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古代汉语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什么叫宾语前置? 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2分) .
主要有四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
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四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1.5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
2、什么是隶变? 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2分)。最重要的标志是:
1、改曲为直(2分):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大地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2分)。例子(2分) 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分) (只列出例子不分析扣1分,下同)
2、偏旁混同(2分):小篆不同的偏旁,隶书混合成一个(2分)。如、、、
,变成了“春、泰、秦、奉” (2分)。
3、偏旁变形(2分):隶变后分化了某些偏旁,随着结构位置不同,而产生变异(2分)。如“火”在小篆里,不论处在怎样的结构位置,笔势都不变,而隶变后异化成许多形式。如
变作“然”,“火”变成四点。变作“熏”,上“火”变成“土”,下“火”变成四点(2分);
3、什么是甲骨文?它有哪些特点?并举例说明。
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2分)。
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它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因其去古未远,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如:即鹿.
(2)异体字繁多。因为当时只求大体相象,只要不发生混误,多一笔,简一笔,不求固定画一。如“犬”,写作、、、等
(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如“牢”, 里面既可以是羊,又可以是牛,是马.
(4)书写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如“及”,写作,又写作
(此道论述20分,每条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1.5分)
4、什么是被动句? 论述古代汉语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式的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被动句是相对主动句而言的,被动句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受事者(2分)。(1)“于”字式:
在谓语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这种引进主动者的“于”字所组成的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边作补语。
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2)、为”字式: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为”表被动。
如《战国策·燕册三》:“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3)在谓语动词前面,用“见”表被动。
如《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被……式:在动词前面加介词“被”表示被动,
如《战国策·齐策》:“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5、什么是“六书”? 论述“六书”说的具体内容,并阐述其贡献及不足
(1)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2分),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分)。
(2)四体二用: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这是“四体二用说”(4分).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2分)
(3)贡献与局限:
贡献:“六书”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2分) “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2分)。
不足: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今天看来,它有不少错误和疏漏(2分)。首先,许慎对“六书”说的某些界说含糊不清,所下定义欠于周密。再次,汉儒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学观念(2分)。就字论字,割裂字和词、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6、论述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并举例分析说明。
(1)、表示行为的状态。多带有比喻的意义,这种用法具有浓重的修饰色彩,
往往能使动作行为生动形象,起到比喻的修饰效果。可译为“象……一样。”
如:土崩瓦解”、“狼吞虎咽”、
(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可译为“象……一样”。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可译为“在……”、“到……”。
如“而相如廷叱之。”
二、阅读题
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
白:禀告幽:幽禁、幽闭齧:吃、嚼徙:迁移
乳: 生子、下崽杖: 拄着旄:牦牛毛
(每词2分,词义相近即可)
2. 找出文中同义词连用的两个例子,并解释词义
愈益(2分): 越、更(2分)
操持(2分): 拿着(2分)
3.找出文中使动用法的句子。并标出有使动用法的字,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2.单于愈益欲降之(2分): 降,使动用法,使之投降(2分)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2分): 徙,使动用法,使(武)迁移(2分)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
侍: 在旁边陪着赐: 赐予啖: 吃掩: 遮盖
雪:擦拭庙:宗庙妨:妨害
(每词2分,共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