
表达出来,被认为是就文化和社会特性反映团体期望的方式;其标准和价值是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流传的。
其中,其形式包括语言、文学作品、音乐、舞蹈、游戏、神话、仪式、习俗、手工艺品、建筑及其他艺术。
二民俗的鉴别
民俗作为文化表现的一种形式,必须通过并为能标明其身份的群体(家庭、职业者、国家、地区、宗教、种族等)加以保护。
到最后,成员国应根据下列目的鼓励关于国家、地区和国际级的适当的调查研究:
(1)考虑到民俗机构的地区和全球记录,发展民俗相关机构的国家清单;
(2)考虑到不同机构所使用的分类系统的整合需要,创立鉴别和记录系统(收集、目录、抄本)或发展那些已经以手册、收集指南、目录模版等方式存在的系统;
(3)激励通过以下方式创立民俗分类标准:
(??)供全球使用的民俗总框架;
(??)全面的民俗记录;
(??)民俗地区分类,特别是现场试验计划。
三民俗的维护
维护关系到与民俗传统相关文件。
如果此类传统不被利用或已改进,保护目标是为研究者和传统承担者提供能使他们理解传统改变过程的数据。
当具有发展特性的生活民俗不能总是直接被保护,以有形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民俗应得到有效保护。
到最后,成员国应:
(1)建立所收集的民俗得以适当保存和利用的国家档案;
(2)为服务目的建立中央国家档案功能(中央目录、民俗材料信息和包括保护在内的民俗工作标准的传播);
(3)创建博物馆或在现有博物馆中开辟民俗区,从而使传统通俗文化得以展示;
(4)优先考虑强调文化现在和过去方面的体现传统和通俗文化的方式(显示其环境、生活和工作方式及其已创造的技能和技术);
(5)协调收集和存档方法;
(6)从物理保护到分析工作,培训民俗保护方面的收集者、案卷保管人、文献资料工作者和其他专家;
(7)为所有民俗材料提供安全保障和工作备份的方法,为地区机构提供备份,以此保障文化团体获得材料。
四民俗的保存
保存与民间传统保护及其传承者有关,考虑到每人对自己文化所持有的权利和其相关文化常常受到大众传媒形成的工业文化影响侵蚀的事实。
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在创造它们的团体内外民间传统的地位和经济支持。
到最后,成员国应:
(1)在正式和校外课程中设计和介绍民俗的教学和研究,以适当的方式特别强调增强民俗的意识,不仅考虑乡村和其他原始文化,而且还考虑那些由不同社会群体、专业人士、机构等在城市区域创造的文化,以此促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世界不同理念的更好理解,特别是那些不在主体文化中体现的文化;
(2)通过支持他们在文献、档案、研究等领域的工作以及传统实践来保证不同文化团体得到自己民俗资料的权利;
(3)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国家民俗委员会或类似团体应体现出不同的兴趣组;
(4)为个人和机构提供精神和经济支持来研究、传达、培养或持有民俗;
(5)促进民俗保存的相关科学研究。
五民俗的传播
人们应注意到民俗作为文化标志因素的重要性。
该条款对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是必要的,使民俗的价值和保护需要得以认识。
但是,应避免传播中的曲解,从而使传统的完整性得到保护。
为了促进更好地传播,成员国应:
(1)鼓励组织国家、地区和国际活动,例如交易会、节日、影片、展览会、研讨会、座谈会、讨论会、培训班、大会等等,同时支持传播和出版材料、论文和其他成果;
(2)鼓励民俗材料广泛覆盖于国家和地区新闻、出版物、电视、广播和其他媒体中。
例如通过准予,通过为民俗工作者创造工作,通过确保大众传媒所收集到的这些民俗材料的适当存档和传播,通过那些组织中民俗部门的建立;
(3)鼓励与民俗相关的地区、市政当局、协会和其他团体为民俗工作者建立全职工作来激励和配合当地的民俗工作;
(4)为教育材料产品提供现有成果和新成果的创造物,例如录像影片基于现在的现场工作,鼓励在学校、民俗博物馆、国家和国际民俗节和展览会中的使用;
(5)通过文件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特殊民俗报告及年鉴保证民俗充足信息的可利用性;
(6)根据双边文化协定,推动与民俗有关的个人、团体和机构间的国家和国际性会议和交流;
(7)鼓励国际科学团体采用道德准则来保证传统文化的适当方式。
六民俗的保护
至于智力创造的民俗机构是否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都值得以经过授意的方式进行保护,为智慧产物提供保护。
此类民俗保护已经成为国内外不损害相关合法利益,提升进一步发展、维护和传播手段的不可缺少之物。
暂且不谈民俗表现保护的“智力财产方面”,已有多种已得到保护的权利种类,应继续在今后的民俗文件中心和档案馆受到保护。
到最后,成员国应:
(1)考虑到“智力财产”方面:引起相关机构注意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智力财产相关的重要工作,当认识到该工作仅关系到民俗保护的一个方面,在区域范围内保护民
俗的独立行动需要是紧急的;
(2)考虑到的其他权利包括:
(??)作为传统的传承者来保护信息(保护隐秘和机密性);
(??)通过保证所收集的材料在档案馆中被保护于良好的状态和合理的方式方法来保护收集者的兴趣;
(??)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所收集的材料,以避免有意或无意的误用;
(??)认识到档案的责任性,从而监测所收集材料的使用。
七国际合作
考虑到加强文化合作和交流的需要,特别是为了开展民俗发展和复兴项目,以及一成员国专家在另一成员国领土上的研究,通过人类和材料资源,成员国应:
(1)与涉及民俗的国际和地区协会、机构及组织合作;
(2)在民俗的认识、传播和保护领域合作,特别是通过:
(??)各种信息交流,科学和技术出版交流;
(??)为专家培训提供旅费补助,派遣科学技术人员和设备;
(??)促进当代民俗文献领域的单边或多边项目;
(??)组织特殊项目,特别是民俗数据和表现分类,以及研究中的现代方法和技术中的专家会议、研究课题和工作组;
(3)考虑到民俗传播,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不同兴趣组织(团体或普通或合法人)享有缘于调查、创造、组织、表演的经济、精神和所谓类似权利的国际性;
(4)保证本土研究已经开展的成员国有权获得相关成员国的文献、记录、影像、电影及其他
材料的副本;
(5)制约可能损害民俗材料,或降低其价值,或阻止传播或使用的行为,不论这些材料是否在本国或他国形成;
(6)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民俗,阻止其暴露在所有人类和自然灾害中,包括来自军事冲突、军队占领或其他类型公共混乱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