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之经验分享
发热待查病例分享1精品PPT课件
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 日期 6-7
WBC 正常
N%
L%
RBC
76.1%↑ 19.4%↓ 3.5↓
Hb 93↓
PLT 114 ↓
6-10 2.00↓ 39.5%↓ 50.5%↑ 3.06↓ 78 ↓ 63 ↓
6-12 6.08 18.7%↓ 71.2%↑ 3.01↓ 76 ↓ 104 ↓
6-16 4.18 55.57% 31.8% 3.47↓ 91 ↓ 195
既往史:十余年前患甲亢;十余年前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青霉素过敏。
个人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 T:36.6℃ P:78次/分 R:20次/分 BP:124/77mmHg
神情,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口腔黏膜及咽部充血,心率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 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脾脏明显肿大,肝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ENA全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甲功5项:甲减。
肿瘤标志物:铁蛋白593.2 ug/L、糖类抗原72-4 45.65 U/Ml、NSE 17.71 Ug/L。
病原学检查:乙肝小三阳,其余全为阴性。
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 成熟淋巴细胞比值增高,部分形态不规则,其余无明显 异常,建议免疫分型等相关检查进一步分型。
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增生活跃,局限性淋巴细胞比值偏高,其余无明显异常。
PET-CT: ①脾大,双侧颈部、腋窝、纵膈及腹股沟小淋巴结,代谢均不高。 ②全身未见恶性肿瘤病变征象。
住院期间: 患者体温从6月10日(入院第二日)即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
(6月9日——6月22日) 逐渐好转。
对发热待查患者的责任制护理经验总结
院的 6 3例发 热待 查 患 者 的护 理 总 结 如 下 。
1 心 理 护 理
2 53
对 发 热待 查 患 者 的 责任 制护 理 经 验 总 结
李 维, 郭 述娟
1 0 0 0 2 9)
( 中 日友好 医院 风 湿免 疫 科 , 北京 发 热 待查 ( f e v e r o f u n k n o w n o r i g i n , F U O) 是 指 发 热 持
( 1 ) 药 物降温 : 使 用 药 物 降温 体 温 下 降 速 度 较 快 , 患者 出汗 较 多 , 易发 生体温不 升及虚脱 , 所 以要 密 切 观 察 生 命 体征 及尿量变化 , 发现患 者有无低血 容量发生 , 以便 及 时 补 充 水 电解 质 。 ( 2 ) 物理降温 : 物 理 降 温 时 需 关 闭 门窗 , 注 意保 暖, 时 间一 般 为 2 0 ~ 3 0 mi n ; 如需 反 复使 用 , 应间隔 1 h 。 注意 患 者 寒 战 时不 宜 进 行 物 理 降 温 , 同 时 应 在 患 者 足 底 置
热水 袋 , 可 减轻脑组 织充血 , 促进 散热 , 增 加 患 者 的 舒 适
理服务病房 , 建 立 患 者 对 责 任 护 士 的 信 任 。通 过 与 患 者 的
耐心交流 , 初 步 了解 患 者 的心 理 状 态 。 ( 2 ) 消 除 患 者 的 紧 张
焦 虑 恐 惧 : 由 于 患 者 多 是 经 门 诊 较 长 时 间 治 疗 无 效 入 院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状态,常见于多种疾病。
在医学实践中,对于患者的发热症状,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与诊断,以找出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般情况下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一、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首先,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热情况,包括发热的时间、频率、伴随的症状,如头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还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接下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情况,并对各个系统进行仔细观察。
二、常见病因的排查基于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首先要排除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
针对这些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液分析、血培养等,以明确病因。
三、涉及系统的特殊检查对于一些明确的系统相关病因,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特殊检查。
例如,对于心脏病引起的发热,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发热,可以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
四、血液学与免疫学检查在发热时,血液学检查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信息。
例如,全血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白细胞升高表示细菌感染,白细胞降低表示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肝功能与肾功能的检查则能协助评估器官功能。
免疫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发热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结核病的诊断可通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结核抗体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ANA(抗核抗体)等的检查来辅助诊断。
五、影像学检查在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诊断。
例如,对于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胸部X线或CT扫描检查;对于疑似腹部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腹部超声或CT扫描。
六、其他辅助检查根据具体病例需要,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细胞学检查等,以帮助明确病因。
综上所述,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以确保查找到正确的病因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发热门诊疫情个人经验材料
发热门诊疫情个人经验材料背景自疫情爆发以来,发热门诊成为了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和观察,现将其分享如下。
发热门诊流程1. 病患到达门诊前,提前进行在线预约,以便门诊能更好地安排人员和资源。
2. 在进入门诊的时候,必须佩戴口罩,并接受体温检测。
如果体温正常,则进一步辨别病情并进行登记。
3. 登记过程中,病患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姓名、联系方式等),并填写相关的健康状况问卷。
4. 医护人员将对病患进行初步的病情询问,以了解其症状。
5. 根据症状初步判断,医务人员可能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6. 病患可能会接受一些必要的治疗,如发热控制、疼痛缓解等。
7. 医护人员会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并根据病情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8. 如果发现病情严重或怀疑为感染,病患将被转至专门的收治医院。
9. 在离开发热门诊前,病患必须遵守给出的医嘱,如隔离、药物和注意事项等。
个人经验1. 尽量提前预约,以避免等待时间过长。
2. 在门诊前,准备好个人基本信息和相关资料,以便快速登记。
3. 在等待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4. 如有身体不适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以获得及时的帮助。
5. 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建议,并配合执行。
6. 在离开门诊后,继续注意个人卫生,在家休息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结论发热门诊是应对疫情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的流程和个人经验,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患、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同时,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配合门诊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建议,共同努力抗击疫情。
以上是我在发热门诊的个人经验材料,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注:文档内容仅为个人经验分享,具体情况以官方指导和医护人员建议为准。
发热待查病例分享
检测。 3、肿瘤:淋巴瘤? 白血病?实体瘤?
5mmol/L(复查空腹血糖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DIC全套:D-二聚体、FDP、APTT、FIB轻度升高 。 T-SPOT、结核抗体+蛋白芯片;
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外周血细胞学。 口腔黏膜及咽部充血,心率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脾脏明显肿大,肝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DIC全套:D-二聚体、FDP、APTT、FIB轻度升高 。
ENA全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甲功5项:甲减。
肿瘤标志物:铁蛋白593.2 ug/L、糖类抗原72-4 45.65 U/Ml、NSE 17.71 Ug/L。
病原学检查:乙肝小三阳,其余全为阴性。
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 成熟淋巴细胞比值增高,部分形态不规则,其余无明显 异常,建议免疫分型等相关检查进一步分型。
初步诊断:发热待查
患者病情特点:1、慢性病程。2、反复高热,伴脾大,伴两系减少,白细胞不高。
3、多系统受累。4、双肺炎性改变。
初步考虑: 1、肺部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伤寒、布鲁菌)?结核?病毒?真菌?
2、败血症? 3、肿瘤:淋巴瘤? 白血病?实体瘤? 4、结缔组织病?
入科后处理
告病重。 护理常规,持续吸氧,测血压,记尿量。 美罗培南,地塞米松、兰索拉唑、果糖、基泰、沐舒坦等对症支
“发热待查”病例分享ຫໍສະໝຸດ ——感染科III1病区杨东亮教授组
住院病历
入院日期: -6-9
基本信息:祁村秀;女;54岁;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江家集镇;农民。
主诉:发热四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耳鸣、头晕,与当地卫生院行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体温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青少年发热是指十五岁到十九岁之间的青少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
下面将介绍三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和护理体会。
病例一:患者小李,男性,十七岁,主诉发热一周。
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8.5℃,无明显皮疹,头面部皮肤发红,无明显压痛,无颈项强直,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案:对症治疗,注意保持水分摄入和休息,避免劳累。
护理体会:针对该病例,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记录体温变化情况。
护士应教育患者及家属合理添加水分、进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交叉感染。
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健康宣教,提醒患者尽量避免出门,减少感染风险。
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病例二:患者小王,女性,十六岁,主诉发热三天。
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9.0℃,无明显皮疹,胸骨下方闻及活动音增加,呼吸音清晰。
初步诊断:肺炎治疗方案: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痰液常规,病原学检测,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
护理体会:对于此病例,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疹情况,每天记录皮疹种类和分布情况,观察有无痤疮、疱疹的迹象。
护士应教育患者及家属避免用手抓挠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并保持室内环境无菌。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护士还应教育家属正确的护理皮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针对不同病例,护士的护理措施是有所区别的。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症状、病情变化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护士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为患者提供全面贴心的护理服务。
浅谈发热待查患者的护理
浅谈发热待查患者的护理摘要:从临床护理经验来看,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或病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身体发热,发热是患者身体本身防御机能的一个自然反应,在未确诊前,患者的情绪及病情随时可能出现波动,因此,做好发热待查患者的精心护理尤其重要。
关键词:发热待查护理一、发热待查的概念一般来说,成人的正常温度,口腔平均温度为37度,肛内平均温度37.5度,腋下平均温度为36.5度。
发热是指某种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是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值范围,称发热。
发热待查患者是指发热温度超出正常值范围,一般指超出38.3度,待续时间2-3周,通过各种检查仍未诊断出发热原因的患者,是临床医生经常碰到的难题。
发热待查的诊状为:规则或不规则发热,有时伴有寒战,关节酸痛、皮疹、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二、发热类型及病症评估在发热待查患者护理过程中,弄清不同病症导致的不同热型,有针对性对发热待查患者开展护理十分必要。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等。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
2、驰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又称败血症热型。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致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于无热期反复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3、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4、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交替一次。
常见于霍奇金病、回归热等。
5、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及渗出性胸膜炎等。
发热门诊疫情个人经历材料
发热门诊疫情个人经历材料我是一位在过去几个月中亲身经历了发热门诊疫情的人。
在这份材料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发病经过在某天早上,我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出现了发烧的症状。
我立即决定前往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到达医院后,我进入了排队等待的队列。
医院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所有人都必须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终于轮到我进入检查室,医生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
医生还对我进行了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和胸部X光检查。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我被要求待在医院的特定区域,以确保我不会与其他正在等待检查的人接触。
检查结果和隔离几个小时后,我收到了我的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我是新冠病毒阳性。
这对我来说是个震惊,但我知道我必须立即行动。
医生告诉我,我需要立即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播病毒。
我被转移到了隔离病房,那里提供了一切我需要的设施。
我如实告诉了医生我的症状和任何可以帮助他们治疗我的信息。
在隔离期间,我接受了定期的体温测量和医生的检查,并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治疗和康复在隔离期间,我经历了轻度的症状,包括咳嗽、乏力和身体不适。
我意识到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我鼓励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饮食惯。
时间过得很慢,但最终我康复了。
我再次进行了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并且结果显示我已经阴性。
医生告诉我,我已经恢复,并可以离开隔离病房回家。
结论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新冠病毒的严重性和影响。
我衷心希望所有人都能认真对待这个疫情,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
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战胜这场疫情,让我们的社区和世界恢复正常。
注:根据相关要求,我只能提供我个人的经历,不涉及法律方面的内容。
请在引用此材料时注意核实其真实性。
发热待查治疗指南
发热待查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针对发热患者的待查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待查治疗策略:
体温监测
* 对于发热患者,应严密监测体温变化。
定期测量体温,记录结果,并注意与病情变化的关联。
增加液体摄入
* 发热患者常因出汗而导致体液损失增加,因此应鼓励患者增加液体的摄入。
建议患者每天饮用足够数量的水和其他液体,以保持体液平衡。
休息和保持舒适
* 发热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
提供一个安静、凉爽的环境,以促进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
抗热药物
* 若体温较高且病情较为严重,可以考虑使用抗热药物。
然而,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禁忌症,并遵循相关的
药物使用指南。
以上仅为一般的待查治疗指南,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判断而定。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本指南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策略应根据医
生对患者病情的综合评估和判断来确定。
参考资料:
1.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发热患者的治疗指南. 2021.
2. 世界卫生组织. 发热的管理和治疗指南. 2019.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热门诊指南. 2018.。
发热待查诊治的临床思路2024
发热待查诊治的临床思路2024简介发热待查(FUO)是经常规检查和治疗体温仍然不能恢复正常,诊断不能明确,称为发热待查。
它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由于引起发热疾病种类繁多,导致最终诊断比较困难。
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构成有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本病病因复杂,需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病史、体征、检查结果及诊断性治疗结果,一一排查分析,但往往一些发热仍然最终不能确诊。
发热待查的概念经典的不明原因发热:① 体温多次>38.3℃;② 发热时间持续≥3周;③ 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病因仍然未明。
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中,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其中感染性疾病占50%。
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多达150多种。
临床思路•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串联思维;•病后诊疗经过:用药不热,停药发热;用药发热,停药不热。
诊断思路感染病学科当今的挑战•中国走出疫情大流行后的学科布局;•经典急性传染病偶发;•新发突发传染病,公卫责任重大;•三大慢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留下来的都是硬骨头;•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
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150多个品种,需要掌握的抗菌药特性:①药效学PD:抗菌谱、抗菌活性、联合抗菌作用、抗生素后效应;②药动学PK:吸收、分布(组织浓度)、排泄途径(肝胆、肾脏);③临床应用:适应证,各类部位感染、各类细菌感染应用的注意点;④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注意点,特殊病理、生理人群的应用。
感染病科的出入口感染病科:入口-“垃圾桶”开设非传染性的感染病房,要敢于成为“垃圾桶”。
感染病的“垃圾桶”(difficult-to-treat infections)有多种基础病如糖尿病、结构性疾病的复杂性感染;高龄、合并用药;肿瘤化、放疗后的复杂感染;大手术后的脏器感染如器官移植后感染、脑膜炎、腹膜炎。
非感染病的“垃圾桶”收治发热待查(40%仍为感染病,60%为非感染病)。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患者1:
患者为15岁男性,因发热伴有咳嗽、喉痛等症状,前往就诊。
查体发现喉部充血,呼吸音粗躁,痰液黄绿色,体温38.5℃。
初步诊断为急性喉炎并给予抗生素、退热药物等治疗。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患者发热持续,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病情加重,考虑存在并发症,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护理体会:
在患者初次就诊时,应首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确定特定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病情不适,热度较高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以缓解病情。
患者为13岁女性,因发热、头痛、腹泻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查体发现体温39℃,
腹部压痛,出现腹泻,病程已有3天。
初步诊断为急性肠炎并给予抗生素、止泻药等治疗,同时指导患者保持体力,加强营养。
在治疗急性肠炎患者时,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及营养,避免食物过于刺激,导致腹泻加重。
另外需要时刻监测患者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防止病情加重。
在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避免病情加重。
另外,
要加强患者的体力和营养,并严格控制症状,减少病情的恶化。
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本文将介绍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及护理体会。
这三例患者均为青少年患者,主诉为发热,未明原因。
我们将分别介绍每个患者的临床报告,并探讨相应的护理体会。
患者1是一名16岁的男性患者,主诉发热3天,体温持续在38.5℃左右,伴有头痛、咽痛和咳嗽。
身体检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颈淋巴结有轻度肿大。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咽拭子培养结果阴性。
经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和医生的诊断,最终确定该患者为咽炎,给予相应的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护理体会: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重视咽拭子培养和血常规的结果。
咽拭子培养结果阴性可以排除病毒感染,但细菌感染仍然是一个可能的原因。
了解患者的主诉和体征对于我们进行护理干预和提供相应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症状的缓解情况,及时与医生配合,做好护理工作。
护理体会:对于呼吸音粗、咳嗽和鼻塞等症状,我们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肺部情况,并与医生配合进行胸部X线检查。
正常的白细胞计数并不排除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
护理体会: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发热患者,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血常规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但并不能确定病因。
我们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便确诊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对于青少年发热待查的患者,我们需要重视主诉和体征的观察,及时与医生配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近日,我接诊了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患者,分别是小李、小张和小王。
他们都是15岁左右的男孩,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和发热症状。
在对他们的病情进行细致观察和护理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有益的体会。
小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的发热症状非常严重,体温超过39摄氏度。
经过询问和观察得知,小李在几天前曾参加了一场长跑比赛,之后就出现了发热的症状。
初步诊断为过度劳累引起的热性病变。
在为他擦身体、给他适量的退热药物和清凉饮料的我也告诉他要注意休息,不要再参加过度劳累的活动。
通过对小李的观察和护理,我意识到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该注意适度运动和合理休息,以免过度劳累导致发热症状的出现。
小张是一个文静的男孩,他的发热症状相对较轻,体温在38度左右。
在了解他的病情后,我们发现他最近一直有胃口不好的情况。
经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初步诊断为消化不良导致的发热。
在为他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适度的运动的我也告诉他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油腻的食物。
从小张的病情中,我体会到青少年发热的原因可能与饮食和消化有关,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青少年的健康非常重要。
小王是一个运动健将,他的发热症状非常突然而且严重,体温超过40摄氏度。
经过详细询问和观察,我们发现他在比赛中受伤,伤口一直未有效处理。
经过初步诊断,他的发热是因为伤口感染导致的。
在为他进行伤口处理和抗生素治疗的我也告诉他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保持伤口清洁。
通过对小王的观察和护理,我深刻地认识到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该注意预防伤害和及时处理伤口,以免引发感染导致发热症状的出现。
通过对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我意识到青少年发热的原因可能与过度劳累、消化不良和伤口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护理青少年患者时,我们要做好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工作,合理分析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也要注意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健康的方式,以预防发热等疾病的发生。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1. 患者A,男性,15岁,体温38.5°C,持续数天。
患者在入院前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只是感觉有些疲乏。
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经详细询问,患者家族中有风湿病史。
结合临床症状和家族史,初步考虑为风湿热的可能性。
患者被转至风湿科进一步诊治。
护理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初步诊断需要仔细收集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护士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前需要密切监测体温,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积极沟通,解释可能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 患者B,女性,14岁,体温39.2°C,伴有头痛和咳嗽,持续三天。
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体格检查发现扁桃体充血并有黏膜溃疡。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RP水平也升高。
通过扁桃体培养,最终确诊为链球菌咽炎。
护理体会:患者B的病情表现为明显的感染症状,包括头痛、咳嗽和乏力。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的变化,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在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后,护士需要帮助患者缓解不适症状,如提供适当的药物和适当的饮食。
3. 患者C,男性,16岁,体温38.9°C,伴有腹痛和腹泻,已经持续两天。
患者入院时表现为脱水现象,皮肤干燥,尿量减少。
血常规显示血细胞计数降低,电解质紊乱。
通过粪便常规检查,最终诊断为细菌感染性腹泻。
护理体会:患者C的病情表现为明显的肠道感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脱水。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并及时纠正脱水情况。
护士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期间,护士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正确的手卫生和饮食习惯,以预防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通过上述三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可以看出每个病例的病因和诊断都不同,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定最终的诊断。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
3例青少年发热待查的临床报告与护理体会(一)
临床报告:
患者:男,15岁,发热病史1天。
主诉:发热,头痛。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
咽部轻度充血,无扁桃体增大,肺部听诊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
诊断:病毒感染。
护理体会:
对于这样的病例,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护理:
1.控制体温:发热患者的体温应该控制在37.5℃以下。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法。
2.观察病情: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呼吸、脉搏和血压等,及时采取措施。
3.营养支持:发热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应该鼓励患者多喝水,适当饮食。
4.安全防范:隔离措施和消毒措施必须做好,防止交叉感染。
1.鼓励多喝水: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咳嗽和喉咙疼痛等症状,需要多喝水来保持充足的水分。
3.痰液清除:咳嗽常伴有痰液分泌,需要严格控制口鼻分泌物扩散范围,同时鼓励咳嗽时注意控制痰液。
4.营养饮食:建议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开水,少吃辛辣食物,预防病情因错误饮食加重。
1.严格隔离:确诊后立即进行有力的隔离措施,包括患者本人、病床污染物、餐具等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2.监测生命体征: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等,及时采取措施。
3.适当补液:注意监测尿量和尿液颜色,如尿量减少和尿色加深,则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补液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待查之协和经验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发热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涉及的疾病也极其纷繁复杂。
还有部分患者长期发热,虽四处求医仍诊断不明。
因此,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常被认为是最富挑战性的临床问题。
不明原因发热(FUO,feverofunknownorigin)又称发热待查,其经典定义于1961年由皮特斯多夫(Petersdorf)和比森(Beeson)基于对100例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所提出: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过≥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发热待查常见病因及其构成变迁发热待查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其中有部分患者虽然经过系统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病房以收治FUO及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为主。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997例FUO患者的病因构成,其中,感染性疾病占48.0%,结缔组织病占16.9%、肿瘤性疾病占7.9%,其他疾病占7.1%,诊断未明占20.1%(图1)。
结合我科此前对1985-1989年间130例FUO病例以及2000-2003年间449例FUO病例进行的病因总结,我们绘制了26年间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变迁图(图2),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medJ)2013年第5期。
综合我院26年间FUO病因变迁分析显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其他疾病在FUO病因构成中无显著变化,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明显降低(由16.9%降至7.9%),发热原因未明的比例显著增加(由10%升至20.1%)。
近年来国外文献中所报告的FUO诊断不明病例约占全部FUO病例的51%,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FUO患者诊断未明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的普及,病原学培养技术的提高,新研发的血清学检测项目越来越多,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等等,常见疾病的确诊效率提高,而符合经典FUO定义的病例却越来越复杂。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及工具详细、反复的病史询问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依旧是确定FUO病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在病史询问中,应特别注意对局部症状、旅行史、动物接触史以及用药史等的询问,应重视常见疾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树突状细胞(DC)检测,血培养(须进行3次),血生化,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磷酸肌酸激酶(CK)及抗核抗体(ANA)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尿常规及相差镜检,尿培养,结核菌素(PPD)试验,骨髓穿刺,胸腹部CT等等。
如果检查结果指向某个脏器病变,应进一步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或活组织检查。
在我们医院的数据中,结核病一直高居FUO病因构成的首位。
在2004-2010年间的病因分析中,结核病病例数占FUO总病例数的21.8%,占感染性疾病病例数的45.3%。
其中,肺外结核病例占85.7%。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IGRA)是一种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的体外免疫检测新方法,其使用结核分枝杆菌特有的抗原而非结核菌提取物刺激外周血中结核特异性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特异性较高,但不能替代传统结核病的诊断手段,其检测结果阴性不能除外结核病诊断。
然而,对于抗酸染色阴性和(或)分枝杆菌培养阴性、肺外结核、须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鉴别等情况,IGRA可为诊断提供补充性信息,特别是感染部位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例如,浆膜腔积液的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可提供更具敏感性与特异性的信息。
FUO结缔组织病中,成人斯蒂尔(still)病占31.5%,血管炎占24.4%。
对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的血管炎,要结合临床上多系统损害和组织病理作出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则主要依靠血管超声的典型表现。
FUO恶性肿瘤中,淋巴瘤占68.4%。
对于疑诊淋巴瘤的病例,须反复进行淋巴结、骨髓等活组织检查,必要时须行手术探查。
小结发热待查病因诊断需要感染科医生具备全面、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与多个学科紧密合作。
发热待查的诊断水平可一定程度上体现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
发热待查之华山“修炼”典型病例17岁女性患者,以咳嗽、咽痛、感冒起病,持续发热2月余。
患者体温最高达40℃,有畏寒,无寒战,体温不规则,病程中无皮疹,时有左肩、左侧膝关节疼痛,有时有头痛、头晕,无腹痛、腹泻、尿急、尿频等伴随症状,社区医生曾考虑感冒,予退热、消炎药治疗无效。
后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培养、痰培养、胸片、骨穿、胸部CT、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肥达试验均为阴性,予青霉素、头孢哌酮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后给予激素治疗,也未见明显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偶然发现患者自报体温38.5℃,但是手感温度不高,随即亲测患者腋温为36.7℃,肛温37.3℃。
经过讨论,考虑伪装热可能,立即停止所有治疗,并嘱护士亲自测量该患者体温。
其后,护士多次测其体温均为正常。
医生支开家属,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此时患者自诉面临高考,负担太重,成绩不理想,升学压力太大,借生病来逃脱学业。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后,予出院,嘱家属给予心理疏导。
后电话随访未再有发热。
在这例伪装热病例中,如果没有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患者,仅依靠书面记录,很难想象医生能够很快发现问题,明确诊断。
病因变迁及分析国外文献报告,感染、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肿瘤是发热待查最常见的病因。
我们对华山医院1999-2009十年间1558例FUO病例进行的分析显示,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病例的38%,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占30%、肿瘤占11%,仍然是FUO最常见的3大原因。
但是与我院1960-1980年间数据相比,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略有下降,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的比例则有所上升,而无法最终明确病因的病例仍高达13%(图1)。
在这3大类疾病中,局灶性感染、结核、心内膜炎、成人斯蒂尔(still)病、巨细胞动脉炎以及淋巴瘤较为常见,但表现各有其不典型之处。
例如,结核病作为发热待查中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肺外结核远较肺内结核为多,病变可波及肝、脾、骨、肾、脑膜、腹膜及心包等,表现极其复杂多样;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也有特殊之处:无基础性心脏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欧氏结节、Janeway结节、Roth斑、心脏杂音)常不明显,至少5%的患者血培养阴性;而肿瘤中则以淋巴瘤最为多见,但结外病变多见,可以累及几乎所有器官,表现十分复杂。
因此,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定义的变迁经典的发热待查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
随着技术的进展,国外对FUO的定义也出现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检查时间有所缩短,对特定人群[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粒细胞缺乏人群及老年人等)有不同的定义。
但是在我国,经典的定义仍然是最常用和符合国情的。
诊断的困难和挑战FUO病因繁多,涉及多个专业,约有200余种疾病。
而现阶段我国的临床医生培养过早进入专科训练,“专”而不“博”,导致很多医生综合分析和诊断能力不足。
FUO的病因虽然仍以临床常见病为主,但是往往表现多样,且常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需要临床医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严密的分析。
同时,FUO的许多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矛盾,或难以解释病情,更需要临床医生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诊断方法探索由于发热待查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对临床医生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要重视“患者”,重视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中细微的线索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发热待查”的谜团,取得正确的诊断。
在发热待查诊断中,对于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的分析是关键。
⒈高度重视病史的重要性不少年轻医生,在采集病史时常常比较重视患者的化验结果和治疗经过, 而忽视了发热的规律、患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以及发热的伴随症状,而这些常常包含了诊断的重要线索。
例如,患者有羊等动物的密切接触史,就应警惕布鲁菌病可能;有特殊药物使用史,则应该警惕药物热;而若有视力、听力下降、头痛、咽痛、肌肉关节症状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的伴随症状,更是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此外,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也是很重要的线索。
一般来说,发热超过2个月,则一般感染性疾病的几率下降,而发热超过1年,则感染和肿瘤的几率下降。
⒉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应强调全面细致;我们曾多次在甲周、肛门外生殖器、结膜等一般体检容易忽略的部位发现特征性体征,从而很快明确诊断。
此外,应每天对发热待查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对关键体征尤应动态跟踪,新出现以及变化的体征均是极其重要的线索。
⒊将微生物检测新技术运用于诊断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质谱等技术的发展使病原学检测有了更多的选择,为FUO中少见、罕见感染病的判断提供了检测方法。
⒋重视创伤性检查的价值仍有30%的发热待查患者以此明确病因。
应仔细判断活检部位,往往需要一次或多次活组织检查方能明确诊断。
⒌结合临床实践,综合判断辅助检查结果,既要重视又不盲从。
发热待查之华西观点典型病例患者女,54岁,因“反复发热、肝占位5年余”于2009年5月15日入院。
5年多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发热,体温高峰波动于38~39℃之间,发热时伴头晕、出汗、心累、乏力、气紧,无明显咳嗽、咯痰、咽痛、腹痛、腹泻、皮肤巩膜黄染、皮疹、关节疼痛等不适。
多次于我院及外院就诊,检查均发现“肝占位”,5年前及2年前于我院外科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均为“炎性肉芽肿”,但均于术后短期内复发。
此后患者自行长期服用小剂量激素(泼尼松5~10mgqd),体温可维持于38℃以下。
2009年5月,患者就诊于我院门诊,血液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消化科、肝胆外科多科会诊认为,可基本排除恶性肿瘤性疾病及一般化脓性感染,考虑更支持特殊慢性感染(尤其考虑结核及曲霉菌感染可能性大)。
建议收入感染科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过敏,7年前因“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
入院后停药观察,患者体温高峰波动于39℃以上,弛张热型,发热时觉全身酸痛不适,偶畏寒,无明显咳嗽、咯痰、头痛、腹痛、尿路刺激症状等不适。
5月20日,上腹部增强CT示“残肝右后方占位性病变,性质:脓肿?不典型肝癌?肝右叶缺如,左叶体积代偿性增大”。
考虑患者已行2次肝叶切除术,目前不宜再次手术切除。
将2005及2008年患者肝脏病理切片再次行抗酸染色及真菌染色检查:抗酸染色(-),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六胺银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