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础第二章第四节土壤肥力因素

合集下载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

2.膜状水:在土壤吸湿水外围,靠土粒 膜状水:在土壤吸湿水外围, 膜状水
剩余分子引力吸附的液态水膜。 剩余分子引力吸附的液态水膜。
受力:土粒表面剩余分子引力, (1)受力:土粒表面剩余分子引力,比 吸湿水受力小。 吸湿水受力小。 • 具有液态水的性质,但移动缓慢, (2)具有液态水的性质,但移动缓慢, 溶解力较弱,植物能吸收其中一部分, 溶解力较弱,植物能吸收其中一部分,弱 有效水。 有效水。 • (3)萎蔫系数:植物因无法吸收水分而发 萎蔫系数: 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有效 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水的下限。 水的下限。 •
土壤水、 (3)土壤水、气、热与土壤养分的 相互关系: 相互关系:
• ①土壤空气和温度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 土壤空气和温度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 • ②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 温度升高,胶体吸收的养分易解吸,增强供 温度升高,胶体吸收的养分易解吸, 肥能力; 肥能力; • 温度升高,植物吸收水分增加, 温度升高,植物吸收水分增加,加快养分吸 收速度; 收速度; • ③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 举例,如土壤中磷钾丰富,增强抗旱力, (举例,如土壤中磷钾丰富,增强抗旱力,提高 对水分利用率)。 对水分利用率)。
3.毛管水:依靠毛管力保持在毛管孔隙
中的液态水。
• (1)受力:毛管力,比植物根吸力小。 • (2)具有自由水的性质:可以上下左右移 动,移动速度快,溶解力强,数量多,植 物吸收利用的主要形态。 • 毛管水的两种类型: A 毛管悬着水:降水或灌溉后,靠毛管力 保持在土壤上层毛管中的水分。
•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 (即所有毛管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 水量。 • 是有效水的上限,也是灌溉水量的上限。 其大小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结构, 松紧状况影响。

土壤中的四个因素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

土壤中的四个因素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

土壤中的四个因素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1 土壤水分1.1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常以三种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束缚水。

紧紧吸附在土粒表面,不能流动,也很难为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叫束缚水。

土粒越细,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束缚水越多;毛管水。

土粒之间小于0.1mm的小孔隙叫毛细管,毛细管中的水可以在土壤中上下、左右移动,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

因此,毛管水对作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重力水。

是土粒之间大于0.1mm大孔隙中的水分。

由于受重力作用只能向下流动,所以叫重力水。

在水稻田中,重力水是有效的水分。

在旱田中,重力水只能短期被植物利用,如较长期地充满着重力水(即地里积水),则土壤空气缺乏,对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1.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分并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束缚水和重力水都是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水,只有毛管水是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

当土壤中只存在着束缚水时,因作物不能利用,而表现出萎蔫,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

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毛细管中开始充水,当土壤中毛细管全部充满水时的含水量,叫田间持水量。

土壤有效水的数量是田间持水量减去萎蔫系数的数值。

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多少,主要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砂土和黏土有效水都低于壤土。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毛细孔隙增加,有效水含量高。

2 土壤养分2.1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根据作物吸收土壤养分的难易,可把土壤养分分为两类。

一类是速效态养分叫有效养分,另一类是迟效态养分又叫潜在养分。

速效态养分以离子、分子状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和土壤胶凿表面上,能够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

持效养分存在于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中,难溶于水而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化学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分解成可溶性的速效养分才能被吸收。

理想的土壤,不但要求养分种类齐全,含量高,而且要求速效和迟效各占一定比例,使养分能均衡持久地供给作物利用。

2.2 土壤养分的转化2.2.1 土壤中氮的转化各类土壤中一般全氮含量约为0.05%-0.2%。

2章-4节-土壤化学性质及其生态效应-《环境土壤学》

2章-4节-土壤化学性质及其生态效应-《环境土壤学》
化学吸收可以让养分流失也降低了养分有效性。
(四)土壤生物吸收:生物有机体对养分选择吸收,并以有机质形式在土壤中积 累过程,在通过微生物分解,将养分释放供植物利用。
(五)土壤物理化学吸收:土壤胶体对溶液中的离子态物质的吸附作用。对土壤 离子态物质迁移,养分供给,土壤缓冲性有重大影响。
二、土壤胶体及其性质

铁铝水化氧化物在不同pH下带不同电荷
+
OH2
H+
M OH2
OH
M OH2
OH-
_
OH
M OH + H2O
三水铝石在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
OH2 +
OH
O-
2 .4 土壤胶体的性质
(3)土壤胶体的电位
电位又称电势,是指单位电荷在静电场 中的某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电位是电 能的强度因素,它的大小取决于电势零 点的选取,其数值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使胶体具有双电层结构。


胶体微粒
胶核 双电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内) 非活性离子层
补偿离子层(外) 扩散层
2.4 土壤胶体的性质
(1)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因此具有表面能,是土 壤具有物理吸附性能的动力机制。 我国几种主要土壤的比表面积:
砖红壤 60-80m2g-1;红壤 100-150m2g-1;黄棕壤 200-300m2g-1 ,总之:2: 1型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的比表面积越大。
• 胶体(英语: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 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 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黏质土的有机质含量高,N、 P、K养分含量丰富,虽然潜在肥力较高,但因通气不良、养分转化缓慢、有效养分含量低而影响作物生长。对这 种土壤应采取客土或多施有机肥或勤中耕等措施,促使潜在肥力向有效肥力转化。
影响因素
养分因素 物理因素
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们对土壤氮、磷、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主要表 现在:①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硫的含量;②进行腐殖质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 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③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来源。
的评价方法
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土壤营养(化学)指标。土壤物理性状指标、土壤生物学指标和土壤环境指标等多种因子, 并且全部因子都以数值表示,这样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个人凭直观从这些纷繁的数据中找出 它们的内部很难,因此,必须借助数学方法,从多因素角度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因 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因素分析法)、因子加权综合法等。由 于选取的指标不同,分析目标的差异,选择的评价方法也不同。
由于土壤溶液中各营养元素的浓度均较低,它们被植物吸收以后,必须迅速地得到补充,方能使其在土壤溶 液中的浓度即强度因素维持在一个必要的水平上。所以,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能进入土壤溶液中的固相养 分元素的数量,通常称为容量因素。在实用中,养分容量因素常指呈代换态的养分的数量(代换性钾、同位素代 换态磷等)。土壤养分的实际有效性,即实际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数量,还受土壤养分到达植物根系表面的状况, 包括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截获、养分的质流和扩散三方面状况的影响。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如何提高土壤肥力及其保护方法

如何提高土壤肥力及其保护方法

如何提高土壤肥力及其保护方法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原因,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如何提高土壤肥力并做好保护工作,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它包括土壤的物理肥力、化学肥力和生物肥力三个方面。

物理肥力主要涉及土壤的质地、结构、孔隙度等物理性质,良好的物理肥力有助于保持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温度稳定性;化学肥力则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等化学特性有关,充足且平衡的化学肥力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保障;生物肥力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酶活性等生物因素,活跃的生物肥力有助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和循环。

二、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合比例。

例如,砂土通气性好但保水性差,黏土保水性好但通气性差,而壤土则兼具较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2、土壤结构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会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微生物的活性。

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降低土壤肥力。

4、土壤养分土壤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铁、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如果土壤中某种养分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土壤肥力。

5、耕作方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过度耕翻、频繁镇压等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而合理的轮作、间作、免耕等耕作方式则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6、施肥管理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降低土壤肥力。

而有机肥的使用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因素

土壤肥力因素

第四节土壤肥力因素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

它是指土壤能够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状况是土壤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的综合体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肥、气、热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程度。

一、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活跃的一个肥力因素。

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必须有水分才能进行。

土壤水分的变动,对土壤通气性、土壤温度状况和土壤有效养分的做含量都起直接的促进和抑制作用。

因此,了解土壤水分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采取措施调节土壤中有效水的含量,满足作物所需的水分条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一)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性质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水与灌溉水。

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不同,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与重力水。

不同的水分类型具有不同的性质。

1.吸湿水由干燥土粒的吸咐力所吸附的气态水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吸湿水受土粒的吸持力很大,因此,这种水分不能移动,无溶解能力,具有固态水的性质,植物不能吸收利用,是一种无效的水分类型。

土壤吸湿水达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其大小与空气的相对温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2.膜状水在吸湿水的外面,依靠土粒剩余的分子引力吸咐的液态水膜叫膜状水。

由于它所受的吸力比吸湿水要小,水分能够在土壤中缓慢移动,其中有部分水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因此,膜状水是部分有效的水分类型。

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

它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

萎蔫系数通常是最大吸湿量的1.5倍。

3.毛管水是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它所受的毛管吸持力很小,因此,很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是有效水。

另外,毛管水还溶解有各种养分,利于植物的养分供应。

所以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类型。

根据毛管水是否与地下水相连接,可把毛管水分为两种类型。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种植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农林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主要内容有农业生产基础概论,土壤与肥料、农药、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工程,河北省农业资源与区划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

掌握一定的农业技能。

理解掌握农业生产的基础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农业及现代农业的概念及一般特点2.掌握土壤的性质及土壤类型3.掌握肥料种类特点及有效使用措施4.掌握农药的性能及使用5.掌握农业机械的构造及正确使用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主要包括土壤、肥料、农药、机械及农业工程等内容:1.土壤的性质及土壤类型。

2.肥料种类特点及有效使用措施。

3.农药的性能及使用。

4.农业机械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5.农业工程的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即通过反复实践掌握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常规操作要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农业生产基础概论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来与特点,认识农业生产基础这门课的重要意义。

理解并掌握农业的概念,本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生产的特点,可持续农业的概念、特性及生产技术,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教学内容§1—1 农业的概念、本质、地位及作用一、农业的概念及其本质二、农业在国民泾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2 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一、农业生产的本质二、农业生产的特点§1—3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一、现代农业的一般特点二、现代农业的发展三、现代农业的社会作用四、可持续农业第二章土壤教学要求: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专业课的基础。

深入探讨农田良好种植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深入探讨农田良好种植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深入探讨农田良好种植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农田的良好种植条件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深入探讨农田良好种植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农田的种植效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壤条件是农田良好种植的基础1. 土壤质地:不同农作物对土壤质地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粘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而砂质土壤则适合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

因此,了解土壤质地对于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非常关键。

2. 土壤肥力: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必须确保土壤中含有足够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以及微量元素,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定期进行土壤测试和补充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

3. 土壤排水:农田的排水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和生长。

过于湿润或积水的土壤会导致作物缺氧,影响作物生长。

因此,合理的排水措施是保证农田良好种植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水资源是农田良好种植的重要条件1. 充足的灌溉水源是保证农田正常灌溉的前提条件。

农田应当有稳定的水源供应,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确保农田的良好种植条件至关重要。

2.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田灌溉中,应该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以减少水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如井田灌溉和人工返灌,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三、气候条件对农田种植的影响1. 温度: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了解各作物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进行合理选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日照:作物需要足够的阳光照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不同作物对日照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在农田规划和作物选择时,必须考虑当地的日照条件。

3. 降水:降水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源。

不同作物对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要求不同。

因此,要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时间和灌溉措施,以应对不同的降水情况,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第二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二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在宜耕期内,耕作质量好,消耗的能量 少。
过于潮湿时,粘质土泥泞粘糊,粘着性 强,耕作阻力大,耕后易产生大块。应 该选在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均较弱或 没有时进行耕作。此时耕作省力,不破 坏土壤结构,耕作后任其风干或收缩, 就会崩散为适当的土块和土团。
二、土壤压板问题
机械在田面上行走对土壤有压实作用。 过度的压实会影响耕作质量,对作物生 长不利。这种过度的压实又称为土壤压 板问题。
3、各粒级的主要性质
---砂粒本身没有粘结性、涨缩性和可塑性; 砂粒之间的间隙大;持水能力低;对养 分的吸持能力低;通透性强。
---粘粒有较强的粘结性、涨缩性和可塑性; 粘粒之间的间隙细;持水能力强;对养 分的吸持能力强;通透性弱。
---粉砂粒的性质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二、土壤质地及其肥力特征
(一)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总孔度一般以50-60%为宜。
2、土壤孔隙比
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 壤孔隙比。
例如:某土壤孔度为55%,土粒占45%, 则其孔隙比=0.55/0.45=1.12
(二) 土壤孔隙分级
1、当量孔径 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 有效孔径。计算公式如下: d=3/h
D:当量孔径(mm) H:土壤水吸力(毫巴)
比较干燥的土壤承受荷载时,主要是垂 直方向上的正应力使孔隙变少、小,容 重增大。
在含水量较高时(如在塑性范围)承受 荷载,除正应力外,还要产生剪力。在 正应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土壤颗粒 趋向与极紧密的排列,通气孔隙大大减 少,细孔隙急剧增多。土壤的通气-透水 性强烈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粘 闭。
结构体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块状或核状结构体
块状: 纵轴和横轴大体相等,边面一般不明显, 但不呈球性。

种植基础练习题(第二章)

种植基础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一、选择题1、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 生物 C 地形 D 时间2、()是最活跃的肥力因素,在土壤肥力因素的调节中起着主导作用A 水分B 养分C 空气D热量3、河北省的土壤分布情况,()分布面积最大A褐土B 棕壤C 潮土D风沙土4、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分界线是()A0.5mm B0.05mm C0.1mm D0.01mm5、被称为热性土的土壤质地类型类别是()A沙质土B 壤质土 C 粘质土D中壤土6、农业生产上最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是()A沙质土B 壤质土 C 粘质土D砂壤土7、一般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有机物的碳氮比为()A 20:1 B(25-30):1 C 35:1 D 40:18、改良土壤质地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是()A 增施有机肥B 客土调剂C 引洪放淤 D引洪漫沙9、为了防止出现麦苗发黄现象,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时应配合施用一定量的()A 钾肥B 氮肥C 磷肥D 铁肥10、土壤保蓄养分最主要的方式是()A物理吸收性 B 化学吸收性 C生物吸收性 D 离子交换吸收作用11、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孔度为()A50――55% B45――65%C 50――60%D 45――60%12、()是农业生产上最好的土壤结构体类型。

()A块状结构 B 片状结构 C 柱状结构 D 团粒结构13、()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类型A吸湿水 B膜状水 C 毛管水 D 重力水14、不同质地土壤有效水的最大范围是()A沙质土>壤质土>粘质土 B壤质土>沙质土>粘质土C沙质土>粘质土>壤质土 D 壤质土>粘质土>沙质土15\、适宜作物生长的相对含水量范围是()A60-70% B60-80% C50――70% D 50――80%16、生产上常用调节()来控制土温A土壤养分 B土壤水分 C 土壤空气 D 土壤有机质含量17、播种时最好的墒情是()A黑墒 B 黄墒 C 潮干土 D 汪水18、河北省最主要的山地土壤是()A棕壤 B 褐土 C 石质土 D 栗钙土19、潮土的成土母质是()A 残积物 B洪积物 C风积物 D河流冲积物20、土壤实际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率叫做()A土壤含水量 B相对含水量 C容积含水量 D水的体积21、()阳离子交换量小,保肥能力差,施用化肥应少量多,避免脱肥或养分流失。

土壤肥力的物理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的物理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的物理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四因素是指土壤肥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即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它们在土壤形成、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养分因素:主要指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质量,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硫等营养元素。

养分因素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持续性,应该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并施用生物有机肥。

物理因素:包括土壤质地、孔隙度、水分含量等。

物理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渗透性、保水性、通气性、温度等,也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因此,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和通气性来改善土壤肥力。

化学因素:包括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各种离子浓度等。

化学因素会影响土壤中各种养分的有效性和存在形式,同时也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过程。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动物、根系等。

生物因素对土壤中的养分转化、土壤结构形成和土壤肥力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对土壤氮、磷、钾、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种植业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种植业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种植业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种植业基础》题库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生物学产量:2.三基点温度:3.轮作:4.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一个叶腋中只有一个腋芽的叫______。

在同一叶腋内有两个以上的芽的,称为______2.将植物分为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是根据植物对______的要求不同。

只有在外界光强在______以上时,植物才有干物质积累。

3.三年三圃制的原种生产方法是:繁殖田一第一年株行圃一第二年______第三年______种子田或大田。

4.复种的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劳畜力及机械化条件、肥力条件、经济效益等。

5.植物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是______引起的,其次是细菌和______引起的。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构成胚的是( )。

A.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B.胚芽、胚轴和子叶C.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 D.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2.植物的根瘤( )。

A. 有助于根的吸收作用 B.有固氮作用C.可提高土壤酸性 D.可产生维生素,促进根系生长3.下列对作物无效的水是( )。

A. 毛管水 B.膜状水C.吸湿水 D.灌溉水4.有效光辐射是( )。

A.波长为400~700nm波段的辐射能 B.可转变为生物化学能的光能C.占太阳总辐射能的iY6—5% D.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5.原产高纬度地区的低温长日性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可能造成( )。

A.生育期缩短B.生育期延长C.植株缩小D.遭受春季霜冻6.下列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出的是( )。

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壤肥力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所含有的各种有机质、无机质、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等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是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土壤肥力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提高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壤肥力的定义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所含有的各种有机质、无机质、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等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

这些物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养分、氧气和碳源等,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1.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其肥力也不同。

例如,黄壤、赤壤等土壤肥力较高,而沙壤、砂壤等土壤肥力较低。

2.土壤pH值:土壤pH值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时,土壤肥力较高。

3.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也就越高。

有机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同时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4.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肥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降低土壤肥力。

5.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因此,土壤中的微生物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1.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时,土壤肥力较高。

2.土壤pH值:土壤pH值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时,土壤肥力较高。

3.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其含量越高,土壤肥力也就越高。

4.土壤保水能力:土壤保水能力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保水能力越强,土壤中的水分也就越充足,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

四、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1.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化肥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土壤肥力既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

随着精准农业的提出和发展,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研究,已成为现代土壤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施肥制度、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酸碱性、经济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方面对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从而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土壤肥力因素影响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肥力又是土壤的本质属性,人类对土壤肥力的研究具有相当长的历史。

尽管到目前为止对土壤肥力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人们对土壤肥力的基本属性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土壤肥力的本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某些领域的研究在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1 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化肥直接、快速地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供应作物生长利用;有机肥料则除其中的养分大多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外,有机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激素和胡敏酸类等及其腐解产物将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供给土壤微生物以碳源,促进其繁衍活动。

化肥施入土壤后也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微生物体的代谢,以及化肥直接与土壤中的有机物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结合成新的有机物(如微生物体内的有机酸与吸入的铵结合生成氨基酸)等过程,都能使土壤中的有物质不断更新,保持甚至提高有机质含量,减缓有机质的消亡。

因此,施用有机肥料固然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化肥在保持土壤有机质方面也有积极作用[2]。

因此,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但能使作物获得高产,而且能够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

中国历来倡导和贯彻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施肥制度,实际生产中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或配合使用十分常见。

广州市耕地土壤监测的耕作记录统计显示,52.4%监测点农户施用有机肥料,平均施用量为每年562.7 kg/667m2;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 均呈平稳衡定态势,表明长期的常规耕作施肥没有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和导致土壤酸化,保持着稳定的土壤肥力[3]。

《土壤肥力因素》课件

《土壤肥力因素》课件

土壤酸碱度
酸性土壤或过碱性土壤会影响 养分的吸附和利用。
环境条件
气候、水分和温度等环境条件 都会影响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
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含量反映了土壤的肥力水平,越高越好。
土壤pH值
酸性土壤或过碱性土壤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全氮、全磷、全钾
这些养分的含量影响着作物的营养状况。
土壤保水性
保水性好的土壤有助于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和措施
1
有机肥料的使用
有机肥料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
2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缺少的养分,在适当的时间和量上施加肥料。
3
轮作和翻耕
通过轮作和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土壤肥力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
土壤肥力决定产量
良好的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农作 物的生长和产量。
合理施肥增产效果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特点
1 有机质和残留物
有机质和残留物分解产生 的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 来源。
2 矿质和矿物质
土壤中的矿质和矿物质是 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如 氮、磷、钾等。
3 肥料和施肥
人工施加的肥料是增加土 壤肥力的重要手段。
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土壤质地
影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细粒 土壤能储存更多养分。
《土壤肥力因素》PPT课 件
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本课件将介绍土壤肥力的概要,养 分来源及特点,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评价指标,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和措 施,土壤肥力与农是指土壤中所含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养分及其利用能力。它直接影响 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适当的施肥可以为作物提供所需 养分,提高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粒
升 水
地下水位
4.重力水
土壤中所有毛管孔隙充满水后,再有多余的 水分不能被毛管孔隙所保持,而受重力作用沿大 孔隙向下移动,这种水叫重力水。
当土壤中所有孔隙充满水时的土壤的含水量叫 饱和含水量。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吸湿系数、萎蔫系数、田间持 水量、饱和含水量等对某一土壤来说, 其数值是固定的或变化极小,称之为土 壤水分常数。
(一)、土壤空气的特点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比较(容积%)
气体
O2
CO2
N2
其他
气体
近地面 20.96 0.03 79.01 0.95 的大气
土 壤 20.03 0.15-
79
1
空气
0.65
土壤空气和大气组成的差异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CH4等)
Cv Cvm Vm Cvo Vo Cvw Vw Cva Va
矿 物 质
土壤组成
有 机 质
水 分
空 气
表2-7土壤各组分的热容量
土壤空气 土壤水分 砂粒和黏粒 有机质
质量热容量
1.0048
容积热量、热容量 0.0013
4.1868 4.1868
0.75-0.96 2.01 2.05-2.43 2.51
• 农业生产中常用中耕松土、灌水和排水等 措施来调节土壤的通气性。
灌溉
排水
三、土壤热量
土壤热量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微生物的活动 都有直接影响,它还影响土壤水、气和养 分状况,因此,土壤热量也是重要的肥力 因素
(一)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 (二)土壤温度的调节
(一)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 温度是衡量热量的尺度
灌溉
排水
四、土壤肥力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
• (一)土壤肥力因素的相互关系


土壤 肥力


(二)土壤肥力因素的调节
• 1、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 2、合理灌排 • 3、合理施肥 • 4、精耕细作 耕、耙、耱、镇压等。
小结
• 土壤肥力状况是土壤水分、养分、空气、 热量各肥力因素是综合体现。其中土壤水 分是最为活跃的肥力因素,它与土壤空气 共存于土壤孔隙中,从数量上互为消长, 并因此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以及土壤养分 的供应。
作用 • A 水分 B 养分 C 空气 D 热量 • 4.适宜作物生长的相对含水量范围是( ) • A 60%-70% B 60%-80% C 50% -70% D 50%-70% • 5.生产上常用调节( )来控制土温 • A 土壤养分B 土壤水分 C 土壤空气 D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缺O2时,厌气微生物活动旺盛, 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三)土壤通气性及其调节
•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不 断进行气体交换的性能。
• 土壤通气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土壤通气 孔隙的数量,常用通气孔隙度表示。一般 作物生长发育适宜的通气孔隙度为10%— —20%。土壤含水量的多少也影响土壤的 通气性。
练习
• 1.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类型为( ) • A 毛管水 B 重力水 C 吸湿水 D 膜状水 • 2.土壤质地与最大有效水范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沙质土>壤质土>黏质土 B 沙质土>黏质土>壤质土 • C壤质土>沙质土>黏质土D壤质土>黏质土>沙质土 • 3.( )是最活跃的肥力因素,在土壤肥力因素的调节中起着主导
土壤水分有三种:有效水、无效水和多余水
能被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不能被吸收 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
萎蔫系数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田间持水量 是有效水的上限,当土壤含水量低于萎蔫系数或 高于田间持水量时的水分都是无效水。
二、土壤水分含量与表示方法
1.土壤含水量 指土壤水的质量占烘干土质量的百分率,常用百分
• 复习回顾: • 1、我们学习了土壤的几个基本性质? • 2、土壤有几种结构类型? • 3、土壤中有几种孔隙类型? • 4、怎样判定土壤耕性好坏?
第四节
土壤肥力因素
学习重点: 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等因素的情况及之间的协调。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它是指土壤 能够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 肥、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状况是土壤 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的综合体现,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又相 互促进的关系。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 于水、肥、气、热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协 调程度。
土壤空气中O2浓度的提高可促进种子发芽, CO2浓度 过高会抑制种子发芽。种子的萌发一般需要O2在10%以上。
在生产中,播种过深、土壤渍水,雨后土壤板结等原 因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三)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养分的
转化
土壤空气的数量和O2的含量显著影响 到微生物的活性。O2供应充足时,有机质 分解速度快,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高。
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土壤愈潮湿,土壤热容量大,温度 变化愈慢。
2、土壤导热性
• 土壤在接受一定的热量后,除用于本身的 升温外,还将部分热量传给邻近土层或大 气,这种性质叫做土壤的导热性。
• 土壤的导热性与土壤质地、土壤松紧度、 土壤孔隙状况以及土壤含水量等有直接的 关系。
• 砂质土导热性差,黏质土导热性好。
• 3.毛管水
• 是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 分。它所受的毛管吸持力很小,因此,很 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是有效水。另外, 毛管水还溶解有各种养分,利于植物的养 分供应。所以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 的水分类型。
• 根据毛管水是否与地下水相连接,可把毛 管水分为两种类型。
• (1)毛管悬着水。当降水或灌水后,依靠毛管力 保持在土壤上层毛管中的水,像悬在上层土壤中 一样,因此称毛管悬着水。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 土壤上层毛管中保持的水,多属毛管悬着水。毛 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即所有毛管孔隙都充满 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叫田间持水量。它是土壤所 能保持的最大水量。是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计 算土壤相对含水量、判断是否需要灌水和确定灌 水定额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壤保水性能的重要指 标。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见 表2-5)
• (2)毛管上升水。当地势较低,地下水位 借毛管力上升而保持在土壤毛管中的水分, 称为毛管上升水。一般地下水位在1.5-2.5m, 毛管上升水可达到根系活动层,它是作物 所需水分的重要来源。但在地下水含盐多 的地区,毛管上升水可达到地表,往往是 造成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毛管上升水 的最大含量叫毛管持水量。
• 3、土壤吸热性和散热性
• 土壤吸热性是指土壤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 性能。土壤吸热性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土壤 颜色、地面状况和覆盖等。
• 土壤散热性是指土壤向大气散失热量的性 能。主要与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辐射有关。
(二)土壤温度的调节
• 1、增施有机肥料
• 2、中耕松土
• 3、地面覆盖
• 4、设置风障
比或g/kg为单位。烘干土的质量一般是指在105℃条件 下烘至恒重的土壤。
土壤水重(g)
湿土重-烘干土重
土壤含水量=
×100%=Biblioteka ×100%烘干土重(g)
烘干土重(g)
2. 相对含水量
土壤自然状态下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相对含水量=土壤实际含水量(质量%)/田间持水量 (质量%)×100%
如某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24%,现测得该土壤的实际 含水量为12%,则:土壤相对含水量=12%÷24%=50%
一般认为,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时,最适 宜旱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3.水层厚度
一定面积、一定厚度土壤中含水量的绝对数量。常将土壤含水量换算为水层 厚度(mm)来表示。
如某土层深为1m,土壤质量含水量为20%,容重为1.2g/cm3,则水层厚度为: 1000*20%*1.2=240(mm)

吸湿水受土粒的吸持力很大,因此,这种水
分不能移动,无溶解能力,具有固态水的性质,
植物不能吸收利用,是一种无效的水分类型。土
壤吸湿水达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
量或吸湿系数。其大小与空气的相对温度、土壤 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 2.膜状水
• 在吸湿水的外面,依靠土粒剩余的分子 引力吸咐的液态水膜叫膜状水。由于它所 受的吸力比吸湿水要小,水分能够在土壤 中缓慢移动,其中有部分水分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因此,膜状水是部分有效的水分 类型。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叫萎蔫系数。它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萎 蔫系数通常是最大吸湿量的1.5倍。
• 土壤温度变化主要取决于土壤本身的热性 质:土壤热容量、导热性、吸热性和散热 性。
1、土壤热容量(c)
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 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释放出的热量。
容积热容量:CV J/㎝2·K
包括
CV =C·d
质量热容量:C J/g·K
容积热容量=质量热容量×容重
土壤热容量受土壤固、液、气相三相组成的影响。
4、水的体积
• 在实际灌溉时,由于水量一般常用m3/hm2 表示,故需将水层厚度乘以每公顷的面积, 变成水的体积。
• 水的体积(m3/hm2)=水层厚度(m)*10
5、土壤墒情
我国北方以旱作为主的地区常把旱地土壤的含水状况 称为墒情。验墒,就是根据耕作层的土壤湿润程度、颜色、 手捏时的特征和感觉等来判断土壤的含水状况。田间验墒 工作常在播种前或作物生育期内进行,为耕作、播种、灌 溉等农业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在验墒时,群众特别注意检 查地表干土层的厚度,因为它是土壤旱情的一项重要指标。 例如,干土层厚度约为3—5㎝,而下层土壤墒情较好时适 于播种。如干土层已增厚至10㎝以上,则属旱象严重,必 须灌溉,否则会影响播种出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