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
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
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
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
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发挥统一战线中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
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
根据以上资料,归纳人民代 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决 定 权
任免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
立 法 权
监 督 权
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民族多?
苗 族 蒙古族
傣族
满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黎族 藏族
瑶族
壮族
回族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根本政治制度)
A、《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 1.背景 B、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宪法》的内容?原则?性质?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内容: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 2.创立 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时间、地点: 1954年 北京 内容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意义: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民主 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B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A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B
5、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成为我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D1982年
3.依据 《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4.建立 5.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 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了 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推进社会主义明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心得
推进社会主义明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心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以下是一些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心得:1.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2.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
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选举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形式,提高协商成效。
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7.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引领。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民主政治建设是指在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两个层面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制度和民主意识的过程。
在民主政治建设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制度建设:包括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决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
例如,通过选举制度的公平与公正来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建立多党制和政党轮替制度来增加政治参与的多样性,建立透明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机构来保证政策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
2. 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政府行为受制约、透明,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
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和公民行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 公民参与建设:加强公民的政治权利保障和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能力。
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过程,通过举办公民教育活动、设立公民论坛等方式,培养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4. 政治文化建设:培养和弘扬民主的政治文化,包括尊重人权、平等自由、民主协商和法治精神等方面。
加强政治伦理建设,提倡诚信、公正、廉洁的政治行为。
加强舆论监督和媒体的独立性,提高政府透明度,确保公众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
5. 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加强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公正能力,提
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
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程序和公共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监管和引导。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人民为中心、法治为基础、政府权力受制约的政治体制,实现政治权利的广泛参与和公平竞争,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繁荣。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民主党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形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建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的西藏自治区。
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聚居地区广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建设一样,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光辉大道。
回顾半个多世纪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之路,基本可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49年—1954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独裁专制,建立起新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到1952年9月,全国普遍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领导生产建设为中心,对国家开展的各项工作,普遍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和领导,发挥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和干部的支持、监督作用,也培养了一批干部。
这说明,我们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个有效的基本组织形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和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的任务已胜利完成。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民主党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形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建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的西藏自治区。
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聚居地区广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建设一样,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光辉大道。
回顾半个多世纪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之路,基本可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49年—1954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独裁专制,建立起新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到1952年9月,全国普遍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领导生产建设为中心,对国家开展的各项工作,普遍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和领导,发挥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和干部的支持、监督作用,也培养了一批干部。
这说明,我们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个有效的基本组织形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和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的任务已胜利完成。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点关键词:民主政治[考点梳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主要表现:1.推翻三座大山,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初步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3.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各党派代表参加,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在工矿企业中实行民主改革,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5.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建国初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二、十年建设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由发展到开始遭到破坏主要表现:1.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为此开展整风运动。
2.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大批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并逐步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
3.1959年“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三、“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主要表现:左倾错误发展到了极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四、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主要表现:1.1976年10月一1978年12月民主法制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进行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定了“文革”。
4.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问题,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并享有高度自治权。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精华版
③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进入法治化 社会的新时期
七、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完善人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2、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 照、荣辱与共”方针)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实行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政党 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五、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1)1957年以来,在探索社会主义道 路上,党在政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 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产生错误认识 (认为中央出现修正主义),以及党内日益严重的个人专 断、个人崇拜现象,使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和削弱 (3)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3、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 奠定了基础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目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2)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
治制度 (3)5个省级自治区
3、意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法律依据:《共同纲领》
2、形成发展:
(1)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职权,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陷于停顿 (4)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积极推 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2题)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3)
各部委
地 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 职 能 :并对其监督。
意义 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的中国实际
②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和民主的广泛性
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符合 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
(3)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 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 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意义)
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原因 (1)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3)主张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实质是取消中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4)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 的国情
内容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
意义: ①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第一届政协规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民主政治、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推进市场化改革,务实民主建设的基础,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紧密结合,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大胆的发挥出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此,中国的民主政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在此,借党的第九十岁生日祝愿她永远健康长寿,同时,表达我心中的想法。
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光彩千秋:(一)、制度建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预示着全国范围内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同年底,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开始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设想,考虑筹建新中国中央政权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应当密切结合的重要思想。
他指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不仅要求我们党认真地团结广大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还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召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它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健全发展。
随后, 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进步。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参议会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探索。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况及作用;2.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及内容;3.了解新中国初期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三项巨大成就。
【难点】理解三大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到他们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自主预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根本前提。
1、概况: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选为主席,以为国旗,《》为代国歌。
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项伟大成就。
1、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政党政治(1)建立:1949年9月举行的,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制度。
(2)职能:①1954年以前代行职权;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和。
③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依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游人民普选产生。
(2)标志: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制度。
宪法体现了和两大原则。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3)地位:是我国________的政治制度,为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1)成立:1949年,政协会议通过的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实行民族的”,正式确认。
(2)概况: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________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扎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人民政治要求的根本特征。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化。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此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在访问延安同毛泽东同志谈话时说到,希望将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能够跳出旧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全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这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所获取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总的方针和指导意见,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这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和方法。
同时还阐明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程中必须坚持和注意的问题,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主政治主体上包括:党的三大法宝(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问题。
依靠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民主党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在重大是非、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做好政治引导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善于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和讨论,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识。
各民主党派要自觉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发挥参政党作用,促进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便是一例。
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作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与各方面群众包括新的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通过提案等形式,集中反映了社情民意。
这一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的。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我们党进行了不懈探索和积极实践。
进入新时期以来,特别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立法力度明显加大,立法质量显著提高;在立法程序上,通过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使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工作,推进了立法的公开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是我们党创设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目前世界上大凡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局势大多不太稳定。
而我国新疆有大约一千万穆斯林,却能够保持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维护了祖国统一,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十分重大。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适应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推进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包括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
在城乡基层普遍进行直接选举,使基层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在党的引导和组织下,广大基层群众进行了广泛而又生动的民主实践。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
的政党制度。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体现了团结合作的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是搞好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保证。
对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于加强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增强执政党的防错纠错机制和拒腐防变能力;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有利于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增进人民的团结,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问题:
民主政治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在党内、政府、人大等权力机构引入和建立起来,成为制度瓶颈。
出现腐败的问题、形式主义泛滥、管理部门善于抓制度形式而不重于抓制度落实。
如何真正使权力主体的命运掌握在人民的手里,使人民能够有足够的法定权利和制度途径来监督领导干部,使其在规范的范围内活动;完善党内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建立并完善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对干部的监督机制。
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监督管理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监督,使监督发挥整体效应:
(1)党的监督对于保障民主和法制,防止权力的滥用,制裁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渎职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2)行政监督是国家权力制衡的重要方面;(3)法律监督是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4)社会监督:健全公民选举制度、参与制度和罢免监督制度,从环境上控制和预防腐败。
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使我国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需要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开拓创新,需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思考这一问题。
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
第一,必须围绕合作协商来运行。
必须把保证合作协商、促进合作协商、实现合作协商,作为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和体制创新、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保证合作协商的顺利实施和我国政党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二,必须与我国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相衔接。
与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履行,与政府和司法机关职能的履行,与人民政协职能的履行相协调,将政治协商的民主形式与投票决定的民主形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参与政权与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相吻合,使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必须与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吻合。
以促进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促进民主党派在参加政权、参与协商、参与管理、参与执行中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
第四,必须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相适应。
要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也要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从根本上克服随意性,增强有效性。
健全和完善多党合作的保障机制:一是法律保障机制。
应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使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用法律规定、调节和保障各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权利和义务、党际关系、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等。
二是制度保障机制。
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作科学规范。
三是政策保障机制。
及时制定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并推动有关问题解决的政策,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团结、协商、监督、整合、优化、纠错等各种政治功能的充分实现。
加强联系沟通;积极协调服务;认真组织推动。
要着眼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和工作举措,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很多人民的认知程度不深。
存在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区分不清;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狭义化、简单化;.对国体、政体和国家机构认识模糊;需要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全社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形式的认识和了解,为民主法制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加强对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的培训学习。
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