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监狱实验

合集下载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

结果分析:这一结果表明,扮演囚犯的角色预谋造反,扮演狱警的角色则开始变得具有暴力倾向。难道说是因为扮演被暴动折磨的狱警们都是混账,不问情由地把人随意摆布吗?科学研究表明,假如角色互换,你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
正如它所验证的那样,这通常是出于对方反击的恐惧使得我们对我们的人类同胞百般折磨。当我们比某些人拥有绝对权力或来自上级的空头支票时,阿布格莱布监狱(译者注:虐俘丑闻,某些囚犯曾被迫要求裸身堆叠成金字塔状)光秃秃的“金字塔”都会恪遵。呵呵,假如这是在一伙越战时期的嬉皮士大学生,那么这绝对会见鬼地发生在你的身上。
早在35年以前,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大楼的地下室里,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就见识过了这种情况。当时他做了一次实验,研究环境力量是否能将好人变成坏人。那天晚上,他看到阿布格莱布的照片时——尤其是头蒙布袋的裸男模拟性交的那张,忍不住回想起了1971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他随机指派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充当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警卫”和“犯人”。按照预先计划,实验本来要持续两个星期。可到了第六天,津巴多就被迫中止了它,因为那些聪明、健康、受过良好教育、讲究道德的年轻人要么变成了残忍兽性的警卫,要么变成了情绪受损的犯人。难道我们在30年来对恶的社会心理研究中什么也没学到吗?津巴多禁不住这样想。看到军方领导、政客和社会评论员轮番上阵,在惊骇中畏畏缩缩,说这些只是少数坏苹果的所作所为,他惊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过去的研究和当前的事件,均体现了他所谓的“魔鬼效应”:也即环境的变化,令得平凡的好人做出了极端邪恶的事情。
这正是津巴多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想要解答的问题。如今,这个实验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弗洛伊德的沙发、斯金纳()的箱子、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的从众实验不分高下,同属奠基之作。只要上过基础心理学课程,你一定听到过菲利普·津巴多的大名。

斯坦福监狱实验研究

斯坦福监狱实验研究

主题:环境和性情究竟哪个对人的影响更大(This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character is what I call the "Lucifer Effect," named after God's favorite angel, Lucifer, who fell from grace and ultimately became Satan.)权力机构如何影响个人行为相关文献中的理论: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会变得很变态并不是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的问题。

相反的一个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温厚的人也可以是个凶手。

是一些情景,是某种的情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使得一个人为恶,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

以斯坦福监狱实验为例也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会超过自我的影响但也有人认为自我的影响会超过环境带来的影响以斯坦福监狱实验为例因变量因变量因变量因变量:每个人的表现,例如看守的性格变的冷酷无情;自变量自变量自变量自变量:每个人的身份,大学生被分成了看守和犯人等;实验背景实验背景实验背景实验背景:监狱中进行模拟一.概念:环境恶行普通人影响二.概念的操作化:环境通过模拟某种现实生活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将被试赋予相应的社会身份。

环境要高度仿真。

普通人正常的人,身体健康,无精神疾病,情绪稳定,具有理性,有一定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医学测试和心理学测试确定。

恶行具有攻击性的,暴力行为以及对别人的辱骂、虐待、侮辱等。

实验人员通过布置在环境内的隐蔽的监控录像进行观察。

影响环境对人行为和思想的改变。

在环境中扮演被赋予角色一定时间以后,通过观察被试出现的行为和思想上的改变来确定。

除了观察法以外,还可以进行医学和心理学检测。

三.研究方法:作为心理学的命题,主要用实验法。

斯坦福监狱实验(英语: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心理学实验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什么效应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什么效应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鲁西法效应
实验详情该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Zimbardo等人在1969年展开的。

目的:调查人的虐待心理倾向是先天还是后天
参与者:24个大学男学生(无入监经历,不吸毒,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作为酬劳一天15美元。

地点:调查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
过程:参与者由警察逮捕,并押至试验地点。

以抽签的形式将参与者分成两批,12个人为囚犯,12个人为狱警。

囚犯将先脱掉衣服洒上除虱药粉,穿上类似于女人的连衣裙一样的白色袍,不能穿底裤,头戴丝袜,为每个人编号来代替名字,并且在右脚脚踝出有铰链。

狱警则穿制服,有警棒,带不反光的墨镜(Cool Hand Luke)来防止目光接触。

由于没有钟表也没有窗户,所以囚犯们并不知道时间。

狱警可随自己喜好进行惩罚。

结论:后天原因,由于监狱的特殊环境使得狱警的行为更加暴力,到后期有些严重的甚至以惩罚犯人为乐。

由于社会的多方干扰,该实验不得不被迫提前结束。

事实上只进行了6天。

作为囚犯的参与者称之为可怕的梦魇。

也对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伤害。

这个实验也导致了关于监狱虐待一条新法律的诞生。

以上皆为事实,或许会与电影情节有一些出入。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作者:来源:《大众科学》2013年第04期提要:“最卑劣的行为就像有毒的杂草一样繁茂地生长在监狱的空气里——Oscar Wilde。

”是否好人也会犯下恶行?如果会,是什么让好人越界犯错?有没有一个临界点,当它被跨过之后就会释放出邪恶?又或者是人们所处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呢我们既善且恶。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环境下都是善良的、道德的,会做正确的事;但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藏在我们内心黑暗面的行恶的能力也会冒出来。

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会变得很变态并非这个人性格特质的问题。

相反地,一个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温厚的人也可以是个凶手。

是某种情景、某种环境或某种背景使得一个人为恶,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

以斯坦福监狱实验为例,实验证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会超过自我的影响。

实验的由来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了一项心理学实验。

研究小组通过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当地报纸,征集志愿者参与此项心理学试验。

为期两周,志愿者每天能得到15美元的报酬(相当于今天的75美元)。

然后,从招募到的70多名应征者中,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挑选出24名非常健康、正常的人,来参与此项试验。

从24人中,随机抽出一半,饰演监狱的看守;剩下的12名志愿者则饰演囚犯。

如戴脚镣、手铐,全身喷消毒剂、脱去平常穿的衣服、换上监狱里统一制作的“布袋服”,“犯人”不再有姓名,只有一个数字代号。

监狱内每班有三个“看守”负责监视“犯人”的行动。

充当看守和囚犯的测试者,都是斯坦福大学在校的大学生志愿者。

试验开始后,研究者通过闭路电视与录音装置,观察“犯人”与“看守”的反应,并定时与他们进行个别谈话。

在实验过程中,测试参与者们都清楚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并可以随时退出。

测试规则表明,如果参与测试者们被分派去饰演囚犯,他们可能会被剥夺公民权利,最多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饮食和医学护理。

震惊世界改变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震惊世界改变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震惊世界改变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20世纪以来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从诞生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在这项病态的研究中,究竟引发了什么事情?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斯坦福监狱实验:是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做的实验。

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某些情境下会变成嗜血的狂魔。

实验经过1971年夏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同事们在大学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报酬,但是必须完成14天的实验。

这些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部分,12个人充当警察的角色,另外12个充当囚犯的角色,实验时每组只有9人,3人后备。

实验模拟真实监狱环境,囚犯分别被“警车”押送到监狱,然后被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囚服(像连衣裙一样的罩衫),右脚戴脚镣。

有些装备与真实监狱中的不同,是为了让志愿者能迅速进入囚犯的角色。

和真实监狱类似,囚犯志愿者被关在监狱后就不能自由行动,3个人住一个小隔间,只能在走廊放风,每个人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

充当看守的志愿者,没有进行培训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

看守3个人一组,每组工作8个小时,三组轮换。

实验开始的第一天晚上,看守就在半夜吹起床哨,让囚犯起来排队,以验证自己的权威是否已经树立在囚犯志愿者心中。

他们惩罚囚犯的时候会命令囚犯做俯卧撑(在真实环境中用的最普遍的一种体罚措施),为了增加惩罚力度有时候还骑在囚犯身上。

第二天一早,囚犯们就开始抗议,他们把监狱小隔断打通,用床堵住监狱门不让看守进来。

换班的看守看到以后非常气愤,认为是之前一轮的看守对囚犯过于仁慈。

他们用灭火器喷射囚犯,扒掉囚犯衣服,揪出带头捣乱的囚犯关禁闭,并恐吓其他囚犯。

但看守很快意识到问题,3个人无法妥善管理9个囚犯,于是他们找了反抗活动中3个罪过最轻微的人,单独把他们放到一个隔间里,给他们比其他囚犯更好的待遇,可以穿正常衣服,可以刷牙,吃更好吃的饭菜。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实验,其中一项备受关注的是斯坦福监狱实验。

这个实验于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设计并进行,旨在研究人性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实验的背景和设计,讨论其意义和影响,并探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

一、实验背景和设计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模拟真实监狱环境,探讨人们在具有权威结构的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实验的参与者包括24名大学生,被随机分配为监狱的“囚犯”和“狱警”两个角色。

实验地点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

实验将参与者放置在一个模拟监狱环境中,为期两周。

监狱里有真实的监狱设施,囚犯和狱警都穿着相应的制服。

菲利普·泽姆巴多自己扮演了监狱的所长。

实验开始后不久,参与者就开始逐渐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中,表现出了类似真实监狱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

二、实验结果和意义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

实验不到一周时间,监狱环境就发生了严重的问题。

狱警开始滥用权力,对囚犯实施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

囚犯们由于缺乏控制力和不公平对待感,出现压力、崩溃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实验在第六天就被迫提前结束,因为参与者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了威胁。

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这个实验为了解个体在特定权威环境中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案例。

实验结果揭示了集体心理和权力滥用的问题,并强调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重大影响。

此外,该实验还引发了对伦理和人权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三、实验伦理问题斯坦福监狱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监狱环境中的滥权和虐待行为严重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

虽然实验之后泽姆巴多采取了一系列的辅导和恢复措施,但参与者的心理和健康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此外,斯坦福监狱实验也引发了对个体知情同意的讨论。

在实验开始前,参与者并不完全了解实验的真实情况和可能的后果。

因此,他们没有充分的知情同意,无法主动终止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报告

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报告
2.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斯坦福监狱实验:在后天的干预中,狱警的个性特征有很大的改变,渐渐趋向所谓的“恶”的一方,因为在监狱中,狱警是权威、权力的象征,参与者渐渐进入角色,利用自己的职权,达到自己的目的。
问题三:该实验违背了哪些伦理学原则?
斯坦福监狱实验中,违背了不伤害、有利、尊重、公正等原则,以及无损于身心健康原则。
二、实验对象:24个大学男学生(无入监经历,不吸毒,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作为酬劳一天15美元。
三、实验地点:调查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
四、实验过程:参与者由警察逮捕,并押至试验地点。以抽签的形式将参与者分成两批,12个人为囚犯,12个人为狱警,进行为期两周的监狱模拟实验。
3.调查法。
原因:影片中,在进入模拟监狱之前,研究者对参与者个体进行了访谈形式,系统地、直接地收集资料。研究者按照调查的设计要求与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并按同一标准记录访问时研究对象的各种回答内容。
问题二:该实验说明了哪些心理学的现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影片中,参与者,不管是囚犯还是狱警,对这次实验的认识是认为是游戏。而渐渐的,在重复、枯燥、难以忍受的生活中,囚犯对时间的感觉逐渐麻木,认为时间漫长,监狱生活难熬。
2.情感过程(喜、怒、哀、忧、思、悲、恐、惊):影片中,从玩笑似的对待,到有些无措,再到有耻辱感,再到感觉不公平,感到愤怒,反抗后的悲苦,惊恐,至渐渐麻木与绝望。
3.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为):影片中,第一个出现的囚犯,在反抗后,和同伴组织共同反抗。
个性特征:1.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信念)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

2
角色扮演
社会期望要求该环境 下的人扮演好自己的 角色,才能得到社会 认同和生存发展。
3
群体心理
群体塑造的心理力量 可以颠覆一个人惯有 的性格或行为特征。
4
权威体制
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 进行统治,权利过度 集中并缺少限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主要结论
情境因素对于性格的塑造具有重大的影响。
感谢倾听
由于津巴多教授四十多年来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 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学会特向他颁发了希尔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
斯坦福监狱实验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路西法效应:
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02
实验准备
志愿者角色分配
V
S
狱卒
囚犯
津巴多教授担任监狱长
共24名志愿者,剩余人员替补
03
实验过程
Day 2
反抗与镇压
实验过程
Day 4
.丧失身份认同
Day 6
实验结束
Day 1 监狱形成期
Day 3
强化角色认知
Day 5
“真实”的监狱
04
实验思考
是什么导致被实验者性格的巨大变化?
导致被实验者性格变化的 原因
1
环境
在特定环境下,人们 会表现出与环境相适 应的态度和行为特征。
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 等,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现为恐怖主义跨领域政策、教 育与研究中心主任。
在进行了斯坦福监狱实验之后,津巴多决定寻找利用心 理学帮助人们的途径,于是他设立了害羞诊所,专门治疗成 人和儿童的害羞。他也因此走入大众的视野。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什么效应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什么效应

实验细节:该实验由Zimbardo等人进行。

目的:探讨虐待的心理倾向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参与者:24名男大学生(无监禁经历,无毒品使用,身心健康)每天的报酬为15美元。

地点:调查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地下室里建了一座模拟监狱过程:参与者被警察逮捕并带到测试现场。

参加者以抽签形式分为两组,分别有12名囚犯和12名狱警。

囚犯首先要脱下衣服,撒上虱子粉,穿上类似女人的衣服的白色长袍,不能穿内裤,穿丝袜,给每个人编号而不是名字,并在他的身上铰链右脚踝。

货到付款穿着制服,警棍和凉爽的路加眼镜,以防眼睛接触。

因为没有钟表和窗户,囚犯们不知道时间。

监狱看守可以随意惩罚他们。

结论:由于监狱的特殊环境,狱警的行为更加暴力。

在后期,其中一些人甚至乐于惩罚囚犯。

由于社交干扰,实验必须提前终止。

实际上,它只持续了六天。

作为囚犯,这是一场可怕的噩梦。

这也不同程度地伤害了他们。

实验还导致了关于监狱滥用的新法律。

以上所有都是事实,可能与电影的情节不同。

实验目的:实验者征集了一群年轻人,把他们随机分成“狱卒”“犯人”两组,关进实验用的“监狱”,按照一定规则要求度过两周时间,看他们的心理变化。

实验规矩:“狱卒”穿统一制服、戴墨镜,掩盖掉自己的面目,被统称为“狱卒先生”,任务是每天定期巡逻,乐此不疲地维护秩序。

“犯人”必须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还要定期向狱卒列队报数等。

如果违反,就会被惩罚关禁闭、打扫卫生、不能吃饭,甚至是羞辱和体罚。

实验过程:“狱卒”虽然刚开始不太习惯使唤别人,但很快就变得强势起来,开始暴躁、爱指挥、爱找茬。

后来暴力升级,不仅把打人当成习惯,还把惩罚当成娱乐活动。

“犯人”在实验开始曾有一次“反抗”,但以失败告终。

后来,犯人们越来越沉默、麻木,逐渐接受了权力只属于狱卒的现实。

实验结果:实验在第六天就不得不提前结束了,因为“狱卒”的暴力行为超出预期,导致多位“犯人”精神崩溃。

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报告

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报告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报告1971 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这个实验旨在探究环境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实验背景当时,社会心理学对于情境如何塑造个体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

津巴多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深入了解权力、角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作用。

实验设计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

他通过广告招募了 24 名身心健康、没有犯罪记录的男性志愿者,并随机将他们分为囚犯和狱警两组。

囚犯们在实验开始时被“警察”在家中“逮捕”,然后被带到模拟监狱。

他们被要求穿上囚服、戴上脚镣,并被分配了编号。

狱警们则穿上制服,配备了警棍,并被赋予了维持监狱秩序的权力。

实验过程实验原计划进行两周,但在仅仅六天后就被迫终止。

在实验初期,囚犯们试图反抗狱警的权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狱警们逐渐变得越来越严厉和专制。

他们开始使用各种惩罚手段来控制囚犯,包括强迫囚犯做俯卧撑、长时间禁止囚犯上厕所等。

囚犯们则逐渐陷入了一种无助和沮丧的状态。

他们开始表现出顺从和消极抵抗,甚至出现了心理崩溃的症状。

一些囚犯出现了情绪失控、哭泣和身体不适等问题。

在实验中,狱警们的行为逐渐超越了正常的范围。

他们开始享受对囚犯的控制和支配,甚至出现了虐待行为。

这种行为的转变并非由于参与者本身的性格缺陷,而是由于实验所创造的环境和角色赋予的权力。

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原本正常、善良的人在特定的环境和角色下,可能会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恶劣行为。

狱警们在拥有权力后,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角色,并开始滥用权力。

囚犯们则在被剥夺自由和尊严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了自我,陷入了心理困境。

实验的意义斯坦福监狱实验对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醒人们要警惕不良环境对个体行为的潜在影响。

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报告

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报告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报告导言:在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学,博士津巴多为了研究人的行为在斯坦福大学设立了一个名为斯坦福监狱实验。

一群大学生参与了这场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试验,以此获得不菲的酬金。

他们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24小时内开始模拟监狱里的日常生活。

一、实验目的:研究人的行为。

二、实验对象:24个大学男学生(无入监经历,不吸毒,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作为酬劳一天15美元。

三、实验地点:调查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

四、实验过程:参与者由警察逮捕,并押至试验地点。

以抽签的形式将参与者分成两批,12个人为囚犯,12个人为狱警,进行为期两周的监狱模拟实验。

五、实验分析:问题一:采取了哪些心理学的方法?理由是什么?斯坦福监狱实验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心理学的方法:1.观察法。

可具体分为客观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原因:影片中,参与者被置于装有监控的模拟监狱中,实验者通过对参与者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的观察,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

研究者对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

研究者在预先设置的观察情境和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2.实验法。

原因:影片中,在博士津巴多等待第一个离开监狱的参与者回来的时候,一位男士问博士这次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实验法是经过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

控制是实验法研究的最本质的特征,没有控制就没有实验。

3.调查法。

原因:影片中,在进入模拟监狱之前,研究者对参与者个体进行了访谈形式,系统地、直接地收集资料。

研究者按照调查的设计要求与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并按同一标准记录访问时研究对象的各种回答内容。

问题二:该实验说明了哪些心理学的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影片中,参与者,不管是囚犯还是狱警,对这次实验的认识是认为是游戏。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报告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报告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在 20 世纪 70 年代,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于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设计并实施了一项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探究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塑造作用。

二、实验目的津巴多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性格和道德观念决定,还是更多地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影响?三、实验方法1、参与者招募通过广告招募了 24 名身心健康、没有犯罪记录、人格测试显示正常的男性大学生。

他们被随机分配为“囚犯”和“狱警”两个角色,每组12 人。

2、实验环境设置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

“监狱”包括三个小“牢房”、一个“禁闭室”和一个“监视室”。

3、实验规则“囚犯”在实验开始时被“警察”逮捕、搜身、登记,并被戴上手铐和眼罩,送入“监狱”。

“狱警”则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如制定规则、惩罚“囚犯”等。

4、实验时间原计划实验持续两周。

四、实验过程实验开始后,“囚犯”和“狱警”很快就进入了各自的角色。

“狱警”逐渐变得严厉和专制,他们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规则,并对“囚犯”进行体罚、羞辱和心理折磨。

“囚犯”则表现出了顺从、抵抗和情绪崩溃等不同的反应。

在实验的第一天,“囚犯”们就发起了一场反抗,但被“狱警”镇压。

随后,“狱警”的行为愈发恶劣,他们剥夺“囚犯”的睡眠、限制饮食、强迫“囚犯”进行高强度的劳动。

“囚犯”们的心理状态迅速恶化,出现了焦虑、抑郁、恐惧等症状。

仅仅过了六天,实验就不得不提前终止。

因为实验的情况已经超出了津巴多的预期,参与者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角色对行为的影响“狱警”在拥有权力后,表现出了攻击性和专制性,而“囚犯”则变得消极和顺从。

这表明社会角色能够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2、环境的塑造力量模拟监狱的环境使得原本正常的大学生在短时间内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

震惊世界改变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震惊世界改变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震惊世界改变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心理学实验,它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恶性权力关系对人性的影响。

这项实验震惊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们对社会权力关系的看法,有助于警醒人们关于人性行为的影响和认识。

斯坦福监狱实验于1971年开始进行,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齐姆巴尔德设计并指导,旨在研究权力和自由的影响。

该实验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在实验室设立了监狱,选取了24名大学生做为参与者,其中12人扮演监狱警卫,另外12人扮演犯人。

实验在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因为警卫们很快就开始过度使用权力,虐待犯人,并且顺从和接受这种特权的力量越来越强。

警卫们开始用非人道的方法惩罚犯人,剥夺他们的自由,使他们失去人性尊严。

实验一度出现了暴力、精神崩溃和极度抑郁的状况,导致实验提前结束。

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身处特权地位并被赋予权力时,他们往往会利用这种权力去控制和支配其他人。

实验说明了权力关系对人性的影响,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非常应有的警示。

震惊世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改变了人们对权力和自由的看法。

实验结果表明,权力和自由之间往往存在着互相制约和影响的关系。

当人们被赋予权力,他们常常会滥用这种权力去控制和支配其他人,而被控制的人则很容易失去自由和人性尊严。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影响并不止于心理学领域。

它曾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和法律等领域,展示人类社会中恶性权力关系的危害,并对社会构建和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警醒作用。

它促进了人们对人性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和检验,对打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公正、平等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斯坦福监狱实验也受到了批评和质疑。

有学者表示,实验有着过度的评估和解释,结果可能会有所扭曲,不符合真实情况。

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也存在疑问,因为实验条件的模拟效果可能会引起实验参与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误解。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确有其局限性,但当代世界中广泛存在的权力关系问题在理解和研究人性行为中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
内容介绍
科学家找来一群普通善良百姓,随机 分成两组,由几个人扮演"狱卒"来管理别 人扮演的"囚犯",模拟一周的监狱生活。 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后来狱卒开始使用 权力维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力、私 刑来发泄个人情绪。后来,“犯人77号” 带领“囚徒们”对“狱警们”展开了报复, 整个监狱陷入失控状态,直到代表实验结 束的红灯与警报声出现……。
环境因素的存在且影响力巨大
这个微型但直观的实验例子以其强有力 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向人们展示了封闭 环境下任由权利泛滥便会诱发心理扭曲、 暴力横生的全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权力是导致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
• 囚犯们并不打算惹事,却一直被沉溺于权力的 狱警欺凌。虽然影片依然表现了囚犯们的反抗以 及监狱暴动,但是在象征实验结束的红灯和警报 声出现后,实验室的大门打开,所有人都找回了 理智,从他们这7天里一直在扮演的实验角色中解 脱出来。 • 一开始狱警们仅仅只是害怕他们做得不够好而 导致实验失败,最后得不到14000美元的报酬, 从而开始惩罚囚犯。但是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 有人慢慢地失去了心理平衡——意味着总有人经 不住权力的诱惑。因此,无论囚犯们是否叛逆, 冲突都将发生。

斯坦福监狱实验 服从到底能有多可怕

斯坦福监狱实验 服从到底能有多可怕

斯坦福监狱实验服从到底能有多可怕01 路西法效应:每个人都可以变恶魔?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

1由心理学家Philip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

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这项研究于1971年8月17号星期天开始。

没人明确知道他们将陷入何种境地。

到目前为止,斯坦福监狱实验依然是斯坦福大学所开展过的最著名——也是最臭名昭著——的研究项目。

六天以来,研究中一半的参与者在同伴手下忍受着惨无人道的虐待。

他们屡屡被嘲笑、拔光衣服、剥夺睡眠,甚至被强迫把塑料桶当作马桶使用。

其中一些人用暴力反抗,另外一些人则变得歇斯底里或者步入绝望的深渊。

随着情形陷入混乱,研究者们却熟视无睹的在一旁围观——直到其中一名同事最终站了出来。

1973年,美国心理学会的调查得出结论,认为监狱实验符合行业现有的道德标准。

但是之后几年,那些标准都被修改以禁止类似于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人类被试研究项目。

“将人置于那种境地的行为研究再也没有在美国开展过了。

”津巴多说。

斯坦福监狱实验成为不计其数的书籍和纪录片的主题。

有一部电影基于它改编,也至少有一支朋克乐队以它命名。

在“斯坦福监狱实验”过程中,津巴多博士目睹了令人震惊的情形: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

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他称之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魔鬼撒旦。

BBC曾试图还原当时的场景如果斯坦福监狱实验模拟出一个更加文明的环境,囚犯和看守能否展现出不同的行为?2001年12月,斯蒂芬·莱谢尔(StephenReicher)和亚历山大·哈斯莱姆(AlexanderHaslam)这两位心理学家试图有所斩获。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报告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斯坦福监狱实验,又称为斯坦福监狱研究,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进行的一项著名实验。

该实验旨在研究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探讨权力、权威、服从和道德等因素在个体行为中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2. 研究权力、权威、服从和道德等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3. 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在个体行为中的作用。

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24名生理、心理健康的男性志愿者,年龄在18至22岁之间。

所有志愿者均无入狱经历,不吸毒,身体健康。

四、实验地点实验地点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地下室,模拟真实监狱环境。

五、实验过程1. 实验分组:将2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囚犯,一组扮演狱警。

每组人员分别为9人,3人作为后备。

2. 实验准备:为扮演囚犯的志愿者配备囚服、编号、脚镣等装备,模拟真实监狱环境;为扮演狱警的志愿者提供制服、哨子等装备。

3. 实验开始:实验开始后,囚犯被押送至“监狱”,接受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等程序。

囚犯被关押在牢房内,不能自由行动,仅能在走廊放风。

4. 狱警职责:狱警负责维持监狱秩序,执行一系列规则,如命令囚犯做俯卧撑、脱光衣服、空手洗马桶等。

5. 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囚犯和狱警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

六、实验结果1. 狱警行为:实验开始第一天,狱警们还比较温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变得粗鲁、充满敌意,甚至想出多种对付囚犯的酷刑和体罚方法。

2. 囚犯行为:实验开始时,囚犯们感觉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出现反抗行为,如拒绝服从命令、取笑狱警等。

3. 实验终止:实验进行到第六天时,实验被迫终止。

原因如下:(1)囚犯们因无法忍受监狱环境而发起暴动,反抗狱警的统治;(2)部分囚犯出现心理疾病症状,如失声痛哭、精神崩溃等;(3)狱警们表现出虐待狂病态人格,对囚犯进行无理由的虐待。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什么效应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什么效应

效应:效应,拼音xiàoyìng,是指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科学现象,通常以其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

如法拉第效应成效。

效应(Effect),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而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效应一词使用的泛围较广,并不一定指严格的科学定理、定律中的因果关系。

例子如温室效应、蝴蝶效应、毛毛虫效应、音叉效应、木桶效应、完形崩溃效应等等。

心理学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了什么:实验详情该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Zimbardo等人在1969年展开的。

目的:调查人的虐待心理倾向是先天还是后天参与者:24个大学男学生(无入监经历,不吸毒,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作为酬劳一天15美元。

地点:调查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过程:参与者由警察逮捕,并押至试验地点。

以抽签的形式将参与者分成两批,12个人为囚犯,12个人为狱警。

囚犯将先脱掉衣服洒上除虱药粉,穿上类似于女人的连衣裙一样的白色袍,不能穿底裤,头戴丝袜,为每个人编号来代替名字,并且在右脚脚踝出有铰链。

狱警则穿制服,有警棒,带不反光的墨镜(Cool Hand Luke)来防止目光接触。

由于没有钟表也没有窗户,所以囚犯们并不知道时间。

狱警可随自己喜好进行惩罚。

结论:后天原因,由于监狱的特殊环境使得狱警的行为更加暴力,到后期有些严重的甚至以惩罚犯人为乐。

由于社会的多方干扰,该实验不得不被迫提前结束。

事实上只进行了6天。

作为囚犯的参与者称之为可怕的梦魇。

也对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伤害。

这个实验也导致了关于监狱虐待一条新法律的诞生。

以上皆为事实,或许会与电影情节有一些出入。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2015年上映的剧情片,由Kyle Patrick Alvarez执导,埃兹拉·米勒和奥莉薇·瑟尔比出演。

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发生在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学,一群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试验的故事。

案例1:斯坦福监狱实验

案例1: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类型
心理学实验,实验室实验
因变量:每个人的表现,例如看守的性格变的冷酷无情;自变量:每个人的身份,大学生被分成了看守和犯人等;实验背景:监狱中进行模拟
验证目的
路西法效应,即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魔鬼撒旦)
时间
1971年,8月14日
实验者挑选过程
为了探究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能在何种方式控制个体行为,主宰个体人格、价值观念和信念、津巴多博士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广告:“寻找大学生参加监狱生活实验。

酬劳是每天15美元,期限为两周。

”结果共有70人报名,经过一系列医学和心理学测试,24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年轻人入选。

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9名犯人,9名看守,6名候补。

实验过程
看守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过程中看守对犯人进行惩罚、折磨,采取了各种折磨措施,而犯人则在此过程中过上了凄惨的监狱生活
具体折磨方式:1、如果有谁忘记指示或床铺整理得不合格,就要做10个、20个或是30个俯卧撑;2、用灭火器喷射囚犯,将他们赤身裸体地锁在床腿上;3、不允许他们上厕所;
4、始强迫犯人玩跳山羊,强迫犯人背着两名狱友做俯卧撑..;
5、强迫两个“囚犯”模仿动物交配
实验结果
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实验便让9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毫无前科,具有大学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看守
实验结果
作为无权势者的囚犯面对权势者所建立的监狱与狱规(可以延伸至类似监狱情境的社会结构),囚犯们只能“回应”——这种“回应”只能遭致两种选择:反抗或是顺从。

前者,带来的是惩罚;后者导致的是自主性和尊严的丧失。

斯坦福监狱实验方法

斯坦福监狱实验方法

斯坦福监狱实验方法斯坦福监狱实验是20世纪50年代末知名心理学家PhilipZimbardo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所做的经典实验,旨在研究人类在制度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中,将24名年龄18至25岁的男性学生特意分为两组,一组被称为守卫,一组被称为犯人,以观察在实验的设定的环境中,守卫与犯人之间的互动变化。

实验发现,当守卫们拥有权力时,他们滥用权力,利用威胁、暴力以及其他令人恶心的手段,在犯人之上产生压迫作用,最终导致此次实验失败。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实施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首先是调查。

Zimbardo让实验者在调查中提供个人反应,用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个性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决定他们将分配到守卫组或犯人组中。

此外,实验者也受到提供的完整的实验说明,了解实验的细节,以及实验希望观察到的特征和关系。

接下来是实施。

实验者们被随机分配到守卫组和犯人组,将位于斯坦福大学模拟监狱中,模拟监狱中有门卫、安全监管、狱警、犯人组等,同时,守卫组也需遵守狱警制定的规则,并确保犯人保持服从。

最后一阶段是反思。

实验结束后,Zimbardo进行了大量访谈,以及观察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他发现,在实施阶段,守卫的行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开始滥用权力,利用威胁和恐吓,使犯人产生恐惧和压迫感。

这表明,在一定环境下,守卫拥有权力时,会不断滥用权力,最终导致实验失败。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守卫拥有权力时,会倾向滥用权力,并加重对犯人的压迫,导致实验失败。

因此,它提醒人们,当有权力时,应该正确的使用权力,避免滥用权力,削弱当局对犯人的压迫行为,建立一种人人尊重、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

同时,斯坦福实验也表明,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监狱系统有必要完善,如在犯人处罚阶段,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守卫滥用权力,削弱他们对犯人的压迫,从而使犯人的人权得到更好的保护。

总之,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有效结果已经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表明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我们应该正确使用权力,并尽力避免滥用权力,从而保护已被收容者的合法权益,并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看守”学得好快,如 果看过任何一部关于监狱电影的话,这都是看守的狱警常 用的策略。随着实验进行,看守们采用的惩戒措施日益加 重,以至于实验人员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提醒。
• 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的时候,一名囚犯因受到极度精神 压力而出现哭泣、咒骂等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状而退出 了实验。实验仅仅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正常的、心 理健康”的一个好人已经被一群“正常的、心理健康的” 好人折磨得濒临崩溃。
• 囚犯们以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接受看守们的各种要求。也有些囚犯以 “疯狂的表演”模仿8612,希望以此换取退出试验的机会:在试验的 第三、第四和第五天,各有一名囚犯被同意退出了试验。第五名囚犯 在退出的请求被拒绝后,全身出现皮疹的症状,最终退出了试验。
• 在只持续了六天的试验中,大约有100多人以不同的身份 接触这群囚犯:包括一名真正的典狱官,在接触了所有的
• 经过一番挣扎后,Craig Haney还是决定同意8612退出实验。
• 津巴多和他的同事第二天早上回到了实验室,质疑为什么 Craig Haney同意让8612退出实验。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津 巴多认可了Haney的决定。同时,在后备名单中,他们挑 选了一位学生,让他在当天下午加入实验,填补8612的空 缺。
我想我更爱自我反省了。那些经验使我变得更慷慨,也更 开放。我认为它使我成为了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 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改装成监狱,花15美元一天请来了 一批学生参与实验。这批学生要参加实验必须先通过一次 测试,以证明他们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
• 一共有70名来自美国各地的学生申请参与这个为期两周的 实验,他们绝大多数是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莱大学参 加夏季课程的学生。24名学生通过了测试,学生以随机的 方式被分成了两组角色:其中9名学生担任监狱中的“囚 犯”和9名学生则以三人一组轮班担任“看守”的角色, 余下6名则作为实验候补。
• 魔鬼已经被释放出来了。它狞笑注视着这群曾经“健康的、心理正常” 的好人,它让一些“看守们”沉醉于规训与惩罚的快感;让部分尽管 心理感觉不对、但迫于角色与承诺所赋予的服从义务而不得不配合其 他看守,从来没有提出过异议和反对,只是私下向囚犯提供帮助;它 让仇恨在“囚犯”心中播种,以致试验结束之后,当“看守”们和 “囚犯们”同坐一起讨论时,敌对的情绪让讨论变成了凶恶的对质, 当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接受试验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时,他们呈现均 是怀疑的情绪,在他们看来,这群最初友好善良的试验人员就是铁笼 的制造者;它让本应客观的心理学家失去了判断。
• 而就在8612提出退出的当晚(36小时),当津巴多的研究生Craig Haney作为实验负责人之一轮值夜班时,发现8612“精神已经崩溃,强 烈要求退出”,8612无法承受“看守们持续不断地骚扰,仅仅是因为 他在第一天领导了囚犯对看守的对抗。”在同意8612离开监狱进行短 暂的休息后,Craig Haney要做出一个外人看来很容易,但当时他感觉 极度困难的决定:是同意8612离开还是拒绝他的要求?津巴多是他的 导师和“老板”,午夜时分,不能够骚扰他的休息。同意?毕竟我只 是个二年级的研究生,这个实验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进行筹备, 让8612轻易退出便意味着实验设计受到影响,无疑结果的准确性也成 疑问。但当前这个年轻人的状态是他们在设计实验时无法想象的,不 放的话行吗?
• 看守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作为监狱长和实验负责人的津 巴多则告知看守们要自行解决问题。于是看守们采取措施 对囚犯进行“镇压”:脱光囚犯的衣服、把囚犯进行数个 小时的禁闭、没收枕头和被褥、取消囚犯的进餐、强迫囚 犯用手清洗马桶、进行俯卧撑或者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活 动而羞辱囚犯、剥夺囚犯的睡眠、半夜把囚犯拉出来清点 人数和进行各种屈辱性的活动。他们还采用了心理上的分 化策略:服从管理的好囚犯会被提供特权,更好的牢房和 伙食。
斯坦福监狱实验
• 该实验是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1971年在斯坦 福大学进行的。实验把征募来的通过了专门测试 的受试者——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 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
• 本来这个实验计划是十五天,但到了第六天就宣 告终止。终止的原因是该实验对扮演囚犯的实验 者造成了伤害。
• 这100多个人,包括看守和囚犯,试验的设计者、心理学 家津巴多,都没有想过还有一个选择:中止试验。他们已 经成为局中人,被困在以理性和科学为借口所编织的铁笼 之中,无法脱身,唯有服从,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 直到试验的第六天,津巴多的女友Christina Maslach的到访。 • 刚刚获得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她,已经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
• 结论 后天原因,由于监狱的特殊环境使得狱警的行为更加暴力,到后期有些严重 的甚至以惩罚犯人为乐。作为囚犯的参与者称之为可怕的梦魇。这个实验也 导致了关于监狱虐待一条新法律的诞生。
• 就像莫罗的那句老话:
“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 (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 担任“囚犯”的学生身份以数字代替,每个人都穿上犯人 的衣服,戴上脚镣和手铐,有些学生是在家里被逮捕的, 被铐上手铐,戴上牛皮纸头套,而执行逮捕行为的是同意 与津巴多合作进行实验的加州警方,面对呼啸而去的警方, 不明就里的邻里大为惊讶;而担任“看守”角色的学生则 是穿着警服,戴上黑色的墨镜以增加权威感,在囚犯进牢 时,按照监狱的正式程序对犯人进行裸体的搜身,他们拥 有一切真实狱警所拥有的权力。而自愿参加实验的学生们 则被告知实验过程中,他们所拥有的部分人权可能被侵犯。
• 试验一直持续到第六天。监狱情况渐进式的恶化启动了所有参与者的 心理适应机制:一切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如试验设计所安排的进行。 连接替8612进入试验的代号为416的候补学生最初的“这是个疯人院” 的印象也已经被“这理应是个疯人院”的看法所代替,尽管他最初的 时候以绝食进行反抗,但经历了黑房幽禁、狱友在看守鼓动下对他进 行羞辱的经历后,本应最是正常的他换来的是彻底的孤立,他的绝食 对抗让看守和囚犯们从某种意义上站到了一起。
• 津巴多事后回忆他当时的判断,他觉得8612是心理上过于软弱,无法 承受哪怕是一丁点的压力,毕竟实验只进行了大概一天的时间,怎么 可能会那么快就要求退出实验呢?实验还有13天的时间啊!
• 作为实验设计者、心理学家的津巴多,本应客观地评价8612的状态, 结果也被监狱长的角色所逐渐控制被影响他的判断。这种控制一直持 续到第六天,直到一个局外人的出现,才把津巴多从监狱长的角色中 “挽救”了出来。
• 结果证明,扮演狱警的人在模拟监狱的情境中, 开始变得有暴力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则预谋造 反。试验不久就被叫停,但其研究结果许多年来 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实验详情
该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Zimbardo等人在1969年展开的。
• 目的----调查人的虐待心理倾向是先天还是后天 • 参与者----24个大学男学生(无入监经历,不吸毒,身体以及心理健康),
• 该名编号为8612的囚犯是第一天率领囚犯反抗和挑战看守 权利的领导者,因此在看守们的反击中受到了“特别的照 顾”。当一系列的惩罚加诸于身后,8612已经察觉这不是 一场模拟的实验、一个虚拟的监狱,而是一个“不是由政 府、而是由心理学家设置的真正监狱”。当8612向津巴多 当面提出要求的时候,津巴多也已经完全进入了监狱长的 角色,他考虑的已经不是8612的精神状态,而是如果8612 退出,会引起更多人退出,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作为酬劳一天15美元。
• 地点----调查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 • 过程
参与者由警察逮捕,并押至试验地点。以抽签的形式将参与者分成两批,12 个人为囚犯,12个人为狱警。囚犯将先脱掉衣服洒上除虱药粉,穿上类似于 女人的连衣裙一样的白色袍,不能穿底裤,头戴丝袜,为每个人编号来代替 名字,并且在右脚脚踝出有铰链。狱警则穿制服,有警棒,带不反光的墨镜 来防止目光接触。由于没有钟表也没有窗户,所以囚犯们并不知道时间。狱 警可随自己喜好进行惩罚。
囚犯后,他观察到这场模拟试验在这批学生囚犯身上造成 的反应与首次坐牢的人非常相似;20多名心理系的学生从 视频监视器和窗户中观察试验;24名囚犯的父母和朋友在 探监的时间和囚犯接触,而其中一位母亲在探访之后寻访
了一位神父,在神父找到了一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如何让 她的孩子脱离“斯坦福监狱”,这名律师在试验的最后一 天与所有的囚犯进行了访谈。
• 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应该不会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毕 竟这批所谓的看守和囚犯都是通过心理测试证明是“正常 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津巴多也在1996年多伦多举行的 讨论会上坦诚,在实验进行之前,觉得有可能只是无聊的 两个星期。
• 实验开始的相遇是尴尬,毕竟对于看守和囚犯双方而言, 都需要时间进入角色。无聊的时光如何打发?于是这群耳 濡目染于当时美国反越战学潮的学生囚犯开始挑战权威: 撕掉缝制于衣服身上的编号,把自己锁在牢房内不理会看 守的命令,并取笑看守。
• 而在斯坦福大学古老而庄严的心理学大楼地下室,敌对情 绪日益升级:看守们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想方设法折 磨囚犯;囚犯们则继续承受着折磨,以行尸走肉般的顺从 回应。这已不是一场cosplay了,不是一次愉快的暑假回 忆,不是一次舒服的打工经验,而是一次噩梦。在试验开 始的时候,“看守和囚犯之间没有任何的差异性;而在试 验持续了一周以后,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相似性了。”
“普通的大学生置于那样的情境下会做出这么可怕 的事情来。”(津巴多)
“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实验。我的同事们可能从没有对它进 行过多的思考。但是这个监狱实验却让我更加清晰的意识 到权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中心角色。我对我作为老 师所拥有的权力也更加敏感。我在教室里开始下意识的减 少权力的消极影响。我鼓励学生们挑战质疑我。
莱分校助理教授的职务,正准备动身,分身无暇的她只好拒绝了津巴 多邀请其参与斯坦福监狱试验的研究项目。 • 但她还是答应了津巴多帮忙做一些访谈。她在试验进行了大约一周之 后的周四晚上来到了斯坦福监狱。一开始的印象是平静,与其中一名 看守进行了交谈之后,她的感觉是这是一位礼貌、友好和让人愉快的 好人。 • 而这位昵称John Wayne的看守,是斯坦福监狱最“臭名昭著”的狱警。 尽管耳闻John Wayne的作为,Christina见到了John Wayne之后却感到 非常震惊(absolutely stunned):与传闻相反,John Wayne是一个绝 对的好人。但直到她开始试验观察时,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 他戴着黑色的墨镜,手持警棍,身穿制服,放声嚎叫,痛骂犯人,让 犯人报数时表现出一种粗暴的态度。 • 当时正当洗浴时间。洗浴房在监狱外,看守把犯人用脚镣锁成一列, 每个人都戴上头套,完全看不到环境的情况。再把他们带到洗浴房。 津巴多通过观察窗看着发生在监狱的情形,兴奋地对他的女友说: “快来看,看一下现在要发生什么!”“看到没有,这场景是太棒 了!”但Christina却把头转过去,不忍再看,心里充盈着一种冰凉而 作呕的感觉:如此残暴的场景让她感觉到一种女性置身于男权世界所 产生的无力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