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课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2af9d4e87101f69f319547.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海伦凯勒是一个生活在黑暗里,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你们怎样的感想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的一生,引导学生做有一个有毅力、有信心敢于挑战困难、拥有爱心的人,懂得珍惜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2、激发阅读全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
3、领悟阅读方法,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前准备学生借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笔记本。
四、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全书兴趣,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以及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中。
(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并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有人说,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她的一生,向人们昭示生命的尊严和伟大。
师: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调查:读这本书了吗?读完了吗?如果你没读呢,在这节课上我们要推荐给你这本好书;如果你读了,在课堂中你会学到如何去进一步阅读和赏析这本世界名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48513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4.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第一篇一、设计思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名为“珍爱生命”。
这是一个散文单元,重在文本研习,所选五篇文章也都归于“生命”这一主题。
单元说明写道:“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热爱生活,善待生灵,敬畏生命,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结合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这篇课文可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自己的思考,这在文后习题中也能得到证实。
第一题检测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第二、三题则要求的是对本文传达思想的理解和自己的分析判断。
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教师可辅以启发式引导,并在疑难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依据学生对特定段落的诵读水平评判学生是否从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体味出作者真挚崇高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描绘出海伦·凯勒假想重见光明的三天时间里的行动轨迹。
2. 通过自主研读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答后,能简练、准确地说出作者对于生命的情感态度。
3.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作者的经历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触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假设虚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5-10分钟的“蒙眼贴鼻子”游戏。
拿出准备好的手绢,四人一组,每组一条手绢。
一人蒙上眼睛,一人站在这位同学的对面,相隔一个课桌的距离。
蒙眼睛的同学需要走过去并把纸条贴到站着那位同学的鼻子上。
另外两人负责保护蒙眼睛的同学不磕着碰着地受伤。
然后四人轮流。
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这个小游戏,眼睛看不见是不是感觉很难受很不方便?我们只是在短短几分钟内失去了视力,就那么难以忍受,可以想象一下,盲人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如果,你也面临着失明,三天之后就会像刚才蒙上手绢那样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仅剩的三天时间,你会怎么度过?请学生将他们的答案分成三个时间段写在纸上,并请四位同学写在黑板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完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完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1de7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3.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完整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阅读能力,但对于阅读理解仍有待提高。
1.2 教材介绍:本节课为《课外阅读指导课》,选取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要内容。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梗概和主题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追求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3.1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旨,掌握故事情节。
3.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提问和谈论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光明的思考。
4.2 学习活动: -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跟读,教师解释生词和句子。
-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冲突与发展,学生发表看法。
-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故事情节图谱。
4.3 拓展延伸: - 配合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
- 引导学生就“光明”与“希望”展开思考,写下感悟。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了深入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六、课后作业1.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素材,写一篇感想或故事延续。
2.复习课本相关知识,以便巩固阅读能力。
以上为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完整教学设计,希望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能获得思维的拓展和心灵的启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24ec7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5.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材的章节包括:第一章:光明与声音的失去;第二章:适应黑暗的世界;第三章:我的童年;第四章:安妮·沙利文老师的故事;第五章:海伦的学习;第六章:我的大学生活;第七章:走出黑暗;第八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感悟海伦·凯勒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眼前人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海伦·凯勒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积极心态和顽强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学具:学生用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情景引入:播放海伦·凯勒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克服?2. 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细读、猜读等。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做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 内容讲解与讨论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以及她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
4.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海伦·凯勒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海伦·凯勒为例,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眼前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6. 分享与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让其他同学从中受益。
同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如朗读、表演等。
九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通用11篇)
![九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41b7a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4.png)
九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通用11篇)九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篇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作者想象丰富、描写细腻、感情真挚的写法;2、品味语段含义和训练快速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1、研习文本,能够说出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的含义2、讨论与探究,体味作者借心中想象之景抒发的炽热、真挚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关爱人生、关爱他人的高尚人格;2、领悟作者的情感美,提高自己领悟生活美和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步入海伦·凯勒的心灵,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海伦·凯勒和卢桂兰的精神(内心)世界的体悟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电脑播放《二泉映月》),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听听瞎子阿炳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音乐凄婉,悲凉,向我们诉说着瞎子阿炳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
2、美国有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她是否也象瞎子阿炳一样呢?不。
(电脑展示海伦·凯勒生平。
)〖同样的残疾,不同的命运,当同学们了解到海伦·凯勒的感人事迹时,不禁为之赞叹。
这样,就使作为鉴赏个体的每一个学生,进入了特定的审美心境。
用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以企创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
〗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作家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在三天里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引出课题、教学目标、方法)二、作者介绍海伦·凯勒生平: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社会活动家。
1880年出生,19个月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7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19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2024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2024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9a24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5.png)
2024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海伦·凯勒坚强、乐观、勇敢的品质。
(2)学会生字词,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语言特色。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
(3)感知海伦·凯勒坚强、乐观、勇敢的品质。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引发思考: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做什么?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课堂讨论(1)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
(2)讨论:海伦·凯勒为什么渴望三天光明?4.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海伦·凯勒的坚强与勇敢。
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课文,深入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2)讨论:如何向海伦·凯勒学习,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4.课后实践(1)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想象作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aecf4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a.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涵盖第一章至第四章。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海伦·凯勒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以及她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交流和认字。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了解海伦·凯勒童年时期的生活及心路历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2. 学会欣赏海伦·凯勒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掌握阅读自传体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了解海伦·凯勒的生活经历,体会她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难点:感受自传体小说独特的叙述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学具:学生用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阅读分享:让学生分组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3. 主题讨论:针对海伦·凯勒的生活经历,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探讨她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海伦·凯勒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面对困难。
5.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海伦·凯勒的书籍,如《我的生活故事》、《海伦·凯勒传》等,以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的一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2. 板书内容:海伦·凯勒的生活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海伦·凯勒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4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8757d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5.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4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文。
品味重点语段、语句。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积极、乐观与不屈。
树立起乐观的人生观与坚强的人生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对重点语句的品味与体悟。
从学习这篇文章进行的对自己人生观的重新审视与认识。
三、教学设想:整堂课的主线以“海伦看到什么——为什么看到这些——我得到什么”展开。
注重诵读,通过诵读加强对散文语言的领悟能力。
注重学生课文研究的自主性,创设一个宽松的研究、讨论型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天堂的颜色》(伊朗描述盲童的电影)剧照以及配套小诗。
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诵:你看见天堂的颜色吗我看不见...黑色,是我眼前的全部。
但我能触碰,我能聆听...在幼鸟的身上,我摸到了新生的喜悦;在汽车的窗外,我抓到了清晨的凉风;在妹妹的脸庞上,我抚摸到了笑容;在奶奶的手掌里,我感受到了温柔。
啄木鸟的对话、海鸥的悲歌,麦穗的细语、溪水的呢喃。
在黑色的世界里,我能触碰、聆听到这天地的无限可能...从这张图片以及文字,你能读到一些什么?我们可以看不见小鸟、汽车;我们可以看不见妹妹奶奶;我们可以看不见甚至自己;但是,谁也不能拒绝我拥抱整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走近生活、拥抱世界。
2、品味语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天啊,仅仅三天,和人的一辈子相比是多么的短暂而渺小,海伦想要牢牢抓紧时间,看看自己从没看过的东西。
那么她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呢?为什么想看到这些?(1、想看的东西很多,时间有限,不能言尽,学生讲了哪些就品味哪些,重在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与思维的方式。
2、每一个语段的分析都应很重视通过诵读来体会,多读,多指导诵读,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①“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看的方式是“长时间的凝视”。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帮作者想想“凝视”时蕴涵的千言万语吗?重获光明,第一想见到的是谁,为什么?海伦·凯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首先想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教师,这确实是作者最大和最真诚的心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课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fcc9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c.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课教案教学目标: 1、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
凯勒的世界。
2、了解作者特殊的经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魅力。
3、理解文章所传达给我们的人文精神,并时时提醒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能真正用心灵去阅读一个人用心灵写就的文字。
、能真正用心灵去阅读一个人用心灵写就的文字。
2、理解文字背后的美丽,并能为之长久的感动着。
、理解文字背后的美丽,并能为之长久的感动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生命,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亮整个生命的过程;这样,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
面对挫折与磨难,面对挫折与磨难,人生需要坚强。
人生需要坚强。
人生需要坚强。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位生命强者的作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位生命强者的作品,这就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介绍海伦·凯勒1、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但是更让我钦佩的是海伦·凯勒,她的精神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她的名著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震撼,她的名著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已有1个月了,关于海伦·凯勒你了解多少呢?3、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简介海伦·凯勒:(1)海伦·凯勒生于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演说家)一岁半时因患猩红热而盲聋哑(2)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先后完成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及剑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业,并荣获坦普尔大学及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3)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人们称为“精神楷模”。
(4)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心看世界》《我生活的故事》,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曾断言,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学上最重大的贡献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实用20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实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5ac8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6.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实用20篇)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书面材料。
大家可以借鉴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的思路和结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案(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2)品析文章的心理描写。
一、导入:(1)朗读《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认识“水”的片断。
(2)从正常人的角度体会残疾人的感受而谈。
二、默读课文默读要求:(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三、浅析课文:(1)深入体会作者的叙写,跟随其进入五彩绚丽的精神世界。
(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内涵)(2)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四、作业:(1)找出一句话,其内容触动了你,说说何以触动了人你?(2)课外阅读:读《语文读本》的其他片断或借阅《我的生活故事》(1)自学展开联想、想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阅读思路规范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有序。
(表达训练)一、导入: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找出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
二、交流:(1)教师示范:第85页第一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的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
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安全和情感。
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依学生情况而随时调整)(3)小结:结合学生交流内容,。
总结板书,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的种种精神。
三、联想、想象训练:(1)要求:(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的愿望。
(3)小结:结合学生内容小结。
引导学生无论何种愿望都要向海伦一样,保持一颗不失信心与努力的沸腾的心。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b31d5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7.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该文本选自教材第十章“生命的光辉”,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世界的渴望以及对残疾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领悟作者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文本中的精彩语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在黑暗中的心灵历程,领悟生命的价值。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要点。
b) 讲解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c)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黑暗中的心灵历程,领悟生命的价值。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只有三天光明,他们会做些什么,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解释其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 课文结构:引言、、结尾3. 重点语句:生命的光辉、勇敢面对、珍惜当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摘抄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并解释其表达技巧。
b) 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2. 答案:a) 精彩语句及表达技巧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2. 拓展延伸:a) 阅读海伦·凯勒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人生态度。
b) 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进一步感悟生命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a194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9.png)
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内心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关于盲人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盲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名盲人,你最想拥有的是什么?二、自主学习a.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b.作者为什么渴望拥有三天光明?c.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三、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作者渴望拥有三天光明的原因是什么?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解了作者渴望拥有三天光明的原因,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旨。
2.提问:文章中作者渴望拥有三天光明的原因是什么?二、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拟人等。
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渴望拥有某种能力的文章。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进行了写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技巧。
2.提问:文章中作者渴望拥有三天光明的原因是什么?二、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文章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运用文章的写作技巧。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进行了写作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8299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7.png)
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其语文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档编写的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语文课外阅读文章展开。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提高情感认知水平。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审视现实生活并有所感悟。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1. 教学内容1.课前复习:复习生活中的阳光和温暖,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情感认知。
2.文本导入: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逐段阅读:指导学生逐段阅读文章,并进行初步理解和感悟。
4.文本解读: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语言活动:通过词语解释、句子填空等活动,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展开课堂讨论。
2. 教学流程•课堂开场:通过歌曲或小故事引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文导入:老师简要介绍文章内容,提出阅读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逐段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在旁辅导,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
•文本解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深入探讨。
•语言活动:学生进行词语解释、句子填空等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领会。
•情感体验: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相互讨论、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2.情景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互动讨论法: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表达意见的能力。
4.问答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课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5b2f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1.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课教案第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课教案打开心灵的眼睛,开启美丽的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推荐课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那就得读书。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本世界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奇书,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
它到底具有什么神奇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走进它吧!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
1880年6月27日她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突患疾病,连日的高烧让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时,眼睛被烧瞎了,耳朵被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
从此她陷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这本书就是她的自传,向大家介绍了她充满神奇的一生。
除了了解作者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看目录,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书的大概内容。
以下就是这本书的目录,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聋哑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介绍了她的求学生涯。
下篇讲的是海伦假想自己有了3天光明后所做的事情。
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值得同学们一读。
刚才我们看了作者简介和目录,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欣赏书中的两个片段片段1: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三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e097c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0.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三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三篇篇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1)一、【教材分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市海伦〃凯勒散文名篇的节选,课文篇幅虽长,但写得生动、流畅、寓意明显。
课文虽是原文的节选,但具有相对独立性,作者按照时间叙述之际如果获得三天光明厚的所见、所思、所感。
在这三天中,作者的所见集中表现了自己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对人类社会美好精神的赞美、对自然与人工创造的赞美,同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热爱生活、坚强乐观、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快乐与悲哀、具有大众情怀与关怀的女性形象。
二、【学情分析】:90后学生普遍对于身边的人、事、物不注意,不关心,不在乎,不懂得珍惜作为一个健康人所有用的一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想象海伦〃凯勒对与光明的向往。
针对不少学生心里素质普遍偏低,心里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通过品味精警句段,领会作者在与残疾做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人的强烈的爱和殷切的希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基础字、词,了解海伦凯勒生平及作品。
过程和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全文、筛选信息,品味重点段落和语句,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能够领悟散文的深刻意义,学会分析体会散文表达的主要方式。
情感与价值:1、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洋溢的诚挚美好的感情,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重难点】1、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二泉映月》的画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
)在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中,老师导入。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精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3f480e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a.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及其作品;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学会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提问:“同学们,如果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 内容:a. 作者:海伦·凯勒b. 课文内容:对光明的渴望、勇敢面对困难c. 写作技巧:对比、排比、设问d. 表达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bad5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7.png)
九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看一本完整的书常用的读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收获。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方法: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2、学生阅读实践;3、畅谈收获体会;教学媒体:白板展示给学生上课阅读的片段。
并且配图。
让学生边读边看图,体会作者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每人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那就得读书。
你能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吗?二、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1、你们喜欢看书吗?看了哪些课外书呢?那你是怎么看这些书的?学生交流:2、总结:看书是有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以手中的书为例学习怎样阅读一本完整的书。
(学生手中的书是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凯勒着,刘广星改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奇书,20__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
读着这条信息,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
3、激发兴趣:它到底具有什么神奇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走进它吧!三、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阅读导读:了解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和目录1、拿到这本书,你认为应该先看什么? (首页中的导读)2、导读分几个部分?(作者小传和作品简介)怎样阅读?A.作者小传一般是在书的最前面,我们怎样去读呢?请大家打开书粗粗地看一遍。
B.从作者小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简单介绍一下。
书中有一个主人公,她虽集盲聋哑于一身,但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xx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她是美国的骄傲。
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说:“19世纪的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da9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0.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作品。
该作品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将着重分析教材中选取的第四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该章节详细描述了海伦对光明的向往和想象,以及她如何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四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感悟。
3. 增强学生对自身幸福的认识,培养珍惜当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体会她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分析第四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她的好奇,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第四章,了解主要内容,同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和句子。
3. 精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四章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
4. 例题讲解:选取教材中的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光明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2. 主要内容:第四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关键词:光明、渴望、人生感悟3. 教学目标:理解第四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摘抄并解释第四章中的一个重点句子。
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摘抄句子:示例:“我将尽可能地看看我亲爱的朋友们,看看他们的面孔,看看他们的善良和真诚。
”心得体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表达对光明的理解和感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共5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972c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1.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文中流畅、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体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朗读课文、体味语言;学习体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
2、难点:思考品味文中名言警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阅读《一个伟大的女性》,基本了解作者生平,设计表格,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师:“如果有一天你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了,所有的缤纷色彩,所有的线条形状,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你最想记住的是什么呢?如果给你三天光明,让你重新凝视这个世界,你最希望记住的又是什么呢?”“然而有这么一位很小的时候就集聋、盲、哑于一身的女性,她被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两个奇人,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就是享誉全球的美国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
而‘给我三天光明’就是海伦·凯勒热切的渴望、祈望”。
(板书:人名)二、交流信息,学习附录。
师:课前让你们阅读文章后的附录文字《一个伟大的女性》,相信同学们基本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请同学完成海伦·凯勒的事迹表。
(出示ppt)表格师:通过阅读和表格的完成,我们对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有个大致的了解,那么海伦·凯勒的故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预设:学生回答对海伦·凯勒精神的佩服,坚持不懈的努力,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等。
过渡:师:正是因为她对生活以及生命的热爱与珍惜,才让她排除万难并获得各种殊荣。
让我们一同走进海伦凯勒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我三天光明”,对我们这样的“视力健全”者们该是多么的不屑,而对于终日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又该是怎样的渴望?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3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1bacb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d.png)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要内容。
2. 学习海伦·凯勒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
2. 学会运用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如果给你三天光明,你会怎样度过?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主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解故事梗概。
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重点段落,进行朗读和赏析。
三、讨论交流1. 讨论海伦·凯勒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以及这些品质对她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写作训练1. 学生根据自己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伦·凯勒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对人生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体现了他们对海伦·凯勒的敬佩之情。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第2篇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感受她坚韧不拔的精神。
2.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心灵的眼睛,开启美丽的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推荐课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那就得读书。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本世界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奇书,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
它到底具有什么神奇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走进它吧!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19
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
1880年6月27日她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突患疾病,连日的高烧让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时,眼睛被烧瞎了,耳朵被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
从此她陷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这本书就是她的自传,向大家介绍了她充满神奇的一生。
除了了解作者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看目录,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书的大概内容。
以下就是这本书的目录,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聋哑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介绍了她的求学生涯。
下篇讲的是海伦假想自己有了3天光明后所做的事情。
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值得同学们一读。
刚才我们看了作者简介和目录,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欣赏书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1:
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
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
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着我,我拼命地想挣脱它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
1887年3月,莎莉文老师走进了我的生命,让我在井房里张开了心灵的眼睛。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N”——“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沙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的海伦是痛苦的,脾气暴躁的她遇上了莎莉文老师又是幸福的,莎莉文老师教会海伦认字、阅读后,又教她说话。
从“水”唤醒海伦的灵魂开始,她有了希望、快乐和自由。
但一个没有视力和听力的人要想说出话来几乎是天方夜谭,海伦只能依赖自己的触觉夜以继日地苦练。
“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从这10个字里,我们看到了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她借助自己的双手看到了绚丽的世界,听到了美丽的声音。
海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她们之间的故事想了解更多吗?去看书吧,你一定会被她们的故事所感动。
片段2: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第一天,将会是忙碌的一天。
我会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铭刻在我的心中。
我也将会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婴儿的脸上,以便能够捕捉到她那天真无邪的美。
海伦·凯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她觉得第一天是最忙碌的,首先想看到就是值得自己终生感激和崇敬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教会了海伦写字、读书、说话,也教会她拥有顽强的意志、真挚的友爱和乐观的情怀。
我们也看到了海伦一颗高尚的心——感恩、热爱、坚强。
想不想知道海伦凯勒在她得到光明的三天里还做了些什么,去看书吧,你肯定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老师摘录的这些仅仅是书中的沧海一粟,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更为精彩、更为优美的语言等我们去发现。
让我们用眼、用心去通读整本书,细细去品读这本世界名著,认识这位世界名人。
当你看完整本书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和老师,和同学,和家长一起分享。
海伦·凯勒说过很多名言,老师最欣赏以下两个
(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说得多好,这不正是海伦凯勒一生的写照吗?阳光,自信,有着美好的心灵。
同学们去读这本书吧,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眼睛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人生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