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浮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浮力的应用实例:船舶、救生圈、密度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结合实验,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密度计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及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展开,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浮力,并能够将浮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分析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为何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不同。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浮力知识。
2.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浮力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实践环节:1. 浮力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教案 浮力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浮力9篇浮力 1(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具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
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十二章浮力一、浮力”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
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篇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浮力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证明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纠正对浮力一些片面的认识.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三.教学策略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矿泉水瓶(剪去底部).大水杯.水槽.弹簧测力计.石块.盐.酒精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人们在死海里看书等.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的理念.(一)浮力演示: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上升,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用弹簧测力计称小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浮力.引导学生归纳出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F进行计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举特例来分析: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思考:水给它们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相等)水给它们的压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有什么关系?(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个面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更大.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总结出浮力的概念浮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学生思考讨论,认识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学生思考并回答: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衡.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存在压力差.能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30分钟)(二)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1.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2.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请联系死海的特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a.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学生分组探究: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各小组先讨论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然后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总结(5分钟)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表在论坛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适当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网上论坛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2本节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传统物理教学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多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即教师通常是在引入问题之后,直接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缺乏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的环节,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的得出感到很突然.这样急于追求知识学习的做法很难使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停留在死记原理内容.生搬硬套公式的水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该课题教学应采用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1)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分析①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改革后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在对阿基米德原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编排基本上突出探究过程,体现了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活动去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进而自然过渡到实验设计的环节,再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阿基米德原理).②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的探究需要用到较多的实验器材,需要学生动手实验,学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和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线.橡皮泥.溢水杯.量筒.大烧杯.小桶.塑料瓶.水.酒精等.教师演示用器材:铁架台(1个).大弹簧测力计(1个).石块(1个).细线.大小烧杯(各1个).溢水杯(1个).学生实验器材有_套,实验桌_张,而班级人数是51人,分_个实验小组,其中_个组是每组3人,3个组是每组4人.(2)教学目标的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或量筒等测量仪器.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学生能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知道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动手动脑过程中,表现出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学生在探究中有交流与合作的愿望.热情.(3)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回忆,以便利用该知识对浸入液体物体的受力情况进分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关于浮力的学前经验,有些经验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看到木头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的现象而形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的错误认识.但有些经验会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例如,许多学生有过游泳经验以及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经验知识会有利于学生提出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的猜想.教师应给于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的机会,暴露学生自己原来的观念,并给于学生验证猜想的机会.(4)教学策略设计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5)教学过程设计①创设情境.认识浮力教师展示〝死海上的人在悠闲地看书〞的投影,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人可以浮在水面上?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教师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称小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一种力也即是浮力.②提出问题及猜想由教师提出问题:利用〝称重法〞可以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动手实验:① 把空的矿泉水瓶慢慢浸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大小变化;②装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入鸡蛋,再加入足够多的盐,鸡蛋会上浮.在动手及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求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同时让学生说出猜想的根据,归纳出有待验证的3个猜想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③验证猜想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a. 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e.建立假设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这一结论说明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力有关呢?注意引导学生与旧的知识相互结合,利用〝推导法〞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推导,∵ρV=m,mg=G,∴ρ液V排=m排,m排g=G排∴F浮=G 排最后确立假设: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⑤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测浮力.如何测排开液体的重力〞来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利用〝称重法〞可以测量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收集排开液体的方法可能有:a.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空桶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再相减即得G排.b.将排开的液体放入量筒中,利用公式m=ρV求解排开液体的质量.c.直接用塑料袋接取溢出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塑料袋和溢出水的总重即相于G排.⑥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仪器的使用方法来使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石块不能碰溢水杯的底或壁,并在实验操作时要保证物体排开的水没要全部进入小桶中.指导学生并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⑦分析论证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也就是二千年前阿基米德所发现的规律,同时证明了前面的假设是正确的.⑧评估与交流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分析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和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3【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2.探究式教学.四.教具和媒体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教学过程】一.设情导入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 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的物体?生:(举例)二.探究新知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的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生:(实验.讨论.发现)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的物体,浮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的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师:我们能不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归结为一个因素呢? 生:质量.师:质量越大?什么越大? 生:重力.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小组讨论:设计思路.如何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 生:前台展示实验方法.师:(投影实验设计方案:如果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两种设计图,引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分发记录数据表格,说明1.2分别是浸没.部分浸在) 生:实验.师生:分析得结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师:(过渡)由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发现,物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下面来做游戏:造〝船〞比赛,怎样获得最大的浮力? 生:做游戏,获胜小组谈做法.师:(投影)〝轮船搁浅〞──谈环保三.总结深化1.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收获? 生:略2.师生一起小结本节内容四.拓展延伸列举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4一.教学设计反思从新课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理念出发.在设计时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再通过实验测出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设计存的不足也有很多,在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也可再挖掘,以突出浮力与被排开的液体的密度和排开体积的关系,在过程中应多点及时积极的过程评价.二.教学过程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使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探究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实际设计和实施实验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的潜在创造动因.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发挥协作的团队精神,分工合作,有序进行.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选用小组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团体性思考和创造等要求.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3.亲切交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表情丰富.幽默,教学气氛轻松自然,力图使教学活动活泼,激起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性评价,耐心启发引导,使创新思维得以充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2课时 浮力的应用(教案)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2课时浮力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工作原理.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了解潜水艇怎样实现上浮、下沉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浮力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密度计、烧杯、水、食盐、两个铁罐子、沙子、小塑料管、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以下情景图片:①轮船漂浮在水面上;②潜水艇悬浮在水中;③节日放飞的气球升到空中;④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师以上这些情景图片中,都是浮沉条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它们到底和浮力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知识1 轮船和潜水艇1.轮船教师演示实验: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教师提问:(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3)大家是如何调节铁罐子的浮沉的呢?学生回答:(1)可能是F浮>G物,因为它是空心的,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2)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3)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师回答正确,很好!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这个方法早就得到了应用——轮船.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轮船”,并讲解.轮船(多媒体课件)工作原理:空心法,即把密度比水大的钢材制成空心的,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从而漂浮在水面上,这是浮沉条件的应用.同一艘轮船,不论在海里航行,还是在河里航行,F浮均等于G,所以F浮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由于海水和河水的密度不同,所以V排不同,ρ液大则V排小,ρ液小则V排大,因此轮船在海水里比在河水里浸入的体积小.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即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如果将上述质量转换成重力也就是船满载后受到水的浮力(即船受到的最大浮力).排水量=船自身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即m排=m船+m货.板书:1.轮船采用把物体制成“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m船+m货).教师提问:(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2)它排开的水的质量变不变?(3)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4)它是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些?(提示: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学生回答:(1)重力不变;浮力不变,因为始终漂浮;(2)质量不变,因为浮力不变.(3)体积变小,因为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即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河水;(4)上浮一些,因为V排变小了.2.潜水艇师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制作潜水艇.师我们用打点滴用的小塑料管来模拟潜水艇.请同学们利用和塑料管连接的细管给塑料管吹气或吸气.观察到的现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气时,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教师提问:(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小塑料管浸没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变化?(2)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学生回答:(1)由于塑料管形变很小,V排基本不变,所以可以认为F浮不变.(2)吹气时,水从管子中排出,重力变小,F浮>G物,所以上浮;吸气时,水进入管子,重力变大,F浮<G物,所以下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潜水艇模型)介绍潜水艇: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往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板书:1.潜水艇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2.潜水艇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因为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始终等于潜水艇的体积.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10000t,它满载货物时的总质量是t,该船满载货物时受到水的浮力是N.若该船从大海驶入内河,船的重力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受到的浮力大小,由于河水密度比海水密度小,所以它排开水的体积,因此轮船要(选填“上浮一些”或“下沉一些”).(g取10N/㎏)解析:轮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10000×103kg×10N/kg=1×108N,∵轮船漂浮,∴F浮=G=mg=m排g;=10000t;∴船满载货物时的总质量:m=m排当船从大海驶入内河,船自重不变,∵船漂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F浮=ρ水V排g,ρ河水<ρ海水,∴排开河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海水的体积,船将下沉一些.答案:10000 1×108不变不变变大下沉一些.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潜水艇浸没在水中,在它下潜的过程中,关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不变,浮力不变B.重力变大,浮力变小C.重力变大,浮力不变D.重力变小,浮力变大解析:潜水艇下潜时让水进入载水舱,从而增大了自身的重力;而由于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故所受浮力不变;当重力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会下沉.答案:C知识点2 气球和飞艇教师播放课件,演示教材P59页《想想做做》——“做一个塑料袋热气球”的实验,并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空气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化?学生思考、回答:气体密度变小.师为什么热气球和飞艇会飞起来呢?生:热气球和飞艇内的气体密度小于外面的空气的密度,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师回答正确.板书:热气球和飞艇的原理:ρ气球<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师请大家讨论: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又有什么办法?学生思考、讨论:氦气球可以放气,热气球可以停止加热.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是高空中的一只热气球,以下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使静止的热气球下降,必须继续给热气球中的空气加热B.为使静止的热气球下降,只需把热气球上的物体抛掉一部分C.正在匀速下降的热气球,假如有一物体从热气球上掉下,热气球将立即上升D.正在匀速下降的热气球,假如有一物体从热气球上掉下,热气球将先下降后上升解析:静止的热气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故两者大小相等.通过对气球加热,使气球内的空气膨胀、体积增大,从而使所受的浮力增大.此时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气球上浮而不是下降;当把气球上的物体扔掉一部分,气球的重力减小,小于浮力,所以气球上浮而不是下降.故A、B均错误.正在匀速下降的热气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者大小相等.假如有一物体从热气球上掉下,此时重力小于浮力,但由于惯性,气球不会立即上升,而是先下降后上升.故C错误,D正确.答案:D知识点3 密度计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用天平、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能否设计一个仪器直接测量出液体的密度呢?学生思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密度计”,并向学生展示密度计,介绍它的构造、原理等.密度计(多媒体课件)用途:它是用于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构造:它是一根上部标有刻度,形状特殊的玻璃管,管下部的玻璃泡内封装入小铅丸或汞(如图所示);原理:它是根据漂浮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密度计在任何液体里都是呈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浮gV排,液体密度较大的时候,密度计露出部分多,反之就少,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数是上面较小而下面较大,密度计上的数值表示待测液体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数.如“1.8”表示该液体密度是1.8×103kg/m3.教师将密度计放入清水、盐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并请几位学生读出数值判断哪个是清水杯、盐水杯.学生读数,立即判断出清水杯和盐水杯.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密度计的刻度值的标注方法,它是按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的方向标注?生:下面大,上面小.师你能说说这种标注的道理吗?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成下列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漂浮在液面上的密度计,所受浮力F浮、重力G关系;(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3)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4)密度计的横截面积S可以看作是一定的,因此,浸入液体的深度h浸入= .答案:(1)F浮=G (2)ρ液V排g (3)h浸入S(4)G/(ρ液Sg)=m/(ρ液S)教师总结:由于密度计的质量m、横截面积S一定,故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浸入与液体的密度ρ液成反比.即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入的深度越小;液体的密度越小,浸入的深度越大.所以,密度计的刻度值从上向下标注,即上小下大.板书:1.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则F浮=G密.2.密度计的刻度值是按上小下大的顺序标注.3.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小,说明液体密度越大,浸入深度越大,说明液体密度越小.例题4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个密度计在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甲液体的密度较大D.丙液体的密度最小解析: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F浮=G密,则A、B错,由于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小,说明液体密度越大,则ρ乙>ρ甲>ρ丙,则C错,D正确.答案:D【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浮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盐水选种、轮船、潜水艇、热气球\,密度计等,还进一步熟悉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浮力初步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在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对现象的观察进行分析、思考,找出原因,得出结论.这种实验探究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另外,在突破难点上,采取将大问题化解成几个小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让学生尝试到获取新知识的轻松、喜悦.。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浮力》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从学生身边的实验入手,体会实
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提出猜想:。。。。。。 (1)探究浮力大小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 关系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方法: 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铝块浸没在水中,并停留在水中 的不同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相同;总结: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2)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有关?器材:同上方法:把柱状铝块竖直悬挂在弹簧测 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总结:浮力大小与物 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3)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器材: 烧杯、水、盐水、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方法:把悬 挂在测力计下的铝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观察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相同 总结: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浮力》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浮力》
称
学习内容:本节是新课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第一节九的内容,《浮力》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密
度、液体压强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识以后,通过生活
中的浮力现象,建立浮力概念、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
因素有关、归纳浮力大小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
教材分析 的体积,为后面浮力的应用打下基础。学习中用到实验、
推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有
点大。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
原因。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本节从力的三要素出发,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方向等知识点,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难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程序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1、新课引入: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以乒乓球上浮实验、“死海不死”、热气球升空、轮船在水面活动等多媒体素材,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1)浮力概念的建立演示实验:黄色乒乓球被压入液体中,放开后迅速上升到水面,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并说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说明: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2)浮力的大小①演示实验:金属块在水中下沉问题一: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针对学生思维障碍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思维)问题二:如何判定金属块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学生讨论方案,教师演示托力的测量法,类比得出测浮力方案。
师生总结得出:F浮=G-F拉②学生通过“想想做做”,找出获得最大浮力的办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1 节《浮力》教学设计提出问题浮在海面上的船在竖直方向受什么力?组织学生分析:因为轮船静止在海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轮船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一个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板书一、浮力: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 浮3.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4.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有效启发知识衔接提出问题: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 那么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实验探究:(1)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浮力的作用?(2) 用弹簧测力计如何测出浮力的大小?学生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铁块、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将铁块、石块再放入水中测量受到的拉力 F 则F 浮=G-F规范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得知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并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
得出结论:1.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浮力2. 称重法测浮力:F 浮=G-- F 拉提出问题:你能说说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吗?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p 向上> p 向下∴ F 向上> F 向下F 浮= F 向上- F 向下板书运用已有知识,推导讨论,得出结论。
比较物体各表面受到液体压力及压力和合力的情况。
利用压强压力的知识分析结论:推导得出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所受液体压力的关系。
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且向上的压力大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于向下的压力,产生向 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一、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F浮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G-F浮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二、浮力的产生1.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压力差法:F 浮= F 向上-F 向下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视频学习,拓展延伸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浮力”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称重法求浮力的大小,视频学习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教法选择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
2、通过实验视频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四、学法指导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学生的活动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涉及相关的探究过程。
2、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课堂主线设计:情景线索:(明线)通过不同物体在液体气体中的浮沉情况,总结归纳对浮力的认识知识线索:(隐线)通过情景设置,体验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逻辑线索:(思维线索)通过分析物体的浮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教学过程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 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
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学生参与)1.怎样才能取出量筒中的乒乓球学生活动观察观察对比前后两次实验,分析什么是浮力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出概念2.怎样才能使乒乓球浮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浮力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自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盆、泡沫、木块、石块、小皮球、橡皮、钩码、弹簧秤、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多媒体出示:皮球掉进树洞里(图)师:一天,几个小朋友在大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们的手臂根本够不到皮球。
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2、学生汇报交流。
(生可能会说出往树洞里倒水,皮球会浮起来)3、设疑:皮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它和什么有关?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学习浮力有什么用……)今天,我们不可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浮力。
二、实验活动(一)实验1:1、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猜想,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注意:只猜想,不动手实验!实验一记录单学生汇报。
2、学生猜想并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3、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可能会说出,做个实验:把它们都放到水里,就知道了。
)4、学生实验并填写,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二)实验2:1、质疑: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一下。
2、出示实验要求:把泡沫等上浮地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细体会手的感觉,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浮力的教案1一、教材分析浮力这节内容分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学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第三学时综合运用浮力、压强、密度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但是物体的浮沉,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就加以渗透,第二节再从理论角度推理验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思路1、浮力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2、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今年我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模式,对物理学习存在为难情绪。
而物理教材又特别讲究知识体系、科学严谨,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
但是这种道貌岸然的面孔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现状也就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
它古板,你想办法让它生动,它严肃,你想办法让它活泼。
以下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 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浮力是力学中的一种,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
2.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教学图片,让学生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方向。
3. 浮力产生的原因: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 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5. 浮力的测量:运用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一)知识与技能学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占八、1.通过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八、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归纳、对比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钩码、弹簧测力计、烧杯、水、浓盐水、细线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展示教学图片设出小死海/、死这个小故事相传情20__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让一生给大家讲这个小从有趣的小故事引境来到了死海附近,ft溃了这里故事,其余同学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对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兴趣引入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课题海。
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卜去,而是个个都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
:提出问题死海为什么淹/、夕匕他们是神灵在保护他们吗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出示图片:观察观察轮船在水中受到浮力,漂浮在水面上联系前面学过的力口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漂浮在提出问题浮在海面上的船在竖直方向受什么力组织学生分析:因为轮船静止在海面上,处平衡状态,所以轮船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一个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板书、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思考问题浮在海面上的船在竖直方向受什么力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对应练习:画出下列物体所受浮力水面上受浮力的作用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移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浮力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浮力大小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一、浮力的概念: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阿基米德原理。
二、浮力的计算方法:1. 引导学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出浮力的计算公式。
2. 讲解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浮力的大小。
三、浮力的应用实例:1. 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
2. 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浮力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浮力的大小实验:1. 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大小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浮力计算公式。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五、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讲解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潜水艇等。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例中浮力是如何工作的,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2. 讲解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介绍物体的稳定性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七、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 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介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2)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浮力产生的原因;(3)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实验设计与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浮力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2)讲述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2. 浮力概念的建立:(1)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感受浮力的作用;(2)提问: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什么?(3)总结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 浮力产生的原因:(1)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2)进行实验,观察浮力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向上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压力,所以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现象,如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浮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浮 = G排 = ρ液gV排。
5. 浮力的应用: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章第一节浮力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ρ液gV排。
4.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
七、作业设计(1)物体A,体积为10cm³,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设计
知识回顾:
??1.着名的____________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____________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2.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胆的最深处为30厘米,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为____帕;若将瓶中的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对脸盆底的压强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
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能浮上来。
问题:乒乓球浮上来说明什么?
结论:
实验二:
(1)木块浮在水面上;(2)铁块在水里下沉。
提问:木块、铁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吗?
问题:怎样验证在水里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实验三:
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在水里的拉力?
问题:为什么弹簧的示数会变小?
浮力的大小实验探究:
1.?先测小桶重力,其余按教材操作。
2、将一物体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100N,将它放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为80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100N;B、80N;C、20N;D、120N
课后延伸
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水面部分是它总体积的2/5,放入另一种液体中露出液面部分是它总体积的1/3,求此液体的密度。
2、质量是540克的铝球悬浮在水中,它的中空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厘米3?
3.正方体铝块浸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20N,它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30N,这个铝块是否受到了浮力?若它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是???????N。
B级
1、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
A、浮力C、浮力变小,重力变小;D、浮力变小,重力不变
2.弹簧秤下挂着体积是1分米3的钢块,试问:钢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牛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00N;B、80N;C、20N;D、120N
课后延伸
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水面部分是它总体积的2/5,放入另一种液体中露出液面部分是它总体积的1/3,求此液体的密度。
2、质量是540克的铝球悬浮在水中,它的中空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厘米3?
四、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鸭子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能飘浮在水面,使学生认识到浮力是真实存在的。通过造船比赛,再现生活中的轮船情景,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浮力可能和某一些因素有关。暗示一些测量浮力的方法。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通过溢水的方法暗示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测量浮力的大小并得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小桶重力G1=3.在空气中石块重力G=4.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G,=。
5.?石块在水中浮力为F浮=G- G,=。6.G排=
阿基米德原理:
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A级
1.浸在液体中的石块会受到??????的力,叫做浮力,它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把挂在弹簧秤上金属块浸在煤油中,如图所示,金属块受到?????力、?????力和?????力的作用。在图上画出它的示意图。这几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和??????。
自学检测
1.有一个实心物体,为了测量构成它的物质的密度,将它挂在弹簧秤下,弹称秤的示数为牛,将它没入水中称,弹簧秤的示数为牛,此物体的体积是米3,质量是千克,由此可知其密度是。2、若给你一块矿石,再给你一支弹簧测力计、一杯水和细线。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实验,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能测出这块矿石的:
A.质量B.所受水浮力C.体积D.密度
3.正方体铝块浸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20N,它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30N,这个铝块是否受到了浮力?若它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是???????N。
B级
1、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
A、浮力变大,重力变小;B、浮力不变,重力不变
C、浮力变小,重力变小;D、浮力变小,重力不变
4.能确认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和判断,能总结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难点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理解阿基原理
三、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着名的____________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____________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2.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胆的最深处为30厘米,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为____帕;若将瓶中的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对脸盆底的压强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小组实验进行较慢,致使被动接受结论,在以后教学中对课前准备要多加重视。
六、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市黄楼初级中学姓名:刘大斌
职称:一级教师电话:0536--3831061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青州市黄楼初级中学
本人参加工作十三年来,一直参与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多次论文在省市发表,参与并主持过省市级课题4次都已结题,2005、2007被评为青州市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潍坊百名乡村青年优秀教师,2005年参加过省级物理培训,2010年省远程暑期培训评为优秀学员。
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能浮上来。
问题:乒乓球浮上来说明什么?
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二:
(1)木块浮在水面上;(2)铁块在水里下沉。
提问:木块、铁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吗?
问题:怎样验证在水里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实验三:
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在水里的拉力?
问题:为什么弹簧的示数会变小?
浮力的大小实验探究:
1.?先测小桶重力,其余按教材操作。
2.弹簧秤下挂着体积是1分米3的钢块,试问:钢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牛顿?
3.一个重27牛的铝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自主学习
为什么液体中的物体有的漂浮在水面上而有的却沉在水底?我们应该如何计算一个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在计算浮力大小时阿基米德原理如何应用?
合作探究
实验一:
3、气体、液体都具有性,因此被称为液体。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自己试着说出飞机在飞行时是如何得到升力的。
探究新知
1.什么是浮力?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浮力?
2.什么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比较大,什么情况下比较小?
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如何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
4.查阅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学科:物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
课题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浮力的定义;
2.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等
3、停在空中的氢气球,体积为20米3,氢气球中气体和球皮总重100牛,气球下挂的吊篮重多少牛?
4、一物体在空气中称重10N,浸没在水中测时为2N,则求:
(1)浮力?
(2)排开水的体积?
(3)物体的质量?
(4)物体的密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实验较多,同学们能借助实验来探究并解决问题,能使学生认识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能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结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