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经济管理概论(非经济类)考试要点总结——2016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济与管理的概念
1.1经济学
1、由于需要的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产生了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经济学产生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所引起的选择的需要。
2、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
3、该定义强调资源的稀缺性以及选择的重要性(经济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种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自由资源(Free)是指人类不必花费任何代价就可获得的可以自由取用的资源。
经济资源(Not free)是指人类必须花费一定的代价才能获得的,以及人类不可以无限取用的自然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这两种重要的资源外,经济资源基本分为: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与资本资源。
这些资源有些构成了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
5、选择是稀缺的结果。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6、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单个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学、价格理论)
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的问题?比如国民收入决定、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财政与货币政策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所考察的基本问题。
宏、微观经济学
资源的有效配置——微观经济学
生产什么(What)和生产多少:产品
如何生产(How):手段、时间和地点
为谁生产(For whom):市场
资源的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7、社会经济体制划分为自给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四种类型。
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实现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各不相同。
自给经济:习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混合经济:市场和计划相结合
8、理性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是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理性经济人”—人是经济人,即自利的理性者
理性(rational):
•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有关方面的知识。
•具备一个很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并拥有计算技能;能计算出在备选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
•拥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利己不损人)。
9、以各个时代主流经济学派而言,依时间顺序,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
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
古典学派;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劳动和分工、价值和价格、“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建构理论体系)……约翰·穆勒(将亚当·斯密以来古典经济学彼此不同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对各种理论进行了中肯的批评)
边际主义革命(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
求、效用)
反对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
把市场现象归结为个人选择的结果,着重解释在技术知识、社会习惯以及资源稀缺的约束下,个人在市场上进行的主观评价和选择,会导致市场过程的协调和均衡,进一步证明了自由放任的正确性。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观点是:
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完全竞争并趋于均衡状态的经济,它将导致均衡价值。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凯恩斯等。
凯恩斯主义;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求减少失业
后凯恩斯时代。
经济学的第一要义是维护社会公正!
1.2管理学
1、管理:管理者在动态环境下通过对组织内部资源及整合的组织外部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和艺术过程。
外部环境(一类是组织面临的行业状况,任务环境或者微观环境、容易被管理者认识和控制,另一类外部环境是对不同类型的组织均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不以组织的意志转移的,宏观环境)
内部环境(资源、物理、心理、文化)
管理者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古代管理思想总体特点:
以军事、政治和国家治理等领域为主,重点考虑对人的管理;
在经济和生产领域的管理理论方面很少;
3、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科学取代经验)•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彻底的精神变革。(合作实现双赢)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1856-1915)
工作定额原理、挑选和培养工人、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经理人员应该着重处理最好和最差的事情,不能羁绊于日常事务。
管理过程学说,1925)研究一般管理理论,即管理中有共性的东西。提出管理的五个公有过程和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被称为“过程管理之父”
管理组织理论德国人马克斯·韦伯(1864-1920)。
法定权力——依法发布命令的权力;是基础
传统权力——通过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的权力;
超凡权力——因个人魅力受到别人的崇拜与追随而获得的权力。
霍桑实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系统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基于成员的共同工作过程、情感、规范和倾向,影响巨大。
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提高职工“满足度”来提高“士气”,最终提高效率。
1949年之后,人们把这类考虑人类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理论,称为“行为科学”
4、四条主线:数量分析系统论、人的心理行为、管理过程、各类组织环境、
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管理职能
1、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进行的管理行为往往包含某些类似的程序和某些具有共性的内容;人们对这些管理行为加以系统性归纳,逐渐形成了“管理职能”的概念。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
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14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计划
计划的两重含义
计划形式——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计划工作——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
计划是其它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中心环节。
计划类型:
计划的广度: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
计划的时间构架: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计划的明确程度: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计划的使用频率:一次性计划和持续性计划
组织职能:生产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等
计划内容: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组织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计划
3、计划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辅助计划以及编制预算。
传统计划制定方法:适于稳定可预测的管理环境
定额换算法、系数倒推法、经验平衡法等
现代计划制定方法:可更好的应对复杂动荡的管理环境
运筹学方法、滚动计划法、甘特图法、网络计划技术、计划-规划-预算方法等
4、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上升为“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由此明确各层级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