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下面将对常用危化品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酸碱类物质:酸碱类物质具有腐蚀性,能够损伤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应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并确保通风良好的环境。
同时,应远离明火和其他易燃材料。
2.氧化剂:氧化剂能够加速燃烧和氧化反应,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在处理和储存氧化剂时,需要与易燃物分开存放。
同时,应注意保持通风,并远离明火和热源。
3.可燃物:可燃物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处理和存储可燃物时,应采取防火措施,避免与氧化剂和火源接触。
同时,要确保储存区域通风良好,并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
4.有毒气体:有毒气体能够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如中毒和窒息。
在接触有毒气体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并确保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注意及时疏散人员,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5.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
在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必须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和规定,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护目镜和手套。
6.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易燃性和毒性,可能引发火灾和中毒。
在接触挥发性有机物时,应保持通风,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同时,要避免与明火和热源接触,并注意储存和处理的温度控制。
7.麻醉剂和致幻剂:麻醉剂和致幻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具有镇静、催眠和幻觉效果。
在处理和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安全使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
在处理和储存常用危化品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储存区域选择:选取离居民区、水源和火源远离的储存区域,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储存。
2.安全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面罩等,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3.安全操作指南: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化学品、防火措施、泄漏处理、紧急应急措施等。
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
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化工生产是一种高危险的行业,因为化工生产中常常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加工、运输和使用,这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特性,会对人身安全、生产装备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火灾是化工生产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因为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引发爆炸,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以下是针对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的一些阐述。
一、火灾爆炸危险原因火灾爆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常看到的一种原因是由于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包括电气设备本身的故障和过负荷使用、线路设计不合理、短路等问题。
化工生产现场的火灾常常是因为电气设备引起的。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生产过程中物质的燃烧和爆炸、液体泄漏和蒸发、静电电荷的聚积等等。
这些因素同时存在,使火灾爆炸危险增加。
二、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在化工生产中,火灾和爆炸是严重的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是由于化学品的特性而导致的,例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性、不稳定性等。
火灾爆炸危险可能在储存、运输、加工、使用等任何环节中出现,而且危险不同的化学品之间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危险增加。
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存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方面。
为了最大程度地控制这些风险,化工生产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安全。
例如,需要对储存化学品的仓库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施的完整性、密闭性和稳定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生产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他们没有泄漏或损坏。
在装卸和运输化学品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例如使用特殊的运输容器、合适的车辆、合适的工具等等。
三、避免火灾爆炸的控制措施为了避免火灾或爆炸的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需要在所有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环节中都实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危险品储存:存储器械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或反应性物品。
2、危险品加工:加工环节应尽量减少工人的直接接触,且生产地点应选在容易地警戒操纵和消防车进出、水源充裕的场所。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29
二氧化碳
第2.2类不燃气体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戊类
30
NO2
二氧化氮
第2.3类有毒气体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他可燃物能立即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3
NaOH
氢氧化钠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特性 有强腐蚀性,遇酸呈剧烈的中和反应,并放热,水解产生腐蚀性产物,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灼伤。对锌、铝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甲类
10
CH3F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甲类
11
CH2F2二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戊类
24
HCl
氯化氢
第2.2类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戊类
25
H3PO4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
各类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的造成危害危险化学品危害主要包括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燃爆危害是指化学品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程度;健康危害是指接触后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大小;环境危害是指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危害程度。
一、危险化学品的燃爆危害火灾、爆炸事故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化工、石化企业由于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物,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
资料显示,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所导致的事故占危险化学品事故的50%左右,伤亡人数占所有事故伤亡人数的50%左右。
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危险化学品自身的火灾爆炸危险造成的。
因此,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害,对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1.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烧危险性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当遇点火源时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但并非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能发生,而是有固定的浓度范围,在此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放热量不同,火焰蔓延速度(即燃烧速度)也不相同。
在混合气体中,所含可燃气体为化学计量浓度时,发热量最大,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火焰蔓延速度最大,燃烧最剧烈;可燃物浓度增加或减少,发热量都要减少,蔓延速度降低。
当浓度低于某一最低浓度或高于某一最高浓度时,火焰便不能蔓延,燃烧也就不能进行,在火源作用下,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也称燃烧下限。
同理,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也称燃烧上限。
上限和下限统称为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称为爆炸范围。
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可燃物不着火,更不会爆炸。
但是,在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上限以上,若发生泄漏或空气能补充或渗漏进去,遇火源则随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因此,对浓度在上限以上的混合气,通常仍认为它们是危险的。
爆炸范围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可燃粉尘则用mg/m3表示。
化工企业中闪爆的危害及预防(三篇)
化工企业中闪爆的危害及预防化工企业中闪爆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其危害性极大,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因此,预防和控制闪爆事故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化工企业中闪爆的危害及预防进行详细阐述。
一、闪爆的危害性1. 人员伤亡:闪爆事故时,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引发爆炸和火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这些伤亡通常包括烧伤、烟气中毒、弹片击伤等,并可能导致员工死亡。
2. 财产损失:闪爆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对企业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爆炸可能导致设备、建筑物和机器设备受损甚至完全摧毁,需要大量资金重新修复或更换。
3. 生产停滞:闪爆事故的发生会导致企业的生产线停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事故发生后需要进行事故调查、整改和复工前的安全评估等程序,都会导致生产延误。
4. 环境污染:闪爆事故通常伴随着火灾和爆炸,这些都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物质,导致环境污染。
这些污染物可能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二、闪爆的预防为了减少和避免发生闪爆事故,化工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设计和工艺控制:化工企业在设计和选择工艺流程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性。
遵循工艺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备的设计符合安全要求,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操作条件。
2. 安全管理系统:化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事故报告和纪录等。
通过人员培训和意识提高,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实施相关规定和制度。
3. 火灾和爆炸防护:化工企业应按照规范进行火灾和爆炸防护工作,包括防火防爆装置的安装和维护、消防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
在装置设计中,考虑防火墙的设置、爆炸隔离和缓解装置的使用等。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化工企业应定期对设备和运行过程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状态良好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设备检查,并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问题。
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
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化学品火灾与爆炸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多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反应机制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化学品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化学品火灾与爆炸的危害:1. 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在化学品火灾中,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导致人员窒息、中毒、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有些气体如氰化物和磷化氢等具有强烈的毒性,会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永久性伤害。
2. 爆炸产生冲击波:化学品的爆炸能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倒塌、电力线路故障、管道破裂等问题。
这些不仅形成经济损失,更会影响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局部高温与火源:化学品的反应温度很高,在火源作用下可能导致爆炸。
火灾和爆炸会给人员和建筑物带来很大的危害。
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和缓解化学品火灾和爆炸的措施:1. 物理隔离:将易燃物品和易爆物品隔离开来,以避免相互作用,防止出现意外。
2. 安全储存:化学品储存时应注意正确的包装,以避免因未按规定储存而引起的意外事故。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以确保所有存放的化学品都符合标准规定。
4. 使用防护设备:对于那些使用有毒物质的工作,工人需要穿戴防护设备,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5. 安全消防:建立完善的消防制度,设立足够的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注重灭火和应急救护的应对措施。
化学品火灾与爆炸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会出现,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管制措施 ,在预防和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中,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是同等重要的,建立切实的危险化学品防范排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的宣传,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有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和标准,从而保障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 1.化学品活性与危险性
许多具有爆炸特性的物质其活性都很强,活性越强的物质其危险性就 越大。
2.危险化学品的燃烧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 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均可能发生燃烧而导致火灾事故。
5.腐蚀性
强酸、强碱等物质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 表皮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 甚至会造成死亡。
6.放射性
放射性危险化学品可阻碍和伤害人体细胞活动机能并导致细胞死亡。
3.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危险
除了爆炸品之外,可燃性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 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都有可 能引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的肌体,当其在人体达 到一定量时,便会引起肌体损伤,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中毒。
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危害分析
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危害分析1. 引言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有毒化学品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燃烧或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的事件。
这种事故给人员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本文将对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进行详细分析。
2. 人员危害分析2.1 直接伤害由于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通常伴随着火灾和爆炸,直接导致人员受伤和死亡。
火灾和爆炸会造成人员烧伤、皮肤损伤、呼吸道伤害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人员殒命。
此外,事故现场也可能有毒烟雾或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员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2.2 烟雾中的毒性物质危害有毒化学品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对各个系统和器官产生危害。
其中,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人员长时间吸入有毒烟雾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
此外,有毒烟雾中的化学物质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等器官的损伤。
2.3 长期健康风险即使短期暴露于有毒化学品燃烧事故中的人员没有明显的症状,长期来看仍然面临着健康风险。
有毒物质会在空气、土壤和水中残留,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带来长久的污染。
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的人员可能患上癌症、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
3. 环境危害分析3.1 水体污染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会导致有毒物质通过火灾水带入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
这些有毒物质会对水中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有毒物质可能会导致水中生物死亡,甚至引发鱼类大量死亡事件。
3.2 大气污染有毒化学品燃烧产生的烟雾和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大气传播,导致大气污染。
这些有害物质会降低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同时,大气污染还会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3.3 土壤污染有毒化学品燃烧残留物会通过空气或水带入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这种污染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对植物的生长和农作物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
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近几年来,我国化工系统所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火灾爆炸导致的人员死亡为各类事故之首,由此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也相当可观。
如1997年北京东方化工厂油品罐区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在较短的时间内,整个罐区一片火海,死亡9人,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以上。
1993年深圳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5人,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化学品自身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造成的。
因此了解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正确进行危险性评价,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对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化学品的燃烧与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燃烧与爆炸危险性,根据其状态不同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1.1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1)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浓度范围的,不同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
这一固定范围通常叫该物质的爆炸范围或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例如:乙醇爆炸范围为4.3%~19.O%。
4.3%称为爆炸下限,19.0%称为爆炸上限。
汽油的爆炸极限是1.0%~6.0%;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是4.8%~13.46%;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一氧化碳的极限是12.5%~74.2%;氨气的爆炸极限是15.5%~27%等等。
爆炸极限的数值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
(2)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如氢的最小点火能为0.019mJ,甲烷为0.25mJ,乙烷为0.25mJ,环氧乙烷为0.065mJ,乙烯为0.096mJ。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化学危险品是指在生产、使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因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生物学性质,对人类健康、财产以及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
这些危害包括皮肤刺激、眼睛烧伤、呼吸道损伤、中毒甚至爆炸和火灾等。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刺激和伤害:某些化学品会引起皮肤不适,如红肿、疼痛、灼伤等。
例如,强酸、强碱和某些溶剂都可以导致皮肤损伤。
2. 眼睛烧伤和损伤:某些化学品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如眼睛发红、刺痛、灼伤等。
例如,强酸、强碱和某些腐蚀性气体都可以损害眼睛。
3. 呼吸道损伤和中毒:许多化学品具有刺激性或损伤性,对呼吸道有害。
吸入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致命。
例如,氨气、氯气和一些有机溶剂可以引起呼吸道损伤和中毒。
4. 中毒和内脏损害: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或进入人体内部,引起中毒和内脏损害。
这些化学品可以在人体内积蓄并对器官产生有害影响。
例如,重金属、农药和某些药物可以引起中毒和内脏损害。
5. 火灾和爆炸: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易燃或爆炸性质,当它们与火源或氧气接触时,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
这些化学品也可能导致火灾蔓延,对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类健康、财产和环境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在接触化学危险品时,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和口罩等。
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隔绝接触,减少危害。
2. 通风系统:合理设计和使用通风系统可以降低化学物质浓度,减少人员接触。
通风系统应能有效排除有毒气体、蒸汽和烟雾等。
3. 标识和储存:化学危险品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正确标识,以便人们可以识别和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此外,危险品也需要正确储存,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泄漏或不当处理引起意外。
4. 安全操作:使用化学危险品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化学危险品的性质、使用方法和应急措施。
危化品基本常识
危化品基本常识
肝脏:作用是净化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并在排泄前将它们转化为无害的和水溶 性的物质。然而反复接触一些物质是对 肝脏有害的,引起病变(肝硬化)和降 低肝脏的功能,例如溶剂酒精、四氯化 碳、三氯乙烯、氯仿等,也可能被误认 为病毒性肝炎,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引起 肝脏损伤的症状(黄皮肤、黄眼睛)类 似于病毒性肝炎。
在常温的空气中能发生化学、物理、 生物化学作用放出氧化热、吸附热、聚合 热、发酵热等热量的物质均可能发生自热 燃烧,如硝化棉及其制品。
受热自燃:可燃物在外部热源作用下,
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自燃点时,即可着 火燃烧,如合成橡胶的防老剂。
危化品基本常识
(4)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
火灾:损失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爆炸:瞬时完成。直接的破坏作用、冲
危化品基本常识
(6)致癌: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 可形成癌性肿瘤。这些肿瘤可能在第一次 接触这些物质后许多年才表现出来,潜伏 期一般为4~40年。
(7)致畸: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 生胎儿造成危害,干扰胎儿正常发育,在 怀孕的前三个月,脑、心脏、胳膊和腿等 正在发育,从而导致胎儿畸形。
危化品基本常识
危化品基本常识
其次要检查周围环境,有无泄漏点或敞 口设备。地沟、地漏、下水井要有效封 挡。清除动火点附近的可燃物,环境空 间要进行测爆分析。
再次动火现场要有明显标志,备足适用 的消防器材。
作业完毕应认真检查现场,灭绝火种;
审批人在认真审核各项防火措施后,签 发动火证。
动火人要做到“三不动火”:没有动火 证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监 火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石油焦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石油焦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一、化学品概述石油焦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主要由高分子碳组成,用作冶金、化工和能源行业的原料。
其主要成分是碳,含有一定量的硫、氮、氧等杂质。
二、化学品的危害性1.火灾爆炸危险:石油焦具有较高的燃点和自燃性,易于在高温下燃烧,释放出大量热能,并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2.有害气体释放:石油焦在高温下可能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健康造成危害。
3.粉尘爆炸危险:石油焦在研磨或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若粉尘浓度超过可燃限度,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4.皮肤刺激:接触石油焦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重度接触还可能引起湿疹或化学性灼伤。
三、防护措施1.防火防爆措施:避免石油焦接触明火或高温表面,保持远离火源。
存储和运输时必须注意避免与易燃物质和氧化剂混合。
必要时使用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进行灭火。
2.呼吸系统防护:在处理石油焦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若操作环境中有石油焦的粉尘,应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
3.皮肤防护:操作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戴防护手套,以防止石油焦接触皮肤。
若不慎接触到石油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4.环境防护:避免石油焦进入水体和地下管道,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避免石油焦的粉尘扬散到空气中,避免造成扬尘污染和粉尘爆炸。
四、急救措施1.吸入有害气体:将患者迅速移到新鲜空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有呼吸困难,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并立即就医。
2.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持续15分钟。
若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3.皮肤接触: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去除残留的化学物质。
如发生红肿、瘙痒等症状,洗净后应涂抹防护霜,并寻求医生建议。
4.吞食:若不慎吞食石油焦,立即饮用大量清水,切勿催吐,及时就医。
五、储存与处理1.储存:将石油焦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远离火源和高温物品。
避免与易燃物或氧化剂混储。
【可编辑全文】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甲类
8
PH3磷化氢
第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9
CH4甲烷
第类
易燃气体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甲类
10
CH3F氟甲烷
第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32
P4白磷;黄磷
第类自燃物品
危险特性:白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甲类
33
汽油
第类 易燃液体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挥发的气体对人体有害。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甲类
34
清 漆
第类 中/高闪点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本品的稀释剂由易燃液体溶剂油、苯类、酮类、酯类、醇类等组成,几乎都是有机物,绝大部分都是能够燃烧的。挥发出来的蒸汽和空气混和达一定比例后,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它的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如遇到静电、火花、火星等,就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与评估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与评估方法化学品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了解化学品的危害特性并采取相应的评估方法,可以有效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以及评估方法,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等特性,能够造成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潜在威胁。
1. 爆炸性:某些化学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爆炸,例如黑火药、TNT等。
这些化学品在不当操作或存储时,可能导致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易燃性:许多化学品容易燃烧,例如酒精、汽油等。
当这些化学品在接触到点火源时,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3. 毒性:某些化学品具有毒性,能够对人体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例如氰化物、铅等重金属,长期接触或摄入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和疾病。
4. 腐蚀性:腐蚀性化学品可以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刺激和损伤。
强酸、强碱等化学品在接触到人体组织时,可能引起化学灼伤和化学性性刺激。
5. 放射性:放射性化学品释放出放射性物质,例如铀、钚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辐射危害,可能导致放射病、癌症等疾病。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可以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实验数据等进行评估。
然而,仅仅了解危害特性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方法。
二、危险化学品的评估方法危险化学品的评估方法是通过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以减少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1. 物理性质评估: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密度、熔点、沸点、闪点等物理参数的测定。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确定适当的储存条件和操作要求,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2. 化学性质评估:对危险化学品的反应性、稳定性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了解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情况,可以评估其潜在的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的危害
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的危害
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它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
主要破坏形式有:直接破坏机械设备、装置、容器;冲击波对建筑物及机械设备的摧毁;造成火灾;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虽然火灾与爆炸都会造成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
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火灾时间延长1倍,损失可能增加4倍。
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钟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与炸危险性分析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与炸危险性分析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与炸危险性分析在工业安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分析和评估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和炸危险性对于预防和应对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危险化学品火灾原因、危险性评估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全面分析危险化学品火灾与炸危险性。
一、危险化学品火灾原因分析危险化学品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错误的储存和操作:不正确的储存和操作方式是引发危险化学品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不小心泄露或混合不当的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可燃物质暴露在火源附近,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2. 电气故障:电气设备故障或电气线路短路等问题可能导致火花或高温,从而引发危险化学品的火灾。
3. 火源接触: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火花等对危险化学品的接触可能导致火灾。
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可能破坏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导致泄漏并引发火灾。
二、危险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与炸危险性,我们通常使用以下方法:1. 物性和化学特性评估:这一步骤涉及收集和分析有关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信息,如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
这些数据将帮助我们了解危险化学品在火灾条件下的行为和潜在的危险性。
2. 火灾危险性评估:通过研究危险化学品在火灾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和火焰传播性能,我们可以评估火灾对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这一评估通常涉及火灾的产烟、有毒气体释放、热释放等方面。
3. 爆炸危险性评估:这一评估旨在确定危险化学品在爆炸条件下的潜在危险。
它涉及爆炸极限、爆炸压力、燃烧速度等参数的评估与计算。
三、危险化学品火灾与炸危险性的预防措施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与炸危险性,我们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1. 储存规范:危险化学品应按照规定的容器和条件储存,避免与火源接触。
同时,储存区域应设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免积聚有害气体。
2. 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清晰的操作规程,对危险化学品的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和处理危险化学品。
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危险源分析公司生产过程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绝大部分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电气系统可能发生电气火灾。
另外爆炸还存在压力容器爆炸和压力管道爆炸的可能性。
1.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火灾爆炸(1)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环氧丙烷: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铁、锡、铝的无水氯化物,铁、铝的过氧化物以及碱金属氢氧化物等催化剂的活性表面接触能聚合放热,使容器爆破。
遇氨水、盐酸、氯磺酸、氟化氢、硝酸、硫酸、发烟硫酸猛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异丙醇: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氯甲烷: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爆炸,并生成剧毒的光气。
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甲苯:易燃,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蒸汽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叔丁醇:易燃,易燃,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有爆炸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氯乙烷: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醋酸: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五氧化溴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具有腐蚀性。
氢氧化钠: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高三易燃易爆炸知识点
高三易燃易爆炸知识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易燃易爆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易燃易爆炸知识点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障自身的安全,还能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本文将重点介绍与高三学生息息相关的易燃易爆炸知识点,帮助大家了解相关概念、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1.易燃易爆炸物质的定义易燃易爆炸物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常见的易燃易爆炸物质包括液体、气体和固体,如汽油、丙烷、火药等。
2.易燃易爆炸物质的危害(1)火灾和爆炸:易燃易爆炸物质容易受到热源、明火等引发火灾和爆炸,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
(2)毒性气体释放:燃烧和爆炸过程中,易燃易爆炸物质可能释放出许多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环境污染:火灾和爆炸会导致空气、水源等环境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人类居住环境。
3.易燃易爆炸物质的常见来源(1)家庭环境:家庭中的煤气、清洁剂、柴油、汽油等均属于易燃易爆炸物质,需要妥善存放和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实验室和化学品:在学校或实验室中,常常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炸化学品进行实验,学生在操作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工业生产:工厂和化工企业中常用到大量的易燃易爆炸物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4.易燃易爆炸物质的防范措施(1)正确存放:易燃易爆炸物质需要存放在防火防爆的专用仓库或储存柜中,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高温、潮湿环境。
(2)谨慎使用:使用易燃易爆炸物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使用明火、静电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因素。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家中的燃气管道、电线等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4)加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对火灾和爆炸的预防意识,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
5.高三学生应具备的防范知识(1)学习防火知识:了解火灾的成因和发展过程,熟悉安全逃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定义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有毒、易燃、易爆、腐蚀等危害性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多发生在化工厂、石化厂、油库、仓库和运输途中等地方。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身安全的危害: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火灾现场,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会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火灾会产生高温、烟雾和火焰,造成人员烧伤和窒息,危害人员的身体健康。
2.对财产的损失: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发生后,会造成厂房、设备、仓库等财产的严重损失,甚至引发爆炸,造成整个生产基地的毁坏。
这不仅会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企业停产、市场信誉受损,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3.对环境的污染: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会导致有毒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有些化学物质还会造成生物毒性和生态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为因素:包括操作不当、违章操作、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消防设施未及时检查、维护和更新等。
2.设备设施失效:包括设备老化、设备故障、设备失效、设备维护不及时等。
3.环境因素:包括恶劣的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4.管理不善:包括企业管理不善、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防范措施: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位。
2.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对化学品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
3.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储运设施、设备的检测、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4.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合理布局储存设施,定期检查和清点存货。
5.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管理,严格遵守运输规程,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6.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做到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
近几年来,我国化工系统所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火灾爆炸导致的人员死亡为各类事故之首,由此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也相当可观。
如1997年北京东方化工厂油品罐区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在较短的时间内,整个罐区一片火海,死亡9人,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以上。
1993年深圳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5人,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化学品自身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造成的。
因此了解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正确进行危险性评价,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对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化学品的燃烧与爆炸危险性
化学品的燃烧与爆炸危险性,根据其状态不同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1.1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1)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浓度范围的,不同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
这一固定范围通常叫该物质的爆炸范围或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例如:乙醇爆炸范围为4.3%~19.O%。
4.3%称为爆炸下限,19.0%称为爆炸上限。
汽油的爆炸极限是1.0%~6.0%;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是4.8%~13.46%;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一氧化碳的极限是12.5%~74.2%;氨气的爆炸极限是15.5%~27%等等。
爆炸极限的数值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
(2)最小点火能
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如氢的最小点火能为0.019mJ,甲烷为0.25mJ,乙烷为0.25mJ,环氧乙烷为0.065mJ,乙烯为0.096mJ。
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3)爆炸压力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的内能进行计算。
物质不同,爆炸压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因周围环境、原始压力、温度等不同,其爆炸压力也不同。
最大爆炸压力愈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愈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愈高,说明爆炸威力愈大,该混合物或化学品愈危险。
1.2易燃或可燃液体的燃爆危险性
(1)闪燃与闪点
液体燃烧时,液体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而燃烧。
每种液体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随着液体温度的升高,蒸气浓度也随之增大,当蒸气浓度高于其爆炸极限下限时,遇火焰则会引起燃烧。
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发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时的温度称作闪点。
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
闪点愈低,该化学品愈易引起燃烧与爆炸。
(2)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3)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引起物质自然发热的原因有:分解热(如赛璐珞]、氧化热(如不饱和油脂),吸附热(如活性碳)、聚合热(如液体氰化氢)、发酵热(如干草)等。
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
1.3固体的燃烧爆炸危险性
固体燃烧分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继之蒸发变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杂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物质的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液态产物蒸发着火燃烧。
评价固体物质的燃烧、爆炸危险性指标主要有燃点、自燃点、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等。
燃点与自燃点愈低,说明该固体物质愈易燃。
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等是评价化学品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分别指该物品对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火焰、冲击波等因素的敏感程度。
如有机过氧化物对撞击、摩擦敏感,当受外来撞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物品的燃烧爆炸,故对有机过氧化物进行操作时,要轻拿轻放,切忌摔、碰、拖、拉、抛、掷等。
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则体现了爆炸物品爆炸时的爆炸威力大小。
氧化性固体物与还原性固体物接触后,在大气中水分参与下激烈反应、放热,甚至燃烧,因此强调危险化学品要分类储存。
2、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
火灾与爆炸都会带来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
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倍。
爆炸则是淬不及防。
可能仅在一秒种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
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它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
主要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2.1直接的破坏作用
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飞出后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
一般碎片在100~500米内飞散。
2.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物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膨胀,象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空气,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递给这压缩的空气层,空气受冲击而发生扰动,使其压力、密度等产生突变,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称为冲击波。
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极快,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使人员伤亡。
冲击波还可以在它的作用区域内产生震荡作用,使物体因震荡而松散,甚至破坏。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其波阵面上的超压引起的。
在爆炸中心附近,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可达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在这样高的超压作用下,建筑物被摧毁,机械设备、管道等也会受到严重破坏。
当冲击波大面积作用于建筑物时,波阵面超压在20kPa~30kPa内,就足以使大部分砖木结构建筑物受到强烈破坏。
超压在100kPa以上时,除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部分将全部破坏。
2.3造成火灾
爆炸发生后,爆炸气体产物的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来说,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冲击波造成的爆炸风还有灭火作用。
但是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会把从破坏的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
液体的蒸气点燃,也可能把其它易燃物点燃引起火灾。
当盛装易燃物的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在油罐、液化气瓶爆破后最易发生。
正在运行的燃烧设备或高温的化工设备被破坏,其灼热的碎片可能飞出;点燃附近储存的燃料或其它可燃物,也能引起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