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吸收:
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主要吸收部位 肺泡 小肠 主要吸收机制 简单扩散 脂溶性-简单扩散;水 溶性小分子:滤过作 用;重金属与有机化 学物-主动转运。
皮肤
表皮、毛囊与皮 脂腺等
26
2. 分布与储存
(1)储存库:蓄积或储存化学物质的组织或器官。
①在此处浓度远高于血液浓度。②与靶器官区别。
§1.4 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与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②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③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辩证统一?
例如,在经济与环境保护中,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 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了障碍,环境保护在一定的程 度上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所以两者是对立的关系; 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 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要遵循环境保护的基 本原则,不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朝着良性健康、 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也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所以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1 环境污染及来源
1.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气、
废渣)、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2.生活性污染:“生活三废”(粪便、生活垃 圾、生活污水)等。 3.交通运输性污染:汽车尾气、噪声等。 4.其它:电磁波、放射性废弃物、烟尘、沙尘 暴等。
23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①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因素污染的自然环境。
原生环境中可能含有对人类健康有益或是不利的环境因素。
②次生环境: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
件等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可分为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
4
5
§1.3 社会环境
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 风俗习惯等。
1. 定义: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相连,形成
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16
17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 环境污染危害中的作用?
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能的相对稳定,即当食物中某一条食物链发生 障碍时,可通过其他食物链进行必要的调整和 补偿。 食物链对环境中的物质迁移和蓄积有重要作 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 体内迁移并在生物体内逐级蓄积,使高位营养 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达到危害人类健康的程 度。
化学性的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环境的物理、化学或 生物学作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据此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未经转化的
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后,在环境中发生 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的新 污染物。
24
20
§2.1 环境污染及来源
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 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 物质财富。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也随着出现在人类面前。大气严重污 染,水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 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
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
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2.污染物暴露的强度和方式:
(1)作用剂量和作用强度;
①剂量-效应关系:某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与其引起机体生物学效 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②剂量-反应关系:指暴露于某化学污染物的群体中,暴露剂量 与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学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以百 分率或比值表示。
(2)暴露途径或方式;(3)暴露期限与频率;
染物在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引起的有害效应,包 括急性中毒或死亡。原因:①重大生产事故;② 环境条件急剧恶化。如毒气泄漏事件。 2.慢性毒作用:环境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或长期
持续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慢性危害,原因:功能
蓄积或物质蓄积。如日本的水俣病(甲基汞中毒 )、痛痛病(镉中毒)。
30
很难以想象妇女怀中所抱的其实是个大人
39
§3.1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标准 加强环境卫生调查监测与监督管理 控制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40
§本章考点
1.概念: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
、食物网、环境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2.简答:
9
※ 统一性
1.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 于环境。据科学测定,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 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壳各种化学元素的含 量比例十分相似,这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充 分体现了人体和 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2.人类与社会环境更具有统一性,没有人类 ,社会环境也就不复存在,两者共存。
12
13
§1.5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
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生物环境体系。 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为生物圈。 ♦生物圈:指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活的范围,它包 括了大约从海平面以上10km的高度到海平面以下
12km的深度范围。
§1.5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
③对化学物质毒性具双重作用。
(2)蓄积:
物质蓄积:指化学物质在体内某些组织或器官中的量随接触 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多,可蓄积到引起机体中毒的浓度水平。 功能蓄积:指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某一器官或组织的损害作用 ,随机体与化学物质接触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但化学物质
在该组织或器官中的含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类地区性环境污染性疾病。
2.职业病:由生产劳动环境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 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
3.传染病:由致病病原体污染大气、水体等环境而引起
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4.食源性疾病:通过摄入含有致病因子的食物或摄入营 养素不平衡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38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与生活活动形成的政治制度、 经济体系、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精神文化、风俗习 惯等方面的总和。
2.
社会环境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它不但可以直接影
响人群或个体的健康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自然
环境质量、资源利用以及人的心理行为等间接影响人 体的健康。
3. 对人类健康具有双重作用?
6
7
10
※ 适应性
1.在人类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地球环境 经常发生变化,人体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调节 ,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现代人 类的行为特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是 适应其周围环境变化的结果。 2.人类不但对自然环境因素存在适应性, 对社会环境因素也存在适应性。比如?
11
※ 相互作用
1.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比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吸入氧气,呼 出二氧化碳;喝清洁的水,吃丰富的食物, 来维持人体的发育、生长和遗传,环境的 组成成分及存在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会对人 体产生影响。 2.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以各种形式不断 地对环境施加影响,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 发生变化。 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结果。
① 人与环境的关系?P47
② 机体易感性(生理状况、疾病状态、遗传因素与
营养条件)对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影响。P54
41
§本章考点
3.论述:
① 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重点掌握疾病类型)
及其相关因素?P51
②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公害病、职业病、传
染病、食源性疾病)?P55
42
43
27
2. 分布与储存
(3)生物转化:
第一阶段:氧化、还原、水解反应(Ⅰ相反应)
第二阶段:结合反应(Ⅱ相反应) 代谢解毒或代谢活化 毒性降低 毒性增加
28
3. 排泄
主要排出途径:
肾脏排泄 肝胆排泄 肺部排泄 其它途径:乳汁、唾液、汗液等
29
§2.3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1.急性毒作用:环境中大量污染物或毒性较大的污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中的碳氢化合 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 在阳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臭 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二次污染物。 二次性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通常情况下 比一次性污染物更为严重。
25
§2.2 污染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36来自百度文库
§2.4 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3.多种污染物的联合暴露:
(1)化学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
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4.机体易感性:生理状况、健康状况、遗传因素、营养 条件 5.暴露时的环境条件
37
§2.5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
1.公害病: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经过政府认定的一
18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19
§2.1 环境污染及来源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早期 ,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 损害。 “刀耕火种”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 、发展下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 坏了环境。于是,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但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 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 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增大了。
31
32
悲痛的母亲再给17岁的女儿洗澡
33
34
§2.3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3.致癌作用:环境污染可导致肿瘤发病率与死
亡率增高。 4.致畸作用:后天环境污染因素与生殖遗传物 质和胚胎发育损伤密切相关。 5.免疫毒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可能对机体的免
疫系统造成损伤。
35
§2.4 环境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2.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与非物
质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3
§1.2 自然环境
空气、水、土壤、动 植物、岩石、矿物、 太阳辐射等.
定义: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 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各种生物因素(动植物等)
与非生物因素(阳光 、土壤等)。
根据是否受过认为我污染,可分为2类: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山东英才学院 基础医学教研室 刘雪娜
Email: xuena_liu@163.com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2
§1.1 人类环境
1.定义: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 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 紧迫的问题。
21
§2.1 环境污染及来源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 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 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系
统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
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来源: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 性污染等。
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 ♦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 能力时,就会引起生态系统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失调 ,即生态平衡失调。衡量生态系统是否处于生态平衡 状态,最主要的标志是生物群落种类与数量是否发生 了改变。
15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指环境中较低级别的生物体以食物形式 被另一种生物体吞食,而后者又被较高级别的生物 体吞食,在生物体之间构成不同营养级别的生物体 逐渐被吞食的生存链关系。
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主要吸收部位 肺泡 小肠 主要吸收机制 简单扩散 脂溶性-简单扩散;水 溶性小分子:滤过作 用;重金属与有机化 学物-主动转运。
皮肤
表皮、毛囊与皮 脂腺等
26
2. 分布与储存
(1)储存库:蓄积或储存化学物质的组织或器官。
①在此处浓度远高于血液浓度。②与靶器官区别。
§1.4 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与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②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③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辩证统一?
例如,在经济与环境保护中,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 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了障碍,环境保护在一定的程 度上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所以两者是对立的关系; 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 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要遵循环境保护的基 本原则,不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朝着良性健康、 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也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所以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1 环境污染及来源
1.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气、
废渣)、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2.生活性污染:“生活三废”(粪便、生活垃 圾、生活污水)等。 3.交通运输性污染:汽车尾气、噪声等。 4.其它:电磁波、放射性废弃物、烟尘、沙尘 暴等。
23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①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因素污染的自然环境。
原生环境中可能含有对人类健康有益或是不利的环境因素。
②次生环境: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
件等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可分为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
4
5
§1.3 社会环境
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 风俗习惯等。
1. 定义: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相连,形成
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16
17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 环境污染危害中的作用?
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能的相对稳定,即当食物中某一条食物链发生 障碍时,可通过其他食物链进行必要的调整和 补偿。 食物链对环境中的物质迁移和蓄积有重要作 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 体内迁移并在生物体内逐级蓄积,使高位营养 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达到危害人类健康的程 度。
化学性的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环境的物理、化学或 生物学作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据此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未经转化的
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后,在环境中发生 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的新 污染物。
24
20
§2.1 环境污染及来源
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 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 物质财富。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也随着出现在人类面前。大气严重污 染,水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 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
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
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2.污染物暴露的强度和方式:
(1)作用剂量和作用强度;
①剂量-效应关系:某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与其引起机体生物学效 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②剂量-反应关系:指暴露于某化学污染物的群体中,暴露剂量 与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学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以百 分率或比值表示。
(2)暴露途径或方式;(3)暴露期限与频率;
染物在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引起的有害效应,包 括急性中毒或死亡。原因:①重大生产事故;② 环境条件急剧恶化。如毒气泄漏事件。 2.慢性毒作用:环境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或长期
持续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慢性危害,原因:功能
蓄积或物质蓄积。如日本的水俣病(甲基汞中毒 )、痛痛病(镉中毒)。
30
很难以想象妇女怀中所抱的其实是个大人
39
§3.1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标准 加强环境卫生调查监测与监督管理 控制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40
§本章考点
1.概念: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
、食物网、环境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2.简答:
9
※ 统一性
1.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 于环境。据科学测定,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 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壳各种化学元素的含 量比例十分相似,这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充 分体现了人体和 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2.人类与社会环境更具有统一性,没有人类 ,社会环境也就不复存在,两者共存。
12
13
§1.5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
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生物环境体系。 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为生物圈。 ♦生物圈:指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活的范围,它包 括了大约从海平面以上10km的高度到海平面以下
12km的深度范围。
§1.5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
③对化学物质毒性具双重作用。
(2)蓄积:
物质蓄积:指化学物质在体内某些组织或器官中的量随接触 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多,可蓄积到引起机体中毒的浓度水平。 功能蓄积:指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某一器官或组织的损害作用 ,随机体与化学物质接触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但化学物质
在该组织或器官中的含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类地区性环境污染性疾病。
2.职业病:由生产劳动环境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 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
3.传染病:由致病病原体污染大气、水体等环境而引起
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4.食源性疾病:通过摄入含有致病因子的食物或摄入营 养素不平衡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38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与生活活动形成的政治制度、 经济体系、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精神文化、风俗习 惯等方面的总和。
2.
社会环境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它不但可以直接影
响人群或个体的健康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自然
环境质量、资源利用以及人的心理行为等间接影响人 体的健康。
3. 对人类健康具有双重作用?
6
7
10
※ 适应性
1.在人类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地球环境 经常发生变化,人体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调节 ,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现代人 类的行为特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是 适应其周围环境变化的结果。 2.人类不但对自然环境因素存在适应性, 对社会环境因素也存在适应性。比如?
11
※ 相互作用
1.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比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吸入氧气,呼 出二氧化碳;喝清洁的水,吃丰富的食物, 来维持人体的发育、生长和遗传,环境的 组成成分及存在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会对人 体产生影响。 2.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以各种形式不断 地对环境施加影响,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 发生变化。 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结果。
① 人与环境的关系?P47
② 机体易感性(生理状况、疾病状态、遗传因素与
营养条件)对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影响。P54
41
§本章考点
3.论述:
① 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重点掌握疾病类型)
及其相关因素?P51
②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公害病、职业病、传
染病、食源性疾病)?P55
42
43
27
2. 分布与储存
(3)生物转化:
第一阶段:氧化、还原、水解反应(Ⅰ相反应)
第二阶段:结合反应(Ⅱ相反应) 代谢解毒或代谢活化 毒性降低 毒性增加
28
3. 排泄
主要排出途径:
肾脏排泄 肝胆排泄 肺部排泄 其它途径:乳汁、唾液、汗液等
29
§2.3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1.急性毒作用:环境中大量污染物或毒性较大的污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中的碳氢化合 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 在阳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臭 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二次污染物。 二次性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通常情况下 比一次性污染物更为严重。
25
§2.2 污染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36来自百度文库
§2.4 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3.多种污染物的联合暴露:
(1)化学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
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4.机体易感性:生理状况、健康状况、遗传因素、营养 条件 5.暴露时的环境条件
37
§2.5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
1.公害病: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经过政府认定的一
18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19
§2.1 环境污染及来源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早期 ,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 损害。 “刀耕火种”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 、发展下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 坏了环境。于是,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但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 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 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增大了。
31
32
悲痛的母亲再给17岁的女儿洗澡
33
34
§2.3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3.致癌作用:环境污染可导致肿瘤发病率与死
亡率增高。 4.致畸作用:后天环境污染因素与生殖遗传物 质和胚胎发育损伤密切相关。 5.免疫毒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可能对机体的免
疫系统造成损伤。
35
§2.4 环境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2.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与非物
质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3
§1.2 自然环境
空气、水、土壤、动 植物、岩石、矿物、 太阳辐射等.
定义: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 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各种生物因素(动植物等)
与非生物因素(阳光 、土壤等)。
根据是否受过认为我污染,可分为2类: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山东英才学院 基础医学教研室 刘雪娜
Email: xuena_liu@163.com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2
§1.1 人类环境
1.定义: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 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 紧迫的问题。
21
§2.1 环境污染及来源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 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 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系
统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
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来源: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 性污染等。
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 ♦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 能力时,就会引起生态系统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失调 ,即生态平衡失调。衡量生态系统是否处于生态平衡 状态,最主要的标志是生物群落种类与数量是否发生 了改变。
15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指环境中较低级别的生物体以食物形式 被另一种生物体吞食,而后者又被较高级别的生物 体吞食,在生物体之间构成不同营养级别的生物体 逐渐被吞食的生存链关系。