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中外基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动员阶段、—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反思阶段。
1.实验2. ----------- 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 •培养目标3. 英国政府强调通过基础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掌握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六项基本技能分别为: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3.合作4. 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涵义的重大变化趋势之一是:从强调单一的教材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 一四因素的整合。
4.环境5・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标准融认知性教育目标、情感性教育目标和()-教育目标为一体。
5.技能性6. 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 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6.卡尔•罗杰斯7.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理念”发展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理念”,再发展到重视学生---------------- 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阶段。
7.全面发展&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受体转向主体;从平面转向立体;从工具价值转向价值。
&目的9.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
10. 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分权管理、参与式管理和----------- 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
10・自组织1-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1.普及性2. 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提出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2.《美国2061计划》3.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了 -一-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
在这一趋势下,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也呈现出一些共性。
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趋势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在当今社会,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国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都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二、强调跨学科整合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学科划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强调跨学科整合。
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跨学科整合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学科之间的互补与发展。
三、倡导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显著趋势。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标准化,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
而个性化教育则注重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个性化教育的路径,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四、加强STEAM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STEAM教育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STEAM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综合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STEAM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五、注重教育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努力打破地域局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学习体验。
德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德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德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从过去的针对完全受控制类型的教育政策,逐渐演变为针对更多多元性协调与发展的政策模式。
首先,德国教育体系的核心改革是实现全民参与,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社会能力作为新的重点。
其次,德国政府调整了课程安排,将技能和知识结合起来,以更大程度上体现知识的实用性,以减少学校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实际上很难把它们应用起来。
第三,德国教育改革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力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新环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德国教育改革的宗旨是实现全民参与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近20年里,各发达国家无不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其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改革措施各具特色。
现以美、英、法、德、日、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为例,考察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状况及其特色,分析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动态,以便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以下明显趋势。
一、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行政主体即决定课程与编制的主体。
“世界各国依照课程行政主体之别,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行政体制。
如法国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一直由中央政府以指令性文件规定全国统一的基础课程,称为‘国家本位课程’;美国一向实行地方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各州制定自己的政策,就是在同一个州的范围内,不同的城市和社区也有不同,大体上属于‘地方本位课程’;英国政府一向对学校课程不加以干涉,基本上由学校自主决定课程,称为‘校本课程’”[1]。
然而到了20世纪后期,世界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与编制的主体上出现了从一元向多元转化的趋势,不同的课程行政主体共同影响课程的设置和编制。
1.分权制国家对课程行政的介入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依旧没有宪法赋予的教育管理权的情况下,由联邦政府的公共福利部与各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并征求教育专家的意见,从而取得了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学习领域”,也就是课程设置的领导权。
各州教育管理部门在联邦的指导下负责制定自己的课程教学大纲。
然后各个学校在各州的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决定选用何种教材和教学方法。
现在,澳大利亚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校都有比较明确的权限和责任。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设置联邦政府的教育部,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强化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宏观控制。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一、强调学生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共同的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不是仅仅关注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指向所有人;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不是让所有人都平庸而无特长的发展,而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只是强调个人的发展,而更加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只是强调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发展,而更要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来说:第一,要谋求学生的智力与人格的阶调发展。
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都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的健康发展上面。
认为传统课程只追求学术化、专门化,只关注学生学习了多少门课程、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的非学术性知识,如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阅历等具有人格价值的要素,致使学生的人格扭曲和片面发展。
因此,各国在世纪之交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不仅重视国家课程的开发,而目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重视分科课程,而目也重视整合课程;不仅关注显性课程的运用,而目也重视隐性课程的运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目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目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和良好品性的养成。
总之,通过课程的重新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评价体系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已有的个人经验来统合知识,靠教师引领及个人努力来打通书本知识、个人经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增长个人的智慧和生活的智慧,避免个人知识与精神建构的断裂,唯有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人格才能在智力的开发中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重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国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正规体系的学校教育方式,传授的更多是间接经验的书本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时代的要求,纷纷把目光投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上来。
近二十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热点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图谱
近二十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热点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图谱近二十年来,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各个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育质量,纷纷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探索。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近二十年来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势,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近二十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课程改革、评价方式创新、教师培训与发展、技术手段的引入以及教育公平等。
首先,课程改革是近二十年来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各个国家对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
例如,芬兰教育改革中强调学科整合与跨学科学习,意大利推动学生修读个性化的自由课程,而新加坡则将全科教学转变为领域式教学。
其次,评价方式创新也是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各个国家纷纷探索出新的评价方式。
例如,芬兰采用了基于学生成长记录的评价方式,新西兰提倡终身学习记录的使用,而美国则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结合。
第三,教师培训与发展是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例如,芬兰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学历与专业素养,还注重教师的持续职业发展;而新加坡则推行了严格的教师选拔政策,同时提供丰富的教师培训与发展机会。
第四,技术手段的引入是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许多机会与挑战。
各个国家纷纷引入技术手段,以促进教育创新与教学改进。
例如,美国大力推行“一对一”教育计划,将电子设备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最后,教育公平问题是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关注点。
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减少教育资源的差距。
例如,芬兰着力消除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而新加坡则通过实施“学生奖学金计划”来帮助贫困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未来,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探索创新的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自身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加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三是不断强化教师培训与发展的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四是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教学与学习;五是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水平,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为每个学生提供公正的教育机会。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分析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分析
近年来,中外基础教育与发展的案例分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分析中外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几个经典案例。
首先,从教育制度的与发展来看。
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断推进,而芬兰的基础教育也有着世界闻名。
中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包括拓宽升学渠道、改变考试评价方式和促进素质教育等方面。
芬兰的基础教育则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两国教育制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均实施了一系列,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从教学方法的与发展来看。
新西兰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主导”为核心,倡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苏格兰的基础教育则倡导个性化教育,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个人需求相结合,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这些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最后,从课程设置的与发展来看。
新加坡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实行了全面素质评价制度,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国的基础教育则实施了普遍的核心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修习的核心课程,以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与发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外基础教育与发展的案例分析,涉及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
这些案例的有益经验,可以为中外基础教育的
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通过学习和总结这些案例,能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简要回答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主要趋势:1. 融入STEM教育近年来,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STEM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全球科技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视。
2. 强调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强调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尝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强调跨学科学习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职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跨学科学习。
他们希望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4. 推进个性化教育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个性化教育。
他们希望通过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配置,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推崇多元文化教育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强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广。
他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有更宽容、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个性化发展、注重国际化视野等方面。
这些趋势的出现,反映了全球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在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中,除了上述的几点主要特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化和创新。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取向开始超越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在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发展、寻求超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1.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美国,二战以来的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而推行。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围绕着中小学阶段学生学术素养低下的严峻现实,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学生学术素养的课程改革运动,如“学科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回归基础教育运动”“高素质教育运动”等。
这些运动大多是以振兴优等教育、培养天才为目标,有严格的学术标准,重视学术性科目,加强了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语言的教学。
这些高难度学术课程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厌学、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又由于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体制牢固的国家和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极度盛行等因素使得教育质量下降,这次课程改革失败了。
60年代末,美国开始对课程政策作出调整,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提倡课程的多样性以及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课程结构上扩大选修课的比例,改变结构主义课程式改革,强调学术课程的倾向。
1985年,美国教育促进会在制定的《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将迅速地变化。
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作出反应。
所以,科学、数学的技术教育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一个强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一直以来都注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基础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的基石,因此美国不断进行教育制度的革新与改进。
本文将从教育改革的动因、教育方法的转变以及教育投入的重要性等多个角度来探讨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教育改革的动因教育改革的动因往往源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美国教育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力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重要的动因是全球化的竞争压力。
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美国意识到必须调整教育理念和方式,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二、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国教育改革推崇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除了传统的书本教学外,美国还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如互联网课程、跨学科项目学习等,使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育投入的重要性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每年都投入大量资源来改善教育条件与水平。
此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教育事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教育经费的充足使得学校能提供更好的师资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教育投入还可以用于改善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标准,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美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高等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的高等教育以提供专业人才和研究成果为主要目标,其世界排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职业教育则提供了实用的技能和培训,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教师培养与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养与评价体系的改革对于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全)外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教育性教学的两个条件:
一是教学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是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活动
(2) 学科课程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构建 了学科课程体系
西方早在古代希腊就出现了学科
智者派: 三艺 (文法、修辞、逻辑) 柏拉图: 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 学生共同参与、相互 合作的过程.
教师是儿童的辅导者、引导者
“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 威……可是很难想象, 他在发 展中怎么能不通过杜威.”
“只要旧学校里空洞的形 式主义存在下去, 杜威的教 育理论将依旧保持生命力, 并继续起作用 .”
二、教育改革的百年进程:
20世纪外国三次教育改革运 动
管理并不是要在儿童的 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 而 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3) 管理的出发点
儿童身上有一种处处都会 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
(4)管理的方法
严加管教 (威吓、监督、命令) 惩罚 权威与慈爱 ( 教师中心 ) 不让儿童空闲懒散
2. 教学论
教育性教学 学科课程 教学阶段
(1) 教育性教学
外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引言
中国社会要可持续性发展: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奥数金牌 VS 诺贝尔奖
1901——1997年 美国获诺贝尔奖211人
2007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
物理学奖:〔法〕阿尔贝 ·费尔 〔德〕彼得 ·格林贝格尔
化学奖: 〔德〕格哈德 ·埃特尔 医学奖: 〔美〕马里奥 ·卡佩基
〔美〕奥利弗 ·史密斯 〔英〕马丁 ·埃文斯 经济学奖:〔美〕莱昂尼德 ·赫维奇 〔美〕埃里克 ·马斯金 〔美〕罗杰 ·迈尔森 文学奖: 〔英〕多丽丝 ·莱辛 和平奖: 〔美〕阿尔 ·戈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日本政府于年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专门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该审议会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开始。第三次教育改革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变单轨制为多轨制;(2)将初、高中分立改为一贯制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取消初中升高中的考试;(3)扩大学生择校的选择,实行了教育的自由化和市场化;(4)改革过去单一的课程安排,实现课程的多样化;(5)增加高中类型;(6)缩短学时,变六天制为五天制。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深入,文部省经多方论证,1998年再次修订了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这一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本的教育改革又出现了新动向。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制定了《21世纪教育新生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提出为日本今后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注重感性教育;注重学力的培养;注重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张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而不是只注重书本教学。现在的学校虽然开设的课程较多,但并没有出现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相反,学生学习压力小,学习兴趣得到保护,没有厌学情绪,潜力可进一步挖掘。学校和教师根据地方特点及学生兴趣来安排形式多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手工课、音乐、美术艺术等在学校课程中也备受重视,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适应社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实践课程或活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考试分数为标尺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从而形成了重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的状况。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埋头苦读,把升入重点高中和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目标。这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在未来发展上表现为后劲不足。因此,要注重基础教育改革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和趋势 3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 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 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
美国小学的培养目标: ①增进儿童健康和发展儿童体格; ②增进儿童认识; 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⑤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 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美国的“总统学者奖”,起始于1964年,是根据当时的林 肯·约翰逊总统的行政命令而设立的,用以选拔和表扬美 国最杰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美国好学生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好,而且还要在组织领导 能力、社区服务、个人品德方面有突出表现。特别令人关 注的是美国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社区服务的传统,几乎所 有的学生都到社会上参与各种社区服务。同时,医院、养 老院、图书馆、童子军、红十会以及许多公司也都积极组 织和提供各种社区服务的机会,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通过社 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同时也煅炼了学生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1986年:苏联《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提高质量
促进公平
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 一、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三、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四、改革管理体制,扩大学校的自主权 五、实行择校制度,增加基础教育的灵活性
外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外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单中惠教授引言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宏观、国际视野、国内外对比)奥数竞赛金牌VS诺贝尔奖1901—1997年美国获得诺贝尔奖211人2007年美国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9年除了3位不是美国籍,其余都是美国的学者日本现象到2003年,日本有11位得奖者,其中4人是21世纪初三年获得的两位日本科学家和一位美国籍日裔科学家分享2008年物理诺贝尔奖奥数是有答案的比赛;而诺贝尔奖是没有答案的比赛。
邓小平1983年指出: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温家宝:“首先从孩子做起,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们进入中学、大学后,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
”2008年9月30日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专访谈到培养创新人才是明确指出。
中国大学是西方大学的预备学校。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百分之七八十到美国留学。
一、20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运动20世纪外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教育民主目标:受教育机会公平、培养过程公平、培养结果公平教育质量西方的私立学校的质量非常高。
不能用“接轨”这词,用“借鉴、学习、吸收”才合理。
一、20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运动欧洲:新教育运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学校教育制度方式:自下而上动因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冲突1899年,杜威提出“传统教育”、“现代教育”的概念。
管理论教学论训育论传统教育强调两方面(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传统教育的要害问题在哪里?一是性恶论的学生观意大利蒙特梭利:老师容易犯两个错误:傲慢、偏见。
二是教学的形式主义丰子恺:一个模子刻出的教育,就是传统教育。
(教学智慧)现代教育强调两方面学生如何做学生如何思维现代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1、思考教育目标2、探索教育方法3、建构教育理论4、坚持教育实验动因二:社会生活变革对学校的挑战社会生活计入了一个大转折的年代城市化运动标志一: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标志二:从农村经济到城市经济(瑞士)斐斯泰洛齐:“时代在进步,五十年来,一切都变动了,学校还是依然故我。
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2-06-13T06:48:40.818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4期作者:尹慧欣[导读]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面对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变革尹慧欣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00)摘要: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面对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变革。
从变革的方向看,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国家意识和国际学生精神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生活与科学世界的融合,更加注重管理和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国外基础教育;课程变革;趋势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社会发展变革的深刻变化需要教育的变革,各国纷纷对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变革,从变革的方向来看,它显示了以下改革方向和趋势: 1.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尽管世界各国在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上存在巨大差异,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改革初等教育的共同努力。
全面发展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教育既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又要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更要关注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来说也就是:首先,努力使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协调发展。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健康发展。
它不仅强调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注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课程的开发,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知识掌握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情感态度的改善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总之,通过改变课程和教学方式,重新定位评价体系,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个人经验,将所学知识融入学习过程,依靠教师的指导和个人努力,将书本知识和个人经验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避免个人知识和精神建设的断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中学的三种课程
普通课程 选修课程 文理课程
综合中学的两个功能
为升学做准备 为就业做准备
中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代西 方国家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与发 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中等教育综合化的五个优势
缩小多种结构的中等教育的质量差异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便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
1.教育与生活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学校与社会
“学校即社会”
一是学校要反映社会 生活的全部含义.
二是校内学习与校外 学习联系起来.
3.经验与课程
经验课程 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
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 , 课程的学科性质将越 来越明显.
4.知与行
“从做中学”
中有所发现.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使 他们发展一种良好的能进行发现 的能力, 并对其独立发现的能力具 有信心.
结构课程论的价值
在课程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富有独创性 的见解
在课程建构上更多地考虑了教育与心 理的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一种富有激励作 用的观点
结构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在偏 重学科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帕克:马萨诸塞州——昆西学校 约翰逊:亚拉巴马州——费尔霍普学校 柏克赫斯特: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制 华虚明:伊利诺斯州——文纳特卡制 沃特:印第安那州——葛雷制 克伯屈:纽约——设计教学法
进步教育运动基本原则
——————————————————————————————————————————————————
如何做
做不是仅仅停留在
儿童外部动作的表现 , 更重要的是他们内 心的理智活动.
〔意〕蒙台梭利------
我听, 我忘记了; 我看, 我记住了; 我做, 我理解了.
5.思维与教学
教学五步
好的教学要能够激发儿童的思维
反思性思维
如何思维
教学五步
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疑难的情境 疑难作为儿童思维的刺激物 儿童进行解决疑难的思考 儿童自己展开解决疑难的方法 儿童自己通过应用去检验
英国原来不设置统一的国家课 程, 但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 明确规定:中小学实施统一的国家 课程, 并设立了全国课程委员会.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打好 主要学科的共同基础.
英国的三类课程
核心课程: 英语、数学、科学. 基础课程: 现代外语、历史、地理、
美术、音乐、体育、技术. 附加课程: 古典文学、经营学、保健
旧学校
旧学校2
旧学校3
旧学校4
旧学校5
(二)“现代教育”
指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 教育思想,是作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对 立面出现的。
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 《杜威全集》37卷
《学校与社会》(1899) 杜威40岁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杜威57岁
《经验与教育》(1938) 杜威79岁
管理论 教学论 训育论
1. 管理论
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出发点 管理的方法
(1) 管理的重要性
不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何功 课的教学都是无法进行的.
(2) 管理的目的
管理并不是要在儿童的 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 而 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3) 管理的出发点
儿童身上有一种处处都会 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
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 与其说是 单纯地掌握事实的技巧, 不如说是教 授和学习结构. 这有助于学生解决以 后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也有助 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遇到的问题.
从发现中学
学习是一种发现的过程, 即学生参 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从掌握学科基本 结构出发,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 通过从发现中学, 以提高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 的能力.
〔美〕奥利弗 ·史密斯
〔英〕马丁 ·埃文斯
经济学奖:〔美〕莱昂尼德 · 赫维奇
〔美〕埃里克 ·马斯金
〔美〕罗杰 ·迈尔森
文学奖: 〔英〕多丽丝 ·莱辛
和平奖: 〔美〕阿尔 ·戈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日本现象”
到2003年为止,日本已有11 人获诺贝尔奖,其中4人是在 21世纪最初三年中获得的。
(1)反对从外面的灌输 (2)反对外部强制纪律 (3)反对从教科书学习 (4)反对以训练方法获得孤立的技能 (5)反对固定不变的目标和教材
教育理念改革 : 现代教育 学校课程改革 : 活动课程 教学方法改革 : 从做中学 师生关系改革 : 儿童中心
三十校实验 ( 1933---1941 )
重构中学与大学的关系
传统学校的弊病
教室单调乏味 教学毫无生气 课程与现实毫不相干 学习方法死记硬背 训导方法愚蠢无知
欧洲新学校实验
〔英〕雷迪:阿博茨霍尔姆学校(1889) 〔英〕巴德利:贝达尔斯学校(1893) 〔德〕利茨:乡村教育之家(1898) 〔法〕德摩林:罗歇斯学校(1899) 〔比〕德可乐利:隐修学校(1907)
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引言
中国社会要可持续性发展: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奥数金牌 VS 诺贝尔奖
1901——1997年 美国获诺贝尔奖211人
2007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
物理学奖:〔法〕阿尔贝 ·费尔
〔德〕彼得 ·格林贝格尔
化学奖: 〔德〕格哈德 ·埃特尔
医学奖: 〔美〕马里奥 ·卡佩基
教师------情境-------儿童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 设计教学法
目的----计划----实施----评价
6.教育与职业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
7.教育与道德
学校生活、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 三位一体
8.儿童与教师
“儿童中心”
过去, 教师是太阳, 学校的一 切都环绕它旋转;
现在, 要把它完全颠倒过来, 使儿童成为太阳, 让学校的一 切都环绕它旋转.
对“南京现象”的思考
一、教育改革的理论动因: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1899年, 美国教育家杜威 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 第一次提出了“传统教育 ”与“现代教育”的概念.
(一)“传统教育”
指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 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把“知” 放在教育过程中的首要地位。
哥尼斯堡大学实验学校 《赫尔巴特全集》19卷
“时代在进步,五十年来,一切都变 动了,学校还是依然故我。这哪 能培养出现代的人才,哪能适应 时代的需要。”
——〔瑞士〕裴斯泰洛齐
20世纪外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 教育民主 教育质量
(一)20世纪初期的教育改革 运动
欧洲:新教育运动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学校教育制度 方式:自下而上
(二)20世纪50—60年代的教 育改革运动
目标: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课程改革
方式: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的三个外部特征
一是政府领导人强调教育改革 二是国家制定相关的教育改革法令 三是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1、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 随着教育 民主化思潮的兴起, 西方国家对中等 教育结构进行了改革. 其结果是综合 中学的发展.
(4)管理的方法
严加管教 (威吓、监督、命令) 惩罚 权威与慈爱 ( 教师中心 ) 不让儿童空闲懒散
2. 教学论
教育性教学 学科课程 教学阶段
(1) 教育性教学
强调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在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教育性教学的两个条件:
2、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 西方国家开展 了课程改革.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 出的结构课程论成为了课程改革的 指导思想. 这场课程改革也可称为 “学科结构运动”.
结构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科 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它强 调知识结构的学习、对学科基 本结构的掌握以及使学生参与 知识的建构.
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
结构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在方 法上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 育改革运动
目标:实施一流教育 方式:上下结合
国家课程趋向 人本课程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研究
选择学校运动 校本管理运动 改进教育管理 加大教育投入
1.国家课程趋向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 世界 各国在课程改革上的一个共同 趋势是加强国家课程.
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生活指导、第二 外语.
美国开发联邦与州互动的 课程标准, 各州自愿采用国家 课程标准. 如采用并达到国家 课程标准的州, 就能得到联邦 政府的资助.
美国的五门全国核心课程
新教育运动的基本原则
——————————————————————————————————————————————————
(1)反对主知主义教育 (2)反对传统的课程 (3)反对呆板的教学形式和管理方法 (4)反对在精神上压抑儿童
美国进步学校实验
————————————————————————————————————————————————
五段教学法
1.预备 2.提示 3.比较 4.总结 5.应用
六个教学基本环节
1. 组织教学 2. 检查家庭作业 3. 讲解新课目的 4. 讲授新教材 5. 巩固新教材 6. 布置家庭作业
“形式教学阶段论”
不管教学对象如何, 不管教学内容 如何, 任何功课的教学都要按照这 四个教学阶段依次进行.
以审美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 文学、 唱歌、图画
以同情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 本国语 、外国语
以社会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 历史、 政治、法律
以宗教的兴趣为依教学程 序, 有计划和有步骤地进行.
四个教学阶段
明了 — 静态 — 对教材的钻研 — 讲述法 联想 — 动态 — 对教材的钻研 — 分析法 系统 — 静态 — 对教材的理解 — 综合法 方法 — 动态 — 对教材的理解 — 练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