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教案标准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提高篮球技能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投篮、防守。
2. 团队协作训练:进攻与防守战术。
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等。
2.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基本部分1. 运球技术教学(1)教师示范运球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进行运球比赛,提高学生的运球技能。
2. 传球技术教学(1)教师示范传球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进行传球比赛,提高学生的传球技能。
3. 投篮技术教学(1)教师示范投篮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进行投篮比赛,提高学生的投篮技能。
4. 防守技术教学(1)教师示范防守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进行防守比赛,提高学生的防守技能。
5. 团队协作训练(1)教师讲解进攻与防守战术。
(2)学生分组进行进攻与防守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3)进行实战比赛,检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表现。
2. 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慢跑、拉伸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协作训练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本教案为标准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完整版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4.《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4.1课程基本信息(表4-1)表4-1“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信息4.2课程性质与任务4.2.1课程性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围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和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4.2.2课程任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任务是: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生理)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
(监测方法)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锻炼方法)④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心理)⑤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一、课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英文名称:university sprots课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大学体育部课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课类型:必修课学分: 4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60 理论学时:4 )二、课性质与目的1、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
因此我们把课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
2、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的目的和任务。
因此,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体育运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三个目标是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一项或多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身心健康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
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体育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其它课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体育》教学大纲(本科)
体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健康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体育教育大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二、理论课教学(一)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思想教育意识,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自我评价和监督的方法。
3.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了解体育教学模式。
(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时体育基础理论1.我校体育教学综述2.体育养生与终身体育3.体质健康与测量评价2合计2三、实践课教学(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努力增强学生体质,保障身体健康,提高抵抗疾病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懂得如何利用体育锻炼进行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
3.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等积极手段,调控及改善心理状态。
在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体质健康标准,以指导自我进行科学锻炼身体,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
4.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体育欣赏能力,注重学生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5.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二)实践课教学1.特色课教学(1)太极拳教学:(含长学制)学生的必修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21000104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得得必修公共课程,就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得重要途径。
它就是对原有得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得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得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得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得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得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得健康意识、锻炼习惯与卫生习惯得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得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得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得意识学校体育就是终身体育得基础,运动兴趣与习惯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坚持终身锻炼得前提。
无论就是教学内容得选择还就是教学方法得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得运动兴趣,只有激发与保持学生得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得运动兴趣就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价值得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得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得核心就是满足学生得需要与重视学生得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新人得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得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得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得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得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得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与运动技能等方面得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得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与成功得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得需要。
大学体育课标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和基本技术动作。
2. 技能目标:掌握篮球的移动、投篮、传接球等基本技术动作。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身体素质。
二、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篮球场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篮球、篮球架、秒表、记录本等。
2.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比赛法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
2. 学生集合,进行热身活动。
二、基本技术教学1. 教师讲解篮球基本规则和基本技术动作。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移动技术:前进、后退、转身、滑步等。
2. 投篮技术: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跳投等。
3. 传接球技术:单手传球、双手传球、胸前传球、背后传球等。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相互纠正动作,提高练习效果。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课时一、课堂常规1. 学生集合,进行热身活动。
2.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技术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基本技术巩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相互纠正动作,提高练习效果。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相互纠正动作,提高练习效果。
四、比赛1. 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2. 比赛结束后,教师对比赛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大学体育课程设计
大学体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力学等,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
2. 学生能够了解并熟悉各类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技巧,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具备一定的体育项目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如快速跑、跳远、投篮等,并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如速度、力量、柔韧性等,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形成积极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2.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尊重对手、勇于拼搏,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竞技精神。
3. 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品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大学体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学生特点分析:大学生生理、心理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体育课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通过明确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 运动生理学:介绍人体运动时的生理变化,如心率、呼吸、能量代谢等。
- 运动营养学:讲解运动与营养的关系,指导学生合理搭配饮食。
- 运动力学:分析运动中力学原理,如投掷、跳跃等动作的力学基础。
2. 体育技能- 田径项目:快速跑、跳远、跳高、投掷等基本技能训练。
- 球类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基本技巧、战术训练。
- 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武术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3. 体育锻炼与评价- 制定个人锻炼计划:根据学生体质、兴趣,指导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
- 体育锻炼: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技能。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编码:X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学时:84学时开课学期:第1、2、3、4学期一、课程的性质体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
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1、知识目标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能力目标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3、素质目标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健康体质测试标准合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表1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四、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1.使用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程》2.参考教材:《武术》、《田径》、《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等。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1.教学建议第一学期常规教学班组织教学,第二、三、四学期男女生分班组织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初期采常用语言法、讲解与示范法、保护与帮助法、观摩法让学生了解和观察运动技术的构成、结构和基本要领;教学手段以组织学生练习为主,示范、讲解为辅。
技术要领讲解和实践密切联系,融知识传授、运动锻炼和素质教育于一体。
在实践教学中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大胆引进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视听手段教学。
(三)考核评价要求1.评价理念教师了解教学成果,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节教学活动。
学生了解自己锻炼的效果,及时强化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和鼓舞作用。
2.评价体制考查科目,学期成绩为平时成绩30%加期末成绩70%。
期末成绩为技术评定与达标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要求1.教学设备条件400米标准田径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馆,室外篮球场,室内篮球场,单、双杠练习场,室内健身房等。
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通过制定一套全面的教学标准,旨在提高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惯;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3. 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惯,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的素养;4.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素质;5. 深化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健康素养。
教学内容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运动技能的研究和训练,包括球类运动、田径、游泳等;2. 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包括运动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心理健康等;3. 体育项目的规则和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竞技能力;4. 体育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发展,增加学生对体育的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5. 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2.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4.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活动;5.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教学评价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评价,包括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应用能力、动作能力等;2.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3. 实践项目评价,包括学生的运动技能表现、教学设计能力等;4. 个人反思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和成长进行反思和总结;5. 学生互评和自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自我认知。
结语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建筑工程管理、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法律事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电脑艺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室内设计技术、软件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应用电子等专业。
课程类型:理论 +实践学时数:60 课时(其中实践教学52 课时,占总课时86 %)教研室:体育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体育与健康》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
其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现代理念,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2、技能目标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生理)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
(监测方法)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 1—2 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教育体育概论课程标准(本科)
体育教育《体育概论》课程标准(本科)一、课程概述《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体育概论》是体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宏观上、总体上对体育有概括的认识,明确体育对人类、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体育观,为学习体育专业其它各门课程打下初步的认识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下列的课程任务实现:1、知道《体育概论》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学科前列动态。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尤其是明确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实施体制,培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有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巩固专业思想,初步树立体育教师的光荣责任感。
4、养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体育现象的关注兴趣,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善于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体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掌握——指运用己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体育事件和现象。
学会——能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绪言《体育概论》研究目的与对象课程的建立与发展简况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体育的概念“体育”名词的由来及概念体育的分类中外体育概念的比较概述体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体育与物质文明建设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体育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目的任务的一般概述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简述“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体育的政治、经济功能体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我国体育的体制我国体育的组织领导体制体育干部培养体制几项基本体育制度和措施体育的基本手段——身体运动身体运动技术结构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身体运动的分类及运用动作质量和效果的评定国际体育国际体育组织简介国际体育活动发展简况我国国际体育活动概述√√√√√√√√√√√√√√√√√√√√√√√√√√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体育概论是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选修教育模块)的必修课程,系的主干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类别:公共课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徐盛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6、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社会适应目标1、具备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社会专业工作需要;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3、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及评定本科一年级武术教学内容(第一学期)(一)理论部分1、大学体育教育新理念2、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3、武术的起源、发展、特点、作用(二)实践部分1、武术基本功2、初级长拳第三路武术考核方式及评定采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学评同步”的“形成性考评”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考评”,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淡化了期末考试的比重,调动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对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考核方法: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情况。
考试内容:初级长拳(第三路)评分标准:A、优秀(90分以上):动作规格正确,路线清晰,节奏合理,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
B、良好(80—89分):动作规格基本相符,动作路线正确,节奏合理,精神饱满。
C、中等(70—79分):熟练完成整套动作,路线正确,精神饱满。
D、及格(60—69分):能独立完成整套动作,路线基本正确。
E、不及格(60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整套动作。
篮球教学内容(第二学期)(一)理论部分1、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趋势2、篮球运动的特点3、篮球运动竞赛规则、裁判法(二)实践部分1、篮球运动的基本脚步动作。
2、篮球运动的多种传接球、运球、投篮技术3、篮球运动中简单的进攻、防守战术4、教学比赛各项技术综合运用。
篮球考核方式及评定采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学评同步”的“形成性考评”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考评”,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淡化了期末考试的比重,调动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对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考试内容:1、原地定点投篮(达标)2、全场综合技术(达标或者技评)3、全场传接球上篮(技评)4、一般素质项目:50m跑、800m跑(女)\1000m跑(男)、立定跳远、铅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二)考试方法与要求1、原地定点投篮(1)方法:受试者在以篮圈圆心投影4.5m外任意一点,连续投篮10次,计算命中的个数。
(2)要求:受试者在投篮出手之前,任何一只脚都不得触及以篮圈圆心投影外4.5m的线,否则投中无效;受试者最多有两次机会。
(3)评分标准:个数换算成分数见评分表。
2、全场多种运球、投篮综合技术要求:按篮球规则要求,否则违例一次扫去本项得分(按10分计算)的2—3分;考试标准见评分表。
3、全场传、接球上篮(2)技评内容:①按篮球规则要求。
②传、接球动作要连贯,与手脚的动作要配合一致。
③传、接球的落点要求准确、到位。
④传、接球与跑投篮的衔接。
(三)考试内容与评分比例表本科二年级健美操教学内容(第一学期)(一)理论部分1、健美操运动概述2、如何科学的健身、塑造形体(二)实践部分1、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及基本步伐(头颈部动作、肩部动作、上肢动作、胸部动作、腰部动作、髋部动作、下肢动作、基本步伐)2、基本套路第三套全国大众健美操一级规定动作健美操考核方式及评定采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学评同步”的“形成性考评”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考评”,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淡化了期末考试的比重,调动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对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可用下表表示:考核Array方法:(一)内容1、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占30%):(1)课堂表现(占15%)(2)出勤情况(占15%)2、技术部分(占70%)(1)第三套全国大众健美操一级规定动作(占70%)(二)评分标准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占30%)2、技术部分:(占70%)满分10分,计算单位为十分之一。
9.0——10.0动作准确、熟练、优美、舒展,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一致,富有艺术表现力。
8.0——8.9动作准确、熟练、优美、舒展度较好,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一致,艺术表现力较好。
7.0——7.9动作准确、熟练、协调,能与音乐节奏相符,有艺术表现力。
6.0——6.9动作准确、较熟练,能与音乐节奏相符,艺术表现力一般。
不及格动作较准确,熟练度较差,动作不能与音乐节奏相符,表现力较差。
足球教学内容(第二学期)(一)理论部分1、体育卫生与保健、传统养生2、足球运动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3、足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4、小型体育竞赛(二)实践部分1、脚步动作、踢球、停球、运球、头顶球、抢截球、掷界外球2、局部二过一进攻战术、边路进攻战术和中路进攻战术、个人防守战术和全队防守战术3、身体素质4、教学比赛足球考核方式及评定采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学评同步”的“形成性考评”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考评”,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淡化了期末考试的比重,调动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对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考核内容:(1)专项技术、技能部分(占70%):由各专项教师进行技评和达标考核。
(2)课堂表现(占30%):包括学习态度和课堂出勤。
(二)考核方法及评价(1)20米运球绕杆射门:按运球射门时间计成绩。
(2)踢远:在踢球线踢定位球(脚法不限),每人踢两次,取最好成绩。
(3)射门:在距球门线15m处(如图)划一射门线,参加考试者在射门线踢定位球射门,脚法不限。
但球必须是空中入门为有效,每人射6个球,按进球数计成绩。
(4)传接球(技评)参加考试者相距五米;左右进行传接球至少5次,根据学生传接球动作的准确性及熟练程度评定成绩。
足球考试项目成绩对照表体育教学中有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和进行实际练习的方法。
根据普通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终身体育需求,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充分体现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围绕“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指导思想。
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采用主要教学方法有: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示范法﹑观摩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分组练习法与纠错法相结合、语言法﹑讲解法。
1、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根据学习动作的难易程度分别采用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和观看技术动作图像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及时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观摩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对新授动作技术主要采用示范法,学生通过观摩技术动作的结构再进行模仿练习,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模仿练习,做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
3、分组练习法与纠错法相结合:学生分组采用互帮互学式学习,教师观察和指导,形成一对一的辅导,纠正学生由于概念不清、用力方向不对、动作顺序模糊、不协调等错误,缩短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周期。
4、语言法﹑讲解法: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提示﹑对动作要领的讲解。
(二)教学手段体育课程以室外课教学为主,综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主要有:1、利用完善的体育场和充足体育器材进行室外课教学: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的理论课内容制作了多媒体(PPT 格式和 Flash)教学课件。
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实物照片表现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教学课件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实物照片、录像于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描述和实物展示,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有效推动了课堂理论教学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