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扑、房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

合集下载

房扑分类与治疗

房扑分类与治疗
按摩颈静脉窦房室传导百分比发生改变,心室 率减慢F波更清楚
当心室率为150次/分左右时, 不论QRS是宽 还是窄, 先考虑房扑是否能够除外
房房扑扑分类的与治疗 治疗
第15页
判别诊疗
AF并LBBB
房房扑扑分类的与治疗 治疗
第16页
药品治疗
控制心室率
适应证 ◆ 血液动力学稳定或复律不成功 药品 ◆ 洋地黄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个别心室率下降后先变为房颤, 后转为窦律) ◆ Ic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减慢心率, 一个别转复为窦性心律)
非药品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复律方法 刺激程序: S1S1分级递增,步长10-20次/分 起始频率: 较F波频率快20-30次/分 起搏电压: 先从低电压开始,快速增至25-35V 连续刺激时间: 开始2-4s/次
可分级递增至10s,步长2s
房房扑扑分类的与治疗 治疗
第21页
非药品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房房扑扑分类的与治疗 治疗
第11页
心房扑动分类
合理分类
经典AF 右房内逆钟向次序 右房内顺钟向次序
不经典AF
这么分型对于治疗选择更有意义
房房扑扑分类的与治疗 治疗
第12页
临床表现
房扑易引发快心室率反应, 常在150次/分左右, 比房颤快, 其后果也较房颤更为严重
连续性房扑易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 引发充血 性心衰, 尤其对有基础心脏病者, 心脏贮备功 效差, 其后果更为严重
房房扑扑分类的与治疗 治疗
第6页
心房扑动分类
II型AF--2:1∼3:1
房房扑扑分类的与治疗
F波在II、III、aVF导联直立, V1导联呈负向, V6导联呈正向 第7页

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技巧

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技巧

房速的房室传导
房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同房早; 房速时的传导比例取决于房速的频率及房室结当时的功能状态。 房速的QRS波形状取决于下传的频率及希浦系当时的功能状态。
房速治疗
房速一般为自限性。 治疗以处理原发疾病为主,如低钾、酸钾失衡、洋地黄中毒、感
染等。 可选择药物有腺苷、维拉帕米、胺碘酮、Beta受体阻滞剂。 慢性持续性房速或无休止性房速可考虑射频消融。 紊乱性房速更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
顺钟向房扑与逆钟向房扑
扑动波极性
典型的扑动波包括一个尖锐的顶部和一处宽阔的底部。 下壁导联扑动波尖端向下,提示峡部依赖性逆钟向折返。 下壁导联扑动波尖端向上,提示峡部依赖性顺钟向折返。
非典型房扑
房扑波界于扑动波与颤动波之间; 心房波形状及大小多变,频率常大于350次/分; 房室传导比例多变; 折返环位置不固定。
一激动的T波。
双房分割的情况
左右心房并不必然同步电活动。 可出现双房分割的各种组合。 一房窦性心律、一房房颤;一房窦性心律,一房静止;一房房颤、
一房房扑;一房房颤,一房静止。
识别旁路
异常的QRS波中存在典型的delta波。 注意患者的心率:
如果RR间期大于300次/分,可确定旁路; 如果RR间期大于280次/分,99%存在旁路; 如果多RR间期相当于250次/分或以上,高度怀疑存在旁路。
房扑的折返环
A典型-逆钟向房扑 B典型-顺钟向房扑 C低环折返 D峡部内折返
房扑治疗
直流电复律 食道调搏复律(典型房扑更容易)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抗凝 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能够永久性根治房扑,优先推荐。
四、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同、间隔不匀齐的f波; 频率350~600次/分; 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房速与房扑的相关心电图问题

房速与房扑的相关心电图问题




房性心动过速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早在1943年Barker就提出了窦房结折 返性心动过速的概念,他认为,窦房 结与房室结一样能够发生结内折返。 直到1974年才由Narula应用临床电生 理检查的方法,证实了这一概念,但 由于不能排除窦房结临近的心房肌参 加了这一折返,故改称为窦房折返性 心动过速,并归为房速的一种类型
心房扑动


治疗 电刺激终止房扑 由于房扑的可激动间隙宽,终止成功率高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峡部消融根治典型房扑
心房扑动
谢 谢 !
A
A
房性心动过速
消融靶点位于二尖瓣环上缘
ABL
A
V
A
房性心动过速
术后第二天体表心电图
房性心动过速
随访3个月超声结果:LA 45 → 35mm LV62 → 53mm
房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静脉的房速 目前发现很多心电图诊断的房速起源于肺静脉或腔静 脉,属于广义的房速;射频消融治疗后,房速根治, 但静脉快速电位仍然存在
房速与房扑相关的心电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
前言

房速与房扑是与心房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快速性房性
心律失常,其特点:

致命性低,但发生率高 可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症状

体栓塞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使心脏功能与结构发生重构,严重损害心功能,引起心律
失常性心肌病

很多的房速与房扑可经消融根治

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0%;准确预测率>85%
房性心动过速
A
A
A
A
房性心动过速

房扑房颤

房扑房颤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连续3次以上的早搏形成心动过速,频率范围多在150-250次/min。

扑动和颤动也属于早搏(性质)的心律失常。

只是它们比“心动过速”更为“厉害”,表现在频率更高,扑动的频率达250-350次/min,颤动的频率高达350-600次/min。

一、心房扑动特点:1、心房除极频率高达250-350次/min,大大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此时窦房结失去了领导的地位。

2、房扑时,心房除极波不叫P波,而称之为F波。

F波形态、振幅、间距都很匀齐,似锯齿状,不像房早、房速Pˊ波那样圆钝、矮小。

3、房扑时心房电频率达250-350次/min,意味着心房收缩也达250-350次/min。

不像窦性心律、房早或房速时心房可见明显收缩/舒张动作那样,房扑时心房收缩幅度大为降低,表明心房收缩将血泵入心室的作用大大降低。

4、房室结的“关卡效应”一般只能让≦200次/min的电激动下传心室,因此F波很少能1:1下传心室,房室结限制下传的F波,这样心室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就不会像F波那样快,这是一种生理性的保护作用。

因此,房扑时心室的频率会低于心房的频率。

5、房扑的F波不是在每个导联上都易辨认的,一般在II、III、aVF导联上最好看。

6、II、III、aVF导联上无明显ST-T可辨证时应考虑为房扑。

7、房扑多为阵发性,大部分转变成房颤,小部分转复为窦性心律。

房扑持续数月、数年者少见。

8、分型(1)I型:频率300次/min左右,II、III、aVF导联上F波负向。

产生机制是单一大折返,电刺激可终止I型房扑。

(2)II型:频率250次/min左右,II、III、aVF导联上F波直立。

产生机制是主导环路折返,电刺激可终止II型房扑。

总结心电图表现: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整齐,呈锯齿状的扑动波F波。

2、F波频率250-350次/min。

3、心室律规整或不规整,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是否固定。

4、QRS波一般为室上性(窄QRS波),也可有差异性传导图形(宽QRS波)。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课件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课件

P’波的识别
• 首先,必须识别房速的P’波。要求识别12导联P’ 波的向量:包括P’波正向、负向、等电位、负正 双向(“先正后负”还是“先负后正”)
• 如果房速是非1:1房室传导,P’波相对容易识别, 1:1房室传导时,P’波常与T波融合,影响P’波 向量的正确识别
• 提高P’波识别的方法:颈动脉窦按摩,静脉注射 腺苷,心室超速起搏等
• V1导联P’波正向,预测左房房速的敏感性93%, 特异性88%,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4%
• I导联P’波等电位或负向,诊断左房房速敏感性 仅50%,特异性达100%
Tang CW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5;26:1315-1324. 基于31例病人资料
TSIk7wyR k*T)N yEVfXQpp1DSge-0Fr wbkABESayC ##R$dvD*GcXEL9F#M x0EwuQrVR 9bpJ7b)1uqYXtkeu9Q%07T 74kT5l- xitvOTgl2CR vr kjKr#JlC5k+ zGjKrb&C#zVMBcnnT vZ$9oxj v+9kdT0X2l TZQdny*1rBwEMP6teVzlfT GZ&vvq miOH J vDHhe4l1UH zKZebaT#faO0pGwm-cP&Xy k)2MI*J kh- HqkeZ m2qK#5Z%pLXSO7b$+bKjbQ4- mo1RH)nBX8#mF dk0+Z 2fdhF$l DEd4ScKeoNj a2YAteZSLMs * md*C 8+1IP( SNn7s 0AHNK+c x19wM2+- ZllK-4qU+(Z) YQ7J wdyiFpxj r+VjrF zD kkFnVE%z u1$y7H yaX1eX8dSTp2gvMIb-

心电图入门——心房扑动

心电图入门——心房扑动

心电图入门——心房扑动
通常认为心房扑动是在心房形成环形激动的结果,大多呈短阵性。

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其频率较阵发性心动过速更高,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易于形成折返激动,是主要的发生原因。

阵发性房扑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者;持续性房扑见于多种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房扑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心室率不快时可无症状;心室率快时可诱发心绞痛、充血性心衰
一、心电图诊断要点:
1、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均齐,形态一致呈锯齿状、无等电位线的扑动波“F”;
2、频率为250—350次/分,Ⅱ、Ⅲ、avF、V1最明显;
3、房室传为5:1,4:1,3:1,2:1;
4、房室传导比例固定,心室率规整,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心室率不规整,持续一段时间,转为房颤。

二、处理
1、原发病的治疗;
2、最有效、迅速终止房扑的方法为直流电复律
3、药物:
(1)、洋地黄、钙阻滞剂(维拉帕米)、β阻滞剂(可减慢房扑的心室率);
(2)、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可能转复房扑为窦性心律)。

三、实例
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以节律整齐、形态大小一致的F波,F 波频率约250-450/分,QRS为室上性。

心室律是否规则因F波下传比例不同而不同,常见 2:1-4:1 规则或不规则下传。

本图F波频率300次/分, 呈1:1-2:1下传,F-R也不整,使 R-R不规则,心室率145次/分。

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

另类心电图讲义-6---房颤、房扑

另类心电图讲义-6---房颤、房扑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体表心电图快速判断房性心动过速起源的流程(全文)

体表心电图快速判断房性心动过速起源的流程(全文)

体表心电图快速判断房性心动过速起源的流程(全文)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指起源于心房并有规律心房律的心动过速,可分为局灶性房速和大折返性房速[1]。

局灶性房速可能是由于自律性机制、触发机制和微折返机制所引起。

由于局灶性房速是激动由单一兴奋灶呈放射状、圆形或向心性向外传播,而并不存在电活动跨越整个折返环的情况,所以在局部最早心房激动部位进行点射频消融可以成功消除房速。

局灶性房速的起源点主要位于心房内一些特殊的解剖部位[2,3,4],例如终末嵴、心房近三尖瓣环和二尖瓣环的部位、冠状窦口、肺静脉口、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接处、左右心耳等部位。

总的来说,局灶性房速在所有心电图导联上都可以看到由等电位线所分隔的P波。

但是由于局灶性房速的心房起源部位不同,心房的整体除极向量不同,导致房速时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的差异。

而通过体表心电图P 波形态的分析大致可以定位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从而对射频消融时术前准备和靶点的快速标测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回顾了根据P波形态定位房速起源部位的文献,并提出根据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快速判断房速起源的流程图。

1.左心房(左房)和右心房(右房)房速的判断左房和右房房速的P波形态差异是由左、右心房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

解剖学和影像学均已证实,左房位于胸椎的正前方,而右房主要在左房的前方,仅轻度位于右侧。

Tang等[5]曾提出依据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鉴别左房房速和右房房速的流程图(图1)。

V1和aVL导联的P波形态最有助于区分左房房速和右房房速[4,5,6]。

V1导联为右胸导联定位于心房的右前壁,左房的解剖位置处于心脏后部正中,左房房速的激动产生一个向前的除极向量,即在V1导联上为正向P波。

研究证实V1导联的正向P波预测左房房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4,5,6]。

aVL导联定位于左房的高侧壁,与左房房速激动时产生的除极向量背离,故在aVL导联可观察到负向P波。

研究显示aVL导联的负向P波预测左房房速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aVL导联的正向或双向P波预测右房房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6]。

房速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房速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房速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房速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指心脏房室传导速度过快,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完成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和相关病症的出现。

房速的诊断标准是判断是否患有房速的重要依据,它旨在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心律异常,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房速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房速,并确定房速的类型和程度。

一般而言,房速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心电图表现、心率、心脏结构和患者的临床症状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准确的诊断。

在心电图方面,诊断房速通常需要检测到心脏房室传导速度明显增快的特征,如窄QRS波群等。

同时,心率的快慢也是判断房速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房速的心率会显著增加。

此外,心脏结构的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更多有关房速的信息,例如心腔扩大或心室功能受损等。

除了上述的客观指标,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是诊断房速的重要考虑因素。

常见的房速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

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不适感,以了解病情发展的情况。

综上所述,房速的诊断标准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房速的依据,通过综合考虑心电图表现、心率、心脏结构和临床症状等因素,医生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技术和研究的进展,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房速诊断标准,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概述房速的定义、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二、正文:2.1 房速的定义:详细介绍房速的定义,包括房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学界对房速定义的共识。

2.2 房速的临床表现:阐述房速在患者身体上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心率加快、心悸、胸闷、疲劳等,以及各种类型房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差异。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心房扑动是介于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快速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而规则的心房扑动的F波,F波频率250~350次/min。

F波通常按一定比例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比例固定时,R-R间期匀齐,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R-R间期不规则。

它比心房颤动少见,两者的发生率1:(15~20)。

1 心电图特征1.1 典型心房扑动典型心房扑动包括逆钟向心房扑动和顺钟向心房扑动两种类型。

1.1.1 逆钟向心房扑动逆钟向心房扑动常见,心电图F波明显,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

(1)F波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波形相同、波幅相等、间期匀齐、波间无等电位线、呈三角形的锯齿状F波。

F波频率在250~350次/min,多数在300次/min左右。

同一时间内记录的心电图显示F波频率快速匀齐,但在不同时间记录的F波频率可有明显变化,应用奎尼丁治疗后,F波变得宽大,其频率可慢至180次/min左右。

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V3导联~V6导联F波倒置。

V1导联F波倒置。

(2)F-R间期①F-R间期固定,房室传导比例固定。

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F-R间期可以固定,也可不固定。

F-R间期通常比窦性心律时的P-R间期长。

②F-R间期不固定a.隐匿性传导与迷走神经张力变化:与F-R有关系,F-R间期有长有短,常出现被跳越的F波。

b.文氏型房室传导:分为干扰性文氏现象与阻滞性文氏现象。

c.干扰性房室脱节:心房扑动与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并存。

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d.阻滞性房室脱节:心房扑动合并高度房室阻滞或完全房室阻滞伴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或心室起搏心律。

(3)QRS波群①QRS波形、时间与窦性相同。

②部分QRS-T波群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的蝉联现象。

③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及其分支阻滞。

④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心室预激综波。

(4)心室率心室率多在60~150次/min,活动或白天清醒状态,多为2:1或3:1下传心室,1:1下传时,心室率快速,夜间睡眠或白天卧床休息时,房室传导比例增大,转变为(3:1)~(6:1)不等,甚至更多的F波因干扰,隐匿房室传导或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未能下传心室。

(仅供参考)心房扑动

(仅供参考)心房扑动
<100bpm,呈室内阻滞图形;③房扑时心室率100~150bpm,终止后QRS 正常,称为快频率依赖性室内阻滞。
• 伴显性预激:QRS波起始粗顿,或呈完全预激图形。 • 其他少见情况:蝉联现象。
刘春燕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 年3 月第23 卷第3 期
房扑伴室内差传呈交替性左右束支蝉联现象,右室肥大。
¾ Granada等MESA研究显示房扑年发病率为88/10万,估测美国每年新发房扑 病例为20万,其中8万为单纯房扑。且房扑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 异:男:女大约为2.5:1,<50岁人群年发病率约为5/10万,>80岁人群年发 病率高达587/10万。
¾ 我国尚无房扑流行病学资料。
右图示房扑年发生率的年龄和 性别差异 (黑方块示男性,黑 点示女性)
邢台市第三医院 邢台市心血管病医院
患者,女性,40岁,急诊查心电图示房扑2:1传导,不完全右束支阻滞?
给予胺碘酮静脉推注,转复窦性心律后心电图 P波双峰,V1导联P波加深。可能原因:左房扩大;房内阻滞;药物作用。
对比转复窦律后心电图(V1导联)
A.房扑时QRS呈M型,后峰高于前锋;B.窦性心律的QRS呈M型,前锋高于后峰,提示 心动过速发作时存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下由于心率减慢,阻滞程度减 轻。窦性心律时,房早的QRS波形类似房扑时,更加说明房扑时右束支存在阻滞。
心室律规整
1:1下传
(房扑伴预激)
QRS波群起始 粗顿,依据 胸前导联波 形,提示B型 预激。
当F波频率由 250次/分上 升至300次/ 分时,遇到 旁路不应 期,传导比 例从1:1降至 2:1。
心室律规整
(房扑伴预激A型) 典型房扑(顺时针折返)发 作时12导联心电图,已证实 该患者存在左后间隔旁路。

房扑

房扑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AFL),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率一般为240-400次/分,心室率取决于心房率和房室传导,常呈2:1传导。

由于快房率影响了心脏收缩舒张时程,使房室收缩不协调,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低血压、加重肺淤血、诱发心肌缺血等,少数患者甚至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1. 历史回顾:1911年,Jolly和Ritchie首先描述了房扑。

以后对房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房扑发病率低于房颤,但房扑在儿童心律失常中构成比明显高于成人。

2. 房扑的诊断:诊断上依据体表心电图并不困难。

由于心室率增快影响血液动力学,可造成心悸、头晕、气短,甚至晕厥等症状。

大多数房扑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在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还可出现心绞痛。

另外,血栓栓塞也是房扑较常见的表现。

心电图上,扑动波常常在下壁和V1导联比较明显。

在常规心电图高度怀疑房扑但又不能确认时,可采用一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的措施,如颈动脉窦按压和valsalva动作,可产生短暂的房室阻滞而显示扑动波。

上述方法失败也可考虑如下措施:1)放置食道电极,记录心房波;2)使用腺苷、艾司洛尔、维拉帕米等促使产生房室阻滞,显示心房波。

但心房扑动合并宽QRS波群时,使用上述药物可恶化心律失常。

3.分型及机制:许多年来,房扑的分型争论一直很大。

最早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将II、III、AVF导联扑动波为负向的房扑命名为典型房扑,与之相反的为非典型房扑;此后,这两种类型又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典型房扑称为常见型房扑和逆钟向房扑,非典型房扑又被称为少见型房扑和顺钟向房扑。

Wells等根据房扑是否可以快速被心房起搏终止而分为I型和II型。

峡部依赖性房扑及非峡部依赖性房扑等多种分型。

1996年Lesh等根据房扑的电生理机制,将房扑分为3种,即1)典型房扑,包括顺钟和逆钟性房扑;2)真正不典型房扑;3)手术切口或补片周围折返性房扑。

Scheinman根据折返环所围绕的解剖结构,对房扑做了新的分类,分为右房房扑和左房房扑、二尖瓣环部位房扑、肺静脉部位房扑、卵圆窝部位房扑。

诊断学心电图 含房颤、房扑、房早、室上速、预激心电图特点[专业知识]

诊断学心电图 含房颤、房扑、房早、室上速、预激心电图特点[专业知识]

行业相关
5
1.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
-极化polarization/除极depolarization/复极repolarization
行业相关
6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 除极 +
+ 复极 -
行业相关
7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正常心室除极: 心内膜心外膜
正常心室复极: 心外膜心内膜
行业相关
21
行业相关
22
一、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P 波:代表心房去极化 *P-R间期: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 *QRS 波: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到完全复极
至 RP 的时间 *T 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S-T 段:心室处于完全兴奋状态
行业相关
23
三、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lead system)
行业相关
24
导联与导联轴的概念
(一)导联:
–将正、负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 两点,原则上均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 点即构成一个导联。
(二)导联轴:
–导联的两点间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
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行业相关
25
导联的联接方式
1、肢体导联(limb leads)
(1)标准导联(standard leads):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2、胸导联(chest leads)
V1~~V6
业相关

27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aVR
aVL
aVF
行业相关
28
心前区导联的连接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灶房速
激动模式
大折返房速
-跨越房速持续激动 - 激动时间 ≥90% TCL - 在折返环上可以拖带 - 多点测量 PPI可以确定折返环 - 出现房室阻滞,房速不终止 - 线性损伤
9
拖带
腺苷 消融
- 局灶起源播散 - 激动时间 < 50%TCL - 异常自律性无法拖带 - 仅在靠近起源点时有最短PPI - 剂量足够时可终止房速 - 局部
18
19
逆时针房扑(普通型)
20
21
顺时针房扑(少见型)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非典型房扑
• 非典型房扑患者中器质性心脏病较多见,并且部分患者可能有心脏外
科手术史,心房一般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左心房非典型房扑患者伴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更高,可达60%以上。
• 引起非典型房扑的大折返性环形激动,除可围绕二尖瓣环进行折返外,
3.触发活动引起的房速 ①房性期前刺激和心房起搏可诱发,且不依赖房内传导
或房室结传导延缓;②心房起搏周长、房性期前刺激的配对间期直接与房速开 始的间期和心动过速开始的周长有关;③兴奋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可 产生房室结阻滞);④通常不可被超速起搏抑制;⑤自发终止前通常先有心率 减慢。
4
自律性房速
2
房速的分类和发生机制
(一) 根据房速起源部位分类 1.单源性房速 2.多源性房速 (二)根据发作时间分类 1.短暂性或阵发性房速 2.无休止性或持续性房速 (三)根据房速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分类 1.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 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IART) 2.触发活动引起的房速 3.自律性房速(auto-rhythmatic atrial tachycardia,AAT) (四)根据房速的消融策略分类 1.局灶性房速 2.大折返性房速
LSPV J Am CoU Cardiol 1995;26:1315-24
45
不同部位起源房速的心电图特征
P波形态 CT TA
Se Sp PPV NPV
+/- V1 or if + in Tc then + in SR and all of+ I,+ II, -aVR - V1 and + or iso aVL
5
非自律性房速
6
房速的临床分类
局灶性房速 自律性房速 触发活动性房速 微折返性房速 三尖瓣峡部 依赖房扑 大折返性房速或房扑 顺钟向或逆钟向典型房扑 双环折返 低位环路折返 峡部内折返
非三尖瓣峡部依 高位环路折返 赖右心房房扑 病灶或瘢痕相关右心房大折返
左心房房扑 二尖瓣周大折返 肺静脉/瘢痕大折返 左心房间隔部大折返 外科或消融术后大折返
• 房扑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房扑的产生机制和部位进行分类。 (一)典型房扑 右心房内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依赖于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 峡部的缓慢传导,折返环的前方是三尖瓣环,后方是上腔静脉、界嵴 、下腔静脉和欧氏嵴(Eustachian ridge) 。 (二)非典型房扑 非典型房扑是指不依赖于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峡部缓慢传导的大 折返性房速,有时也称为非峡部依赖性房扑,折返环可位于左心房, 也可在右心房。
7
局灶性房速 vs 大折返性房速
• 局灶房速: 从某一兴奋灶(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 微折返)离心扩散。 标测:激动标测,起搏标测 • 大折返性房速:解剖学的折返环,没有最 早激动点。 标测:激动标测、电压标测、拖带标测
8
Tachy CL 340 ms
Tachy CL 270 ms
130 ms
-135 ms
31
典型房扑
I
II III
非典型房扑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图 16-2 体表心电图F波形态不具特征性表现的典型房扑及与非典型房扑体表 心电图的对比
32
• 非典型房扑时体表心电图上也可见到单形的房扑波,且扑动波间没有
等电位线。房扑波的具体形态特点与折返环的部位和激动方向以及心
3
房速的诊断
1.自律性房速 ①持续或慢性持续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房率变化较大,有温 醒现象;②不能被房性期前刺激所诱发与终止,其发作与终止亦不依赖于房内 传导或房室结传导延缓;③兴奋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可产生房室结阻 滞);④通常(但不总是)可被超速起搏所抑制。 2.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呈阵发性,无温醒现象;②适时心房期前刺激 可诱发和终止或重整心动过速;③兴奋迷走神经可能或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围绕三尖瓣环的Halo导管和冠状窦导管记录了双侧心 房的心内激动,总的心房激动时间小于心动过速周长的50%。
10
大折返性房速
体表心电图P波等电位线不清楚。围绕三尖瓣环的Halo导管和冠状窦导管记录了双侧 心房的心内激动,总的心房激动时间接近心动过速周长的90%。
也可围绕其他解剖障碍(如左、右肺静脉)、外科手术或其他原因引 起的心房纤维化瘢痕、不完整的射频消融线等进行折返。房颤消融术 后,尤其是慢性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 阵发性或持续性房扑。 • 非典型右心房房扑的折返环多位于右心房游离壁;如果患者曾经行 Fontan或Fontan改良心脏外科手术,由于术后右心房增大和压力升高, 以及手术瘢痕等原因,心律失常的产生部位也常在右心房游离壁。
2 1
CS
5 4
图 16-1 典型房扑的体表及心腔内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F波在II、III、aVF导联呈锯齿样,上升支的斜率较快,V1导联F波直立。房扑 时,右心房心内电图的激动顺序为围绕三尖瓣环逆时针折返,且右心房的激动时间(从H10 到Ablp)超过心动过速的50%,冠状静脉窦的激动顺序为从近端到远端。H10,9,...,1:沿 三尖瓣环放置的Halo标测电极;CS5,4,3,2,1:冠状静脉窦电极;Abld,p:消融电极导管远 端和近端;LAO:左前斜。 17
特征性的、振幅较大锯齿波样形态。
• 依赖于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峡部的缓慢传导是其与典型房扑之间 的共性,因两种房扑的缓慢传导区和产生隐匿拖带的部位都在下腔静
脉和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共同称为“峡部依赖性房扑”,并且自三
尖瓣环至下腔静脉的线性消融也能有效预防房扑的发生。
15
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 (CTI)
16
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1000 ms
V3
V4 V5 V6
I III V1 H10 H9 H8 H7 H6 H5 H4 H3 H2 H1 Abld Ablp CS5 CS4 CS3 CS2 CS1
100 ms
202 ms 297 bpm
LAO 45
67 5 4 3 8 9 10 1 3 2
• 自射频消融治疗房速以来,通过对成功消融靶点的X线影 像定位,心内超声及三维电磁导管定位系统(CARTO)运 用,发现绝大多数房速的起源部位集中在心房某些特殊的 解剖区域内:房间隔、右心房界脊、冠状静脉窦口、右心 房耳和三尖瓣环、左心房肺静脉口、左心房耳和二尖瓣环。
38
局灶房速: 常见起源
•右房: 70-75% - 届嵴 - 三尖瓣环 - 冠状窦口或 Koch’s 三角 - 右心耳 - 上腔静脉 •左房: 25% - 肺静脉口或肺静脉内深部 - 二尖瓣环 - 左心耳 - 主动脉-二尖瓣联合 - 冠状窦内与Marshall 静脉 •无冠窦: 3-5%
39
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
40
体表12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
• 体表12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或向量分析,可大致判定房速的起源部 位 , 对术前准备和指导消融靶点的标测具有帮助。 • aVL 和V1导联的P波形态对鉴别右房和左房房速的价值最大。
• II、III和aVF导联的正向P波,提示房速位于心房的上部,如:右
11
心房扑动
•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房扑)是心房快速而规律的电活动,心房率一般在
250350次/分,体表心电图心房波间可无明确的等电位线。心室率决定于心
房激动下传到心室的比例,如果房室以不同比例传导则表现为心室率不等。 • 房扑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持续性多见,每次房扑发作的持续时间一般
大折返性房扑、局灶性房速的 体表心电图定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脏中心/房颤中心
周 旭
1
概述
•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房速)是指局限于心房的、 节律规则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 可起源于心房任一部位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 如肺静 脉、冠状静脉窦等) , 不涉及房室结。 • 房速的频率多在120~220次/分, 表现为短阵自限性、阵发 持续性和持续无休止性心动过速。
房耳、右房高侧壁、左房的上肺静脉或左房耳;反之,则提示房速 位于心房的下部,如:冠状静脉窦口、下肺静脉等。
41
RA vs LA
P波形态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V NPV
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
42
AVL
43
44
low posterior RA
较长。
• • • 没有治疗的房扑患者多数情况下心室率是心房的一半,约150次/分,药物治 疗可以减慢房室传导比例、降低心室率,但效果不佳。 终止房扑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心脏同步电复律,一般较低的能量(50J)即可 转复房扑。 房扑患者的抗凝治疗原则与房颤类似,包括在转复房扑和行房扑消融治疗时。
12
房扑的发生机制和分类
93 83
95 97
84 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