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英译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英译: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姚琳湘

12级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一班

摘要: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发展。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文化也在逐渐传播至欧洲等地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条件。本文将通过分析《红楼梦》英译的具体实例,探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以及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和启示。

关键词:红楼梦、英译、中国文化、世界

一、中国文化外传概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也通过外传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朝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入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麻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东学西渐,中国文化传播到了欧洲。

近代中国,由于国力衰微,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具体表现为“西学东渐”的强大趋势。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东学西渐”从未停止,近代中国文化外传也对西方文化有重大影响。

二、《红楼梦》在国外的流传状况

《红楼梦》由我国清代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创作,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二百多年来,这部鸿篇巨著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和珍视,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红楼梦》这

部著名的古典小说流传到了西方许多国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瞻仰的经典。

对《红楼梦》在国外的流传的情况,诸多红学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一九六二年,吴世昌先生发表了《红楼梦的西文译本和论文》一文,将他在英国牛津大学讲学期间搜集到的有关《红楼梦》的西文译本和论著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吴先生文章中介绍的西文译本共十七种,其中英文七种,俄文译本二种,德文译本三种,法文译本四种,意大利文译本一种。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引论》中,介绍了一批《红楼梦》的西文译本和有关《红楼梦》的西文评价文章。后来,一粟先生编著的《红楼梦书录》一书中的译本部分著录了英文译本六种,德文一种,法文一种。近年来,西方汉学家们对《红楼梦》的翻译和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由《红楼梦》外传的情况看来,其分布的范围局限在欧洲国家,这与欧洲人在中国交流文化最为频繁有重大关系。在近代,中国文化传入欧洲最多。因此,在笔者看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其开端在欧洲。

《红楼梦》一书,最早是为在华的西方人所了解和翻译。1830年,英国人约翰•弗朗塞思•戴维斯不仅知道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名字,而且他还第一个译出了《红楼梦》第三回中的两首《西江月》词。他在译文前言中说明了自己对《红楼梦》的看法,也申明了他翻译两首《西江月》的原则。戴维斯声称自己译的《西江月》词,“是从一本名叫《红楼梦》的小说中摘出来的,内容是描写一位中国的年轻的放荡公子”。在戴维斯之后,英国人罗伯特•汤姆选译了《红楼梦》中的几个片断,题名为《红楼之梦》,以其作为在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课本。继汤姆的译文之后,英国人波拉节译了《红楼梦》前八回。较之戴维斯和汤姆二人,波拉的译文不仅在内容的数量上有所超越,而且在译文质量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但这个时候,《红楼梦》一书虽为少数西方人所认识,并有了零星的翻译,且作为外国人学习华语的课本,事实上,《红楼梦》仍没有越出中国。由此来看这段时间的中国文化,虽然有欧洲传教士或中国文人对其进行翻译、传播,但效果甚微,从根本上来说,此时的中国文化依然围困在落后的社会中,难以完全被世界认可、接受。

十九世纪末叶,《红楼梦》一书有了较完整的节译本,读者范围也扩大到了国外。一八九二年,即《红楼梦》程乙本出版一百年后,英国人克拉夫特•裘里翻译了《红楼梦》的第一回至第五十六回,书名题为《中国小说红楼梦》,

共二卷,书前有译者序言。他的译本没有署原作者姓名,书中人物名字均采用音译。裘里在序言中说:“我翻译本书的动机,并非想使自己跻身于汉学家之林,而是我在北京求学时曾因堕入《红楼梦》迷宫而感到困惑。我的译文缺点在所难免,不仅在散文方面,译诗尤其显得拙劣,因为为了保存原作的精神,不甚注意译文的音律。假如我的译文对现在或将来学习中文的学生如能有所帮助的话,那我就感到心满意足了。”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后期,《红楼梦》的西文译本逐渐增多,它在西方读者中的流传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地域上它不仅越出国门,甚至越出欧洲。同样的,此时的中国文化也大范围的向西方传播,译文增多,读者范围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所认识与接受。

三、霍克斯译本与杨宪益、戴乃蝶译本分析

目前,《红楼梦》两个具有影响力的英文全译本,一是霍克斯的《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是杨宪益与戴乃迭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霍译本雅致,杨译本准确,风格迥异但各得其所。前者在西方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后者则在国内得到较高的认可。

(一)霍克斯译本《石头记》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80回,分别在1973、1977、1980年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分册,最后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福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120回的《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译本实现了译本的英语母语文学特质,较好地实现了中西文化翻译对接。霍版英译本才华横溢,读起来行云流水,富有创造性。霍克斯在翻译诗词时多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手法。力求达到英文诗歌的韵律美感。虽然译本中的这些处理无论是句法上还是韵律上都不太忠实于原文。但对于不懂中文且从未读过原著的外国读者来说。其处理有其独到之处。霍克斯的改写式的翻译处理让无法体味国古诗词意境的外国读者得以体会到相似的效果。以往诸多译本在翻译《红楼梦》书中人物的姓名和称谓时多采用了意译的处理策略。这种处理策略呆板僵硬,使译文读起来晦涩艰难。霍克斯则是按照不同人物姓名的寓意,结合其身份地位,综合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手法。所取的效果颇符合原著的精髓。

(二)杨宪益、戴乃蝶译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