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
校外生活作文
校外生活作文
校外生活。
离开学校,走进校外生活,仿佛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校外生活让我们更加独立自主。
在学校里,我们可能会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束缚,而在校外,我们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餐厅、咖啡馆,可以去看电影、逛街、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
校外生活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
在学校里,我们可能只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而在校外,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了解社会的百态。
我们可以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校外生活还让我们更加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学校里,我们可能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照顾和帮助,而在校外,我们需要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
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解决各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校外生活是一个让我们更加成熟和自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了解社会,更加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珍惜校外生活,用心体验,用心成长。
校外教育:必要与内涵
校外教育:必要与内涵校外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校外教育包含了校外实践、校外阅读、校外艺术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必要性和内涵两个方面来分析校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必要性与内涵1. 必要性对于学生而言,校外教育是一种补充校内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日益多样化。
校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校外教育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校外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内涵校外教育的内涵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校外实践校外实践是校外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自我,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外实践可以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脉络,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2)校外阅读校外阅读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杂志、报纸、网络等,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校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3)校外艺术校外艺术是校外教育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了解自我,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校外艺术可以是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校外教育浅析
校外教育浅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外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建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一、校外教育的概念与内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苏联的经验,明确了校外教育这个概念。
经过五十多年(从1956年算起)的发展,校外教育的概念越来越明晰。
近年来,我国校外教育工作者和一些学者都对校外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论述,他们的达成的共识性观点体现在:1、校外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或中小学生;2、活动是校外教育的载体,强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3、校外教育是利用课余和学校以外时间开展活动的;4、校外教育是由校外教育机构或其他社会文化教育单位来领导和组织的。
本着“公益为先、活动为主、学生为本”的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不动摇,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把公益性原则落到实处。
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不得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经营性创收。
要坚持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使他们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要坚持以普及性活动为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普及性教育活动,让尽可能多的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心获得学科知识之外的有益于成长的各种培养和熏陶。
节假日的开放时间要适当延长,增强接待能力,提高场所利用率,为未成年人更好地参加校外活动创造条件。
要充分利用本土教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校外教育活动。
二、校外教育的性质与特点性质:1、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校外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简述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校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里,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
2、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社会要求各种各样的人才,课外活动恰好能够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在个性化方面的需要;
3、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愉悦,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4、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在普及层次的课外活动中,通过有计划的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身特长的领域。
7第七章 学生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杭然)
2018/8/23
思考题
• 1.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之间存 在着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
• 2.请基于国际对比的视角,谈谈中外父母是怎样和子女 相处的? • 3.还在读小学的小杰对电子游戏特别感兴趣,不爱写作 业,母亲提出要求,小杰把作业写完了,就可以玩游戏, 久而久之,小杰几乎用除做作业外的其他时间都用来玩 游戏,请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 4.社区饱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王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 希望能带领孩子们免费参观社区的各个部门机构,并希 望社区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忙讲解部门的功能运转、社区 的情况等等,但目前还只停留于想法,请问王老师应该 怎样将其付诸实践? • 5.请结合自身的受教育经历,谈谈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 的个人生活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
• 关注受“繁忙”捆绑的个人的自由解放为旨趣,也要防
止闲暇中爱好的畸形发展(学生上网)
2018/8/23
(二)在闲暇中自由健康地成长
• 1.德性成长方面(涵养个人思想情操、锻炼道德实 践能力、自我反思等) • 2.智慧发展方面(拓展生活知识和经验)
• 3.身心发展方面(调理身心发展)
2018/8/23
2018/8/23
(二)现实中学校与社区之间几种可能的关系
•1.冲突矛盾关系 •2.隔断游离的关系 •3.互惠互利的关系(资源上相互利用,物质上相 互支持,但文化层面缺乏交流,属于表层互动形 式) •4.互生共长的关系(是全方位的互动关系,家、 校、社区形成整体;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互为弥 补)
2018/8/23
2018/8/23 2018/8/23
(二)学生在社区环境中的生活与成长 自觉的、有组织的社区环境包括:
•1.托管下的社区生活 •2.社区文化、体育等休闲生活(节庆、文艺晚会、广场 舞;青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 •3.社区实践活动(敬老院献爱心、社区卫生、安全宣传)
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接受校外教育,以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校外教育的定义、影响、优势和前景等角度来探讨校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我们来给校外教育下一个定义。
校外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的非正式环境中接受的教育。
它包括课外活动、兴趣班、夏令营、社会实践等形式。
通过参与这些校外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校外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也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校外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校外教育则是基于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校外教育提供了一个与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在校内,学生们往往是按年级分班,培养了一种竞争意识,而在校外教育中,学生们可以跨年级、跨学校、跨城市一起学习和探索。
这种开放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另外,校外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经验。
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参观各类博物馆、科学馆、艺术展览等,使他们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拓展。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实践项目,如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通过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我们来展望一下校外教育的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校外教育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校外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与此同时,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也为校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创新空间。
综上所述,校外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校外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综合素质、丰富知识经验,并与其他学生展开合作与交流。
校外教育: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校外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校外教育是指学生通过走出校园,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和社会经验。
校外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校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
在校园内,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单一,仅限于教科书的知识点。
而通过参与校外教育,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
比如,他们可以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和科学实验室,了解历史、艺术和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和社区活动,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拓展。
其次,校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校外教育中,学生们不仅有机会观察和思考,还会亲身实践和尝试。
他们可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比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校外实习等,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校外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学生们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实践和思考的结合,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校外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在校内,学生们大多是按照课程和教学计划统一进行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而通过校外教育,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活动和项目参与,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此外,校外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团队项目等,学生们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自己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就业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校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校外教育的组织和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监督,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同时,校外教育还需要建立起与校内教学的有效对接,避免学生在校外学习与校内课程脱节。
简述教育即生活的内涵 -回复
简述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教育即生活,指的是教育应该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堂,还应该包括家庭、社会和工作等方面的教育。
首先,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教育的载体,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中、学校中等环境中都能获得教育。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
其次,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育不应该脱离现实,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教育应该将生活的经验、问题和挑战纳入教学内容,并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公民。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个体。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素养,让他们成为社会的积极和有益的成员。
最后,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需要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关注现实世界的挑战。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勇敢地去实施。
通过这种方式,教育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应该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社会公民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即生活还可以理解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塑造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教育应该涵盖道德、伦理、人际关系、健康和幸福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成为有品格和内涵的人。
教育即生活还强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成长。
教育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准备进入社会的工具,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天赋、激情和意义追求,促使他们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追求自我实现。
教育即生活还意味着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领会生活教育内涵 做行知式“四个引路人”
FUJIAN TAO YAN研修论坛领会生活教育内涵做行知式“四个引路人”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张为国厦门的七月,火辣辣,研陶的心情,凉丝丝。
回首研学的精彩片段,已经化成了一张张内涵丰富的照片,一首首润泽心灵的诗歌。
每每回忆六天研学的日子,方知”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内涵。
研修过程,老师们在一^从所未有的豪华舒适、至尊至贵的美亚柏科培训中心完成学习,以咖啡馆、沙龙互动的培训方式呈现,涵盖行知式高效课堂,乡村教育优劣,传统文化与现代乡村教育,儿童阅读开展,诚信教育进校园,大地美容,科技项目等培训内容,内容丰富,培训高效,并切身体会到美亚柏科科技的魅力。
这是一次处处体现浓厚的生活教育的培训。
一、树立“四有”好老师信念,是做行知式学生“四个”引路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上,习总书记号召广大老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016年的教师节习总书记回到他的母校北京八一中学,又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队伍的建设和教师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要求,认真总结反思,举一反三,做一名行知式的学生“四个”引路人。
二、汲取生活教育理论精华,是做行知式学生“四个”引路人的基石(一)理清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层意义陶行知先生以生活为中心具有三层意义: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学校教育如果脱离生活,就谈不上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教学活动要以生活教育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彩与实践的巨大魅力。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即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学生如果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他就会有绚丽的教育历程;教育影响生活,给什么样的教育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
校外教育的理解与思考
校外教育的理解与思考一、校外教育的概念A.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构或社会团体领导和组织的,在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范围之外,对学生进行的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B.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所接受的教育。
C.校外教育是指少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D.校外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的代名词。
E.校外教育包括少年儿童在学校教育之外所开展的自我教育活动和在校外参加由校外机构组织的教育活动。
F.校外教育是指一些在学校正规课程范围之外进行的教育活动。
共识: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在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校外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儿童。
二、校外教育概念与已有的教育分类的关系1、按教育对象年龄分: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
对象一样属学校教育。
2、按教育实施场所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属学校教育、校内外。
3、从受教育的时间分: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校外教育双休日、寒暑假,属社会教育。
4、按教育的规范性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属非正规教育。
5、按教育主体和对象的固定性可分: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确定;(2)对象相对稳定;(3)内容教材;(4)固定场所和设备;属形式化教育。
三、现代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1、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体现在: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时间与空间的延伸;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校外教育是学校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的补充和延伸。
二者具有双重互补性,两者之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互补,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学科教学与活动教学的互补,知识教学与技能培养的互补,共性化与个性化的互补。
解读学生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
第 2 卷
第 6期
教 育 学 报
J u n u ato alSt i o r alOfEd c in udes
Vo. NO 1 2。 .6 De .2 06 c 0
20 年 1 06 2月
解 读 学 生 校外 生 活 的教 育 内涵
、
学 生 的校 外“ 活 世界 ’ 中 , 在 广义 上是 指人 生活
在其 中 的世界 ; 狭义 上是 指 人 在 工 作 学 习之 外 的 自
界 的 内容 , 活世界 组成 交往 行动 的背 景 , 往行 动 生 交
深深植 根 于生 活世 界 之 中。 ] 2 “ 活世 界 ” 实 。( ) 生 是
“ 满生机的联盟” 充 。学 生 校 外 生 活世 界按 其 与 校 内 生 活 世 界 的 关 系 , 大致 可 分 为 三 类 : 课 堂 生 活 “ 叠 ” 世 界 、 与 重 的 与学校生活“ 重叠 ” 的世 界 、 对 独 立 于 学 生 校 内生 活 的 校 外 “ 活 世 界 ” 相 生 。学 生 在 家 庭 生 活 中 的地 位 、 色 以及 生 角
教 育也是 一个 无 处不 在并 伴 随 终 身 的 过程 ; 校作 学 为 一个人 为 的组 织环 境 , 间所 发 生 的一 切无 疑构 其 成 学生 的生 活世 界 。然而 , 园之 外 存 在 着 一个 更 校
为 广袤 的时 空 , 是怎 样地 在构 成着 学生 的“ 活世 它 生
生 活于 其 中 的 现 实 而 又 具 体 的环 境 1 n 。“ ] 生 n 活世 界” 有 以下 特 征 : 一 , 生 活 世 界 ” 一 个 非 具 第 “ 是 课题 性 的世界 。第 二 , 生 活世 界 ” 一个 奠 基 性 的 “ 是 世界 。第 三 ,生活 世 界 ” “ 是一 个 主 观 、 对 的 世 界 。 相
简述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含义
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杜威关于教育的本质的认识之一。
其基本内涵为: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儿童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
同时,他还指出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学校即社会
在“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杜威进一步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命题。
他实际上是希望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
他强调学校课程的中心不应是科学,而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
(3)教育改造社会生活
“教育即生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当前,还在于未来,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杜威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中小学生校外教育
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师素质存在差异,影响了教 育质量。
教学方法
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缺乏 创新和针对性。
应对策略
加强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 ,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教育安全保障的问题
场地安全
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存在场地安全隐患,如消防设施不完善、场地 陈旧等。
交通安全
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育效果。
智能化教育技术的融合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智能答疑等功能,提高教学 效果。
在线学习平台的普及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实现远程教学、在线测试等功能,方便学生学 习。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
实践机会
校外教育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参 与各种活动和比赛,提高自己的技 能和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01
02
03
拓展社交圈
校外教育让学生有机会结 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参与团队项目和活动 ,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 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04
校外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问题
城乡差异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 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农村地区的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校际差异
同一城市的不同学校之间,教育 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差异,优质教
育资源相对稀缺。
应对策略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在 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均衡分配,促
进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校外教育主要是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中小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旨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教育活动。
只有通过开展各种校外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青少年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技能,开阔眼界,发散思维,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校外教育活动有别于学校教育,它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但这并不说明校外教育没有组织,没有计划,没有目标。
恰恰相反,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总体培养目标与学校教育是一致的,它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很强的活动来实现的,它同样是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各级各类人才,打下初步的基础。
一、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做到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要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并为他们所喜爱。
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因此,活动内容应当相当广泛和丰富。
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科技普及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教育活动、体育健身活动、对外交流活动以及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1、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启发和教育,旨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青少年学生爱党、爱人民、爱国家的思想情感,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科普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想少年儿童传递科学知识的新信息。
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好科学和技术,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培养他们自觉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明和人类征服自然的远景,启发他们向往参加祖国建设的热情。
素质教育离不开校外教育
素质教育离不开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外与放学后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校外教育活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延伸和扩展;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注重实践是校外教育的根本特性实践是指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活动,实践性是校外教育的最重要特征。
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主要是教师讲和学生听,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而在校外教育的培训活动中,同学们亲自参加各种有利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实践性活动符合青少年儿童的特性。
中小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喜欢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成功的快感。
他们喜欢快乐教育,乐于在“玩”中学习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本领、体验生活。
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心理飞跃发展的时期,实践性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兴味盎然,增进知识,获得勇敢、团结、互助的品质,增强观察、想象、判断的能力。
在实践性活动中,青少年儿童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寻找和学习有关的资料和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研究,或实验、或制作、或调查,最后归纳总结,获得成果。
素质教育把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校外教育有充分的条件满足这些要求。
“校外教育把实践性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育人模式的主要特征,最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创造精神的培养,这种特殊的功能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二、校外教育是个性培养和锻炼的主阵地个性是指个体的差异性,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性。
个体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感(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各方面。
校外教育活动总结
校外教育活动总结校外教育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之外的场所参与的教育性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校外教育活动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其意义、组织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
一、校外教育活动的意义校外教育活动作为传统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拓宽知识和体验领域:校外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学校课程之外的知识和体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实践能力:校外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校外教育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 培养社交能力:校外教育活动提供了许多社交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交往能力。
二、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校外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组织:1. 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参观各种机构、企业、景点等,了解实际情况,增加对知识的实践理解。
2. 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通过亲身经历来了解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3. 专题讲座: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来校内进行专题讲座,学生可以通过听讲座来学习新知识、了解新领域。
4. 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主题的活动,如科研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和展示,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三、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拓宽眼界:通过参与校外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和文化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校外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人际交往能力:校外教育活动提供了与不同人士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丰富校外教育的内涵提升校外教育的品质
(二)校外教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 培养的有效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以及减少中小学课业负 担,重视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广泛 开展社会实践”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 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 新人才。
在发挥校外传统的艺术、体育、科技活动优 势外,增加实践的活动内容
• 社会体验类:社会生活实践、突发事件处理、生 存技能训练、防灾减灾演练,形成良好的生活学 习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生存技巧、自我保护和 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等; • 素质拓展类:军事训练、体能拓展,培养团队精 神、强键体魄、陶冶情操; • 科学探究类: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探索活动 ,运用科学的方法,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 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和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 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 资源基础。
• 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了解必要的科 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 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 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 能力。
• 社会实践基地要有场地设施、安全保障、专业人 员等基础条件和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实践教育 教学活动要有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课程实施 方案,对各个环节和步骤进行指导。
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水利部、 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档案局、国 家粮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单位 出台文件,充分利用这些部门的系统资源, 建立多类型、多主题、多形态的中小学生 社会实践基地
学校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
家庭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
• 1、独生子女 • 2、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 3、西方一些观念和中国传统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 • 4、家长自身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 • 5、学校对家庭缺乏有力的指导
我们可以做什么?
• 作为家长 • 调整心态 • 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 • 探寻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 注重言传身教 • 作为教师 • 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 ——老师这样作为家长亦然
我的阵地我做主案例圆圆是王老师班上的一个学生在高考的最后阶段王老师在为学生考前做作文考前辅导的时候训练同学们要用记叙文写作文因为王老师认为记叙文更能在高考中得高分但圆圆却一反常态坚持用议论文迚行写作王老师问其原因圆圆当着全班的学生回答
学校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中心章节: • 第二节 学生校外生活与个体成长 • 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个体成长 • 第三节 学习化社会中学校的地位和责任 • (四)怎样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促进作
用
家庭教育的理解
• 1、主体 • 2、客体 •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 1)基础 • 2)补充 • 3、意义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
• 1、重视子女教育VS重视家庭教育 • 2、地位 • 3、家庭问题影响家庭教育 • 4、家长教育观念的缺失 • 5、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 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
• 现实中王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
• 圆圆,你固然擅长写议论文,但是高考作文题 如果不适合写议论文,你怎么办呢?所以不妨两 种方法都学一下。
• 所以我的观点是
• 在知识面前没有所谓的学校专业与权威,有时 部分家长的专业或者知识在你之上时,也不妨谦 虚的接受,毕竟老师也是人,谁更有利于孩子的 发展就听谁的!
校外教育的概念和理念
校外教育的概念和理念康丽颖摘要: 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实践中, 已经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学校教育系统的活动机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结果。
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理论上, 关于校外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国内外教育理论中关于校外教育概念的表述校外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可谓形式多样,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表述上也众说纷纭。
国外关于校外教育概念的界定有如下几种:1. 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之外, 由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对儿童实施的教育活动。
明确地从理论上做出上述概括的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
他在所著的《教育学》第18 章《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中指出: “除了学校以外, 各种机关和团体对于儿童所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养、教育工作, 叫儿童校外活动。
” [1]2. 校外教育也称学校外教育。
有时与社会教育通用, 或者称之为“有计划的社会教育”。
1930 年日本学者松永健哉提出了“校外教育”这一概念, 认为它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1973 年, 在日本教职员联盟公布的教育制度检讨委员会报告中, 首次提出相对于学校教育的学校外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 与校内生活有关的校外教学指导, 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校外进行; 与儿童、学生校外生活有关的校外指导。
校外教育的职责由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共同承担[2] 。
3. 校外教育是和校外活动相对应的概念。
欧美的一些学者认为, 校外活动是在校园以外的场所进行的课外活动[3] 。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校外教育概念的界定, 也是众说纷纭, 下面择要介绍和分析:1. 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构或社会团体领导和组织的、在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范围之外对学生进行的多样化的教育活动[4] 。
2. 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 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 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等所接受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实中王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
• 圆圆,你固然擅长写议论文,但是高考作文题 如果不适合写议论文,你怎么办呢?所以不妨两 种方法前没有所谓的学校专业与权威,有时 部分家长的专业或者知识在你之上时,也不妨谦 虚的接受,毕竟老师也是人,谁更有利于孩子的 发展就听谁的!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
• 1、重视子女教育VS重视家庭教育 • 2、地位 • 3、家庭问题影响家庭教育 • 4、家长教育观念的缺失 • 5、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 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
家庭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
• 1、独生子女 • 2、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 3、西方一些观念和中国传统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 • 4、家长自身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 • 5、学校对家庭缺乏有力的指导
我们可以做什么?
• 作为家长 • 调整心态 • 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 • 探寻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 注重言传身教 • 作为教师 • 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思考
你是否力挺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我的阵地我做主
案例
• 圆圆是王老师班上的一个学生,在高考的最后阶 段,王老师在为学生考前做作文考前辅导的时候, 训练同学们要用记叙文写作文,因为王老师认为 记叙文更能在高考中得高分,但圆圆却一反常态 坚持用议论文进行写作,王老师问其原因,圆圆 当着全班的学生回答:“我妈妈让我写议论文!” (圆圆的母亲也是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师,认为女 儿更适合写议论文)请问,你还坚持我的阵地我 做主吗?
学校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中心章节: • 第二节 学生校外生活与个体成长 • 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个体成长 • 第三节 学习化社会中学校的地位和责任 • (四)怎样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促进作
用
家庭教育的理解
• 1、主体 • 2、客体 •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 1)基础 • 2)补充 • 3、意义
• ——老师这样作为家长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