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复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吸器:植物专性寄生菌菌丝在寄主间隙延伸穿过细胞壁,在植物细胞内形成的膨大或分枝状的结构——吸器,其功能是增加真菌对营养的吸收面积。
形状不同。
2、附着胞:是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面,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层的细胞壁,起着附着和吸收养分的功能。
3、菌索:菌丝组织形成的绳状物,类似高等植物的根,又称根状菌索。
能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转佳时,又从尖端继续生长延伸。
4、菌核:由菌丝体交结而成的、组织致密的、呈拟柔膜状的结构。
菌丝形状多样,多呈球形或不规则形。
菌核的外壁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5、子座:类似垫状的营养结构,常在其中或其上长生子实体,也是繁殖体的一部分。
柱状、棒状、头状等。
6、分生孢子:外生在特化的菌丝上的无性孢子称作分生孢子。
7、子实体:子实体为真菌的产生孢子的生殖体;真菌的产孢结构;形态多样;简单到复杂;小型到巨型;子囊菌的子实体又称子囊果;担子菌的子实体又称担子果。
8、(准性生殖):异核体菌丝中两个在遗传上不同的细胞核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杂合二倍体核在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基因重组,经过染色体丢失实现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过程。
作用类似于有性生殖。
9、多型现象:许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
如全生活史的锈菌可以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共5种类型的孢子。
10、(分体产果式):只部分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然维持其营养体的形态和。
11、整体产果实:真菌生长发育到某一阶段,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
12、(转主寄生现象):必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又叫异主寄生。
转主寄生是锈菌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指的是锈菌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通常以冬孢子阶段的寄主为主要寄主或原始寄主,另一种寄主则为转主寄主。
13、子囊座:子座组织消解形成一着生子囊的空腔。
无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着生子囊的子座为子囊座。
着生子囊的腔称为子囊腔。
(假孔口,假囊壳)
14、(异核现象):菌丝细胞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因型细胞核,称为异核体。
在同一个菌丝细胞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是进行准性生殖所必需的条件。
15、(异宗配合):有些真菌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必须与另外的性亲和菌株进行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90%,多数真菌)
16、同宗配合:有些真菌单个菌株自身的雌雄器官结合就能完成有性生殖,称作同宗配合。
(10%,少数真菌)
17、(真菌):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异养生物;一般都能通过无性和有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群;其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分支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或两者兼有。
18、(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19、(活体营养):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或细胞中吸收营养。
20、半活体营养:可以从活的组织、细胞中吸收营养,也可以从死的组织、细胞中吸收营养。
21、假子座: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共同形成的子座。
22、担子果:担子果是高等担子菌产生子实层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也称为子实体。
23、子囊果:是由外层包被、子囊、侧丝等组成的一种结构。
24、(次生菌丝):是一种双核菌丝。
初生菌丝通过受精或体细胞融合的方式双核化,两核不进行核配,而是常直接分裂进行形成双核次生菌丝。
25、孢梗束:多根分生孢子梗聚集在一起形成基部联合而顶部分开的束状结构,分生孢子着生在分枝的顶端。
26、菌丝变态:真菌的营养菌丝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收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功能,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殊形态的结构—变态结构。
27、菌根:或假根:菌丝产生的类似植物根的结构,深入基质吸收营养;并固定、支撑菌体。
二、判断题
1、真菌的营养体包括有隔、无隔菌丝及子囊。
(错)
2、菌核、子囊都是一种营养组织,但菌核是一种休眠体。
(对)
3、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中,卵孢子和接合孢子为双倍体,子囊孢子和担孢子为单倍体。
(对)
4、只有菌丝产生变态,就说明菌丝已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错)
5、真菌不能以活的有机体作为营养基质。
(错)
6、真菌通过胞内一系列酶系对朽木枯枝进行分解利用。
(对)
7、真菌是微生物的一类,是那些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的微小生物。
(错)
8、单倍体化的唯一结果是形成单倍体。
(错)
9、与细菌不同,真菌不能产生唯一只有乳酸的终产物。
(对)
10、某些真菌自身发生性生殖现象,这类真菌必须是雌雄同体而且是自交亲和。
(错)
11、暂时居住在土壤中,对土壤的腐化作用无重大影响的真菌称为土壤寄居菌。
(错)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
多是植物或动物的寄生菌。
土壤寄居菌必须在病株残体上营腐生生活,一旦寄主残体分解,便很快在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下丧失生活能力。
12、有人说夏孢子时期是锈菌的分生孢子时期。
(错)
13、两极性的多个等位基因的异宗配合,只有一个位点控制“性”,多个等位基因都位于同一位点上。
(错)
14、菌核是休眠体,子座是营养组织。
(对)
15、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经过质配产生双核菌丝,在双核菌丝上产生担子,在担子内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担孢子。
(对)
16、真菌完整的生活史由单倍体和二倍体两个阶段组成。
(对)
17、真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单倍体,在营养阶段细胞的细胞核中具有一套染色体。
(对)
假菌界
18、真菌营养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卵菌的营养体细胞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错)
19、卵菌的营养体为二倍体,其他真菌的营养体为单倍体。
(对)
20、区别疫霉和腐霉属的主要依据是游动孢子的形成场所,前者在孢子囊内,后者在胞囊内。
(对)
结合菌门
21、结合菌的营养体为单倍体,有性阶段产生的结合孢子为二倍体。
(对)
22、结合菌的营养菌丝为无隔的单倍体菌丝。
(错)
23、根霉属真菌的假根与孢囊梗对生,犁头霉属真菌的假根与孢囊梗不对称,散生于匍匐丝中间。
(对)
24、结合菌的接合孢子是由营养菌丝产生的。
(对)
无性型真菌
25、菌物的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以有性生殖器官和有性孢子的特征为依据来划分的。
(对)
26、准性生殖是无性型真菌特有的一种繁殖现象。
(对)
27、无性型真菌都没有有性阶段。
(错)
三、知识点
28、请简述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相似和差异之处?
有性生殖:真菌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有性孢子的过程。
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
一般在生活史中只进行一次。
多在生长后期。
准性生殖:异核体菌丝中两个在遗传上不同的细胞核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杂合二倍体核在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基因重组,经过染色体丢失实现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化过程。
作用类似于有性生殖。
准性生殖是无性型真菌特有的一种繁殖现象。
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合产生单倍体,而准性生殖是通过二倍体细胞核的有丝分裂交换进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通过产生非整倍体后不断丢失染色体来实现单倍体化的。
一些未发现有性生殖的半知菌可以进行准性生殖,某些真菌既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也可以进行准性生殖。
29、无性型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半知菌的分类不仅要便于它的鉴定与利用,还要尽可能反映半知菌各群体内部个体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一般而言,目前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1)载孢体的类型,即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内或着生在散生、束生的分生孢梗束或分生孢子座上;
(2)分生孢子的形态、颜色和分隔情况;分生孢子形成方式和产孢细胞(产孢梗)的特征等。
30、无性型真菌是指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繁殖结构的真菌,绝大多数种类产生分生孢子,
少部分由没有分化的菌丝产生繁殖结构。
31、半知菌的重要属:
⑴无孢菌类:丝核菌属:(Rhizoctonia)
不产生无性孢子。
菌丝褐色,在分枝处缢缩,离此不远处形成隔膜;菌核由菌丝体交结而成,球形,不规则形,以菌丝与基质相联,褐色或棕红色,表面粗糙,内外颜色一致,表层细胞小,但与内部细胞无明显不同。
切面呈薄壁组织状。
有性态是担子菌的亡革菌属、卷担菌属,甚至与子囊菌有关。
本属约1种,分布广泛。
侵染植物的根、茎、叶,引起根腐病、立枯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
如引起针叶树苗木立枯病的立枯丝核菌。
⑵丝孢菌类:①青霉属:(Penicillium)
菌落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或无色。
分生孢子梗由菌丝垂直生出,无足细胞,无色,有隔膜,多次分枝后在孢梗顶端形成典型的帚状特征结构为帚状枝。
在孢梗顶端产生瓶形产孢细胞。
以内壁芽生瓶梗式产孢,于产孢细胞顶端形成向基序列的长孢子链。
分生孢子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圆柱形,无色、绿色或其他色泽,单胞,表面光滑或粗糙。
有性态是子囊菌的正青霉属和篮状菌属。
本属包括304种,分布广泛本属种类繁多。
多数为腐生菌,少数种可侵染果实引起褐腐病或青霉病。
有的种在工业和医药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产黄青霉菌产生青霉素。
有性态是正青霉属和篮状菌属。
例如柑橘青霉和意大利青霉引起柑橘类果实软腐。
②链格孢属:(Alternaria)
菌丝淡色至褐色,具隔膜。
分生孢子梗通常比菌丝粗,色深,有时分枝,直或弯曲,单生或数根丛生。
内壁芽生孔生式产孢,随着多次产孢作合轴式延伸,分生孢子梗呈膝状曲折,孢子脱落后留下清晰的孢痕。
分生孢子倒棒形、卵形、倒梨形等,褐色、青褐色或黄褐色,具横、纵或斜隔膜,光滑或具疣、刺,分隔处无缢缩或缢缩,顶端无喙或延伸成喙孢子可连续产生次生分生孢子,形成长的或短的、分枝或不分枝的孢子链。
有性态是子囊菌的李维菌属。
全世界己描述近400,有90%以上的种兼性寄生于不同科植物上,引起多种叶斑病,常称为黑斑病。
⑶瘤座孢菌类:镰孢菌属:(Fusarium)
在自然条件下分生孢子梗常在基部形成分生孢子座,有时直接从菌丝生出。
在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梗由菌丝直接分枝产生,极少形成分生孢子座。
一般产生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多细胞,微弯或弯曲显著,镰刀形,无色;小型分生孢子,多数单细胞,卵形或长圆形,也有2-3细胞,长圆形,直或微弯。
有的种还可在菌丝或大型分生孢子上形成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
有性态是子囊菌门的赤霉属、丽赤壳属、菌寄生属、丛赤壳属。
约111种,广泛分布。
可引起多种树木枯萎病和苗木立枯病。
有些种可引起寄主植物根腐、茎腐或果腐,有些种可引起植株徒长或瘿瘤。
⑷产生孢子器:①小穴壳属:(Dothiorella)
分生孢子器,黑色,球形,成群地生长在一个很发达的子座内。
子座在寄主表皮下,成熟
时突破表皮。
孢梗短而不分枝。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到宽椭圆形。
有性态是子囊菌门的葡萄座腔菌属。
本属包括56种,广泛分布。
引能起杨、栗、苹果等许多树木的溃疡病和果腐及柑桔果实蒂腐病。
②球壳孢属:(Sphaeropsis)
分生孢子器,单生或聚生,埋生,后期突出,球形,暗褐色,单腔室,厚壁。
孔口中央生,圆形,单生,乳突状。
分生孢子梗缺。
全壁芽生单生式产孢,有限生长或无限生长。
分生孢子单胞,暗褐色(萌发前可形成隔膜),厚壁,细胞壁内表面具纹饰,顶端钝圆,基部渐窄平截。
有性态是有性态是子囊菌门的葡萄座腔菌科。
本属包括3种,多侵染植物的枝干,引起黑腐和枝枯病。
子囊菌
32、子囊的形成过程:
少数低等子囊菌由接合子直接发育形成子囊(主要存在于大多数酵母中);
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由产囊体上长出的产囊丝发育而来。
子囊、子囊孢子形成过程:(1)雄器、产囊体配合:雄器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由受精丝进入产囊体。
(2)产囊体受精后质配:生出1-多根产囊丝(双核)(3)产囊丝钩的形成:产囊丝顶端细胞伸长,弯曲呈钩状(4)子囊母细胞的形成:产囊细胞内双核同时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随之形成2个横隔膜,构成了3个细胞。
顶部和基部的细胞单核,中间细胞为双核(子囊母细胞)。
(5)双倍体核:子囊母细胞中的两个核进行核配形成双倍体核。
(6)单倍体核:双倍体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核,经有丝分裂形成8个单倍体核。
(7)子囊的形成:由子囊母细胞膨大发展形成子囊。
(8)子囊孢子的形成:子囊母细胞中的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和它们周围的原生质一起(通过游离细胞形成方式),形成8个子囊孢子。
子囊与与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产囊体——产囊丝——产囊丝钩——双核分裂——子囊母细胞——核配(2N)——幼子囊——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子囊孢子(N)
33、子囊的类型:
原壁子囊: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子囊孢子通过囊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
单壁子囊: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囊顶部小孔、狭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双壁子囊:囊壁双层,外层称为子囊外壁,内层称为子囊内壁。
释放孢子时外壁因无弹性而保持原位,内壁因有较大的弹性而常超出外壁顶端。
34、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有明显的完全封闭的壳壁,无孔口。
(2)子囊壳:有固定孔口,常呈瓶状。
(3)子囊盘:子囊果上方开口较大,呈盘状或杯状。
(4)子囊座:子座组织消解形成一着生子囊的空腔。
无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着生子囊的子座为子囊座。
着生子囊的腔称为子囊腔。
(假孔口,假囊壳)
(5)有的子囊菌无子囊果,子囊裸生于基物表面。
35、子囊间的不孕丝状体:
(1) 侧丝:一种从子囊果基部向上生长,顶端游离的丝状体。
侧丝生长于子囊之间,通常无隔,有时有分枝。
侧丝吸水膨涨,有助于子囊孢子释放。
(2) 顶侧丝:一种从子囊壳中心顶部向下生长,顶端游离的丝状附属丝,穿插在子囊之间。
(3) 拟侧丝:形成在子囊座性质的子囊果中,自子囊座中心顶部向下生长,与基部细胞融合,顶端不是游离的。
(4) 缘丝:指子囊壳孔口或子囊座溶口内侧周围的毛发状丝状体。
(5)拟缘丝:沿着全部子囊果内壁生长的侧生缘丝。
36、子囊菌的分类依据:子囊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
即:(1)子囊果的有无(2)子囊果的类型(3)子囊果的着生位置(4)子囊不孕丝状体类型(5)子囊孢子的释放方式与子囊孢子形态
37、子囊菌的分类:
⑴白粉菌亚纲: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子囊多个,附属丝针形,基部膨大。
代表:桑树白粉病、梨树白粉病。
叉丝壳属:(Microphaera)
子囊数个,附属丝刚直,顶端叉状分支。
代表:核桃白粉、丁香白粉、榛树白粉病。
小煤炱属:(Meliola)
菌落黑色,在寄主植物表面形成薄至稠密的菌斑。
菌丝体褐色,有隔膜,外生在寄主表面,规则或不规则分枝,由头状附着器和瓶状附着枝。
子囊果黑色,球形,表面粗糙,着生在菌丝体。
闭囊壳上有时有刚毛状菌丝,内含几个子囊,子囊内含2-8个子囊孢子,子囊之间无侧丝。
子囊孢子棕色,有3-4个隔膜,在隔膜处缢缩,纺锤形,矩圆形至椭圆形等形状。
⑵粪壳菌亚纲:
间座壳目:黑腐皮壳属:(Valsa)
子囊壳球形、具长颈,成群深埋在圆锥形假子座内,通常轮状排列,子囊壳颈聚在一起向外露出孔口,假子座埋生在树皮内,顶端突出树皮。
子囊棍棒形到圆筒形,无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
肉座菌目:竹黄属:(Shiraia)
子座大型,粉红色至黄色,块茎状。
子囊壳球形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孔口不外突。
每个子囊内含6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纺锤形、转格状分隔。
初期无色,成熟时略呈褐色。
代表种:竹黄
丛赤壳属:(Nectria)
子囊壳圆形,散生于基物表面或生于不发达的子座上;子囊壳鲜红、黄色等。
子囊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具顶侧丝,子囊成熟后顶侧丝消失。
子囊孢子双胞、无色。
该属子囊菌具弱寄生性,多腐生于树木枝条、树干上。
如朱红丛赤壳
麦角菌属:(Claviceps)
菌核越冬后产生子座,子座直立,有柄,可孕头部近球形。
子囊果埋生于子座近球形头部。
子囊孢子无色,丝状,无隔膜。
无性阶段为密孢属,多寄生于禾本科植物上
小囊菌目: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子囊壳表生或埋生于基物中,基部膨大成球形,顶端具长颈,壳壁暗色。
子囊球形至卵圆形,不规则散生在子囊壳的核心组织内。
子囊壁在发育早期消解,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子囊。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蚕豆形、帽形、四角形或针形,游离于子囊壳内的黏液中,成熟时子囊壳吸水产生压力将子囊孢子连同黏液从长颈挤出,在孔口形成孢子团由昆虫传播。
黑痣菌目:黑痣菌属:(Phyllachora)
具假子座,假子座顶部与寄主的表皮层愈合而成黑色光亮的盾状盖。
子囊壳埋生在假子座内,瓶形,黑色,孔口外露。
子囊圆柱形,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基部,具宽侧丝。
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
炭角菌目:炭角菌属:(Xylaria)
子座直立,坚实,大型,分枝或不分枝,黑色。
子囊壳球形,埋生于子座内。
子囊圆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间有侧丝。
子囊孢子单胞、黑色、椭圆形。
⑶座囊菌亚纲:
煤炱目:煤炱属:(Capnodium)
菌丝体绒毛状,由圆形细胞组成。
子囊座无刚毛,表面光滑,或有菌丝状附属丝。
子囊产生于子囊座中,子囊双壁。
子囊孢子具纵横隔膜,或只有横隔膜,褐色。
座囊菌目:葡萄座囊腔菌属:(Botryosphaeria)
子囊座暗色,单腔,常多个子囊座聚生成葡萄状,在寄主上半埋生或外生。
子囊棍棒形,由短柄,双囊壁,有永久性拟侧丝。
子囊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
球腔菌目: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子囊座球形或近球形,散生在寄主植物表面或表皮,后期常突破表皮外露。
子囊腔(假囊壳)有孔口,无喙。
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束生,子囊间拟侧丝早期消解。
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双胞、无色、椭圆形。
多腔菌目:痂囊腔菌属:(Elsinoe)
子囊座初期埋生,后期突破基质外露。
有的子囊座外表有一层坚实的外壳。
子囊腔不规则散生在子座内,每个子囊腔内有一个子囊。
子囊球形至梨形。
子囊孢子多数长圆筒形,无色,具三横隔,极少数具纵横隔。
格孢腔菌目:黑星菌属:(Venturia)
子囊座小,初内生,后期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孔口露出,上部有少数刚毛,尤其在孔口附近较多。
子囊长椭圆形,无柄或短柄,平行排列,含8个子囊孢子,拟侧丝易消解。
子囊孢子圆筒形至椭圆形,双胞,大小相等或不等,无色或绿褐色。
⑷锤舌菌亚纲:
斑痣盘菌目:斑痣盘菌属:(Rhytisma)
寄生于阔叶木本植物的叶面角质层下,形成光亮、斑块状的黑色子座。
子囊盘通过子座顶部组织的裂缝而外露。
子座顶部组织由暗色厚壁细胞所组成。
子囊棍棒形,顶端孔道遇碘不变蓝,内含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丝状至棍棒状,单胞,无色。
锤舌菌目:薄盘菌属:(Cenangium)
子囊盘肉质,暗色,光滑,无柄,先内生,后突破寄主表皮而伸长。
子囊棍棒状,侧丝丝状,子囊顶端的小孔道遇碘变蓝色。
子囊孢子宽椭圆形,单胞,无色。
核盘菌属:(Sclerotinia)
子囊果杯状至盘状,由菌核产生子囊盘(菌核常埋生或部分埋生于寄主植物组织中),子囊盘有柄,常为暗色。
囊间组织由简单的侧丝组成,子囊棒状,顶端加厚、有孔,遇碘变蓝色。
⑸外囊菌纲:
外囊菌属:(Taphrina)——外囊菌科
菌丝具隔膜,有分枝,菌丝细胞双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生长。
子囊由产囊细胞产生,平行排列呈栅栏状,既无包被也无侧丝。
每个子囊通常含有8个子囊孢子。
植物强寄生菌,人工培养基上不形成正常的菌丝体,而是形成酵母状菌落。
主要寄生于桃树,也包括杏、李、梅,引起缩叶病。
担子菌门
38、担子菌的隔膜大多为桶孔隔膜。
39、担子菌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成单核、双核的菌丝体。
40、担子菌生活史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菌丝类型:初生菌丝(单核)、次生菌丝(双核)、三生菌丝(双核)。
41、三生菌丝的类型:骨架菌丝、联络菌丝、生殖菌丝。
42、担子菌的担子一般分成两大类:有隔担子、无隔担子
43、担子果的三种类型:裸果型、半裸果型、被果型
44、锈菌是植物的专性寄生菌
45、典型的锈菌生活史产生5种不同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46、根据担子的产生方式,担子可以分为外生担子、内生担子和半内生担子
47、转主寄生现象:转主寄生是锈菌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指的是锈菌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通常以冬孢子阶段的寄主为主要寄主或原始寄主,另一种寄主则为转主寄主。
(如小麦秆锈病菌,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产生在小麦上,性孢子和锈孢子产生在小檗上;梨胶锈菌的冬孢子和担孢子产生在柏上,性孢子和锈孢子则产生在梨树上。
)
48、锈菌的生活史类型:长生活史型、短生活史型、缺夏孢生活史型。
49、锈菌的分类:
⑴柄锈菌科:
①柄锈菌属:(Puccinia)
冬孢子双胞,椭圆形,深褐色;壁平滑或有疣点,每个细胞有一个发芽孔;柄短,遇水不胶化。
单主或转主寄生,主要寄生禾本科植物
②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冬孢子堆形成于寄主表皮下,后外露呈垫状至舌状,称为冬孢子角,黄色至深褐色,胶质,遇水膨胀。
冬孢子双胞,椭圆形,少数纺锤形,表面光滑,淡黄或暗褐色;冬孢子具长柄,无色,遇水胶化。
③花孢锈菌属:(Nyssopsora)
冬孢子三个细胞,呈倒品字形,褐色,具长柄;孢壁有刺状突起,顶端有小分枝或不分枝;每个细胞上有两个以上的发芽孔。
单主寄生。
如香椿花孢锈菌。
⑵鞘锈菌科:
④鞘锈菌属:(Coleosporium)
冬孢子单胞,长圆形,顶端较厚有胶质,左右连接在寄主表皮下,产生一层垫状层。
冬孢子成熟萌发分隔形成4个细胞(内生担子),每个细胞产生小梗,小梗上形成担孢子。
转主寄生,如一枝黄花鞘锈菌。
⑶栅锈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