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698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5
电表通讯规约(2005)
电子式三相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该通信规约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1998—02—10发布,1998—06—01实施)而制定的。
1.1 字节格式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位。
其传输序列如图1。
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
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起始位 8位数据偶校验位停止位图1 字节传输序列1.2 帧格式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
帧格式如图2所示。
图2 帧格式1.2.1 帧起始符68H: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
1.2.2 地址域A0~A5:地址域由6个字节构成,每字节2位BCD码。
地址长度为12位十进制数,低地址位在先,高地址位在后。
当地址为999999999999H时,为广播地址。
1.2.3控制码C:控制码的格式如下所示。
D7=0:由主站发出的命令帧D7=1:由从站发出的应答帧D6=0:从站正确应答D6=1:从站对异常信息的应答D5=0:无后续数据帧D5=1:有后续数据帧D4~D0:请求及应答功能码00000:保留00001:读数据00010:读后续数据00011:重读数据00100:写数据01000:广播校时01010:写设备地址01100:更改串口通信速率01111:修改密码10000:最大需量清零11001:厂家保留11010:厂家保留1.2.4 数据长度L:L为数据域的字节数。
读数据时L≤200,写数据时L≤50,L=0 表示无数据域。
1.2.5 数据域DATA:数据域包括数据标识和数据、密码等,其结构随控制码的功能而改变。
传输时发送方按字节进行加33H处理,接收方按字节进行减33H处理。
1.2.6 校验码CS:从帧起始符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所有各字节的模256的和,即各字节二进制算术和,不计超过256的溢出值。
1.2.7结束符号16H:标识一帧信息的结束,其值为16H=00010110B。
2004规约与2005规约区别
2004规约与2005规约的区别《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传输规约—2004》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传输规约—2005》的区别不是很多,只是添加或修改了其中的几项内容,下面用红色字体显示的是05规约中所做的修改。
在2005规约的设置参数(AFN=04H)和控制命令(AFN=05H)中都分别新增了一些功能,另外还增加了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AFN=06H),详细的功能介绍如下:设置参数(AFN=04H)Fn 04规约05规约F16 备用虚拟专网用户名、密码F62 备用虚拟专网工作方式1. F16:虚拟专网用户名、密码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16虚拟专网用户名 ASCII虚拟专网密码 ASCII162. F62:虚拟专网工作方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公网通信模块(GPRS或CDMA)工作模式BIN 1s2 永久在线模式重拨间隔 BIN次 1 被动激活模式重拨次数 BIN被动激活模式连续无通信自动断线时间 BIN min 1——公网通信模块(GPRS或CDMA)工作模式:取值1~2依次表示永久在线模式、被动激活模式,其他值无效。
模块有两种工作模式:永久在线模式:及模块在上电后即与主站通过GPRS或CDMA网络建立连接。
被动激活模式:即模块等待主站激活信息,接收到激活信息后模块通过GPRS/CDMA网络建立与主站的连接。
——永久在线模式重拨间隔:取值0~65535。
当模块工作在永久在线模式,发生掉线失去GPRS或CDMA连接时,模块等待“重拨间隔”设定的时间间隔后,自动启动建立与主站的GPRS/CDMA连接;若间隔时间未到,除非有外界干预,模块不能启动GPRS/CDMA连接。
——被动激活模式重拨次数:取值0~255;当模块在被动激活模式,模块被激活后,模块进行上网(GPRS或CDMA)连接,若建立连接连续失败“重拨次数”设定的次数后,模块便停止建立连接,等待下次激活。
——被动激活模式连续无通信自动断线时间:取值0~255;当模块工作在被动激活模式,模块与主站建立连接成功后,若模块连续无通信时间超过设定值(被动激活模式连续无通信自动断线时间),则模块自动断开GPRS或CDMA连接,等待下一次被激活。
698规约智能电能表解析
698规约是中国电力行业智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的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电能表和数据采集终端等设备。
该协议基于串行通信,使用RS485总线作为传输媒介,保证了数据的稳定传输和可靠的远程控制。
三相四线智能电能表可以支持698规约,具有以下特点:
1. 可以实现电能的计量和数据采集,支持远程通信和控制。
2. 可以实现多种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如RS485、DLT/645等。
3. 可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包括698规约和DLT/645等,可以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
在数据帧格式方面,698规约的数据传输格式一般为二进制格式,包含了电能表的各种参数和数据。
具体来说,数据帧格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起始码:用于标识数据帧的起始,以同步接收器和发送器。
2. 地址码:标识电能表的地址,以便正确路由数据。
3. 控制码:表示当前帧的类型、方向、响应类型等信息。
4. 数据码:包含电能表的各种参数和数据,如电能、电压、电流等。
5. 帧校验:用于校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总的来说,698规约智能电能表是一种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操作控制的智能设备,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系统中。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试行)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营部二零零四年九月前言随着电力营销及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创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已成为电力营销与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原制定的《GB/T 15148-1994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T 533-93 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已不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为了满足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设备制造、检验和使用的需要,有必要重新制订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标准.本技术条件制订时参考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4》、《DL/T 533-93 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以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制订过程中多次召集科研、客户和生产单位的有经验专家共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本技术条件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营部归口解释目次前言1范围 (4)2引用标准 (5)3定义 (5)4技术要求 (6)5终端试验方法 (33)6检验规则 (48)7标志、运输、贮存 (50)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和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设备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 12192—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GB 12193—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GB/T 24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一部分总则GB/T 2423。
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主站和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点对点、多点共线及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适用于主站对终端执行主从问答方式以及终端主动上传方式的通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L/T698的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 226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18030-2000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T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GB/T18657.2-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则GB/T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3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B/T 15148-2008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Q/GDW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Q/GDW **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终端地址terminal address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地址编码,简称终端地址。
3.1.2系统广播地址system broadcast address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应该响应的地址编码。
3.1.3终端组地址terminal group address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终端群组编码,如属于同一行业、同一变电站、同一线路,响应同一个命令。
3.1.4主站地址master station address主站中具有通信需求的对象(如工作站、应用功能模块等)的编码。
DL-T698修订版电能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介绍
营销应用系统 其它应用系统
系统主站 通信信道
光纤专网
防火墙
路由器
GPS 时钟
GPRS 、CDMA 、ADSL 等公 网网络信道
多串口设备
230 MHz 无线专网 、 PSTN 、RS 232 专线
等串口信道
采集对象
厂站终端
专变终端
公变终端
低压终端
计量设备
计量设备
计量设备
计量设备
19
主站系统通讯采集结构
12
修订后的标准结构比较清晰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主站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DL/T 698.31:通用要求 DL/T 698.32: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 698.33: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 698.34: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 698.35: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
DL/T698-2019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只是解决城市电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后大量低压用户的电能量采集 没有确定上、下行通信规约,互联互通性不强
修订目标与意义
实现全面、准确的数据采集
覆盖厂站、专变、公变、及低压用户的所有电能信息 实时数据采集,为台区管理、线损管理提供准确数据
为建设营销现代化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适用于多种能量类型,水、电、气、热等 良好的系统互用性
通信参数自我协商、数据自我解释、事件主动上报
IEC62056标准应用特点
开放性
IEC62056标准是一个开放式标准体系,遵循OSI开放式互连网络模 型,可以对其底层通讯协议进行扩展。还允许用户自定义的专署部 分,具有较大灵活性
标准符合性测试认证
34
进一步的修改的建议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4(试行)
行的可靠性、实用性,并具有良 好的规范性、兼容性、 开放性 和可扩展性,国家. 公司生产运营部组织制订了 《 力负荷 电网 电 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试行 )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 、《 输规约一 04 ( 20) 试行 ) ) 。现印 发给你们,请与 《 力负荷管理 电 系统功能规范》 《 、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一 并贯彻执行。执行中 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与国家电网 公司生 产
34 .物理层接口.-.…..….….. ….;........ …6 .;… ‘. ,… :; :...... ... 1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 ...
4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7 ....................... ....................... ......................1
3 帧结构.............................. .............................. .............................3 .............................
3 字节格式............................. . 1 ............................. ............................ ............................ 3
运营部反映。
附件:1 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电 试行) 2 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一 04( 、电 20 试行 )
DL/T535-1993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DL/T535-1993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L535—9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84-01-07批准1994-05-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约规定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各被控用户终端与主控站或当地控制机(简称被控站)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
本规约适用于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配电线载波负荷控制系统以及电力负荷控制中心与音频负荷控制系统的当地控制机之间的通信。
本规约适用于点对点、多点共线和1点对多点的网络。
主控站对各终端执行主从问答方式通信。
2基本帧格式结构基本帧格式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基本帧格式结构3字节格式帧的基本单元为字节,按异步传输,其具体格式规定如图2所示。
图2字节格式4帧格式本规约定义了2种帧格式,即固定帧和可变帧,它们各采用不同的起始字符。
4.1固定帧格式固定帧格式共6个字节,如图3所示。
图3固定帧格式4.1.1传输规则4.1.1.1在发送信息之前,先发连续空闲位二进制“1”,长度不少于11个,使接收机做好稳定接收准备。
4.1.1.2帧间至少要插入33个空闲位。
4.1.1.3校验码是由控制单元报头数据位组相加的算术和舍去8位以上的进位位形成的。
4.1.1.4接收端的校验规则:每个字节应分别校验其起始、停止位和偶校验位;每帧都应校核其起始、结束字符和帧校验码CS的正确性。
以上任何一项出错,则该帧拒收。
4.2可变帧格式可变帧格式如图4所示。
图4可变帧格式4.2.1传输规则4.2.1.1在发送信息之前,先发连续空闲位二进制“1”,长度不少于11个,使接收机做好稳定接收准备。
4.2.1.2帧间至少要插入33个空闲位。
4.2.1.3校验码是由信息数据位组相加的算术和舍去8位以上的进位位形成的。
4.2.1.4接收端的校验规则:每个字节应分别校验其起始、结束和偶校验位,每帧检查2个起始字符应正确和2个L字节应相同,被接收的字节总数应等于L+6,检查校验码和结束字符的正确性。
96负控国标规约
目次前言 (2)第一篇总则 (3)1 范围 (3)2 引用标准 (3)3 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第二篇一般规定 (5)4 字节格式 (5)5 帧格式 (5)6 链路传输 (13)第三篇规约细则 (14)7 遥控 (14)8 终端复位 (16)9 通话 (16)10 终端参数设置 (17)11 终端参数查询 (26)12 一般查询(巡测) (27)13 实时及当前数据查询 (28)14 历史日数据查询 (37)15 历史月数据查询 (43)16 远方抄表 (50)17 中继站通信 (51)18 状态数据查询 (52)附录A (提示的附录)与通信规约有关的功能说明 (54)附录B (提示的附录)有关量值的计算公式 (57)前言本规约是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870-5-1:1990-02《远动设备和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的有关规定,采用该标准规定的FT1.2帧格式,作为本规约的帧格式。
在用户数据方面,有关地址域、控制域、数据区等内容完全按照我国电力负荷控制的实际需要,定义各种功能码和数据格式。
本规约是对DL535-93《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进行修订而形成的。
与93年版比较,主要差异在于:增加了名词和功能的定义,规定了统一的符号和缩略语,在地址域中增加了行政区划代码,增加了功能和数据格式的种类并留有扩充的余地,规定了中继站和分中心的通信规约。
本规约前一版发布于1994年,并于1994年5月1日起实施。
本次修订为第一次。
本规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实施过渡期为2年。
自实施之日起,新投入运行的负荷控制系统,应按本规约执行;以前投入运行的负荷控制系统,应在过渡期内改用本规约。
本规约的附录A、附录B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规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提出。
本规约由电力工业部龙源电力集团北京龙源腾达电子应用技术公司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上海第50研究所、南京新联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华冠通信电子设备厂。
dlt698协议 变量类 认证不通过
dlt698协议变量类认证不通过dlt698协议变量类认证不通过1. 引言dlt698协议是国内应用广泛的一种通信协议,用于智能电表与上层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
其中,变量类是dlt698协议的一种重要数据类型,用于存储电表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到变量类认证不通过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这一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变量类认证不通过的原因分析2.1 数据格式错误在dlt698协议中,变量类的数据格式具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数据长度、数据类型等。
如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了格式错误,就会导致变量类认证不通过。
这可能是由于编码或解码过程中的错误所致。
2.2 数据不一致变量类在电表中存储了大量的参数和状态信息,如电流、电压、功率等。
当电表内部的数据与上层系统中的数据不一致时,就会触发变量类认证不通过。
这可能是由于电表与上层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
2.3 安全认证问题dlt698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安全认证,以防止数据被篡改或伪造。
如果在安全认证的过程中发生问题,就可能导致变量类认证不通过。
这可能是由于密钥管理、加密算法等方面的问题所引起的。
3. 解决方案3.1 检查数据格式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变量类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协议的要求。
可以借助相关的开发工具或调试工具,对数据进行解码和解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格式错误。
如果发现格式错误,就需要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排查和修复。
3.2 进行数据同步为了解决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定时同步机制,将电表内部的数据定期上报给上层系统,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也可以在上层系统中设置数据校验机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比对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3 加强安全认证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我们可以加强对数据的安全认证。
应该建立健全的密钥管理机制,确保密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可以采用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密算法,避免数据被非法篡改或伪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5
多帧:中间帧 多帧:结束帧 多帧:第1帧, 有后续帧。 单帧
应用功能码AFN
AFN=00 确认/否 认 AFN=01 复位 AFN=02 链路接 口检测 AFN=03 中继站 命令 AFN=04 设置参 数
AFN=05 控制命 令 AFN=06 身份认 证及密 钥协调
AFN=0A 查询参 数 AFN=0F 文件传 输
控制域C(1字节)
D7 下行方向 D6 D5 D4 D3~D0 帧计数位FCB 帧计数有效位 帧计数有效位FCV 帧计数位 传输方向 启动标志 功能码 位DIR 位PRM 要求访问位 要求访问位ACD 上行方向 保留
DIR=0: 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主站发出的下行报文 DIR=1: 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终端发出的上行报文 =1: PRM =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 =0: PRM =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表示终端有重要事件等待访问, ACD=1 表示终端有重要事件等待访问,则附加信息域中带 有事件计数器EC EC; 有事件计数器EC; ACD=0表示终端无事件数据等待访问 ACD=0表示终端无事件数据等待访问 FCV=1:表示FCB位有效; FCV=1:表示FCB位有效; FCB位有效 FCV=0:表示FCB FCB位无效 FCV=0:表示FCB位无效
下 行 报 文 格 式
上 行 报 文 格 式
返回
请求1类数据(AFN=0CH)
1类数据主要为终端信息数据及瞬时 数据 下 上
行 报 文 格 式 行 报 文 格 式
68H L L 68H C A AFN=0CH SEQ 数据单元标识1 …… 数据单元标识n Tp(时标) CS 16H 68H L L 68H C A AFN=0CH SEQ 数据单元标识1 数据单元1 …… 数据单元标识n 数据单元n EC(事件记数器) Tp(时标) CS 返回 16H
对698通信标准的一点理解
对698通信标准的⼀点理解写在前⾯:最近在电表开发过程中使⽤到了DL/T698.45标准协议,该协议规定了⽤电信息的数据交换过程,⼀般⽤于主站与电能表之间、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的数据交换。
主站与终端⼀般⽤不同的客户机地址来区分。
此篇博客只谈⼀点698标准和个⼈的⼀些总结,并不涉及具体代码实现。
1、通信架构:有两种⽅向的数据交换。
⼀种是请求/响应类型的数据交换,主机请求从机,从机提供响应,涉及到读取、设置、操作、代理等服务;另⼀种是通知/确认类型的数据交换,从机主动上报,主机回复确认,涉及到上报服务。
在我的开发过程中,主机指客户机,包括主站(某上位机)或终端(集中器),从机指服务器,这⾥就是电表。
2、帧结构:(1)698采⽤异步传输,不需要接收⽅和发送⽅时钟的同步,会有起始字符,结束字符。
帧格式如图:(2)举例。
以下⾯这⼀帧数据为例:68 1f 00 43 05 08 00 00 00 00 00 10 b5 0b 06 01 04 40 00 02 00 1c 07 e0 09 0b 12 1e 00 00 05 69 16①68:起始字符②1f 00:长度域,由2字节组成,取bit0-bit13,指除起始字符和结束字符之外的帧字节数。
注意此处实际应为00 1f,因为我⽤到的上位机软件设计如此。
这⾥指这⼀串数据有1f字节,即31字节。
③43:控制域,1字节,定义如下图。
bit7和bit6组合的意义如下图功能码定义如下图43即01000011,可看出来该帧是由客户机发起⼀个请求,功能码为应⽤连接管理及数据交换服务,实际上,这也是⽤得最多的⼀个功能码,我这边的开发平台还没见到链路管理类型的使⽤。
④ 05 08 00 00 00 00 00:服务器地址。
服务器地址定义如下:bit0-bit3:地址字节数,注意此处是加1表⽰字节长度bit4-bit5:逻辑地址bit6-bit7:0表⽰单地址,1表⽰通配地址,2表⽰组地址,3表⽰⼴播地址此处05 08 00 00 00 00 00中,05表⽰单地址,地址长度为5+1,08 00 00 00 00 00表⽰真实地址00 00 00 00 00 08.⑤10:客户机地址16.⑥b5 0b:帧头校验,是对帧头部分除起始字符和帧头检验本⾝之外的所有字节的校验⑦06 01 04 40 00 02 00 1c 07 e0 09 0b 12 1e 00 00:应⽤层数据。
dlt698协议 变量类 认证不通过
文章标题:深入解析dlt698协议中的变量类和认证不通过问题一、引言在现代智能电网系统中,dlt698协议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规约,其设计和实现对于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变量类和认证不通过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对系统运行效率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对dlt698协议中的变量类和认证不通过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为读者带来深刻理解和解决方案。
二、变量类的概念与作用1. 变量类的定义在dlt698协议中,变量类是指用来描述数据对象的类型,包括基本类型和结构化类型。
基本类型包括整数、实数、布尔值等,而结构化类型则是由多个基本类型组合而成的复合类型。
变量类的定义对于确保通信协议的准确解析和数据传输至关重要。
2. 变量类的作用变量类的定义和使用对于确保智能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变量类定义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解析和传输,从而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
三、认证不通过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1. 认证不通过的原因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dlt698协议认证不通过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认证信息错误、安全机制限制、网络通信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解决方案针对认证不通过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检查认证信息的准确性、优化安全机制设置、加强网络通信监控等。
这些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解决认证不通过问题,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深入研究dlt698协议中的变量类和认证不通过问题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对于通信协议的关注和优化对于智能电网系统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可靠传输。
我对于加强对于dlt698协议的研究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为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dlt698解析公共方法
dlt698解析公共方法(原创版3篇)篇1 目录1.引言2.什么是公共方法3.公共方法的特征4.公共方法的优点和缺点5.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本文旨在解析公共方法,了解其定义、特征、优缺点。
二、什么是公共方法公共方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开放式建筑准则来确保建筑可持续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建筑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性能,以及如何在设计阶段考虑这些问题。
三、公共方法的特征公共方法具有以下特征:1.以建筑生命周期为核心:公共方法将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都考虑在内,旨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2.基于数据:公共方法注重对建筑性能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提供有效的设计和施工指南。
3.可扩展性:公共方法的设计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建筑,以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中保持可持续性。
四、公共方法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公共方法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可持续性框架,可以指导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措施。
此外,公共方法还可以通过提供有关建筑性能的数据来帮助业主和租户更好地了解建筑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情况。
2.缺点:公共方法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进行协作。
此外,公共方法的实施可能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和需求,因此可能需要做出妥协。
五、结论公共方法是提高建筑可持续性的有效方法,它提供了全面的框架和指南,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实现可持续性。
篇2 目录第一部分:dlt698简介1.dlt698的背景和意义2.dlt698的应用领域和特点3.dlt698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第二部分:公共方法的概念和特点1.公共方法的概念和定义2.公共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3.公共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场景第三部分:dlt698的公共方法解析1.dlt698的公共方法应用示例2.公共方法的实现原理和具体步骤3.公共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场景一、dlt698简介dlt698是一种用于数字逻辑设计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分析的工具,它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约部分。
2.1.1
终端地址 terminal address 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地址编码,简称终端地址。
2.1.2
系统广播地址 system broadcast address 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响应的地址编码。
2.1.3
终端组地址 terminal group address 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终端群组编码,如属于同一行业、同一变电站、同一线路,响应同一个命令。
2.1 术语和定义 .............................................................................................................................. 3 2.2 符号和缩略语 .......................................................................................................................... 4 3 帧结构 ..................................................................................................................................... 5 3.1 字节格式 .................................................................................................................................. 5 3.2 帧格式 ..................................................................................................................................... 5 3.3 链路传输 ................................................................................................................................ 12 3.4 物理层接口 ............................................................................................................................ 13 4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 16 4.1 确认∕否认(AFN=00H )..................................................................................................... 16 4.2 复位命令( AFN=01H) ........................................................................................................ 16 4.3 链路接口检测( AFN=02H) ................................................................................................. 18 4.4 中继站命令(AFN=03H )..................................................................................................... 19 4.5 设置参数( AFN=04H) ........................................................................................................ 21 4.6 控制命令( AFN=05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查询参数( AFN=0AH) ........................................................................................................ 38 4.8 任务数据查询( AFN=0BH) ................................................................................................. 40 4.9 请求 1 类数据(AFN=0CH) ................................................................................................ 41 4.10 求 2 类数据( AFN=0DH) .................................................................................................... 58 4.11 请求 3 类数据(AFN=0EH ) ................................................................................................ 80 4.12 文件传输( AFN=0FH) ........................................................................................................ 90 4.13 数据转发( AFN=10H) ........................................................................................................ 91 A 附录 A 数据格式说明 ................................................................................................................ 93 B 附录 B 事件代码 ERC.............................................................................................................. 97 C 附录 C 数据冻结密度 ............................................................................................................... 98 D 附录 D 出错否认代码 ERR........................................................................................................ 98
2.1.4
主站地址 master station address 主站中具有通信需求的对象(如工作站、应用功能模块等)的编码。
2.1.5
电能示值 indicated energy value 电能表计度器电能示值的简称。
2.1.6
测量点 measured point 指可以测量出唯一的一组电气量值的测量装置与终端的顺序电气连接点,当物理上相同的一个电气连接点被多个装 置所测量,或者被一个装置所测量但通过多种方式被传递到终端时,按照多个测量点计,每个测量点具有唯一的逻辑定 位编码,是该装置在终端的参数配置、数据应用的唯一对象标识。
2.1.7
总加组 a group total 指相关的各测量点的某一同类电气量值按设置的加或减运算关系计算得到的数值。
2.1.8
数据单元标识 Data unit identify 用于表示一个或一组信息点的一种或一组信息类型的标识。
3
Q/GDW 130 - 2005 2.1.9
信息点 information point 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对象信息,如测量点、总加组、控制轮次、直流模拟量分路等。
2.1.10
信息类 information type 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分类信息,一个信息类可以是一种参数或数据,也可以是一组参数或数据的集合。
.11
任务 task 规定终端在指定时间或条件下执行所需的操作。
2.1.12
a/b 型触点 a/b Contact 被控开关辅助触点的型式,a 型是触点状态与被控开关运行状态一致的触点;b 型是触点状态与被控开关运行状态 相反的触点。
Q/GDW 130 - 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数据传输规约
国家电网公司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I
Q/GDW 130 - 2005
目 1 2
次
范围 .........................................................................................................................................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