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精编)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2019/8/11
21
访谈研究的步骤
1. 初步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访谈的目的及所涉及到的概念和问题 (问题类型:开放性的、过程性的、解释性的问题);
2. 设计:列出达到目标所要经历的过程; 3. 访谈:进行实地访谈; 4. 记录与整理:建立关于访谈内容的文件; 5. 分析:确定收集到的资料与研究之间的关联; 6. 确证:检查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7. 报告:跟别人分享研究的所得。
2019/8/11
22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介绍 介绍自己的身份,或找有关人引荐(被访者的领导或邻居等)。
2、承诺 建立访谈关系要有志愿和保密的承诺。 自愿的承诺:一开始就明确说明访谈是志愿的,受访者随时可以退出访谈 关系,不对研究负任何责任。 保密的承诺:访谈内容保守秘密,未经受访者许可,不向第三者透露。发 表研究成果时,涉及到访谈记录或受访者提供的材料将征得受访者同意, 并对所有的人名、地名等都采用匿名方式。
2019/8/11
3
谁?何时?为什么?哪些人与事? 以及如何?怎样? 分析社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与实证主义相对,以建构主义等为方法论背景 仔细审视社会生活过程
提供启示 加深理解 欣赏差异
2019/8/11
4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作为行动研究现状调查的起点:提出研究问题 (1)选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或自己特别感兴趣 的问题 (2)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 (3)要考虑实施条件 (4)适合使用质的研究方法
10
研究者身份与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个人因素(生理和社会特征) 性别 年龄 文化背景 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 个性特点、形象整饰
研究者的个人倾向 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学习者、鼓动者、研究者) 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 研究者的个人经历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异与整合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所代表的不仅是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不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分歧更在于其哲学、意识形态及认识论上的不同假设,也就是说,它们在科学思考上属于不同的典范。
量化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强调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及妥当性;质化研究以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俗民方法学、符号互动论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主体性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期望把握更真且具人味的真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逐渐被整合到同一个研究之中,称之为多元方法。
多元方法之科学哲学上的取向是“寻求值得信赖的解释”,所以,它被视为一种基于质化研究的“非线性式”的三角交叉检视法。
(一)量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理念精神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的发展受到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其一爆发于法国并席卷于欧洲的大革命,它使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其二是自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到19世纪席卷法国和西欧的工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及物质进化的激发,哲学的自然主义兴起,对科学的内容与形式给予更多的重视。
这样,由社会的变迁和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对科学与民主的崇尚又导致了宗教与神性权威的式微。
排除了神性以后的社会需要新的运作机制,这种需求亦使许多自然主义的科学家关心社会问题,也因而间接地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自然科学化。
量化研究遵循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
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是师法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
早在十八世纪,经验主义大师休谟就已明白地指出要将对自然界研究的成果回归到人的本身,来发展“人的科学”。
十九世纪法国古典社会学大师孔德(te)创立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他指出“人类进化已进入实证时期,建立理性和科学性的确切知识是此时期的特点”,而只有以“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性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精编)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一、概念上的区别1、量化研究:运用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方法获得数量化的研究资料,并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质化研究: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研究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方法,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二、研究目标:控制预测取向与意义理解取向1、量化研究:着眼于代表一般性的群体,探求心理与行为的普遍模式和一般规律,从而对行为进行控制和预测。
2、质化研究:着眼于研究特殊的个体,旨在揭示个体独特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描述和解释特定研究情境中人们的经验,理解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
三、研究对象:客观实在取向和主观唯心取向1、量化研究:(1)以实证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事物是客观存在于人类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
(2)客观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感知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
(3)因此,量化研究的对象是一些事实、变量和固定不变的客观事物,研究者通过经验的、数量化的方法发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彼此独立分离。
2、质化研究:以现象学、释义学、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化、理性化,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及人类的主观意识,带有主观性,事件伴随事件、地点而变化,因此,人们不能独立地认识现实,现实也不能被完全了解,都要受到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是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彼此影响,密切联系。
四:研究方法:经验证实取向与解释建构取向1、量化研究:(1)量化研究预先假定一个独立的实在,再用实验、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借助于可靠的数据,从外部观察者的立场来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实践,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2)具体方法上,量化研究是按照统计学的原则随机取样,抽取出代表一般性的普通样本。
艺术教育研究示范中量化研究与制化研究优缺点
艺术教育研究示范中量化研究与制化研究优缺点摘要:一、引言二、量化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2.缺点三、质化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2.缺点四、结论正文:一、引言艺术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艺术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是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艺术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二、量化研究的优缺点1.量化研究的优点(1)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可重复性:量化研究通过量化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使得研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有利于验证研究假设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2)结果的客观性:量化研究采用数字化的数据,减少了研究者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观偏见,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
(3)易于比较和统计:量化研究的结果可以进行数学统计和比较,有利于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2.量化研究的缺点(1)过于依赖量化工具:量化研究需要借助各种量化工具,如问卷、测试等,可能无法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忽视个体差异:量化研究往往将研究对象进行平均化处理,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存在,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
(3)难以解释深层次原因:量化研究主要关注数量上的变化,对于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机理的解释能力较弱。
三、质化研究的优缺点1.质化研究的优点(1)深入理解研究对象:质化研究通过深入访谈、观察等方法,能够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动机、情感和行为,有利于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重视个体差异:质化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能够发现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3)有利于提出新理论:质化研究能够发现新的研究问题,为理论创新提供素材。
2.质化研究的缺点(1)研究结果的主观性:质化研究的结果受到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较大,可能使得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
(2)研究过程的复杂性:质化研究的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对研究者的专业素质和耐心要求较高。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1 基本原理
质的研究的定义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 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 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 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研究目的:描述情境、现象、问题或事件。洞察、发现、解释,而非验 证假设。 研究资料收集:变量透过名义尺度或次序尺度测量。 资料分析:主要了解情境、现象、或问题的变化,并非将其数量化。 质的研究适用的问题:怎样?如何?(过程类问题)例:大学生对英语 学习的态度和实际学习情况? 为什么?(追根类问题)
26
2019/1/12
开头的内容主要有:专家与访谈对象的背景介绍、访谈的目的
或意图、有关说明包括访谈时间长度、保密义务等;中间是问题 清单;结尾。
访谈的专家会比较熟悉访谈要点,而且要对访谈提纲涉及到 的相关知识、数据库等,作比较充分的了解,甚至有时还需对访 谈对象个人的一些情况作有针对性的了解。 访谈专家应该超脱于对某些事物的习惯性看法和自我传统的 认识。也就是说,当访谈专家进入访谈现场开始工作的时候,应 该在抛掉成见的前提下全神贯注地去感受访谈对象的各个侧面。 寻找访谈最佳切入点,将访谈引入一种自然状态,有利于访 谈对象轻松进入角色,开始一种“自然”的讲述。而在叙述背后, 决定这样的叙述意图和叙述方式的则是访谈对象的价值观念。
与问卷调查比较
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调查的问题 和答案都是研究者按自己的意图设计好的。问卷的结构使问 卷调查受到限制,对方无法在这个结构之外提出自己的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访谈中,受访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谈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细致的描述, 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因此,访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访谈通过语 言交流,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 和理解。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壹、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哲學背景一、研究之演繹與歸納之本質抽象的理論理論高層次的命題(概念)演歸模式較低層次的命題(變項) 繹納實證推論假設(變項VS變項)資料分析問卷設計資料轉換測量(觀察與調查)研究的演繹與歸納的本質二、哲學根源經驗學派:外觀學派或行為學派內省學派:康得學派混和學派:弗洛依德三、主要假設1.量化研究法的主要假設:有秩序、有法則的世界,有穩定的事實,且該事實可以被知道與測量的研究架構證實或確認所引用的理論或變項間關係概念化、操作化與具體化客觀的、可觀察的、可靠的及數量化的事實2.質性研究法的主要假設世界是一個複雜,不斷變動的動態事實,由多層意義與想法所構成,受環境與情境中主角的主觀解釋彼此間的互動所影響事實之建構企圖發現在現象內社會行為以意義的關係及其影響企圖推翻擁有架構、反對研究者摒棄主觀,以瞭解存在當事人之心靈世界,記錄個體的主觀見解及當事人對現象的解釋與意義。
不再求證,二是在探索意義與現象結果是某種概念或變項的發現、某種意義的探索,而不是研究結果的概推主要透過觀察、訪談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專注、傾聽、觀察、開放、思考及歸納★民族誌★現象學★符號互動論★生態心理學★系統論詮釋論四、二者差異疵量:嚴謹的研究工具質: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量化質性1.理論背景邏輯實證論現象論2.目標上檢驗、預測、推論探索、開發及意義追求3.邏輯上演繹、既有概念歸納、對未知識界之探索發展假設檢驗4.觀念上以外來之觀察者自居以參與者的角度為主,追求客觀不排除主觀性5.語言形式上將概念操作化企圖以數據來呈現以受訪者本來的語言或系統中成員的隱喻探討意義目的6.研究設計上社會調查、訪談、強調探索性觀察和訪談問卷檢視變項間的因果關係7.研究取向上以證明為取向、證實根植、發現、探索、擴張、縮小、推論、描述、歸納、結果取向過程取向8.研究資料特質可信的、硬性的、有效的、真實的、豐富的、可複製的資料有深度的9.觀察方法強迫的、控制的自然的、未加控制的10.觀察角度與資料遠離、局外人與資料接近、局內人11.實體的特質假定實體是靜態動態的穩定的12.研究結果特定的、可概推的完整的、不可概推的貳、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適用條件與技巧一、量化研究之適用條件1.事先已有大量的資料2.容易接近案主、亦蒐集資料3.亦控制,亦得到案主的合作4.目標為變項間的變異、連接或因果二、質性研究之適用條件1.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社會系統2.不具控制或正是權威的情境中3.低度的觀念概化或學說建構的背景下4.描述複雜的社會現象,需要案主的主觀理念及實際參與者客觀印象的表現時5.適於定義一個新的概念和形成新的假設三、量化研究之適用技巧1.結構式的直接觀察2.事後回溯核對表與評定量表3.問卷4.自我觀察報告5.設計「狀況」或模擬「情境」6.例行的紀錄7.非干擾性測量(unobstrusive measures):例如運用可測量的追蹤方法或用現存的物體、環境或現象來判斷有關的訊息8.測量四、質性研究之適用技巧1.非結構式的直接觀察2.會談參、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在社會工作過程的運用一、開始的介紹(intake)非結構式會談、例行記錄、非結構式與資格審核直接觀察二、預估(assessment)開始之預估結構式的直接觀察測驗、例行記錄問題之界定實地筆記、會談、生態之描述問題之說明評定量表、成效季處、強迫測量最後之預估結構式直接觀察、結構式會談三、處遇(treatment)因果關係的理解的四、評估(evaluation)行為的直接觀察、模擬、自我監督報告內心的會談肆、質性研究的精神與原則一、強調事實本質二、強調事實整體性三、細緻的探討人與人、人與事間的無窮盡的互動與相互影響的關係四、不忙著概化、不急著探討因果關係五、不排斥任的價值觀六、作結論時,不求事情的絕對性、因果性,認為一切結論都是相關的,都是可以討論的伍、社會工作如何運用質性研究法一、適當問題的設計與選擇二、確定分析的單元三、決定抽樣策略及樣本的規模:極端或異常個案取樣、深度抽樣、最大變異量抽樣、同質性樣本、典型性樣本、分層立意抽樣、關鍵個案抽樣、雪球或鏈式抽樣、效標抽樣、理論性建構抽樣、操作性建構抽樣、檢驗性或否證性抽樣、機會抽樣、立意隨機抽樣、抽取具有政治重要性的個案、便利性抽樣四、資料之蒐集:訪談、觀察五、資料之分析陸、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一):訪談法一、質性訪談之種類:非正式會談式訪談導引式訪談標準化開放式訪談二、訪談的內容三、訪談的次序安排四、避免二分法的訪談方式五、其他技巧與注意事項1.訪員應中立2.使用範例與問題中3.角色扮演與模擬問題4.前言陳述、轉移形式、和直接宣告5.探索和追蹤問題6.增強與回饋7.維持訪談的控制性六、訪談之倫理1.承諾與互惠2.風險考量3.保密4.資料取用的所有權5.其他柒、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二):觀察法一、觀察的訓練二、觀察的準備三、觀察的內容四、資料來源:案主所處的自然環境、人文與社會環境、方案實施的過程與正式活動、非正式的互動與計劃外的活動方案或案主的本土語言行為語言的瞭解非干擾性的指標方案文件五、觀察資料的紀錄捌、質性研究資料之分析一、研究目的的再確認二、分析前的資料準備三、每卡的特質分析四、集合主的的特質作歸納性分析五、印證出特質、組型、概念、架構的證據六、第二變項甚至第三變項的考慮七、整體性(組型或架構)的建構玖、三角檢定法:一、資料三角檢定法二、研究者三角檢定法三、理論三角檢定法四、分法三角檢定法。
量化研究报告及质化研究报告
量化研究报告及质化研究报告量化研究报告是一种基于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的报告。
量化研究通常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使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进行分析,以获得对研究问题的量化评估和解释。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提供数量化的结果,如百分比、平均数和相关系数等,从而客观地评估研究问题。
质化研究报告是一种基于深入访谈、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的报告。
质化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研究对象的感受、观点和经验等非数量化的信息。
通过分析和解释这些非数量化的信息,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研究问题,并提供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质化研究报告通常包含引用具体案例、引用研究对象的直接话语和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量化研究报告和质化研究报告有各自的优点和限制。
量化研究报告的优点在于它们提供了数量化的结果,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可以提供客观的评估和预测。
然而,量化研究的限制在于它们只能提供局限于研究问题中的变量和因果关系的信息,不能提供深入的理解和解释。
相比之下,质化研究报告的优点在于它们可以提供深入的理解和解释,可以揭示研究对象背后的复杂动因和意义。
质化研究也可以灵活地适应研究问题的变化,并允许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直接互动。
然而,质化研究也有一些限制,比如样本规模较小,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可能有限。
无论是量化研究报告还是质化研究报告,都需要进行严谨和透明的方法论和数据分析过程。
在写作研究报告时,需要清楚地描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并结合具体的例证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
此外,还需要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偏见,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总之,量化研究报告和质化研究报告各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限制。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在写作研究报告时遵循严谨和透明的方法论和数据分析过程。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
一、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定义质化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 也译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质化研究是研究者用来定义问题或处理问题的途径。
如果说量化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质化研究解决的就是“为什么”的问题。
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如人类学、人文学、历史、政治和社会学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运用一种特殊的技术既可以了解事物的一般现象,又能获得定量研究方法所无法得到的信息,如人们的想法、动机和感受等深层次内容。
定性资料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即通过整理分析资料得出假说或理论;定量资料分析运用的是演绎法,即事先定好一个理论或假说,然后收集资料以验证这一理论或假说是否成立。
量化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量化,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量化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通过分析无序信息探寻某个主题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这些信息包括会谈记录脚本和录音、电子邮件、注释、反馈表、照片以及视频等。
与量化研究不同,它并不仅仅依靠统计数据或数字来得出结论。
它也有像“扎根理论”、“人种学”等正式的研究方法。
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1、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质化研究是在一群小规模、精心挑选的样本个体上的市场研究,该研究不要求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凭借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分析。
主要方法有:小组座谈会(Focus Group)、一对一深度访谈、观察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2、两者的特点质性研究特点主要是: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相﹑录音﹑笔记记录资料3)重视过程与结果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量化研究:1)可在短时间内收集资料,有利于现存问题的分析2)严格控制研究情境3)以旁观者的角色了解研究对象三、两者的区别其实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直都强调质化与量化研究相互结合,因为两者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相互促进。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_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
2008年7月第4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Nor 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Jul,2008No.4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冯天荃摘 要: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两者在研究目标、对象及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具体说来,这些对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目标上,量化研究重视预测控制而质化研究重视对意义的理解;研究对象上,量化研究强调事实的客观实在性而质化研究强调对象的主观意向性;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注重经验证实而质化研究注重解释建构。
这些对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相对的,要求我们以一种方法论的多元主义来对待两者的关系,按照问题来选择方法,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质化研究;量化研究;对立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08(2008)0420092205 收稿日期:2008201228作者简介:冯天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 210097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直都强调质化与量化研究相互结合,因为两者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相互促进。
比如,在物理学中,物理学家就十分重视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继而通过高度精确、量化的公式计算出各种物理现象变化规律,假若观察到的现象与规律不一致,则要做更进一步地研究进行验证。
在生物学中,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例,他在非量化的自然条件下观察物种间的差别,搜集到了丰富的生物材料,继而在实验室进行高度数量化的物种基因学研究,著成巨作《物种起源》。
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就目前情况而言,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并不像自然科学领域一样和谐相处,而是争论不休、相互攻击,掀起了轩然大波(Sechrest&Sidani,1995)[1]77。
质化与量化的对立涉及到研究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设计与手段,研究的情境、研究的信效度等诸多方面[2]1262136[3]89296,本文试图从研究目标、对象及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两种研究方式的对立。
国外教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两种研究范式的对比-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论文-语言文化论文
国外教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两种研究范式的对比: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论文语言文化论文国外教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两种研究范式的对比: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这两种研究范式在国外的教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些学者认为,把教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划分为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两种范式,未免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很多研究方法不能完全地归入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这两种范式的其中一种。
但是不得不承认,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有着各自非常鲜明的特点。
coolican(2004)通过列表指出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研究概念上的总体分歧。
本文将从四个具体特点对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进行比较。
1 数字与词语denscombe(2003)提出,如果要严格区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话,两者的区别不在于研究的具体方法,而是在于处理数据的手段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strauss (1987)认为,“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不同之处真正在于两者对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方法”。
①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数据可以是同源的。
但是从数据处理以及分析的单元来说,量化研究主要把观察、报告以及记录所收集回来的信息转为可量化的数字,从而产生研究需要的可信度高、可复制的数据。
henning(1986)指出“量化研究包括了对数字数据的计算、使用以及有系统的整合”。
②质化研究对数据的处理以描述为主。
denscombe(2003)指出,质化研究更好地跟描述联系在一起。
质化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事件或人物时,研究者倾向于用详尽以及复杂的词语来描述其意义或行为模式。
davis(2005)提出,普遍认为质化研究不如量化研究能产生“过硬”③的数据。
在质化研究中,阅读者可以自己判断研究者对研究现象的分析是否恰当,是否适用于其他情况。
2 具体的与全面的量化研究主要关注具体的研究因素,同时各研究因素之间的联系也是研究的重点。
质化和量化的研究方法
质化和量化的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那可真是超有意思!你知道不?质化研究就像是在挖掘宝藏,一点点地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深处的奥秘。
首先呢,得确定研究的问题,这问题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神秘的大门。
然后深入实地去观察、访谈,跟人聊天,听他们的故事。
这感觉就像在听一场精彩的演唱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
注意哦,可不能随便听听就算了,得用心去感受,去理解他们的世界。
你想想,要是不用心,那能发现啥有价值的东西呢?质化研究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研究一个社区的文化,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时候质化研究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揭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啊,能深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看到那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不像有些方法,只看表面,那多肤浅啊!有个实际案例,研究一个古老的小镇。
通过质化研究,跟镇上的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过去。
哇,那些故事简直太精彩了!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小镇的前世今生。
这效果,难道不令人惊叹吗?再说说量化研究方法。
嘿,这就像一场精确的科学实验。
先设计好问卷或者实验方案,然后收集大量的数据。
这就像在收集宝石,一颗一颗地积累起来。
接着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这感觉就像在玩一个解谜游戏,要把那些数字密码解开。
注意啦,数据可得准确,不然得出的结果那可就不靠谱了。
你说要是数据错了,那得多闹心啊!量化研究在很多领域都有用武之地。
比如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这时候量化研究就像一个强大的武器,能帮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它的优势就是精确、客观,可以用数字说话。
不像质化研究那么主观,对吧?也有实际案例哦,一家公司做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
分析后发现了消费者的痛点,推出了新产品,大获成功。
这效果,难道不厉害吗?那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到底哪个好呢?其实啊,它们各有千秋。
就像左手和右手,缺一不可。
质化研究能深入了解人的内心,量化研究能给出客观的数据。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结合起来用,发挥它们的最大优势。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最新教育资料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一)量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
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量化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如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强调价值中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多用演绎的方法,先提出假设并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进行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
质化研究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教育情景中,揭示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
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在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质化研究的结论,被称为"扎根理论",是深深根植于研究资料之中的。
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一)哲学根基不同量化研究体现的是实证主义精神,而质化研究体现的是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意识。
量化研究推崇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要以先前理论所推演的假设为基础,而后利用可靠的量化方法验证,获得可观察到的结果。
知识点归纳 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知识点归纳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在教育研究中,常常使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式以及数据分析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一、量化研究量化研究是通过收集数量化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量化研究侧重于量化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力求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
以下是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要点:1. 研究目的明确:在进行量化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准确地定义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从而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量表。
2. 样本与总体:量化研究常常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然后通过统计推理的方法将样本的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
样本的代表性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问卷调查:量化研究常常使用结构化的问卷来收集数据,研究者会设计问题和选项,然后要求被调查者从选项中进行选择。
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被量化,从而方便分析和比较。
4. 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解读。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者可以得出量化研究的结论。
二、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非量化的数据,如文字、图像、声音等,以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特定现象。
质性研究侧重于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情境,并从中提取出主题、模式和理论。
以下是质性研究的几个关键要点:1. 研究目的开放性:质性研究通常没有预设的研究假设,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开放性的探索来理解研究现象。
因此,质性研究的研究目的通常较为宽泛。
2. 采访和观察:质性研究往往通过深入采访、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采访过程中,研究者会提出开放性问题,以引导被访者自由发表观点。
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会记录事件和行为,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数据分析: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是主题分析或者模式识别。
(最新整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方法
量化研究的方法
17
2021/7/26
• 相关法
相关法是指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 系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确 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程度与方向。变量关系的程 度,有完全相关、高相关、中等相关、低相关 或零相关等;而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正相关和负 相关等。
量化研究的方法
18
2021/7/26
质性研究的方法
8
2021/7/26
•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典型人物或事例为研究对象,通过 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以获得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过 程和规律以及为解決更一般的问题提供经验的研究 方法。个案研究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 力和物力,与资料呈现的清晰程度不成比列,研究 结果的推广度和普遍性和较差。目前很多研究者为 了避免这些局限,将个案研究与抽样调查交叉起来 使用。这样的结合可以同时了解“点”和“面“的 情况,利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质性研究的方法
10
2021/7/26
扎根理论研究法提出一套清晰的应用步骤为科研者 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主要包括资料收集过程、 三层次编码和理论生成与检验三个阶段,具体实施 流程可依据研究问题的特殊性进行相应调整。扎根 理论的归纳式思维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过程,一个不 断提问题、作比较、建立分类、建立联系和发现理 论的过程,
11
2021/7/26
12
实例:基于用户访谈的高校图书馆知2021/7/2识6 服务 需求质性研究
该文提到,近年来关于知识服务的研究不断升温,大多是站在 图书馆角度展开的讨论和研究,多数学者在这一方面未能结合 实例做系统、深入的分析,缺乏深入的探究用户对知识服务需 求的质性调查和研究。 该文的研究采用了开放式的访谈方式,预设问题和选项。该文 选取了来自 17 所高校的 135 份采访调查报告,访者均为 17 所 高校图书馆员,采访者有学科带头人、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 员等。从总体反馈的信息来看,该文认为这种研究方式对于了 解分析用户需求更具价值,为后续更深入的质性研究以及更大 范围的量化调查打下了基础。具体来说,归纳整理,谈中涉及 的用户需求如下: 资源本体需求、决策性信息服务需求、科研教 学的融入性知识服务需求、信息咨询与信息素养的提升需求以 及相关基础设施需求。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质化研究是通过文字、照片、录音、视频等非数字化的材料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对于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对于研究对象的主观感受的把握。
质化研究通常采用的是小样本、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对于数据分析则强调的是归纳性思维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
质化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动机、信念和意义,对于复杂、变化快速的现象有一定的优势。
质化研究的缺点是样本容量有限,可能不具备可重复性,数据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的影响,结果的推广性受到限制。
量化研究则是通过数字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来考察研究对象的分布、变化和关系。
量化研究通常采用的是大样本、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于数据分析则强调的是归纳性思维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的优点是可以用较精确的数字来描述和比较现象,结果易于量化和推广,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量化研究的缺点是可能忽略了一些研究对象的细节和复杂性,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在决定因素,对于某些主观感受和非可见性的现象难以量化。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在实践中并不是对立的,而常常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针对不同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用的方法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同时,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出现了一系列混合研究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研究问题和现实情境。
总之,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自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局限性。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应根据研究问题、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定,合理运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才能获得可靠有效的研究结果。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范式差异及融合趋势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范式差异及融合趋势摘要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均在管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管理世界》和《经济研究》刊发的二篇论文为例,比较两种范式在研究的主客体关系、认知解释模式、研究过程设计三个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最后,指出了研究范式融合的三种具体模式。
关键词质化研究量化研究管理研究方法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与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一直以来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两类不同的研究范式,在管理学研究领域也倍受推崇。
质化研究突出强调在自然情境下,发挥研究者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非结构化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手段,以当事人的视角对社会现象或者具体事件进行深度研究,而量化研究则突出强调在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实验、实地调查、二手数据等资料的客观分析,试图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结论。
很长_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派系之争激烈,质化研究者偏好丰富翔实的情境事实,攻击量化研究的纯粹数据推导,缺乏人文主义;而量化研究者往往对数字情有独钟,攻击质化研究的本质直观解读,缺乏科学主义,甚至一度出现过类似“井水不犯河水”的分歧。
本文试图在梳理两种研究范式起源、发展路径、主客体关系、应用解释模式、研究过程设计等差异性的基础上,指出当下十分有必要创造性地将两种研究范式有机融合,认真探讨两种研究范式融合的具体模式。
一、两种研究范式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纵观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身处的时代特征,社会的突破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往往是另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形成的基石和土壤。
(一)质化研究兴起的渊源与发展质化研究可以追溯到西方学者对人种志的兴趣。
主要用来研究原始部落条件下人类群聚模式、生存方式和特定的传统文化。
早期的学者们往往会借助文字资料方式,或者研究者亲自前往实地进行细致地观察和访谈,进而达到动态勾勒、还原或者再现某种情境,冀希望在对世界上落后民族残存的原始文化中,了解和发现自己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一、概念上的区别1、量化研究:运用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方法获得数量化的研究资料,并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质化研究: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研究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方法,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二、研究目标:控制预测取向与意义理解取向1、量化研究:着眼于代表一般性的群体,探求心理与行为的普遍模式和一般规律,从而对行为进行控制和预测。
2、质化研究:着眼于研究特殊的个体,旨在揭示个体独特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描述和解释特定研究情境中人们的经验,理解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
三、研究对象:客观实在取向和主观唯心取向1、量化研究:(1)以实证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事物是客观存在于人类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
(2)客观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感知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
(3)因此,量化研究的对象是一些事实、变量和固定不变的客观事物,研究者通过经验的、数量化的方法发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彼此独立分离。
2、质化研究:以现象学、释义学、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化、理性化,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及人类的主观意识,带有主观性,事件伴随事件、地点而变化,因此,人们不能独立地认识现实,现实也不能被完全了解,都要受到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是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彼此影响,密切联系。
四:研究方法:经验证实取向与解释建构取向1、量化研究:(1)量化研究预先假定一个独立的实在,再用实验、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借助于可靠的数据,从外部观察者的立场来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实践,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2)具体方法上,量化研究是按照统计学的原则随机取样,抽取出代表一般性的普通样本。
在数据收集方面,一般用观察法、量表法、问卷法和实验法来搜集数据,这些方法在实施之前都已经设计好,不允许随意改动。
实验过程中有严格的控制。
数据分析通过专门的分析手段,如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软件等,研究者可以利用他们解释数据并预测因果或相关关系。
2、质化研究:(1)质化研究的前提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主观价值判断来选择研究问题,研究者进入被研究者的立场,描述、分析人类社会中的文化和行为,研究者认为自身就是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强调观察到的世界是由研究者构建出来的,承认自己在知识建构中的核心地位。
(2)具体方法上,质化研究多采用目的性取样,抽取出典型的样本;数据搜集方面,质化研究者根据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决定如何对被试样本进行访谈和调查,并借助于文献、实物寻找出所要研究问题的相关材料。
在数据解释方面,质化研究者依赖研究者个人的主观认知建构,包括直觉和推理,用日常语言进行描述,不受任何外在标准的束缚。
五、关系1、二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解释、预测和控制。
2、研究过程中,质化研究也会采用一些数量化的手段,借助数据来进行判断、推理,形成结论。
量化研究的假设部分和研究结论部分一般也是质化性质的,离不开质化的研究思维和方法。
研究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元分析方法(一)含义:是一种对分析的分析,以整合结论为目的,通过对大量个别研究结果进行的一种再统计分析。
(二)特点:(格拉斯Glass)1、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不是对原始数据的统计,而是对统计结果的再统计。
2、应该包含不同质量的研究。
3、目的是寻求一个综合的结论。
(三)元分析的研究步骤:1、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即组织研究框架,既可以考虑不同范围中的实践问题,可以考虑理论问题。
(1)确定研究中想要探索的文献领域及将要包括的题目范围,建立一套挑选研究样本的“包含”与“排除”标准。
(2)充分理解自己所要分析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彻底的文献搜索。
是元分析研究的关键。
根据Rosenthal(罗森塔尔1984)提出的大概分类标准,包括书、期刊、论文、未发表的研究、电子数据库等文献资料。
3、分析以往的研究结果。
对搜索到的研究报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各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样本大小、被试特征、结果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等,并根据分类的原则,从中筛选出进行元分析的独立研究结果。
4、元分析方法实施。
结合研究结果和研究目的,进行定量元分析。
(1)首先,提出假设,构造进行元分析的统计量。
(2)然后,计算各研究的综合统计量,为元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5、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元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优点1、相对于显著性水平检验而言,在对效应值的估计和对效应值的信度分析上更为精确。
2、对研究过程要求严格,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3、能发现一些单独研究不能发现的潜在的效应和规律。
(五)缺点1、发表(出版)偏见。
发表的文章多为显著性效应明显的文章。
2、研究文献的质量问题。
3、时间跨度较长,导致研究结论的时效性问题。
心理测验的编制步骤1、确定测验目的(1)明确测量对象;测谁?(2)明确测量目标;测什么?(3)明确测量用途。
什么用?2、制定编题计划:编制测验的总体构思,要明确两个方面信息。
(1)全面而具代表性的测验内容;(2)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来表明。
3、编辑测验项目(1)收集测验资料。
资料要丰富、趣味,有普遍性。
(2)选择项目形式。
题型、材料、表述等。
(3)编写测验项目。
注意项目取样的代表性、范围、难度、表述、数量、说明等。
4、预测和项目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同质样本进行预测,对测试难度、项目区分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5、合成测验:把预测后有价值的项目选择出来,并排成有组织的测验。
(1)测验项目的选择:根据测验的性质选择,注意难度和区分区。
(2)测验项目的编排:由易到难。
并列直进式和混合螺旋式两种编排方式。
(3)编制复本6、测验标准化:对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测验分数的程度的一致性做出规定。
7、鉴定测验:确定其信度和效度。
8、编写测验说明书。
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过程:5步第一步:计算数据总体变异量并对之进行分解。
1、各自变量的主效应量。
2、各自变量的交互效应量。
3、误差效应量。
(残差)第二步:计算各因素引起变异量对应的自由度(即数据发生变异的次数)1、各自变量主效应对应的自由度:dfA=a-1 ;dfB=b-1(a,b是自变量A、B的水平)2、自变量交互效应对应的自由度:dfAB=(a-1)(b-1)3、残差的自由度:总自由度减去上述三项自由度:dfE=dfT-dfA-dfB-dfAB(dfT=被试总数-1)第三步:计算各变异源引起数据变异的方差,即均方(MS)第四步:计算各效应是否显著的检验统计量F比率。
即计算各效应方差与残差方差的比值。
F比率越大,表明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交互效应越明显。
第五步:给出方差分析表和分析结论。
包括各自变量的主效应、交互效应、残差三个方面的数据。
多因素实验设计分类1、独立组实验设计:随机方法分配被试,每一被试只完成一种实验处理。
2、配对组实验设计:对被试进行配对分组,每一被试组只完成一种实验处理。
3、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被试不分组,被试完成所有的实验处理。
4、混合实验设计:每组被试完成某一个或多个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被试内),但只完成另一个或另几个自变量的一个水平的实验处理(被试间)。
平衡额外变量采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
1、区组实验设计:将个体差异从残差中分离出来。
(只有一个额外变量)2、拉丁方设计:将两个额外变量的影响进行平衡并将变异从残差中分离出来。
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需要根据课题的性质和实验条件确定,特别是变量的性质。
1、被试的多少(少:重复测量,多:混合、独立组)2、自变量性质(适不适合做被试内变量,即实验处理的顺序效应大不大)3、实验任务繁杂(简单:重复测量;复杂:混合、独立组)混合实验设计:一般用矩阵表示。
(被试间因子构成行,被试内因子构成列)增强统计检验能力而又少犯I型错误1、a表示I型错误,即零假设成立,但是由于各种误差使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因而下结论说平均数之间有显著差别。
换句话说,研究者侦查到不存在的实验效应。
2、措施:(1)降低误差变异。
这可以通过实施好的方法来达到:清晰无误的指示语、可靠的仪器、前后一致的程序、任务-被试协调一致等。
(2)增大实验效果。
要求采用更强的实验操作。
(3)适当增加被试人数。
减少样本本身的随机误差。
(4)改变分析方法。
(5)改变实验设计。
方差分析中,把个体差异从误差项中剔除时,检验能力就增强了。
这可以通过区组设计、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设计等方法实现。
改变实验设计的另一个方面是,在实验中使用较少的实验条件。
这样,每组的被试人数相对增大了,同时,使用较少的实验条件也会使实验效果增大。
(6)改变任务。
稍微或显著地改变实验任务(使用新的实验范式),使实验任务更符合被试的心理年龄特点。
(7)减少极端数据。
第一,在实验程序中使任务清晰明确,被试不会误解;第二,通过筛选、排除极端被试或使用重复测量设计;第三,修整数据。
心理学研究中的各种误差来源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一)各种误差的来源:1、忽略相关变量导致的误差。
如果我们对影响某一问题的因素了解愈多,我们就能愈恰当地计划研究。
忽略相关变量常常导致误差。
控制方法:(1)在实验之前大量地查阅文献。
文献要有选择地精读。
(2)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来保证科研信息的丰富和畅通。
2、对数据的不适当分析导致的误差。
3、不适当的取样导致的误差。
4、与研究者(实验者)有关的误差。
(1)实验者的预期导致误差。
1963年,罗森塔尔等人发表的关于聪明白鼠和笨白鼠的研究,是心理心理学史上说明实验者的预期对导致实验结果误差的著名例子。
控制:采用双盲实验,让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假设,不知道谁是实验组,谁是对照组。
(2)研究者与实验者伪造数据。
近期较为著名的例子是韩国克隆专家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
控制:实验结果要由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实验室加以重复检验,同时,要提高学术道德素质。
(3)与实验者有关的误差还包括:实验者没有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实验;实验者在登记数据或转录数据时出现错误,而且,这种错误时有利于实验者意愿的。
5、使用二手不准确的材料导致的误差。
有一些误差不与实验本身有关,而与报告它们的方式以及科学文献中传播这些研究信息的方式有关。
较为著名的例子是霍桑实验研究结果的不正确信息和解释没有加以甄别而广为流传。
控制:尽可能使用一手资料,对二手资料的真伪要加以严格的甄别方可使用。
(二)误差的控制1、个体差别的克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