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学制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类毕业生
2、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技能,从事民航安全检查业务的中等技术性人才。
按照“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特色人才培养要求,掌握民航安检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现代民航安检基础理论、具备现代民航安检服务业务操作技能、具有航空服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组织管理能力的,会操作、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
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具有法制观念、熟悉航空法律法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优良。
3、熟练地掌握外语,能顺利地应用日常英语与外籍人士交谈,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阅读相关的英文信息。
4、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5、有较好亲和力与服务他人的意识。
6、能较好的应用计算机技术。
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知识要求
1、具有扎实的民航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掌握航空安全保卫法律、法规知识;
4、掌握物品检查知识,具有识别毒品及危险品德能力;
5、掌握监护工作知识;
6、掌握民航安全运输管理的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7、熟悉机场联检常识。
(三)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技能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和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广泛的交往能力和较强的组织才能;
(2)安检设备的操作技能和运行维护能力;
(3)证件、人身及物品检查、飞机监护、隔离区监护、控制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4)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安检工作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有安全防范、治安事件处置、紧急情况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能力;
(6)独立学习、收集资料文献,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
(7)较强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要求
掌握普通话表达能力、英语表达能力、社交沟通、安全应急能力、急救能力。
(四)职业态度
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五)应取得的证书(表1)
(六)职业范围(表2)
四、主要课程
1、主要职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公共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2、主要职业技术课程
《民航安检概论》、《民用航空法》、《民航安检英语》、《应急处置与救生训练》、《民航危险品基础知识》、《形体与舞蹈》、《化妆与礼仪》
3、主要职业拓展课程
《航空运输地理》、《安检设备原理与维护》、《民航企业管理概论》、《出入境管理实务》
五、专业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简介
1、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形体与舞蹈》:形体与舞蹈的基本动作与方法,以保持良好的体型,培养舞蹈动作与情绪表达的一致性,增加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从而形成高雅的自身气质。
(2)《乘务英语》:《中国民航乘务英语中级考试》所要求的内容。
(3)《客舱服务》:客舱服务职责、工作程序和标准。
(4)《化妆与形象塑造》:了解形象设计的概念及基本理论,通过实践操作,
掌握化妆和头发造型的基本方法,能根据自我形象进行整体形象设计。
(5)《应急处置与救生训练》: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置程序与方法。
2、专业核心技能简介
(1)语言应用能力:流畅的普通话和外语表达。
(2)人际沟通能力:融洽地与乘客交流与沟通。
(3)安全检查能力:熟练地进行安检操作。
(4)应急与急救:应对机上紧急情况。
六、本专业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总表(表3)(以周记)
七、学时/学分分配表(表4)
八、职业能力结构表(表5)
九、教学进程表(表6)
说明:入学毕业教育△理论教学√实训χ课程设计Ο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考试* 假期= 军训☆上机实践%
注: 1.理实一体化课程用LS表示,专接本课程用◆符号标注
2.选修课(专业、公共)都按最低学时和学分计入“总计”学时和学分。
十三、毕业条件
1. 修满规定学分,含奖励学分(参加江苏省技能大赛且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学分10分、8分、5分);课程性质为“必修”的课程必须通过。
2. 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且答辩成绩合格。
3. 完成毕业实习且考核合格;
4. 取得至少一项和专业核心技能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5.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报名参加国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普通话等级测试、计算机等级测试;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或以上)证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