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很齐全的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众所周知,从地心到整个宇宙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涉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一一地感知,仅管说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设备日益先进, 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虽然目前电影、电视、VCD、DVD、计算机等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但是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很多时候教师还得凭教学语言传道、授业、解疑,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基本功必须进行充电,除应该具备讲授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情感性、启发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文学性的语言往往具有朗朗上口,比喻生动贴切等优点,而我国古今诗词、谚语等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增彩添色,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
而且目前很多的地理试卷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含量的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试题。
为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经常多角度地搜集一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民谣、谚语等。
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搜集了一部份诗词、民谣、谚语,仅供同行们参考:1.(清.潘际云)的“淮河四月风怒号,卷起白流翻塘坳,老蛟喷沫天吴骄,一堤如线居民逃”中的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秦岭合称秦淮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2.李白《将进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3.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4.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我国长江的: 上游地区5.“野矿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气候特征6.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个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有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很多.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十首带有地理知识的诗词
十首带有地理知识的诗词哎呀,诗词这玩意儿,那可真是魅力无穷啊!你想想,有些诗词里居然还藏着地理知识呢!就比如说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白帝城和江陵的距离可不近,可为啥能一日就到?这不就涉及到水流速度和路程的地理知识嘛!还有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说为啥更上一层楼就能看得更远?这不就跟地球是个球体,视线范围和高度有关嘛!就像我们站在山顶看风景,肯定比在山脚下看到的更多更广呀!再看看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啥在山里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这就好比我们有时候身处一件事情当中,反而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是一样的道理呀!只有跳出来,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这和了解地理现象需要多角度观察是不是很像?还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方的八月就下雪,南方的八月还热得要命,这不就是因为南北气候差异嘛!就像冬天的时候,北方人穿着厚棉袄,南方人可能还穿着短袖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啥同一片天空,东边出太阳西边下雨?这和气候的多变性以及不同地区的小气候有关系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的雨是有规律的,这和当地的季风、降水特点都有关系,就好像我们每天到了饭点就会饿一样自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啥一夜之间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和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冷空气的影响脱不开关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下的花都谢了,山上寺庙的桃花才开,不就是因为海拔高度影响气温嘛!“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我们坐在地上不动,居然能日行八万里,这可多亏了地球的自转呀!你说,这些诗词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它们把地理知识藏在优美的词句里,让我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
我觉得呀,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既能让人感受到文学的美,又能让人增长见识!。
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地理知识点呢!就像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白帝城和江陵之间的距离可
不近呢,他咋就能一日就到了呢?例子就是咱现在出门,要是相隔千里,一天能到吗?肯定很难呀!
再看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黄河那是
奔腾不息啊,那气势,就跟咱勇往直前的劲头似的。
那孤城在万仞山中,这地理环境得多特别呀!就好比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座孤零零的
小木屋。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广袤的沙漠,直直上升的孤烟,还有那缓缓落下的落日在长河之上,多有画面感啊!这不就是一幅绝
美的地理画卷嘛,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了那片大漠一样。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就是在说山的形态
和从不同角度看的变化嘛,这和我们去爬山看到的景象不是一样的吗?从这边看是一个样,走到另一边看又完全不同了。
古诗词里的这些地理知识啊,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它们就像是一把
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大门。
难道不是吗?它们让我
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壮丽的山河、辽阔的大漠。
这多神
奇呀!我们读着这些诗词,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怀,还能学到好多
地理知识呢。
所以呀,古诗词可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还是地理知识的宝库呢!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挖掘,去感受其中的魅力呀!。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阵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
7、“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柳宗元《梅雨》)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8、“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苏轼《船棹风》)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
“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10、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此诗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古诗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地理现象: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和流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冰雪融水形成河流,经过长途奔流,最终汇入海洋。
古诗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地理现象:描述了从山顶俯瞰周围山脉的景象。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地势的相对高度。
站在山顶,由于周围的山峰都比自己低,所以能够一览众山小。
古诗描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地理现象:描述了锋面雨带的移动。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天气系统的移动。
当锋面雨带从东向西移动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古诗描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地理现象: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详细说明: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有知己,就像在身边一样。
这体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尽管距离遥远,但在地球表面,人们仍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古诗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地理现象:描述了长江的流速和水流的方向。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长江的流速之快,使得船只可以在一天之内从江陵返回白帝城。
古诗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地理现象:描述了四川地区的地形和地势。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四川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复杂,使得道路难以通行,反映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诗描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地理现象:描述了山脉、河流和船只的景观。
详细说明:这首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了山脉的景观,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述了河流和船只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古诗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地理现象:描述了观察点的不同对景观的影响。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古诗来源于生活,因此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从古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解析: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一一(宋、陆游)解析: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一(唐、刘禹锡)解析: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唐、岑参)解析: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解析: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
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
“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析: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古诗词里有关古代的地理常识
古诗词里有关古代的地理常识01地区名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2.江东:指芜湖以下的长江以南的地区,也指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统治下的全部地区。
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赤壁之战》3.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4.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的地区: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货殖列传》5.河北与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6.中国:指中原地区。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7.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02政区名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2.八州与八荒:泛指中国。
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3.郡:行政区域。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4.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后汉书·张衡传》5.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
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
《阎典史传》6.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省:本是官署名称。
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
《原道醒世训》8.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
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海瑞传》03山川、关隘名1.江:指长江,中国第一长河。
2.河:指黄河,中国第二长河。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u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u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u “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降⽔强度⼤、范围⼩、历时短的特点;u “南枝向暖北枝寒,⼀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u “罗浮⼭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u “天时⼈事⽇相催,冬⾄阳⽣春⼜来”表⽰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u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侵蚀地貌的描绘;u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千岁,不于秦塞通⼈烟”说明蜀道崎岖,⾃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u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的雄奇秀丽。
u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u “去年元夜⽇,花市灯如昼,⽉上柳枝头,⼈约黄昏后” 影射了满⽉;u “寻章摘句⽼雕⾍,晓⽉当帘挂⽟⼸,不见年年辽海上,⽂章何处哭秋风” 影射了残⽉;u “⽉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影射了满⽉;u “⼀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露似珍珠⽉似⼸”影射了娥眉⽉。
u “⼈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觅处,不知转⼊此中来”来形容庐⼭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地春归,⽽⼭上的⼤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下的⽓温⽐⼭上⾼。
u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u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u “城中⼗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稠密,农村⼈⼝稀少的城乡差别。
u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免费)
在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人的诗句,大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山川或田园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其中,有许多诗句就饱含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貌、水能资源等。例如:
1、诗句与气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夏季风从我国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使之不能到达我国腹地大西北,并明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俗语)反映温带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而形成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是快行冷锋或寒潮的极好写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出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可反映物候的垂直分布。其原因是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而变化造成,这种变化规律属于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反映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可借以说明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一个“谁”字很有深意。“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这个纯科学的结论用诗的形式表现非常适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冬季风的影响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1、李白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
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 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不少.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1.《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地理解析:通过描绘九月初三夜晚的月相,反映出农历月初月亮的形状——弯如新月,同时诗人借景抒情,表现出季节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色之美。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地理解析:诗中描绘了太阳沿着地平线落下、黄河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体现了地理空间的辽阔和高低起伏的地貌特点。
3.《蜀道难》(唐·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地理解析:描述了四川盆地周边险峻崎岖的地理特征,尤其是秦岭山脉对于交通线路的巨大阻碍。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地理解析:诗中提到的秋季大风,反映的是特定季节气候条件下,由于大陆性气候和季风影响下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现象。
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地理解析:不仅描绘了黄河源头至下游流向的地理特征,还表达了河西走廊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春季湿润的东南季风难以到达的地理现象。
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古诗句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地球公转“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地壳变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季节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月相变化“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水循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梁羽生《点绛唇》)——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地域性“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地域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水循环“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地壳变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波浪的侵蚀作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汉乐府《赤勒川》)——大草原的景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生物循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冬季风的影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沙漠景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洞庭湖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古诗文中的地理
古诗文中的地理
古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山川、河流、湖泊、城市等地理信息。
例如: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了黄河的发源地和流向。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绘了黄河流经的地形地貌。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展示了庐山的山峰和山谷地形。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沙漠和河流的景象。
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山川的壮丽和湖泊的静谧。
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示了古代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防御工事。
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了北方冬季的冰雪景观和长城的雄伟。
8.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了古代四川地区山路的艰险。
9.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了苏州城外的湖泊和寺庙景观。
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
这些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瑰宝,也为我
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古代诗句中隐含的地理气候知识
古代诗句中隐含的地理气候知识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
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上而来,携带水汽丰沛,容易引起降雨。
但是玉门关以西地区(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深居内陆,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苏轼《惠州一绝》)。
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罗浮在今天广东省境内,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光照较多,夏强春弱,四季宜耕。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对流雨是世界四大降水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之一,因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而得名。
对流雨时常出现于热带,亚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以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常见。
因日照很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冷却,凝结成雨。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反映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 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 )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 象地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 的“春风”是( )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 a、路南石林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云南滇池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 描述的气候是( )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 断山的( ) a、降水垂直变化 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 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映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7、“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 瀑布是( )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吊水楼瀑布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的“寒山寺”位于( )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 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葛尔盆地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形容的是:( )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 a、食物链关系 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 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 难( ) a、四川 b、青藏高原 c、福建 d、云贵高原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反映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华北平原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 的是:( ) A、江西庐山 B、安徽黄山 C、青藏高原 D、桂林猫儿山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 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 于( )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对流雨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 是:( ) A、四川九寨沟 B、长江三峡 C、海南“天崖海角” D、桂林山水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 描述过去的:( )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华北平原 D、成都平原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 用于( )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是指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