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基础数据表

合集下载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649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649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649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9.05•【文号】农办议〔2018〕301号•【施行日期】2018.09.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649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8〕301号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发展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银保监会,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构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一)关于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

近年来,我部围绕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在加强认定管理、开展全面统计和监测,加强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推动中央财政设立家庭农场扶持专项。

2017年首次争取到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安排1.2亿元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各省配套项目资金2.7亿元,共计扶持8700多户家庭农场。

已有18个省(区、市)开展了示范农场创建,认定了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万多户。

2018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扶持家庭农场资金扩大到5亿元。

二是健全全国家庭农场名录制度。

指导各地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建立健全名录制度。

基于土地确权及流转信息平台,实现名录建设、跟踪监测、示范评定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提升查询、统计、监管等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已有32万多户家庭农场基础数据纳入系统,宁夏、浙江等部分地区家庭农场已经实现了地块数据、土地确权数据与农场信息一一对应。

三是开展相关试点示范。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4个省的4个县(市)开展加强土地流转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试点,重点就实现家庭农场名录与经营地块信息联通,提高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精准性进行探索试验。

四是继续完善典型家庭农场监测制度。

自2014年起,在全国30个省的91个县选择3000户左右的家庭农场,就其生产经营情况开展典型监测,编辑家庭农场年度发展报告。

2017年,组织中国社科院对2014—2016年三年的监测情况进行了家庭农场发展趋势分析。

2020年各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0年各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备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各限申报一个。

附件2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书申报主体:联系人:填表日期: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制填报说明一、依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认定标准”编制本申报书。

二、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创建工作方案、基础数据表及证明材料作为附件,要求数字准确、简明扼要,特点突出。

三、申报材料须加盖省级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垦区、林区)、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公章(骑缝章)。

四、请使用仿宋小四号,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一式6份,规格为A4印刷成册。

五、申报材料电子版可从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市场与信息化司子站、国家林草局门户网站公告栏下载。

网址://注:不够可加页。

下同。

注: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可由省级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公代章,下同。

2020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基础数据表申报单位(盖章): 申报日期:年月日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盖章):注:1.特色农业和特色主导产品均指本次申报的特色农产品。

2.副产物范围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

3.填报的数据、材料均需要提供详实的证明文件。

附件3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信息汇总表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盖章):申报日期:2020年月日注:类别按照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五大类填报。

17附件4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情况监测调查表。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赵永萍;潘丽娟【摘要】定西市安定区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基本完善,种植技术模式绿色高效,贮藏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精深加工及主食开发有序推进,主体带动脱贫作用显著,营销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品牌建设成效突出.在安定区马铃薯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仍然存在着重茬种植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弱、品牌影响力小、贮藏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对推动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中国马铃薯》【年(卷),期】2019(033)003【总页数】4页(P189-192)【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展望【作者】赵永萍;潘丽娟【作者单位】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定西 743000;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定西 7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区内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适宜马铃薯种植,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1]。

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67 万hm2 以上,占定西市的三分之一,总产量130 余万t,占全市马铃薯总产量500 万t 的26%。

2017 年,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27.67亿元,占GDP的33%,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 638元/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定西市安定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脱毒微型薯繁育能力最强、依靠马铃薯增收最多、占GDP 比例最高的县区之一[2-6]。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1 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基本完善(1)创新技术,加大微型薯生产总量。

安定区现有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17 家,致力于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加快脱毒微型薯生产步伐,2017 年全区生产脱毒微型薯达5 亿粒,占全市脱毒微型薯生产总量的62.5%[2]。

(2)依托企业,稳步扩大原种生产。

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

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

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委等关于组织开展第⼆批“中国特⾊农产品优势区”申报认定⼯作的通知⽂号:农市发[2018]4号颁布⽇期:2018-08-16执⾏⽇期:2018-08-16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及新疆⽣产建设兵团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林业、发展改⾰、财政、科技、⾃然资源主管部门,⿊龙江省农垦总局、⼴东省农垦总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兴安岭、长⽩⼭森⼯(林业)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件和中央农村⼯作会议关于推进特⾊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的部署,根据《农业部、中央农村⼯作领导⼩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科技部、国⼟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利部关于开展特⾊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作的通知》(农市发〔2017〕3号)和《特⾊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在各地争创特⾊农产品优势区的基础上,经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然资源部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中国特⾊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为“中国特优区”)申报认定⼯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申报条件(⼀)主导品种选择。

各地要以《特⾊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对重点品种(类)和区域布局的总体要求为指导,⽴⾜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资源⽂化优势,综合考虑市场消费需求,统筹兼顾粮经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产品和林特产品等五⼤类特⾊农产品,⾃主选择特⾊主导品种,科学合理申报特⾊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强的中国特优区。

(⼆)创建区域布局。

原则上以县(市、区,林区,垦区)为单位申报。

区域内特⾊主导品种相同、获得同⼀地理标志认证(登记)的地级市可单独申报,地级市区域内的部分县(场)也可联合申报。

联合申报的地区须加强规划引导,按照相关规定,有效整合区域内财政、⼟地、环境、⽔利、⾦融、科技等⽅⾯的相关政策,构建起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好中国特优区内产业链条建设,实现产业持续均衡发展。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40年:历程、特征与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40年:历程、特征与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40年:历程、特征与经验作者:何安华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特色农业发展40年的历程,可大致归为三个阶段:为“以粮为纲”让路而在夹缝中等待时机、借助农业结构调整的东风踏上规划发展之路、以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为契机全面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特色农业呈现出三个特征:在区域层面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特色基本形成;在产业层面是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提升,品牌化趋势明显;在主体层面是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合作模式多样化。

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可归纳为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市场容量为边界、以保护开发为基石。

关键词:特色农业;发展历程;特征;基本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同期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种植历史传统、生活消费习惯等在不同地区都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成就了区域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内含于农业,但其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又因其“特”而有所不同,与整个农业的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业从解决“吃饱”问题向解决“吃好”方向迅速迈进,以区域资源为基础的特色农业发展成为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选择,成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成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产业扶贫的重要战场。

一、特色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特色农业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政策演变的整个历程。

40年间的特色农业发展历程,按照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及相应农业政策作大致区分,可以归为如下三个阶段:(一)1978—2001年:为“以粮为纲”让路而在夹缝中等待时机农村改革之初,口粮食物短缺是当时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此背景下,尽管1978年农村开始了改革,但农业生产仍以大宗主要粮食生产为主,“以粮为纲”的政策口号深入人心并影响着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

1981年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和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都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提出“将本来不宜于种粮食,而适宜种其他作物的耕地逐步改为合理种植;在适宜的地区,发展国家急需的原料如棉花、糖料等生产”,但文件同时也强调“必须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地增长”。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376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376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37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7.10•【文号】农办议〔2018〕63号•【施行日期】2018.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376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8〕63号袁延文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尽快制定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农民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

文件印发以来,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工作协调配合,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在各方共同推动下,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32元,同比增长7.3%,分别高于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4和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至2.71:1。

农民增收形势稳中向好,为实现收入倍增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统筹谋划,明确了阶段性任务目标,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8.03.16•【文号】农加发〔2018〕2号•【施行日期】2018.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农加发〔201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垦、渔业(水利)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水产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农业部决定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农产品加工业联结工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产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在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加工业与种养业规模不匹配、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特别是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优质绿色品牌加工产品缺乏等。

目前,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对于促进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灵活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品牌,促进融合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问题2 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问题2 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生物类问题2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广东卷第17题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的影响和措施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是主干知识,属于高频、高分、高难度考点,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都较多。

近年来全国卷并非每年、每卷必考,但始终是热点。

高考试题综合性强,试题背景材料新颖,研究小尺度区域农业发展已成为命题方向,生态农业新模式及取得的综合效益和农业技术措施及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将成为考查的新趋势。

常会在材料中介绍某生物的生长习性,要求学生据此分析该区域适合种养该生物的区位条件,命题角度灵活,分析区位因素时要以“生物习性”为基础,找出可满足“生物习性”的因素。

2021年浙江卷第13题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2020年全国卷第12题农业区位因素变化2020年山东卷第18题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023·广东卷·17题)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

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

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

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

(2)简述农户参与图3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2024·四川宜宾·一模)可可树原产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喜高温、忌大风,幼树怕强光。

我国青稞产业经济分析

我国青稞产业经济分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30(1):14-18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我国青稞产业经济分析韩昕丽,梁丹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目的:青稞是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是藏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更是一种地域标志和民族文化,在地区农业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推动青稞产业发展对提高农牧民收入、助推藏区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青海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以及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数据,从生产、价格、消费和贸易4个方面剖析青稞产业经济的现状、问题。

结果: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青稞生产国,但科技投入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配套设施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缺乏,产品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青稞产业向纵深发展。

结论:基于青稞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精深加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各类园区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青稞产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长效机制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1]。

由于具有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等特性,广泛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肃等青藏高原高寒和高海拔地区。

长期以来,青稞产业在藏区农牧业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青稞产业的稳步发展是促进藏区农牧业转型升级[2]、农牧民增产增收[3-4]、农村社会稳定[5]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青稞生产区域、产量、价格、消费、贸易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发展青稞产业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进而有力地推动青稞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

对于促进我国青稞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青稞产业发展现状1.1 生产区域及产量青稞作为我国特色优势农产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湖北省和贵州省也有少量种植。

中国农产品价格走势、加工环节盈利情况、农产品市场预测及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形势展望

中国农产品价格走势、加工环节盈利情况、农产品市场预测及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形势展望

中国农产品价格走势、加工环节盈利情况、农产品市场预测及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形势展望一、农产品价格走势及加工环节盈利情况分析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即!农业又将会成为黄金行业。

自2014年起,中国农业依然是一个大金矿。

2018年里,尽管我国农产品价格受到内外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不同程度下调,大豆及豆油、豆粕市场运行波澜不惊,蔬菜价格波动较剧烈,但我国农产品供给总体充足,价格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运行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的态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止至2018年1-11月中国农产品行业主营收入已超4万亿元,达到了44211亿元,同比增长3.8%。

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了1812亿元,同比增长2.3%。

1、农产品总体价格指数情况分析2、稻米、小麦价格走势分析2018年国家根据粮食供需形势变化,首次小幅下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3分),较大幅度下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每斤1~2毛),且提高了收购质量标准、适当推迟了启动时间。

受此影响,稻谷、小麦市场价格有所下跌,但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仍发挥重要的“托底”信号,有效防止了粮价的大幅波动,且价格下调引导结构调整的效果有所显现,市场机制作用空间不断扩大。

据监测,主产区小麦、早籼稻开秤价低于去年,之后逐步涨至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收购期均价同比分别降约2%、8%。

同时,优质优价特征进一步显现。

新麦上市后优质麦价格持续上涨,与普通麦价差拉大,不少地区都在每斤1.3元以上,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

3、玉米价格走势分析受收储制度改革后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和种植面积调减叠加影响,我国玉米自2017年开始出现产需缺口,今年缺口继续扩大,为玉米库存消化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2017年国家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5700多万吨的基础上,2018年累计拍卖成交突破1亿吨,库存消化继续保持较快进度。

全年玉米价格保持稳中有升势头,秋季新玉米上市后华北、东北玉米收购价普遍走高,山东、河北等地部分地区企业挂牌收购价超过了每斤1元,但由于临储玉米库存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市场各方预期相对理性,玉米价格并没有出现暴涨趋势,随着上市量增加,市场价格逐步趋稳。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知识体系与知识点考点汇总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知识体系与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知识体系与知识点考点汇总答案①地域性②季节性③平原④林业⑤热量⑥水源⑦类型和规模⑧快捷⑨科技⑩稳定⑪供不应求⑫保鲜、冷藏⑬水源⑭市场⑮充足⑯劳动力⑰市场⑱很高⑲市场⑳动力○21廉价劳动力○22科技发达○23消费市场○24提高○25交通运输条件○26空间分离○27规模○28便利○29交通区域认知——产业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亚洲季风水田农业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和珠江三角洲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暖,光热充足;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经营模式小麦—牧羊基塘农业(蔗基鱼塘、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花基鱼塘)优点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市场适应性强,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4.我国主要农业区【迁移应用1】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气候变化带来越来越大的地区差异,形成多样化的食物需求和多种生产模式。

从种子需求的角度中国大致呈现出三大农业模式,其典型区域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北方为产业农业模式,南方为传统农业模式B.产业农业模式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北部、西部C.传统农业模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省区D.新兴农业模式集中于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2)我国产业农业模式下的主要农产品有()A.大豆、玉米、水稻、小麦B.茶叶、花卉、蔬菜、水果C.牛羊肉、青稞、油菜D.冬小麦、水稻、甘蔗(3)三大农业模式的划分依据之一是作物品种和产量。

图中间接反映出我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现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南方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生产减少②南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耕地减少③北方迁入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增加④北方耕地广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单产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D(2)A(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多为产业农业模式,南方有传统农业模式和新兴农业模式,A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的华北地区有产业农业模式,但是人口密集,B项错误;传统农业模式主要分布在云、贵、川、桂等省区,湘为新兴农业模式,C项错误;新兴农业模式集中于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D项正确。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8.05.07•【文号】农计发〔2018〕11号•【施行日期】2018.05.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8〕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政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决定2018年继续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示范带动省、市、县形成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强化政府的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二是以农为本,创新发展。

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坚决防止产业园非农异化。

三是多方参与,农民受益。

农村电商营销策略分析——以山西临猗苹果为例

农村电商营销策略分析——以山西临猗苹果为例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5,2021 Total No.537第2021年第5期(总第537期)农村电商营销策略分析——以山西临猗苹果为例郑洁(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农村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电商营销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怎样将农民生产的农产話快速而顺利地营销出去,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和农业协调发展的核心,也是现在农村电商营销所要研究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

山西特色农产晶临猗苹果为例,分析其营销现状、市场以及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营销理论从产話、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提出适于农村电商营销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农村电商;临猗苹果;营销策略[中图分类号]F724.6;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5-0069-04第八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阿里研究院、淘宝村发展联盟、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1%的改变一2020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共发现5425个淘宝村,1756个淘宝镇,这些淘宝村和淘宝镇的网店实现交易额1万亿元,农村电商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然而国内很多地方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传统的产供销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一、山西临猗苹果的营销现状分析临猗县地处山西省的最南部,位于运城盆地,种植苹果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以个体形状好、色彩鲜艳、味道脆甜爽口等特点享誉全球,深受客户的喜爱和信赖,是临猗县的最大经济来源。

2019年,临猗苹果的总产135.3亿斤,临猗的电商企业达1000余家,果库448座,年销售额达10亿元。

从临猗苹果的品牌发展来看,临猗苹果在品牌建设中,主要是通过建设从事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实力。

通过宣传、政策、示范、技术、整体五个方面实施,建设智慧果园、完善基础设施和推广先进技术进行果树的优化和品种的改良,完成76个高标准的示范果园。

2018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2019年3月17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968.9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678.85亿元,增长9.7%。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4.9%。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878元,比上年增长7.8%。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7%,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6.8%,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率13.2‰,死亡率6.8‰,自然增长率6.4‰。

表1 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指标年末数(万人) 比重(%)常住人口291100.0其中:城镇16556.7农村12643.3其中:男性151.0351.9女性139.9748.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3万人,有1.08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59人。

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4.0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2%,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低于省下达年末控制指标1.28个百分点。

图2 2014-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粮食种植面积133.63万亩,比上年增加0.70万亩,其中稻谷面积89.96万亩,减少1.1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61万亩,减少0.1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5.73万亩,增加3.95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46.99万吨,比上年增产0.83万吨,增长1.8%,其中稻谷36.78万吨,增产0.06万吨,增长0.2%。

我国葡萄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葡萄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葡萄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我国葡萄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iFresh亚果会我国葡萄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葡萄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更是部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产业。

为摸清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情况,对近5年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葡萄主产区新疆和河南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增速放缓,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量持续增加,2018年达1366.7万吨,成为世界上第一产量大国;消费量持续增长,年消费量基本保持1000万吨左右;价格波动与产量和季节性有较大关系;优质葡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模式多样化,新机遇带来新挑战,推动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一、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状况分析1、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葡萄的种植面积呈现波动增长趋势。

1980-1990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在45万亩的基础上缓慢发展;1991-2003年,葡萄产业规模逐渐发展壮大,2003年种植面积达631.5万亩,之后略有回落;2007-2015年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峰值,为1198.5万亩;2016-2018年趋于平稳,种植面积稳定在1050万亩左右。

图1 1980-2018年全国葡萄种植面积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产量持续增长,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近40年来,中国葡萄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产量大国。

1980-1990年,我国葡萄产量90万吨以下;1990-2000年低速增长,到2000年末,总产量达328.2万吨;2012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1000.6万吨;2016-2018年趋于平稳发展,2018年产量达1366.7万吨。

图2 1980-2018年全国葡萄总产量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3、种植区域分布集中。

我国葡萄主产区集中在新疆、陕西、河北和山东等历史优势种植区。

辽宁省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识别

辽宁省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识别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21.04.007辽宁省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识别杜鹏,孙亮,王利,裴倩,丁晓健,鄢萍萍(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提出B-S-P识别框架并确定分级和分类阈值,利用2017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夜间灯光等数据,运用PCA、热点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对该省经济发展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辽宁优势区域分布呈空间异质性,沈大沿线区域与各市辖区优势显著;优势区具有“一轴两翼—三核辐射”的空间集聚特征,强弱优势区呈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优势区域要素集聚能力存在差异。

对于不同类型优势区,需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对策,才能实现协同发展。

关键词:优势区识别;B-S-P框架;非均衡协调发展;辽宁省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141(2021)04-0423-06IdentificationoftheAdvantageRegionsofEconomicDevelopmentinLiaoningProvinceDUPeng,SUNLiang,WANGLi,PEIQian,DINGXiao-jian,YANPing-ping(SchoolofGeography,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Abstract:Basedon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thispaperproposedtheB-S-Pidentificationframeworkanddeterminedtheclassificationandclassificationthresholds.AdoptingthedataofLiaoningProvince′seconomy,society,andnightlightsin2017,itusedPCA,hotspotanalysis,neighboranalysisandothermethodsforempiricalanalysis.TheresultsshowedthatthedistributionofdominantregionsinLiaoningProvincewasspatiallyheterogeneous,andtheareasalongtheShenyang-Dalianlineandthemunicipaldistrictshadsignificantadvantages;thedominantregionshadthecharacteristicsofspatialagglomerationof“oneaxis,twowings-threenuclearradiation”,andthestrongandweakdominantregionspresentarelativelyobviouscenter-peripheral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thereweredifferencesintheagglomerationcapabilitiesofadvantageousregionalelements,andfordifferenttypesofadvantageousareas,thegovernmentshouldimplementtargeteddevelopmentstrategiestoachievecoordinateddevelopment.Keywords:identificationofsuperiorareas;B-S-Pframework;unbalancedandcoordinateddevelopment;LiaoningProvince收稿日期:2020-10-31;修订日期:2021-01-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01123)。

香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民收入结构演化与特征

香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民收入结构演化与特征

香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民收入结构演化与特征*◎薛国琴 秦建伟 柯莹莹 摘 要:支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件大事。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与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文章从农民收入结构内在特征、农民收入结构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文献。

在此基础上对农民收入结构演化进行理论分析。

文章认为,农民收入结构演化特征,与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政府对农业与农村发展出台的政策走向相吻合。

文章以香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民收入结构演化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香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增收来源渠道多元、科技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土地规模经营效应显著等特征。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民收入结构;演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号召要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利于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改变农民收入单纯来自种养业的局面。

一、文献回顾针对农民增收渠道和农民收入结构相关问题,学术界已有较多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对农民收入结构内在特征的研究。

王凯、熊德平(2017)认为,农民收人是指农民的纯收人,按照来源不同,农民收入分为家庭经营性收人、工资性收人、财产性收人及转移性收人四部分。

关浩杰(2016)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农民收入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农民收入结构也存在不同。

王承宗(2015)认为,农业投资不仅影响农民收入增长,而且不同的农业投资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

改变农民收入结构要从改变农业投资结构开始。

2.对农民收入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张祯、陈潇腾等(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认为扶持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对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北省黄瓜产业概况及特色优势区调查

河北省黄瓜产业概况及特色优势区调查

状,指出河北省黄瓜产业及特色优势区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推动河北省特色黄瓜优势区建设、加强科技
支撑、创新品牌营销、提高生产效率及机械化水平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河北省黄瓜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瓜产业;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
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2871(2020)02-072-04
1.2 产业布局合理,形成“一带三区”发展格局 河 北 省 黄 瓜 种 植 分 布 广 泛 ,产 业 布 局 合 理 ,逐
渐形成“一带三区”的特色黄瓜优势区 :以昌黎 、乐 亭为中心的冀东北旱黄瓜优势产业带 ,播种面积共
计 8 400 hm2;以平泉为中心的冀北密刺黄瓜优势产 区,播种面积达 9 200 hm2;以藁城、高邑、馆陶、武邑 为中心的冀中南密刺黄瓜优势产区 ,播种面积为 1.27 万 hm2;以永清、青县和河北省各大城市周围为
收稿日期 :2019-09-24 ;修回日期 :2019-10-18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产业经济与发展研究(HBCT2018030301);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河北 省品牌农业发展研究”(ZD201917);河北省科技厅项目“河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174576256D);河北省科技厅项目“环首都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19457520D) 作者简介 :高一丹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为产业经济学。E-mail :546547997@ 通信作者:宗义湘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河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专业方向 :农业产业经济。E-mail :zyx_0625@
表 1 2017—2018 年河北省黄瓜播种面积、产量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元
其中:特色农业产业获得财政投入金额
万元
近三年区域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金额
万元
其中:特色农业产业获得社会资本投入金额
万元
农业贷款额度
万元
其中:特色农业产业获得农业贷款
万元
参加农业保险的种植面积占全部种植面积的比重
%
其中:特色农业产业参保面积占该特色农业产业全部种植面积的比重
%
注:1.特色农业和特色主导产品均指本次申报的特色农产品。
万吨
特色主导产品精深加工量(按精深加工前的农产品计算)
万吨
特色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品仓储能力
万吨
特色主导产品冷库库容
万吨
特色主导产品年烘干能力
万吨
五、市场品牌情况
特色主导产品产地市场数量

其中:配备预冷设施的产地专业市场数量

特色主导产品田头市场数量

年度通过订单等模式销售的特色主导产品数量
万吨
农超、农社、农校、农企等对接数量

发布的地方标准

发布的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填写文件名称
是否建有农业综合执法机构
是/否
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

四、产业发展情况
特色主导产品生产投入品监管覆盖率
%
近三年开展特色主导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抽查次数

特色主导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
%
其中: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特色主导产品初加工量(按初加工前的农产品计算)

特色主导产品农膜(包括果品套袋)回收利用量

特色主导产品副产物可收集量

特色主导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量

林特产品类
应用特色主导产业雨养和节水设施及相关技术的种植面积
万亩
特色主导产品化肥施用量

化肥施用总量

绿色防控面积
万亩
其中特色主导产品绿色防控面积
万亩
特色主导产品剩余物可收集量

特色主导产品剩余物综合利用量
万元
二、资源环境情况
产地环境土壤监测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二级标准以上比重
%
水源质量监测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比重
%
特色粮经类
应用特色主导产业雨养和节水设施及相关技术的种植面积
万亩
特色主导产品化肥施用量

化肥施用总量

绿色防控总面积
万亩
其中特色主导产品绿色防控面积
森林认证面积
万亩
其中:特色主导产品获得森林认证的面积
万亩
2015—2017年特色主导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数(注明颁发单位)

其中:国际级奖项

国家级奖项

省级奖项

是否以正式文件发布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制度或办法
是/否
填写文件名称
特色主导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五、市场品牌情况
特色主导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的种养面积或出栏量
附件3
2018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基础数据表
申报单位(盖章):申报日期:年月日
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盖章):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7年
数值
备注
一、总体
情况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万亩
乡镇总数

总人口
万人
乡村人口
万人
农户总数(或农业职工家庭总户数)
万户
特色农业产业从业人员
万人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生产经营特色主导产品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数量

生产经营特色主导产品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数量

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户数
万户
其中:经营特色主导产品的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户数
万户
特色主导产业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数量

特色主导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数量

其中: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

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

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
是/否
集中连片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
%
投入品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是/否
药残抽检合格率
%
是否发生重大水生动物疫病流行和蔓延
是/否
二、资源环境情况
特色水产品类
特色水产品病害损失量

特色水产品类剩余物综合利用总量

特色水产品类剩余物综合利用量

三、生产传统情况
特色农产品种养历史

形成的生产加工工艺(填写具体名称)

特色畜产品类
投入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是/否
年度特色主导产业病死畜(禽)数量

其中:专业无害化集中处理数量

种畜的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净化率
%
种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否达到免疫无疫标准
是/否
其他畜禽是否达到控制标准
是/否
特色畜产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特色水产品类
是否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域滩涂资源发展水产养殖
万亩
二、资源环境情况
特色粮经类
特色主导产品农膜总使用量

特色主导产品农膜回收利用量

特色主导产品秸秆可收集量

特色主导产品秸秆综合利用量

特色园艺类
应用特色主导产业雨养和节水设施及相关技术的种植面积
万亩
特色主导产品化肥施用量

化肥施用总量

绿色防控总面积
万亩
其中特色主导产品绿色防控面积
万亩
特色主导产品农膜(包括果品套袋)总使用量
万亩/万头
特色主导产品企业品牌

特色主导产品品牌

特色主导产品品牌的产品销售量
万吨
连续举办的节庆和产品推介活动数量(注明活动名称)

其中:在中央媒体上宣传的数量

六、保障措施
是否以正式发布文件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或特优区创建工作方案
是/否
填写文件名称
财政支农投入金额
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
万元
地方财政投入
与特色产品相关的专题展馆

填写具体名称
其中: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文化遗产或为省部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填写具体名称
地理标志登记(注册、认证)或森林认证数

四、产业发展情况
与特色主导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情况

其中:国家级

省级

市区级

2015—2017年研发的特色主导产品方面科研成果

其中:经营性收入

从事特色主导产品生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其中:从事特色主导产品种养获得的收入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万元
其中:农牧渔业总产值
万元
林业总产值
万元
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
万元
特色主导产品总产量
万吨
特色主导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万元
特色主导产品销售量
万吨
特色主导产品销售额
万元
特色主导产品出口量
万吨
特色主导产品出口额

自建特色主导产品经营电商平台个数

特色主导产品电商销售数量
万吨
实体专营店数量

其中:区域内数量

区域外数量

绿色食品认证数量或面积
万吨/万亩/万头
其中:特色主导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数量或面积
万吨/万亩/万头
有机认证农产品数量或面积
万吨/万亩/万头
其中:特色主导产品获得有机认证的数量或面积
万吨/万亩/万头

填写成果名称
其中:已经应用的数量

特色主导产品总种植(养殖水面)面积
万亩
特色主导产品总出栏量
万头
特色主导产品良种种植(养殖水面)面积
万亩
特色主导产品良种养殖出栏量
万头
特色主导产品标准化种植(养殖水面)面积
万亩
特色主导产品规模化养殖出栏量
万头
生产经营特色主导产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量

生产经营特色主导产品省级龙头企业数量
2.填报的数据、材料均需要提供详实的证明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