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的结合
教师代表教改期中总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教师代表教改期中总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前言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作为学校教师代表参与了其中,现在就我在教改中的体会,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自上而下”的优势和不足“自上而下”是指学校领导通过制订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发放政策文件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指导思想比较明确,有一定的指挥性,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自行其是,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不足在于,具体的实践性不强,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明确的标准,可能会造成对制度的不理解或者执行不到位。
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领导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教师成长体系,完善学生学业发展跟踪管理等重要工作。
这些规划和政策文件对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提出了整体性的要求,使得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整体推进,同时也为“自下而上”提供了执行标准。
“自下而上”的优势和不足“自下而上”是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从教师、学生或者学科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由个人、团队、学科或学级共同研究,最终形成规划文件和政策。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由基层出发,涉及面广,具体有效。
其不足在于,可能因为个人立场、局限性等原因,使得改革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自下而上”可以突出基层教育改革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在保证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给教育主体更多的自主权。
例如,我校的一些学科教改,因为发现学生基础太差,需要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开展教学改革,结果效果十分不错。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整合多个层面的教育资源,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治理,从而形成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此,学校领导需要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发放政策文件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自下而上”则可以突出基层教育改革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在保证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给教育主体更多的自主权。
两种政策制定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两种政策制定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①1.3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自上而下政策制定模式描述的是,国家的精英集团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喜好转化为公共政策。
为便于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些过程想像为彼此独立的路径,通过这些路径,政策自上而下地贯通(见图1-1)。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过程虽有各自的独立性,而且每一个过程都包含一些主要组织机构的专业功能差别,但所有的过程都趋向于纵横交织在一起。
这样,通过每一个过程的运作,精英集团的政策取舍也就得到同步传达沟通。
①节选自托马斯·R·戴伊著,鞠方安,吴忧译.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章第3、4节,P5~17。
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的制定过程始于决定什么事情需要做出决策。
确定或者界定社会问题,即设定议事日程,是自上而下政策制定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那些不被界定为问题的社会状况永远不会成为政策间题,永远不会成为新闻,永远不会引起政府官员的关注。
确定问题是什么比认定解决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甚至更为重要。
议事日程的设定始于银行家和企业家的会议室里,始于律师事务所和投资公司的起居室里,始于媒体大王的编辑部会议室里,始于基金会和智囊团代理人的聚会里。
先确定问题然后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
强有力的人物开始琢磨社会问题,如果他们认为有,便接着考虑如何对付它。
精英集团大量的公司社团之间的来往、大量的职业交往、大量的社会接触,都促使精英集团就什么社会状况值得国家关注达成一致。
精英集团的所思所想被传达到各种基金会、智囊团以及政策策划组织之后,政策制定的过程便拉开了序幕。
精英人物们可以直接施加影响或者控制各种基金会的董事会,是这些基金会为政策的研究提供所需资金的来源,例如福特基金会(the Ford),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 eller ),卡耐基公司( Carnegie),斯隆(Sloan),斯凯夫基金会(Scaife),梅隆(Mellon),布拉德利基金会(Bradley),里利捐助基金会(Lilly),以及奥林基金会(Olin Foundations)(参见本书第3章)。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在设计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自上而下设计方法自上而下设计方法也称为自顶向下设计方法,是一种从整体到细节的设计方法。
它的特点是先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然后逐步细化到具体的模块和函数。
自上而下设计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先把握整体的架构和功能,从宏观上把控整个系统的设计。
它能够提前发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问题,并且能够减少后期的修改和调整。
此外,自上而下设计方法能够使团队成员更好地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不同层次的设计和实现。
自上而下设计方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大型软件系统的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非常复杂,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来逐步细化和实现。
另外,对于一些功能较为明确的系统,自上而下设计方法也是非常合适的。
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自下而上设计方法也称为自底向上设计方法,是一种从细节到整体的设计方法。
它的特点是先实现具体的模块和函数,然后逐步组合成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
自下而上设计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先实现具体的功能,逐步组合成系统的总体结构。
它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成员的专长,使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技术和经验。
此外,自下而上设计方法也能够更好地应对需求变化和系统的扩展,灵活性较高。
自下而上设计方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小型软件系统的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相对简单,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来逐步实现和完善。
另外,对于一些功能不太明确或者需要不断迭代的系统,自下而上设计方法也是非常合适的。
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的比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团队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
自上而下设计方法适用于整体结构和功能较为明确的系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系统的设计。
它适合用于大型软件系统的设计,能够提前发现和解决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问题。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原则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原则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原则是一种管理思想,旨在实现组织内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其核心是将自上而下的指令和自下而上的反馈相结合,实现管理和员工之间的良好互动。
自上而下的指令是由高层领导向下传达,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战略。
而自下而上的反馈则是员工对组织运营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反馈,以便高层领导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原则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
和知识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它还可以增强员工对工作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这种管理方式还可以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因此,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原则应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需要高层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以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和愿景。
同时,组织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流程,以保证这种思想的落实和实施效果。
- 1 -。
三种阅读模型文档
三种阅读模型(一)自下而上模型 (bottom-up model)自下而上模型包含若干个低级层面的过程。
学生从最基础的字母和发音辨析开始,然后便可以完成语素和单词辨析,再上升到对语法结构、句子和更长语篇的识别。
由字母、字母群、单词、短语、句子、长语篇,最后到意义,这就是理解的获取过程。
语音法在阅读教学中支持自下而上模型。
这种教学理论在许多阅读丛书中有所应用。
许多教师和研究者均指出,读者若想取得成功,必须能够将单词分解为最小的组成部分,即单个的声音。
碰N-一个生词的时候,读者也可以把它念出来,因为他们了解组成这个单词的各个单位。
把各种各样的声音混合在一起,这便推进了读者的理解。
自下而上阅读法包含这样的一个元素,即教学中倡导使用分级读物。
全部阅读材料都经过认真审阅,学生不会遇到太难的词汇,也不会有他们还没有学到的发音。
在自下而上阅读教学理论指导下,最为典型的课堂关注点是精读。
精读包括一篇阅读短文,后面附有几项旨在促进理解、提高某项阅读技能的活动。
母语和第二语言阅读材料大部分使用的都是精读教学法。
(二)自上而下模型(top-down model)自上而下模型的出发点是理解在于阅读者本身。
读者利用背景知识做出推测,并在语篇中寻找依据实证或否定先前所做的推测。
因此,即使读者不认识各个单词,也能够理解该篇文章。
在自上而下阅读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应该关注理解意义的活动,而不是词汇的辨识。
以理解为基础的阅读法或整体语言教学法支持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型。
它们有四点尤为突出的核心特征。
第一,它是一种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书收录了真实的语言,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
第二,整体语言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的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第三,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学生同时进行两项基本技能的训练。
最后,教学强调意义的构建。
人们关注的是意义,是语言的完整性,与将语言分解成较小单位的做法截然相反。
整体语言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在大学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018年第勘(总第795期)夫放f_“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在大学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管海方(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较低,听力在语言交流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利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听力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大学听力教学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 能力,使其具备必要的英语交流能力。
在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力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首先,听力是口语交流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 口语交流中,如果听者难以通过听力技能获取有效信息,就 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
其次,听力是语言输人的重要途径。
口语、写作等技能的提高都要以必要的语言输人为基础。
尤 其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听力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 而,受语音、语、重音等 语的 ,英语听力 ,为难的一项语言技能。
主要 如何合理运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听力理解,以期 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困难,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一、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首先,学生听力 ,给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的难度。
高 英语听力能力的要 。
英语听力能力要 高,而听力人高总。
中学英语教,尤其是高中 英语教 以高 为,高 的要 必 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重。
自英语听力作为高重 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英语阅读、写作、语法等 的学习,英语听力技能的提高,英语听力。
人学,学生常常 英语听力产生难,难以在 达到学英语四、级的要。
其次,学生 英语听力的 ,下 主动 练习听力技能,听力习在听力 习中,而非英语专业听力 有限,在听力课上 听力习难以学生提高听力 的要。
在有限的听力 上,学生 ,听力,使听力上的练习效果预期有 。
在 上 听力练习,是我国大学生听力 的。
次,听力 教学 。
听力课堂上,教师首先 听力材料,听完 教师核 习答案,然 次 听力材料,重听学生听懂或出现错误的。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
谢怀
【期刊名称】《英语教师》
【年(卷),期】2022(22)6
【摘要】介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
结合教学实例,探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的运用,认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基础,即“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再处理语篇中的语言知识,适合
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即有一定语言基础及基本分析能力的学生;“自下而上”的教学
模式从语篇细节入手,先学习词汇、语法知识,再处理文本信息,适合语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页数】3页(P112-114)
【作者】谢怀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在大学r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模式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谈如何在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中运用这两种模式
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听力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
4.“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听力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
5.自上而下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 读后感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读后感》在现代社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这两种整合方式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它们在组织、管理和社会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1.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概念在现代社会管理和组织中,自上而下的整合通常是指由上级领导或者中央管理机构向下属单位传达指令、政策或者资源的过程。
而自下而上的整合则是指来自基层员工、团队或者地方单位的资源、信息和意见向上层管理层传递并整合的过程。
这两种整合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局限性。
2.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的优势和劣势自上而下的整合通常能够实现快速、统一的决策和执行,对于需要快速响应和集中管理的情况非常适用。
然而,这种整合方式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局部反馈不足,从而导致决策偏离实际情况。
而自下而上的整合则能够更好地从基层获取真实的情况和反馈,增强了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但是,过多的自下而上整合可能会导致信息过载和决策推迟,从而影响组织的效率和执行力。
3. 如何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效整合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整合的优势,避免它们的劣势。
对于自上而下的整合,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确保下属单位能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情况,并且上级领导能够及时、灵活地做出调整。
对于自下而上的整合,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汇报和决策机制,确保基层员工的反馈能够得到重视和及时处理,同时避免信息过载和无效决策。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并不是孤立的两种选择,而是需要灵活结合和平衡的。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更倾向于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整合方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只有充分发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优势,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道, 人们在语言学习的最初 阶段就需要先学习这 种技能 。听是人们
开始学 习一种新语言的时候 的第一个步骤 , 它是获取信息 的最有效
的途径 。因此 , 听力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 尤其是语言教学者的 广泛关注 。除此之外 , 听力在各个不同层次的英语等级考试中都占
与前者相反 ,自上而下 的模式是 一种以听者为基础的听力模 式。听者不需要 抓住每一个所听到的细节,只需要抓住一些提示 , 然后根据 自 的经验 、 身 知识结合这些提示 , 从而对所 听内容进行猜
摘
要
本文从 目 前大 学英语 听力教学现状入手 , 分析 了“ 自
一
种较低层次的认知模式 。
在这种模式下, 听力教学 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不断进行语音识别
下而上” 自 和“ 上而下” 听力理解模式 的特点 , 后提 出教 师如何在 最 大学听力教 学 中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适 当的听力理解模 式以帮助
41 学 生对 材 料 的 熟 悉 程 度 .
一
完练习后没有对听力的技巧进行解释 , 没有帮助学生找 到错误的根
源。
般来说 , 对于较熟悉 的材料 ,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 自上而下
3“ 自上 而 下 ” “ 和 自下 而 上 ” 的模 式
在 听力教学中 , 自 “ 下而上 ” 自上而下” 和“ 是最常见 的两种听力
I 英 教学 语
“ 自下而 上 ’ “ ’ 自上 下 ’ 式在 大 学 英 语 听力教 学 和 而 ’ 模 中的应 用
朱 莹
( 宁波大红鹰学院 浙江・ 宁波 357 ) 115
中图分 类号: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7 9 ( 0 9)0 1 4 0 17 — 8 4 2 0 3 — — 2 6 8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 读后感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读后感(实用版3篇)目录(篇1)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2.整合的意义和价值3.整合的方法和步骤4.整合的实践和应用5.整合的未来和发展正文(篇1)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是一种将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整合方法源于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式:分析和综合。
分析模式注重细节和逻辑,自上而下,从整体分解为部分,从宏观到微观;综合模式注重整体和全局,自下而上,从部分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
二、整合的意义和价值整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协作和创新。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灵活地适应不同的情境和挑战。
三、整合的方法和步骤1.确定问题或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确定问题的范围和边界。
2.分析问题: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3.制定方案:基于分析结果,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或策略。
4.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实施,监控和调整。
5.评估和反思: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优化方案。
四、整合的实践和应用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应用于教学中,例如:在讲解一个主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然后再进行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商业领域,企业可以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应用于决策和管理中,例如: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可以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然后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五、整合的未来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整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的人们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协作和创新,整合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录(篇2)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的概念2.整合的好处和重要性3.如何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4.整合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篇2)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的概念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融合,以形成一个完整、准确且全面的信息体系。
预算编制的模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
预算编制的模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在理论上可以为三种模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
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管理风格,并各具优缺点。
下面就来详细所述一下这三种模式。
1.自上而下式自上而下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预算编制,在这种编制模式下: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总预算战略目标制定预算目标,预算管理委员会编制财务预算,将预算目标分解下达各级预算单位,再由各预算单位逐级逐层下达执行。
其特点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是预算的编制者,各级预算单位只是预算消防工作的执行者,不参与预算编制,没有独立的司法权。
优点:(1)根据式是高层管理人员捷尔恩河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规划而制定的,是从整个控股集团的角度来制定预算的,该方式短稚其要求考虑整体战略目标。
(2)和由上而下式相比,预算参与相关人员减少,减轻不仅减少了企业内部交流预算目标不同时引起的麻烦,同时还减少了编制预算所需要的时间。
缺点:(1)缺失对员工的激励;(2)信息不充分容易造成预算不准确甚至预算失败。
综上所述,自上而下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中层经理人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编制预算。
(2)中层经理人能够快速的将与运营的信息传递给高层管理人员。
(3)企业非常小,中层经理人掌握的的对于预算编制并没有什么重大信息贡献。
(4)交流企业既存部门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
(5)中底层没有足够的时间按下层编制预算。
(6)企业的业务具有高度同构性。
2.自下而上式自下而上式是一种高度分权的模式,预算执行单位自行编制各自的预算,然后报预算管控委员会备案,预算来自下属预算控管单位的预测,总部只设定预算总体目标,不过多的介入预算过程的控制。
在这种编制模式下,总部的管理责任是确定财务目标,实现子公司或分公司的义务是思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虽然自下而上式预算工作由部门运营单位来,但是目前仍然需要很强的集中管理。
为了编制管理体制出有效基本的预算,高管必须与所有需要参与的员工,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等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且高层管理者必须明确各个部门预算工作的具体对象。
供应链互补性原则举例
供应链互补性原则举例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在系统建模的设计方法中,主要有两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即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和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
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是从全局的宏观规划到局部实现步骤的设计方法,强调系统分解设计的过程;而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是一种从局部的功能实现到全局的功能集成的设计方法,强调的是功能集成的过程。
在设计一个供应链系统时,往往是先由高层主管从企业战略规划的角度考虑,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宏观的设计目标,然后由下层部门从各个操作环节和流程出发进行供应链流程的设计。
在整个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经常就一些问题与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双方从上、下两个层次对设计目标和设计细节作适当的调整,达成可以继续设计的共识。
因此,供应链的设计一般要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2、简洁性原则简洁性是供应链设计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为了保证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应该具有简洁、活力以及快速实现业务流程组合的特点。
因此,在设计和改造供应链时,供应链上的无效作业应尽可能减少,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发展,同时供应商的选择应以少而精为原则,通过与少数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能有效减少采购成本。
生产系统的设计更是应以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为指导,从精益的制造模式到精益的供应链是企业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3、集优化原则集优化原则又称互补性原则。
核心企业在选择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过程中,应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充分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的目的,使每个节点企业集中精力致力于各自核心业务的发展,就如同企业内部一个独立的制造单元,这些独立的单元化企业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优化、面向目标、动态运行和充满活力的特点能够快速联合其他单元企业,有效反应客户需求,从而实现供应链业务的快速运行。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意思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意思嘿,咱来说说这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呀!这就好比盖房子,你得先有牢固的地基,那就是自下而上,一点点从基础打起;可光有地基也不行啊,还得有个整体的规划设计,这就是自上而下啦。
咱平常过日子不也这样嘛!你看啊,咱每天得先把那些琐碎的小事做好,像啥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就是自下而上地把生活的基础给夯实喽。
但你光会做这些小事也不行啊,你还得有个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呀,比如今年要存多少钱,要学会个啥新技能,这就是从上面来规划咱的生活啦。
就说工作吧,你得从最底层的任务开始认真干起,一个一个去完成,这就是自下而上呀。
可你也得知道公司的大方向、大目标是啥,然后根据这个来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和重点,这就是自上而下嘛。
再好比学习,你得先把那些基础知识学扎实了,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攻克,这是自下而上吧。
但你也得有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在心里呀,知道自己学这些是为了啥,以后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就是自上而下的指引呀。
你想想,要是没有自下而上,那不是空中楼阁嘛,光有个宏伟的计划,却没有实际行动去支撑,那不就成了空想啦?反过来,要是只有自下而上,没有自上而下的指导,那不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嘛,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啥,忙来忙去也没啥大成果呀。
这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就像走路一样,两只脚都得协调配合,才能走得稳、走得快呀。
咱不能只重视一头,而忽略了另一头。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在生活中就得把这两者结合好,该脚踏实地干的时候就踏踏实实地干,该抬头看路的时候就好好看看路。
这样咱才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把学习学得有板有眼呐!咱可不能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得清楚明白自己在干啥,为啥干,要干成啥样。
所以啊,咱都得记住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这可是咱生活、工作、学习的法宝呀!咱得好好用起来,让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方法,用于解决问题或开展工作。
这两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的特点、应用场景和具体步骤。
一、自上而下设计方法自上而下设计方法是一种从总体到细节的设计思路。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明确整体目标和要求,然后逐步细化并制定实施方案。
这种方法注重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能够保证设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自上而下设计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需要快速明确项目目标和方向的情况。
2. 需要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的情况。
3. 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的情况。
自上而下设计方法的步骤如下:1. 确定项目的整体目标和要求。
2. 分析项目的各个方面和要素,并进行细化。
3. 制定项目的详细设计方案,包括实施步骤、资源需求等。
4. 实施项目,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自下而上设计方法是一种从局部到整体的设计思路。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从具体问题出发,逐步扩展和推广,最终形成整体方案。
这种方法注重细节和实践,能够保证设计的灵活性和可行性。
自下而上设计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需要解决具体问题或改进现有方案的情况。
2. 需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提炼规律的情况。
3. 需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情况。
自下而上设计方法的步骤如下:1. 确定具体问题或需求。
2. 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制定解决方案。
3. 在实践中验证和优化解决方案。
4. 将局部方案进行扩展和推广,形成整体方案。
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比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方法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自上而下设计方法注重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适用于需要快速明确目标和方向的情况。
自下而上设计方法注重细节和实践,适用于需要解决具体问题或改进现有方案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设计方法,或者结合两种方法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迭代和循环的方式,不断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 读后感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读后感
摘要:
1.概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概念
2.分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的优缺点
3.探讨如何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
4.总结读后感
正文: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思维方式。
自上而下的整合,是指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通过计划、指令、控制等手段,对组织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组织目标。
而自下而上的整合,则是从基层员工开始,通过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性和自我管理,逐步向上影响和改变组织,实现组织目标。
这两种整合方式各有优缺点。
自上而下的整合,由于是由高层管理者主导,可以确保组织目标的明确性和实现效率。
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忽视基层员工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导致组织的活力不足。
自下而上的整合,可以激发基层员工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为组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组织目标的不明确,甚至可能影响组织的整体稳定性。
那么,如何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呢?首先,高层管理者需要明确组织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基层员工理解和接受这些目标。
其次,基层员工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通过自我管理,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
最后,高层管理者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基层员工
的意见和建议,调整组织目标和策略。
总的来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在大学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在大学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管海方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1期摘要: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较低,听力在语言交流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利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听力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大学听力教学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具备必要的英语交流能力。
在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力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听力是口语交流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口语交流中,如果听者难以通过听力技能获取有效信息,就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
其次,听力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
口语、写作等技能的提高都要以必要的语言输入为基础。
尤其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听力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受语音、语调、重音等因素和母语的影响,英语听力被视为较难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合理运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听力理解模式,以期帮助学生克服听力理解中的困难,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一、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首先,我国大学生听力水平参差不齐,给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国各省份高考对英语听力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
一些省份对英语听力能力要求较高,而一些省份不把听力计入高考总成绩。
中学英语教育,尤其是高中英语教育多以高考为指向,因此高考的要求势必会影响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重点。
来自英语听力不作为高考考查重点省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较重视英语阅读、写作、语法等方面的学习,忽视英语听力技能的提高,造成英语听力水平相对较低。
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常常会对英语听力产生畏难情绪,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
其次,一些学生缺乏对英语听力的兴趣,课下较少主动练习听力技能,听力练习只局限在听力课堂练习中,而非英语专业听力课时有限,仅在听力课上进行听力练习难以满足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要求。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合成方法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合成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均为合成方法,其差别在于合成的起点不同。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特点、优缺点等。
一、自上而下合成方法自上而下合成方法指的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逐步分解为细节,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在整个系统中灵活处理不同细节的情况,适用于设计过程较为开放的情况。
优点:1. 全局观念强:自上而下合成方法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去审视整个系统设计的需求,这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2. 可以快速发现问题:自上而下合成方法会一层一层逐步分解,这个过程会使得问题更加显著,从而更快速的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分工严谨:将大的系统分解成小的任务,有利于实现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
缺点:1. 局限性强: 由于是从总体出发,所以会被困于整体设计中的局部问题,因此不适用于各模块要求比较独立的应用程序。
2. 需要详细的规划和规范:由于自上而下合成方法需要详细的规划和规范,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容易导致开发成本提高。
3. 需要完整的设计知识:由于从整体设计出发,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理解整体设计,因此需要设计经验充足的人员支持。
二、自下而上合成方法自下而上合成方法是指在具体问题出发,先由细节向上逐层抽象,最终合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方法适合于要求各模块独立性较强的应用程序。
优点:1. 模块化:由于自下而上合成方法是逐层逐步进行的,因此可以针对各个部分进行特殊的设计和调试,从而实现更好的模块化效果。
2. 细节丰富:由于从细节出发,因此可以对各个细节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探索,更能发现以往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3. 适合开源项目:由于各个模块都是独立开发的,因此非常适合开源项目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缺点:1. 稳定性较差: 由于自下而上合成方法是由具体问题出发,因此可能出现问题在合成后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
2. 可维护性差: 自下而上设计的程序有时很难被维护,因为设计者没有考虑全局性问题,因此缺陷有可能被埋藏到系统中。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 读后感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读后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读后感一、介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是一种常见的管理和决策方法,它涉及到将高层管理者的战略目标与基层员工的实际行动相结合,以实现整体组织的协同效应。
在本文中,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个主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
二、自上而下的整合让我们来谈谈自上而下的整合。
这种方法强调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向下传达战略目标和决策,将全局观念和长远规划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需要明确目标、分配资源、制定计划,并对下属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
自上而下的整合有利于确保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和实现,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调动组织内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然而,自上而下的整合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信息传递的层层过滤和变形,高层对基层的指导往往无法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导致执行效果不佳;另外,组织内部的创新和灵活性也会因为过度的层级管理而受到限制。
对于一些需要灵活应对和快速反应的情况,自上而下的整合可能并不适用。
三、自下而上的整合让我们来看看自下而上的整合。
这种方法强调从组织的基层员工出发,通过协作和共识达成对整体目标的认同和追求。
在这种模式下,员工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将个人的努力与整体目标相结合,形成自发的正向反馈。
自下而上的整合可以使组织更加灵活和具有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然而,自下而上的整合也存在一些挑战。
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员工的行动往往会偏离整体目标,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工作方向的不清晰;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员工的行为也可能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影响整体绩效。
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整合的结合在实际的管理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整合往往需要相互结合,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领导者需要在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上进行自上而下的整合,同时也需要在实际执行和具体操作上进行自下而上的整合。
分享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混合型的社会创新设计案例。
分享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混合型的社会创新设计案例。
1、城市简介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市代管县级市。
常熟市东北濒长江,东南邻太仓,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常熟文化属吴越文化,常熟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李市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南接昆山市石牌镇,常昆高速公路与锡太一级公路交汇于村南端,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据《常昭合志》载:“李市跨东山泾(旧属双凤乡),距城约四十里,街五、六道,居民六、七百户,有城隍庙、石桥一、木桥六。
附近小村庄日‘山泾’ (居民数十户)”。
李市村是以水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江南小镇,历史上曾是繁荣-时的商业、农业中心。
2、历史背景李市村源自明朝,详细的历史渊源已经难以探寻。
据当地老人叙述,明代正统年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一位李姓商人坐船经过此地,迷路长达九天之久。
于是“位置偏僻、水网发达”的李市地区就成为其“躲避乱世,经营生意”的风水宝地。
日后李市村成为李氏大族的定居村落,又因其家族财力雄厚、贸易发达,吸引了周边居民来此买卖和定居,蔚然成市,渐成小镇。
李市也因此得名。
另有一种说法称明朝有一位李姓官员告老后居于此地,并建有一宅曰“李墅”,此地后来人口渐多,集市繁华,于是得名“李市”。
3、城市平面在村落“生”之构思时,首先考虑的是选址。
选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博弈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构思者对村落外部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文、风向、光照等自然条件进行评估与取舍,选择最符合构思意图的地方作为村落基址。
李市村地处常熟地区,水系发达,河道密集。
当地河流有陈泾河、市河、三泾河、吴泾河、清小湾、赤沙塘、黄瓜浜、白米浜等等,其中陈泾河、市河、三泾河、黄瓜浜穿李市村而过。
这些河道基本限定了李市村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上的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曲线是右下倾斜的,技术
会因为日渐成熟或生产的规模 效应随着时间递减,这是显然 的
的效应体现出来的过程中往往更为革命的技术已经悄然成熟,这意
味着前者技术造成了巨大的不经济。譬如,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买 了一台省电的风扇,结果邻居已经装上了格力空调。你的电风扇成 本是一种损失。
chapter 13 模型的优势与不足
仍然从之前的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角度来看,仍然是解决了老问题,产 生了新问题
1、技术层面上
在引入LCC理论后的公式后,技术对成本节约的影响非常显著,这 样会非常方便政府直观感受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引导政府做出决策,
这一点与自下而上模型的结论一致。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就技术层
根据实证数据显示,当概率值在高于某个临界值后,政策最终出台的可能性
会显著地与β值相关。即,如果某个β值得概率很高,那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β值高时,那么
政府会认为这个技术值得支持,即会出台政策予以鼓励,反之则反是。
THANK YOU!
必要考虑的因素
1、技术体现层面,必须指出技术成本、技术实现的潜能和能源选择的影响;必须指 出技术成本随着技术推广扩散是怎样下降的过程;必须指出政府提出支持性政策的必 要性 2、市场主体的行为特征方面,必须包含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定影响技术和能源的关 键因素。必须指出新技术在回报周期长、被市场接受周期长、技术成熟度不够等方面 对生产者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例如引入偏好参数进行刻画 3、宏观反馈机制层面,需要给出ITC政策的结构性影响机制和产出影响机制
chapter 13
模型特点对比
自下而上模型认为,根据新技术的能源节省 效率计算,新技术的确值得推广应用,政府 也能直观地以此作为依据,支持新技术普及。 当新技术取得市场优势地位时,整个社会经 济是有效率的。 自上而下模型则认为新技术虽然提高效率节 省使用费用,但未考虑研发成本和配套设施 装置成本,而且,在引入社会主体的风险厌 恶情况后,这种成本节约是微不足道的。从 一般均衡和反馈机制来看,由于回报期长、 无形成本过高,新技术实际上没有理论上的 经济效率。
chapter 13
两个模型的缺点
自下而上模型的缺点:仅根据技术层面的效率计算,未考虑社会主体对引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成 本的谨慎,不足以作为制定推广政策的参考 自上而下模型的缺点:从实证角度出发的研究结论往往与实际经济现象相左,出现很大程度的 理论与实际不符;最为社会诟病的是,自下而上模型研究结果往往否定新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一方面使得政府最后无所作为,另一方面当考虑环境改善时,单纯建议政府提高排污税和设置 排污标准,而这往往引起社会成本增加,从而不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帕累托最优。最终,模型
chapter 13
2、行为特征层面
U=技术带来的效用 βj=技术替换常数 βk=k属性的系数
基于i 、 r 、 v三个参量的离散型研究,选取政策最可能产生影响的几个节点。
主要考虑显示性偏好,以效用U表示
xjk=j技术的k属性的系
数 ej=误差项 CC=资本成本 OC=非能源使用成本 EC=能源使用成本 OTHER=非成本偏好
参量解释
MS=某技术所占市场份额 j=第j项技术 CC=资本成本 r=决策者就给定能源服务需求的加权平均时间偏好 MC=维护和使用成本 i=市场主体预测的可能的无形成本或收益 EC=能源成本 n=技术的平均寿命 v=不均衡参量,基于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LCC
chapter 13
对参量v的解释
作为衡量一项技术在不同群体比如消费者和生产者中的差异性体现,主体 因为偏好的差异性或者对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带来的所有成本的不同感受, 使得技术对不同主体的重要性有着差异。
chapter 13
参数i的计算
进一步地,通过对i值关于时间上的研究,发现随着技术的成熟,
生产率得到提高,品质更为优良,风险不确定性减小,i值会减
小,也就是说技术替换带来的无形成本进一步减小,生产优化, 效率提高。
A和K分别代表随 着技术的市场份 额增长时,无形 成本减少的程度 的参量
通过假设建构模型,将值赋入,验证上述公式的可靠性
在考虑技术的推广性问题时,其结果都不具有参考价值
2、当v值远大于e值时,市场主体的一致性问题就会掩盖该技术真实的价值, 即技术层面非常可行的技术,由于市场主体的某种一致的悲观,使得技术 无法被推广。
chapter 13
评估政策制定的不确定性
通过对β的取值概率做极大似然估计,观测政策最终是否制定与估计的β值之 间的相关性,
研究成果往往失去了为政府制定政策作为参考的价值。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chapter 13
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混合模型建立的三个要求
由于上述两种模型结论截然相反,政府 会很难做出决断。研究者探索出一种将 二者结合的混合模型。
• 定义:政策或社会活动对技术变化的影响。 • 一般来说,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受到来自政策和市场的影响。政府基于其职能特征 会考虑是否颁布政策以支持新技术投入生产,市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则基于换 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成本和福利决定是否接受新技术 • 两个传统模型:bottom-up model ; top-down model • 自下而上模型:用来评价能源效率、燃料、排放控制设备、基础设施等变化对能 • 源使用的影响,主要是从技术层面考察新技术对成本的节约程度 • 自上而下模型:考虑的是相关可能成本与市场份额、其他投入量的关系,并把这 些关系与部门产出、社会总产出放置于更为宽广的均衡框架下,研 究之中的联系。主要从社会和市场主体的行为现实考量成本节约。
1、体现技术层面上带来的经济效率
2、微观经济层面上社会主体现实的行为
特征 3、宏观经济层面上反馈机制的反映
chapter 13
混合模型构建及解释
模型特征
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型优势结合起来,试图将技术成分分析纳入到自上而下模型 框架中,或者将市场主体行为特征和宏观反馈机制引入到自下而上模型框架中,补齐 短板。
j
Pr(j)=j技术市场份额
Uj'=可观测效用
chapter 13
参数r的计算
βAC=平均年化成本
参数i的计算
实证研究将各部门的数据代入到函数中,得到各个β的取值,然后计 算出r、i的取值,发现r值较高,这说明,社会主体乐意接受技术的革 新,技术具有可推广性; Part 5 i值较小,说明社会主体认为技术替换带来的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无形成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也说明了技术的推广性。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chapter 13 CIMS模型
模拟资本库存在退出、翻新与购置新货过程中的演变情况,计算每个能源服务需 求节点上的能源成本。本例中模拟的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LCC),各项 技术在每个能源服务节点的竞争过程。LCC确保了其他相关成本的影响的考虑。
公式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的结合
汇报人:李涛
chapter 13
• 本章知识脉络 • 1、ITC (引致技术变化模型)设计和参数评价 • 2、ITC政策模型的理想化属性 • 3、混合ITC政策模型 • 4、一些相关参数评估
chapter 13
ITC :induced technological change
chapter 13
对参量v的解释
参量v是对市场主体对技术特征反应的一致性的表示,当v值高时,则意味 着市场主体的反应是高度一致的,前文有提到。参量v在此处没有进行进一 步地建模解释,因为影响v的因子太多,而且模型结构原理与本文所建摸的
依据不一样,比较复杂。此处只将v与残值e进行比较、
1、当e值远大于v值时,v值会失去原有的市场一致性的衡量意义,即使某 技术表现出良好的技术效应,但由于e过于大,使得无论市场一致或不一致,
v值影响技术市场份额曲线的形状,比如说,当v值较大时,不同主体对其差异感受较 小,从而使得主体的行动往往比较一致,此时,若技术A的成本小于技术B,那么原先 AB共享的市场将完全由A获得。若v值较小,那么这种变动就不明显
进一步地,较大的v值背景下,一种进步的新技术往往在市场反应上表现为 新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那么政府能很轻易地得到信号,即出台支持性 政策;反之,政府往往无所适从。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看出,自下而上模型往往能够给政府以强烈的理论信 号,源于一个非常大的v值,极端的自下而上模型中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