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说 课 稿
四川省邻水中学实验学校 何志军
一. 设计理念: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体现“做数学”的理念,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突破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始终把对知识的学习与师生的共同活动与交流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活动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进行探索,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地猜想,大胆地表述,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的难点。在构思这节课时,感到教材中所提供的方法固然能更加直接的引出根与系数的关系,但忽略了定理最初形成的过程(即:为何要检验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因此我根据前面所学内容,从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入手,再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此时所得出的恰好是二次项系数为数字系数的方程,这种方程有这种规律,是不是对二次项系数不为数字系数的方程也同样有这种规律呢?于是引出下文,并推及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出现与证明。然后加入对数学家韦达的介绍,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根与系数关系上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再由学生自主小结,谈体会,给整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新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数学(上)4042p 选学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根的判别式之后引入的。在旧教材中是一个基本知识点,称“韦达定理”,而新教材将它处理成为一个探究性的选学内容。它深化了两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主要工具,可以用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快速验根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其他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是方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问题结合,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应用。
难点: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从解方程入手,由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并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讨论交流,对求根公式再严格加以证明,证明的过程是一个再熟悉和再理解的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归纳、猜想与验证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过程,提高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多数已经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具备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四.教法学法分析
1.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用“探究──发现——应用”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对所提问题的求解,在观察、归纳中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间的关系。从判断两数是否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入手,使学生观察所给两数与所给方程系数的有何种关系。极大地调动学习数学的欲望。
2.通过探究活动组织好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感到困惑时,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做到“点而不灌”。让学生参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发现、不完全归纳验证以及演绎证明等整个数学思维过程。
3.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首先让学生判定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这两对数不是随意的,两对数要作对比,一对数比较简单,都是整数,另一对数是无理数,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增加悬念。这环节一是为了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检验,二来为抛出问题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作准备。其次是让学生解三个一元二次方程。我知道,许多学生解了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是不会,也可能是懒惰,往往不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于是我抛出几个连环的问题,制造认知矛盾,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探究学习。
2.探究学习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我将引导他们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形成过程,体验新的知识是从既有知识中自然地“长”出来的。探究的过程,我给学生设计了“做——看——猜想——验证”的模式。学生得出的“猜想”,只是让他们“验证”而不是证明,是因为许多科学上的理论都是通过不完全验证归纳产生的。
3.知识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知识的生命所在,才能将新知识真正融入既有的知识体系。这里,我设置了两个典型例题和对应的“变式训练”。
两个典型例题:一个是运用一元二次方程20
++=(0
ax bx c
a≠)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来验根,这对解一元二次方程来说非常重要,要求学生掌握。另一个是一种常见题型,可以不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去解,但是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方法要简便一些,引导学生对比,培养选择最优化算法的意识。在“变式训练”中,我给出了两道习题与例题对应,这个变式的类型都比例题稍作变化,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4.学习总结
总结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结是对知识的提炼,能很好地将知识融入已有知识的体系。总结时,我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感悟。
5.作业安排
课后作业,我想让学生校本教材数学达标练,顾及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一是作为本堂内容学习的巩固训练;二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在探索中提高和发展。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