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审题立意》优质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审题立意-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审题立意-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2.学会运用审题立意的方法,正确选择文章主题,构思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师生互动,调查学生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2.教师分析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指导学生运用审题立意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
3.学生讲解自己所看到的文章或散文的主题,之后教师和同学给出反馈意见,帮助学生进行修正和提高。
4.学生自行选择题目,进行主题构思和写作,之后展开同学之间的互评。
三、评价方法
1.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说明自己的文本理解能力以及选择题目的能力,满分30分。
2.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满分50分。
3.参与同学之间的互评,发表有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满分20分。
四、教材配合
1.听讲,认真听取教师的授课,体验审题立意方法的实际应用。
2.认真讲解和解读教材中的文章,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3.选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多篇文章进行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审题立意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建议
1.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以求获得更好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技巧。
2.鼓励学生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和丰富多样化的文章阅读来提高它们的阅读理解和审题立意能力。
3.定期组织学生之间的互评活动来分享和展示他们的文章成果,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写作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的交流和提高。
新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写作 审题立意》示范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写作审题立意》示范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2.掌握写作中的题意分析方法;3.学会遵照题意界定写作内容;4.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写作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写作中,审题立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评判标准只是观点是否正确,文章是否通顺,那么如何能够在文章内容、论证过程以及结论得分上拿到更高的分数?2.写作中的题意分析方法写作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正如建筑基础的重要性一样。
因此,写文章时务必牢记以下的题意分析方法:1.以题目为基准,把每个词都做出详细的理解和阐释;2.通过事例分析题目的隐含意思和写作要求;3.结合题目中的各个字词,把写作思路分清主要和次要脉络;4.审题后,观察好题目的表述,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写作内容。
3.遵照题意界定写作内容明确题意后,写作的内容就显得格外明确了。
阐述自己观点时,要遵照题意的界定,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的文章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的艺术。
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准确地归纳写作导向,阔述正确的立意,培养正确的逻辑思考习惯。
三、教学步骤1. 开场:引入话题引入南山一次性杯事件,加强了解题意的重要性。
2. 题意分析通过分析阅读理解,准确地理解题意并为写作提供优秀思路。
3. 论证过程按照题意的方向展开阐述,思路清晰有条理。
4. 写作结语写作的结论应总结全文,回归主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方法,能较大地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为更高的写作水平打下基础。
同时,如何更好地理解题意对于写作更好地实施非常重要,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审题立意》精品教案
《审题立意》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教学重点】1.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2.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故事:北宋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他还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
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
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
经过层层筛选,有三位画家最终脱颖而出,获得肯定。
其中第一位画家画的是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第二位画家画的是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第三位画家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
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2.宋徽宗会怎样给这三位画家评定一、二、三名呢?明确:第一位画家的画推为第三名,基本符合题意。
第二位画家的画是第二名,符合题意。
第三位画家的画,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
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被定为第一名。
3.过渡:那些落选的画家并非画技不好,如果不好,根本没资格参加应考,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审题不当,构思平庸。
和作画一样,写文章也要注意审题立意。
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也不偏题;才能据此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二、技法指导1.技法回顾(1)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教材内容,说说: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明确: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题者的意图,明确自己“可以写什么”,求的是“稳”“准”,即须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写作,不能跑题、偏题;而立意就是确立文章最主要的思想内容,是自己的写作目的,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求的是“我要写什么”,是在“可以写什么”范围内的自我表达。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写作之审题立意》教学设计知识点分析: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
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审题立意是作文得分的关键。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整体水平不高,除极少数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词句优美,内容具体,有新意外,大多数学生立意不新,内容空洞,认识肤浅,更有部分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不知如何下笔。
本课设计从最关键的习作教学“审题立意"入手,契合学生习作现状,培养习作兴趣,提高认识,突破记叙文中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要求和原则,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审题立意,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理解其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理解怎样进行审题,从哪些方面进行审题;掌握文章立意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
3.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理解写作原则,加强学生审题和立意的写作意识。
4.培养学生从写作中树立正确的情感道德观,使写作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
课时:两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有一个成语叫“南辕北辙”。
这个成语来自一个典故。
故事说,战国时有一个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
出了家门,不问道路,驾着车就往北走。
有人告诉他走错了,应该往南走。
他摇着头不听,硬说这条路自己走得很熟,能够到达楚国。
结果可想而知,他越走离楚国越远,是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
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中,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不注意审题这一环节,见题就写,所以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像“南辕北辙”的故事一样,绕圈子,说废话,达不到写好文章的目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审题"。
二、展示质疑,提炼归纳(一)审题的定义师:审题,就是周密地思考、分析题目,从而确定怎样写这篇作文。
(二)要点归纳师:审题对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审题呢?审题要从五个方面去审题:1.审体裁师:审体裁就是辨明题中要求写成什么文体或者文体没有限制。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审题立意》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审题立意》教案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理解审题和立意在作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并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并熟练使用在写作实践中。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明白审题立意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安排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提供的讲解材料,提炼说明要点。
3.教师总结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适时安排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注重平时的思考和积累,训练学生使用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来审题立意,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审题立意,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懂得审题立意的重要性,明白审题要准确到位、立意要深刻新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宋代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有考生画了山林、古寺,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有考生画完连绵起伏的群山后,只露出寺庙一角。
(符合题意)有考生画了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有新意)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的“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所以,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也需要做到准、深、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审题立意。
二、文题展示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能够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2.在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很多于600字。
3.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审题立意一'写作目标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2.在写作训练与交流中,梳理审题立意的思路,提升审题立意能力。
二、评价标准1.审题能找到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变换不同角度思考,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
2.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能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3.立意时表达的思想有一定深度,能提出新颖别致的观点,选取熟悉且能驾驭的素材。
4.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对生活蕴含哲理的感悟。
三' 评价任务1.圈画出审题立意的概念及基本要求,说一说审题立意的注意事项。
2.举具体例子说明审题立意的方法,梳理出不同类型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
3.完成审题立意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评选“立意高手”,并说明依据。
4.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多积累素材。
四、习作任务题目1:《翻过那座山》要求: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写作时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不少于600字。
题目2:《写给的自己》要求:最是青春年少的年纪,最是肆意潇洒的时光,有太多的梦想等着去实现,也有太多的疑惑等着答案,有哪些话,是你最想告诉自己的?以《写给—的自己》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五' 审题指导《翻过那座山》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
“山”是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方面思考。
2.“山”可以是学习、工作、实践中的某个障碍、困难,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狭隘、短视,可以是性格上的胆小、自私、偏激、懒惰,也可以是意外发生的误解、差错等。
“翻过”的意思可以是超过、克服、消灭、战胜、消除、克制、征服等。
因此,翻过那座山的意义是越过障碍,克服困难,战胜懒惰,消除偏见等。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再从多个角度罗列材料,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作为写作题材。
九下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九下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课标依据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认真审题、恰当利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审题立意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主题“谋篇布局”准备,是与第三单元训练主题一脉相承的。
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半的写作实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法,但是学生的审题立意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因此此次审题立意需要把学生零散的审题立意知识和经验整合,使其更有条理、更系统。
教学目标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教学重点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
学生在自己的导学案上自主概括,教师讲解后核对。
教学难点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审题立意的重要性我们学过《香菱学诗》,其中,黛玉教她:写文章最关键的是立意。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
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
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
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
文题的分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一、审题:(一)1.审清题目的限制:仔细阅读题目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
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
一般包括:文体、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1.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限制了写作对象:事。
限制了写作数量:一件事。
限制了取材范围:我身边的事。
限制了文章中心:有趣的事。
限制了文章体裁:记叙文。
什么是有趣的事?(二)审清题目的重点:(1)捕捉、推敲题眼。
①如果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
如:“他(她)真美”题眼是“美”。
②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
写作审题立意-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审题立意-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写作审题立意的概念和重要性;2.能够准确把握题目意思,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3.能够吸收借鉴各种素材和经验,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4.能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反思,不断优化表达手法和思路。
教学重点•写作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类型题目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如何运用语文知识和文学素材优化作文表达;•如何提高审题立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难点•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题目意思;•如何把握表达策略和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如何深入思考和反思,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教科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白板、黑板、彩笔、直尺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前先自行先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科书第20-22页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思考如何审题立意,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
在接下来的5分钟内,让学生和同桌讨论自己的读后感、审题立意和写作目标,分享彼此的心得和体会。
2. 导入(5分钟)在上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在课前的阅读中学到的东西。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写作审题立意这一话题。
说明审题立意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学生必须在写作之前进行审题立意。
3. 内容介绍(20分钟)介绍写作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善于借鉴各种素材,如生活体验、文学名著、公共事件等;•善于分析题目,抓住关键字,明确写作对象和目标;•善于找出题目中隐藏的思想和价值,挖掘深层含义和内涵;•善于发挥个人特色,增加个性表达和文学魅力。
同时也要根据题目类型,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策略和方法。
4. 练习(25分钟)让学生充分练习,体会写作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给学生不同的题目供选择,分组或个人完成,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落实写作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效果和水平。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难点解析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用心撷取生活事,以小见大立意深——《作文立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3.学会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道理,提高学生对人生的品味和思考能力。
重难点1.理解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教学分析本节课聚焦于作文写作的第二步——立意,帮助学生明白立意的重要性,学会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进行立意,从而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有情可感、有话可说。
创新设计1.教师点拨。
通过点拨式提问、引导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明白立意的重要性。
2.课堂讨论。
通过比较不同立意的高低,明确立意的方向。
3.学生练习。
将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强化写作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01导入宋朝时,宫廷举行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点评:不能体现“藏”,但基本符合题意)生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点评:符合题意,但缺乏新意)师:苍郁的群山,里的一角,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点评:准、精、深)02教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什么是立意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千古文章意为高"更是足以说明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要想在考场上写出“吸睛”的作文,必须要角度新颖、立意高远。
明确:简单地说,意就是一篇文章的写作中心,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
目标导学二:立意三字诀——“真、思、明"真:情感真实明确:立意,离不开联想。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作的文章。
文章从审题、立意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审题不准确、立意不明确等问题。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写作质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审题立意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环节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写作故事,引发学生对审题立意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审题立意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3.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写作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审题立意的方法。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写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审题立意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审题立意方法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是否能运用审题立意的方法。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写作:审题立意(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写作:审题立意(精品教案)写作审题立意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
(重点)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重点)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么,写好一篇作文有哪些步骤呢?最重要的步骤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开始的两个步骤——审题和立意。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审题技巧,立意指导。
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首先要审题,即了解题目要求,领会题意。
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思考,精心选择,最终确定文章的主题,这就是立意。
审题和立意密不可分,共同组成了作文构思的起始环节。
1.审题。
审题,就是为明确作文的要求对作文题(包括题目、材料以及写作要求)进行审读,以求理解其含义。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对文体、内容、感情色彩等的具体要求,确保不在这方面出错。
不过,审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题意,也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和意图。
首先,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
其次,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
限制条件有两个以上,就要仔细分析。
最后,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重点,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
2.立意。
立意,就是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把题意变成文章主题的过程,即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首先,确立文章的写作中心。
有的可确立、表现多个中心,试比较哪个更有新意、更有深意、更适合自己写作。
其次,确立议论文的论点。
只有确立有价值、有意义、有真情、有独特见解的论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中心明确、思想健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最后,立意要力求巧妙、新颖。
有时立意甚至可以从反面入手,突破成说、“定论”,凸显自己的个性。
知识板块二结合例文,技法指导1.文题展示。
以“和为贵”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600字左右。
2.例文赏析。
为“和”辛苦为“和”甜《孟子》里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早已熟诵,《史记》中的“将相和”故事我们也是耳熟能详。
知道“和为贵”的道理,我们又是真的知道怎么去做吗?是不是只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到最后“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行了?听说喝咖啡时所加入的咖啡伴侣其颜色为鲜白,可是一旦倒入咖啡之中搅拌充分,就只见咖啡不见伴侣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知识与技能1.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
2.让学生学会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
过程与方法1.结合示例,讲解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审题立意的写作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人生的品味和思考能力。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难点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1课时一、新课导入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
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
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
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偏题”“跑题”。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二、审题精讲1.什么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明确题目的要求。
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2.常见的审题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结合示例进行归纳总结。
(1)析词法。
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每个词逐一分析。
例如,“做了一回最好的我”,分析时关注“一回”“最好”两个词,才能准确把握题目。
(2)扩缩法。
这种方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词语,使之变得具体易写。
例如,“追赶”,审题时可加入词语,追赶XX,添加的词语可以是表示人、事、物的。
其二是将字数较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词或关键词。
例如,“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审题时可提取主要词语“分享”“成长”“亮色”,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题目,构思作文。
(3)寻“睛”法。
寻找作文题的“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让路”中“让”是题眼,重点应紧扣“让”这个字。
(4)变通法。
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义的题目,写作时需要变通。
如果题目给出的是比喻性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
如果题目给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它所象征的事物去写。
如“你是我的太阳”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时要明确喻体“太阳”的本体,可以为“温暖”“光明”“希望”“力量”等正能量。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审题立意标题解读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有真正地理解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审题立意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出现“偏题”“跑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审题立意,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理解其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一、概念导入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那么,我们写作时如何审题立意呢?二、自读教材,理解内涵和要求1.生默读教材P42的文字,总结归纳“审题”和“立意”的内涵。
预设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2.明确审题立意的要求和方法。
三、组织活动,析出要点活动一:看一看——作文题有哪些题型及共同特征?[例1]2019年山西中考作文题:花样年华,青春飞扬。
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
一人,一事,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生奠基。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例2]2019年包头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生命的奇观。
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缤纷的花海,绿色的平原,蕴含着博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
生活赋予人的是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
人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
不要磨损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说课稿《写作审题立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说课稿《写作审题立意》一. 教材分析《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说课稿》是一本针对我国初中九年级学生下学期的语文教学用的教材。
本教材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系统地安排了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写作审题立意》是本册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准确、巧妙地确定写作的题目和立意,提高写作的质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在审题立意方面,很多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导致写作内容空洞、乏味。
因此,在教学《写作审题立意》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准确地确定写作题目和立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准确地确定写作题目和立意。
2.难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讲解:详细讲解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如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等。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为给定的题目确定立意,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写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第2单元《审题立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审题立意》教课方案课题《审题立意》单元第二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九下1.认识审题、立意的看法学习2. 掌握审题、立意的写作技巧。
目标3.写作实践、实战操练。
要点掌握审题、立意的写作技巧。
难点写作实践、实战操练。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设计活动企图导入新课审题正确,立意深刻是作文成功的要点一步。
如何才能做到审题正确?如何立意为文章确定一个鲜亮、集中、深刻的主题?今日这堂课我们共同商讨下这类写作技巧。
讲解新课一.审题立意看法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就是经过对考题的审视、剖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掌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立意就是确定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定主题。
仔细审题,合适立意,才能保证写作吻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资料,合理安排和构造。
二.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审题立意1.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写作要求。
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并且起码要写两件。
假如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没关,或许只写了一件事,就不贴题意。
2.注意掌握题目中的要点,研究剖析此中的含义。
要点抓住题目中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如《送你一轮明月》题目含义:友谊、亲情、宽慰、鼓舞、希望。
最好虚实联合。
3.要选择合适题目要求的体裁。
命题作文要依据题目的要求,在目的首尾有 " "" 事 "一字眼,或许目明写某个程、某人事迹等,就要求写成叙文。
假如目首尾有""""" "" "一字眼,或许目明确提出一种主或一个,常常是要求写成文。
三.演小牛刀一卷上,我填写答案:生活中,我经常在求答案。
答案有正之分,有利害之,有又不只一个。
有些人,了取答案,其一世;有些候,取答案的程比答案自己更有价⋯⋯以“答案” 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感;②自定立意,自文体(歌除外);③许多于 600 字;④不得抄、套作;⑤不得出真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
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能够根据材料提炼出中心思想
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 点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 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引 导学生掌握审题立 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小组讨论,培 养学生合作探究的 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巩 固学生所学知识, 提高其写作水平。
实施步骤:确 定讨论主题, 分组或团队, 引导学生思考 和交流,教师
点评和总结
应用范围:适用 于各种学科和教 学场景,尤其适 合于需要学生主 动思考和探究的
写作课程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写作审题立意的技巧和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写作审题立意的思路和策略。
优点:教学内容丰富,涵 盖了审题立意的基本知识 和技巧;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讲解、讨论、案例 分析等多种方式,使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堂氛围活跃,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不足之处:部分教学内 容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有 些难以理解,需要进一 步加强讲解和指导;课 堂时间有限,可能没有 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需 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 改进合作,共
同完成任务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作业质量 作业态度 作业习惯
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 评价内容: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评价方式:综合评价、量化评价等 评价结果: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
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分享自己的审题立意经验和心得。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案例和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写作审题立意的技巧。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课题:《立意》【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文化自信作为“课程目标”,列为核心素养之首,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在“建立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要想让学生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自觉、自信的文化意识,写作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阵地、最佳的路径。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新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审题立意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
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认真审题,恰当的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
是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主题“谋篇布局”的准备,是与第三单元训练主题一脉相承的。
2.教学重点学习基本立意的方法。
3.教学难点结合所学,增强作文立意意识,提高立意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半的写作实践,学生已具备了立意的意识,但是缺少系统而清晰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出现的问题主要为理解肤浅,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立意不深,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
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
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详略失当,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因此,此次立意需要把学生零散的立意知识和经验整合,使其更有条理、更系统。
【教学目标】1.理解立意的基本内涵。
2.学习立意的方法。
3.结合所学,增强作文立意意识,提高立意能力。
(完整版)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审题立意》教案三篇.doc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审题立意》教案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理解审题和立意在作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并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并熟练使用在写作实践中。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明白审题立意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安排学生自读教材第40 页提供的讲解材料,提炼说明要点。
3.教师总结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适时安排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注重平时的思考和积累,训练学生使用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来审题立意,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审题立意,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懂得审题立意的重要性,明白审题要准确到位、立意要深刻新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宋代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有考生画了山林、古寺,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 基本符合题意 ) 有考生画完连绵起伏的群山后,只露出寺庙一角。
( 符合题意 ) 有考生画了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 有新意 )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的“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所以,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也需要做到准、深、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审题立意。
二、文题展示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能够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2.在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很多于 600 字。
3.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
审题立意
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
2.掌握审题、立意的写作技巧。
3.进行写作实践,提升审题立意的能力。
一、概念导入
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那么,我们写作时如何审题立意呢?
二、方法指导
(一)审题
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
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审题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
比如《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将“生活”比喻成“镜子”,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让你感触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恶。
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
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视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二)立意
1.立意时注意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深度。
有思想深度的立意,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或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或给人以精神的鼓舞。
我们或者可以抓住社会热点、焦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或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或者采用“反弹琵琶”的手法,提出新颖别致的观点,给人以启迪。
2.立意明确,学会求新。
动笔前,头脑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动笔后,要有意识地把这个主题贯穿在全文之中,并能用鲜明的句子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
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
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常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
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的论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有关的多个主题,再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三、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
示例: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思路指导:
1.立意。
本题写作目的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我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材料中猫头鹰不知道人们讨厌它不是因为居民难相处,而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叫声不好听。
这说明,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自省,不能认识自己,往往会高估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会怨天尤人。
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会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遇到问题时,不将责任推给他人。
(3)透过现象看本质。
抱怨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的猫头鹰,是被眼前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拟题时,要注意:
(1)用语要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着意铺排,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给人一种阅读的欲望。
如本题,我们可拟为:认清自己,方能成功;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才能飞得更高;人贵有自知之明。
参考范文:
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麻雀不自知,总是嫌屋子有味道而挪窝;猫头鹰不自知,总是抱怨居民难相处。
知人难,自知亦不易,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
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介市井小民,最终却成就了一番千秋霸业,因为有自知之明,他在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之后,曾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正因为刘邦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才建立了大汉王朝,让自己青史留名。
邹忌是齐国有名的谏臣,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与他同时代的徐公亦相貌出众,邹忌于是想与徐公比较一番,尽管妻子、小妾、客人都说他美于徐公,然而他并没有被赞美的话语蒙蔽了双眼,待他亲见徐公后,被其风华所折服,自愧不如,得出妻子私,妾畏,客有求的结论。
正因为邹忌有自知之明,所以他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著名的谏臣,成为齐威王的贤相。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马谡熟读兵书,深谙兵法,是诸葛亮的爱将,被派去镇守战略要地——街亭。
然而他却狂妄自大,听不进去王平的意见,将部队驻扎在山上,结果被魏军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最终失掉了街亭,丢掉了性命,诸葛亮为此流下了惋惜的眼泪。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我们要有一颗自知之心,正确认识自己,才能避免失败,从而走向成功与辉煌。
切记:人贵有自知之明!
点评:(1)巧引名言,引出中心论点,底蕴深厚,耐人寻味;(2)列举刘邦和邹忌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非常具有说服力;(3)列举马谡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论点,使论证更加充分;(4)结尾与开头、标题照应,使得论点更突出,文章结构更严谨。
(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思路指导:
“山”可以指实实在在的自然界的大山,也可以指名利、欲望、矛盾、亲情;可以是骄
傲自满、妄自菲薄的性格缺陷,也可以是保守的思想观念等等。
“翻过”意味着解决了问题。
“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写好本文的关键是解决如何“翻过”那座“山”。
参考范文:
翻过那座山
翻过那座山,我才真真切切地看见了她对我的深深的爱。
——题记
青春像是一条奔流而来的小溪,它带走了我儿时的稚气,却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叛逆与任性。
与父母闹矛盾已是家常便饭。
那次,我又和母亲闹起了别扭。
年少气盛的我心里有万分的委屈与不甘,不愿意理睬母亲。
我们之间就好像隔了一座大山,抬头仰望,却是一眼望不到顶。
那时,我以为这座山会一直扎根在我们之间,永远也不会消失。
冷战持续了一个上午。
在一顿静得让人恐慌的午饭之后,我要去上培训班了。
因为去培训班的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所以母亲就陪着我一起去。
外面下着雨,豆大的雨点落在我们仅带的一把雨伞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我和母亲蜷缩在这一把小小的雨伞下,姑且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母亲下意识地把我往雨伞中央拉了拉。
这时的我还在和母亲赌着气,心里十分怨恨母亲,自然就不想和她靠得太近。
眼前是瓢泼大雨,我却浑然不顾,一把推开母亲的手,冲进了雨里。
冰冷的雨水落在我的身上,使我清醒了许多。
“唉,快回来,别感冒了!”母亲焦急的声音出现在了我的身后。
雨水没有继续落在我的头上。
我抬头,映入眼帘的是那把红色的、小小的雨伞。
“别犯傻了,乖乖在这里待着,不要淋雨去。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力气去推开母亲再冲进雨里。
或许不是没有力气,而是自己心里不想再这样做了。
因为那时,我心里的委屈与不甘已慢慢淡去,温暖渐渐充盈着我的心。
终于到了,这条短短的路竟然这么漫长,走完它好像用了一个世纪。
母亲轻轻地把伞收了起来。
这时,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身上离我远的那一边湿了一大片。
心狠狠地刺痛了一下,我对母亲的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霎时间,我发现,我已经翻过了那座山。
那座一眼望不到顶的大山,竟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翻过了那座山,我看清楚了母亲对我的真真切切的爱。
我沐浴在这爱里,让自己蜕去了叛逆与任性……
点评:
1.运用题记,形式新颖。
文章运用了题记这一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文章开篇点明“我”与母亲闹别扭,与母亲之间隔着一座“山”,结尾写自己翻过了那座“山”,读懂了母亲的一片苦心。
3.选材典型,语言优美。
文章精心选取了母亲送“我”去培训班这一事例,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善良,选材典型,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语言流畅,读来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