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造林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洲县造林技术浅谈
摘要:子洲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以下,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受干旱、大风、低温、干热风等危害。

自然条件差,森林植被盖度低,而且天然林比例极小,人工造林是提高森林植被盖度的基本途径。

这一区域,水资源贫乏,可供林木生长的水分志缺,在以天然降水为主要水原的条件下,必须加强各造林技术环节,采用先进造林技术措施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郁闭成林,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子洲县造林技术
一、适地适树、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适地适树是各项造林技术的基础,只有根据不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造林树种,造林才能获得成功。

经过多年来造林实践,选择耐干旱、耐贫瘠、抗性强、生长速度快、防护作用大的树种为主要造林树种,如紫穗槐、刺槐、柠条、荆条、山杏、侧柏、油松、枣树等。

二、注重个体遗传基础,选用良种壮苗
良种壮苗具有良好的个体遗传基础和营养物质积累水平,能够较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造林后缓苗期短,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造林后缓苗期短,易成活,也是林木旺盛发育的前提。

在子洲,首先应选择适于当地的自然条件,符合生长经营目的的优良树种,如乡土树种山杏、紫穗槐、刺槐、柠条等,其次选择根系发达,苗干粗壮,无病虫害,达到造林
用苗规格要求的壮苗。

三、集流整地,改善林地水分条件
集流整地实质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径流区集水系统,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产生径流的集流面、截流渗蓄径流的地方植树带或植树坑。

子洲县干旱期较长,大部分地区缺少灌水条件,采用集流整地技术,是缓和林木与土壤水分间矛盾,保证成活成林,减轻水分流失的根本措施。

在丘陵山区,适用于雨季前,采用水平沟、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整地方法,或采用集水区喷(铺)防渗材料进行集水,整地带宽50cm-1m,带间距2-3m,,沿等高线方向设置。

近几年这些方法大量运用于退耕还林中,效果明显,集流程度高,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四、加强苗木保护与处理,保持苗木内部分水分平衡
根系处于裸露状态的苗木极易因失水死亡,一旦苗木失水,内部水分平衡破坏,就会明显降低造林成活率。

为有效防止苗木失水,要尽量缩短起苗与造林的间隔时间,苗木在起苗前温灌,起苗后及时假植,最大限度减少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据试验,油松1年生播种苗,经风吹日晒10分钟栽植,成活率降至30%,日晒1小时全部死亡,说明苗木保护极其重要。

有条件的栽植前浸苗根、蘸泥浆或用抗旱吸水剂等措施进行抗旱保湿,对于萌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造林,如紫穗槐、刺槐、山杏、枣树等,还可以采用就地育苗,就地造林,营养袋造林或栽植后苗木培土、覆地膜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保持苗木内部水分平衡,保护苗木健康生长。

五、适时混交造林,严格要求造林质量
子洲造林以春季、秋季造林为主,夏季主要是雨季种柠条。

不论那季造林,合理混交造林,利用树种间的有利关系,采用乔灌结合,既可达到生态效益,又可使农民增收。

灌木易栽活,成林快,乔木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此穗槐、刺槐、柠条已成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杏树、枣树、紫穗槐,已成为退耕还林的主栽树种。

春季造林宜早,在气温回升,土壤解冻,树液尚未开始流动前,适时造林,一般在三月下旬—四月中旬进行,这时有利于形成新根,有利于成活。

秋季造林在树木停止生长,树叶脱落,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为宜,此时气候适宜,水分条件较好,造林易成活。

雨季种柠条一定要掌握墒情,一般在雨后墒足时播种最好,穴种整地,种子覆土2-3cm,厚为宜。

无论那季造林,严把造林质量关,做到苗穴深宽,根系舒展适当深栽,分层踩实,覆土保墒很重要,适当营造混交林是防治病虫害蔓延的有效措施。

六、加强幼林抚育保护
促使郁闭成林幼树抗性差适应能力弱,极易因灾害性气象因素,人为破坏、环境变化等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三分造、七分管”,说明管护的重要性。

造林后必须加强抚育保护管理,实行封育措施,及时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维修苗坑、带子、修枝整形、秋季培土,减少对幼林树体,环境的破坏,促使幼林及旱郁闭,形成林地环境,尽早成林。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实行封山禁牧,大大推进了子洲的绿化进程。

七、结束语
在子洲造林,只有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各个技术环节,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设计、施工、管理,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广abt生根粉、容器苗、保水剂、地膜覆盖等一系列高新抗旱造林技术,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较好的造林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