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与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功能检查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开展肺功能检查六十余年历史 1939年(蔡 翘):大学生、中学生肺活量 1951年(吴秀锦):健康学生肺活量 1956年(吴绍青):通气功能检测及中国人正 1957年(汪士等):分侧肺功能 1958年(吴绍青):残气测定(氮冲洗法)和 1961年(吴绍青):《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 1992年(穆魁津):《肺功能测定原理及临床应用》 2002年(何权瀛等):《现代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学》
肺容量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量的参数 测量肺量计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深吸气量 肺活量
肺容量的测定方法
残气量 间接测量的参数 功能残气量
肺总量 稀释平衡法 测量方法 氮清洗法 体容积描记法
肺容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 影响肺容量的因素

年龄

性别

身高

体重
❖ 正常人肺容量值变异较大,变化超过20%时为异常
正常值范围: ≥80% 1 ≥80% 1 83%
临床意义
1、正常人及接近,但在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力呼气时由于胸腔内压增高,小气道提早闭合,可导致 小于。 2、评价通气功能障碍:
阻塞性疾病1 减少,曲线坡度平坦,而限制性病变1正常或增高,曲线陡峭,时间肺活量通常提前 完成。
阻塞性
容量(升) TLC
(2) 1 ≥80% (3)伴或不伴慢性症状(咳嗽,咯痰) Ⅱ级(中度): 特点:(1) 1 < 70% (2)50%≤1 <80% (3)伴或不伴慢性症状(咳嗽,咯痰,呼吸困难) Ⅲ级(重度): 特点:(1) 1 < 70% (2) 30%≤1 <50% (3) 伴或不伴慢性症状(咳嗽,咯痰,呼吸困难) Ⅳ级(极重度) 特点:(1) 1 < 70% (2) 1 <30% 或1 <50%加上有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临床征象
时间肺活量
1、时间肺活量 ()是指深吸气至肺总量位,然后用力快速呼气直至残气位。所测得的肺活量称为用 力肺活量,同时测定1,2,3秒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并分别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1)、第二秒用 力呼气量(2)、第三秒用力呼气量(3)表示。 2、1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率。 3、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将用力肺活量分四等分,以呼出中间二等分容量除以呼出中间二等分容 量所化费的时间(升/秒)。
FEV1 FVC
RV 时间(秒)
012345
限制性
容量(升) TLC
RV
FEV1 FVC
时间(秒)
012345
临床意义
1 能敏感发现气流阻塞, 1 有助于判断气流阻塞的程度。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轻重程度进行分级时,普遍采用1 这一指标。
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Ⅰ级(轻度): 特点:(1) 1 < 70%
正常人气速指数为1 气速指数<1,提示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气速指数>1,提示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储量百分比
通气储量百分比( , ): 此系通气储备能力大小的指标。
通气储量百分比()= 最大通气量-静息每分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10 0%
正常值为93%以上。通气储量百分比常作为能否胜任胸部手术的判定指标。<86%胸部手术应慎重。
肺功能检查与临床应用
肺功能发展简史
肺功能发展已有300余年历史,从水封式——楔型式——滚筒式肺计量——电子计算机配合 1679年——首先进行肺容量测定 1846年——提出肺活量概念 1919年——提出用力肺活量[] 1967年——提出小气道疾病概念和小气道功能特点 1979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肺功能操作规范,1987年修订
60-79% ——轻度降低 40-59% ——中度降低 <40% ——重度降低
引起最大通气量减低的常见的原因有: 1、气道阻力增加:如支气管哮喘等。 2、胸廓畸形或神经肌肉病变:脊柱后侧凸、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3、肺组织病变:肺水肿等。
气速指数
气速指数= 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 肺活量占 预 计值 百分比
肺功能测定主要项目
肺容量 通气功能 换气功能 呼吸动力学
肺容量曲线
IRV
I VC TL C C
VT
F
ERV
R
C
பைடு நூலகம்
RV
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 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平静呼气后能继续呼出的最大气量。 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气量。 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肺容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 影响深吸气量因素

胸廓畸形

胸水

气胸

胸膜肥厚

肺纤维化

呼吸肌无力、体力衰竭
肺容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 影响补呼气量因素

肥胖

妊娠

腹水

巨大腹腔肿瘤
肺活量( , )
分级标准: 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 = 80%——正常 60-79%——轻度降低 40-59%—-中度降低 <40%——重度降低
引起肺活量降低的常见疾病:
1、肺组织损害 如肺炎、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肺部巨大占位性病变、肺水肿等
2、胸廓或肺活动受限 如胸廓畸形、肥胖、气胸、胸腔积液、广泛胸膜增厚、气腹、腹水等
3、气道阻塞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功能残气量()、残气量( )
1、病理变化引起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加有 : (1)肺弹性减退:如肺气肿。 (2)气道阻塞: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病理变化引起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减少有: (1)肺组织损害
(2)胸廓或肺限制性疾患
肺总量( , )
肺部或胸廓限制性疾病如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气胸、胸腔积液以及神经肌肉疾病等可导致肺总 量减少;阻塞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可引起肺总量增加。 临床上常用来判断有无肺气肿以及肺气肿的程度(需残气量绝对值增加)。 一般认为:正常人≤35%,36-45%为轻度肺气肿, 46-55%为中度肺气肿,≥56%为重度肺气肿。
通气功能
❖ 分钟静息通气量 ❖ 肺泡通气量 ❖ 最大通气量 ❖ 用力肺活量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以最深最快的呼吸所得到的最大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计算。 最大通气量及肺容量、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以及呼吸肌力都有关。
最大通气量
正常人最大通气量应≥预计值的80%以上。 最大通气量损害分级标准:
常值 时间肺活量
用记纹鼓 记录肺容量
早期的肺量计
运 动 心 肺 功 能 试 验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1.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2.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伴肺功能损害治疗的疗效评估。 3.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4.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 5.重症抢救监测。 6.劳动力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