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污染治理技术(景观水处理)
景观水污染治理技术(景观水处理)
城市景观湖泊水污染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武汉珅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4300001、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住宅小区、城市公园、校园、度假区等公共场所里人工湖泊、河道及景观水池等城市景观水体不断涌现,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增添了人们亲近绿色大自然的氛围,景观水体的重要性日趋显著。
但许多城市景观水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水体呈现富营养化及发黑发臭现象比较严重。
根据国家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布的第一轮全国黑臭水体摸底排查结果,截至2016年2月16日,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已认定的黑臭水体总数1861个。
从黑臭水体地域分布情况看,经济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东部地区的黑臭水体数量占比较大,中南区域和华东区域合计占比达71%。
这些受污染的水体既严重影响周围景观的视觉效果,丧失了景观水体的功能,也使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城市生态化的建设。
因此,如何让这些景观水体碧水常青,生机盎然,避免因水质恶化而影响人居环境,甚至危及人体健康,现已成为了人们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对受污染的景观水体进行治理与修复也已刻不容缓。
2、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原因分析在城市景观水体中,补水带来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富集,加上水体流动性不大和水温适宜,致使藻类过度繁殖生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蚊虫滋生;同时水体中外源有机污染物的积累也会引起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导致水体缺氧并滋生厌氧微生物,水体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有异味,造成水体发黑发臭,成为黑臭水体,从而出现“半年清,一年臭,三年封”的困局,这样使得本来用于美化人居环境的景观水体成为人们头痛的“包袱”。
影响景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有机污染物浓度、营养物质浓度、污染时间、水力条件、温度条件等。
由于城市景观水体大多为静止或半封闭的缓流水体,具有水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水体自净能力有限等特点,一旦受到外源污染物的入侵,极易造成水体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水质恶化。
景观水治理技术
景观水治理技术景观水水质的特性及问题:一般景观水的污染有很多独特特性,与生活污水、泳池水等有很大不同。
例如景观水中最常见的人工湖,大多是完全封闭性的非自然湖泊,自净能力极端低下。
而且人工湖由于水源限制,主要补充水源多是中水。
而中水的水质标准与景观水的国家标准要求相去甚远,主要是氨氮、总氮、总磷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水的污染。
1.一般的封闭型死水湖泊的主要污染源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雨水地表径流所带来的周围地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业内称为“面源污染”);2)尘土所带来的外来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3)湖泊自身不断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积累而成的有机物等。
预计对于人工湖而言,水质将会出现三类不同性质的污染:1)由于氮磷营养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富营养化污染。
表现为湖水发绿、出现大量蓝绿藻甚至水华;2)有机污染物过多而导致的有机污染。
表现为湖水污浊、缺氧、发黑有臭味;3)颗粒状尘埃和树叶等固体异物过多而导致的杂质污染。
表现为水中杂质过多、透明度低、影响观瞻。
每一种污染都会导致水质的恶化和景观的直接破坏,因此必须对三种污染都采取对症下药式的治理措施,才能全面保护人工湖水不受破坏。
对于景观用水处理而言,最大难处是水量极大,几万吨水的人工湖比比皆是,城市的大型公园和景观河道至少是几十万吨水乃至几百万吨水。
如果照搬污水处理或泳池水处理的方法,一般每吨水的治理投资在300元以上,1万吨水就需要300多万,对于景观水而言成本极大,用户难以承受。
因此,对于景观水治理而言,既要解决技术上的大难题,又要大幅度地降低治理成本,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景观水治理才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2.常用景观水处理方法对比目前常用的地表景观水治理方法对比如下:3.传统过滤方法处理景观水的弊端景观水是最近几年刚刚热起来的新兴事物,国内水处理公司一直到现在都缺少专门的景观水治理公司,都是从污水处理、泳池水治理等方面转过来兼作景观水的,他们照搬污水和泳池水处理的工艺,结果造成了大量失败案例。
景观水体处理方法ppt
一、物理处理法 景观水处理的物理方法主要有过滤法、底泥疏浚。 物理法具有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辅助治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善水质。 1、过滤法 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较少时可对其进行直接过滤。水中含藻量极高时应在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过滤,可以降低水的浊度。 2、底泥疏浚 通过底泥的疏浚可以扩大储水量,去除转移重金属污染,并在一段时期内减少营养盐溶液释放。但其时效有限,还会产生大气和噪声污染等短期影响。 二、物化处理法 景观水处理的物化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气浮法。 1、混凝沉淀法 是指向水中投加石灰、铝盐或铁盐等化学药剂。通过自然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混凝沉淀法投资少、操作维修方便、处理效果好,可用于含大 量悬浮物、藻类水的处理。但药剂成本高,还需解决处理后的剩余污泥问题。 2、气浮法 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藻类、固体杂质和磷酸盐等污染物。气浮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易操作和维护,可实现全自动控制等。 三、生化处理法 景观水体的初期注人水和后期补充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可利用生化处理工艺去除此类污染物。景观水体的生物处理工艺有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 1、生物接触氧化法 通过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净化水体水质,它具有处理效率高、容积负荷大、污泥产率低、管理方便等特点 。 2、曝气生物滤池 处理效率高、有机容积负荷大、停留时问短,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二沉池,是生物膜法中的一种先进工艺。 四、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技术。它是利用特定生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少或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 能的生物措施。主要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人工湿地技术。 1、水生植物修复法 利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及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吸收、富集、转化、降解污染物的生物措施。 2、微生物修复法 一种是向受污染的环境中提供营养物质或增加氧气等,利用该环境中原有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作用。 另一种是引入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对污染区域内的污染物进行降解。 3、人工湿地 利用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净化。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实现对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去除。
景观水系治理方案
景观水系治理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导致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管理问题,景观水系治理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景观水系治理方案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景观水系治理方案的原理景观水系治理是一种通过景观构建的水循环系统,将城市广场、街道、公园等地面、地下水系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生态景观系统。
其原理是利用地下水、上水、雨水等水源,通过环境设计手段,将其引入景观水系,形成水循环,达到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的目的。
具体来说,景观水系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地下水预处理:对地下水进行预处理,将其清洁后通过分阶段地方向景观系统输送;2.水源捕集:将雨水等地表水源捕集起来,通过各种处理措施净化后,将其引入景观水系;3.水循环:将各类水源与景观系统和建筑物联系起来,形成水循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治理;4.水质控制:对循环的水进行除垢除病毒、净水和消毒等处理,保证水质安全;5.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将雨水和用后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回收收集雨水和再次利用,实现资源回收。
景观水系设计原则在景观水系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不同的城市环境:景观水系治理方案应根据城市的不同区域类型及需求进行设计;2.从源头着手治理:将土地使用方式、建筑设计和水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水资源的管理问题;3.整合不同的用途:景观水系应在城市规划、环境建设、城市景观、环境保护和景观绿化等方面进行整合;4.技术先进、保证运行稳定;5.配套设施完善、能够适应水资源管理的需求。
景观水系治理方案的应用景观水系治理方案在解决城市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一些应用范例:华南城市景观水系治理华南地区的城市水资源治理任务十分繁重。
通过引入景观水系治理方案,深圳、广州等城市可以将丰富的水资源利用起来,改善供水和补充城市绿地,同时还可以降低空气温度。
景观水系治理方案
景观水系治理方案背景景观水系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环境和社会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景观水系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水污染、水位下降、水生生物灭绝等。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景观水系治理方案对于保障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治理方案1.加强水质监测加强对景观水系的水质监测,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了解具体情况。
一旦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和治理。
此外,还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们对水质的认识和重视。
2.降低污染物排放应限制对景观水系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对于现有的工业企业和生活区,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和治理方案,通过技术升级等方式,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减少。
3.增加植被覆盖增加植被覆盖,通过生态绿化的方式,使景观水系与周边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吸附水中污染物,保持水中生物的繁衍生息,进而提高景观水系的生态、美观价值。
4.培养水生生物在景观水系中培养水生生物,不仅可以保持水体中生物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还可以提供水生生物的食物链,进而提高景观水系的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
5.完善河道设施为了提高景观水系的生态环境,应加强河道设施建设和管理。
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加强泥土保持和水土保持工作,完善河岸和河床的绿化和整治,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标准,规范河道建设和管理行为。
结论景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治理方案不仅能够保护景观水系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和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加强水质监测、降低污染物排放、增加植被覆盖、培养水生生物、完善河道设施等措施可以为将景观水系治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治理景观水的好方法
治理景观水的好方法说实话治理景观水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好多方法呢。
就说换水吧,我一开始就觉得把脏水换了不就好了嘛。
于是费了好大劲儿把水全抽出来,再注入新水。
可没过多久,水又变脏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这就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换水不治本啊。
后来我又想会不会是水里缺乏什么东西,就在水里加各种营养物质,什么氮肥啊之类的,觉得这就像人补充维生素一样,能让水“健康”起来。
哪知道这反倒让水里的藻类疯长,水里都变成一片片绿藻了,景观水看起来更糟糕了。
这时候我就意识到不了解水质就乱加东西是不行的。
我还试过用那种简易的过滤装置。
就像咱们家里的滤网一样,我寻思能把水里的脏东西过滤掉。
但是这种小装置,治理景观水真是不够用啊,水流量稍微大一点,根本就过滤不过来,而且只能过滤掉一些大的杂质,像那些很小的污染物根本就没办法。
不过前几天我又试了个新方法,这次总算成功了一些。
我先对景观水做了个全面的检测,就像人去医院做检查一样,看看水里到底有什么问题。
测出来是有大量细菌和富营养化。
然后我就用专门治理景观水的药物,按照一定比例往水里投放。
这投放比例就像做菜放调料,放少了没效果,放多了也不行。
同时呢,我还在水里放养了一些水生植物和螺蛳之类的小生物。
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里的养分,就像是水的净化器。
螺蛳可以吃掉一些藻类什么的,就相当于水的清洁工。
这种生物治理加上药物治理,到现在景观水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了。
当然了,我这办法也不敢说就完全是治理景观水的宝典了。
我不确定要是换个更大的景观水域或者水质有其它特殊情况的时候,这方法还管不管用。
但在我治理的这片景观水来说,目前还是比较成功的。
所以说要是你们也想治理景观水的话,一定要先检测水质,然后再对症下药,生物和药物结合起来的方法,可以试试。
我还想到一点,在治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维护。
就像我有一次在往水里投放药物的时候,不小心洒在周围的草坪上了,那可不好,虽然是小失误,但是也给我提了个醒,做什么事情都要精细一点嘛。
人造景观水景污染控制措施有些 工程
人造景观水景污染控制措施有些工程
大多数景观水体都是半封闭或根本封闭的系统,这使得景观水体自净能力很弱,但与此同时也防止了大负荷的污染物冲击,所以景观水体总体的污染程度不高,
(一)控制入水水质
选择适宜的水源,如果水源的水质不能达标,那么应对水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方可引入,
(二)控制景观水体营养盐的输入和输出,使景观水体始终趋于贫营养化状态
具体的措施有:在水体边界设计排水沟,以防止污水流入;定期打捞漂浮在水体上的树叶、枯草等杂物,以防止它们向水中释放营养物质;控制饲料的投加量等。
(三)对于景观河道和大型人工湖,还应加强对周边污染源的管理及监督
污水特别是工业污水的流入,会造成大负荷的污染冲击,导致水质的极度恶化和生态系统的消灭性破坏。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景观水处理技术
景观水处理技术
景观水处理技术,控制氮磷还是控制藻类?
景观水水质变差需要处理,有的是因为生长了有异色的藻类。
水污染原因研究中发现,藻类的过度生长是由于水中的氮磷过多引起的,氮磷是藻类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水中的氮磷浓度超过一定限值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一提到解决水的氮磷污染问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要把氮磷去除掉,以为这样就彻底解决了景观水的污染问题。
原来的水污染控制手段中,大都着眼于降低会引起藻类泛滥生长的根源-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浓度,从而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目的。
但是景观水处理中应用去除氮磷的方法是有局限的,因为原有去除氮磷的技术是针对污水处理研究的,不是针对景观水的,不适应景观水的具体情况。
如果要用除氮磷方法治理景观水,很可能要像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样建设标准化的处理机房,但是景观水质一般是低于污水处理出水一级A 标准,如果生搬硬套污水厂的处理方法,用高建设和运行费用得到很高的出水水质标准,对于景观水治理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另外,目前常用于景观水处理的过滤法,对景观水体中氮磷的去除并没有效果。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景观水是以美观清澈、与植物环境相和谐、观赏舒适为目的的,因此不管水体里的氮磷还是其他污染物的浓度是多大,重要的是能够保证景观水的清澈透明、没有异味,水生生物正常生长。
即使水中的氮磷浓度很高,但是只要不会过多生长发绿发黄的藻类,水质依旧清澈、干净,那这片景观水的水处理就达到了目的。
因此,景观水处理中,着眼于控制直观影响到水体颜色和美观的藻类过多现象,是比控制氮磷还重要的事情。
景观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景观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水环境日益重视,各类人造水景观也应运而生。
城市景观水体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景观价值,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同时还具有承载水体循环、改善小气候、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和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具有生态价值和实用功能价值,但是城市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加上居民生活和水系中鱼类的影响,极易造成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加,有机物、细菌和大肠杆菌含量的增大,且景观水体的处理很少为人所重视。
现有的处理方式又大都仅限于通过假山、喷泉等来处理,在温度较高时,富含N、P 等营养元素的水体极易造成藻类疯长,藻类的异常繁殖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造成水体发绿甚至发臭等现象,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丧失了景观水体的功能。
资料显示,我国90%以上的公园水体COD、TN、TP 等指标超过地表水IV 类水质标准[1]。
上海、北京、深圳、武汉等城市的内河、公园及居住小区的许多景观水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加剧降[2-5]。
因此,对景观水体的处理,改善其水质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1 景观水体的问题 一般景观水体,如湖泊、人工水面、池塘、河流等,建设初衷都是为了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景观,为居民提供一个亲水、休闲场所,但大部分并没有按自然界水循环理论[6,7]设计,大多变成一个几乎无自净功能的基本封闭的系统,且其内部结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输入,以及管理与维护不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富营养化,最终水体变得浑浊不堪,后果严重者甚至导致水体变绿、发黑、变臭,影响景观水体的水景观赏效果和居民生活环境。
景观水体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特征及问题。
1.1 水体相对静止,流动性能较差 景观水体低换水率是其致命弱点。
通常景观水体为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的小面域水体。
因其与外界大面域水体缺乏连通,所以水源交换困难,水体静止且流动缓慢,使景观水体成为一潭死水,水质明显恶化。
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
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景观水处理是一种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处理使其达到可供人类使用的标准的技术。
下面将介绍一种700字的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
景观水处理的第一步是预处理。
在这一步中,污水首先通过格栅去除大的固体物质,如树叶和杂草。
然后,污水将进入沉砂池,在沉砂池中,沉积物会沉淀到底部,而清水则进入下一步处理。
接下来是生物处理。
在生物处理中,清水将进入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容器,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
微生物会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个过程被称为生物降解。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pH值和温度,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经过生物处理后,水将进入沉淀池。
在沉淀池中,污水中的残余污染物和微生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清水则从上部倾倒出来。
这个过程称为污泥沉淀。
为了保持沉淀池的良好运行,污泥需要定期清除和处理,以防止其过度积累。
之后是化学处理。
在化学处理过程中,清水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进一步净化。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氯化铁、氯化铝和过氧化氢等。
这些药剂具有除臭和杀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异味和病原体。
最后是消毒处理。
在消毒处理中,水将通过紫外线辐射或氯消毒来杀死残余的细菌和病毒。
这个过程可以确保水的安全性,以防止水中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经过上述的工艺流程,景观水处理厂可以将污水转化为清洁的水源,用于灌溉景观环境、街道清洗以及游泳池填充等用途。
这种工艺流程不仅能够有效净化水,还能够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总的来说,景观水处理是一种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污水的技术,通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沉淀、化学处理和消毒等步骤,将污水转化为清洁可用水。
这种工艺流程的应用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景观水体作为城市绿化和景区美化的重要元素,不仅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环境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废水排放、水流系统受污染、有害物质积聚等。
首先是废水排放方面,城市中的各类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等会直接排放入景观水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质,严重影响水质。
其次,因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水流系统往往不完整,水流停滞或者汇集,导致水体长时间受到污染物的滞留。
再次,由于城市周边的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活动,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也会通过风险扩散进入景观水体,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升高。
针对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保护水质。
首先,加强废水处理是关键。
各类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入景观水体,废水处理厂应建设以提高废水处理能力,确保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完善城市水流系统,控制水体的停留时间和流速。
水体停滞时间过长会使水质下降,因此应规划建设合理的水流系统,让水体持续流动,保持良好的自净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流速加快和增加人工潜流等方式来改善水体的流动性。
再次,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要加大对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力度,严禁非法排放和违规生产,以减少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除了以上处理措施,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改善景观水的水质。
比如,可以提供更多的绿色植物和湿地,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净化作用来改良水质。
同时,可以推广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降低城市雨水径流对景观水体的冲击。
此外,可以设置一些过滤装置,如人工湖泊过滤设备、人工滩涂等,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
总之,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景观用水处理方案
景观用水处理方案
目前,景观水的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1、引水换水方式
当水体中的悬浮固体(如泥,沙和有机物)增加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当水质堵塞时,水中的杂质浓度可以通过转移水来稀释或换水,从而减少杂质浓度,但必须通过充足的清洁水来确保使用这种方法。
2、循环过滤的方式
根据水景水体的大小,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循环净化装置和水泵,并铺设了循环管道,以便于今后日常水质维护。
与引水换水相比,该方法降低了用水量,但增加了日能耗。
3、投加化学药剂
用化学品,你可以杀死藻类。
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澄清水质,但随著时间的推移,水中会出现抗药性藻类,化学药剂的功效会逐渐降低,剂量间隔会逐渐缩短,剂量量也会增加。
药品种类也必须频繁改变,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在不断增加。
加入化学剂可以使水体清洁,成本低,但该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相反的长期添加会使水质越来越差,从而使人工湖变成死水。
4、生物-生态修复法
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原理是利用栽培生物的生物体或栽培和接种的微生物来转移,转化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使水体得以恢复。
从本质上讲,这项技术是对自然的恢复力和自我净化的增强。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研究的热点。
然而,由于技术研究和施工期长,生物生态修复处理方法技术要求高。
景观河水治理方案
景观河水治理方案景观河是城市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景观河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案对景观河进行治理,以保护其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
1. 河道清淤景观河的河床沉积物淤积会导致河道变浅,流速变慢,使水质变得更脏。
因此,河道清淤是治理景观河首要的任务。
清淤可以通过机械清淤、人工清淤或化学清淤等方式进行。
2. 建立生态屏障景观河两侧的植物可以防止过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河道,并将污染物降解、吸附。
通过种植植物形成生态屏障,可以起到保护水体的作用。
3. 减少污染源治理景观河的重中之重是减少污染源。
废水排放主要可以通过下面几方面途径进行减少:(1) 治理工业废水对于工业废水,可通过强制立案、开展突击检查、强制关闭生产设施、征收逾期污水处理费等方式进行约束。
(2) 农业废水治理农业废水的治理可以依靠微生物、植物等技术,例如湿地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土地滋养系统等。
(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下水管道、改造下水管网、推广生态水利,做好城市污水的处理工作。
4.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治理景观河的另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污染。
5. 提升城市居民环保意识作为城市居民,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环境和河流。
因此,需要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公民环保意识,共同参与治理景观河的行动。
以上就是景观河水治理方案的内容。
有效治理景观河,将会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健康的生态环境,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景观水体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
景观水体综合治理整体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河、景观池)已成为了我们人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水体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宁静优美、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周围环境的水汽循环,起到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另外,良好的区域性景观水体还具有调蓄雨洪水量平衡,发挥雨水回收综合利用功能,并起到补偿和涵养地下水的作用。
但城市水景因其多为近似封闭的静止或缓流的浅层水体,水力流动性较差,水动力循环不足,水体自净能力有限,一旦受到外界周围环境的污染如初期雨污溢流等则很难自行修复;并且由日常补水带入的N、P及有机质等营养物质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富集,致使景观水体呈富营养化污染态势,蓝绿藻类过度繁殖生长,水质恶化。
同时水体中外源有机污染物的积累也会引起水中溶解氧的消耗,导致水体缺氧并滋生厌氧细菌,进行厌氧发酵,水体透明度变差、颜色发暗,蚊虫滋生,严重的可造成水体发黑发臭,成为黑臭水体,完全丧失水景功能,从而出现“半年清,一年臭,三年封”的困局,这样使得本来用于美化人居环境的景观水体成为人们头痛的“包袱”。
传统解决城市景观水体污染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定期引水换水,在夏季天热时尤为频繁。
但大量换水势必导致大笔水费的支出,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增加了环境排污量;而且定期引水换水的方式破坏了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时间一久,水体仍会呈富营养化发展态势,水质恶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我们从水环境生态平衡原理出发,创造性地将人工湿地工艺与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机结合,开发出了低影响、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生物治污技术——生物膜过滤技术(Biofilm Filtration Technology,简称BFT),特别适用于景观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雨水回收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等富营养化、低污染的水质净化处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同时在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等方面也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景观水综合治理
景观水综合治理
一、水体恶化的原因
景观水体的恶化由多种原因造成:
点污染源:污水排放、地表水径流、人类活动;λ
面污染源:扬尘、飘尘、雨水、藻类;λ
内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淤泥累积、水生动物排泄物.λ
针对不同的景观水需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就可以加以控制来保障水质。
二、控制措施
一直致力于景观水治理事业的邦源环保,在景观水治理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如果能早期做好预防,景观水富营养化现象就会得到控制。
污染源控制措施有:要保持封闭缓流水体的清洁度,使之达到规定的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必须对可能进入该水体的排放上述污染物的污染源严加控制,主要建议措施如下:
1)区域内生活污水必须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直排入封闭景观水体;
2)如果为了节约用水,可设立区污水处理站对区内所有污水进行处理。
处理站净化后的水用于冲厕、浇灌绿地、冲洗道路等。
或经深度处理后作为封闭景观水体的补充水;
3)地表径流雨水含有较多有机物、油污和无机尘土,尤其降雨历时前十分钟地表径流水中污染物含量更高,应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排除,不能直接排入封闭水体,若直接排入封闭水体会造成淤积或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
如有条件,可考虑将收集雨水经静置沉淀处理后作为补充水排入该封闭水体。
4)必须设专人对水面漂浮物及时清除,诸如杂草树叶、游客丢弃物品等不及时清除,长期浮于水面不但影响水体的自然复氧功能,而且沉于湖底腐难变质后会引起水质变臭;
5)应引导和教育游客爱护水体环境,比乱丢弃引起水质变坏的物品进入水体,对湖体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景观水治理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景观水治理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景观水治理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城市河流及景观水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
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
以下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法:一.物理方法(1)污水分流 (2)换水稀释 (3) 底泥疏浚(清淤)(4)曝气混合。
(5) 机械收草藻。
二.化学方法(目前被明令禁止)三.生物方法(1)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2)水生动物修复技术(3)生物膜技术。
(4)生物制剂配合技术四、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
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邦源环保就利用生物治理、生态养护技术治理各大景观水体,效果显著,值得选择。
这些技术搭配使用,事半功倍。
景观水体治理技术
景观水体治理技术哎呀,说起景观水体治理技术,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趣的话题。
你想想,那些公园里的小湖、小区里的喷泉,还有那些商业区的人工湖,它们看起来美轮美奂,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呢。
记得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小区,看到那里的人工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湖边的柳树随风摇曳,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但你知道吗,这背后可是有一套复杂的治理技术的。
首先,得说说那个湖的“心脏”——水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人的心脏一样,不停地把水从湖底抽上来,经过过滤,再送回湖里。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不简单。
你得保证水循环的速度和量,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水体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然后,就是那个过滤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人的肺,把水里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过滤掉。
这个过滤系统通常包括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两种。
物理过滤就是用一些网状的东西把大颗粒的杂质拦住,而生物过滤则是利用一些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
这两种过滤方式结合起来,就能把水里的脏东西清理得干干净净。
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
你还得定期检查水质,看看有没有超标的污染物。
这就需要用到一些化学试剂和仪器了。
比如,你可以用一些试剂来检测水里的氨氮含量,如果超标了,就得采取措施,比如增加生物过滤的力度,或者投放一些能吸收氨氮的微生物。
最后,还得说说那个湖的“皮肤”——湖底的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但是,这些植物也不能太多,否则它们会和鱼类争夺氧气,导致鱼类死亡。
总之,景观水体治理技术就像是一门艺术,需要精心设计和细心维护。
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当你看到那些清澈的湖水,那些欢快的鱼儿,那些美丽的植物,你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环境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景观湖泊水污染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武汉珅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4300001、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住宅小区、城市公园、校园、度假区等公共场所里人工湖泊、河道及景观水池等城市景观水体不断涌现,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增添了人们亲近绿色大自然的氛围,景观水体的重要性日趋显著。
但许多城市景观水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水体呈现富营养化及发黑发臭现象比较严重。
根据国家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布的第一轮全国黑臭水体摸底排查结果,截至2016年2月16日,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已认定的黑臭水体总数1861个。
从黑臭水体地域分布情况看,经济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东部地区的黑臭水体数量占比较大,中南区域和华东区域合计占比达71%。
这些受污染的水体既严重影响周围景观的视觉效果,丧失了景观水体的功能,也使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城市生态化的建设。
因此,如何让这些景观水体碧水常青,生机盎然,避免因水质恶化而影响人居环境,甚至危及人体健康,现已成为了人们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对受污染的景观水体进行治理与修复也已刻不容缓。
2、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原因分析在城市景观水体中,补水带来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富集,加上水体流动性不大和水温适宜,致使藻类过度繁殖生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蚊虫滋生;同时水体中外源有机污染物的积累也会引起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导致水体缺氧并滋生厌氧微生物,水体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有异味,造成水体发黑发臭,成为黑臭水体,从而出现“半年清,一年臭,三年封”的困局,这样使得本来用于美化人居环境的景观水体成为人们头痛的“包袱”。
影响景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有机污染物浓度、营养物质浓度、污染时间、水力条件、温度条件等。
由于城市景观水体大多为静止或半封闭的缓流水体,具有水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水体自净能力有限等特点,一旦受到外源污染物的入侵,极易造成水体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水质恶化。
特别是在温度较高时,富含N、P等营养元素的水体呈现富营养化,水中会滋长大量藻类,而藻类的异常繁殖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形成水华,并伴有明显的鱼腥味,时间一久会造成水体发黑发臭,形成黑臭水体,完全丧失了景观水体的基本功能。
3、景观水体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居民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水体的重要性日趋显著,景观水体污染治理必将成为继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染治理之后又一新的污水处理领域。
景观水体污染实则是水体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污染负荷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仅靠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难以完成净化过程。
目前常见的景观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
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以及气浮、除藻、引水稀释、曝气增氧、人工造流等措施;化学处理法涉及絮凝沉淀、药物灭藻等措施;而生物法是利用特定的水生生物,通过其新陈代谢过程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少或消除水体污染,去除水体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微生物处理、水生动植物操纵调控等方法。
但因景观水体污染治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比较多,存在周期性反复的问题,而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过滤、化学处理及生物降解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不足和适用条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景观水体富营养化与发黑发臭的问题,使得景观水体污染治理成为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武汉珅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从水环境生态平衡原理出发,以生态滤池修复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了“生态净化+生态护坡”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Bioremediation)整体解决方案,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将微生物、原生动物、绿色植物及活性基质、天然材料等载体有机结合,互为共生,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微生态平衡系统—自然处理系统,具有优良的吸附过滤、吸收降解、沉淀分离与缓冲等环保功能,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污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处理,具有净化水质和水体养护双重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景观水体生态修复(Bioremediation)技术宜与外源截污减排、内源清淤治理工程技术结合起来,否则会由于外源污染物的不断注入、内源污染物的不断释放而影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效果。
当然对于不具备截污条件、不适合内源清淤处理的景观水体也可直接采用该生态修复技术原位将污染的景观水净化处理后再进入水体,全面提升景观水体水质指标。
3.1外源截污首先考虑的是控制外源污染物进入景观水体,截断外源污染物质的输入途径。
外源截污减排是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会由于外源污染物的不断注入而影响水体生态修复效果。
3.2内源清淤顾名思义,内源污染就是水体“内部”的污染物,通过打捞、清淤等措施清除水体中垃圾及底泥等污染物,实现内源污染的控制,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可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
内源清淤治理是阶段性应急处理措施,也是水体实施生态修复的基础,否则会因底泥、垃圾等污染物的不断释放而影响水体生态修复效果。
内源清淤是指采用物理工程措施清除水体底床上层一定范围内富含有机质、氮、磷和重金属的污染底泥并妥当处置,一定程度上可清除水体内源污染,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为水体生态修复创造条件。
3.3生态净化生态净化是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具有水质净化与水体养护之功效。
其核心是通过外接生态滤池系统、内置曝气生物栅装置之生态净化技术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激活水中具有净化功能的土著微生物和生物酶,进行生物脱氮除磷,逐级降解有机污染物,增加景观水体含氧量,改善水体流动性,控制水中菌藻数量,并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创造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稳定的微生态平衡系统,依靠相互间互生作用及协同效应,实现水体复氧、水质生物净化、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养护等水体生态修复,有效去除水体富营养化之营养盐分,高效降解水体发黑发臭之污染物,从根本上解决景观水体水质恶化问题。
该生态净化技术采用生态工程技术措施将生态滤池系统和曝气生物栅装置有机组合,强化自然界生态平衡系统之自净能力,提升水体污染物降解与转化效率,达到持续净化水体污染之目的。
①SD-BIO生态滤池系统SD-BIO生态滤池系统(Ecological filter system,简称EFS)是基于环境生态系统平衡原理自主研制的新型生物治污一体化环保装置,具有环境绿化与污染净化双重功效,创造性地融合了人工生态湿地和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领域的优势,既突出了绿色植物的环境景观绿化效果,增强环境抗污染与自净能力,又具有生物吸收并持续降解环境污染物之环保功能。
SD-BIO生态滤池系统(EFS)融景观绿化和污染修复于一体,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进行污水净化的一种自然生态处理系统,具有持续净化效率高、景观绿化效果好、无二次污染、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可资源化利用等诸多优点,而且其能耗、造价及运行费用远低于常规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特别适合用于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景观湖泊水体污染治理、雨水回收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等富营养化、低污染的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同时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②SD-BIO曝气生物栅SD-BIO曝气生物栅系统(Aerated Biobar System,简称ABS)是基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原理模拟天然水草形状加工而成的新型生物治污环保设施,是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SD-BIO曝气生物栅系统(ABS)将生物膜净化技术与筛分截留技术加以结合,对水中悬浮物、胶体物质等有良好的沉降、截留和吸附作用。
同时,在曝气条件下为参与污染物净化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小型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等多样性生物群落提供栖息生长的载体和环境条件,使得水体中的生物量呈几何级倍增,在有限的空间内富集巨大的生物量,形成更为多样化的复合式生物膜,强化水体生物自净功能。
当污染水体流经曝气生物栅时,可溶性的污染物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及同化与异化作用而除去,净化水质。
③工艺技术流程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外接生态滤池系统(EFS)、内置曝气生物栅装置(ABS)创造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稳定的微生态平衡系统,依靠互生作用及协同效应,实现水体复氧、水质生物净化、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养护等水体生态修复,有效去除水体富营养化之营养盐分,高效降解水体发黑发臭之污染物,强化水体自净与修复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景观水体水质恶化问题。
该生态净化工艺技术流程如下:一级处理:调节池,设置格栅过滤网,主要作用是沉降分离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及悬浮物,初级降解水中有机物,调节水量平衡,混合和均衡水质。
调节池的出水经虹吸管重力自流进入生态净化系统,开始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生态净化系统,主要由外接生态滤池系统(EFS)和内置曝气生物栅系统(ABS)串联组成,其核心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自净功能,运用生态工程学措施将微生物、原生动物、湿生植物与人工基质、天然材料等载体有机结合,互为共生,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生态平衡系统,具有优良的重力沉淀、吸附过滤、微生物降解、动植物吸收及负荷缓冲等环保净化功能,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净化作用,实现对水中N、P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高水体流动性和生物自净能力,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生态净化系统出水被提升至杀菌消毒装置进行三级处理。
三级处理:接触消毒池,生态净化系统出水浊度低,生物种类多样且生物量大,可根据实际需要选配接触消毒池进行杀菌灭藻处理。
通过在接触消毒池中定量投加杀菌剂(或紫外线消毒)可将水中藻类、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有害生物绝大部分杀灭,出水中大肠杆菌小于2个/L,并且深度氧化分解水中残留有机污染物,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指标。
经过这样的三级处理后,景观水体将达到如下整体效果:Ⅰ.有效抑制富营养化型蓝绿藻类的大量繁殖滋生;Ⅱ.水体能见度达到国家景观水质标准;Ⅲ.维持水质稳定,长时间内不会发臭变黑;Ⅳ.保证水体内养殖的生物健康生长。
Ⅴ.处理后的景观水质中氨氮、总磷、COD等重要指标符合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标准,完全可满足景观水质要求。
3.4生态护坡生态护坡是指通过种植绿色植物或者构建绿色植物与天然材料相结合的土木工程,利用植物与岩土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控制侵蚀,与水体相连自成一体,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水体生态环境的护坡形式。
生态护坡是一项既能满足水体岸坡的防护要求,又有利于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生态工程。
生态护坡除了具有增强岸坡稳定性,满足城市水体防洪排涝、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外,还体现了滞留并净化初期雨水、抑制地表径流量并削弱雨滴溅蚀、促进水体与岸坡之间的水土交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对于营造城市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