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推动课堂变革(宁波,南京大学,梁林梅,2013.5)
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教学改革,初见成效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的文章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了2023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并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正在推动着教育变革的步伐,初见成效。
一、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承担使命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大高校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加强与信息化的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不断创新,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步骤,其意义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1.拓展教育资源,营造优质学习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网络教育平台的普及,让更多的师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学习。
同时,在这些平台上,教师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这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2.全面升级课堂教学模式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师生的学习要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智能大屏,集中管理学生课堂信息,以视频、音频、图形等多媒体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上理解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需要,定制化个性化教学计划和评测体系。
二、现有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在今天已经不仅是口号,而是真正的实现。
现有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必需的支撑。
1.移动学习系统的逐渐完善移动学习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需手段。
未来,移动学习将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从在线学习发展到线下教学。
但是,在线教学要实现真正的效果,需要有适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智能算法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且能够转化为个性化指导和反馈。
在2023年,这些问题都将得到更加成熟的解决方案。
2.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随着VR技术不断升级,教育也开始尝试在VR下进行学习。
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创新教学模式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创造更加积极、灵活和多元的学习环境。
1.1.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教育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实现个性化教学。
1.2.互动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加互动和动态。
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是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参与感和积极性。
而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在线讨论平台等工具,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1.3.跨时空学习信息技术让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互联网和远程教育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录播课程、在线直播等方式,将教学资源推送给更多的学生,实现跨时空的学习体验。
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得教学变得更加便捷和普及化。
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以数学、语文和科学三个学科为例,阐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1.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数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通过虚拟实验、模拟运算等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通过信息交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它对我们的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给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可能。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以及应该如何逐步实现这些变革。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支持。
这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科学的选材和排版。
第二步:选取合适的信息技术设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中,设备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取合适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数字化教具,如数字化黑板、触屏电子白板等,也可以是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第三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中,教学环节也需要进行改变。
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如黑板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来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配合,使之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
第四步:科学评估教学效果在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教学效果。
其中,科学评估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成绩、测验和反馈等手段来检测教学的效果。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
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使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
总体来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在未来必将成为发展的方向。
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并全面使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也不断的改革,而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变尤为显著。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软件操作和编程,而是向着更加综合、实用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学科内容的增多,更多的是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常常被用于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数学建模软件进行实际运算,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编辑软件进行作文创作,提高写作水平;在物理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加有利于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主要是学习软件操作和编程基础,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际应用和创新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有关自然科学、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多媒体课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创新。
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际应用和创新。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方式“真转变”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方式“真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与挑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辅助教学工具,而是真正地助力教学方式的“真转变”。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同时也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变革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1.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有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学习环境的创新在过去,学生的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室的大小和设施的配备。
但是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学习环境得以极大的拓展。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资源等工具,学生可以在校内外、城市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也为不同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线图书馆、学术论文数据库等,使得学生可以更轻松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提高了学习效率。
3. 个性化、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优势、兴趣、学习习惯等,进行更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实现差异化学习。
这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1.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已成为当今教学中的常态。
举个例子,一位高中物理老师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通过投影仪播放了一个光的折射实验的视频。
创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变革之我见

创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变革之我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步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新世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一、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二、拓展学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程序光盘),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有的软件还配有游戏式的评价练习,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都会给予“你真棒”、“别灰心,再来一次”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
在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Internet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三、更新教师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对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如何利用教学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如何利用教学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领域。
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学信息化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呢?教学信息化为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
首先,网络平台上的海量教育资源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
不再局限于传统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术论文、教育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视野。
例如,一些知名高校的公开课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内容。
其次,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
幻灯片、动画、视频等元素的融入,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比如在讲解物理中的力学原理时,通过动画演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相关概念。
再者,在线教育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不再受限于固定的课堂时间。
这对于那些需要更多时间来理解和消化知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便利。
然而,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仅仅拥有这些信息化资源和工具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改变。
对于教师来说,要积极转变角色。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数据,发现学生的困惑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和平台的操作,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
比如,运用在线互动工具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注重融合多种信息化元素。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在线实验、虚拟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于学生来说,也要改变学习方式。
要学会主动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不再仅仅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而是通过网络搜索、在线课程等途径拓展知识。
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

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旨在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力和挑战,并提出实施策略。
文章首先将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体验等方面的变革。
接着,文章将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包括教师培训、技术支持、政策引导等方面的措施。
文章将总结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推动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影响深远且持久。
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而信息技术则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如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
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更加灵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线教学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混合式教学则可以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
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类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图书等,这些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再次,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当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启了信息社会的新时代。
信息化社会要求教育也必须实现信息化,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当前,我区把教育现代化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
那么,作为农村学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依靠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要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探索、去研究。
当前,各学校计算机终端已经全部接入教室,电子白板和电子投影仪也在不断普及,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下一步,学校应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各学科教师已经紧密结合学科自身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地推动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营造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二、依靠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减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信息技术具有生动直观的演示、交互式反馈等优势,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易可以获得鲜活的信息,比如学生可以在听到最优秀的名家朗读以弥补教师范读的不足,学生可以看到课文中描写美景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把抽象的定理、高难度的实验演示出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信息技术带来的学科教学变革与创新

信息技术带来的学科教学变革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科教学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创新,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科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1. 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科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用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来展示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软件实时展示地理信息,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科教学的效果,还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其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 远程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科教学方式。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家里就能上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远程教育极大方便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言,远程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与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3. 虚拟实验在某些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可以模拟虚拟实验,使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虚拟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情景,使得学生能够在安全、无限制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例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利用虚拟实验,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二、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变革与创新1. 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学科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科教学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性强的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与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
2. 资源共享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带来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远程交流和合作。
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变革的重要性及影响。
一、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和下载各种教材、教案和教学视频,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和学习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教具、电子白板等工具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效果。
二、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科教学的边界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科教学的边界得以拓展。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远程教育技术,学生们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这种便利的学习方式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课件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学习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通过在线讨论和协作平台,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与同学间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科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传统的学科评估方式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评价,容易受到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科评估更加准确和高效。
例如,通过在线测评和电子作业评估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可以对学科教学的效果和瓶颈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五、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科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而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教学变革一、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教学改革突破了时空限制、思维限制和教师角色的改变,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带来挑战。
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是要做好知识的引导,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环境中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如何转换教师的角色,如何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何开展校本教材及课程的研修,如何善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创新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角色行为的要求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用设问、善用教法、善于评价、善于沟通、善于入群等。
目前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教学改革主要有视频微课、翻转课堂等。
“微课”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小型课体。
视频载体主要记录教师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展现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方法。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也是教学重点或难点的重要呈现,它主要包含与该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课件、练习测评及学生反馈、教师点1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教学组织关系和独特的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鲜明的资源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不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而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创新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对传统教学资源的补充和拓展。
翻转课堂一般被称为“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前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微课、课本、学习任务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学习指引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记录下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反馈给教师;课内成为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统计出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给出评价,并整理学生需要解决但又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由教师创设活动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解决、教师答疑)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随后教师再通过课堂练习测试,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可再布置拓展练习,提升知识,深化课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变革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变革课堂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当中,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推动了教育技术力量的变革,从而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的方式发生变革。
通过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变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
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
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呈现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这些软件依据学科特点由教师选择、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
2.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可开发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集成,制作成CD-ROM等光盘长期、大容量地贮存。
3.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
建立教学专用网站,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二)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式。
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教育思想和理念。
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信息技术引领学科教学变革的关键

信息技术引领学科教学变革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已经成为引领学科教学变革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拓宽学习资源、促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灵活性的学习方式。
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学习资源,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个性化地进行学习。
此外,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实验等,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资源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受限于时间、地点和教师资源等因素,学生的学习资源相对有限。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打破这些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访问到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资源,如开放式网络课程、学术论文、电子图书等。
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科学习需求,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视野。
三、信息技术促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供学科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合作等方式,进行项目型学习、研究型学习等创新型学习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培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和表达自己的创意。
四、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信息技术不仅对学生有益,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最新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课程、教学应用软件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实现课堂转型,提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统编教材重难点的教学策

信息技术学科突破统编教材难点的教学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实现课堂转型,提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统编教材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来突破统编教材的重难点。
项目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提高课堂效率。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扩大学习视野。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虚拟实验可以在没有实际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各个方面。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实现课堂转型,提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统编教材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是教育行业的重要变革之一,对于课堂教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科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方面,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
改变。
一、学科内容的变化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科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在学科内容的设计上,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
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唯
一的信息传递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协同学习。
同时,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提倡多
元化的教学策略,如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
学习更加多样化,能更好地体现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
递者,而是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需要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理
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信息技术新
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鼓励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
知精神。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全面的。
它在学科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改变,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灵活
多变,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助力学生快速成长和发展。
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对高校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在线教育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兴起,为高校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途径。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获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高校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来开设大规模公开课、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拓宽了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
在线教育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逐渐数字化,从传统纸质教材转向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形式。
电子教材具有动态更新、多媒体展示等特点,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电子教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提供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
数字化教学内容的应用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选择。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传统的黑板、白板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渐被数字化教学手段所取代。
比如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来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在线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高校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教学评估的科学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评估更加科学化和准确化。
通过学生学习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实时监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教学评估的科学化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评估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信息技术应用带来课堂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应用带来讲堂授课的改革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知识的理解,经过进入 Internet ,人们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限制,获得和沟通讯息,令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交往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拥有图、文、动画、信息的特色,以及其供给最理想的授课环境,必然会对教育、授课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惹起新的教育的革命。
从而引申出授课模式、授课容、授课手段、授课方法、学习方法一系列的改革,最后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甚至教育的系统发生根本的改革。
教育引入信息技术既是现在世界潮流发展的需要,又是为培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需要。
我们应站在实现民族伟大中兴的高度对待这个问题。
1.信息技术对传统授课读、写、算的冲击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能被称作“文化”的事物其实不多,而语音文字的出现令人类逐渐形成拥有民族特色的各样各样的文化,不相同的语言文字必然产生不相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语言文字”被人们公认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基础的文化。
从中国古代《学记》的记录到德国赫尔巴特的《一般教育学》所涉及容,都把“读、写、算”作为文化的传达方式,作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详尽表现,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
世界各国把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列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师生为此付出勤奋的劳动和心血,而现在信息技术正是在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基础中惹起一场巨大的裂变。
(1)阅读方式的改革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以书本为载体,经过书本的图形、文字去获得知识,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去消化吸取,从而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
而现代教育的显然特色之一,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大量的书本知识和信息资料载体中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给学生创立最有利的阅读和知识的信息环境,并教会学生获得加工信息的能力才是教师授课工作的主要任务。
研究和掌握今世信息技术带来的阅读方式改革,对提升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十分有利,今世信息技术所以致的阅读方式改革突出表现在:①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自从印刷技术产生以来,人类已惯于阅读文本和从各样图书资料中查找信息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浅谈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变革

浅谈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作者:伍俊来源:《中国新通信》2021年第09期【摘要】“信息技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深入到学校教学,对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变革。
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如何让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特教老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使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盲、聋和培智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以特殊教育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变革中的思考和探索为例,探讨两者结合过程的“变”中出“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殊教育变革创新引言: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带给教师、学生和课堂的改变,以特殊教育学校(简称为特校)师生为例,探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变”中出“新”。
特校中存在三类学生:盲生、聋生、培智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群特殊孩子身上变成了死记硬背,学习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但是,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对特校课堂教学产生了风暴式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变革1.1教师“变”1.1.1教师角色改变特校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和资源匮乏让这群特殊学生处于被动学习。
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介入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填补了学生的身体缺陷。
特教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转变为辅助,只有教师清楚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转变,才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
1.1.2对教师要求的改变教师角色的改变后,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除掌握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外,还要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活泼生动,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一种挑战。
一方面教师不能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其次,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应用于课堂教学;最后,要针对学科知识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教学课件。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一、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系统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的变革,必然要求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发生相应的变革。
1.教学内容的变革学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浏览专题网站、访问数字化图书馆等形式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合作、咨询等方式,从教师、学生、社会上的专家处获得信息,极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宽度。
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改变了传统的文本性、线性结构的呈现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及三维模型等多媒体形式和超链接的结构形式进行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的表示方式,以此丰富学生的感官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2.教师角色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优点是便于知识的系统化传授,缺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进入新的阶段的数字化学习,教 师是最重要的。现在的老师迷失了自 己的方向,不知何去何从。 •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教师的变革,教师 (包括校长)理解了名词,没有理解 实质。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首 先要解决老师的问题。(王珠珠)
• (3)老师光靠培训不行,得靠实践, 靠交流和分享。 • 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 那些在技术和教育的恰当融合上做得 好的老师。我们现在的试点工作首先 就应该找到这样的典型,我们大家一 起来找。(王珠珠)
•正在发生的变化……
1、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
2、学生的变化
• 学生开始说话了,开始表达了 • 学生开始提问了
• 学生开始自主、自如交流了,课堂 上开始发生观点的碰撞和辩论
• 还有学生认为:“以前比较胆小, 上课不敢发言,不自信,现在自己 的性格都开始发生变化”
• 学生开始自主学习 • 学生开始质疑 •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历史知识地图, 小短片等) • 学生开始走出学校 • …… • ……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 (1)今天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进行 的,教师之间很少交流,也很少和学校之 外的同行及专家交流。 • (2)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短期、片段、零散 的,很难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改进教学实 践。教师自身也往往缺乏持续改进专业实 践的信息、时间和动机。(美国中小学新 教师五年内的流失率为二分之一)
•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 书长朱慕菊: • (1)江苏省这个项 目设计的眼光是很 有前瞻性的,不是 在现在的教育盘子 里考虑现在的事情 怎么办,而是一个 很有前瞻性的设计。
• (2)课程改革和信息化的进程是分不开的, 如果不考虑网络时代人是怎么样学习的, 就没有所谓的现代化课程,所以信息化和 课程改革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不可能分 开的。
生活和职业 技能 信息/媒体/ 技术素养
核心课程(3R)及 21世纪的主题:全 球意识、公民素养、 环境素养、健康素 养、财经素养
/overview
信息管 理和通 讯工具 知识 社区
知识 建构工具
教师
父母 有着共 同兴趣 的伙伴 学生
个人学 习网络
学生处于中心 位置,他们被 赋权借助于技 术来掌控自己 的学习
信息、 数据和 资源 同伴
专家和 权威资 源
在线导 师和课 程 导师/ 教练
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
模型的主要观点
• (1)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性的环境和工具, 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的内容。 • (2)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资源超越课堂 局限,扩展至各类“教育者”,并且更加 多样、灵活。 • (3)有吸引力、高效的学习体验一定是个 性化的,是依不同的学习者而有所差别的。
培养创新人 才
参与项目的实验学校
• • • • 幼儿园20 小 学45 初 中36 高 中 23
• 总 计 124
专家建议
• 上海市教科院蒋鸣和研究员: • (1)江苏、上海都 是发达地区,我们现 在标准化的均衡配置 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 高水平、多样化的教 育需求,所以必然要 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1、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
NETP :1996/2000/2005/2010 • 1996:克林顿政府推出的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规 划,重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素养 的培养 • 2000:重点在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 的教学应用问题(数字化学习)——到2005年, 美国有99%的学校可以上网,学生与计算机的比 例是5:1
2010《规划》的核心观点
• 技术对教育的改变不是自然而然发 生的,需要精心的设计和有力的推 动
• 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为学生提 供具有吸引力的、参与的学习体 验、学习资源及学习内容,并且 使评价更加全面、真实而有意义。
技术变革教育的指导原则:21世纪的学习框架
学习和创新技能: 批判性思维、交 流、合作、创新
• (4)技术给予了学生掌握自己学习主 动权的机会。
• (5)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中的学 习,学习是终身的,是随时随地的。 技术更是终身学习重要的支柱。
中小 学
大学
研究 生
资源
数据 内容
学习社区
教室
个人 学习 网络
学生
其他教师 专家
教师 家长 青年成长 工作者
技术 支持 人员 导师
在这样一种连通性 教学中,教室是随 时互联的,教师可 以随时使用各种便 利的教学资源和教 学、评估及分析的 工具
2-3年内会对基础教育 产生影响的新技术:
4-5年内会对基础教育 产生影响的新技术:
• • • •
数字出版 学习分析 开放内容 个性化学习
• • • •
3D打印 增强现实 虚拟/远程遥控实验室 可穿戴技术
4、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 展规划(2011-2020年)》
• “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 •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主要指 标是: • (1)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 (2)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 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 • (3)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
创新innovation
融合integration 应用application 起步 initiation 技术 techonology
教育 educationj
王珠祝,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编制及若干问题的讨论,2011年杭州
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变革和转型
王珠珠,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编制及若干问题的讨论,2011年杭州
•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部达 标,主要指标是: • (1)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 • (2)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 (3)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
王珠珠,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编制及若干问题的讨论,2011年杭州
在线 资源
联通性教学模型
几个层面的“联通”
• (1)和学生联通,以激发学习动机, 支持个性化学习
• (2)借助于在线学习社区和内容、 专业知识及活动相联通
• (3)和那些“受到忽视”的群体相 联通
• (4)和那些优秀的专业实践典型相联 通
• (5)和其他同行相联通 • (6)创建自己个性化的专业成长网络
• 2005: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
两大方面的有效应用,强调“以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为中心”,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 的整合
• 2010: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
强调技术支持的评估,提出“技术支持的 学习模型”,倡导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系 统的全方位、整体性变革(而不再是细枝 末节式的修修补补)
• (3)正如技术可以帮助改进学习和评 估一样,技术也可以帮助我们创建有 效的教学,同时能够促进教师持续的 专业发展。
• (4)在技术(尤其是社会网络)的支 持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是合作的、 连贯的和持续的。
2、香港的“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
• 2010年4月由香港地区教育局启动,2014年结束
• (3)我们今天在网络的平台上进行“e学 习”,其核心价值仍然不能够离开人的充 分的、具有个性化的发展。
• (4)很多年以来,在中国的教育文化里头,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中心,说实在的真的是 一个幻想,连理想都不是。 • (5) “e学习”的核心应该聚焦在在网络 环境下,我们用了ipad,用了计算机,或者 用了其他的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在这样一 个时代里面建立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 而使他(她)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更加有质量。
“e学习”平台
http://210.21.236.169:8090/oes/home.action
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及江苏“e学习”实验学校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
• 课例视频1(初中历史): /Home/VideoPlay/e5b77f9080a3-45b9-a676-868ecc1af1d1 • 课例视频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Home/VideoPlay/b1ea07f3dd01-4b75-b14a-4d9cd823735a • 课例视频3(小学语文): /Home/VideoPlay/76a6d718 -fda2-43fd-af4c-e87665c10cb8
信息技术如何推动课堂变革?
——基于江苏“e学习”的思考
梁林梅 副教授 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江苏省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专家工作组成员 lianglinmei@ 2013年6月,宁波
主要内容
• 一、背景 • 二、设计与专家建议 • 三、初步实施 • 四、总结与思考
一、江苏“e学习”项 目提出的背景
2012年3月
2012年8月
2012年10月
E-Learning
机制引领创新
行政引领 志愿实验
专家指导 创造分享
教育主导 社会参与
陆志平,江苏e学习: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重建,2012
项目目标
• • • • • 优化课程形态 更新教材呈现方式 变革教育教学方式 创新评价体系 实现数字化管理
转变人才培 养模式
教育的价值观要突破对功利价值的过度追求, 回归到以人为本,关注育对人本身的价值
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破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 模式,转向滿足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 课堂转型是基础教育变革和转型的突破口,只 有实现课堂转型,才能破解实施素质教育难题
蒋鸣和,数字化学习促进课堂变革,2012年南京
二、江苏“e学习”的设 计及专家建议
•三、江苏“e学习” 的 初步实施
总体状况
• • • • 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 各个学校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小学和初中走在高中的前面 校长重视,信息技术基础发展比较好的 非名校动作快,临着新模式创 新的挑战 • 一些学校的校长比较迷茫(尤其是幼儿园 ) • 新机制下与企业的磨合比较艰难 • 一些学校面临经费问题 • 电教馆(信息技术)和教研室(课程、课 标)缺乏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