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控制机制及其计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控制机制及其计量

●李 洁 王建民

摘 要:根据全成本法,环境成本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

境成本,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对内部环境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分配,而忽视了外在环境成本对企业的影响,文章从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的理论分析开始,探讨了企业应该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动因,确认和计量,并且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 动因 计量 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5)03-026-02一、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分析1.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稀缺性。环境资源由于不可分割性导致产权难以界定或界定成本很高,因而往往属于公共物品,而同时,它又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然而目前,由于环境资源市场还没有发育起来,使这些资源的价格为零或者很低,当价格信号在市场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时,这往往导致人们采用“先下手为强”方式对环境资源进行开采利用,正是由于不考虑选择的公正性和整个社会的意愿,一些环境资源如清洁的空气、开阔的空间正变得日益稀缺,当超过了环境再生能力和空间的废物超过了其承载力时,环境必然要经历生态损害和恶化过程,最终可能形成被哈丁称之为“公地的悲剧”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将环境视作一项生产要素,并且通过市场将它的价格机制反映出来。经营单位应当支付人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费等费用。

2.

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学分析。

图1和图2的横轴分别表示生产和消费使会产生污染的产品和绿

色产品的数量,纵轴代表价格,S 曲线(即私人边际成本线)代表厂商的供给曲线,如果没有考虑外部环境成本,自由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将分别为P 0、Q 0,从图一分析,如果此时国家通过征税法规等方式要求企业负担外部环境成本,假设每单位外部环境成本为3元,则供给曲线将由S 0移至S 1,这样,造成污染的产品的产出将下至Q 1,可见,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助于减少污染的产品数量,使之达到社会最优水平。进一步分析,由于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所以当污染物的排放量处于一定水平之下时,其环境成本可能微不足道,然而一旦超过环境可以承受的临界点,则环境成本会大大提高,成本曲线更准确地应该表现为S 2,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S 2和S 0的距离越来越大,如果总需求较低时,这种差距较小,而当总需求增大,需求曲线外移,从而可以看出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重要性。从图二分析,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如果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增大,即消费者愿意为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湖水等外部环境资源负担成本,则需求曲线会从D 0移至D 1,那么由于消费者的驱动,则厂商会生产更多的绿色消费品,同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产生污染的消费品的产量。

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动因

1.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准确地计量企业的环境成本,企业产品的国内国际贸易都会因此受到重要影响,企业为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可采取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中战略。对于战略成本管理来讲,不同的战略决定了不同的环保态度,但不管采取何种战略,都会牵涉到成本。因此,一

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绿色比较优势,取得绿色收益,形成绿色竞争力,就必须考虑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不光是按照目前国家或者国际标准对企业行为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计量,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国家产业环境标准的变化,因为现在可能不需要计量的成本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成本计量上的可行性发展,许多外部成本往往会内部化,企业应该站在一个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地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并予以计量,以便于企业计划与决策的制定。

2.政府政策的要求。2004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成立双边合作工作小组,开始联合开展绿色G DP 的研究工作。6月底,举行了建立中国绿色G DP 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实行绿色G DP 核算,由此可见,国家在宏观上已经将环境与经济,发展与生态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就要求在微观层面上的企业也要实行绿色会计的核算,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产品成本,同时只有计量外部环境成本,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才能更准确地计量企业产品的真正成本,从而为绿色G DP

的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奠定基础。

3.适应国际贸易竞争机制的要求。WTO 的宗旨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WTO 的透明度和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必须逐步规范和消除与市场经济相悖的政策和规章,建立资源价值补偿机制、市场竞争机制等。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合理调节要素流动方向、结构和规模,防止稀

缺的资源“异化”为环境污染。而目前我国多数工业品未包括外部环境成本,这无疑是采用了低价格、高补贴的做法,为国际惯例所不允许。因此将环境成本内在化,既能解决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又真正反映了产品的价值。

4.股东债权人的要求。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的趋势下,作为公司资本提供者的股东,他们必须了解企业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那些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并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特别赞赏。而债权人完全可能针对企业环境成本方面的内容制定出限制条款以保证他们资金的安全,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这同样要求企业提供可靠的环境成本资料。

5.国内、国际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目前有多部环境保护的法规,如《水污染保护法》等,这些法规明确地规定企业应对其合法的经营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承担责任,否则就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欧共体国家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 )”和国际标准组织颁布的ISO14000系列,已经成为各国企业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标准,他们都要求通过生命周期法等来准确计量企业内外部的成本。

6.社会公众和团体对绿色产品和生态居住的关注。从我国国内市场来看,绿色消费逐渐深入人心。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TC )2001年对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为专题调查显示,有53.8%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产品,同时,社会公众对自己的生态居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曾发生由于垃圾场在村子附近的建立,导致村民莫名其妙地患病,最后村民集体索赔的事件。而越来越多的公众也将生态因素放在了购房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中,愿意为更清新的空气支付溢价,因此,这也要企业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三、外部环境成本的计量

只有准确地计量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才可能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从企业行为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产品和流程都是环境成本的来源,因

62—●博士硕士论坛

《经济师》2005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