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随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影响,从而加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重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理解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坚持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2.《马关条约》的影响3.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列强的瓜分。

3.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课件3.视频: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4.图片: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氟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案例一、授课内容简介本课程将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展开。

通过对这场战争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所面临的严峻外部挑战,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困境与出路。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结果。

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认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中的重要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大大加深。

教材通过对战争的详细阐述和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为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讲授新课内容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战争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2.参考资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纪录片,使学生对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关系。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能力目标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前后知识比较的能力;简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提高分析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分别是什么?英雄人物是谁?1894—1895年。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英雄人物:邓世昌。

2.《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

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契机是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二、合作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认识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 深入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分析清朝的衰落、日本的崛起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事件,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使学生掌握战争的基本经过。

3.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阐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4.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作用。

5.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6.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分析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利益分配等,让学生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7. 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阐述列强瓜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苦难历程。

8. 反抗列强瓜分的斗争:讲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

9.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讲述: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剖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3)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其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分组讨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全班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2)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举措;(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珍爱和平;(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历史观树立: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与经过;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2、比较分析《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它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2、通过学生对条约内容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式、个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以吞并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过程中即使有许多民族英雄和爱国官兵进行英勇的反侵略斗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和妥协退让最终以签订《马关条约》失败而告终,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战争爆发的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即使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许许多多的血泪南京大屠杀的警钟,圆明园的焚毁,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中日甲午战争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兴衰与血泪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多媒体展示、阅读教材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并演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使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3)清政府的落后腐败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

2、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英雄人物。

展示地图,配以说明,演示甲午战争的过程。

(地图依次为丰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简述在战争过程中广大官兵显示抵抗侵略野心与决策者妥协策略。

第5课 甲午中外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 甲午中外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外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
潮教案
目标
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甲午中外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
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

教学内容
一、甲午中外战争的起因
1. 宋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了动乱的时期,国力大不如前。

2. 日本和西方列强看准了这个时机,纷纷对中国发动侵略。

3. 经济利益、领土争端和政治影响力成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二、甲午中外战争的经过
1. 甲午战争于1894年爆发,主要战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

2. 中国的军队在战争中表现不佳,最终被日本打败。

3. 通过《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
并向日本支付赔款。

三、甲午中外战争的结果
1.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外战争结果导致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列强分别在中国的不同地区设立租界,控制着各自的势力范围。

3. 这一时期的列强瓜分,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国家耻辱和国民经济的损失。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甲午中外战争的事件经过和结果。

2. 讨论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深入了解学生对该事件的理解和观点。

3.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甲午中外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细节。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讨论和互动参与度。

2. 学生对甲午中外战争的事件经过和结果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甲午中外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的深度思考能力。

参考资料。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所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了解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2.难点: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分析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相关论文和书籍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识读教材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制作表格等,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相关历史视频,揭露日本列强在侵略过程中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通过《马关条约》内容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先一起来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同学们知道这里的“夏日”喻指哪个国家吗?台湾又是怎样离开祖国母亲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起走进那段沉痛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制造衅端,战争一触即发。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精彩导入】
展示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的歌词,提问: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研学前置】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时间、重大战役;
2.《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精讲简评】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指导同学们阅读教材,介绍“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2.多媒体展示《时局图》,介绍“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研讨分享: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
【梳理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也刺激了列强侵华野心,从而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2020学年第一学期
备课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上课时间
第2周
课 题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方面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引导学生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能力方面
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堂检测】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识记和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战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发言)教师:(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新课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1.阴云密布——战争背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所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战火硝烟——战争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继续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简述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经历的几次重大战役。

学生:(阅读、回答、识记)教师:(总结)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教师: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战役是哪次?学生:丰岛海战。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入新课】日本支援武汉的物资遣唐使与鉴真东渡雕塑展示两个图片:、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积极支援我们抗击疫情。

支援物资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祝福语。

这段祝福语早在唐代时就有使用,举例说明唐代中日两国关系紧密。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进入近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了解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3.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师讲述:19世纪日本间谍在中国进行秘密活动,实际上与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密切相关。

这一政策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不断增强而趋于成熟,并在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1.背景:展示材料1,教师: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制定“大陆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什么?展示图片边分析展示:教师: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其基本国策,而侵略中国则是其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必然战略步骤。

教师总结:所以日本的最终目标是独占亚洲,称霸世界。

核心是征服中国。

2.导火线教师:而日本在通过明治维新不断积蓄力量的同时,一直在寻找侵略中国的借口和时机。

展示材料2、3:教师:结合教材和材料2,说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材料3当时日本政府断定此时是发动战争有利时机是什么?学生回答: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朝陆海军备不足为惧。

3.战争经过过渡:早在宣战之前,日本已制定好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而仓促应战的清政府,却拿不出一个明确而有力的作战方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课标要求:明白甲午中日战争的要紧战争;列举《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明白《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的阻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式示意图》,猎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甲午风云》影片片段的展现,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入侵、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和阻碍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阻碍和“门户开放”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狼烟在东方升起》的片段点题——甲午中日战争通过分析“天际沦落人”的漫画以及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材料,得出结论: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全然缘故全然缘故:日本称霸世界的野心。

过渡:战争需要一个契机,阅读教科书第一自然段得出结论。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过渡:日本蓄谋已久,预备充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对立即到来的战争毫无防范,预示着这场战争的结局。

中国败,日本胜。

战败确信要付出代价。

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阻碍(板书)阅读《马关条约》的内容,通过列表比较法,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对比分析《马关条约》的阻碍。

割地:领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清政府陷入严峻的财政危机。

开放通商口岸:入侵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示意图比较)开设工厂: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资本输出的概念说明,材料辅助)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1、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过渡:还有没有比这更严峻的阻碍呢?引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畴”识图《时局图》和列强划分“势力范畴”示意图猎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列强瓜分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畴”,强占海湾,而且以做中国债主,抢夺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战败后中国面临的“瓜分”危机。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危机的认识和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具体经过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危机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中国民族危机的严重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具体经过。

2.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中国民族危机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详细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课堂活动准备:如角色扮演、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包括战役、重要事件等。

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师进行辅导。

学生可通过阅读文献、观看视频等途径,深入了解战争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认识。

教师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战争影响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面临“瓜分”的危机?如何应对民族危机?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与经过;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2、比较分析《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它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2、通过学生对条约内容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式、个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以吞并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过程中即使有许多民族英雄和爱国官兵进行英勇的反侵略斗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和妥协退让最终以签订《马关条约》失败而告终,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战争爆发的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即使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许许多多的血泪南京大屠杀的警钟,圆明园的焚毁,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中日甲午战争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兴衰与血泪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多媒体展示、阅读教材
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并演示: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使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3)清政府的落后腐败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

2、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英雄人物。

展示地图,配以说明,演示甲午战争的过程。

(地图依次为丰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
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简述在战争过程中广大官兵显示抵抗侵略野心与决策者妥协策略。

出示战前兵力对比情况指导学生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讲述: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了。

结合材料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要求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设厂,意味着列强的侵略有了新的要求,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由此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三国的在华利益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利益威胁。

展示三国干涉还辽的示意图,使学生能准确掌握该知识点。

2、“门户开放”政策
要求学生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以下问题:
时间:1899年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也形成了各国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四、巩固总结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因为清政府的落后腐朽导致《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

列强纷纷来效仿“瓜分中国”,美国忙于领土争,无暇
东顾没有享受到但在华利益,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各国享,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情景。

板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
经过
结果及影响
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
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黄海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瓜分”狂潮
丰岛战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