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心理发展(20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的游戏理论与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着密切的 联系。
2020/12/13
主要观点
儿童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 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 即同化
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 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知识拓展
前苏联儿童游戏的意义:
第五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育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第三节 幼儿的言语发展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概述
何谓幼儿期?
• 3--6、7岁,幼儿期、学前期 • 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小提琴学习:3岁;钢琴:5岁;口头语言:3-7岁
• 可塑性很大的一个时期,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三)脑电波的变化
2020/12/13
二、神经过程的不断增强
(一)皮质的兴奋过程本身增强了
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比以前相对地增强了。
➢ 新生儿:超过20小时 ➢ 1岁:14-15小时 ➢ 3岁:12-13小时 ➢ 5-7岁:11-12小时
2020/12/13
(二)暂时神经联系的形 成和巩固加快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原有结构中 去。
顺应: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 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
儿童的活动
同化>顺应(游戏) 顺应>同化(模仿)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 启示与评价
贡献
1、开拓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 2、强调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价值。 3、引发一系列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 4、引领学前教育实践走向游戏与认知发展的融合。
➢ 1、孩子能用语言表达上厕所的愿望; ➢ 2、神经和肌肉具有控制的能力; ➢ 3、孩子能自己穿脱裤子。
如厕训练
中式方法
➢ 在婴儿从出生到五六个月有 一个对排泄功能的学习敏感 期,在这个阶段,如果成人 对婴儿的排泄要求做出反应, 可以建立成人和婴儿之间的 沟通。这种沟通被称为“排 泄沟通”。
➢ 排泄沟通可以让婴儿对自己 的排泄功能保持敏感,同时 还有助于建立婴幼儿与成人 之间的依恋、信赖的关系。
应观察孩子有没有一些适宜训练的信号。 1、孩子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2小时以上,或 在小睡时不尿; 2、尿片湿了或脏了希望换尿片; 3、能够理解并听从简单指令; 4、可口头或行动表示需要上厕所; 5、对他人上厕所表示兴趣,等等。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陈鹤琴
局限性
1、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活动的衍 生物。 2、只强调认知发展对游戏的制约作用,忽视游戏对认知发展 的促进作用。
四、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基本思想
• 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从主题和内容中反映) •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通过语言实现) •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 游戏是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局限性
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关注 人类特性,不是个体特点。 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总体有些消极。 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
一、游戏的理论
(二)当代的游戏理论 1.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补偿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 克服创伤的手段(临床) 逃脱现实的束缚,发泄不被接受的冲动 缓解紧张发展自我的方式
局限性
1、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色彩。
–来源于对于个别儿童的研究,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存在问题。
2、具有明显的主观臆测倾向。
–研究的科学性存在问题。
(二)当代的游戏理论
2. 认知动力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方面,是儿童智
力发展的一种手段。
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 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的方法。
四、运动技能
精细运动技能和粗大运动技能。
➢粗大运动技能:大动作指涉及胳膊、腿、足部肌 肉或全身的较大幅度的动作,例如爬、跑、跳等。
➢精细运动技能则是较小的动作,例如用大拇指和 食指捏起东西、转动脚趾或用嘴唇和舌头品尝、 感受物品等。
五、关注
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 好奇心,缺乏判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 ➢ 看护与教育:电源盖,儿童锁,儿童车座,自行车头盔 ➢ 10岁之前
启示与评价
评价: •无法解释孩子游戏到精疲力尽后又开始游戏 •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的作用 •试图说明游戏的物质前提 •缺乏以实验为依据的证明 •无法解释体力劳动者为什么要游戏?
启示: 儿童游戏时间的保证和 机会的提供
(一)早期传统理论
2. 娱乐——放松说
➢ 代表人物:拉扎鲁斯 ➢ 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
复演种族进化的历史阶段
一、游戏的理论
1. 精力过剩说
➢ 代表人物:希勒《审美教
育书简》
人物
儿童、成人都要进行游戏,
游戏是人消耗过剩精力的
方法。
席勒
➢ 斯宾塞
除生存之外,有更多时间
和精力从事与生存无关的、
非功利性的活动,进行游
戏和审美活动。
斯宾

2020/12/13
分类(游戏形式)
动物性的身体器官运动的游戏 人特有的想象游戏,或艺术的 审美活动 感觉器官的过剩活动 艺术——美学的游戏 高级的协调力量的游戏 模仿
(一)早期传统理论
3.复演说
➢ 代表人物:霍尔 ➢ 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
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着祖先的本能特征。
•动物阶段——儿童的爬行、 蹒跚行走期 •野蛮阶段——儿童玩投掷、 追逐、捉迷藏 •农业和家长式阶段——使用 玩具,沙滩挖掘 •部落阶段——儿童小组竞赛
2020/12/13
(二)当代的游戏理论
1.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 儿童在游戏中“复活”自己的快乐经验,
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
2020/12/13
游戏的调节机制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wish fulfillment) 学妈妈烧饭、学爸爸开汽车、学医生给病人看病
❖ 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开始发生 ❖ 但总体上,幼儿仍然是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第
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还是很差的。
2020/12/13
三、身体的发育
1.身高和体重
身高:每年4-7cm;体重:每年4kg左右
2.骨骼和肌肉
骨骼:硬度小,弹性大;肌肉:大肌群发育早, 小肌群不完善;皮肤:易受伤和感染,温度调节 差
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mastery of traumatic events)
重复痛苦经历——“强迫重 复”现象
如给娃娃打针
埃里克森的游戏观点
游戏是一种自我的机能 游戏是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成功结合的润滑剂(积极)
游戏调节了发展的阶段冲突 母婴游戏对良好母子关系的形成和婴儿信任感的产 生
有重要意义(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
2020/12/13
(三)脑电波的变化
国外研究:
5岁前儿童的脑电波θ波多于α波 5到7岁θ=α波 7岁后α波逐渐占主导地位
中国研究:
1到3岁时,δ波减少, θ波增多,同时出现α波 4到7岁时θ波减少, α波增多 8到12岁, θ波开始从枕叶、颞叶、顶叶消失, α波占主
要地位
2020/12/13
营养
➢ 注意铁的摄入,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持续疲劳
肥胖
➢ 多样化的食品,脂肪含量低,营养成分高
睡眠:想睡多久睡多久 避免和患病的孩子接触,接种育苗
六、如厕训练
美式方法
观点:适宜开始大小便训练的年龄是2岁。 孩子独立进行大小便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孩子需要感
到来自肠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义,理解保持裤 子干净和上厕所之间的关系,告诉括约肌“要控制住”, 走到卫生间,脱下裤子,然后排泄。
2020/12/13
启示与评价
启示:
不能忽视儿童发展过程中本应经历的阶段
评价: • 复演说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 复演说也不能解释现代社会儿童游戏的内容。 • 霍尔在某种程度上是看到了儿童游戏内容的社
会历史性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游戏内容不 同。 • 但是,他没有能够对这种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唤起了后人考察游戏的社会历史性的兴趣。
婴儿期条件反射形成较慢,常需要多次强化,而 且不稳定,容易消退。
幼儿初期也带有这些特点,但是到幼儿末期,儿 童的条件反射就开始形成较快,并且形成起来也 比较巩固,稳定。
2020/12/13
百度文库三)皮质抑制机能的蓬 勃发展
皮质抑制: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并保护 脑细胞。
是注意力、思维能力、观察力、意志能力、自我 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3岁前缓慢发展;从4岁起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 来。
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 紊乱。(例如:要求长时间保持某姿势做作业或 集中精力做一件单调的事。)
2020/12/13
(四)第二信号系统的进一步 发展
儿童能通过词的描述、讲解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 接感知到事物。
同时,儿童不但能接受成人的言语指示来调节自 己的行为,而且能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 行为。
(一)早期传统理论
4. 练习说
➢ 代表人物:格罗斯 ➢ 把游戏看成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
的练习。(不完善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和准备。) ➢ 越是高等的动物,将来的生活就越复杂,所以游戏期就越
长。
小猫戏球——捕鼠的练习;小狗嬉咬——自卫的练 习;男孩玩打渔——将来养家谋生;女孩子玩娃 娃——将来养育子女做准备
均为1400克)
➢ 智力发展:0-3岁60% +4-6岁20%=80%
2020/12/13
(二)大脑皮质更加成熟
成熟顺序是: 枕叶——颞叶—— ——顶叶——额叶
• 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 度伸长;髓鞘化
从大脑生理结构方面保证了学前儿童智力活动迅 速发展的可能性。
到学前末期,大脑皮质各区也都接近成人水 平。
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 • 不能很好的解释成人为什么需要游戏并继续游戏。
四种理论的关系
精力过剩说 松弛消遣说
游戏是能量的调节形式
预演说 复演论
游戏是一种本能
统一中蕴含着对立
经典游戏理论的评价
贡献
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 因与意义;为游戏“正名”。 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 解释。
2020/12/13
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
精力过 剩说
预演说
经典游戏 理论
娱乐放 松说
复演说
经典游戏理论
名称
倡导者
主要观点
剩余精力 席勒/斯宾塞 生存需要满足之后的剩余精力的消


松驰说 拉察鲁斯/帕 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并获得放
特里克
松与休息
前练习说 格鲁斯
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复演说 霍尔
基本特点:
• 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 心理活动和行为初步具有随意性,但仍以无意性
为主 • 个性初步形成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育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一)脑重量继续增加 ➢新生儿: 平均为390克(25%) ➢出生时2倍(6个月)→出生时3倍(24个月) ➢3岁: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 ➢7岁:1280克,基本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成人平
游戏中存有性别差异
在空间构造上
男孩——大楼、高塔、街道、 户外冒险活动、建 构活动
女孩——布置家具、户内安 静活动、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 启示与评价
贡献
➢1、推动游戏理论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密切结合 ➢2、普遍重视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价值。 ➢3、促进游戏治疗技术和人格研究方法的发展。——娃娃 游戏 ➢4、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成年生活的重要性。
“剩余”,而是因为“缺乏” 或“不足”。 ➢ 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 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 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 精力。
启示与评价
启示: •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动静交替原则 •“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课余活动时间
评价: 排除了许多有智力参与的游戏(把游戏看成是非脑力性的活动) 不适合解释儿童游戏,适合解释动态静态关系。
2020/12/13
启示与评价
启示:
在游戏中让儿童学习,在实践中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让儿童
学习。
评价: • 指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
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 只用本能练习的概念是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的。 • 主要缺陷: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