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精要(中文版)
_脑出血中西医诊疗指南_解读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 年第 25 卷第 11 期
述评讲座
《脑出血中西医诊疗指南》解读
·941·
鲍远程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 安徽合肥 230031
关键词 脑出血 中西医诊治 指南 解读
概述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是全球一种 致残和致死高的重要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高血压是 ICH 的主因,高血压相关的等位基因数量 均显示其与脑出血相关。脑出血患者血压的控制无一 定的标准,可 视 患 者 的 年 龄、有 无 高 血 压 病 史、发 病 时 间、脑出血时间以及有无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而定。一般 可遵循下列原则: ①急性的 ICH 血压往往显著增高,其 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应激了相关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以 及颅内压的增高所致,故脑出血患者一般不要急于降血 压,应先降颅 内 压 后,再 根 据 血 压 情 况 决 定 是 否 进 行 降 血压治疗。②血压≥200 /110mmHg 时,或 MAP( 平均动 脉压) > 150mmHg 的患者,在降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 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 水 平 或 180 / 105mmHg 左 右 或 MAP > 130mmHg; 收 缩 压 在 170 ~ 200mmHg 或舒张压 100 ~ 110mmHg,暂时尚可不必使用 降压药,先脱水降颅压,并严密观察血压情况,必要时再 用降压药。血压降低幅度不宜过大,否则可能造成脑低 灌注。收缩压 < 165mmHg 或舒张压 < 95mmHg,不需降 血压治疗。③近些年的国际研究认为,降压可能带来减 少脑灌注,加重病情的风险,2007 年国际 ICH 指南建议 血压升高的 ICH 患者急性期目标收缩压控制在 160 ~ 180mmHg,平均动脉压为 110 ~ 130mmHg,以保证脑灌注 压在 60 ~ 80mmHg,但如何降低血肿风险并改善预后,国 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对急性脑出血强化降压治疗研究(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cerebral haemorrhage trial,INTERACT) 及(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TACH) 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 INTERACT-Ⅰ期临床研 究 结 果 显 示,早 期 强 化 降 压 治 疗 组患者 90d 死亡及残障无显著增加; ATACH-Ⅰ期研究结 果显示,强化降压并未增加 24h 内神经功能恶化、严重不 良事件及 90d 的死亡率。2010 年 ICH 指南增加了降压 治疗建 议: 收 缩 压 在 150 ~ 220mmHg 的 ICH 患 者 将 至 140mmHg 可能是安全的( Ⅱa 级证据) 。但急性期强化 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尚需等待上 2 组Ⅱ期试验结果。④血 压过低者应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 5 降低颅内压和止血治疗 5. 1 降低颅内压,颅内压的监控 创微探头的开发与无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目录
• 脑出血的概述 • 脑出血的诊断 • 脑出血的治疗 • 脑出血的康复与预后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的意义与影响
01
CATALOGUE
脑出血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 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继发性脑出血则常见于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等。
通过宣传和普及脑出血诊治指南,提高了公众对脑出血的认识
和健康意识。
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03
指南的实施促进了相关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
健康产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 病史、出血部位、出血量、并发
症等。
评估方法
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等方法 ,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康复进程 和预后效果。
预防复发与二级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脑出血的高危因素,如高血 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进行积
极控制和管理。
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相关 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 能导致脑出血复发的潜在问题。
05
CATALOGUE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的意义与影响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规范诊疗流程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 疗流程和标准,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脑部感染等。
由于脑出血的发病率极高,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提高对脑出血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国制定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一、诊断标准《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明确了对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其诊断标准包括发病急骤、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等。
二、危险因素评估脑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疾病,因此,如何及时识别出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其发生。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列举出了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以及不良的习惯。
指南建议,对于那些存在危险因素的高危群体,应该及时进行筛查。
三、治疗方案1.急诊处理:目前,尚没有能够立即治疗脑出血的方法,但是,护理、检查和治疗应该尽早进行。
对于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应该采用手术、药物等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抗凝剂、抗高胆固醇药、神经保护剂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3.手术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减少颅内压的同时,将血液清除。
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开颅、冷冻治疗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或者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需要仔细权衡。
四、预防与护理预防和护理是脑出血疾病综合治疗的核心。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改善饮食、管控不良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等。
护理方面应该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和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同时,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综合来看,《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在诊断标准、危险因素评估、治疗方案、预防与护理四个方面,为脑出血患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虽然目前尚没有一种治疗脑出血的特效药物,但是及早发现危险因素、改善饮食习惯、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出血,使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新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 脑出血概述 • 脑出血诊断 • 脑出血治疗 • 新版指南更新内容 • 脑出血预后与康复
01
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继发性脑出血则常见于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等 。
04
新版指南更新内容
诊断标准的更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断标准更加明确
新版指南对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进行了 更加明确的描述,包括临床症状、影 像学检查等方面,有助于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
重视早期诊断
诊断流程优化
新版指南对脑出血的诊断流程进行了 优化,简化了诊断步骤,提高了诊断 效率。
新版指南强调对脑出血的早期诊断, 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 和后遗症的发生。
影像学诊断
头颅CT扫描
头颅CT扫描是脑出血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显 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存在继发性脑损害。
MRI检查
对于某些特定部位的出血,如脑干或小脑,MRI检查可能更 敏感,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和 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异常。
凝血功能检查
脑室引流
对于脑室内出血量大、颅内压高的患 者,可进行脑室引流术,以降低颅内 压、缓解症状。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脑肿胀严重、颅内压高的患者, 可进行去骨瓣减压术,以缓解颅内压 、减少脑疝发生的风险。
血肿清除术
对于脑实质内出血量大、危及生命的 患者,可进行血肿清除术,以迅速清 除血肿、降低颅内压。
脑出血指南ppt课件
(4)40 ml以上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导致意 识障碍恶化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血肿(Ⅱ级推荐,B 级证据)。
(5)微创治疗应尽可能清除血肿,使治疗结束时残余血 肿体积≤15 ml(Ⅱ级推荐,B级证据)。
(6)病因未明确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前应行血管相 关检查(CTA/MRA/DSA)排除血管病变,规避和降低再出 血风险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 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 居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 /10万人年。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 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 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一30%。
院前处理
① 初发脑出血部位(脑叶);② 高龄;③MRI GRE-T2*,SWI 序列显示微出血病灶部位及其数量;④正在口服抗凝药物;⑤载 脂蛋白Eε2 或ε4 等位基因的携带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应控制血压,脑出血发生后应立即给予控 制血压的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长期血压控制目标为 130/80 mmHg 是合理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2. 病因治疗
(4)对普通肝素相关性脑出血,推荐使用硫酸鱼精蛋白治 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5)对溶栓药物相关脑出血,可选择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6)对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不推荐常规输 注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010自发性脑出血指南汇总
血压的管理
► 1.根据目前完成的关于ICH血压干预的研究结论,临床医生 必须基于目前尚不完全的证据来控制血压,目前推荐的不同 情况下的降压目标见表六,仅供参考(Ⅱb C)。 2.收缩压150-220mmHg的住院患者,快速降压至140mmHg 可能是安全的(Ⅱa B)。 表六.高血压的ICH患者降压推荐意见 1.SBP>200mmHg或MAP>150mmHg,建议持续静脉应用降 压药物快速降压,测血压,5min/次。 2.SBP>180mmHg或MAP>130mmHg,且可能存在颅内高压, 可考虑监测颅内压,并间断或持续静脉应用降压药物以降压, 保持脑灌注压不低于60mmHg. 3.SBP>180mmHg或MAP>130mmHg,且没有颅内高压的证 据,可考虑间断或持续应用降压药物温和降压(如可降压至 160/90mmHg或MAP至110mmHg),监测血压,15min/次
► 3. 尽管对于凝血机制正常的ICH患者,rFVIIa可以限制血肿扩大,但是证据表明在不筛选 病例的情况下,应用rFVIIa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且缺乏增加临床收益的证据,因此, 在不筛选病例的条件下,不推荐应用rFVIIa(Ⅲ A)。在作出推荐应用rFVIIa的意见之前, 需要进一步研究是否应用rFVIIa会使特定的人群获益。
手术策略
► 1.对于大多数ICH患者而言,手术的作用尚不确定。(Ⅱb C) (新推荐) 2.小脑出血伴神经功能恶化、脑干受压和/或脑室梗阻致脑积 水者应尽快手术清除血肿。(Ⅰ B)(根据前版修订) 不推荐以脑室引流作为该组患者的初始治疗。(Ⅲ C)(新 推荐) 3.脑叶出血超过30ml且血肿距皮层表面1cm以内者,可考虑 开颅清除幕上血肿。(Ⅱb B)(根据前版修订) 4.把立体定向设备或内镜单用,或与溶栓药物联用,以微创 的方式清除血肿,其效果尚不确定,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 (Ⅱb B)(新推荐) 5.尽管理论上来看有效,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超早期清 除幕上血肿可以改善临床预后或降低死亡率。早期开颅清除 血肿可能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从而产生负面作用。(Ⅲ B)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般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肢体运动和感觉、语言和视力等方面。
同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工具等。
推荐意见:对疑似脑出血患者,应全面收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I级推荐,C级证据)。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脑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
头颅CT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快速诊断脑出血并评估出血范围、体积和病变类型等。
推荐意见:对疑似脑出血患者,应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以诊断脑出血(I级推荐,A级证据)。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血糖、电解质等。
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可评估出血倾向和凝血状态,生化指标和电解质检查可评估肝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
推荐意见:对疑似脑出血患者,应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血糖、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I级推荐,C级证据)。
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脑出血的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是指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脑出血的病因和病理类型。
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血液病、药物滥用等。
推荐意见:对脑出血患者应进行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以指导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I级推荐,C级证据)。
治疗脑出血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和预防并发症等。
恢复期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预防再发。
急性期治疗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加强监护、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高血压和降低颅内压等。
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可采用脑室内或硬膜外引流等手段降低颅内压。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01
训练患者自己穿衣、吃饭、洗澡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
量。
康复教育
02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使他们了解疾病的康复过程
和注意事项。
家庭康复指导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家庭康复计划,指导家属对患者进
行康复训练。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Contents
• 脑出血概述 • 诊断流程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康复治疗 • 预防及预后
01
脑出血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 血,常见于50岁以上患者,也可 发生于年轻人。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 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 脑出血和脑室出血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
如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畸形等,需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 行鉴别诊断。
03
药物治疗
降颅压
甘露醇
甘露醇是一种有效的降颅压药物 ,可通过增加血浆渗透压而促进 脑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从而
降低颅内压。
甘油果糖
甘油果糖是一种静脉注射药物,可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肾功 能影响较小。
激素
激素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
调控血压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但需注意其副作用。
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血压,同时 可改善心功能。
预防感染
抗生素
脑出血诊治指南
脑出血诊治指南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居第2位。
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
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的比例更高,为%%。
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30%。
脑出血也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在脑出血的诊疗方面已经有所进展,早期、积极与合理的救治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院前处理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I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与体征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患者或目击者脑卒中发生的时间、症状、当时的活动情况、年龄及下述情况:是否有外伤史、高血压病史、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史、吸烟及饮酒史、用药史(包括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有无药物滥用(如可卡因等)、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诱发出血的内科疾病(如肝病等)。
2.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病情评估: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可借助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选择治疗措施。
常用的量表有:(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3)脑出血评分量表。
ICH指南中文版
AHA/ASA自发性颅内出血管理指南—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中风协会专业医学指南译者:wxhsin2美国神经病学会证实该指南适用于神经科医师培训,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代表大会审阅了该指南并肯定了该指南的内容。
Lewis B. Morgenstern, MD, FAHA, FAAN, Chair;J. Claude Hemphill III, MD, MAS, FAAN, Vice-Chair; Craig Anderson, MBBS, PhD, FRACP;Kyra Becker, MD; Joseph P. Broderick, MD, FAHA; E. Sander Connolly, Jr, MD, FAHA; Steven M. Greenberg, MD, PhD, FAHA, FAAN; James N. Huang, MD; R. Loch Macdonald, MD, PhD;Steven R. Messé, MD, FAHA; Pamela H. Mitchell, RN, PhD, FAHA, FAAN;Magdy Selim, MD, PhD, FAHA; Rafael J. Tamargo, MD;本指南代表美国心脏协会、中风协会及心血管护理协会的观点。
目的:本指南旨在提供目前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方法:本指南基于MEDLINE检索的结果,使用证据列表(evidence tables)来合成数据,写作组成员通过远程会议来讨论基于研究数据的推荐意见,并使用美国心脏协会中风分会的证据分级法则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本指南由6位审核专家及中风分会科学指南监督委员会和中风分会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审阅,并将于3年内完整更新。
结果:本指南旨在为颅内出血病人的管理提供基于研究数据的建议,本指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诊断,止血方法,血压管理,住院病人护理,并发症预防,手术治疗,预后评估,康复,复发的预防及出院后注意事项。
脑出血诊疗指南
发表者:施俊峰3308人已访问一、概述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CH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而欧美国家ICH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
ICH1个月死亡率髙达35%-52%,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规范ICH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脑出血的分类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ICH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有学者将ICH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AVM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引起,占ICH的15%-20%。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
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
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ICH的80%-85%。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査是诊断ICH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脑CT、MRI和脑血管造影等。
CT及MRI能够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CT扫描:使用广泛,ICH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是诊断脑卒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
可根据多田公式粗略计算血肿体积:血肿体积T(ml)=π/6*L*S*Slice,式中L为血肿的长轴,S为短轴,Slice为所含血肿层面的厚度(cm),目前有相关软件可根据CT图像精确计算血肿体积。
2010自发性脑出血指南
►
►
►
1.在患者风险分层将决定其它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建议考虑以下因素: 初发ICH的出血部位,高龄,口服抗凝药物中,载脂蛋白Eε2 或ε4等位基 因的携带者,以及MRI的T2加权梯度回波显示的多发微出血灶(Ⅱa B) (新推荐) 2.ICH急性期后,如无明显禁忌,建议良好控制血压,尤其对于出血位于 高血压性血管病变部位者。(Ⅰ A)(新推荐) 3.ICH急性期后,推荐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小于140/90mmHg,合并糖尿 病和慢性肾损害者小于130/80mmHg(Ⅱa B)(新推荐) 4.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建议考虑避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防增加自发性脑 叶ICH患者复发的风险(Ⅱa B)。可以考虑非脑叶性ICH患者应用抗凝 药物,所有ICH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尤其是具有应用这些药物的明 显指征时(Ⅱb B)(同前版指南) 5.避免大量饮酒可能使ICH患者受益(Ⅱa B)。没有充足的证据来推荐 限制应用他汀类药物或减少体力活动、性活动。(Ⅱb C)(新推荐)。
1. 病史: 发病时间或最后被发现正常的时间 初发症状及症状变化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 服用药物史 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减充血药,降压药,stimulants(包括促进消化的 药物) 拟交感类药物 痴呆 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痴呆 酒精及其它不良嗜好 可卡因及其它拟交感类药物抽搐 肝脏疾病 可能与凝血异常相关 肿瘤与血液系统疾病 可能与凝血异常相关 2. 查体 生命体征 发热与早期神经疾病进展有关,血压较高与早期病情进展及死亡率 增高相关 全身查体,以头,心、肺、四肢为重点 系统的快速神经系统专科查体 结构化的评估,比如国立中风健康量表可以在数分钟内 完成,并提供医护人员沟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定量指标,GCS评分也被广泛熟知并 容易计算,且最初的GCS评分是预测长期临床预后的重要依据;这些必要时均可采用。 3. 实验室检查 血细胞计数、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血糖 血肌酐升高与血肿扩大 相关,血糖升高与血肿扩大及较差的临床预后相关(尽管没有证据表明控制血糖正常 可以改善临床预后) 凝血酶原时间,INR,APTT 华法林相关的血肿与更大的血肿体积、更高的血肿扩大风 险、更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关。 对于中青年患者行毒物筛查是否存在可卡因或其它拟交感类药物滥用 可卡因和其它拟 交感类药物与ICH相关 育龄妇女尿常规、尿培养及尿妊娠试验 4. 其它检查 ECG 评估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心功能恶化的活动的心肌缺血或基础心脏损 害,获得住院期间心肺事件发生后的基线资料 胸片
2024美国卒中学会Code ICH脑出血早期一体化诊治方案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
2024美国卒中学会Code ICH脑出血早期一体化诊治方案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脑出血(ICH)是第二大卒中亚型,在高收入国家占所有卒中的10%~15%,在中低收入国家中的比例高达25%~55%。
幸存ICH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概率远高于急性缺血性卒中。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救治,目前中国、美国、欧洲国家等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优化工作流程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缺血性卒中诊治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入院到静脉穿刺(door-to-needle)时间和入院到股动脉穿刺(door-to-groin puncture)时间等。
然而,目前尚无类似适用于评估ICH诊治效能的时间指标。
正如溶栓和取栓研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产生的影响,目前进行的ICH 早期干预试验,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改变ICH临床实践。
同时,大量证据表明,目前已有的多种治疗方法具备改善ICH患者预后的潜力。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的初级和综合卒中中心对ICH诊治尚缺乏有效的标准化流程。
基于当前的研究进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部分欧洲国家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ICH领域专家于2024年提出了急性自发性ICH 的早期综合管理方案——Code ICH,并在Stroke杂志上发表。
该专家共识倡导在患者入院初期的关键阶段实施一套标准、快速、基于临床证据的综合管理方案,持续推动未来ICH管理方案的创新、最佳实践的标准化和质量改进。
笔者希望Code ICH能够填补现有空白。
本文回顾了该专家共识所列举的现有科学数据,阐明了该专家共识所提出的将基于时间的质量指标用于ICH的急诊救治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聚焦于血压控制、抗凝药物逆转等治疗方法的时间基准,进一步优化以上干预措施的效益,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本文将对Code ICH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该方案在人群中实施可能带来的获益,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1、脑出血相关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Code ICH首先探讨了ICH后数小时至数日内脑损伤的两种机制:血肿扩大和血肿周围水肿(PHE)。
脑出血临床诊疗指南急诊
脑出血[概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是一种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
[临床表现]1.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2.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急性起病,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3.发病突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及意识障碍。
4.不同部位脑出血的特点⑴基底节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主要表现为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以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系统,出现血性脑脊液。
1)壳核出血:出现三偏体征,可出现双眼凝视病灶侧,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2)丘脑出血:上下肢瘫痪较均等,身感觉障碍突出,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
⑵脑叶出血1)额叶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对侧偏瘫及精神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运动性失语。
2)顶叶出血: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象限盲,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混合性失语。
3)颞叶出血: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为主的瘫痪,象限盲,颞叶癫痫,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或混合性失语。
4)枕叶出血:对侧同向性偏盲,多无肢体瘫痪。
⑶桥脑出血:大量出血患者于数秒至数分钟内陷入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去大脑强直发作和呼吸障碍,通常在48小时内死亡;小量出血表现为交叉性瘫痪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可无意识障碍。
⑷小脑出血:突发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无肢体瘫痪。
⑸原发性脑室出血:小量出血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体征,可完全康复,预后好。
大量出血起病急剧,迅速陷入昏迷,四肢弛缓性瘫痪或去大脑强直,频繁呕吐,针尖样瞳孔,眼球分离斜视或浮动等。
5.首选CT检查,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中线移位、有无破入脑室,以便决定治疗方针。
美国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
2、ICH止血、抗血小板药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异常可引起ICH。高危患者包括口服抗凝药 (oral micoagulant,OAc)、获得性或先天性凝血因子缺 乏症以及血小板质量或数量异常。12%~14%的ICH患 者正在接受OAC治疗,而且随着应用华法林患者的增加 ,这一比例似乎也在升高。因此,识别潜在的凝血障 碍可为治疗提供机会。对于凝血因子缺乏症和血小板 减少症患者,应给予适当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替代治 疗。
病史 症状出现的时间(或已知患者正常的最后时间) 首发症状和症状的进展 血管性危险因素 药物史 近期外伤史或手术史 痴呆 饮酒或吸毒 痴性发作 肝脏疾病 癌症和血液系统疾病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 重点在头部、心脏、肺、腹部和四肢的全身查体 全面和迅速的神经系统检查 血清和尿液化验 血常规、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和血糖 凝血酶原时间或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年轻或中年患者中进行毒理学筛查以检测可卡因 和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的滥用情况 育龄期女性要进行尿液化验、尿培养和妊娠试验 其他常规检查心电图胸部x片、神经影像
评价是否存在可能提示心脏功能不良的急性冠状动脉 缺血或既往心脏损伤; 获得心脏的基线情况,以便于在人院后发生心肺问题 时进行比较 急诊室内必须完成的ICH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 检查
ICH发病后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很高, 这部分与活动性出血有关,后者可在ICH发病后持 续数小时。发病后越早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复 查时发现血肿增大的概率就越高。在ICH发病后3 h 内接受CT扫描的患者中,高达28%一38%CT复查发 现血肿增大超过1/3。血肿增大是临床病情恶化以 及残疾率和病死率增高的预测因素。
脑出血治疗指南
①收缩压在150~220mmHg和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脑出血
患者,急性期收缩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的(Ⅰ类,A级证
优于180mmHg目标值”[18]。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
AHA/ASA)指南亦基于前述研究修改了血压管理的目标值。我国对
降压目标值参考AHA/ASA2015版指南[19]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精品课件
我国对降压目标值参考AHA/ASA2015版指 南[19],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
多学科专家共识
1. 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脑出血患 者); 2. 影像学检查提示典型的出血部位,如基底 节区、丘脑、脑室、小脑、脑干(高血压脑 出血患者)、脑叶(CAA患者); 3.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液性疾病; 4. CTA/MRA/MRV/DSA检查排除其他脑血 管病变(选择1~2种检查); 5. 超早期(72h内)或晚期增强MRI检查排 除颅内肿瘤。
关于降压目标,近来发表的急性脑出血强化降压实验(
INTERACT)[12]、INTERACT2[13]、急性脑出血降压治疗试验(
ATACH)[14]、脑出血急性降低动脉压试验(ADAPT)[15-16]、脑出血
紧急风险因素评估和改善的卒中急性管理研究(SAMURAI)[17]等临
床试验为早期强化降压(在发病后6h内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
,并维持至少24h)提供了证据。其中,INTERACT2研究证实了早期
强化降压的安全性,提示早期强化降压改善预后的作用优于既往
180mmHg的降压目标。该研究被欧洲卒中组织(ESO)《自发性脑
出血管理指南》(2014版)纳入作为主要证据,推荐“急性脑出血发
病后6h内强化降压(1h内收缩压低于140mmHg)是安全的,且可能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 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0年美国《脑出血临床指南》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10年美国《脑出血临床指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必要时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肌酶谱、;(3)头颅CT、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口$人,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等。
3.脑代谢药物:奥拉西坦、乙酰谷酰胺、神经节苷醋等4.可选用醒脑中药:醒脑静。
5.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6.缓泻药:乳果糖、酚酞片、番泻叶等。
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8.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年美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精要
丁香园站友脑壳译
急诊诊断与评估:
推荐迅速行CT 或MRI 以鉴别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I 类A 级证据)。
可行CTA 和增强CT 以帮助确定高危患者血肿扩大,CTA、CTV、增强CT、增强MRI、MRA 和MRV 有助于评估潜在的结构损害,包括血管畸形和肿瘤(若临床怀疑或影像学怀疑)(IIa 类 B 级证据)。
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患有严重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接受适当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替代治疗(I 类 C 级证据)。
由口服抗凝血药(OAC)导致INR 升高的脑出血患者需停止服用华法林,给予维生素K 依赖性因子替代治疗并纠正INR,同时静脉给予维生素K(I 类C 级证据)。
与新鲜冰冻血浆(FFP)相比,凝血酶原复合体浓缩物(PCC)并未提高患者预后,但患者并发症可能比使用FFP 者少,因此有理由将PCC作为FFP 的替代物(IIa 类 B 级证据)。
重组因子VIIa(rFVIIa)不能替代所有凝血因子,尽管其可能使INR 降低,但体内凝血功能可能尚未得到恢复,因此,对于需要逆转OAC 的脑出血患者来说,不建议常规将rFVIIa 作为唯一的药物(III 类 C 级证据)
虽然对无凝血病的患者来说rFVIIa 可限制血肿体积增大,但血栓栓塞风险却有增加,并且对患者无选择地使用rFVIIa 并未获得明确的临床益处。
因此,不推荐对患者无选择地使用rFVIIa(III 类 A 级证据)。
在做出任何推荐使用rFVIIa 的决定之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对筛选后的患者使用rFVIIa是否能够获益。
给予有抗血小板治疗史的脑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其作用尚不明确,尚需深入研究(IIb 类 B 级证据)。
为预防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需给予间歇气压疗法并穿戴弹力袜(I 类B 级证据)
对于脑出血发生后1-4 天无法活动的患者,在确认出血停止后,可考虑给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皮下注射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血压:
直到目前正在进行的脑出血患者血压干预试验全部完成前,医生必须根据目前尚不完整的有效证据来调控患者血压。
目前推荐的血压控制目标如下(IIb 类 C 级证据):
(1)若收缩压>200mmHg 或平均动脉压>150mmHg 的患者,则可考虑积极降压,给予静脉持续输注降压药,每 5 分钟监测一次血压。
(2)若收缩压>180mmHg 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 且颅内压有升高可能的患者,则可行颅内压监测,并采用间歇或持续给药以降低血压,同
时保持脑灌注压≥60mmHg。
(3)若收缩压>180mmHg 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 且无证据显示颅内压升高,则可适当降压(如将平均动脉压降到110mmHg 或目标血压降收缩压在150~200mmHg 的住院患者,将收缩压迅速降至140mmHg 或许是安全的(IIa 类 C 级证据)。
住院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防治:
初期脑出血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应在具有神经重症监护专业技能医护人员的ICU 进行。
应监测血糖并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I 类 C 级证据)。
癫痫发作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I 类 A 级证据)。
对于精神状态抑郁比脑损伤程度更重的患者,或许有指征进行持续脑电监测(IIa 类 B 级证据)。
患者有精神异常且脑电图上呈现癫痫发作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I 类 C 级证据)。
不应给予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III 类 B 级证据)。
操作规程与外科治疗:
GCS 评分<8 分的患者,有小脑幕切迹疝表现的患者,脑室出血者,或脑积水者可考虑行颅内压监测并予治疗。
脑灌注压在50~70mmHg 的患者可根据其脑自身调节状态维持该压力(IIb 类 C 级证据)。
作为脑积水的一种治疗方法,脑室引流可用于意识水平下降的患者(IIb 类 B 级证据)。
虽然对脑室出血患者向其脑室注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似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低,但该项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确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IIb 类 B 级证据)。
对大多数脑出血患者而言,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尚不明确(IIb 类 C 级证据)。
小脑出血伴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者或伴脑干受压者或伴梗阻性脑积水者需尽快行血肿清除术(I 类 B 级证据)。
不推荐对此类患者首选脑室引流而不是手术清除血肿(III 类 C 级证据)。
幕上脑叶血肿>30m且血肿距脑表面在1cm 以内者,可行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IIb 类 B 级证据)。
微创血肿清除术(用或不用溶栓剂的立体定向或内镜吸除)的有效性尚不确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IIb 类B 级证据)。
虽然理论上很吸引人,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超早期幕上血肿清除可提高患者预后或降低死亡率。
极早期
开颅术由于再出血的风险增加可能对患者有害(III 类 B 级证据)。
预后预测及支持治疗的撤除:
推荐脑出血发生后早期积极全面干预,且至少应在患者入院后满48小时才可下达放弃复苏的决定(IIa 类B 级证据)。
预先就已放弃复苏的患者不在此推荐范围内。
目前脑出血后早期预测患者预后的方法可因支持治疗撤除和早期放弃复苏的影响而产生偏倚。
任何时候放弃复苏的患者都应给予其他适当的药物和外科干预,除非有其他明确放弃治疗的指示。
再出血的预防:
在对患者再出血风险进行分层可能影响其他治疗决策的情况下,以下因素可脑出血急性期后,在无药物禁忌症的前提下,尤其对有高血压血管病变特征的出血灶的患者来说,需控制好血压(I 类A 级证据)。
脑出血急性期后,目标血压需降至<140/90mmHg(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需降至<130/80mmHg)(IIa 类 B 级证据)。
l自发性脑叶脑出血后,由于再出血的相对高风险,推荐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避免长期抗凝治疗(IIa 类B 级证据)。
对非脑叶脑出血患者可考虑抗凝治疗,对所有脑出血患者可考虑抗血小板治疗,尤其是有使用这些药物的确切指征时(IIa 类 B 级证据)。
l避免大量饮酒对患者有益(IIa 类B 级证据)。
尚不充分的数据支持限制使用他汀类药物,限制体力劳动以及限制性生活(IIa 类 B 级证据)
康复:
由于进行性功能残疾的潜在严重性和复杂性,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可利用多学科康复(IIa 类 B 级证据)。
若有可能的话,康复开始得越早越好,并可在社区作为良好协作计划的一部分持续进行,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并促进患者重安置好家庭以利于其康复(IIa 类 B 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