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2020届高三生物复习选择题解题方法: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生物复习选择题解题方法: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

一、常见曲线类型及变化趋势分析

1.单曲线

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常见类型分析如下:

2.双曲线和多曲线

指在一个坐标系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通常表示不同生物的数量或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或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常见类型分析如下:

二、答题模板

1.坐标曲线类

2.数据表格类

3.直方图类

三、专题训练

1.科学家研究CO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

2

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

浓度不同

2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b~c,曲线Ⅱ、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解析:曲线Ⅱ和Ⅲ的CO

浓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

2

浓度不同;曲线Ⅰ和Ⅱ的温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

2

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光照强度为b~c,曲线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缓慢升高,但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不再变化。

答案:D

2.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 mV

C.一定条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利用ATP将K+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状态

解析:t1时刻的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

+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由题图可知,t1、t2时刻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长而无法累加,t2、t3时刻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短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t4~t5时间段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使神经纤维恢复静息状态,但是K+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答案:C

3.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人类的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在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亦发现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他们的X染色体均存在如图所示的小片段缺失,分别以Ⅰ~Ⅵ表示患病男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5区域最不可能含DMD基因

B.除DMD外,还伴有其他体征异常的原因可能是DMD基因外周区域的染色体缺失

C.X染色体小片段缺失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而基因数目保持不变

D.DMD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

解析:由分析可知患者Ⅰ~Ⅵ都缺失了完整的5区域,因此5区域最不可能含DMD基因;由题图可知,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的X染色体5区域外周的染色体缺失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除了DMD外,六个患病男孩还伴有其他体征异常;X染色体小片段缺失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由题意可知,D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答案:C

4.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解析:DNA复制前会合成所需的蛋白质,并且会发生核糖体的增生,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故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A正确;乙中染色体组数为2,同源染色体对数为2N,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丙中染色体组数为2,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说明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也会出现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丙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会出现2条X或Y染色体,C错误;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丙形成丁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错误。答案:A

5.某种动物迁入新的环境后,其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A.在这14年间,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与第8年相比,该动物在第10年时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C.与第2年相比,该动物在第14年时的种内斗争比较激烈

D.第8年时,该动物种群数量很可能为该种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动物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升高后下降,故在这14年间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大致呈“S”型;与第8年相比,该动物在第10年时的种群增长速率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与第2年相比,该动物在第14年时的种群数量较多,故种内斗争比较激烈;第8年时,该动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其种群数量很可能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答案:C

6.下图表示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生根的影响,其中一级根是指直接从插条切口生出的新根,从一级根上长出的新根称为二级根,以此类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插条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时,需注意区别插条的形态学上下端

B.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各级根的发生影响程度相似

C.本实验中,不同浓度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

D.综合实验结果,本实验中200 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佳

解析:根据图示,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各级根的发生影响程度不同,促进作用先增加后减少;实验中NAA浓度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NAA 处理的插条各级根的数量均比对照组多,说明不同浓度的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综合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中200 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好。答案:B

7.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