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合集下载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

右束支传导阻滞 (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

约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尤为多见,也可见于室间隔缺损伴双心室扩大、肺静脉畸形等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约有1/3 可出现。

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二病因 1.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出现于以下的病理生理情况: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③部分慢性肺部疾患,轻度的右心室肥厚或扩张。

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Lev 病、 Lenegre 病或经过心脏直视手术等。

三临床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特异性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四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诊断。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1)右胸 V1、V2 导联 ( 或 V3R、V4R导联 ) 的 QRS波呈 rsR′、 rSR′型、 rsr ′型或 M型,其R′波通常高于 r 波; 少数呈宽大有切迹的 R波。

(2)V5、V6 导联 S 波显著宽大,时限≥ 0.04s ,但不深。

Ⅲ、 aVR导联呈 qR 波,该 R 波多增宽而不高,Ⅰ、 aVL 及Ⅱ导联则多为宽大不深的 S 波。

(3)QRS时限≥ 0.12s 。

(4)V1、V2 导联呈有切迹的 R 波时, R波峰时间 ( 室壁激动时间 )0.05s 。

而 V5、V6 导联 R 波峰时间正常。

(5)ST-T 改变,其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即V1、 V2导联的 ST段压低, T 波倒置,而V5、 V6 导联 ST 段抬高, T 波直立。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是一种心电图波形异常,表现为QRS波群时间延长,QRS波群形态改变。

RBBB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但大多数情况不会引起严重疾病。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RBBB的定义、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定义1.定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心内膜下的一束神经组织在病理状态下传导受损所致。

正常情况下,心脏右心室的冲动经右束支传至心肌,激动右心室收缩。

当右侧束支传导受损时,右心室收缩时会有延迟或异常,从而导致QRS波形改变,出现右束支阻滞表现。

2.临床表现完全性RBBB大多数情况下为无症状的,不需要治疗。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头晕等症状。

但是,这些症状通常与其他疾病有关,而不是直接与RBBB相关。

RBBB的发现通常是一次心电图检查的结果。

3.心电图表现完全性RBBB的心电图特点是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形态改变,表现为:(1)QRS时间>0.12s(2)V1和V2导联中的QRS波形:a. QRS波群无S波b. QRS波群R波高峰时间>0.03s(3)V5和V6导联中的QRS波形:a. QRS波群有R′波b. QRS波群R波高峰时间>0.03s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它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如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维持心脏功能正常。

同时,也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心脏疾病:1.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2.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情况应及时控制。

3.定期检查对于有心脏疾病或其他相关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脏超声、CT、核磁共振等。

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注意事项1.不需要特殊治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通常不需要单独的治疗,但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房室阻滞可以是一过性、 间歇性或持久性的。持久 性房室阻滞一般是器质性 病变或伤损所致。
根据传导障碍的轻重程度 可分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传导延缓)
二度(部分激动不能下 传)、
三度(传导完全中断)。
一度房室阻滞
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激动均可 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1s(14岁 以下儿童为0.18s),每个P波之后有QRS波群。
Ⅱ型:亦称莫氏Ⅱ型表现为P波规则的出现、P-R间期固定 不变、发生周期性的QRS波群脱漏。
凡出现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QRS波脱漏者(如4:1、5:1、 6:1等)称为高度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
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至心室而引起房 室脱节、心房与心室的活动分别由各自的起搏点 控制。
一般说来,阻滞程度越高,心肌损害越重。它的 预后取决于病因、心功能状态、阻滞部位、持续 时间等因素,其中阻滞部位尤为重要。一度或二 度Ⅰ型房室阻滞的阻滞部位多在房室束分叉以上、 程度轻、多可恢复;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阻滞的 阻滞部位大多在房室束分叉以下,予后较差。
任务20—识别各种心律失常 心电图(二)
资讯:学生自学心电图的相关知识 决策:指导学生学习
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 实施:学生独立识别心电图 检查:心电图诊断是否正确
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你认识这幅图吗?
房室传导阻滞
定义:是指由于房室传导 系统某个部位(有时两个 以上部位)的不应期异常 延长、激动自心房向心室 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传导速 度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 动不能下传的现象。
左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时间超过0.12s。 (2)QRS波群形态改变:

心电图查出传导阻滞怎么办

心电图查出传导阻滞怎么办

心电图查出传导阻滞怎么办姻李剑萍(桐城市人民医院)心电图是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检查方法,通过从体表记录到的心脏电生理活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当心电图显示出传导阻滞时,意味着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因此,传导阻滞是一种应该引起关注的异常现象,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心脏传导阻滞的概念、分类、心电图表现、症状、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电图传导阻滞问题。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普通心肌分化而来的一部分特殊神经肌肉组织,从上到下依次为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主要功能是产生激动、传导兴奋和维持调节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

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电传导系统内某些部位的传导受到阻碍,使得传导速度减慢或中断,导致心电图中出现波形形态和间隔时间改变。

心脏传导阻滞的分类根据阻滞的位置不同,心脏传导阻滞通常分为3种类型: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内传导阻滞。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房室传导阻滞,其次是心室内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周围心肌因缺血、炎症、药物、干扰等原因,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导致心房心室停搏。

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其可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一度、二度、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和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表现为窦房传导时间的延长,在体表心电图上很难和心律不齐相区别;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典型的心电图特点来诊断;三度窦房传导阻滞表现为窦性P波消失,与窦性停搏鉴别困难。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炎症、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使激动在心房到心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碍,使得传导速度减慢或中断。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

前者包括一度、二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病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病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现象。

传导系统是由心脏组织中的电气信号传导路径组成,负责控制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节奏。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从心脏顶部的窦房结产生,然后沿着心房和心室之间特定的传导路径传输,最终导致心室的收缩。

而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心脏的右束支(一条传导信号传输的通道)无法传导正常的电信号。

这种传导阻滞导致心脏电信号在传输到右心室的路程上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右心室受到影响,无法同步收缩。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一些潜在的因素可能与该病症有关。

其中包括心脏缺血、心脏病变、心外因素(例如手术)以及使用某些药物等。

一些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多样,并且在许多患者中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然而,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胸痛、头晕或晕厥等症状。

此外,右室导联的心电图检查中可见心电图上的特征性改变(QRS波群延长和rSR'型图形),帮助医生诊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对于无症状患者,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然而,对于患有症状或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处理基础病因(如心脏病变)以减轻症状,并保持正常的心脏功能。

对于那些合并病症状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脏传导,减轻症状。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其他心脏疾病以及频繁发作晕厥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来纠正心脏传导异常。

总的来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病症。

尽管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不适感。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药物治疗或人工心脏起搏器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对于无症状患者,需要继续密切监测并与医生保持定期随访,以确保病情的稳定。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心脏的电冲动不能通过有传导障碍的右束支,而只能经左束支下传,以致心室壁的除极顺序发生改变所引起的传导阻滞。

此时室间隔和左心室壁的除极仍基本正常,故不影响心室除极的初始向量。

在室间隔和左心室壁除极完毕(约0.04秒)后,冲动才通过室间隔向右心室传导并使之除极,从而出现一个运行缓慢的向右向前偏上的终末向量。

投影在心电图上,则形成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其表现为①右胸导联(V1或V2)QRS波群呈rSR′型;②左胸导联(V5或V6),以及Ⅱ、Ⅲ、aVF或Ⅰ、aVL导联QRS波群呈qRs型,S波宽大而不深;③QRS 波群时限≥0.12秒;④继发性ST-T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多见于心脏病者,如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弥漫性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

其本身毋需特殊处理,主要针对病因治疗。

此类传导阻滞,如果出现在一向健康而临床上无明显心脏病者,其预后大多良好。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要查找原因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要查找原因

龙源期刊网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要查找原因
作者:
来源:《老友》2008年第09期
《老友》专家门诊:
近年来我有些心跳过快、呼吸困难,近来特别严重,心里像开水泡的一样难受。

心电图检查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请问: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何危害,应如何调治?
景德镇市·黄××
黄××同志:
你诉说心跳过快、胸闷、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做心电图认为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脏病在心电图上的一种异常反映,它本身很少影响到血流动力学改变。

除了那些暂时性(一过发作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可恢复外,此种心电图改变大多数都是终生不会消失的,也无需特殊的治疗。

但是需要追查分析它发生的病因,以便针对病因进行防治。

一般而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老年人多数是冠心病、高血压病或心脏退行性病变引起的。

建议你到医院再查查血脂、血糖、心脏影超,并多测几次血压,看有否异常?如有冠心征象,则应到有条件的大医院,做一次冠脉造影。

目前的用药,如果你还有心跳过快,胸闷而肺部又无病变,也没有气喘病史,那么,可小剂量用点美托洛尔(倍他乐克)6.5~12.5mg/次(即1/4到1/2片/次),3次/天;消心痛(硝酸异山梨脂)片,5mg/次,3次/天。

中成药银杏叶制剂(银杏叶片,心脑宁等)也可应用。

看看能否对病情有改善?
主任医师教授罗发瑞。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

约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尤为多见,也可见于室间隔缺损伴双心室扩大、肺静脉畸形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约有1/3可出现。

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二病因1.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出现于以下的病理生理情况: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③部分慢性肺部疾患,轻度的右心室肥厚或扩张。

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Lev病、Lenegre病或经过心脏直视手术等。

三临床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特异性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四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诊断。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1)右胸V1、V2导联(或V3R、V4R导联)的QRS波呈rsR′、rSR′型、rsr′型或M型,其R′波通常高于r波;少数呈宽大有切迹的R波。

(2)V5、V6导联S波显著宽大,时限≥0.04s,但不深。

Ⅲ、aVR导联呈qR波,该R波多增宽而不高,Ⅰ、aVL及Ⅱ导联则多为宽大不深的S波。

(3)QRS时限≥0.12s。

(4)V1、V2导联呈有切迹的R波时,R波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0.05s。

而V5、V6导联R波峰时间正常。

(5)ST-T改变,其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即V1、V2导联的ST段压低,T波倒置,而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1)右胸导联V1、V2导联的QRS波呈rsR′型、rsr′型、rSR′型或M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及护理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及护理
03 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对于存在心脏瓣膜问题的患者,可以 通过手术修复或置换瓣膜,改善心脏功能
0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存在冠状动脉狭窄问题的患者, 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改善心肌供血情况
辅助治疗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药物治疗:使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演讲人
完全性右束支 传导阻滞的治 疗及护理
目录
01 治疗方法 02 护理措施 03 预后及预防
1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用于控制 心律失常
0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用于降低 心率和减轻心悸
03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用于控制 心律失常
电复律:通过电 击使心脏恢复正 常节律
起搏器植入:植 入永久性起搏器, 帮助心脏恢复正 常节律
外科手术:对于 药物治疗无效的 患者,可考虑进 行外科手术治疗, 如心脏瓣膜修复 或置换等
2
护理措施
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保证充足的睡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保持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慢跑等,
04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脑卒中
0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 卡托普利等,用于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
06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用于减轻心脏负担 和改善心功能
手术治疗
01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通过植入起搏器,帮器,使心脏的左右心 室同步收缩,改善心脏功能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3)二度Ⅱ型(莫氏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一定比例的不呈右束支阻滞的图 形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间歇性或交替性出现。例如2∶1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为1个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与1个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交替
出现。又如4∶3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表现为3个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与1个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交替出现。
②V5、V6、Ⅰ导联 S 波增宽而不深。 ③QRS 时限<0.12s。 (2)对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 ①可以伴有继发性 ST-T 改变,但通常不作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 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遇到只有右侧胸前导联出现时限远不到0.12s 的 rsr’波群,其他 导联相应改变却不明显,如左侧胸导联并无粗钝的 S 波,或 V1导联呈 Rsr′型,其 r′ ③正常变异多与右心室流出道生理性延迟除极有关,R′波常 ④正常变异的另一种心电图改变是:V1、aVL 导联出现 r′波;Ⅰ、Ⅱ、Ⅲ、V6导联出现 S 波。这种 SⅠ、SⅡ、SⅢ图形见于无心脏病者,与室上嵴远端除极延迟有关。 3.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殊类型 (1)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termitent RBBB): ①心率无关型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此型间歇性右束支阻滞与心率快慢无关。在心电 图连续记录上可见到右束支阻滞(完全或不完全阻滞)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与心率无关(图3)。 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的 R-R 间期等于或接近等于正常的 QRS-T 波群的 R-R 间期,心室率多属 正常范围。这种类型的间歇性右束支阻滞实际上是二度Ⅱ型右束支阻滞。
①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②右心室扩张或肥厚;③心肌慢性炎症:④传导束非特 异性纤维变性束支组织硬化性、退行性病变纤维变性。心电图演变可见这些患者大多先有右 束支阻滞,然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继而再发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 完全性双侧束支阻滞)。这种病变发展很慢,常要许多年才能从单一束支阻滞发展成双侧束 支传导阻滞。多见于中老年患者;⑤少数完全健康者。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要注意什么?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要注意什么?
按照您描述 的情况 ,您 的心 室 收 缩功 能没有受到 明显 的影 响 。 这 样您 暂时不 需要特别 的治疗 。 只需定期复 查 心 电图观 察心 脏 的情况 是 否 有变 化而作进一 步的处理 。 另 外 您可 以尝 试 服 用 万 爽 力 ( 曲美 他 嗪 ) , 以 改 善 心 肌 营养 , 可 能会对 您 的情 况 有所 帮 助 。 具 体 的用 药 剂量 可 请 教 当地 的心 血 管科 医生 。
断 。 右束支传导 阻滞一 般 不 会 有 明 显 的 症 状 , 这 时 候 来 自心 电 的 信 号 可 以 由 左 束 支 传 到 左 侧 心 肌 后 再 , 由心 肌 传至 右侧心 室 而 引起 收缩 。 由于右束支较细长 ,容易受损 , 这 时 候 如果左 束支 尚正 常 , 那 就 没 有 太 特别需要 治疗 了 , 除非 电信号 的阻 滞严 重 影 响 了心 室 的收缩功 能 而 导 致晕厥或者濒临晕厥 。
编 辑盛 医 生
? -
] LJ
维普迎
广





者来

咨询


问必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要注 意什么
答 :陈 先 生 你 好 。 在 老 年 人 , 束 支传导 阻滞 的原 因可 能是年龄 老 化 ,或者伴随 的心 脏疾病 。 右束支是 心 脏 的电信号传导通 路 的一 部分 。 电信号从心 房 的窦房结发 出 , 传导 心 房使之 收缩 。 接着传到心 室使心 室 产 生 收 缩 。 其 中心 室 的传 导 通 路 就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 。 完全性右 束支传导阻滞 , 是指右束支 的传导 功能缺失 , 使 电信号在该位置 被 阻

右侧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详述

右侧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详述

右侧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详述*导读:右侧束支传导阻滞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无症状,听诊时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此是由于P-R间期延长,心室收缩开始时房室瓣叶接近关闭所致。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可有心搏暂停感觉,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常疲乏,头昏,昏厥,抽搐和心功能不全,常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听诊时心律整齐与否,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的改变。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心室自主节律及心室率和心肌的基本情况,如心室自主节律未及时建立则出现心室停搏,自主节律点较高如恰位于希氏束下方,心室率较快达40-60次/分,病人可能无症状,双束支病变者心室自主节律点甚低,心室率慢在40次/分以下,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脑缺血综合征(Adams-Stokes,Syndrome)或猝死,心室率缓慢常引起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宽。

右侧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临床上需要对生理性或病理性II度房室传导阻滞作出鉴别,必须结合临床上多方面的检查和病因及临床表现作出分析判断。

1、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数具有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人,快速性心房起搏可诱发文氏型房室阻滞。

心房调搏分级递增起搏和阵发性房性、心房看扑动、交界性心动过速时,因心房周期明显短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致使部分室上性激动不能下传心室而出现房室阻滞。

这是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干扰现象。

2、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1)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和药物的作用可以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经运动或使用阿托品药物可消除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明显改善房室结内功能,便房室传导阻滞消失。

临床上许多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以及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阻滞剂等,均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2)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多见,其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与该处缺血及显著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常呈现间歇性特征,QRS形态正常,数日后可消失。

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

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

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右束支传导阻滞症状,尤其是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早期症状,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什么表现?得了右束支传导阻滞会怎样?以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哪些并发病症,右束支传导阻滞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症状:
传导阻滞、心电图异常、QRS波宽大畸形
*一、症状
一、症状
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V1、V2导联(或V3R、V4R)的QRS 波呈rSR 型或宽大有切迹的R波,V5、V6导联S波显著宽大,QRS时限0.12s。

V1、V2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

Ⅰ、aVL及Ⅱ导联多为宽大不深的S波。

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除QRS波时限0.12s外,其余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特点相同。

*以上是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右束支传导阻滞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并发症:
左束支传导阻滞
*一、并发病症
一般无严重临床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症状,右束支传
导阻滞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右束支传导阻滞”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护理PPT课件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概述 02.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护
理要点
03.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护 理评估
04.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护 理教育
概念及病因
1
概念: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疾病,
表现为右束支传导功能完全丧失。
病因: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如心肌炎、心肌病、
支传导阻滞
体征:心律不齐、心音 C
低钝、心包摩擦音等
护理措施:药物治疗、 E
生活指导、心理护理等
B 症状:心悸、胸闷、头
晕、乏力等
D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等
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介绍完全性
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 01
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心理调适:指导患者保
持良好法
病史询问:了解 患者病史、症状、 体征等
01
体格检查:观察 患者生命体征、 心音、心律等
02
辅助检查: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 等
03
04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护理 措施和计划
05
护理评估:根据 患者病情、心理 状态、生活习惯 等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完全性右束 A
1
2
3
4
评估指标
01
心电图检查:评估右束支传导 阻滞的程度和类型
03
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心率、 血压、心律等指标
05
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 态,如焦虑、抑郁等
02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 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
04
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血常 规、生化指标等
06

右束支传导阻滞演示课件

右束支传导阻滞演示课件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解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基本知识,包括病 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健康饮食、适度 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所需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注意事 项,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
01
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心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精确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以 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关注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其他心脏疾病的关联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其他心脏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临的挑战
目前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其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尚未完全阐明。此外,缺乏有效的治疗 方法和预防措施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右束支传导阻滞
汇报人:XXX 2024-01-19
• 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是 指心脏电信号在右束支传导通路上的延迟或阻滞,导致右心 室收缩不同步。
理支持有助于缓解这些情绪。
增强信心
02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从而增
强治疗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03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 帮助。

长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自行消失1例

长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自行消失1例
[ 关键词 ] 室性期前收缩 ; 平板运 动试验 ; 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 R 4 . [ 5 17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70 2 1 ) 10 5 -2 0 80 4 ( 02 0 -0 4 0
室性 期前 收缩 ( 早 ) 一种 常 见 的 心律 失 常 , 室 是 可见 于各 种 器质性 心 脏 病 , 可 见 于 无 器质 性 心脏 也
治 疗 和正确 评估 预后 。
1 对 象与 方法
1 1 病 例 .
采用 美 国 M X平板 运动 试验 系 统 , Bue A 按 rc 方
案, 运动全 程 均 由电脑监 测 , 同步 记 录十 二导联 心 电 图 。并 于运动 前 、 、 测量 右上 臂血 压 。平板 运 动 中 后 试验 发现 S 在 J点后 8 s 水 平 或 斜 型 压低 T段 0m 呈
早 图纸 为 2 0 0 3年 ) 见 图 1 一 直 未 行 特 殊 治 疗 。 , , 21 0 0年 3月复 查 心 电 图如前 , 图 2 0 1年 8月 见 。2 1
静息 心 电图示 : 性 心 律 , 电轴 左偏 , 全性 右 束 窦 心 完 支传 导 阻滞 自行 消 失 , 图 4 见 。患 者 既 往 有 支 气 管

V3

V^


图 2 21 0 0年 3月心 电图 图 3 0 1年 8月心电图 2 1
5 4
江苏实用心 电学杂 志
21 0 2年第 2 l卷第 1期
讨论
引起 完全 性右 束 支传 导阻 滞 的常见 病 因
有 内科 : 血 压 、 肌 病 、 心 病 、 物 性 毒 性 反 应 高 心 先 药 等; 外科 : 脏手 术 、 心 射频 消融 术 等 。此患 者 均 无 前

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

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

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
右束支传导阻滞,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知道它的诊断标准是啥样吗?咱就来好好唠唠。

心电图上那一道道的曲线,就像是心脏跳动的密码。

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时候,这些曲线就会发生一些特别的变化。

就好像原本平坦的道路突然出现了个小坡。

V1、V2 导联 QRS 波群呈rsR’型或宽大并有切迹的 R 波,这可不是一般的特征呀!这就像是心脏在发出一种独特的信号,告诉我们它有点不一样啦。

再看看其他导联,是不是也有相应的改变呢?这就好比一个团队里的成员,一个有变化,其他成员多少也会受到影响呢。

ST-T 一般是继发性改变,这又像是一个连带反应,一环扣一环。

右束支传导阻滞还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呢。

完全性的就像是一场彻底的变革,特征更加明显;不完全性的呢,就像是一场小小的风波,虽然也有影响,但没那么强烈。

这就好像是一场雨,有时候是倾盆大雨,有时候只是毛毛小雨。

难道不觉得这很神奇吗?心脏这个神奇的器官,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来告诉我们它的状态。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信号呀!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是不是就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心脏呢?
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了解心脏的大门。

我们要仔细研究这些标准,就像侦探寻找线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

所以啊,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一定要牢记在心,这可是关乎我们心脏健康的重要知识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束支传导阻滞中的一种类型。

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和冠心病等,有时也可见于正常人。

病因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大面积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等情况,亦可见于正常人。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意味着传到右心室的右束支出现问题,生物电信号不能直接传到右心室,尽管如此,电信号仍可以由左心室传导过去,仅是右心室收缩稍延迟而已。

临床表现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检查
多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改变。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①QRS波群时限≥0.12s;②V1或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型,此为最具特征性的改变;Ⅰ、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s;aVR 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V1导联R峰时间>0.05s;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诊断
主要根据心电图的特点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与正后壁心肌梗死的鉴别
正后壁心肌梗死时表现为V1导联的R波增高,但偶尔亦可表现为rSr型,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rsR 波相比较,V1导联T波直立更为多见,T波倒置仅见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如同时存在Ⅱ、Ⅲ、aVF 导联病理性Q波,也支持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

2.与直背综合征及漏斗胸时心电图的鉴别
直背综合征及漏斗胸时,由于胸廓前后径发生变化引起心脏位置亦发生相应的变化,在V1导联上可出现rSr型,一般r波较小,并且V1导联P波倒置类似左心房增大所致的P波倒置。

此与单纯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难鉴别。

治疗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基础疾病的治疗。

因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常无症状,可不需特殊处理。

应定期随访观察(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定期检查)。

预后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单独存在时预后良好。

合并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预后与损害的广泛程度及心室功能有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