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汽蚀计算

合集下载

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

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

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是液体泵设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在液体泵的设计和选择中,必需要计算出这两个参数,以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汽蚀现象,同时也要保证设备能够正常、高效地工作。

在液体泵设备运行过程中,液体的流动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压力、液体性质和泵的设计结构等因素。

在液体的流动速度超过一定数值后,液体中的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界面会产生泡沫,使得泵的效率下降甚至造成气蚀。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根据液体的性质和泵的设计参数来计算出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

对于计算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泵的设计参数和液体的性质来确定。

其中,有效汽蚀余量是指在泵的正常工作条件下,液体的流动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泵的进口压力低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力的余量。

而必需汽蚀余量则是指在泵的设计工况下,液体的流动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泵的进口压力低于气蚀能够发生的压力的余量。

通常情况下,计算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需要根据具体的泵的设计参数和液体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一般情况下,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1. 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有效汽蚀余量 = (Ps - Pv) / ρg其中,Ps为液体在泵进口处的静压;Pv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2. 必需汽蚀余量计算公式:必需汽蚀余量 = (Ps - Pv') / ρg其中,Pv'为液体在泵进口处的蒸汽压力。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到液体在泵中运动时的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数值。

这些数值可以为设备的选择和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从个人角度来看,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计算是液体泵设备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只有在有了准确的计算结果之后,才能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汽蚀现象,并且能够满足工作要求。

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以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重要的计算公式。

泵的汽蚀余量是指泵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汽蚀程度,它是衡量泵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当泵的汽蚀程度超过其汽蚀余量时,就会发生汽蚀现象,导致泵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因此,准确计算泵的汽蚀余量对于确保泵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如下:汽蚀余量 = H - Hs其中,H为泵的静水头,也就是泵入口处的液位高度;Hs为泵的汽蚀余量,是泵性能曲线上的汽蚀余量值。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先测量或估算出泵的静水头H,这个值可以通过测量液位高度或使用水泵选型软件来获取。

而泵的汽蚀余量Hs则需要根据泵的性能曲线来确定。

泵的性能曲线是描述泵的性能参数随流量变化的曲线图,通常由泵的制造商提供。

性能曲线上的汽蚀余量值Hs对应着不同流量点上泵的汽蚀余量。

我们可以根据泵的性能曲线,找到所需流量下的汽蚀余量值Hs,然后代入计算公式即可得到泵的汽蚀余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将泵的汽蚀余量与泵的工作点进行比较,以判断泵是否存在汽蚀风险。

如果泵的汽蚀余量大于工作点对应的汽蚀程度,那么泵的运行是安全的。

反之,如果汽蚀余量小于工作点的汽蚀程度,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改变泵的进口高度、增加进口管道直径等,以减小汽蚀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泵的汽蚀余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随着泵的工况和运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我们需要重新计算泵的汽蚀余量,并根据计算结果来调整泵的运行参数,以确保泵的安全运行。

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泵的运行安全性。

通过准确计算泵的汽蚀余量,并与实际工作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汽蚀问题,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理解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有所帮助。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

汽蚀余量[]基本概念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临界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汽蚀现象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xx,不能正常工作。

[]汽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NPSH(汽蚀-汽蚀余量)

NPSH(汽蚀-汽蚀余量)
NPSHr= 4 mH2O
避免汽蚀的方法
汽蚀发生的条件: NPSHa<=NPSHr 泵汽蚀
NPSHa-Q曲线
H
H-Q曲线
避免汽蚀的方法:
(1) 选择低NPSHr泵型 (2) 提高装置汽蚀余量NPSHa
NPSHr-Q曲线
汽蚀界限
无汽蚀区 Q
汽蚀区
避免汽蚀的方法 ---降低NPSHr
选择低NPSHr泵型:
计算公式: NPSHa=
pa gρ
pa
+hg- hc pa gρ
pv gρ pv hg
hg = NPSHr 计算实例: hg = NPSHr -
+hc+ gρ
假定: pa =1 bar=10 mH2O
hc = 4 mH2O
pa gρ
+hc+ gρ
pv
= 4-10+4+7.15 = 5.15 m
pv= 0.715 bar=7.15 mH2O (90 OC清水饱和蒸汽压)
汽蚀发生条件
H
H-Q曲线
NPSHa-Q曲线
NPSHa=NPSHr 泵汽蚀
汽蚀界限
NPSHa<NPSHr 泵严重汽蚀
NPSHa>NPSHr 泵无汽蚀
NPSHr-Q曲线
无汽蚀区 Q
汽蚀区
NPSHa与安装高度hg的计算
(吸上装置—任意压力pc)
计算公式: NPSHa= hg =
pc
gρ pc gρ
- hg- hc pv gρ
NPSHa与安装高度hg的计算
(吸上装置—大气压力pa)
计算公式: NPSHa= hg =
pa
gρ pa gρ

汽蚀余量npsh

汽蚀余量npsh

汽蚀余量npsh
汽蚀余量(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简称NPSH)是指给定的流量条件下,泵入口处的压力和液体的蒸发压力之间的差值。

它是判断泵是否会发生汽蚀的重要指标。

汽蚀是指液体在泵的吸入侧形成气蚀现象,导致泵的性能降低甚至损坏。

当液体在泵的吸入侧形成负压时,液体中的溶解气体会析出形成气泡,进而引起气蚀。

而汽蚀余量则是指泵入口处的压力减去蒸发压力后剩余的压力值。

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为:
NPSH = P - Pvap - (h1 - h0) * g/ρ
其中,P为泵入口处的压力,Pvap为液体的蒸发压力,h1为泵入口处的液面高度,h0为液体自由面到泵入口处的垂直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ρ为液体密度。

当NPSH大于泵的汽蚀余量要求时,泵不会发生汽蚀。

汽蚀余量是评估泵的抗汽蚀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泵的汽蚀余量要求越高,泵的抗汽蚀能力越强。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泵发生汽蚀,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泵的入口压力、减小液体的蒸发压力、提高液体的进口流速等。

在选择泵的时候也要考虑液体的特性以及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

泵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

泵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

泵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
泵汽蚀余量是指泵在工作时避免因汽蚀而造成设备损坏的安全
余量。

计算泵汽蚀余量的方法和公式如下:
1. 根据NPSHr值计算,NPSHr(净正吸入压力余量)是指泵在
额定工况下所需的最小净正吸入压力,通常由泵的性能曲线给出。

NPSHr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由泵的制造商提供。

计算泵汽蚀余
量时,需要首先确定工作条件下的NPSHr值,然后结合系统设计工
况和液体性质等因素,计算出泵的实际NPSHa(净正吸入压力)值。

泵汽蚀余量即为NPSHa与NPSHr之差,通常建议保留一定的安全余量,以确保泵在工作时不会发生汽蚀。

2. 计算公式:泵汽蚀余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NPSH余量 = NPSHa NPSHr.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泵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常建议在计算得到的泵汽蚀余量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安全余量,具
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确定。

同时,还需要注意在计算
过程中考虑液体的温度、气体含量、管道阻力等因素对NPSH的影响,
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泵汽蚀余量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是基于NPSH的理论和实验数据,通过对泵的实际工况和系统参数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泵在工作时不会受到汽蚀的影响,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汽蚀余量[]基本概念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临界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汽蚀现象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因为某种原因,后的某处).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xx,不能正常工作。

[]汽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

汽蚀余量[]基本概念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临界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汽蚀现象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xx,不能正常工作。

[]汽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泵汽蚀余量计算

泵汽蚀余量计算

泵汽蚀余量计算泵汽蚀余量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计算任务,它对于保障泵站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泵汽蚀余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技术。

泵汽蚀是指当液体在泵体中产生过高的负压时,液体中的气体会析出形成气泡,随后这些气泡在高压区域被瞬间压缩,从而导致水力冲击和机械振动,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系统故障。

为了防止泵汽蚀发生,就需要进行泵汽蚀余量计算。

泵汽蚀余量是指在给定工况下,泵站所需的最小净正吸入真空度与实际装置可提供真空度之差。

也就是说,泵汽蚀余量表示了泵站在吸入条件下能够承受的最低真空度。

泵汽蚀余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泵站的设计参数,包括泵的流量、出口压力、扬程等;二是考虑泵站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液体的温度、粘度、气体溶解度等。

综合这些因素,泵汽蚀余量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公式或者计算软件来得到。

在进行泵汽蚀余量计算时,需要首先确定泵的性能曲线,即根据泵的设计参数绘制出流量-扬程曲线和流量-功率曲线。

然后,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出泵站的工作点,即流量和扬程的具体数值。

接下来,根据环境条件确定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和气体溶解度等参数。

最后,根据一些公式或者计算软件,进行泵汽蚀余量的计算。

泵汽蚀余量计算结果的意义在于为泵站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计算得到的泵汽蚀余量,可以判断泵站是否存在泵汽蚀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泵站的安全运行。

同时,在泵站的设计和改造中,也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对泵的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泵汽蚀余量,提高泵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泵汽蚀余量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它对于保障泵站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准确的参数,可以得到可靠的计算结果,为泵站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泵汽蚀余量的计算,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计算,以确保泵站的安全运行。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

汽蚀余量计算方法和例子

汽蚀余量[编辑本段]基本概念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 )r。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A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临界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编辑本段]汽蚀现象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编辑本段]汽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 )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NPSHa 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 ------- 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 ――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 (1.1 〜1.5 ) NPSHc。

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有效汽蚀余量是指在泵运行时,泵轮叶片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和离心力产生的压力差,使得液体在泵轮叶片上形成气蚀孔洞的最大深度。

有效汽蚀余量是泵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泵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因此,准确计算有效汽蚀余量对于泵的设计和使用非常重要。

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是根据泵的运行参数和液体性质推导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1. 有效汽蚀余量的定义在泵运行时,泵轮叶片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和离心力产生的压力差,使得液体在泵轮叶片上形成气蚀孔洞。

当气蚀孔洞的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泵的性能下降和损坏。

因此,为了保证泵的正常运行,需要确定一个最大的气蚀孔洞深度,即有效汽蚀余量。

有效汽蚀余量的定义如下:在泵的设计和使用中,为了保证泵的正常运行,需要确定一个最大的气蚀孔洞深度,即有效汽蚀余量。

有效汽蚀余量是指在泵运行时,泵轮叶片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和离心力产生的压力差,使得液体在泵轮叶片上形成气蚀孔洞的最大深度。

2. 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泵的设计和使用中,需要确定一个最大的气蚀孔洞深度,即有效汽蚀余量。

有效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如下:Hs = H - Hc - Hf - Hg其中,H为泵的总扬程,Hc为泵的临界汽蚀余量,Hf为泵的摩擦扬程,Hg为泵的重力扬程。

2.1 泵的总扬程泵的总扬程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将液体从低处输送到高处所需的能量。

泵的总扬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H = Hs + Hf + Hg + Hr其中,Hs为泵的静止扬程,即液体从泵入口到泵轮叶片的距离;Hf 为泵的摩擦扬程,即液体在泵内摩擦损失的能量;Hg为泵的重力扬程,即液体从泵出口到出口高度的能量;Hr为泵的回路扬程,即液体在回路中的能量损失。

2.2 泵的临界汽蚀余量泵的临界汽蚀余量是指泵在运行时,液体中的气体达到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液体开始汽蚀的最小深度。

泵的临界汽蚀余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Hc = (Pv - Ps) / ρg其中,Pv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Ps为液体的实际蒸汽压力,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泵的汽蚀余量计算

泵的汽蚀余量计算

泵的汽蚀余量计算
1.静水位与工作水位之差:静水位是指泵吸水时源头水位的高度,工作水位是指泵运行时的水位高度。

静水位与工作水位之差应该大于等于泵的汽蚀余量,以确保泵能正常工作。

2.泵入口压力:泵入口压力越高,泵的汽蚀余量就越小。

因此,计算汽蚀余量时需要考虑泵的入口压力,并将其纳入计算公式中。

3.泵的设计参数:泵的设计参数包括泵的额定流量、额定扬程和额定功率。

这些参数也会对汽蚀余量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可用于计算泵的汽蚀余量:
汽蚀余量=随着泵的工作所带来附加泵入口流速压力度量+额定扬程-单位质量泵入口水位能量
其中:
随着泵的工作所带来附加泵入口流速压力度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附加泵入口流速压力度量=14.2*Q/D
其中,Q为泵的额定流量(m³/s),D为泵入口管道直径(m)。

单位质量泵入口水位能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单位质量泵入口水位能量=g*(h-H)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9.8m/s²),h为泵入口静水位(m),H为泵的额定扬程(m)。

请注意,在计算中应该使用相应的物理单位,并注意物理量之间的换
算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计算方法只能作为初步参考,具体计算还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泵型号进行调整。

此外,在计算汽蚀余量时,还需要
考虑其他因素,如泵的设计特性、管道摩擦等。

总之,泵的汽蚀余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对泵特性的了解,可以准确地
确定泵的汽蚀余量,保证泵的正常运行。

泵的汽蚀计算

泵的汽蚀计算

一、离心泵的汽蚀现象离心泵的汽蚀现象是指被输送液体由于在输送温度下饱和蒸汽压等于或低于泵入口处(实际为叶片入口处的)的压力而部分汽化,引起泵产生噪音和震动,严重时,泵的流量、压头及效率的显著下降,显然,汽蚀现象是离心泵正常操作所不允许发生的。

避免汽蚀现象发生的关键是泵的安装高度要正确,尤其是当输送温度较高的易挥发性液体时,更要注意。

二、离心泵的安装高度Hg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是指泵入口处压力p1可允许达到的最大真空度而实际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值并不是根据式计算的值,而是由泵制造厂家实验测定的值,此值附于泵样本中供用户查用。

位应注意的是泵样本中给出的Hs值是用清水为工作介质,操作条件为20℃及及压力为1.013×105Pa时的值,当操作条件及工作介质不同时,需进行换算。

(1)输送清水,但操作条件与实验条件不同,可依下式换算Hs1=Hs+(Ha-10.33)-(Hυ-0.24)(2)输送其它液体当被输送液体及反派人物条件均与实验条件不同时,需进行两步换算:第一步依上式将由泵样本中查出的Hs1;第二步依下式将Hs1换算成H?s2 汽蚀余量Δh对于油泵,计算安装高度时用汽蚀余量Δh来计算,即用汽蚀余量Δh由油泵样本中查取,其值也用20℃清水测定。

若输送其它液体,亦需进行校正,详查有关书籍。

从安全角度考虑,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值应小于计算值。

又,当计算之Hg为负值时,说明泵的吸入口位置应在贮槽液面之下。

例2-3某离心泵从样本上查得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5.7m。

已知吸入管路的全部阻力为1.5mH2O,当地大气压为9.81×104Pa,液体在吸入管路中的动压头可忽略。

试计算:(1)输送20℃清水时泵的安装;(2)改为输送80℃水时泵的安装高度。

解:(1)输送20℃清水时泵的安装高度已知:Hs=5.7mHf0-1=1.5mu12/2g≈0当地大气压为9.81×104Pa,与泵出厂时的实验条件基本相符,所以泵的安装高度为Hg=5.7-0-1.5=4.2m。

泵汽蚀余量计算公式(一)

泵汽蚀余量计算公式(一)

泵汽蚀余量计算公式(一)泵汽蚀余量计算公式在泵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液体中的气体含量过高而导致泵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被称为泵汽蚀。

泵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泵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面对气体含量的最大限度。

下面将列举相关计算公式,并通过例子进行解释说明。

1. 静态汽蚀余量计算公式静态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泵在静态情况下能够面对气体含量的最大限度。

该公式如下:H_s = (P_v - P_a) / (ρ_g - ρ_l)其中,H_s 表示静态汽蚀余量(单位:米),P_v 表示液体饱和蒸气压力(单位:帕斯卡),P_a 表示大气压力(单位:帕斯卡),ρ_g 表示气体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ρ_l 表示液体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

例子:假设液体饱和蒸气压力为 10000 帕斯卡,大气压力为101325 帕斯卡,气体密度为千克/立方米,液体密度为 1000 千克/立方米,代入公式后计算得到静态汽蚀余量为米。

2. 动态汽蚀余量计算公式动态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泵在动态情况下能够面对气体含量的最大限度。

该公式如下:H_d = m * C * q^2 / (2 * g * A)其中,H_d 表示动态汽蚀余量(单位:米),m 表示液体质量流量(单位:千克/秒),C 表示阻力系数,q 表示泵的流量(单位:立方米/秒),g 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米/秒^2),A 表示进口断面积(单位:平方米)。

例子:假设液体质量流量为 10 千克/秒,阻力系数为,泵的流量为立方米/秒,重力加速度为米/秒^2,进口断面积为平方米,代入公式后计算得到动态汽蚀余量为米。

3. 小汽蚀余量计算公式小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泵在小汽蚀情况下能够面对气体含量的最大限度。

该公式如下:H_c = γ * N * Q^2 / (g * H^2)其中,H_c 表示小汽蚀余量(单位:米),γ 表示气体比热容(单位:焦耳/千克·开尔文),N 表示泵的转速(单位:转/秒),Q 表示泵的流量(单位:立方米/秒),g 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米/秒^2),H 表示泵的扬程(单位:米)。

水泵气蚀的基本计算

水泵气蚀的基本计算

水泵气蚀的基本计算离心泵的汽蚀余量汽蚀余量是指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超过汽化压头的富裕能量(国外有的文献称为NPSH )γγVs P gP h c-+=∆2211(1)式中1p —泵进口处的绝对压力, kgf/㎡cs 1—泵进口处截面上的液体平均速度,m/sv p —液体在相应温度下的汽化压力,kgf/㎡ γ—液体重度,kgf/m 3 g —重力加速度,m/s 2 1) 必需汽蚀余量当泵进口处的绝对压力减小到γγυpp p ∆=-min 1时(γp ∆—泵进口处至泵内压力最低区之间的压头损失),即为泵发生汽蚀的临界条件。

为了使泵不发生汽蚀,泵进口处所必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头的能量即为必需汽蚀余量r h ∆(亦称最小汽蚀余量)gCp ph s r 221min1+-=∆γυm (2)由于计算γυp p-min1(或γp ∆)值很困难,通常rh∆均由制造厂通过试验得出。

必需汽蚀余量与泵的吸入装置无关,由泵本身的汽蚀性能决定。

2) 装置汽蚀余量吸入装置系统给予泵进口处超过汽化压头的能量称为装置汽蚀余量a h ∆。

为了使泵不发生汽蚀,a h ∆必须至少等于r h ∆。

在装置设计上应适当增加ah ∆作为安全量。

gc y p p p h siva a 2211+++-=∆γγm (3) 或sls vs a h Z p p h ++-=∆γm (4)式中a p —大气压力(绝对),kgf/㎡1p —截面(泵进口处前面的管道)处压力表指示的表压kgf/㎡。

低于大气压力时用负,高于大气压力时用正s p —吸入自由液面上的绝对压力kgf/㎡。

敞开液面为大气压力a p ;封闭容器内为该液体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apv p —截面(泵进口处前面的管道—管道中心高于、低于、或等于泵的中心)处液体在相应温度下①的饱和蒸汽压(绝对)kgf/㎡。

如果液体是碳化氢(烃)的混合物,应采用由混合物中各蒸汽分压所组成的混合饱和蒸汽压, SZ ,S Y — 分别为吸入液面和压力表至基准面(小泵为泵的水平中心线、大泵为泵叶轮顶部水平面)的垂直距离,m 。

离心泵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离心泵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离心泵有效汽蚀余量计算
1 2 3 4 5 6 ρ △h P0 Pv Hf NPSHa 操作温度下介质密度,Kg/m3 泵入口液面与泵叶轮中心距离,m 泵入口液面处绝对压力,kPa 操作温度下介质的蒸汽压,kPa 泵吸入口管道阻力损失,m 泵有效汽蚀余量,m
备注:灌注时△h取正,吸上时△h取负。
Hf计算
△P1 △Pe1 K g γ Hf λ ξ u d 吸入器出口至泵吸入口之间的正常流量下管道摩擦压力降 (包括管件、阀门等)kPa, 正常流量下泵吸入管道上设备压力降(包括设备管口压力 降等)kPa 泵流量安全系数,为泵的设计流量与泵的正常流量之比 重力加速度,9.807m*s-2 泵进口条件下液体的相对密度 泵吸入口管道阻力损失 管道摩擦系数,(湍流) 局部阻力系数(管件,阀门,设备管口) 泵入口管流速.m/s 泵入口管内径,m
Kg/m3 m kPaபைடு நூலகம்kPa m m
-1.23111
h取正,吸上时△h取负。
f计算
∆������_1=(������ ������/������+������)∙(������������ ^2)/2÷1000
∆������_2=������∙(������������^2)/2÷1000
86.82555 0 1 9.087 1.02
l Q μ Re
泵入口管长度,m 体积流量,m3/h 介质粘度,Pa*s 雷诺准数
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1020 0 101.325 19.91 9.367568
������������������������������=(������_0−������_������)/������������± ∆ℎ−
������_������=((∆������_1+∆������_1 )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的汽蚀
一、 汽蚀现象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
p1吸入口容器上面的压力pa(G)100000pv
汽化压力(在工作温度时)pa(G)70000可以查工作介质在工作温度时饱和压
ρ
密度Kg/m31000g
重力加速度9.8s
安装高度m 3HV1
吸入管路阻力损失m 1NPSHa
装置汽蚀余量m 5.06122449p1
吸入口容器上面的压力pa(G)100000pv
汽化压力(在工作温度时)pa(G)70000ρ
密度Kg/m31000g
重力加速度9.8s
安装高度m 4HV1
吸入管路阻力损失m 1NPSHa 装置汽蚀余量m -1.93877551吸上装置倒灌装置
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
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