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复习课程
《教育统计学》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第十章卡方检验第一节卡方及其分布一.卡方检验的特点卡方检验是对样本的频数分布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或某种假设分布所做的假设检验,即根据样本的频数分布来推断总体的分布。
它与前面所讲的测量数据的假设检验的不同在于:1.测量数据的假设检验,其数据属于连续变量,而卡方检验的数据属于点计而来的间断变量。
2.测量数据所来自的总体要求呈正态分布,而卡方检验的数据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未知的。
3.测量数据的假设检验是对总体参数或几个总体参数之差所进行的假设检验;卡方检验在多数情况下是对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
所以,卡方检验属于自由分布的非参数检验,凡可以应用比率进行检验的资料,都可以用卡方检验。
二.卡方检验统计量1.卡方检验统计量的基本形式为:f0表示实际频数,ft表示理论频数,∑表示总和例题一:从某校随机抽取50个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问该校男女生人数是否相同?解:根据男女生人数相同的假设,其理论频数应为50/2=25.于是卡方值就等于各组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差的平方与理论频数之比,再求其和。
2.卡方值的特点:可加性;永为正值;值的大小随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差的大小而变化(差越小,样本分布与假设理论分布越一致)。
三.的抽样分布一切可能个样本卡方值的频数分布,就形成了一个实验性的卡方抽样分布。
卡方分布的两个特点:呈正偏态,右侧无限延伸,但永不与基线相交;随自由度的变化而形成一簇分布形态。
自由度越小,偏斜度越大,自由度越大,分布形态越趋于对称。
第二节单向表的卡方检验把实得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成表就是单向表。
卡方检验统计决断原则:一.按一定比率决定理论频数的卡方检验二.一个自由度的卡方检验1.各组ft>=5的情况2某组ft<5的情况当df=1,其中只要有一个组的ft<5,就要用亚茨连续性校正法,即在每一组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差数的绝对值平方之前,各减去0.5。
即三.频数分布正态性的卡方检验检验步骤:提出假设计算卡方值统计决断第三节双向表的卡方检验(双因素的卡方检验)把实得的点计数据按两种分类标准编制成的表就是双向表。
教育统计学重点
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主要探讨如何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包括用一系列的数字来反映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探讨教育的规律,制定教育方案,对教育进行科学管理,对教育效率进行检查等等。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的范畴,是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数学学科在教育领域(包括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它是教育领域中各种数据资料,特别是量化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以及由此而进行推断与决策的有益的思维工具之一。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
本门课程讲授的教育统计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统计学的理论部分,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教育统计的原则、方法和手段,重难点除了统计学基本概念以外,还包括作为数据分析基础的一些统计知识,包括集中量和差异量特征及计算、正态分布的计算和应用、总体平均数的推断应用、方差的基本原理及检验应用,以及其他相关分析基本知识等。
另一部分是SPSS软件操作部分。
SPSS(SPSS Statistics)是一款数据分析软件,是三大综合性统计软件(SAS、BMDP、SPSS)之一,它集数据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等。
SPSS 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重响应等几大类,每类中又分好几个统计过程,而且每个过程中又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方法及参数。
SPSS也有专门的绘图系统,可以根据数据绘制各种图形。
SPSS软件操作是教育统计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实际的教育教学现象和规律的探究有着实践的指导意义。
教育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关于它的学习有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对于教育统计学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原理的范畴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解在加强记忆,要抓住要点,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
《教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期末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1、掌握变量的四种类型:能够举出具体的例子。
称名变量:表示类别的变量,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数值一般都是整数形式。
例如:学生的性别,身高,体重,智商。
性别分为男女。
顺序变量:既没有绝对零,也没有相同的单位。
例如:学生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名。
分数最高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
依据学历的高低进行排列,从低到高依次为小学,中学,大学。
把某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则最高分为第1名,次高分为第2名等。
等距变量:单位相同,没有绝对0.例如:温度。
比率变量:单位相同且具有绝对零。
例如:身高,体重。
2、掌握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
统计量:样本上的数字特征就是统计量。
统计量又称统计特征数,是根据科研实验所获得的一组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它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样本)的情况。
参数: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就是参数。
即反应总体上各种特征的数字就是参数。
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指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一些统计指标。
第二章图表与特征量3、了解含义。
平均数:所有观察值得总和除以总频数之商。
中位数:位于依一定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央未知的数据,各有一半数据大于及小于这一数值分布着。
众数:理论众数:是指与频数分布曲线最高点相对应的横坐标上的一点;粗略众数:一组数据中频数出现最多的那个数据。
4、掌握标准分数的含义及标准分数的定义公式XX X Z X Z σσμ-=-=或可以由任意已知数据计算某个数据的值。
含义:以平均数为中心,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数据在团体中的想对位置。
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量数。
公式意义:它是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它无实际单位。
性质:1)在一组数据中所有由原分数转换得出的Z 分数之和为零,其Z 分数的平均数亦为零。
2)一组数据中各Z 分数的标准差为1。
例题:PPT 第二章54/555、理解四分位差的概念:用依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间部位50%个频数距离的一半作为差异量指标,即四分位距。
《教育统计学》名词解释重点
第一章绪论1,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2,教育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类。
(1)描述统计:计算集中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来反映集中趋势;计算差异量(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差、标准差、差异系数)反映离散程度;计算偏态量及峰态量反映分布形态;计算相关量(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点二列、二列、四分、C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多系列相关系数)反映一致性程度。
(2)推断统计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随机现象三个特性:一,一次试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其所有结果是已知的;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那一种结果会出现;三,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
随机变量: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之4,总体:是我们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样本数目大于30称为大样本,小于等于30称为小样本。
第二章数据的初步整理1,教统资料来源有经常性资料和专题性资料。
专题性资料包括(1)教育调查。
按调查方法分为现情调查、回顾调查和追踪调查;按调查范围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2)教育实验。
分为单组实验(指对同一实验对象先后实施两种实验处理)、等组实验(指在甲乙两组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之实行不同的实验处理)和轮组实验(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两种实验处理,并且每种处理各重复一次,也即每个或多个单组实验的联合)2,数据的分类。
按来源分为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按随机变量取值情况分为间断型随机变量(取值个数有限、独立的、两个单位之间不能再划分细小单位、一般用整数表示,如优劣程度、品德爱好打分)和连续性随机变量(个数无限、单位之间可以再划分、可以用小数表示如身高体重、完成作业的时间等)。
3,频数分布表制作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和组距;决定组限;登记频数。
4,用累计频数表示的频数分布表称为累计频数分布表。
王孝玲《教育统计学》第六章课后练习题超详细解答步骤
15 答: 错误:拒绝了属于真实的零假设,犯这类错误的可能性的大小为α值的大小。通过选择 适当的显著性水平加以控制,加大保留区范围。 错误:保留了属于不真实的零假设,犯这类错误的可能性的大小为β值的大小。(1)利
用已知的实际总体参数值有假设参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合理安排拒绝区的位置,尽量减小 β值;(2)将样本容量增大,这样的话,形态高狭,两侧面积小,β值小。 16 答: 采用右侧检验,控制β 错误的发生。 H0:µ ≤ ,H1:µ > 3
7䁤 − 7 䁤 − 䁤 = =− 䁤 8 䁤4 䁤 4 − 朴− 根据假设,采用双侧检验 显著性水平临界值为 t(14)0.05=2.145, t(14)0.01=2.977
由于|t|= 䁤 8 < 2.145= t(14)0.05 , P>0.05,因此保留 H0 假设,拒绝 H1 假设,即该校测验成绩与全 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0. 答: 由于总体标准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 n<30,因此可按 t 分布计算 ≥ 朴 䁤8,H1: 提出假设 H0: 计算统计量 t = 49䁤朴, = 7䁤8,n= 28,μ = 朴 䁤8 < 朴 䁤8
由于总体标准差未知,且样本量小 n<30, 因此置信区间可按 t 分布计算
=(92+94+96+66+84+71+45+98+94+67)/10= 807/10=80.7
P 8 䁤7 −
P
−
t 䁤 朴
9 䁤 朴
7䁤
<μ<
< μ < 8 䁤7 + 4
+
t 䁤 朴 9 䁤 朴
7䁤
教育统计学知识点学前教育统计学复习总结(共5篇)
教育统计学知识点学前教育统计学复习总结(共5篇)第一篇:教育统计学知识点学前教育统计学复习总结1.1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试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含的客观规律。
1.2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性质类别是按事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数量类别是按数值的大小进行分类,并排成顺序。
3.1统计表的结构及其编制的原则和要求1.标题:表的名称;上方;简明扼要;2.表号:表的序号;左方;时间顺序。
3.标目:表中对统计数可以分成:1.描述统计2.推断统计3.试验设计1.3统计推理的方法是归纳法。
1.4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1.5教育统计学的的具体意义:①可以顺利的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科研报告和文献,从中可以间接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②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③为学习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打下基础。
1.6变量:试验结果的数值不是恒定不变的量,我们把它称为变量,也说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常量:数值保持恒定的量。
随机变量: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统计处理的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一般用X、Y、Z来表示。
1.7随机现象:第一,一次试验有多种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1.8标志:人或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1.9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有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的特点。
2.1个体:总体中的每个单位称为个体。
2.2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一般用n表示。
样本中个体数目大于30称为大洋本,等于或小于30称为小样本。
2.3统计量:样本上的数字特征是统计量。
王孝玲《教育统计学》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超详细解答步骤
(3) 检验形式 双侧检验 (4) 决断 由于 Z0.05=1.96, Z0.01=2.98
因此,Z=11.295 > 2.98= Z0.01,因此在 0.01 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 H0,保留 H1,即这个样本不是来 自于ρ=0 的总体。
3. 答: 该题属于ρ=ρ0,n< 50 条件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 假设 H0: ρ=0.54, H1: ρ≠0.54 (2) 统计量 等距转换之后 Zr=0.365, Zρ=0.604 2
9. 答: 该题为二列相关问题。 首先, 计算 150 个人的二列相关系数 rb:
测验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人数总 人数比 和 率
测验平均数
标准差
6
组中值 X 对某提 合格 回答的 情况 不合格
15
25
35 4
45 11 12
55 28 19
65 20 8
75 18 5
85 9 1
教育统计学(第四版),王孝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1. 答: X 89 75 77 73 68 78 81 90 70 74 79 总和 854 Y 92 82 76 78 70 84 83 85 75 80 77 882 XY 8188 6150 5852 5694 4760 6552 6723 7650 5250 5920 6083 68822 X 平方 7921 5625 5929 5329 4624 6084 6561 8100 4900 5476 6241 66790 Y 平方 8464 6724 5776 6084 4900 7056 6889 7225 5625 6400 5929 71072
王孝玲教育统计学第五版考试必备
练习题1. 教育统计学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答: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的推断,从而揭示蕴涵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
2.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3.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4.教育统计学学习的意义:是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5.随机变量: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
我们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6.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总体中的每个单位成为个体。
7.统计量和参数:样本上的数据特征是统计量。
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是参数。
8.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①经常性资料②专题性资料通过专题性的调查和实验所获得的资料称为专题性资料。
9.教育调查:是指在没有预订因子不实行控制的条件下,对现成的教育方面有关客观事实所进行的观察和分析,它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10.教育实验:教育实验是指在预定的控制因子影响下对教育方面的有关客观事实,所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11.数据:是随机变量的观察值,它是用来描述对客观事物观察测量的数值。
①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点计数据是指计算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一定的标准测量所获得的数据。
②间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取值个数有限的数据,称为间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
这种数据的单位是独立的,两个单位之间不能划分成细小的单位,一般用整数表示。
《教育统计学》学习笔记
《教育统计学》读书笔记(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并显现其分布特征。
1、集中量表现集中趋势,常用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差异量来反应数据间的离散程度,常用量:全距、标准差3、用偏态量和峰态量来反映分布形态2)推断统计:根据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意义下估计、推断未知的情况。
1、总体参数检验(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相关系数等)2、假设检验(总体平均数之差、总体方差之差、总体相关系数之差),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分布的假设检验可以用样本来推测总体的情况,比如用某个班级所有学生的成绩来估计整个学校的学习成绩,用某个学校的成绩来估计整个市的成绩等。
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样本2、统计量和参数统计量:样本上的数字特征,例如平均数μ、标准差σ、相关系数ρ等参数:总体的数字特征,例如平均数X、标准差S、相关系数等第二章数据的初步整理1、统计表简单频数、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分布表(累积百分比分布表可以用来说明、解释和评价某一测验的原始分数之优劣)2、统计图1)间断变量统计图1、直条图:比较性质相相似的间断性资料2、饼图等:间断性资料构成比的图形2)连续变量统计图(可用图形来初步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1、线形图2、直方图等第三章 集中量第一节 算数平均数(应用最多)iXX n=∑2、算数平均数优点:反应灵敏、简单易懂、受抽样变动影响小,在计算其他统计量时都需要用到他3、缺点:容易受两端极值影响,若数据中存在某个数值模糊时就无法计算。
4、适用条件: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比较精确、可靠,无两端极值的影响,还要通过它计算其他统计量。
一)中位数Md ,各有一半数大于或小于这个数。
2、优点:受两端极值影响小3、缺点:抽样偏差较大,并不是每个数都参与运算,反应不灵敏,不适合代数运算4、适用条件:一组数据中有特大或特小两极端数值时,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不确切、不清楚时,资料属于等级性质时。
山东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统计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统计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教育相关的定量数据,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做出科学决策。
在山东省考研教育学中,教育统计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山东省考研教育学中教育统计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教育统计学是以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数据为基础,研究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
其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统计学的定义:教育统计学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2. 教育统计数据的特点:教育统计数据具有客观性、数量性、综合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3. 教育统计学的作用:教育统计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现象、优化教育政策、评估教育质量、预测教育发展趋势等,对于改进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统计学的数据收集方法教育统计学的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获取教育数据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1.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向被调查对象发放,并收集回收到的问卷。
问卷调查法可以用于了解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和意见。
2. 访谈法: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访谈对象了解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
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被访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帮助研究者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
3.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教室、学校等教育场所,记录和分析教育活动和事件。
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到教育过程中的细节,并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4.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分析和综合已有的文献资料,获取相关的教育数据。
文献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过去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理论观点,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教育统计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教育统计学的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教育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教育统计学》复习
《教育统计学》复习统计与测量复习一、教育统计学的性质、作用及主要内容1、性质(定义):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2、作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定量化工具;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思想、观念、方法和技术。
3、主要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二、总体、个体和样本总体: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取的,并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样本的大小称为样本容量n三、误差1、随机误差:由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造成的,且难以控制。
2、系统误差:由于实验目的无关的所引起的有规律性的误差。
3、抽样误差:由抽样而产生的误差。
属于随机误差。
四、统计量与参数统计量:描述样本情况的统计指标。
参数:由样本的统计量去估计、推测相应总体的特征量。
五、数据的特点1、离散性:每一个数据是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
2、变异性(波动性):总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大时小,无法预测。
3、规律性:波动变化的数值都会趋于稳定在某一个数值上。
六、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1、求全距R R = Xmax – Xmin2、确定组数和组距①组数:a、经验法100以内5~10组,100~200以内10~18组b、公式法②组距:a、经验法 2、3、5、10、20b、公式法 i = R / K3、列出分组区间和组限① 列分组区间②组限(精确上下限)4、整理次数5、绘制次数分布表组别|组距(i)|组中值(Xc)|次数(f)|比例|上累加次数比例|累积百分比七、算数平均数、中数、众数的优缺点1、算数平均数优点:反应灵敏、严密确定、简明易懂、计算简便,适合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是总体平均数的最好估计值。
缺点:易受两级端数值的影响;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时就无法计算。
2、中数优点:严密确定、简明易懂、计算简便,少受两级端数值的影响,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
教育统计学笔记公式知识讲解
教育统计学笔记公式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
统计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从具体应用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通过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获得了大量的数据,用归组、编表、绘图等统计方法对这进行归纳、整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反映其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各种特征量,来反映它们分布上的数字特征。
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是通过样本信息估计、推测总体,从已知情况估计、推测未知情况。
学习统计学和教育统计的学的意义:一、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推理的方法是归纳法。
二、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三、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1、可以顺利地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科研报告。
2、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3、为学习教育测量及教育评价打下基础。
随机现象:1、一次试验有多种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2、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可能结果会出现;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
总体: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总体中的每个单位称为个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上的数字特征是统计量。
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是参数。
在进行统计推断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数据的初步整理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经常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数据的种类:按来源分: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按随机变量取值情况分:间断型(取值个数有限的数据,一般为整数)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取值个数无限的不可数的数据可用小数表示)。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华东师大心理统计学大纲教材:《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数理统计学。
它主要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
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另一类是应用统计学。
它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
应用统计学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学。
二、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内容 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实验设计 实验者为了揭示试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
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随机变量 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成为随机变量。
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王孝玲教育统计学第五版考试必备
练习题1. 教育统计学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答: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的推断,从而揭示蕴涵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3. 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4. 教育统计学学习的意义:是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5. 随机变量: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
我们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6. 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总体中的每个单位成为个体。
7. 统计量和参数:样本上的数据特征是统计量。
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是参数。
8. 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①经常性资料②专题性资料通过专题性的调查和实验所获得的资料称为专题性资料。
9. 教育调查:是指在没有预订因子不实行控制的条件下,对现成的教育方面有关客观事实所进行的观察和分析,它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10. 教育实验:教育实验是指在预定的控制因子影响下对教育方面的有关客观事实,所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11. 数据:是随机变量的观察值,它是用来描述对客观事物观察测量的数值。
①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点计数据是指计算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一定的标准测量所获得的数据。
②间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取值个数有限的数据,称为间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
这种数据的单位是独立的,两个单位之间不能划分成细小的单位,一般用整数表示。
王孝玲《教育统计学》第五章课后练习题超详细解答步骤
考试科 目 物理 化学 数学 总和
标准分数 甲生 -3 0.67 0.92 -1.41 乙生 2 -0.67 -0.08 1.25
在团体中的位置(在改分数之下的人数比例) 甲生 0.00135 0.74857 0.82121 乙生 0.97725 0.25143 0.46812
5
总平均
-0.47
0.416667
18(人)
226(人)
11 (人)
18(人)
6
13. 答: 首先,通过人数比例计算每个等级的所占面积;其次,寻找每个面积对应的中位数来代表等 级的数量化分数 教师甲(人 等级 优 良 中 差 极差 总和 数) 10 20 5 5 0 40 甲比率(人数比 例) 0.25 0.5 0.125 0.125 0 本组 1/2 至 Z=0 的 面积 0.375 0 0.3125 0.4375 中位数 1.15 0 -0.89 -1.53 -
7. 答: (1) 直接查表 (2) P(2.8)-P(0.5)= 0.49744 – 0.19146=0.30598 (3) 直接查绝对值 (4) P(-1.5)+P(1.8)=0.43319+0.46407=0.89726 (5) P(-1.8)-P(-0.5)= 0.46407-0.19146=0.27261 (6) P(-2.5)+P(0.8)=0.49379+0.28814=0.78193 8. 答: (1) 直接查绝对值 (2) 直接查表 (3) P(Z)=0.5-0.2=0.3 ~ 0.29955 Y=0.28034 (4) P(Z)=0.8/2=0.4 ~ 0.39973 Y=0.17585
本组 1/2 至 Z=0 的
中位数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华东师大心理统计学大纲教材:《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数理统计学。
它主要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
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另一类是应用统计学。
它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
应用统计学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学。
二、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实验设计实验者为了揭示试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
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随机变量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成为随机变量。
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教育统计学第一讲
1、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顺利地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科研报告和文献,从中可以间接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2、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在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中,需要运用教育统计方法来提高科学性及其效率。
3、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为学习教育测量及教育评价打下基础。标准化测验的编制过程中,测题的筛选、测验信度和效度的鉴定;教育评价中,对评价质量、评价信度的估计、效度的鉴定、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都运用了大量的教育统计方法。
2、推论统计是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推论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推论统计的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的意义上估计、推测未知的情况。
3、实验设计是实验者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订的实验计划。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教师姓名:姜涛授课时间:第一周(1)
课程名称
教育统计学
授课专业和班级
教育学专业13级
授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统计学的含பைடு நூலகம்;理解教育统计学的概念、任务、内容及意义;掌握教育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教育统计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
教育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一般用n来表示。一般把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华东师大心理统计学大纲教材:《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数理统计学。
它主要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
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另一类是应用统计学。
它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
应用统计学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学。
二、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实验设计实验者为了揭示试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
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随机变量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成为随机变量。
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
我们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统计处理的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二、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总体中的每个单位成为个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当总体所包含的个数有限时,这一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而总体所包含的个数无限时,则称为无限总体。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一般用n来表示。
一般来说,样本中个体数目大于30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30称为小样本。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大样本和小样本所用的统计方法不一定相同。
三、统计量和参数样本上的数据特征是统计量。
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是参数。
在进行统计推断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心理统计学大纲第二章数据的初步整理第一节数据的来源、种类及其分类一、统计资料的来源统计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1、经常性资料2、专题性资料(1)调查资料(2)实验资料二、数据的种类数据是随机变量的观察值。
它是用来描述对客观事物观察测量的数值。
数据的种类不同,统计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根据统计数据来源可分为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按随机变量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
1、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点计数据是指计算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一定的标准测量所获得的数据。
2、间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取值个数有限的数据,称为间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
这种数据的单位是独立的,两个单位之间不能划分成细小的单位,一般用整数表示。
取值个数无限的(不可数的)数据,称为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数据。
它们可能的取值范围能连续充满某一个区间。
数据的单位之间可以再划分成无限多个细小的单位。
数据可以用小数表示。
三、数据的统计分类数据的统计分类,是指按照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时所用统计方法的可能性,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
它是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简化、概括的第一步,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分类的标志按形式划分,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性质类别是按事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不表明事物之间的差异。
性质类别还可以进一步分成不同的层次。
数量类别是按数值大小进行分类,并排成顺序。
在排列顺序时,可以直接按数值大小进行排列,也可以用等级顺序进行排列。
第二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结构及其编制的原则和要求。
统计表一般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构成。
标题标题是表的名称,应确切地、简明扼要地说明表的内容。
表号表号是表的序号。
标目标目是表格中对统计数据分类的项目。
线条线条不宜过多。
数字表内数字必须准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位次对齐,小数的位数一致。
表注它不是表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统计表的总类1、简单表只列出观察对象的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为简单表。
2、分组表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分组表。
3、复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复合表。
三、频数分布表列法1、简单频数分布表(1)间断变量的频数分布表(2)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表步骤:①求全距②决定组数和组距③决定组限决定组限④登记频数2、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分布表(1)累积频数分布表用累积频数表示的频数分布表称为累积频数分布表。
(2)累积百分比分布表累积百分比分布表是累积频数分布表的变型。
它是用累积百分比表示的频数分布表。
第三节统计图一、统计图的结构及其绘制规则统计图由标题、图号、标目、图形、图注等项构成。
下面按其构成部分说明绘图的基本规则。
标题图的名称应简明扼要,切合图的内容,必要时可注明时间、地点。
图号文章中若有几幅画,则需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编上序号,写在图题的作前方。
标目对于有纵横轴的统计图,应在纵横轴上分别标明统计项目及其尺度。
图形图形线在图中为最粗,而且要清晰。
图注图注不是图中必要组成部分。
二、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1、直条图直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统计事项数量的图形。
它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性资料。
2、圆形图圆形图是用来表示间断性资料构成比的图形。
三、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1、线形图线形图用来表示连续性资料。
它能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变化的情况;某种事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趋势等。
2、频数分布图常用的频数分布图有直方图、多边图和累积多边图。
(1)直方图直方图用面积表示频数分布。
用各组上下限上的矩形面积表示各组频数。
(2)多边图多边图以纵轴上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多少。
(3)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多边图第三章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几种趋势的量。
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第一节算术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的概念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得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
计算公式为(3.1)。
算术平均数的特征:(1)观察值的总和等于算术平均数的N倍;(2)各观察值与其算术平均数之差的总和等于零;(3)若一组观察值是由两部分(或几部分)组成,这组观察值的算术平均数可以由组成部分算术平均数而求得;二、算术平均数的应用及其优缺点算术平均数具备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所应具备的一些条件:(1)反应灵敏。
(2)严密确定。
简明易懂,计算方便。
(3)适合代数运算。
(4)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
除此之外,算数平均数还有几个特殊的优点:(1)只知一组观察值的总和及总频数就可以求出算术平均数。
(2)用加权法可以求出几个平均数的总平均数。
(3)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集中量时,算术平均数最接近于总体集中量的真值,它是总体平均数的最好估计值。
(4)在计算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以及进行统计推断时,都要用到它。
算术平均数的缺点:(1)易受两极端数值(极大或极小)的影响。
(2)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平均数。
第二节中位数一、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位于依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央位置的数值,在这一数值上、下各有一半频数分布着。
二、中位数的计算方法1、原始数值计算方法将一组原始数据依大小顺序排列后,若总频数为奇数,就以位于中央的数据作为中位数;若总频数为偶数,则以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2、频数分布表计算法若一组原始数据已经编成了频数分布表,可用内插法,通过频数分布表计算中位数。
三、百分位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百分位数是位于依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某一百分位置的数值。
在心理测量中,常通过计算百分位数来说明、解释和评价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计算公式为(3.5)。
四、中位数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中位数虽然也具备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所应具备的某些条件,例如比较严格确定、简明易懂,计算简便,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小,但是它不适合进一步的代数运算。
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一组数据中有特大或特小两极端数值时;(2)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不确切时;(3)资料属于等级性质时。
第三节众数一、众数的概念众数是集中量的一种指标。
对众数有理论众数及粗略众数两种定义方法。
理论众数是指与频数分布曲线最高点相对应的横坐标上的一点。
粗略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频数出现最多的那个数。
二、众数的计算方法1、用观察法直接寻找粗略众数粗略众数不需要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接寻得。
2、用公式求理论众数的近似值(1)皮尔逊(K.Person)的经验法利用皮尔逊发现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关系来求理论众数近似值的经验公式为(3.6)。
(2)金氏(W.I.King)插补法当频数分布呈偏态,即众数所在组以上各组频数总和与以下各组频数总和相差较多时,可以用金氏公式计算众数,以进行比率调整。
其公式为(3.7)。
三、众数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众数虽然简明易懂,但是它并不具备一个良好的集中量的基本条件。
它主要在以下情况下使用:(1)当需要快速而粗略地找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时;(2)当需要利用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关系来粗略判断频数分布的形态时;(3)利用众数帮助分析解释一组频数分布是否确实具有两个频数最多的集中点时。
第四节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一、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或平均数)的平均数。
计算公式为(3.8)或(3.9)。
二、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是N个数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计算公式为(3.10)。
当一个数列的后一个数据是以前一个数据为基础成比例增长时,要用几何平均数求其平均增长率。
第四章差异量第一节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略)第二节平均差一、平均差的概念所谓平均差,就是每一个数据与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或算术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二、平均差的计算方法用原始数据计算平均差的公式为(4.3)三、平均差的优缺点平均差意义明确,计算容易,每个数据都参加了运算,考虑到全部的离差,反应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