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动脉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心脏泵血、血管阻力和血管弹性三个步骤。
第一步:心脏泵血
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心肌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当心室收缩时,血液被推入主动脉,增加了动脉内的压力;而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内的压力下降。
这个过程形成了脉搏,即由心脏每次搏动所产生的血流压力波动。
通常,动脉血压测量时所说的120/80 mmHg中的"120"指的就是收缩压,即心脏收缩时的最高压力。
第二步:血管阻力
在心脏泵血的过程中,血液必须克服血管内的阻力才能够顺利地流向全身。
血管阻力是指血液通过血管时受到的阻碍,主要由外周血管的直径和长度决定。
当外周血管收缩时,阻力增加;反之,当外周血管扩张时,阻力减小。
因此,血管阻力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动脉血压的高低。
第三步:血管弹性
血管的弹性是指血管壁的柔韧性和可伸缩性。
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心脏舒张时能够迅速扩张来吸收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则能够迅速收缩,将血液推向全身。
这种弹性作用可以提供持续的、稳定的血流,同时也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
除了以上三个步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
例如,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的调控、血液的黏稠度等都会对动脉血压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动脉血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心脏泵血、血管阻力和血管弹性等多个因素。
通过这些步骤的调节和平衡,我们的身体才能保持合适的血压水平,促进血液循环和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青年人)
• 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时动脉压达到的 最高值。正常值 (100~120mmHg) •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时动脉压降到的 最低值。正常值 (60~80mmHg) • 脉 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正常 值 (30~40mmHg) • 平均A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 血压的平均值。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 影响因素
(三)血压
• 定义: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 侧压力(侧压强)。 • 测血压时,用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衡量血 压的高低。单位:kPa 或 mmHg。从动脉 到静脉,血压逐渐降低。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搏 出 量 收缩期 射入主 A血量
管壁 承受 张力
收 缩 压 血流 速度
脉 压
舒张 压略
舒张期存 留血量略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jian medical University
(2)心率 舒 张 期
收 缩 期
心 率
舒张 期血 外流
收缩 期血 外流
窦 弓 压 力 感 受 器
孤 束 核
心 交 -感 心交感 N
中枢
心 心 跳 脏 ↓ V 舒 血 张
中枢
缩血管 中枢
-
交 感 缩 血 管 N
A 管 舒 张
回 心 血 量 ↓ 外 周 阻 力 ↓
每 搏 输 出 量 ↓
每 分 输 出 量 ↓
动脉血压的形成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1.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心脏停跳,循环各处压力取得
平衡时所测的压力。 量 血管容量
7mmHg------循环﹥血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2.能量来源:心室射血 动能:推动血流; 势能:扩张大动脉壁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3.基本因素:外周阻力
部分射血能量得以 转 化为势能的必要条 件, 造成血液对管壁 的侧压 力;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4.必要条件:大动脉的弹性 储 器作用
作用:保存势能,缓冲心脏 收缩、舒张时血压的剧烈波 动
小结
1.前提:足够血液充盈 2.基本因素: 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 3.必要因素 :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
生理学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值
收缩压(SBP)
心室收缩时,动脉内压力的最高值,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正常为100-120 mmHg,低于90或高于140 mmHg为异常。
舒张压(DBP): 心室舒张时,动脉内压力的最低值,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正常为 60-80mmHg,低于60或高于90 mmHg为异常。
二维动画-动脉血压的形成
Cm5
展示心室舒张期,左心室变大,随后房室瓣打开。与此同时刚才扩张的动脉管壁弹性回,推动血液继续流向外周。
心室舒张期射血停止,同时大动脉管壁弹性回缩,继续推动血液向外周流动,动脉血压开始下降,降到的最低值为舒张压,正常值为60-80mmHg。但由于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回位和外周阻力的存在,大动脉内仍充盈一定量的血液,因此舒张压仍能保持一定的高度。
镜头编号
主画面
画面镜头说明
配音和字幕同步
备注()
Cm1
镜头由远拉近,聚焦心脏和大动脉,并用颜色分别突出左心室和主动脉。
与心室相通的血管是大动脉。通常医学上说的血压指的是主动脉血压。(标注左心室和主动脉)
镜头主要体现心脏与血管的联通关系
Cm2
动脉血管充盈着血液
心血管系统中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但人体循环系统的平均充盈压只有7mmHg左右。
Cm3
心脏收缩舒张,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形成动脉血压的能量来源是心室肌的收缩和射血,血液流动遇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必要条件。
动态地展示心脏跳动、射血和血液在血打开,血液从左心室射向大动脉,大动脉扩张,少部分血液流向外周。
心室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现为血液的动力,用于推动血液向前流动;另一部分表现为血液对血管壁的测压力,使动脉血管扩张,贮存血液,形成势能,即压强能形成动脉血压。正常时心室收缩所射出的血液,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1/3流向外周,2/3暂时贮存在动脉中,因此收缩期动脉血压升高,升到的最高值成为收缩压,正常值为100-120mmHg。由于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扩张,收缩压不会太高。
片头: 字幕:动脉血压的形成
片尾:(无)动画总时长:2分钟
阐述血压形成原理
阐述血压形成原理
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推送到动脉中引起的压力。
血压的形成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脏泵血原理和血管阻力原理。
心脏泵血原理:心脏是一个具有收缩功能的有机器官,它通过细胞间隙间充满的液体(血液)的高压力释放到相对松弛间隙的一种机制来进行泵血,使血液得以通过血管系统循环流动。
当心脏收缩时,心脏中的心室收缩力会将血液推入主动脉中,引起血压的升高。
随着心脏舒张,心脏中的心室松弛,此时主动脉中的压力会降低。
血管阻力原理:人体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会受到血管壁的阻力,这个阻力叫做血管阻力。
血管阻力取决于血管的直径和血管壁的弹性。
当血管壁收缩或变窄时,血液通过血管的难度增加,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
相反,当血管壁松弛或扩张时,血液通过血管的难度降低,血管阻力减小,血压降低。
综上所述,血压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心脏泵血原理和血管阻力原理来实现的。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推入主动脉中,增加心脏泵血的压力。
同时,血管的直径和弹性也会影响血管阻力,从而改变血压的大小。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PPT演示课件
管壁 承受 张力
收 缩 压 血流 速度
脉 压
舒张 压略
舒张期存 留血量略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2
(2)心率 舒 张 期
收 缩 期
心 率
舒张 期血 外流
收缩 期血 外流
舒张 期存 留血
8
mmHg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脉压 pulse pressure
120
100
80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 1/3脉压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பைடு நூலகம்
9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4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缓冲作用(贮存势能) 收缩期 血液对 收缩 管壁可 管壁张 血 压 扩张性 脉 力 管 压 舒张期 弹 血流快、 舒张 管壁回 性 存留少 压 缩力
15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 体循环平 均充盈压 血压
血管容量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5
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
• 一个前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 盈。 • 二个必要因素: 1)、心脏收缩射血:提供血液流动的势 能和动能。 2)、外周阻力:主要指小、微动脉对血 流的阻力。与动脉血压成正比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阐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
阐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
《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动脉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推动血液在动脉血管中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它是机体循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阐述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
动脉血压的形成可分为心脏收缩期的收缩血压和心脏舒张期的舒张血压。
首先,心脏收缩期的收缩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由左心室向动脉系统推送血液所产生的压力。
心脏收缩开始时,心室肌收缩,导致心室内压力急剧升高。
随着心室肌的收缩,血液被推送到主动脉,使主动脉内的血压迅速升高。
同时,动脉血管的弹性作用将一部分血液储存起来,形成了脉搏波。
这个脉搏波传播至全身血管,使得动脉血管壁产生膨胀与收缩,维持血流的连续性。
然后,心脏舒张期的舒张血压是指心脏舒张(充满血液)时动脉中的血压。
在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造成心室内血压开始下降。
此时,血液自动脉流回心房,导致动脉血压逐渐下降。
舒张血压与收缩血压之间的差值即脉压。
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心脏排血量决定了动脉血压的大小。
心脏排血量受到心脏收缩力的影响。
当心脏收缩力增加时,会增加心室向主动脉推送血液的力度,从而增加动脉血压。
其次,动脉阻力也会影响动脉血压。
当动脉阻力增加时,心脏需要更多的力量将血液推送至全身,从而使动脉血压升高。
此外,血管弹性与舒张期血液回流有关,弹性降低会使舒张血压下降。
由此可见,动脉血压是由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所形成的。
心脏的收缩力、动脉阻力和血管弹性等因素都会对动脉血压产生影响。
合理控制动脉血压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以避免动脉血压异常带来的健康问题。
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
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
动脉血压是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形成的。
一般来说,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力量。
在心脏收缩时,即心脏收缩期(舒张期之后),心室内的血液被推向主动脉。
这个过程称为收缩期。
心室收缩引起的血液流出增加,使得主动脉内的压力急剧上升。
这种高压驱动血液通过主动脉向全身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随着心室收缩结束,心脏进入舒张期。
在这一阶段,心脏肌肉松弛,允许心室重新充盈。
此时,主动脉内的压力开始下降,但仍高于舒张压。
舒张期间,主动脉内的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持续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供血。
血液压力的调节主要依赖于心脏泵血量、血管阻力和血管弹性的相互作用。
心脏泵血量受到心脏收缩力和心脏驱动的影响。
血管阻力则由血管内的平滑肌调节,其程度与血管内的血液量、血液粘稠度和血管壁的弹性有关。
血管弹性则使得血管能够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承受压力变化,并保持一定的血液流动。
总结起来,动脉血压的形成是由心脏泵血量、血管阻力和血管弹性三者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这种相互作用通过维持适当的血压,确保血流成功地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最新编辑ppt
22
3.形成机制
前提 足够的血液充盈 闭合的血流环路
条件 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
心室收缩
↓
射血入主A + 外周阻力 ↓
推血(1/3)流动 + 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18
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主 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心房(大V):≈0
最新编辑ppt
19
最新编辑ppt
20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 (一)动脉血压 1.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Sp) 室缩中期 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
(12.0~18.7Kpa) 舒张压(Dp) 室舒末期
10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一个 循环系统内
前提 的血液充盈
动 形成 两个 心脏射血
脉 血
因素 外周阻力
心输 每搏输出量 出量ຫໍສະໝຸດ 心率压影响血管顺 应性
主、大动脉弹 性贮器作用
Department of Phy最si新ol编og辑y,pFp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1
(1)心脏每搏输出量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 影响因素
最新编辑ppt
1
(三)血压
• 定义: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 侧压力(侧压强)。
• 测血压时,用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衡量血 压的高低。单位:kPa 或 mmHg。从动脉 到静脉,血压逐渐降低。
Department of Phy最si新ol编og辑y,pFp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4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PPT课件
26
二、体 液 调 节 (全身、局部)
(一)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心率;心肌;骨骼肌、肝、心肌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为血管的收缩(除心肌),升高血压 (二)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刺激交感N中枢和其末梢→兴奋→心脏活动加强、Bp升高 (三)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或垂体后叶素)
(一)组成及功能
微A:总闸门,调节血压 和组织液生成。
后微A:分闸。
Cap.前括约肌:分闸,局 部代谢物调节。
真Cap.:营养性血管。
微V:微细的有物质交换 功能。
直捷通路
12
13
七、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 >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24
4.本体感受性反射
• 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有本 体感受器。肌肉收缩时,这些感受器受 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
25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中枢间存在相互作用,即 表现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 配能适应机体当时的功能活动的需要。 例如,当人的情绪愤怒或动物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出现 防御反应。 猫的防御反应表现为瞳孔扩大、竖毛、呼吸加深、 怒叫,最后发展为搏斗或逃跑;伴随防御反应的心血 管整合型式,最具特征性的是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血 压轻度升高。
滤过
重吸收
14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动脉血压的形成进程重要分为以下步调::轮回体系中血液充盈的程度可用轮回体系平均充盈压来暗示,约为0.93kPa(7mmHg),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一个重要身分.心室肌压缩时所释放的能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推进血液流淌,是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扩大(压强能).: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形成进程,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另一个重要身分.:在心舒张期,大动脉产生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改变成推进血液的动能,使血液在血管中持续向前流淌.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时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室压缩射血和血液流向外周所碰到的阻力(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根本身分.心脏压缩所做的功一部分用于流速,一部分产生侧压,但假如没有外周阻力,血液即敏捷向外周流掉,不克不及保持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此外,大动脉的弹性扩大和回缩使压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具有重要缓冲感化.动脉血压是轮回功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都邑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给和心脏的累赘.若动脉血压过低,将引起器官血液供给削减,尤其是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缺少,将导致轻微效果.若血压过高,则心脏和血管的累赘过重.长期高血压患者往往引起心脏代偿性肥大.心功效不全,甚至导致心力弱竭.血管长期受到高压,血管壁本身产生病理性改变,甚至可导致决裂而引起脑溢血等轻微效果,所以保持动脉血压近于正常的相对稳固状况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动脉血压的身分重要有以下五种:⑴每搏输出量:在其他身分不变的情形下,每搏输出量增长,压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脉压加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削减,重要使压缩压降低,脉压减小.⑵心率:心率增长时,舒张压升嵬峨于压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压缩压降低,脉压增大.⑶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嵬峨于压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压缩压的降低,脉压加大.⑷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感化重要起缓冲血压的感化.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感化削弱,压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脉压明显增大.⑸轮回血量和血管体系容量的比例:当血管体系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掉血)则体轮回平均压降低,动脉血压降低.血量不变而血管体系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降低.考点】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身分.【解析】(1)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心射血和外周阻力两种身分的互相感化.心舒缩是按一准时光次序进行的,所以在心动周期的不合时刻,动脉血压的成因不尽雷同,数值也不合.心每压缩一次,即有必定量的血液由心室射入大动脉,同时也有必定量的血液由大动脉流至外周.但是,因为消失外周阻力,在心缩期内,只有大约1/3的血液流至外周,其余2/3被贮消失大动脉内,成果大动脉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加大,从而形成较高的动脉血压.因为大动脉管壁具有弹性,所以当大动脉内血量增长时,迫使大动脉自动扩大,如许,心室压缩作功所供给的能量,除推进血液流淌和升高血压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贮消失大动脉管壁之中.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滞,动脉血压降低,被扩大的大动脉管壁产生弹性回缩,将在心缩期内贮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换为动能,推进血液持续流向外周,并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内仍能保持必定高度.由此可见,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在动脉血压形成中起缓冲感化.(2)影响动脉血压的身分①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长时,压缩压必定升高,舒张压力亦将升高,但是舒张压增长的幅度不如压缩压大.这是因为压缩压增高使动脉中血液敏捷向外周流淌,到舒张期末动脉中存留的血液量固然比每搏输出量增长以前有所进步,但不如压缩压进步的明显.如许因为压缩压进步超显而舒张压增长的幅度不如压缩压大,因而脉压增大.如每搏输出量削减,则重要使压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是以,压缩压重要反应心室射血才能.②心率:若其他身分不变,心跳加速时,舒张期缩短,在短时光内经由过程小动脉流出的血液也削减,因而心舒期末在自动脉内存留下的血液量就较多,乃至舒张压也较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较低,脉压增大.是以,心率改变对舒张压影响较大.③外周阻力:假如其它身分不变,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升高,但重要使舒张压升高超显.因为血液在心舒期流向外周的速度重要取决于外周阻力,因外周阻力加大,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致使心舒期末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流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重要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是以,舒张压重要反应外周阻力的大小.外周阻力过高是高血压的重要原因.④轮回血量与血管容量:正常机体轮回血量与血管容积的顺应,使血管内血液保持必定程度的充盈,以显示必定的压力.如在大掉血时,轮回血量敏捷减小,而血管容量未能响应削减,可导致动脉血压急剧降低,危及性命.故对大掉血患者,急救措施主如果应赐与输血以填补血量.若血管容量增大而血量不变时,如药物过敏或细菌毒素的感化,使全身小血管扩大,血管内血液充盈度降低,血压急剧降低,对这种患者的急救措施是运用血管压缩药物使小血管压缩,削减血管容量,才干使血压回升.⑤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更的感化,即有减小脉压的感化.大动脉的弹性在短时光内不成能有明显变更.在老年人血管硬化时,大动脉弹性减退,因而使压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但因为老年人小动脉常同时硬化,乃至外周阻力增大,使舒张压也经常升高.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晌身分(一)动脉血压的形成在关闭的血汗管体系中,足够的血量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流所碰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根本身分;大动脉弹性对动脉血压具有缓冲感化.在心缩期,因为外周阻力的消失,心室压缩射出的血液只有l/3流到外周,2/3贮消失大动脉内使大动脉扩大,并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力.在心舒期,心室射血固然停滞,但被扩大的大动脉管壁产生弹性回位,使血液保持着对血管壁必定的侧压力,并推进血液持续流淌.(二)影响动脉血压的身分1.搏出量当搏出量增长而心率和外周阻力变更不大时,血压的变更主如果压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加大.这是因为搏出量增长,压缩压升高使动脉血敏捷流向外周,到心舒期末大动脉内存留血量比搏出量增长前增多不明显,故舒张压升高较少.是以,压缩压的高下,重要反应每搏输出量的若干.2.心率当搏出量和其他身分不变时,心率适度加速,心输出量响应增长,血压升高,主如果舒张压升高.这是因为心率加速,心动周期缩短,而心舒期缩短更明显,流向外周的血量削减,心舒期末存留于大动脉的血量相对增多,使舒张压升高.相反,心率减慢,舒张压降低.3.外周阻力若心输出量不变,外周阻力增大,大动脉内的血液不轻易流向外周,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量增长,舒张压明显升高,脉压减小.相反,外周阻力减小,舒张压降低.是以,在心率不变时,舒张压的高下重要反应外周阻力的大小.4.轮回血量与血管容积正常机体轮回血量与血管容积相顺应,使血管内血液保持必定的充盈,血压正常.若轮回血量急剧削减(或大掉血),血管容积不变,动脉血压将急剧降低而危及性命.此时,应进行输液或输血以填补轮回血量,进步动脉血压.若血管容积增大而血量相对不变(如中毒性休克或药物过敏),全身小血管扩大,血液充盈度降低,也可使血压降低.此时,应运用血管压缩药使小血管压缩,削减血管容积,使血压回升.5.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的弹性贮器感化,可使压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因而可缓冲动脉血压,保持必定的脉压.但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可随年纪的增长而降低,其缓冲动脉血压的感化也逐渐削弱,故老年人或动脉硬化者可消失压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如同时伴随小动脉硬化,则压缩压和舒张压均可升高.一. 尿浓缩和稀释的根本进程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在近球小管今后,即在髓袢.远球小管和聚集管内进行的.(一)尿液的稀释尿液的稀释是因为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接收而水不被重接收造成的,这种情形重要产生在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能自动重接收NaCl,对水不通透,故水不被重接收,造成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为低渗液.在体内水过多而抗利尿激素释放被克制时,远曲小管和聚集管对水的通透性异常低,是以,髓袢升支粗段的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和聚集管时,NaCl被持续重接收,而水被少量重接收,故小管液渗入渗出浓度进一步降低,可降低至50mOsm/L,形成低渗尿,造成尿液的稀释.(二)尿液的浓缩尿液的浓缩是因为小管液中的水被重接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造成的.重接收水的动力来自肾髓质的渗入渗出梯度的树立,即髓质的渗入渗出浓度从髓质外层向乳头部不竭升高.肾皮质部组织液的渗入渗出压与血浆相等,而由髓质外层向乳头部深刻,组织液的渗入渗出压逐渐升高,分离为血浆的2.0.3.0和4.0倍,这标明肾髓质的渗入渗出浓度由外向内慢慢升高,具有明显的渗入渗出梯度.在抗利尿激素消失时,远曲小管和聚集管对水的通透性增长,小管液从外髓聚集管向内髓聚集管流淌时,因为渗入渗出感化,水不竭进入高渗的组织间液,使小管液不竭被浓缩而变成高渗液,最后尿液的渗入渗出浓度可高达1200mOsm/L,形成浓缩尿.。
生理学必考问答题题
生理学问答题40题1.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主要是: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势能;其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④钠泵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值和Ca++浓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⑤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2.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的膜电位的一过性波动;2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液中的Na+、Cl-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比细胞外液多;此外,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磷酸盐离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且其它离子也不易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于是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接近于K+外流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①峰电位的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能,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峰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故峰电位的下降支是K+外流所致;②后电位的形成原因: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3.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位点→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4.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充足的循环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和心脏射血每搏输出量,心率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②另一个决定动脉血压的因素是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微动脉口径和血液粘滞度的影响;③同时,大动脉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起缓冲作用;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在心室射血期,心室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大部分用于对大动脉壁的扩张,即以势能形式暂时贮存;在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动能,使血液在心舒期继续向前流动,从而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仍维持在一定水平;故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第二心脏作用对血压具有缓冲作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并将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持续的血液流动;同时,如果仅有心室射血,而不存在外周阻力,则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将全部表现为动能,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因而不能使动脉压升高;在机体内,外周阻力来源于血液向前流动时血流与血管壁的摩擦和血液内部的摩擦;由于小动脉、微动脉对血流有较高的阻力,因此在心缩期内仅1/3血液流至外周,约2/3被暂时贮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主动脉压也随着升高;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弹性回缩,把贮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并使主动脉压在舒张期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大小;②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加大;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④大动脉弹性贮器: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改变不能相应改变时,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5.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时动脉血压有何变化若再分别刺激减压神经向中端中枢端及向心端外周端又会引起什么结果为什么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一般均在迷走神经中上传入中枢,但家兔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却自成一束,在颈部与迷走神经及颈交感神经伴行,称之为减压神经相当于主动脉神经;所以,电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切断后的向中端,其传入冲动相当于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兴奋,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将引起减压反射的加强,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由于减压神经是单纯的传入神经,故刺激其外周端对动脉血压无影响;6..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向心端外周端引起动脉血压变化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一般选择右侧迷走神经进行此项实验刺激心迷走神经外周端即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ACh,ACh 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即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效应;两侧心迷走神经对心脏不同部位的支配有所侧重;一般说,右侧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到窦房结、右心房的大部,因而对心率的影响较大;而左侧迷走神经则主要分布到房室传导系统房室结、房室束、小部分心房肌及心底部的心室肌,对心脏兴奋传导的影响大;在实验中,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其末梢释放的ACh一方面使窦房结细胞在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结果使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另一方面,其4期K+通透性的增加使IK衰减过程减弱,自动去极速度减慢;这两种因素均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因而减慢;刺激强度加大时,可出现窦性停搏,使血压迅速下降;刺激去除后,血压回升;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外周端也可使血压下降,但主要是由于ACh抑制房室交界区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Ca2+内流,使其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兴奋传导速度减慢,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而减慢心率,进而使血压下降;故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出现的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的程度均不如刺激右侧时明显,因而实验时多选用右侧迷走神经;7.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动脉血压有何影响为什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先升高后降低,然后逐渐恢复;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是心率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血管的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受体的分布情况:对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内脏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而对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和心脏冠脉等血管,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常使其舒张,大剂量时才出现缩血管反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开始血液中浓度较高,对心脏和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多,皮肤、肾和胃肠等内脏血管收缩,所以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的代谢,其浓度逐渐降低,对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作用减弱,而对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冠脉血管发生作用,使之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最后肾上腺素逐渐消失,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8.试述肺泡表面张力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肺泡表面张力存在于肺泡气-液界面,能使其表面积尽量缩小的力量;作用:1是构成肺弹性阻力的重要来源;2根据Laplace定律,使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不易稳定;3具有促进肺毛细血管内的水渗透至肺泡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能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作用:1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2能维持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的稳定性;3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9.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氧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氧解离曲线上段:PO27.98~13.3kPa60~100mmHg,可以认为是Hb与O2结合的部分;曲线较平坦,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7.98kPa60mmHg,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氧解离曲线中段:曲线较陡,是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5.32~7.98kPa40~6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因而释放出大量的O2,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氧解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2.0~5.32kPa15~40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的需要;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10.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呼吸变深变慢,这是因为肺扩张反射对吸气抑制所致;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内,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吸气时肺扩张牵拉呼吸道,兴奋肺牵张感受器,冲动沿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气,转入呼气,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和频率;当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家兔吸气不能及时转入呼气,出现吸气延长和加深,变为深而慢的呼吸;11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后,分别吸入CO2和N2时,呼吸运动的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后,分别吸入CO2,均能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为CO2兴奋呼吸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而起作用的,并且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为主;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取消了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后,CO2仍能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运动;吸入N2缺O2或低O2只能通过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而使呼吸运动增强;因此在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吸入N2时可使呼吸运动增强,而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后再吸入N2增强呼吸运动的作用则不明显;12.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以下生理特性:⑴和骨骼肌相比,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⑵具有较大的伸展性;⑶有自发性节律运动,但频率慢且不稳定;⑷具有紧张性,即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⑸对电刺激、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13.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由哪几方面胃肠激素的作用⑴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有的胃肠激素起促进作用,也有的激素起抑制作用;⑵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有些胃肠激素可刺激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有些激素可抑制其他激素的释放,如生长抑素可抑制促胃液素、胰岛素的释放;⑶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 1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各有何生理作用⑴盐酸:盐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③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④与铁和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⑤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⑵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的生物学活性是水解苯丙氨酸或酪氨酸所形成的肽链,使蛋白质水解成眎和胨;⑶粘液:粘液的作用是保护胃粘膜;一方面,它可润滑食物,防止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性损伤;更重要的方面是,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粘液凝胶层,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共同构成了所谓“粘液—HCO3-屏障”;⑷内因子:它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以防止小肠内水解酶对维生素B12的破坏;到达回肠末端时,内因子与粘膜细胞上的特殊受体结合,促进结合在内因子上的维生素B12的吸收,但内因子不被吸收;如果内因子分泌不足,将引起B12的吸收障碍,结果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出现恶性贫血;15简述胰液的成分和它们的生理作用胰液中主要成分是HCO3-和酶类⑴HCO3-:由胰腺内的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HCO3-的作用包括: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防止盐酸对肠粘膜的侵蚀;②为小肠内的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⑵消化酶: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①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二者均无活性;但进入十二指肠后,被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它们的作用相似,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②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它的作用较唾液淀粉酶强;③胰脂肪酶:可将甘油三脂水解为脂肪酸、甘油和甘油一脂;④核酸酶:可水解DNA和RNA 16.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⑴小肠长,约4m;⑵面积大,达200m2,粘膜具有环形皱褶,并有大量绒毛,上面又有微绒毛;⑶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⑷绒毛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丰富;17.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⑴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活动加强,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即使轻微的劳动或运动,都将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时期耗氧量可增加10~20倍;⑵精神活动:当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烦恼、愤怒、恐惧或强烈情绪激动时热量可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不随意肌张力增加,以及某些内分泌激素肾上腺素等释放增加引起;⑶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各种食物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大;⑷环境温度:人处于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稳定,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代谢率都将增加,体温每升高1℃,代谢率将增加13%左右;18.简述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H+的分泌相耦联;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19.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尿量明显增加;因为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引起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减少,因此尿量增多;20.循环血量减少时,醛固酮的分泌有何变化其生理意义如何醛固酮的分泌增加;①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对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肾素释放增加;②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和流经致密斑的Na+量减少,刺激致密斑感受器,引起肾素释放增多;③循环血量减少,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均可直接引起肾素的释放;肾素激活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使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进一步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后二者均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水的重吸收,有利于血压和血容量的恢复;21.给家兔体重2.5kg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5ml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尿量增加;12.5kg家兔血量约为200ml;2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5ml,即进入血液1g葡萄糖,血糖浓度增加500mg/100ml;由此可知,家兔的血糖浓度大大超过肾糖阈;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近端小管完全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造成小管液的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22.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什么1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一般无明显变化;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尿量增多;另外,大量注射生理盐水,使血容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也使尿量增多;2口服生理盐水后,通过消化道吸收入血,过程较为缓慢,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快速、明显的变化;因此,尿量变化不明显;23.大量失血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尿量显著减少;因为1大量失血造成动脉血压降低,当动脉血压降到80mmHg以下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2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对左心房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循环血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2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1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均可使兴奋传导受阻;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性: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相对突触传递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25.叙述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功能;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传入系统;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皮层的第四层;其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其特点是经多次换元,弥散性投射,与大脑皮层无点对点的关系,冲动无特异性;其功能为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26.简述脊休克及其产生机制;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和内脏反射活动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以后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活动可以逐渐恢复,比较简单、原始的反射先恢复,较复杂的反射恢复较迟;内脏反射也能部分恢复;离断水平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将永久丧失;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节,主要是失去从大脑皮层到低位脑干的下行纤维对脊髓的控制作用;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但平时它们是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不易表现出来;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控制既有易化作用,也有抑制作用;27.试述牵张反射的概念、产生机制及类型;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产生机制: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肌梭内螺旋形末梢变形导致Ⅰa类纤维传入冲动增加,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梭外肌收缩;γ运动神经元兴奋不能引起。
动脉血压的形成简答题
动脉血压的形成简答题
【简答题】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1)动脉血压形成:1循环系统内足够血液的充盈量是动脉血压形成前提(平均充盈压)。
2心室射血是动力和关键。
3外周阻力的存在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必要条件。
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使心室间断性射血变为动脉内持续的血流,并缓冲动脉压力的变化。
(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增大。
2心率心率增加时,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显著,脉压比心率增加前减小。
3外周阻力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时,阻止动脉血液流向外周,使心舒期末动脉内血量增加。
此外,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因此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以舒张压增加为主,故脉压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心室内压的波动幅度。
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动脉血压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故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改变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必然降低,使动脉血压降低。
如果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量增大时,也会造成动脉血压下降。
血压的形成过程
血压的形成过程引言血压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血压形成的过程。
血压的定义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推动血液流动到动脉血管壁上产生的压力,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值。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mmHg和舒张压70-90mmHg。
血压形成的过程血压的形成与心脏的收缩和血管的阻力有密切关系。
以下是血压形成的过程:1. 心脏收缩: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经由主动脉进入动脉系统。
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将血液推入动脉,导致动脉内的血液受到压力的作用。
2. 动脉的弹性:动脉是血压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动脉具有弹性,当心脏收缩时,动脉会膨胀以容纳更多的血液,形成收缩压。
而在心脏舒张期间,动脉又会恢复原状,将血液推向全身,形成舒张压。
3. 血管阻力:血管阻力是指血液通过血管时遇到的阻碍。
血管阻力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血液的黏稠度、血管的直径和血管壁的弹性。
当血管阻力增加时,心脏必须更加用力地收缩才能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导致血压升高。
4.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在调节血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则会降低血压。
5. 肾脏调节:肾脏还可以通过调节体液的体积和质量来影响血压。
当肾脏感知到血压过高时,会通过排尿增加体液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
结论血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心脏、血管、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血压形成的过程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刘学智, 陈, 殷军, 等. 血液循环.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Hall, J.E.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5.。
生理学必考问答题40题
生理学问答题40题1、试述钠泵得本质、作用与生理意义、钠泵就是镶嵌在膜得脂质双分子层中得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得活性,其本质就是Na+-K+依赖式ATP酶得蛋白质。
作用就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得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得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得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与保持膜内高K+与膜外高Na+得不均衡离子分布。
其生理意义主要就是:①钠泵活动造成得细胞内高K+就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得必要条件。
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与细胞容积得相对稳定。
③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Na+、K+在细胞内外得浓度势能。
其就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得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得其它耗能过程利用,就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得动力。
④钠泵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值与Ca++浓度得稳定有重要意义。
⑤影响静息电位得数值。
2. 什么就是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它们就是怎样形成得?(1)静息电位就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得电位差、动作电位就是膜受到一个适当得刺激后在原有得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得膜电位得一过性波动。
(2)静息电位得形成原因就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得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液中得Na+、Cl—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比细胞外液多。
此外,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得通透性极低、故K+能以易化扩散得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磷酸盐离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且其它离子也不易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于就是随着K+得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得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就是由K+外流形成得,接近于K+外流得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与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与正后电位。
①峰电位得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得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就是造成膜内负电位得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得较高浓度势能, 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11.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循环系统中血液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2均充盈压来表示,约为0.93kPa(7mmHg),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32.心脏射血: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一个主要因素。
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4能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是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5对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扩张(压强能)。
63.外周阻力: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形成过程,是形成动脉血7压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84.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在心舒张期,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又9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推动血液的动能,使血液在血管中继续向前流动。
101112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时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心室收缩射血和血液流向13外周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
心脏收缩所做的14功一部分用于流速,一部分产生侧压,但如果没有外周阻力,血液即迅速向外15周流失,不能保持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此外,大动脉的弹性扩张和回缩使16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具有重要缓冲作用。
17动脉血压是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器18官的血液供应和心脏的负担。
若动脉血压过低,将引起器官血液供应减少,尤19其是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将导致严重后果。
若血压过高,则心脏20和血管的负担过重。
长期高血压患者往往引起心脏代偿性肥大、心功能不全,21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血管长期受到高压,血管壁本身发生病理性改变,甚至可22导致破裂而引起脑溢血等严重后果,所以保持动脉血压近于正常的相对稳定状23态是十分重要的。
2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25⑴每搏输出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26较舒张压明显,脉压加大。
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27减小。
28⑵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
反之,心29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30⑶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
31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脉压加大。
32⑷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
当大动33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脉压明显增大。
34⑸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35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
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36动脉血压也将下降。
37383940考点】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
41【解析】(1)动脉血压的形成。
42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心射血和外周阻力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心舒缩43是按一定时间顺序进行的,所以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刻,动脉血压的成因不尽44相同,数值也不同。
45心每收缩一次,即有一定量的血液由心室射入大动脉,同时也有一定量46的血液由大动脉流至外周。
但是,由于存在外周阻力,在心缩期内,只有大约471/3的血液流至外周,其余2/3被贮存在大动脉内,结果大动脉内的血液对血管48壁的侧压力加大,从而形成较高的动脉血压。
由于大动脉管壁具有弹性,所以49当大动脉内血量增加时,迫使大动脉被动扩张,这样,心室收缩作功所提供的50能量,除推动血液流动和升高血压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贮存在大动51脉管壁之中。
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止,动脉血压下降,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52生弹性回缩,将在心缩期内贮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换为动能,推动血液53继续流向外周,并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内仍能维持一定高度。
由此可见,大动54脉管壁的弹性在动脉血压形成中起缓冲作用。
55(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56①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时,收缩压必然升高,舒张压力亦将57升高,但是舒张压增加的幅度不如收缩压大。
这是因为收缩压增高使动脉中血58液迅速向外周流动,到舒张期末动脉中存留的血液量虽然比每搏输出量增加以59前有所提高,但不如收缩压提高的明显。
这样由于收缩压提高明显而舒张压增60加的幅度不如收缩压大,因而脉压增大。
如每搏输出量减少,则主要使收缩压61降低,脉压减小。
因此,收缩压主要反映心室射血能力。
62②心率:若其他因素不变,心跳加快时,舒张期缩短,在短时间内通过63小动脉流出的血液也减少,因而心舒期末在主动脉内存留下的血液量就较多,64以致舒张压也较高,脉压减小。
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较低,脉压增大。
65因此,心率改变对舒张压影响较大。
66③外周阻力: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升高,但主67要使舒张压升高明显。
因为血液在心舒期流向外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外周阻力,68因外周阻力加大,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致使心舒期末存留在大动脉内的69血流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主要使舒张压70降低。
脉压增大。
因此,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外周阻力过高是高71血压的主要原因。
72④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正常机体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适应,使血管73内血液保持一定程度的充盈,以显示一定的压力。
如在大失血时,循环血量迅74速减小,而血管容量未能相应减少,可导致动脉血压急剧下降,危及生命。
故75对大失血患者,急救措施主要是应给予输血以补充血量。
若血管容量增大而血76量不变时,如药物过敏或细菌毒素的作用,使全身小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液充77盈度降低,血压急剧下降,对这种患者的急救措施是应用血管收缩药物使小血78管收缩,减少血管容量,才能使血压回升。
79⑤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80即有减小脉压的作用。
大动脉的弹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明显变化。
在老年人81血管硬化时,大动脉弹性减退,因而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82但由于老年人小动脉常同时硬化,以致外周阻力增大,使舒张压也常常升高。
83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晌因素84(一)动脉血压的形成85在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足够的血量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射血产86生的动力和血流所遇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因素;大动脉87弹性对动脉血压具有缓冲作用。
在心缩期,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心室收缩射88出的血液只有l/3流到外周,2/3贮存在大动脉内使大动脉扩张,并对血管壁产89生侧压力。
在心舒期,心室射血虽然停止,但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90位,使血液保持着对血管壁一定的侧压力,并推动血液继续流动。
91(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921.搏出量当搏出量增加而心率和外周阻力变化不大时,血压的变化主93要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加大。
这是由于搏出量增加,收缩94压升高使动脉血迅速流向外周,到心舒期末大动脉内存留血量比搏出量增加前95增多不明显,故舒张压升高较少。
因此,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96的多少。
972.心率当搏出量和其他因素不变时,心率适度加快,心输出量相应增98加,血压升高,主要是舒张压升高。
这是由于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而心99舒期缩短更显著,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心舒期末存留于大动脉的血量相对增100多,使舒张压升高。
相反,心率减慢,舒张压降低。
1013.外周阻力若心输出量不变,外周阻力增大,大动脉内的血液不易流102向外周,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量增加,舒张压明显升高,脉压减小。
103相反,外周阻力减小,舒张压下降。
因此,在心率不变时,舒张压的高低主要104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054.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正常机体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相适应,使血管106内血液保持一定的充盈,血压正常。
若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或大失血),血管107容积不变,动脉血压将急剧下降而危及生命。
此时,应进行输液或输血以补充108循环血量,提高动脉血压。
若血管容积增大而血量相对不变(如中毒性休克或109药物过敏),全身小血管扩张,血液充盈度降低,也可使血压下降。
此时,应110使用血管收缩药使小血管收缩,减少血管容积,使血压回升。
1115.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可使收缩压不致过高,112舒张压不致过低,因而可缓冲动脉血压,维持一定的脉压。
但大动脉管壁的弹113性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其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也逐渐减弱,故老年人或动114脉硬化者可出现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如同时伴有小动脉硬化,115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可升高。
116117118119一、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120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在近球小管以后,即在髓袢、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内进行121的。
122(一)尿液的稀释123尿液的稀释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被重吸收造成的,这种情124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
125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NaCl,对水不通透,故水不被重吸收,造成髓袢126升支粗段小管液为低渗液。
在体内水过多而抗利尿激素释放被抑制时,远曲小127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非常低,因此,髓袢升支粗段的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128和集合管时,NaCl被继续重吸收,而水被少量重吸收,故小管液渗透浓度进一129步下降,可降低至50mOsm/L,形成低渗尿,造成尿液的稀释。
130131(二)尿液的浓缩132尿液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造成的。
133重吸收水的动力来自肾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建立,即髓质的渗透浓度从髓质外134层向乳头部不断升高。
135肾皮质部组织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而由髓质外层向乳头部深入,组织液136的渗透压逐渐升高,分别为血浆的2.0、3.0和4.0倍,这表明肾髓质的渗透浓137度由外向内逐步升高,具有明显的渗透梯度。
138在抗利尿激素存在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小管液从外髓139集合管向内髓集合管流动时,由于渗透作用,水不断进入高渗的组织间液,使140小管液不断被浓缩而变成高渗液,最后尿液的渗透浓度可高达1200mOsm/L,形141成浓缩尿。
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