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概要

合集下载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年--1894年)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年--1894年)

第6讲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阶段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加强对华经济侵略,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艰难、缓慢地发展着。

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丧师失地,赔款并转让主权;具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清朝中央机构开始了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

思想文化上:“新思想”的萌发使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在洋务运动期间,近代科技和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经济——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9世纪40年代(1)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表现:,洋纱、洋布涌入,纺织分离,织耕分离;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误区警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但就整体而言,其解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外商企业:19世纪四五十年代(1)背景:18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展开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以期开拓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开放,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2)概况: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列强陆续在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

主要是一些代办处,船坞,修船厂,码头,转运站,从事纺织,窼丝,茶叶加工,面粉稻米加工等,如英商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耶松船厂,1861年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在中国运营。

(3)影响:①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刺激作用。

近代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840-1894年)++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近代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840-1894年)++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讲近代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840-1894年)时空定位概览必过核心知识一、近代前期的民族危机[线索·明]1.列强侵略:(1)鸦片战争,中国独立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2.农民阶级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精神。

[图示·解]二、近代前期的经济[线索·明]1.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2.社会生活习俗: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图示·解]三、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线索·明]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图示·解]必清核心问题[辨析·判正误]·历史现象1.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虎门销烟。

(×) 提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提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其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4.洋务派秉持“中体西用”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发起洋务运动。

(√)5.洋务企业是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企业。

(×)提示: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企业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6.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提示: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2020届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2020届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立北洋水师等三支海军,创办
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2)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 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 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代化迈进
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
思想 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特征
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
生活 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
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一、政治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两次鸦片战争 (1)1840年英国发动了旨在打开中国市场的鸦片战 争,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终,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侵 略权益,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 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答案:B
点拨 近代列强侵华,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 灾难,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西 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进行了全方位 的冲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纠错练2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而且推动了晚清的变革历程
(2019·揭阳模拟)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保举名额和 官职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政府不断 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 等,湘、楚、淮军等地方军事集团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 出当时( )
二、经济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 破产,客观上促使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2)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 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 步解体。 2.洋务运动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 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 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第 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4)
考向分析 讲 解 一 讲 解 二
讲 解 三
考 向 分 析
①从考查角度和立意看:西方列强侵略与冲击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观念、 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 ②从命题动向看:通常以地图、漫画、多元史观评价、历史评述与论证等题型 形式出现。
考生答案 问题诊断
A、B
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图片含义并准确再现与图片相关的史实或不能正 确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而错选。 首先正确识读图片内容,其次联系相关史实进行分析,鸦片战争爆 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D
剖析矫正
满分答案
• 方法总结 • • • • 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 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 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只有全 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 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 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 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 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史概括

中国近代史概括

中国近代史概括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40年到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断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赔款赔物,允许传教,承认治外法权等。

中国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排外抵抗、自强求变等不同的对外政策,但都未能挽救国家的危亡。

中国人民则发动了多次反抗外敌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等,但都遭到了失败。

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第二阶段是从1894年到1911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遭受了日本的侵略和欺凌,先后爆发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失去了朝鲜、台湾、辽东半岛等领土。

同时,西方列强也加紧了对中国的瓜分和控制,提出了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庚子赔款等要求。

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采取了改良主义的立宪运动,试图挽救王朝的统治。

但这些都不能满足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要求。

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思想家、学者、革命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陈天华、黄兴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革命方案和主张,如保皇派、立宪派、共和派、革命派等。

他们组织了许多革命团体和活动,如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随后各省响应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第三阶段是从1912年到1927年,是中国北洋军阀统治和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斗争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虽然建立了共和政体,但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和统一。

北洋军阀控控制了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权,相互倾轧,导致了连年的战乱和动荡。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7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一、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西方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____________为借口发动的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__________》,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________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的战争。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天国运动(1)起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重要文件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____________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3)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4.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4.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步骤一通史复习第四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整体感知]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精神。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3.思想上: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逐渐发展为“中体西用”思想,并出现了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 要指近代科技。 (2)实践:洋务运动。 (3)影响: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 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 务派的“自强”梦彻底破灭。 3.早期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2)主张: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学习西 方自然科学知识;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特点: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侧重于 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4)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5-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原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过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 ③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 条约;俄国趁机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5-
1 2 3 4 5 6
1.(2017江苏南京摸底,6)清道光末年梁廷柟(楠)撰写的《夷氛闻记》 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 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 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 关闭 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 该记述认为英国国家大事须要“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不符合英国责 A.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任制内阁下的决策方式 ,故A项错误;“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与英国议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会投票决定出兵不符 ,故B项错误;“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与英国商 C.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人蓄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不符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对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故C项

1840—1894年中国社会的转型

1840—1894年中国社会的转型

1840e1894#a%²'B³´◇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高级中学 周 敏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40—1894年,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1840—1894年,短短五十余年间,中国社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封建的中国任人宰割的程度逐渐加深。

中国人被迫觉醒: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洋务运动;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思想。

近几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对该专题考查的主要考点有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例如,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41(1)题,考查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考查62··西方科技传入的影响。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考查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近几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对本专题内容重点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等主干知识,如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对新思潮的萌发的考查等也有所涉及,对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较少。

1840—1894年为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时期,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地位非常重要,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预计在未来高考中仍是必考内容,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抓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重点掌握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新的经济因素产生的特点、影响。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整体感知]
• 政治—(1)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 遭到破坏,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苦的 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经济以及社会风俗—(1)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 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 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
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核心素养感悟
家国情怀: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 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不断高 涨。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四、四条基本线索: 1.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中国人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 抗争史 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
一、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二、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 三、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思想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 思想 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文化 ”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 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 度

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转型与现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之思想部分【课件】

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转型与现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之思想部分【课件】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学读史(信息知多 少) Nhomakorabea本材料属于论证型材料,重在抓论点,明论据。此类材料往往采取“总—分—分” 或“分—分—总”的形式,因此论点往往在材料的开头或结尾。本材料的论据在 开头第一句,而论据则在两个省略号后,即俗称的“答案就在省略号后”,分别 从保守派和务实派(洋务派)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深化拓展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 (1)焦点: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2)表现:洋务派:中体西用;
顽固派:原封不动维持原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本质上:没有区别,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秩序,手段不一样而已。 (3)评价 局限:仅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不涉及封建制度。 积极:冲破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 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推动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逐 渐过渡到“制度”。
一、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4)——思想文化
• 明线——晚清中国的思想文化 1、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萌发 2、洋务运动期间的“中体西用” 3、早期的维新思想 • 暗线:交流与传播(西学中用) • 重点 • 1、 “中体西用” • 2、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 3、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 4、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区别 • 5、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不利因素 • 难点: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
6.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 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
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史实梳理 (一)1894年至1919年的政治变化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民族 危机 政治特征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加深 ①随着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4、一战期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迫使 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中国近代两大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为人民大众同清政府、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重点提升
二、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 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冲击自然经济,抵制外国侵略, 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经济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 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 备了经济和阶级条件。 ③思想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 着封建正统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件,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
重点提升
一、全面理解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看文综(二)38题 1、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政治体制和经济落后;国民缺乏爱国精神;闭目塞听、崇本 抑末的陈腐认识;军费不足和军事制度与管理的滞后(8分) 2、甲午战争“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的含义是什么? 对台湾: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人民陷入日本殖民统 治的灾难中。 对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陷入空前严重的 民族危机中。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群体意识觉醒,成为中 国近代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对日本:极大提高了日本国际地位(改变东亚国际局势);一 系列巨额赔款和特权,极大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也导致日本军国主义膨胀,为其以后失败埋下伏笔。

略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演进轨迹与趋势

略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演进轨迹与趋势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1、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经济上)经济上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变(1)经济(工业化))经济(工业化)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快速发展与清末新政、新政、(2)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3)思想(理性化))思想(理性化)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民主、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民主、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840年-1894年

1840年-1894年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权均已遭到破坏(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的国家,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殖民地”而言的。
“半封建”:是指封建制度已遭瓦解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内容
(1)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2)经济: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3)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4)文教:兴办学管,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1)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一单元近代中国转型与近代化艰难起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难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影响: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率军出走,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由进攻转向防御,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四)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洪仁干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1.提出:1859年由洪仁玕提出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一、近代前期历史发展概况(1840-1919年)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天国运动(1840年-19世纪60年代),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

1840年,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先进的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开始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太平天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迅速加剧,汇聚成的社会矛盾的大爆发,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大对抗力量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阶段。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竭力向外扩张,企图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中国开设银行,开办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第一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课件](1)

第一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课件](1)
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生活发 生巨大变化,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根本上 改变,城乡、地域差别较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
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
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
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材料二 以《职方外纪》(外国传教士艾儒略著,1610年来华)考之,大地如球 ,周九万里,分为五大洲,幅员甚广,岂止中土之九州哉?——清朝经学家江永《 周礼疑义举要》 天朝残剩的自满自得心理,在甲午战争败绩后,已荡然无存。它所产生的危 机感促使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在一个扩大了的世界重新放置中国。
物质生 活
1、西装、西餐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进入中国城市 百姓生活 2、很多大城市出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社会1生、活18特72年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
生 活交 讯巨 没通通大有西变根方化 本生早2车3一、、, 上的条活11航有开 改88方87运线始 变式17企电年年向,开业报,,近城始。线中福代乡传国建社、自巡入会地建抚中的丁迈域国第日进差,一昌。别中条在但较国铁台普 大路湾的主—通 。社持—大会架唐众生设胥的活中铁生发国路第通
和探索 2、地主阶级——左宗棠收复新疆

洋务运动
重点提升
三、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列强侵华的特点
侵略国家:英法美俄 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侵略方式:发动战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割香港岛,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经济上:勒索赔款,开始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赔2100万,五处通商,协定关税
思想文化上:精神文化侵略开始,为其政治、 经济侵略服务
传教士传教权
重点提升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列强侵华的特点 侵略国家: 英法美俄 侵略目的: 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侵略方式: 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 侵略范围: 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
理论认识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 法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 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 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二、如何实现近代化:
1、 近代化(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 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 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 出中世纪的。” 应和学习。
重点提升
一、从中西对比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背景
政治
中国
农耕 文明 西方 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主权独立
经济
小农经济占 主导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 缓慢 工业革 命
思想
思想专制 理学主导 进步思潮
对外
海禁 闭关
资产阶级革 工业 命资产阶级 文明 代议制确立
思想解放 殖民扩张 近代科学 世界市场 产生 扩大
第 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考向一
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和碰撞看两次鸦片战争
例1、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 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 权益是( )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A.获得军费赔偿 C.在华开设工厂
D
变式1、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一条约草案。
该草案达成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A.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A
重点提升
从《南京条约》及附件内容看鸦片战争的影响 开 始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政治上:开始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 方面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4)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
历史时空定位
返回目录
史实梳理
(一)1840年至1894年的政治变化
1、鸦片战争(1840—1842) 列强侵政治特征 ——《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略史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①中国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 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农民阶级——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②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但由于阶级 2、地主阶级——左宗棠收复新疆; 洋务运动 的落后性和时代局限性,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人 的抗争 和探索 史 3、《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 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 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4、《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 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 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时间划分
1840 1912 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7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整体认知
一、一个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两对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4条基本线索: (1)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中国人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抗争史 (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史
考纲要求
近代中国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0课)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第10—13课)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三:第20—23课) 1.“睁眼看世界”和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陈旭麓 2、近代化(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复杂性主要是由于各国
的传统、面临不同的问题、采取的不同解决策略而形成的,走什 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
第一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4)
第二讲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1894—1919) 第三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 进(1919—1949)
全面认识列强的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 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 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 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 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第 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失败外,其他均以 中国方面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 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①破 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 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 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建设性(客观影响):它们把西方 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的近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