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合集下载

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

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

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1. 18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 18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文明进步,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这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18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 18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我国”的目标,提出了需要全面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安排。

5.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18大报告强调了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

6. 18大报告提出了增强资源节约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强调了要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7. 18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的经济体系、政治体系、文化体系和社会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

8. 18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9.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18大报告提出了要全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的资源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

10. 18大报告提出了要强化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绿色审计制度改革,增加资源环境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反映。

11. 18大报告强调了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意识。

12.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18大报告提出了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落实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总结来说,18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制度安排,强调了要加强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和宣传教育工作。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者:李干杰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6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着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源自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开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伟大实践70年来,我们党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环境保护被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

20世纪80年代,保护环境被确立为基本国策;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国家战略。

进入新世纪,我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

治理力度持续加大。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

20世纪70年代,官厅水库污染治理拉开了我国水污染治理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结合技术改造对工业污染进行综合防治;20世纪90年代,实施“33211”工程,大规模开展重点城市、流域、区域、海域环境综合整治。

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面展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生态保护稳步推进。

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81年开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之后逐步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特制定本纲要。

第二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三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全局观念,统筹兼顾区域和全球生态环境,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章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第五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循环利用,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推动绿色发展。

第七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严格执法,保护环境资源。

第八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民主参与,加强公民环保意识,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多元化治理格局。

第九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提倡绿色旅游,促进绿色出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第三章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第十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第十一条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第十二条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违法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第十三条推动生态修复,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治理,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十四条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生态治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二、促进绿色发展与循环利用第十五条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能源消费革命,提高能源效率。

新时代党员干部应知应会常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新时代党员干部应知应会常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新时代党员干部应知应会常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新时代党员干部应知应会常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4.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5.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两个满足”: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6.生态文明建设“三期叠加”: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7.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8.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9.美丽中国“四大举措”: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10.环境治理体系: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

11.生态系统保护“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

概论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概论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毛中特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新版一、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紧紧围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中央对经济工作负总贵,实施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党中央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为党的奋斗目标,发挥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主体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持续抓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人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短加"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判经济形势要立足大局,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健全市场机制,破除垄断,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企业家精神。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深刻意蕴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深刻意蕴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深刻意蕴作者:方世南来源:《群众》2019年第07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他强调,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这一重要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突出了发展的整体性、人民性、永续性。

进一步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观布局、基本方略、发展理念和近期主攻的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密结合起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举措的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整体性事业,进行的现代化是整体性现代化,目的是为了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整体提升。

五位一体是一个环环紧扣、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力推进的有机整体。

经济建设是推动物质文明和促进中国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根本,政治建设是推动政治文明和促进中国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保证,文化建设是推进精神文明和促进中国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灵魂,社会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和促进中国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条件,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促进中国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基础,而且还必须贯穿于和渗透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1-20单选题(每题2分)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 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B、可持续C、又快又好D、协调2、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

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C )轨道。

A、民主化B、规范化C、法制化D、有序化3、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B )。

A、能量梯次使用B、以上都是C、物质闭路循环D、以上都不是4、( B)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C、循环发展D、生态发展5、( A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B、生态文化C、生态和谐D、生态精神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价值论视角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D、文化形态的视角7、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C )次集体学习时间明确强调“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A、四B、二C、三D、五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B)A、艰巨性B、人文性C、长期性D、复杂性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A、两者都不是B、两者都是C、经济结构D、能源结构10、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A)A是错的A、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物理与化学修复D、以上都是11、(A)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A、生态精神B、生态文明C、生态和谐D、生态文化12、“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A、生产方式层次B、物质层次C、生活方式层次D、以上都不是13、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D)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发言汇编(13篇)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发言汇编(13篇)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发言汇编(13篇)目录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有力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1 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学在前头抓到实处推向持久 2 融会贯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法治力量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 3 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4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5 尽责担当牢记嘱托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懈奋斗者 6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7 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8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 9 深思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制度创新成果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10 紧密结合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11 深化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12 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传播者 13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有力护航生态文明建设纪检监察机关在推动保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护航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重要职责使命。

紧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执纪执法工作的要求,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严格考核问责,用严明的纪律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派驻监督工作要服务中心、融入大局,就是要既监督又支持,通过监督体现支持,做到监督不缺位、支持不错位,既纠正问题,又撑腰鼓劲,做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

在新征程上,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为契机,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派驻监督高质量发展实践要求,展现担当作为。

坚持以政治引领监督,把监督工作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强化政治监督,确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落地;坚持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监督,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坚持以法治引领监督,以严肃执纪执法维护制度权威、促进制度执行;坚持以作风引领监督,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助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问题与落实建议

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问题与落实建议

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问题与落实建议作者:牛先锋来源:《前线》2017年第07期[摘要] 当前,在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中,一些人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偏差。

对发展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着贯彻落实的程度。

只有认识到位,科学实践,才能更好地把发展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认识误区;落实建议[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7-0041-0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之后,在全党全社会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并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同时,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在实践中有效加以解决。

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偏差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首先有一个对这些发展理念的认识问题。

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人们对五大发展理念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贯彻落实。

第一,把五大发展理念当成发展的紧箍咒,束缚发展的手脚。

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一讲五大发展理念,就认为是不要发展了;一讲不唯GDP ,就认为是不要发展速度了。

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

发展就必然会破坏环境;发展就必然侵占民生;发展就必然影响社会稳定,等等。

他们不是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而是坐等上级的政策、坐论别人的长短。

若有人在他们面前提发展建议和要求,要么默不作声,要么顾左右而言他。

这样,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五大发展理念变成了一些不愿作为、不敢担当干部的挡箭牌,变成了不思发展、不谋发展的借口。

第二,把五大发展理念看成是旧瓶装新酒,没有什么新意。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哪一个也不新,都早就提出来了。

有人说,我们早就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强调“五个指头弹钢琴”,要求处理好“十大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也写入了党的指导思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本身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表现;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在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之一就被确立下来;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产党立党之时就把它确立为奋斗目标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改革进展和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改革进展和突破

2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

以这份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定》为基础,中国改革事业在战略布局、改革难点以及市场的地位上都获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乃至突破。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获得重大突破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实际就是从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逐渐变革成为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进程当中,市场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

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是一个不断深化认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改革进展和突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更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的中高速平稳增长。

文 |高尚全以人民为中心识和完善改革的过程,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

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四梁八柱”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四梁八柱”

CHUANGXINKEJI 2014.06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环保】周生贤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四梁八柱”■“四梁八柱”其实就是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5月22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站在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着力构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周生贤说,“四梁八柱”其实就是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第一梁是“进一步丰富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第二梁是“形成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三梁是“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组织制度体系”,第四梁是“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抓手,构建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体系”。

周生贤说,构建好“四梁八柱”,必须以大气污染治理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水污染防治,全力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及时公开环境质量监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违法案件及查处等方面的环境信息,主动向社会通报环境状况和工作进展,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杨裕生要全面理解汽车电池的污染问题■废电池处理过程中,如果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技术落后,都可能污染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日前表示,所有电池都是化学品作为原料提取和加工的,电池生产、废电池处理过程中,如果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技术落后,都可能污染环境。

燃油车是铅电池大用户,我国现在每年5000万电池用于燃油车上,每年生产2000多万辆汽车。

光汽车成本一块,其中就有上亿辆汽车的电池大概是用3年到4年就更换一次,每年换3000万块电池。

所以,铅电池短时间内淘汰是不可能的。

锂离子电池生产和处理中的污染值得重视,石墨选矿和提纯有机溶剂,纳米炭。

太阳能电池生产和处理当中污染问题也值得重视,硅提炼高耗能,砷化镓毒性大。

应该把它管好之后,不让它进入环境。

但是,现在的确是不能够说电池已经没有污染,我国电池后处理问题还应加强重视,关键是我们要有所改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7年第19期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一场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变革,就此开启。

在这一《决定》中,全面、清晰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中国,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近1/5的人口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

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正在这里访问的习近平主席,面对上千名师生,用直白的话语,剖析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贯穿在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中。

它打破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地讲述了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

远见卓识源于亲身实践,高瞻远瞩基于深入调研。

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源自于习近平长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反复强调,资源开发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而在浙江,习近平大力推动生态省建设,并直接推动当地“自然休养”“生态补偿”等改革探索。

担任总书记之后,习近平不仅把生态文明观放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位置,而且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率领全党,强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补上制度短板。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者:郭兆晖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8年第02期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并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展开了系统深刻论述。

本文围绕生态经济学自然资本的可持续规模、公平分配和有效配置三大重要原理,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思想进行了系统解读。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解读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篇章,核心就是学习贯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这是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态文明道路的初步设想;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段落写入了党的报告中;十八大把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全面深化生态文明领域的体制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

201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这两份重要文件。

这个总体方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顶层设计,搭起了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四梁八柱”。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和实践有了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体现了五个“新”。

第一,新时代,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二,新矛盾,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三,新思想,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四,新目标,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阶段与系列目标。

第五,新任务,提出了我国下一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一国两制、外交、党建等各方面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适应新常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12月1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二〇一四年年会上的讲话环境保护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发表题为特别演讲摘录(个人认为有用的)今年的国合会以“绿色发展的管理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研讨,契合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很有意义。

这里,我就适应新常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谈些看法,同大家交流探讨。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明确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环境法治必将日趋完善,为推进环境与发展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和更加有力的武器。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再到四中全会,我们党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法律任务,显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认识上更加清醒,态度上更加坚决,内容上更加丰富,要求上更加明确。

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这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后作出的总体判断。

在上月初结束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指出其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也进入新常态。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正在成为新常态。

二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正在成为新常态。

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在成为新常态。

四是生态红线的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正在成为新常态。

五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逐步改善环境质量,正在成为新常态。

六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常态。

我们要用新常态来对照观察、分析判断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提出新常态下环境保护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着力构建、主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推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事业推上新台阶。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形象勾勒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宏观性、系统性、轮廓性的整体架构,是环保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实践的认识升华,是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工作思路的创新举措。

一是以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为实践主体,进一步丰富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经验教训,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改革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理,发挥体制和制度优势,尽量缩短污染治理进程,早日实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造福全体人民。

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的根本要求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利用好环境保护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融合。

二是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为龙头,形成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武器。

今年4月24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作为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并在完善监管制度、健全政府责任、提高违法成本、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实现了诸多突破,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我们将加快制定出台限产限排、查封扣押、按日计罚、移送公安机关、信息公开等配套文件,做好公益诉讼、行政问责、行政拘留、环境刑事案件办理等工作的协调和衔接,把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好。

同时,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核安全等专项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全面推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环境标准建设。

三是以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组织制度体系。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生态环保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生态保护监管体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环境影响评价体制、环境执法体制、环境监测预警体制。

我们将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对所有污染物,以及点源、面源、固定源、移动源等所有污染源,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所有污染介质,实行统一监管。

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切实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执行国家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监督,纠正其执行不到位,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不当干预行为。

四是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抓手,构建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体系。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我们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用铁规铁腕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以实际行动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

强化水污染防治,在确保水质较好水体稳定达标、水质不退化的同时,集中力量把劣Ⅴ类水体治好,尤其是消灭一批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高的城镇黑臭水体。

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加强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监管,维护人居环境健康。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四梁八柱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和市场化手段治理生态环境,把各方面制度与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效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当前,我们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着重把握以下重要问题。

一是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从单纯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

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政策措施,形成以环境质量改善倒逼总量减排、污染治理,进而倒逼转方式调结构的联合驱动机制。

二是深化改革助推职能转变。

继续推进环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拓宽政府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推进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三是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环境经济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健全绿色信贷政策。

四是强化生态环保能力建设。

以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高效的环境信息化支撑体系为重点,提高环保部门履职能力。

五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提升环保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本领,提高环保部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近年来,我国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主战场,坚决向污染宣战,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今年前三季度,在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2%。

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省(区、市)地级及以上城市中,PM2.5平均浓度为76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6%。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上个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空气质量保持总体良好,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并相信通过努力让“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很重要的内容。

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的成功实践说明,雾霾不是解决不了、蓝天不是实现不了,关键看有没有决心。

我们将深入总结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的经验做法,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坚持不懈的奋力打拼,将“APEC蓝”最终固化为“中国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