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京共识
讨论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The Washington Consensus),系统地分析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汇率、利率、外贸和外资的自由化,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的法制体系,强化预算硬约束、削减财政赤字等,贯彻“小政府、大市场”的思路2004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雷默在英国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The Beijing Consensus)的论文,在雷默看来,“北京共识”的灵魂是不断创新、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它已经取代了广为质疑的华盛顿共识。
目前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是问题丛生。
美元的持续走弱,华盛顿共识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但美国市场原教旨主义仍在强势坚守。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是否需要重构?在美元没有退出之前,如何保证外汇储备的策略?世界是否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3月18日下午,斯蒂格利茨应邀成为“站在巨人的肩上——CCER成立10周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系列”第八位嘉宾,演讲过后,就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等问题,他与北京大学经济中心主任林毅夫、副主任李玲、教授陈平、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上海证券副总经理方星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共聚北大致福轩,进行讨论。
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41期。
弱势美元会否导致金融危机方星海:您能说说美元的问题吗?因为美元是实际上的国际货币,美国是唯一可以以自己的货币无限制地借钱(借美元贷款)的国家,所以就出现如您所说的情况,广大穷国借钱给最富裕的国家,这会减缓经济发展。
中国当然也不愿意因为巨额美元储备而遭受损害。
以您在美国政界的丰富经验,您认为美国内在的政治力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矫正美国的错误吗?毕竟美国现在的许多政策倾向是与其他国家的期望相左的,前些天保罗.沃尔夫维茨被提名为新任世行行长就是一个例子。
_北京共识_与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解析_左宪民
“北京共识”与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解析左 宪 民摘 要 “北京共识”的价值在于它代表了当今世界某种试图寻找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努力和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并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对于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研究。
中国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文章认为用“中国道路”来概括中国的经验比较恰当。
当然,“中国道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拓展。
关键词 北京共识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者左宪民,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 100091) 中国的发展及其成就,引起了世界很多人的关注。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实业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强了对中国的研究,试图找到中国在30年内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乔舒亚·库珀·拉莫提出的“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的价值意蕴到底是什么?它的模式架构与中国道路有没有某种程度的联系?对此加以准确透彻的解析,有助于我们在全球视阈下解读中国道路,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把握。
一、原生态“北京共识”解析乔舒亚·库珀·拉莫先生是美国高盛公司顾问、曾任《时代》周刊高级编辑,还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对中国有较多了解的人。
他在对中国的观察和研究中,深感中国的发展正在使它发生变化,他认为,这一点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的新思想在国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正在指引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
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同时使它们能够真正实现独立。
那么,中国这样的新思想到底是什么呢?拉莫先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基于与中国专家学者的一百多次非正式讨论,撰写了一份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于2004年5月由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
拉莫认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正在对世界很多国家产生影响。
_北京共识_与中国模式
“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2004年5月,美国《时代》杂志前任编辑、中国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雷默(亦译为“拉莫”),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就及其经验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念。
定义为:一是坚决进行革新和试验(如中国经济特区);二是积极维护国家边境和利益(如台湾问题);三是不断精心积累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巨额外汇储备)。
其目标是:在保持国家独立的同时实现增长。
创新和实验是“北京共识”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事而异,不强求整齐划一。
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
雷默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足可效仿的成功榜样,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何寻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
对全世界那些正苦苦寻找不仅发展自身,而且还要在融入国际秩序的同时、真正保持独立和保护自己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出路的国家来讲,“北京共识”提供了新的道路。
理性面对“北京共识”宣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教授邹东涛:中国30年发展成功的经验是经济改革“理性激进”和政治改革“理性滞后”的智慧组合,中国的发展遵循了“一刚多柔”、“刚柔相济”和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非对称性组合的改革之道。
“北京共识”弘扬了中国,大大扩展了中国改革发展成就在世界上的影响,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巨大挑战。
中国自己该如何感受,该怎么看待?首先,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切切实实地“做中国‘猫’,抓中国‘鼠’”。
其次,中国既要坦坦荡荡地接受“北京共识”,又不为其昏昏然,不沾沾自喜。
应当高度冷静、理智地面对“北京共识”的宣传,但我们自己不去输出“北京共识”,而是鼓励各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努力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三,清晰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把握好自己的发展和崛起。
北京共识
布热津斯基与基辛格的"G2模式"--美中联盟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模式对中国非常适用。
但仔细分析,显然北京的目标关不在于此层面。
就目前形式来看,与美国的关系保持在"不对抗、不妥协、不主动、不积极"对中国是恰当的。
而北京的深层意图,是向世界输出"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而非认同"华盛顿共识"--民主政体。
事实上,民主自由体制下失去监控的金融危机恰恰暴露了所谓民主政体的片面性,即掌握金融决定权的阶层决定了国家体制走向与最终结局。
而在此情况下,经济形式多样化,但国有资本占有绝对地位的国家模式,以及严格管制的金融市场及金融定价权国有体制,虽然不及西方模式灵活,但在风险控制上,却有借鉴意义。
从宏观领域来看,只要中国能保持稳定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与美国及西方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就会快速缩小。
这只是有利的一面。
问题在于,中国正处在一个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不会因为中国的努力而减少对中国的打击。
相反,危机之下,原来潜在矛盾却渐趋显露出来--钓鱼岛危机、南海危机等,无一不让人产生靖康耻、犹未雪的感觉。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中国来讲,台湾才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只要保持两岸关系正常发展,两岸快速靠近,则对方的意图就不可能实现!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说没有看到马英九的三心二意吗?没有看到宿敌日本侵占我钓鱼岛屿吗?就连小小的南海国家也骑到中国头上拉屎,是可忍,殊不可忍!但冷静下来看,假设中国对外用兵,打台湾心疼,还是打其他这些地方心疼?可以肯定的说,只要不骨肉相残,兄弟刀兵相向,估计打那一个,中国都不会手软!随着民进党的衰落,台湾走向危险边缘的可能性在大大降低。
作为中国来讲,没必要在这微妙的时期主动破局。
在前面我们说过,目前中国要做的,是给世界带来信心、安全与秩序。
怎样看待“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怎样看待“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听京沪经济学家吴树青与程恩富的对话人民网记者田泓2005年06月16日07:28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华盛顿共识”是有意识有组织出台的。
“华盛顿共识”的参与者确实在接受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共识;而“北京共识”则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的条件下,由国际舆论自发提出的一种观点●两种模式、两种共识,产生两种结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改革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不同的目标●简单地用激进改革和渐进改革来区分苏联、东欧同中国的改革是十分肤浅的,因为这种区别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吴树青教授,北京大学原校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程恩富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这两位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在上海就“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进行了对话。
两个“共识”背景不同程恩富:去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中国问题顾问雷默先生发表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文章,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社会上对“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议论较多,涉及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真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性问题,很值得分析。
吴树青: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新自由主义逐步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成为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牵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参加者来自拉美国家、美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
会议提出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10条政策主张,被称为“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就是新自由主义,以“华盛顿共识”为基本依据的“休克疗法”,后来成为苏东国家改革的指导方针。
北京共识是否具有普适性
北京共识是否具有普适性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调查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
普适性是指某一事物特别是观念、制度和规律等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
事物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普适性和针对性意义相反。
“北京共识”因其有中国持续经济增长这辉煌业绩做支持,很可能对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的华盛顿共识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而且就目前来讲“北京共识”的社会认可度很高,这也从某种意义上预示着“北京共识”将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中国自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每年经济增长率持续在10%左右,现在人均GDP是30年前的12倍。
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归因于其非常规的经济政策,即混合所有制、模糊产权及政府大力干预的综合。
即“北京共识”。
但实际上,过去30年中国经济准确无误的朝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市场信条迈进,即强调谨慎的财政政策、经济开放、私有化、自由市场和保护私有产权。
北京极度小心地维持着财政平衡,压低通胀。
纯粹的再分配计划被限制到最小,中央政府的经济调配主要局限于基础设施开支。
迄今,以经济增长换取政治合法性的策略是成功的,但已开始显露山穷水尽之迹象:收入失衡不断加剧,内部和外部的发展不平衡。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总体基尼系数于2008年达到0.47,更让人头疼的是,中国的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的三倍半,城乡差距之大为世界之最。
同时,中国增长的奇迹也留下了不稳定因素。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曾深受“中等收入陷阱”之苦。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8000美元时,经济发展开始停滞,收入不平等开始增长,社会冲突开始爆发。
北京共识的三个定理 -回复
北京共识的三个定理-回复[北京共识的三个定理] 是指在一个全球化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经济挑战,北京共识提出了三个关键定理,即“和平共处定理”、“共同发展定理”和“合作共赢定理”。
本文将逐步回答这三个定理,并探讨它们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定理,即“和平共处定理”,强调国家之间应以和平共处为基础,并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争端。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互信显得尤为重要。
和平共处不仅关乎各国的国内安宁与发展,更是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之本。
推行和平共处定理需要遵守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重视国家间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及尊重对方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进而通过对话、谈判、外交等手段解决各种争端和矛盾。
第二定理,“共同发展定理”,强调各国应增强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与国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普遍存在着相互依赖与互利共赢的关系。
共同发展定理强调各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通过开放与联动,实现各方面的互补与共赢。
各国的发展与繁荣是相互促进的,国际合作与互联互通对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定理,“合作共赢定理”,强调通过合作取代竞争,实现更好的结果。
相较于零和博弈的竞争模式,合作共赢定理指出通过协作与合作可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依赖不断加深,也带来了更多共同面临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困等。
合作共赢定理鼓励各国在这些共同挑战下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全球问题。
通过协商一致、资源共享、知识共享等方式,各国可以共同应对挑战,实现更加可持续、和谐与繁荣的世界。
北京共识的三个定理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发展理念,更是适用于当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
和平共处定理强调了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共同发展定理强调了国际合作与发展,合作共赢定理则提出通过合作实现更好的结果。
这三个定理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解决共同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引领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北京共识
1、经济学家眼中的“北京共识”市场竞争本身并不能必然的、自动地导致高效,在不少领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政府的作用,从长期来看,市场竞争本身可能也保持不了公平和公正。
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保护私人财产权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放松对外资的限制放松政府的管制,实施利率、汇率市场化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The Washington Consensus),系统地分析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汇率、利率、外贸和外资的自由化,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的法制体系,强化预算硬约束、削减财政赤字等,贯彻“小政府、大市场”的思路。
2004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雷默在英国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The Beijing Consensus)的论文,在雷默看来,“北京共识”的灵魂是不断创新、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它已经取代了广为质疑的华盛顿共识。
目前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是问题丛生。
美元的持续走弱,华盛顿共识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但美国市场原教旨主义仍在强势坚守。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是否需要重构?在美元没有退出之前,如何保证外汇储备的策略?世界是否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3月18日下午,斯蒂格利茨应邀成为“站在巨人的肩上―――CCER成立10周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系列”第八位嘉宾,演讲过后,就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等问题,他与北京大学经济中心主任林毅夫、副主任李玲、教授陈平、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共聚北大致福轩,进行讨论。
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41期。
陈平:关于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目前有一场很大规模的讨论。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其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经济学的信条正在变革,还是近年来很热的地缘政治学讨论的如何应对中国威胁的影响?斯蒂格利茨:实际上,除了中国,关于北京共识的讨论是很多的。
_北京共识_的现在与未来_专访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
本刊记者 赵灵敏
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创造的经济奇迹,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高盛公司的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曾发表调查论文,认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
在他看来,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具有普世价值,不少可供其他发那么,如何看待这个总结?在制度经
济学家看来,中国经济奇迹的形成背后,到底有哪些被忽略了的因素?经济的高增长能否持续下去?本刊记者专访了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
“北京共识”,太早了
《南风窗》: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保障体系、法治、责任政府等是经济发展的必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吗?您如何评价“北京共识”?
陈志武:制度经济学的那些结论,不是针对模仿性高的制造业而言,因为制造业对制度环境的要求不高。
比如,儿时在湖南农村,偶尔会和小伙伴因为偷吃别人家的黄瓜被大人骂。
但是,也就是偷吃点黄瓜、西瓜而已,不会去偷家具、抢劫,或者抢占房子。
可见对主要财产当然有严格的保护规范,只是在那个环境里,那种“北京共识”的现在与未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颠覆制度经济学的结论,而中国经济要在未来保持增长,则应该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去做。
——专访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
奇 迹
,
[观点篇]
的法治。
我们知道,民主制度的目
的本来不是为了寻找客观最好的
决策,而是为了避免集权者做
出坏的决策贻害社会。
从
这个意义上,民主制度
迹
[观点篇]
看待他们,研究一下他们所说的崩溃
的方向、原因,看有什么现在可
以做的,让中国避开可能的陷
阱。
(责编/赵义)。
“北京共识”的解读和“中国模式”定位思考
“北京共识”的解读和“中国模式”定位思考一、对“北京共识”的重新解读“中国模式”作为学术热点问题是基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真正把“中国模式”带入到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视野的则是 2004 年由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雷默发表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文章.作为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客观总结与评述,雷默在文章中把“北京共识”系统总结为三点内容,即:创新与试验、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代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以及积极捍卫国家利益与发展非对称国防.显然,在一些学者和观察家的眼中,“北京共识”是作为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的经济政策观---“华盛顿共识”---的对立面出现的,在此基础上,许多国内学者和西方左派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观指导下东欧与独联体国家“休克疗法”的失败以及转轨衰退的强有力回应,进而提出“北京共识”及其所隐含的“中国模式”,是超越于“华盛顿共识”的当代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成功理念和模式.显然,“北京共识”的提出无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还是对转型国家的理论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我们也应当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审慎地分析“北京共识”所存在的局限性。
首先,对“北京共识”过于乐观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中国与苏东地区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绩效差异的比较,后者的转轨衰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归因于“华盛顿共识”与“休克疗法”的失败。
尽管后者的转轨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激进主义的经济体制转轨方案无法摆脱相应责任,但这里仍然存在着对“华盛顿共识”本身的曲解和误读。
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所总结的“华盛顿共识”最早包含诸如加强财政纪律与调整公共支出等十项基本内容①,而随着“华盛顿共识”作为一项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的经济改革与体制转轨方案,“华盛顿共识”实际上已经在政治与意识形态层面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其中,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政策两极化,被看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与国际垄断资本自身利益最大化所服务的---这两项新增的内容既非“原教旨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的本意,也无从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转轨国家在短期内建立起健康、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
北京共识的三个定理 -回复
北京共识的三个定理-回复什么是北京共识?北京共识是指中国政府在2014年11月份召开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所提出并形成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政策建议。
这次会议的成果被称为北京共识,其核心在于提倡通过创新、协作和共享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其中包含着三个核心定理,分别是"创新驱动"、"发展协同"和"绿色低碳"。
第一个定理是"创新驱动"。
这一定理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创新不仅仅指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机制、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在创新驱动的理念下,中国政府提出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努力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改革科研体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创新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第二个定理是"发展协同"。
这一定理强调各方面的发展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通过协同合作实现各个领域的发展。
在国内,北京共识提出要加强政府、市场、社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为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应该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支持。
同时,在国际层面,北京共识也强调国际合作与协调,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第三个定理是"绿色低碳"。
这一定理强调建设绿色、环保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清洁能源,推行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
北京共识指出,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领域。
中国政府积极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如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治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综上所述,北京共识的三个定理"创新驱动"、"发展协同"和"绿色低碳"在中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和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制度经济学
1、华盛顿共识是错误的吗?2、北京共识会取得成功吗?(一)华盛顿共识有其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
多年来经过许多国家如拉美国家、东欧国家的实践可知华盛顿共识过于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教条存在严重的问题。
美国在其霸权下定制的华盛顿十条共识准则,没有考虑到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体制的差别,而盲目地推崇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政治理论因而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危机,由此在历史的检验下华盛顿共识表现出了它的局限和失效,原因如下:1、过于依赖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主张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小化,忽略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外部性或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可能导致的市场失灵。
2、过于强调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忽略了可持续发展。
3、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认识不到位,它仅仅用了十条“黄金法则”就希望能让这些国家的经济上升一大台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具过于狭隘。
认为只要掌握了几个最主要的经济指标,例如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利率、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便能做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却忽略了发展中国家本国实际国情。
4、华盛顿共识的目的不纯粹,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按照“华盛顿共识”,美国把私有化、解除管制和其他形式的结构调整作为向拉美提供贷款的条件。
近年来的建议则是签订诸如美国一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议等条约:以类似条件换取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美国保护其利益的单边政策很明显。
(二)北京共识没有标准化的定义,核心在于按照国情,走自己的路。
它具有以下优势:1、立足于本国国情。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没有跟风于华盛顿共识而是立足于本国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了一些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实行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坚持国家的自主独立性。
在全球开放的世界格局下,中国改革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国家主权的自主性。
不同于美国在追求旨在保护其利益的单边政策,但中国在组合各种资源,在国际事务的许多关键领域中创造了一种使美国更难从事称霸行径的环境。
“北京共识”与中国软权力浅析
孙 健 南京政治学 院 时适当接受其他国家先进文化与经验 。 第三 , 中国在不断发展 下成为被世界认可与接受的强国,其 实力 的提升靠的是 自力 更生 、 自己 自足 。 2 . “ 北京共识” 有助 于中国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及 和 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的实现 。 在中国的不断发展 与崛起 的过程 中,别有用心 的国家一 直宣扬 “ 中 国威胁论 ” , 这种错误 的论调对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 有害的。而“ 北京共识 ” 的提 出, 让人们 意识 到 , 中国在 国际社 会上实力 与影 响力 的展现 , 并不是靠 的“ 硬实力” 等常规实力 。 在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方针 的指导下 ,中国的综合 国力不 这就使得“ 中国威胁论 ” 的论点 不攻 自破 , 消除世界各 国对 中 断提升 , 越来越多 的人把 目光投向中国。因此 , 中国独特的发 国发展 与崛起 的误解 , 从 而为 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 了安全 、 有 展模式不断 受到人们重视 , 在“ 华盛顿共识 ” 指导 下困难重 重 利 以及平稳 的外部环境 。 的国家又看 到了希望 。在这种条件下 , “ 中国模式 ” 或者说“ 北 3 . “ 北京共识” 具有开放性 京 共识 ” 的概念被提出 , 预示着 中国独特发展模式所受 到的关 作为 中国独特 的发展模 式 , “ 北京共识 ”一直是 中国领导 注和认 可。 作为一种过程与独特 的理念 , “ 北京共识 ” 作 为我 国 人在摸索与研究 中不断形成 的。随着 中国综合 国力的不断提 的软实力 , 可 以提升我 国形象 ,并为其他 国家 的发展提供借 高 , 越来越 多的发展 中国家开始借鉴中 国模式 , 以求 摆脱 本国 鉴。 所受“ 华盛顿共识” 等模式 的限制与垄断 。这样一来 , 使得“ 北 “ 北京共识” 概述 京共识”在受到别 国接受 的同时也使得 中国的影 响力不 断加 随着我 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步伐不断 向前 ,中国 深 。 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在世界上 显得越来越重 要 ,中国的和平 三、 合理利用“ 北京共识” , 提升中国形象 崛起成为全球 的共识 。在这样 的条件下 , 2 0 0 4 年5 月 美国高 “ 北京共识” 作为 中国的软权力 , 有助 于改善 、 提升 中国形 盛公 司的中 国顾 问雷默发表 了一篇名 为《 j E 京 共识》 的论文 。 象,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 北京共识” 就显得尤为重要 。 首先就是 雷默对 中国有着多年研究 , 在他看来 , 第 三世 界的发展模式不 不要被动接受 , 而是要 给与“ 北 京共识” 所提 出的发 展理论给 外两种 , 即普遍遵循 的“ 华盛顿共识 ” 和中国的发展模式 。“ 华 与积极 、 合理 、 正面 的评价 。因为众多 国家开始借鉴 中国的发 盛顿共识 ” 在发展 中困难重重 , 相 比之下 , 中国的独特 的发 展 展模式 ,这正是提升我 国影响力 的 良好机遇 ,因此我们要对 模式则充满了活力 , 并吸引更多的想要 拜托发展 困境 的国家 , “ 北京共识” 的提 出给与积极正面的反馈 。其次就是积极与第 因此他 把中国的这种模式称为 “ 北 京共识 ” 。 在这个概念 中, 雷 三世界 国家 以及我 国的周边 国家进行 交流 。只有通过不断交 默认 为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符合本 国国情 的基础上 ,满足 社 流 , 才能使我国和平崛起 的理念得到其他 国家 的认 同 , 并在此 会需求并 寻求社会公正 的优秀 的发展路径。他认为 , “ 北京共 基础上得到他 国的尊重 , 从而改善形象 , 扩 大影 响力 。最后就 识” 主要有 三个 内容 : 第一 , 艰 苦努力 、 大胆试 验 以及主动创 是要谨 慎对待 “ 北京共识 ” 取代 “ 华盛顿共识 ” 的观点 , 以免引 新; 第二 , 坚决 捍卫 国家 的利 益和 主权不 动摇 ; 第三, 循序 渐 起其他 国家的猜忌与不 信任 ,从 而导致 我国和平稳 定的外部 进, 不断积蓄能量。 环境受到影响与冲击。 二、 “ 北京共识” 是中国的软权力 总结 : “ 软权力”的概念是在二 十世纪九 十年代 由约瑟 夫 ・ 奈提 综上所述 , 因“ 北京共识 ” 的提出 , 中国的软权力 也相 应的 出, 他认 为软权力作 为一个 国家价值观念 、 发展模式与社会制 得到增强。 通过实践可以证明 , 软权力 的增强是 中国走向和平 度等 内容 , 是一种无形 的力量 , 这 种无形 的力量可 以对其他 国 崛起 的有力保 障。 合理利用“ 北京共识 ” 与中国的软权力 , 可以 家产生一种吸引力与影响力 。 拥有软权力 , 就可 以通过这种吸 避免其他 国家对 中国崛起 的猜忌 ,才能获得其他 国家 的理解 引与感召 , 而非强制达到相应 目的 。 “ 北京共识” 是 中国的软权 和信 任 , 进而为 中国的和平崛起 提供 良好 的外 部环境的保障 , 力, 具体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 “ 北京共识” 将会被更多国家接 受与认可 参考文献 : “ 北京 共识 ” 作为一种优 秀的发 展模式与 理念 , 其先进 性 [ 1 】 刘志强, 刘迎.对“ 软权力” 概念 的探讨叨. 科技 咨询 导 具体可表现为第一 , 主动寻求创新 , 创新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 报. 2 0 0 7 ( 2 8 1 的不竭动力 , 自“ 十五大 ” 以来 , 创新就不 断应用 的各个领 域 , [ 2 ] 粱长坤.约瑟夫・ 奈 的软权 力论 与美 国的政治文化f J 1 . 成为一种 追求 。第二 , 一切从 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是 中国共产 知识 经济. 2 0 0 8 ( 0 6 ) . 党的优 良 传统 , 因此在制定中国的发展政策 是 , 一直 坚持本 国 [ 3 】 郑永年, 张 弛.国际政治 中的软力量 以及对 中国软力 国情 , 又尊重世界 文化多样性 ; 对于 国外 的先 进技术 与经 验 , 量的观察[ J ] . 世界经济与政 治. 2 0 0 7 ( 0 7 ) 几部 全盘 否定也不全盘接受 ;在保持 中国特设社会 主义 道路
制度经济论文(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VS华盛顿共识摘要:从操作层面分析了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分别揭示了二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
华盛顿共识基于还原和简化对内生型国家的道路和现状得出了抽象的原则,其根源是古希腊的哲学传统和近现代的科学方法。
北京共识则考虑到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可行性和目标,其根源是中国文化和哲学传统,为外生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典范。
在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潮兴起之时,华盛顿共识正在关注并接受北京共识,而北京共识也正在反省和克服缺乏一致的理论出发点和法治的弊病。
关键词: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为解决20 世纪80 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所陷入的经济危机,1989年,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约翰·威廉姆森根据学者们的意见,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是“由华盛顿为基地的机构设计给拉丁美洲国家的各种政策建议的最低公分母”,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推行经济改革政策的基石。
其主要内容是“三化”,即私有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巩固私有产权;自由化,实行外贸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稳定化,执行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国际经济组织所推行的包括使汇率贬值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等在内的稳定化计划。
华盛顿共识秉承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脉相承,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核心信条。
华盛顿共识提出后在理论上受到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和“后华盛顿共识”的挑战,前者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后者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强调制度因素,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更大的挑战来自实践领域,华盛顿共识的推行遭受了三大失败。
其一,拉丁美洲成为经济重灾区。
北京共识可以指导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北京共识可以指导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调查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具有以下几点内容,而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充分展现了它们的正确性:1、一个主权国家独立自主进行探索-非强加:在此之前的“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根本的区别在于,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能保持独立自主。
“华盛顿共识”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主张走私有化、自由化和透明化的经济发展道路,而这种模式在阿根廷等国的实践结果表明存在严重问题。
管理不善和腐败与“华盛顿共识”一起在近10年里破坏了十几个国家的经济,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发现,现代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和贪婪为各种不稳定提供了渠道。
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警戒。
1978年我国决定实施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从现今我国经济总排名为世界第二就可以看出独立自主政策的正确性与重要性。
2、改革的积累性、渐进性:在改革中,我们坚持的原则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从零开始,我们缺乏借鉴的对象只能自己摸索。
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走了许多步。
单从改革开放看来,我们就小心谨慎的走了许多步: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等。
这些都是值得必要的,事实也验证了其成功性。
3、包容性、兼容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宏观与微观;效率与公平:北京共识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同样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
在经历主要强调经济发展的阶段之后,创建一种可持续发展与平等的发展环境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强调维持社会稳定、减少环境污染和惩治腐败。
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影响摘要:自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即使面对着本世纪第一轮经济危机,中国社会、经济等方面依旧保持着强健的上升势头。
就此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共同提出“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等高度概括以往中国经验的概念。
在“北京共识”的道路上,中国取得的成果是否能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得到复制或借鉴?这是一个值得全世界思考的问题。
本文提出,“北京共识”因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而难以进行简单的复制,但仍有诸多方面值得各发展中国家借鉴。
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学习、借鉴“北京共识”的基础上,自身得到更加全面与快速的提高。
关键词:北京共识;中国模式;发展中国家;全面发展2004年5月,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了在一份名为《北京共识:中国是否能够成为另一种典范》的报告。
这一份报告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新概念,引起世界各国政要、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这一份报告中,雷默描述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基本认识和主要看法,并提出:“正是中国,依靠它独特、典范而成功的发展路径,在帮助和重新塑造这个世界。
正是中国人走的路,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并且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学者纷纷表示,“北京共识”正在取代“华盛顿共识”,成为国际间热门概念。
就“华盛顿共识”而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不怀疑。
他给世界带来的结果并非设想中的美妙。
从东南亚到拉美再到非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非洲连年战火、疾病横行,再到拉美陷阱等等,诸多发展中国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原有的“华盛顿共识”的束缚与影响而对其颇有微词。
就在发展中国家都彷徨与无助之时,一种有别于“华盛顿共识”的新思想、新理论诞生,这就是“北京共识”。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与曾经的第三世界国家有着诸多的共同点:经济欠发达、百姓贫穷、各社会问题丛生等等。
但是,仅仅三十年,一个不算是很长的光景。
中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其原有的落后面貌,发展、壮大!从而这三十年间中国所走过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也就被后人所总结、提炼、归纳为类似“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这些虽有不同表达却有着同一个意思,针对着同一种现象,蕴含同一价值观的“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为世界带来希望
“北京共识”为世界带来希望——西方学者谈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实践■这种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
创新和实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事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中国政府的新理念是:猫的颜色确实重要,现在的目标是找到一只绿色的猫、一只透明的猫。
在这里,维持稳定、减少污染和惩治腐败成为其重心■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一条全球化新路,即根据当地适应性的需求融合全球思想■现在中国在实行过三代领导人不同的发展理念之后,正在实施一种在经济壮大的同时避免付出重大政治与经济代价的理论■人物简介乔舒亚〃库珀〃拉莫现为美国高盛公司的资深咨询顾问和中国清华大学教授。
其咨询范围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和商业领域,重点在中国。
他还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世界经济论坛的明日全球领导人组织的成员,曾任《时代》杂志的海外报道主编。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5月发表乔舒亚〃库珀〃拉莫(Joshua Cooper Ramo)的一篇论文,题为《北京共识》,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适于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
乔舒亚的论文包括目录、正文、附录共75页,分“北京共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有益原理、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以及与中国打交道等四个部分。
北京共识的概念内涵乔舒亚认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
他把这种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
创新和实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事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
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
乔舒亚说,中国的崛起正在通过向世界展示新的发展和力量原理重塑国际秩序。
中国正处在建立全世界从未有过的“最伟大的不对称超级大国”的过程之中,它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更少依赖传统的武力投放工具,相反,而是以其震撼的榜样力量和幅员的宏大影响走在各国前头。
如何看待北京共识
如何看待“北京共识”?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最近发表美国高盛公司政治经济问题资深顾问兼中国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的一篇论文,提出当代经济发展的“北京共识”概念。
乔舒亚认为,“北京共识”取代了盛行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华盛顿共识”。
乔舒亚的论文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足可效仿的成功榜样。
乔舒亚在论文中阐述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
他把这种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
其中,创新和试验是“北京共识”的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不求统一标准。
乔舒亚认为,中国的变化极为迅速。
他说,按当前的速度,中国每10年就使产出和收益增加1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已经使3亿人摆脱了贫困。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
知识推动创新,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教育,调整企业结构,引进外资与外国技术和人才,解决知识鸿沟问题。
另外,中国在经历主要强调经济发展的阶段之后,创建一种可持续发展与平等的发展环境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强调维持社会稳定、减少环境污染和惩治腐败。
乔舒亚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全世界产生涟漪效应。
目前,中国已成为拉美和亚洲其他国家商品的重要进口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钢材、石油等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
可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支持中国的增长,就是支持自身的增长。
这种情况使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形成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
“北京共识”并非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全球力量平衡等问题。
乔舒亚认为,中国一向采取睦邻友好政策,主张通过广泛接触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坚定信心实现中国梦——有感于《北京共识》
坚定信心实现中国梦——有感于《北京共识》美国《时代》杂志前任编辑、美国高盛公司政治经济问题资深顾问、中国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旧·雷默,在比照“华盛顿共识"的基础上,对中国多年的经济改革(转型)成就及其经验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念,指出"两个最无视‘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印度和中国——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北京共识"可以看做是对"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概括。
今天读《北京共识》又一次感到祖国前途一片光明,对中国改革开放,对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满怀期待。
雷默指出,"北京共识"是指一系列关于中国发展的新思想,它不仅设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要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
雷默又把"北京共识"释义为:坚决进行革新和试验(如中国经济特区);积极维护国家边境和利益(如台湾问题):不断精心积累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__亿美元外汇储备)。
其目标是: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增长。
创新和实验是其灵魂,中国的新理念正在对中国以外的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事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
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
雷默认为,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具有"普适价值".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足可效仿的成功榜样,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何寻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
对全世界那些正苦苦寻找不仅发展自身,而且还要在融入国际秩序的同时又真正保持独立和保护自己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出路的国家来讲,"北京共识"提供了新的道路。
“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
“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它使每个国家都看到了靠自身力量成为一个强国的希望,虽然不至于强大到足以称霸的程度,但至少可以强大到实现自决人们普遍认为,未来20年中国将会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可能在经济上甚至军事上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
因此,就产生了两种选择,要么任由中国自由发展,要么遏制中国。
但事实上,这些都缺乏理论依据,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即中国的发展正在重塑国际秩序,并且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深刻影响了其他国家。
这种新的发展道路被称为“北京共识”,它取代了在世界范围内声誉不佳的“华盛顿共识”。
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喧嚣一时的经济理论,在10年时间里,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破坏。
“北京共识”不仅仅限于经济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地方,并且具有两项重大意义:一是无论中国的改革成功与否,“北京共识”已经勾画了一种不同于“华盛顿共识”的新思想;二是“北京共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在进行重要变革。
“北京共识”实际上遵循了邓小平理论,例如,通往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试图一步到位。
中国希望它的新发展是一种公正、和平和高质量的发展。
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等思想,要通过极其慎重的途径来达成。
这种发展灵活而有弹性,并不指望以不变应万变。
像“华盛顿共识”一样,“北京共识”的理念并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它还包括政治、生活方式以及国际力量平衡等方面。
中国把下一个20年称作“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要向美国发起挑战,事实上,很多领导人认为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一种“和平崛起”。
中国正在写它自己的书,一本从其他国家的失败中总结教训后而写成的书,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开始认真翻看这本书。
“北京共识”的三个原理中国的变化之快,令人眩晕。
中国人成功地驾驭了这种变化,并创建了新的规则。
按当前的速度,中国每10年就使产出和收益增加一倍。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银行估计中国使3亿人摆脱了贫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北京共识”?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最近发表美国高盛公司政治经济问题资深顾问兼中国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的一篇论文,提出当代经济发展的“北京共识”概念。
乔舒亚认为,“北京共识”取代了盛行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华盛顿共识”。
乔舒亚的论文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足可效仿的成功榜
样。
乔舒亚在论文中阐述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
他把这种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
其中,创新和
试验是“北京共识”的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不求统一标准。
乔舒亚认为,中国的变化极为迅速。
他说,按当前的速度,中国每10年就使产出和收益增加1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已经使3亿人摆脱了贫困。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
知识推动创新,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教育,调整企业结构,引进外资与外国技术和人才,解决知识鸿沟问题。
另外,中国在经历主要强调经济发展的阶段之后,创建一种可持续发展与平等的发展环境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强调维持社会稳定、减少环境污染和惩治腐败。
乔舒亚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全世界产生涟漪效应。
目前,中国已成为拉美和亚洲其他国家商品的重要进口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钢材、石油等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
可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支持中国的增长,就
是支持自身的增长。
这种情况使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形成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
“北京共识”并非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全球力量平衡等问题。
乔舒亚认为,中国一向采取睦邻友好政策,主张通过广泛接触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例如,中国当前参与了40多个亚洲区域性安全与经济论坛。
北有上海合作组织,南有东盟“10+3”等。
乔舒亚认为,“北京共识”取代了盛行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主张走私有化、自由化和透明化的经济发展道路,而这种模式在阿根廷等国的实践结果表明存在严重问题。
目前,主张创新、注重平等的“北京共识”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