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规定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2023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2023以下是2023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标准大纲: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准确地理解和判断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3. 培养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思想体系和政治路线,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1. 国内外政治形势- 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的动态和变化,掌握主要国际热点问题的背景和进展;- 了解和分析国内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了解和分析各国政治制度和政体的特点和演变,掌握政治比较研究方法和理论。
2. 国内外经济形势- 了解和分析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协议的基本情况;- 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和分析各国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效果,掌握经济比较研究方法和理论。
3. 国内外社会形势- 了解和分析国际社会的动态和变化,掌握主要国际社会问题的背景和进展;- 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和分析各国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政策的特点和效果,掌握社会比较研究方法和理论。
4. 国内外文化形势- 了解和分析国际文化的动态和变化,掌握主要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背景和进展;- 了解和分析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和分析各国文化发展模式和文化政策的特点和效果,掌握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和理论。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图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2. 课堂讨论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进行课堂互动和思维碰撞,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 独立研究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深入研究相关课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应用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办法
2011—2012学年度《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办法一、考核依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规定:“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
考核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
要充分考虑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实施“五种并用”的综合考核方式,即实行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并用、知识考试与能力考核并用、教师考核为主与同学互评为辅并用、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并用、知识能力考核与平时现实表现考核并用,从而比较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习效果。
期末考核、理论考核、知识能力考核等通过完成网上作业、课程小论文或者调研报告得以体现,主要通过学生所写所论,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现实表现则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占30%)+班干部评价(占40%)+辅导员评价(占30%)”来体现,主要考察学生平时参与课程教学及其实践活动的情况和表现,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
三、总评成绩等级与分布“总评成绩”分为五个等级,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请注意成绩的正态分布,要总体控制各等级的比例,“优秀”和“良好”率合计为70%左右(优秀35%左右、良好35%左右)、“中等”为20%左右、“及格”为10%左右、“不及格”为极个别。
“总评成绩”评定等级时请一定注意结合平时课堂考勤情况和班级讨论(实践课)中的表现。
缺课2次及其以上者、不交作业与课程论文者以及作业和论文抄袭者,本门课程成绩记为“不及格”。
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每学年考核评定成绩一次,共2次。
不及格者,要补考或者重修。
2次考核均为“及格”及其以上者,记2个学分。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秩序
专 题 探 讨
CAR E H ON E R ORI Z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校 “ 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秩序 ’
陈 明 丽 高 校 大 学 生形 势 与 政 策 课 教 学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基 础 理 论 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对 帮助 学 生正 确 分 析 和 认 识 党和 国 家面 临 的政 治 、经 济形 势 和 国际 形势 ,以及 现 实社 会 、经 济 、政 治 、 文 化 中存 在 的 问题 ,增 强 学 生辨 别是 非 的能 力 , 引导 学 生 正 确 认 识 社 会 热 点 和难 点 问题 ,提 高 大学 生思 想 政 治 素 质 有 极 其重 要 的 作 用 ,在 开 展 大学 生正 确 认 识 国 内外 形 势 ,深 刻 理 解 党和 国 家 内外 方针 、政 策 方面 具 有不 可 替 代 的 作用 。但 当前 在 “ 势 与 政 策 ”课 教 学 和 教 学 管 理 上 ,还 存 在 许 多 不 完 善 的 方 形 面 , 为此 ,我 们必 须对 “ 势 与政 策 ”教 学及 教 学 管 理 课 进 行 形 积 极 探 索 ,深 入研 究学 科 特 点 ,确 立新 的教 学 思 路 、建 立规 范 的教 学 管 理 秩 序 ,提 高 “ 势 与 政 策 ”教 育课 的 有效 性 。 形
一
学 生 所 关 注 的 热 点 、 难 点 问题 进 行 解疑 释 惑 ,能 够 使 他 们 提 高 认 识 、 增 强全 局 观念 ,全 面 正 确 地 认 识 和 理 解 形 势 与 党 和 国 家 的 方 针 政 策 ,增 强 努 力 学 习 的信 心 ,坚 定 共 产 主义 理 想 信 念 。 4 有利 于 维护 社会 稳 定。 改革开放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适用专业:二年级各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公共基础课 2.课程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职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基本形势教育,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社会形势变化的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国内外就业和创业基本形势,中央及地方就业创业基本政策,就业创业法律法规。
2.职业技能学生具备就业创业形势的是非判断能力,掌握基本的就业政策和相应法律法规。
3.职业素质与专业相结合,与当前社会形势相适应,学生具备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团队合作、诚信友爱、开拓创新、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把握基本的就业形势和政策,了解我国劳动法规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1.课程内容安排表 - 1 -“中,避免讲述内容的重复,重在当前形势及政策。
2.课程内容标准与要求(1)课程组织形式:“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模式引领教学,理论知识融入行动之中,尽可能减少理论知识的单纯讲述和单向灌输,突出学生主体参与,突出职业素质能力的培育,实现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新时期高职就业的需要。
(2)内容安排:国内形势与政策溶于国际形势之中,世界背景下思考国内问题,用以指导学生未来工作人生方向。
(3)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即兴演讲、社会调研等;课堂进度实施安排:学生做报告——学生点评——媒体解读——教师总结答惑。
2.教材编写由于该课程内容时效性非常强之特点,参照适用每学年《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但不以此为限。
3.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参与。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正文:----------------------------------------------------------------------------------------------------------------------------------------------------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国家教委1996年10月7日颁布)自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高等学校普遍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以开设常规性课程或者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
但是,从总体上看,这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还不够平衡,教学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教委《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有关精神和规定,推动这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和重要地位,切实重视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4.12•【文号】教社科〔2018〕1号•【施行日期】2018.04.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1.切实加强教学管理。
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要设置“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确定教学专题、明确教学重点、研制教学课件、规范教学要求。
2.充分保证规范开课。
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严格落实“形势与政策”课的学分。
要保证本、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规定及注意事项-复旦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规定及注意事项一、课程成绩规定《形势与政策》课程共2学分,分为4个课程代码,分别为形势与政策Ⅰ(大一上)、形势与政策Ⅱ(大一下)、形势与政策Ⅲ(大二上)、形势与政策Ⅳ(大二下)。
学生所选课程每学期有两堂,分别由两位任课老师就不同专题进行授课,并当堂下发答题纸进行测试,以答题纸测试结果为准记录学生成绩。
且,只有两堂课程全部出席并通过测试,成绩方可记为P,否则为NP。
在每学年春季学期,决定学生成绩的除两堂课程外,还有一个持续时间为一学年的实践课题结项成绩。
教研室向学生提供实践课选题方向,辅导员组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任课教师予以指导并参与报告会和成绩评定。
任课教师将就自身擅长领域,出任学生实践项目指导老师,给予课外指导。
实践课最终成绩由辅导员根据学生实践课题结项情况给予P或NP成绩。
如实践课程为NP,则该生该学期成绩也不能通过,记为NP。
二、请假及补课规定1.学生在课程开始前,由本人提交请假条至任课教师处,或通过邮件方式向任课教师请假。
2.如因疾病等特殊事由无法事先请假,可视情况允许事后补假。
补假时需要向教师提供病历诊断书(病假)、有相关部门负责人签章的事由说明(事假)。
3.任课教师在请假条上签署意见(同意或不同意,若不同意,说明是作不合格处理,还是缺考处理),并通知学生补课时间。
学生按任课教师通知的补课时间补课。
4.学生必须遵循补课任课教师不变的原则,按照与任课教师通知的补课时间,按时出席补修课程。
5.若请假学生所缺课程为任课老师在该学期所开设的最后一节课,或因其他特殊原因未能参加补课,经与任课老师协商后学生应在学期第17周前办理缓考申请手续。
(请参阅《复旦大学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缓考规定》)。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课程学分:总学分2学分,每学期0.25学分开课学期:1-8学期一、课程的任务本门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清是非、积极思考和回答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总体要求1、教学总体目标通过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促进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教学总体要求(1)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不断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体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及时性要求。
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形势发展变化的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要求,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教学,用党的方针政策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
(3)不断加强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培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遵循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判断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大学生认识把握形势的能力,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
3、主要考核内容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的一些基本国策;国内外时事热点;学校规章制度和就业形势与指导。
4、考核标准按照4学年8学期完成教学任务的安排,每学期完成1篇小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由每一专题的授课教师进行考查。
形策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55学时数:16学时学分数: 1学分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先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制订人:张文树,审核人:包有或制订日期:2010年09月,共第 3 次修订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05方案而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各个班级,是每个大学生(高职生)的必修课程。
每学期学时数为16学时,共四学期,二年修满为1学分。
本课程通过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课程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当代大学生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态度,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向学生讲解党和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理论与现实根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如何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大学生有何启示、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一、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1、是靠便宜。
2、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3、是过度依赖外需。
二、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三、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四、是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轨道的需要第二节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二、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三、改革科研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是“官本位”2、是现有科研体制仍然在一定程序上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习惯。
学校形势政策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形势政策教育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学校形势政策教育实施方案。
一、加强政策宣传教育。
学校将加强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参与形势政策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政策宣讲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增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二、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课程。
学校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形势政策教育课程,通过开设形势政策教育课、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形势政策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公安局、社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政策的执行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法治观念。
四、建立形势政策教育监督机制。
学校将建立形势政策教育监督机制,加强对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形势政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政策法规宣传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形势政策教育服务。
六、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形势政策教育。
学校将积极与家长开展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形势政策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形势政策教育工作,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七、建立形势政策教育成效评估机制。
学校将建立形势政策教育成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形势政策教育工作,提高教育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相信学校的形势政策教育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摘要:
一、前言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五、实施建议与课程资源的利用
六、总结
正文:
一、前言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2.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1.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2.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涉及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
3.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包括教育改革、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评价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实施建议与课程资源的利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课程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编码:s0110302课程类型:理论开课部门:社会科学教研部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所有专业一、前言1.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高职二年级学生开设。
2.课程定位该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深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坚定信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发奋学习。
前导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课程内容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主要框架,囊括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内容,紧跟当前政治形势,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本课程对所有专业开设16课时。
二、课程目标1.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领会党和国家的阶段性发展方略及重大政策精神,明确国内基本国情和热点问题,了解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和国际热点问题;能提高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分析国内外政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参考学时:16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参考学时1、绪论1、树立科学的形势观与政策观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1、明确课程学习意义与学习方法2、了解“十八大”的基本要点22、经济篇1、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趋势2、2013年经济热点问题分析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1、明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走势2、了解我国当前经济热点问题3、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3、政治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3、2013年两会热点解读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点2、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3、了解今年两会热点问题24、文化篇1、文化的界说2、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3、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1、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了解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3、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2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参考学时5、社会篇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推进社会建设3、关注社会热点和就业问题1、明确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了解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3、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26、生态篇1、生态文明建设2、国际生态环境问题3、低碳经济的发展1、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2、了解全球生态问题的概况3、理解发展低碳经济对解决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7、国家核心利益与国家战略篇1、中国核心利益: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2、中国的对外关系3、国际热点综述1、明确台湾问题与国家核心利益的联系2、了解国家外交方略的新动向3、了解国际热点问题与国家外交战略的调整2期末考试 2四、课程实施建议1.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形势与政策》校内自编教材2011版;《形势与政策》2013版与轻院合作编制教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我校规范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经验之谈
我校规范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经验之谈《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特殊而重要的职责。
中央强调要把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作为高质量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如何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心,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从而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对于我们中原工学院而言,自1991年始就开始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但当时并未列入课表,采取的是“专题讲座”形式。
后来正式将该课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务处课表体系,每学期开设16学时(共8次课),并且我校是河南省极少数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行小班教学的高校之一。
20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围绕着解决《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我校逐渐形成了—套自己的成功做法,提出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的“四化”体系,即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老师队伍专业化以及教学形式多样化。
下面将重点介绍我校在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规范化方面的途径与方法。
一、现状分析了解和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每个学期末,我们都会在全校范围内邀请部分师生进行座谈。
根据积累的数据显示:很大比例的师生对该课程教学的认识有偏差,认为现在电视、广播、网络天天都在讲时政大事,再开这样一门课程没有多大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对就业没有多大帮助;另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就事论事,缺乏理论的深度和高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效果均不太满意。
针对这一调查情况,我们组织教师讨论分析,大家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没有把这门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制订依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内国际形势教育,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按照基础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现行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2019级各专业公共基础课、必修;前导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人文素养与政治素养的养成起关键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策判别力,为强大祖国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
当前,就是要使学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体建设目标为:加大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即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体现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强调课程的民主性。
课程本身就是对话,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当作是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
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形成“以人为本”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五、实施建议本课程共计16学时,每学期4个学时,共上4个学期。
教学形式既有一定的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也辅之以课堂讨论、课堂典型发言,课外观看时事视频、场景模拟等。
阳明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相关规定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文件阳明政〔2009〕18号宁波大学阳明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施细则(试行)根据宁大党(2006)47号《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实施方案》规定,宁波大学本、专科生必须修读“形势与政策”课程,该课程为2学分,34学时,贯穿三个学年。
该课程以听“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名家名师系列讲座、相关论坛等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自学《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为辅助教学形式。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贯彻《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实施方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理性选择、学会科学规划,学院决定把“阳明系列讲座”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形式之一,并对我院学生修读该课程作如下规定:1.每位学生在大一学年须听取“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2次以上。
2.每位学生在大一学年须选听“阳明系列讲座”2次以上。
3.“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采取学院统一安排、班级集中- 1 -组织的形式。
若遇班级集中组织时不能参加,应选取时间补听。
4.“阳明系列讲座”每次以短信形式通知,并采取实名制领票的方式参加。
5.“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与“阳明系列讲座”一般在阳明学院315报告厅举行。
学生每次听讲由学院派专人在同学的“听取讲座登记表”上做听讲记录。
6.第二学期十七周前,每位学生向学院学工办上交“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论文一篇与“听取讲座登记表”,作为评定该课程大一学年平时成绩的依据。
7.如遇“听取讲座登记表”遗失,请及时到学工办补领。
8.本细则经第33次学院党政联系会议讨论通过,自发文日起开始实行。
附件:阳明学院学生听取讲座登记表二OO九年十月十九日主题词:课程讲座细则宁波大学阳明学院2009年10月20日印共印发2份- 2 -附件:阳明学院2009级学生听取讲座登记表班级:学号:姓名- 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
第三条形势与政策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政治课教研室、各系及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
第四条课程教学目标:形势与政策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条课程教学时间:每届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时间为两学年,每学期为四课时,一般安排在学期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
第六条教学内容由学院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教师教学以《时事报告干部版》和《时事VCD》作为教学参考资料,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开展具体教学。
第七条建立与《形势与政策》课相衔接的形势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地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校级领导做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八条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展示和学生互动平台,把课程中的
实践环节取得的效果展示在该平台,同时开展学生互动评价。
把社会实践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第二课堂,全面实施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与工农大众的感情。
第三章教学组织与教师
第九条学院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领导机构,统筹部署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与规划,明确课程目标任务。
第十条以政治课教研室为中心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负责课程的建设、规划、授课和教学研究。
第十一条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评委和学生代表,以试讲的形式,公开选拔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实行聘用制,二年一聘,竞争上岗。
第十二条申报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我校举办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专业基础扎实,政治理论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第十三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成绩管理、考试组织以及教学质量检查,分别由政治课教研室、各系及教务处具体负责,各部门要紧密协作,认真扎实地做好各自工作。
第四章教学管理
第十四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在每学期开课前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当前形势,每学期选定二个专题。
有关教师就所属专题进行研究,制定教案。
第十五条任课教师应严格教学过程,加强学生课堂出勤、课堂纪律的考核与管理。
第十六条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任课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教学技巧,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第十七条实行听课督导制度,教研室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抽查教师上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进行整改。
发生教学事故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