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闻教育未来之路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资料-高校新闻教育及其未来发展(最终整理版)

新闻传播学资料-高校新闻教育及其未来发展(最终整理版)
引言
从1923年在北京创办平民大学报学系算起,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己走过八十五年的历程。这八十多年来新闻教育为新闻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以1949年为界,把我国新闻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学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把新闻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当时的新闻教育一般是以学校作为主体,新闻教育机构和新闻媒介的联系比较紧密。很多新闻老师都从事新闻实务。比如徐宝磺、戈公振等人都教过新闻,他们在教学上注重业务实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但新闻工作又绝不仅仅只是一项风光的职业,它还是一项极其危险的职业。作为社会的镜鉴,新闻必须正确地描绘这个世界,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新闻现常这种危险首先来自自然界,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然而新闻职业更多的危险是来自人为的。由于新闻工作者必须告诉世界真相,新闻报道所选用的事实必须是准确、公正、平衡、全面的。当这些公正、全面的报道将涉及到某些人或集团的具体利益时,他们势必会竭尽所能阻止其公之于众。如果新闻工作者坚持忠于事实,
从以上论述我们看到,要走进新闻行业找个工作很容易,但要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却是非常难的。新闻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要有高尚的职业理想与为理想而奋斗的职业激情。因为只有具有了这些品质,他们才能通过新闻报道,引起公众对社会的关注,使得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实现,才能为实现民主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在市场经济时代,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政治上的有形的控制,越来越多的是来自商业上的无形的控制。能否摆脱这些控制,关键是看新闻工作者是否具有新闻职业的理想与激情,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职业精神。

新闻学的职业发展与前景展望

新闻学的职业发展与前景展望

新闻学的职业发展与前景展望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以研究新闻及传播为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具备新闻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闻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也愈加广阔。

本文将围绕新闻学的职业发展与前景展望进行探讨。

一、新闻学专业人才需求旺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行业蓬勃发展。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对高素质的新闻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传统媒体需要更多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职业人员;而新兴媒体如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更需要了解互联网技术及传播规律的专业人才。

因此,新闻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二、多元化就业机会广阔传统的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台、报社等依然是新闻学专业人士的热门就业方向。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也随之涌现。

新闻学专业人士可以从事网络媒体编辑、社交媒体管理、自媒体运营、公关策划等职业,这些岗位对新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多样化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在新闻学专业领域,掌握多样化的专业技能可以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巧仍然是基础,但在实践中,具备一定的编码和设计能力、熟悉社交媒体运营、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技能的新闻人才更受欢迎。

此外,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外语的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的交流能力也是求职过程中的加分项。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造假和虚假新闻也屡见不鲜。

这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传媒平台,信息传播更碎片化、个性化。

因此,职业新闻人员要面对的是舆论压力的增加,传媒环境的变革等。

但同时,新闻学专业人才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能寻找到更多的机遇。

通过专业化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应对快速发展的新闻传播形势,为社会传播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新闻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传统岗位到新兴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且就业机会日益多样化。

新闻教育改革路径

新闻教育改革路径

CATALOGUE目录•新闻教育现状和挑战•新闻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新闻教育改革的实施路径•新闻教育改革的评估与展望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能很好地适应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课程设置单一当前新闻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的新闻采写、编辑、评论等课程为主,缺乏对新媒体、数据新闻、视觉传播等新兴领域的关注。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新闻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

当前新闻教育的状况1 2 3媒介融合带来的冲击新闻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提高新闻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新闻教育国际化进程适应新闻传播行业的变革新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闻人才职业操守教育伦理道德课程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推动新闻教育与新闻业的深度融合强化新闻伦理、新闻法规等课程,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

开设跨学科课程,如经济学、社会学等,拓宽新闻从业者的知识面和视野。

增加数据新闻、全媒体传播等新课程,以适应新闻行业的数字化、全媒体化转型。

课程体系改革推广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入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加强实践教学,如实习、实训等,缩短学生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数据分析与调研通过收集上述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更准确地评估新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教育质量评估首要任务是设立一套全面而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用于衡量新闻教育的质量。

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成果、就业率等方面。

教学方法评估针对新闻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估,考察其是否与时俱进,是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社会影响力评估评估新闻教育机构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包括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对社会的贡献等。

新闻传播教育未来的大趋势

新闻传播教育未来的大趋势
艺 术 新 闻 学 、 业 新 闻 学 和 科 学 新 闻 商 学 四个 方 向 。这 个 项 目的 师 资 力量 主 要 来 自于 该 校 其 它 学 院 , 把 其 他 专 即
了新闻和法 律 、 闻和商业 、 闻和 国 新 新
际 公 共 事 务 、 闻 和 宗 教 、 球 与 环 境 新 地 科 学 和 新 闻 等 方 向 . 些 都 是 跨 学 院 这 合 作 培 养 研 究 生 的 产 物 。 这 种 跨 专 业 合 作 培 养 的 方 式 拓 宽 了新 闻传 播 教 育
国 外 , 其 是 欧 美 各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尤
的 轨 迹 . 以清 晰 地 看 到 这 个 逻 辑 : 位 一 起 构 成 现 代 它
的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A. 目标 在 于 培 M. ) 其
养 专 家 型 记 者 , 体 分 为政 治 新 闻学 、 具
士 专 业 学 位 ( C研 究 生 T 作 的 正 式 MJ )
启 动 , 志 着 我 国 新 闻传 播 院 系 的 研 标 究 生 教 育 , 始 实 施 一 个 战 略 性 的 转 开 变: 即从 以培 养 研 究 型 人 才 为 主 转 为 以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为 主 , 开 了研 究 揭 生专业学位教 育崭新的篇章 。 我 有 幸 参 加 了 设 置 这 个 学 位 的 全
的 内容 , 够 满 足 学 生 学 习 多 种 专 业 能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 一 模 式 积 累 的 经 验 这
比较 多 , 中 有 些 经 验 是 可 以 供 硕 士 其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借 鉴 的 。 但 是 我 们 需 要 十 分 注 意 这 两 种 培 养模 式 的 区 别 . 有 针 对 性 地 制 定 不 同 的 培 养 方 要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介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多媒体融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挪移通信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开始向多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逐渐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形式相结合,形成为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模式。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获取新闻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多样化呈现。

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

通过社交媒体,个体可以自由地发布、传播和获取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去中心化。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机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互动,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3. 数据新闻的兴起: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新闻成为了新闻传播的新趋势。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新闻机构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报导新闻事件,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和观点。

同时,数据新闻也可以匡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深度。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挪移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挪移通信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将更加挪移化。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新闻信息,而再也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形式。

挪移化的新闻传播将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信息的获取效率和便利性。

2. 个性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将越来越个性化。

通过对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进行分析,新闻机构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新闻推荐和定制化的新闻服务。

个性化的新闻传播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参预度。

3. 融合创新:未来的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融合创新。

传统的新闻机构将与科技公司、创业团队等合作,共同探索新闻传播的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

面向未来的新闻媒体课程设计:鼓励创新与探索

面向未来的新闻媒体课程设计:鼓励创新与探索

面向未来的新闻媒体课程设计:鼓励创新与探索鼓励创新与探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行业更是大热。

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和数字化的信息传播给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学习新闻媒体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因此,面向未来的新闻媒体课程设计需要注重鼓励创新与探索,以培养学生未来在新闻媒体行业的竞争力。

一、开设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现代新闻媒体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实践能力。

新闻报道需要对困难面对面,信息传媒需要对新的技术快速地适应,只有多接触实践,才能更好的理解新闻行业的运行规律。

因此,建议在教学计划当中安排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

实践课程可以包括摄影、视频制作、采访等,实习机会可以在校内的新闻媒体机构或者是实习在行业内的媒体机构。

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的学习,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新闻媒体所需具备的各种技能与素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无论是新闻报道、书面报道还是专题报道,都离不开写作能力。

因此,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面向未来的新闻媒体课程设计的必要之举。

除了在专业课里注重写作训练,还需要开设“新闻写作”、“特写写作”等选修或必修课程。

通过分析新闻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如何撰写好的新闻报道。

同时,多让学生进行新闻写作实践,组织小组讨论,进行新闻宣讲,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关注新技术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媒体和新闻报道方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面向未来的新闻媒体课程应该注重新技术应用的学习和运用。

比如,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应用,如微博、微信、博客等,是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数字媒体。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这些媒体的运作机制和操作方法。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数字化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视频制作和影片剪辑等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新闻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新闻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新闻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新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通过传播信息和知识,还致力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闻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并阐述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新闻教育的目标新闻教育旨在培养公民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新闻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国内外各个领域的新闻,从而提高他们对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认识。

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新闻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传播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面临着虚假信息的泛滥,新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提高信息的批判性思维。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新闻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分析和评价新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盲从、不轻信。

批判性思维是人们在面对新闻报道时必备的能力,不仅能够避免误导,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塑造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公民,了解国内外的新闻是我们履行公民责任的基础。

新闻教育可以通过传递各种信息、事件和问题,培养公民意识,引导人们参与社会事务,通过投票和其他方式对社会和政治环境进行积极的参与和改变。

二、新闻教育的意义新闻教育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核心的意义:1. 促进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一个民主社会需要公民具备媒体素养,能够听取不同声音、了解各项政策和法律的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新闻教育可以培养公民的媒体素养,促进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

2.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新闻,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问题和现象,从而产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责任感。

新闻教育能够引导人们关注社会公益、参与慈善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3. 提高文化素质:新闻教育不仅限于提供信息,还包括对文化、艺术和人文知识的传递。

通过新闻教育,人们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4. 促进社会进步:新闻教育有助于传播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信息,激发人们追求进步和变革的动力。

新闻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张玉萍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4期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但一些基本问题——新闻学教育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实践环节薄弱,二是课程结构不当。

将“弱化理论、强化技能”简单地理解为“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只是做了减少内容数量和降低内容深度的调整,无异于“新瓶装旧酒”、“压缩饼干”的模式。

尽管许多学校增加了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等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但大部分仍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新闻学教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

新一轮新闻学教育面临的困境近年来新的一轮高职教育新闻学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高职教育界广泛推广。

新闻学教育中的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等,就源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的核心思想。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关注的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知识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行为能力,而不仅仅是独立的、点状的岗位技能和知识),并开发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进行序列化,形成学习领域,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学论的组合和序化构成教学体系,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为教学实施原则的课程模式。

这种改革方式已被学校教师普遍认同,但教师的改革热情并不高涨,院校实践教学条件不匹配等情况,又使学校新闻学教育再次走入困境。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对新闻学教育的核心目标认识不清。

目前尽管我国学校管理者对新闻学教育热情很高,但大部分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新闻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理解不深,仍然简单地认为这种新闻学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方法只能是增加实践课时,过分强调技能训练。

所以新闻学教育的步伐停滞不前。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新闻学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新闻学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新闻学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闻学专业作为培养新闻人才的摇篮,其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首先,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闻学专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

过去,新闻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传播,而如今,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新闻。

这就要求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新闻采编技能,还要熟悉新媒体技术,如短视频制作、数据可视化、社交媒体运营等。

具备跨平台传播能力将成为未来新闻从业者的必备素质。

其次,新闻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受众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新闻报道,他们对具有深度、独特视角和个性化的新闻内容有着更高的需求。

因此,新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维能力,能够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闻视角,提供更具价值的新闻报道。

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基于用户兴趣和行为的个性化新闻推荐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新闻从业者需要学会运用数据分析来了解受众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

再者,新闻的全球化传播趋势不断加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新闻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能够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准确传达信息,消除文化误解,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此外,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始终是新闻行业的核心价值。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虚假新闻、谣言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新闻行业的声誉和社会的稳定。

新闻学专业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新闻采编和报道。

同时,媒体机构也需要加强自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新闻核实机制,提高新闻的公信力。

另外,融合媒体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新闻行业的主流模式。

探索和开拓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路径

探索和开拓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路径

86 专栏2019年4月份,教育部、科技部等个部门在联合启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要将原先的单个计划变成系列计划的组合,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

这标志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走向成熟和自信,正由追随和跟跑转向并肩和领跑,进入了上升期和新的历史阶段。

新文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家,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应该提到更高的层面加以认识,给予高度重视。

而在中国新文科建设的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必须既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不断探索和开拓新的路径。

第一,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应该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立足中国、面向亚洲、放眼世界,打造中国新闻传播的教育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需要密切关注中国新闻传播在全球传播格局变化中的地位、坐标和走向,密切关注整体传播全球化的变化和趋势,以国家核心利益为主要考量,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共同建设美好的传播世界;要能够用中国传播理论解释中国传播现象、解决中国传播问题、指导中国传播实践,又能够用全球传播理论解释全球传播现象、解决全球传播问题、指导全球传播实践,进而联合各国共同建构全球传播新秩序。

第二,新闻传播教育建设应该以交叉化为建设的策略和方法,以本土化为建设的土壤和根基,以国际化为建设的准星和坐标。

未来社会是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传播社会。

当代新科技革命几乎都是某种意义上传播革命。

作为新闻传播教育不仅要热烈欢呼而且要热情拥抱新科技革命尤其是新媒微信扫一扫




享。

试抢当前新闻教育的危机及出路

试抢当前新闻教育的危机及出路

试抢当前新闻教育的危机及出路【摘要】当前新闻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商业化导致报道失真以及新闻教育质量不高等方面。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新闻素养教育,让公众更具批判性地对待信息,同时倡导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保持新闻报道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当前新闻教育的危机,保障公众获取到真实可靠的信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新闻教育,危机,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商业化,报道失真,新闻素养教育,客观公正,结论,出路。

1. 引言1.1 当前新闻教育的危机当前新闻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一危机主要体现在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商业化导致报道失真以及新闻教育质量不高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信息在网络上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信息的真假难以辨别,容易误导受众,使人们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随着商业化对新闻产业的影响不断增加,许多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报道趋向偏向性和短期化,严重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新闻教育质量不高也是当前新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导致新闻报道不够深入和客观公正。

针对这些危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闻素养教育,提高受众的新闻辨识能力,倡导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才能有效化解当前新闻教育面临的危机,推动新闻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危机一: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是当前新闻教育面临的首要危机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也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和真假难辨问题日益严重。

在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且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让人难以辨别真伪。

假新闻、谣言、不实传言充斥网络,给公众带来了误导和困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新闻媒体的信誉和权威性。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争激烈,为了吸引眼球和流量,部分媒体不惜制造标题党、夸大事实,甚至编造假新闻来获取点击率,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新闻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的传播渠道1.1 纸媒向数字媒体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纸媒的传播方式逐渐向数字媒体转变。

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将重心放在了网络媒体上,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传递新闻信息。

1.2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手机APP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新闻机构也纷纷推出移动端的应用程序,满足用户的需求。

1.3 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

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2.1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机构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等数据,新闻机构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新闻内容。

2.2 智能推荐算法的改进:智能推荐算法的不断改进也为个性化的新闻推送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兴趣偏好,智能推荐算法可以为用户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2.3 用户参与度的提升:个性化的新闻推送也促进了用户的参与度。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传播中,与新闻机构和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

三、媒体融合的趋势3.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等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了新闻传播的趋势。

新闻机构通过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内容的多平台传播,提高新闻的覆盖率和传播效果。

3.2 多媒体报道的兴起:多媒体报道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生动和直观。

新闻机构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传递新闻,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呈现。

3.3 跨界合作的加强:新闻机构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也成为了发展趋势。

探究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类报道的新“出路”

探究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类报道的新“出路”

探究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类报道的新“出路”作者:赵腾飞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教育和医疗一直是牵动百姓神经的民生要点问题,教育类新闻也一直有着很高的关注度。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只有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认识、利用新媒体模式,做好新、旧两种媒介的融合,才能写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类报道。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类新闻报道;路径探索(一)季节性强。

每年的中高考、考研前后,教育类新闻往往会刷屏全网。

除此之外,每年固定的开学时段、五四青年节等也是教育类新闻报道的“基本盘”。

(二)专业性强。

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教育类新闻要求记者对近些年的政策走向、家长需求、教学矛盾等教育现状有着清晰的认识。

(三)政策性强。

作为重大民生类问题,每年国家都会出台很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解读一直是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重点。

(四)导向性强。

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事关国家的未来。

教育类新闻报道也因此一定要重视传播社会主流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在4月14日研究生考试国家线公布之前,该条话题就以预热的方式登上新媒体平台微博的热搜,在国家线公布之后更是迅速登顶,可见时下教育类新闻的关注度。

教育事关每个家庭,在新媒体时代之前就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提升了舆情的级别。

依托新媒体平台从新闻的引爆、发酵到次生舆论的产生,教育“爆点”新闻可以成为席卷全网的热门话题。

(二)呈现方式多样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得新闻的呈现方式也不断变化。

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手机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

图片、新闻、视频相融合的新闻报道模式、依托于通信技术进步而兴起的短视频模式等等,新媒体时代新闻呈现的方式日趋多样,并且每过几年就会有新的流行。

教育类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关注技术的走向,在原有传统媒体报道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新闻呈现的方式。

拥抱变革:演讲稿揭示学校新闻机构的未来规划

拥抱变革:演讲稿揭示学校新闻机构的未来规划

拥抱变革:演讲稿揭示学校新闻机构的未来规划: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学校新闻机构的未来规划,题目是“拥抱变革”。

故事从一个同学的体验说起。

这个同学是学校新闻机构的一名记者,遇到了一个问题:采访一名高年级学长,最终采访成功了,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录音的声音有很大的噪音,导致采访内容不能使用。

这个同学深感到了学校新闻机构在技术层面上的落后,我们所采用的设备略显陈旧,无法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在新闻报道和排版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貌似学校新闻机构的局面有待改变。

我们需要拥抱变革。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地引进新的报道方式、新技术、新设备等,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像学校的社交媒体平台,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上推出了声音新闻、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的报道,与时俱进,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人才。

我们的学校新闻机构是由学生自行创办和管理的,其中大部分人甚至连新闻的小知识都不了解,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我们的内部教育机制,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业务需求。

我们需要重视创新。

随着新媒体的继续普及,我们需要拥有充分的创新意识,注重新媒体融合,提高我们的新闻素质。

我们必须建立起一支敏锐、有思想的新闻人才队伍,不断地拓展新的报道领域,利用各种语言、声音和视频等手段来呈现全方位的信息和观点。

总之,拥抱变革是我们学校新闻机构的当务之急。

新媒体的发展必然让我们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也随之改变,我们需要运用新技术、实践创新来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和报道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工作队伍。

我想说我们学校新闻机构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抱变革,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有效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让我们的新闻业务更具活力和影响力。

探索新闻教育改革的新路

探索新闻教育改革的新路

探索新闻教育改革的新路
佚名
【期刊名称】《新闻实践》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对新闻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报道专业化已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新闻竞争也日趋激烈。

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就要使他们既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既“上路”快,又有后劲,既具有现代意识,又掌握现代化通讯技能。

中国新闻学院1986年1月成立后,特别是近3年来,正是从这样的要求出发,发挥自己的特色,努力
【总页数】3页(P27-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从“新闻媒介”到“精神媒介”——以习近平新闻舆论观为指导探索高校校报转型创新路径 [J], 董真
2.探索企业办教育改革新路推进城市教育综合改革 [J], 徐志勇
3.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J], 刘宝龙
4.做强重大主题新闻形成良好品牌效应--《东南商报》探索都市生活类报纸新闻报道新路子 [J], 许雄辉;朱学文
5.职业教育改革:在努力探索中走出一条新路子 [J], 吴绍芬;赖配根;陈中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新闻业的未来

探索新闻业的未来

探索新闻业的未来
吴万伟(编译)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0(000)023
【摘要】媒体需要重建经营模式一个从报纸转向新媒体的成功创业者说,数字时代的新闻业不大可能出现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相反,应该在准确把握供需双方需要的基础上对现有安排进行一系列的改进,这不一定是坏事。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吴万伟(编译)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2
【相关文献】
1.对新闻业务的教学探索--我是如何开展新闻业务课教学的 [J], 靖鸣
2.探索新闻业的未来 [J], 拉莉·克雷默;吴万伟
3.传统新闻业“礼崩乐坏”新信息革命浪潮中的新闻业未来 [J], 无;杨继栋(译)
4.新闻业需要正确的生存技能——数字时代美国新闻业未来竞争力的调查 [J], 霍华德·芬伯格;王哲平;蔡雨晨;
5.大数据应用于新闻业:未来、困境与对策 [J], 李婧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向未来:探究八年级语文新闻教学设计的更新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探究八年级语文新闻教学设计的更新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探究八年级语文新闻教学设计的更新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语文新闻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究新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使他们在新闻教学中获得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体验,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八年级语文新闻教学的更新发展趋势,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借助现代技术进行新闻教学现在很多学生对移动设备是非常熟悉的。

由于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这意味着许多应用程序也会很快地更新。

他们是学生使用现代技术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新闻教学的必要途径。

运用遍布世界各地的拍照、视频和通讯应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参与到每一个阶段。

这样不仅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也更容易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闻知识。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传统的新闻教学注重教师组织课堂的教学过程,控制课堂的发展方向。

而随着学科教育转向掌控学生的主动态势,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互动体验,也需要更多的鼓励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

在新闻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建一个积极、自由、紧密协作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深入学生心理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是语文新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心理敏感性,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性格、成长阶段以及文化认知水平,从而为其创造更为适合的学习环境和体验体系,同时,应当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去指导学生。

四、强化语言应用性理论的体系建设语言应用理论在语文新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逻辑、语意和语感等方面。

而随着语言应用理论的研究发展,应当积极探索和理论化新闻教学中语言应用性方法的应用,以促进新闻教学中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加强网络安全教学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不良信息的篡改和传播也愈发严重,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逐渐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新闻教育未来之路
中国地质大学新闻传播导论论文
班级:161111
姓名:韩将军
学号:20111003834
老师:喻继军
2012年1月5日
窃、学术造假没有什么区别。

有的同学说:“其实自己也是有苦衷的,老师让我们列出参考文献,我确实是用心查找了许多资料,可是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本接一本地看,我现在才读多少书、经历多少世故,哪里写得出高质量的论文呢?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正好别人说的那么精辟透彻,可以拿过来为我所用,我在略微打几下擦边球,加一点自己的话,不就可以瞒天过海,写出一篇内容深刻的文章。

”我可以理解这些同学的苦衷,因为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一方面,我们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不够,对待学术不够老实,违背了“言由心生、言之有物”的写作传统,这些是我们学生自己身上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要锻炼我们论文的写作能力,引导我们去独立自主学习,殊不知事与愿违,现在就要写一篇课程论文出来,而且是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就“摘抄”、“引用”了许多现有的标准的规范的文章。

老师打的分越高,学生的学分绩点越高,到时候评选奖学金、保研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这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学生就抛弃了自己的学术道德良知,一味追求“高质量”、“高分数”,想出对策来应付老师的考核,而并不是基于自己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有感而发。

从中也折射出了学术空气的污染,考核机制的弊端。

所以,我呼吁:不要强求学生写什么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我们不需要这些毫无创意的文章,需要的是敢说真话、踏踏实实做研究的,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来的文章。

实在不喜欢写论文或者确实没有什么开拓性的研究成果的,可以用自己的新闻作品来代替课程论文,给同学们一个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对于后者要给予高度的肯定,这样求真务实、不慕名利的学风作风,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做学问应当脚踏实地、坚持一颗社会责任心与诚实的良心,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献给自己毕生追求的崇高的事业。

四、新闻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一)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当今课堂存在的问题是广播式教学模式,广播室课堂又称“讲稿式课堂”:教师站在全班学生面前传授知识。

学生们既不要亲身实践,也不要自己思考,被动地接受教授讲的理论。

西方教育学者戴维斯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每天的日程则是听讲并按教师指定的方法去做练习,努力记住一大堆毫无意义有零零碎碎的‘知识’,而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只是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会用到这些知识,尽管教师和学生对是否有这一天都持怀疑态度”。

广播式课堂较少关注学生对效果的反馈、关注学生在学与思的过程中是否有能力提出自己的疑问,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发现问题的能力。

传统课堂上只有一种学习方法,传统课堂是教员中心,内容和过程是事先安排好的。

老师埋头讲课,学生埋头记笔记。

而新课堂是学生为中心,课上有无数种学习方法。

内容和过程是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展开的。

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老师不断启发学生提问,对问题的回答是开放的,没有唯一的答案。

老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肯定学生与欣赏学生的目的。

大学课堂培育的是一种质疑、开放的学习精神,培育的是一种智慧、一种聪明劲。

在研讨课上今天正确的答案可能是明天错误的答案。

在新闻学课上老师可以被质疑和挑战。

(二)从“学而知之”到“惑而知之”
在改革了的课堂上,老师的作用不再是把自己装满了知识的大脑移植到学生空洞的脑袋里。

聪明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引进他智慧的大脑,而是把学生引进他们自己智慧的大脑。

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究索,吾只是做得个引路的人,做个证明的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解答学生疑难语录的书。

《论语》共二十篇,492章,其中,人们看不到一处孔子的长篇言论,孔子言论大都为启发之语、证明之辞。

(三)从“单调乏味的课堂”到“充满激情的战场”
新闻学课堂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激发学习的热情;建立学习新闻学的自信;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带给学生新闻采访写作的欲望、灵感和自由的空间;培养学生成为新闻的写作高手;同时把课堂变成新闻教育改革的实验室。

(四)从“教师”到“教练”
新闻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新闻课堂培养的是一门手艺。

把课堂变成新闻作品的生产车间。

同时,课堂改革也是一种力求有远见的试验,改观记者与读者的关系,也是新闻教育改革和新闻改革的实验室,在课堂上我们试验新的理念和方法。

教练的技能将成为新世纪新闻学课堂成功的秘密武器。

课堂变成了新闻编辑部,老师扮演编辑的角色,学生扮演记者的角色。

老师和学生都像专业新闻工作者那样工作。

新闻课的战场既在教室里,也在教室外。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无论是教室里,还是教室外,每时每刻都在实践教学中学习和练习。

新闻实践和练习模式有:1.对话式练习;2.作坊式课业;3.大篷车课堂;4.案例学习法;5.情景模拟练习;6.新闻现场练习。

参考文献
1.《新闻教育未来之路》.李希光.清华大学出版社
2.《传媒人才学概论》.周毅。

上海三联书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