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申葆嘉
(南天大学旅游学系,天津300071)
[收稿日期]2003-11-05
[作者简介]申葆嘉(1923-),男,南开大学旅游学系离休教
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现象基础研究、旅游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中国旅游问题。
[摘 要]本文试图以笔者多年从事旅游现象基础研究所获
知识,对改革开放中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回顾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的角色及有关问题,然后对“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和“旅游是经济发展增长点”加以评论,最后以旅游现象中几个基本特征为据,阐释笔者对旅游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旅游基础理论;旅游经济;中国旅游经济问题[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3)06-0021-04
旅游是否可以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来使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旅游在我国社会
中受到世俗眼光的对待,而且其本身具有的一些特征不容易为人们理解,这个问题拖延了20多年,至今仍未澄清。笔者从事旅游现象基础理论研究20余年,从中探索到了一些来自实际的知识,感知要澄清这个问题,需要从弄清旅游自身性质、形态、结构的特征入手,在经济学理论支持下,将背景特征与我国社会当前现实进行比较文化研究,通过因果关系的纵向和横向梳理,可能会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不过对任何事物的判断,必须在排除任何主观意识的干扰,也就是尽可能客观地、不受观察者自身传统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影响的情况下作出,所得到的解释才可能更符合事实。在这样的思路下,本文关于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将包括回顾旅游在改革开放中所扮演的角色,评论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旅游扮演角色所提出的要求,以及解释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态度。
思考之一 改革开放与旅游:回顾与旅游扮演
的角色
自1927年意大利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A.Mariotti )出版名为《旅游经济讲义(Lezionidi economia touristica )》的旅游专著,以自己的理论论证了旅游是经济性质的活动后,很长时间内,影响及于世界很多国家。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推出入境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当时十分紧缺的外汇。
上世纪80年代初,以“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方针在实施农村粮食生产结构改革的同时,也带动了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兴起。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在旅游业穿针引线、提供相关服务的协助下,形成了港澳台地区厂商来料加工日用工业品的生产基地。可能是旅游业的这种角色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经过媒体炒作,旅游业被冠上了“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等称号,同时也出现了旅游业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产业的说法,而当时出台的“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五个一起上”等政策性措施,更大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热潮”。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以
浦东新区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为核心的高新科技产品生产与新的金融服务系统的建设,引导了改革开放以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高潮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展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需要作出新的评估。1990年作为国家级大型旅游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报告———《中国旅游经济研究》正式推出,在这个研究成果报告中,提出了“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正好适应了全国各地稍有点滴自然或人文资源的地方,想借发展旅游的机会谋取经济利益的需要。于是旅游开发迅速升温,旅游被称之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重点产业”、“先导
21
产业”,激起了各地圈地建设旅游景点和设施的狂潮。
旅游业发展迅速,也带来了另外一个信息,那就是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旅游需求,这个情况也意味着人们手头比10年前宽裕了。国内旅游在商业运作中重新起步,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对改革开放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它标志着改革开放面临着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以往依赖外力发展经济的情况,有可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经济,虽然这需要很长的过程才能实现,但这是一条我国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终于,改革开放初的“出口导向”方针为“内需导向”方针取代,1998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旅游是经济发展增长点”的角色定位;于是旅游在改革开放新阶段中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重新作出解释。
下面一节将就笔者对“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以后简称“战略”)和“旅游是经济发展增长点”(以后简称“增长点”)的涵义作出自己的解释。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以及笔者所持观点源于多年从事旅游现象基础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因此拟就几个关键性观念先作简要说明,这样,或许可能有利于与读者沟通。需要说明的观念,有下面几个:
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产物。说明了旅游产生在社会发展史背景上的特征,这个时空特征,体现在经济基础上的是市场机制下的自由竞争、利益导向、公平原则和不断创新的运作规则,体现在上层建筑上的是以人的尊严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价值体系。
社会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同样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产物的社会科学,与旅游现象有着同样的时空背景特征,因此,只有在社会科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学术思想和科学规范内从事旅游现象的探索,才有可能触及到旅游的真实。
我国社会现实。改革开放20多年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分阶段中,体现在人际关系和人物关系上的各种现象,都要集中地反映为当前社会的现实。在掌握了来自实际的旅游真知后,如何发展旅游,就必须在我国社会的现实背景上作出考虑、判断和决策,才能得到符合事实的结论。
思考之二 旅游与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点”的议论
改革开放进程中,关于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已经有了许多议论,笔者认为“战略”和“增长点”的提法分别来自国内最高层次的学术机构和官
方,极具代表性。因此宜作析评议论,以兹下情上达,共谋改革开放大业顺利实现。
从“战略”和“增长点”的立意来说,与当初把入境旅游作为获取外汇重要途径的用意是一致的,只是旅游在改革开放中所扮演的角色,因全局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为之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
“战略”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课题———“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子课题成果集《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提出的。这个国家首次旅游科研课题,是由国家层次的社会科学和社会发展研究机构负责人主持,课题组的成员主要来自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经过多年探索,主要子课题成果集《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于1990年9月在北京出版,并于翌年在长沙召开了成果审定会。“战略”的推出,当时曾引起少数与会者的质疑,认为旅游属于文化性质的活动,不能用作经济手段超前发展。笔者见到成果集较晚,在开会时才收到此书,对于把旅游作为经济手段加速发展可能造成社会严重后果,表示了忧虑。
10多年过去了,笔者的忧虑并没有消失。在探索旅游现象的基础问题时,有机会细读了成果集。笔者的印象是,这个成果集与所熟悉的科学研究报告,在体例上有很大不同,开卷不是说明课题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目的和对象、思路、研究方法,继之的也不是标志鲜明的用以阐释最终成果理论的总报告,而是一个前言,包括:“关于旅游业的性质问题”和“关于如何发展的思考”两个问题。该书的主体分为综合篇、经营篇、地区篇以及附录4部分。
从各篇所包括文章的结构来看,中心意图在于为“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作解释,在笔者印象中,这本46万字的巨著,更像是解释“战略”的政策文件,而不是常规性科研成果报告。
由于缺乏最必要的事实支持,笔者只能就印象所得谈几点看法。
是旅游经济还是“旅游业经济”。这是一个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的问题。旅游经济和“旅游业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包括后者在内的、体现为社会现象的宏观旅游活动范围内部以及与社会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后者只指旅游业的经营业务与旅游者,尽管在与社会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上,都使用了“旅游经济”的名称,但在成果集里却仅只限于“旅游业经济”。
研究方法问题。笔者一向主张旅游现象必须在社会科学领域内进行;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基础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